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水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教材中包含了家乡自然水域的方法、内容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和观察能力,对于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方法和技巧上可能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同时,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水域,知道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2.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方法和技巧,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家乡自然水域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工具,如笔记本、相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自然水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家乡自然水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家乡自然水域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内容,让学生对有清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结果,教师点评,总结方法和技巧。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自然水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撰写报告,反思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家乡自然水域的分布、特点以及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自然水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对家乡的自然水域有自己的情感和认知。
但学生对自然水域的认识仅限于表面,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深入的探究。
此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自然水域的分布、特点以及生态环境,学会对自然水域进行观察、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家乡自然水域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家乡自然水域的分布、特点以及生态环境。
2.教学难点:学会对自然水域进行观察、和分析,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家乡自然水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实地考察法:学生走进自然,亲身感受家乡自然水域的美丽和重要性。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自然水域的观察、和分析。
4.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了解家乡自然水域的相关资料,制定考察路线和活动方案。
2.学生准备:准备好考察工具,如笔记本、画笔、照相机等。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自然水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对家乡自然水域的认识和情感。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家乡自然水域的分布、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为学生实地考察提供理论指导。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按照教师制定的考察路线,对家乡自然水域进行观察、和分析。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案一. 教材分析《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自然水域的状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建议,如调查家乡的水域、观察水域生物、了解水域的污染情况等,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实践,自主探究。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于家乡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情况,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调查工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水域的状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自然水域的状况。
2.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观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自然水域。
2.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协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域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水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调查表,用于学生实地调查。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器材,如望远镜、摄像机等。
4.提前与学生家长沟通,取得家长支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水域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水域。
–提问:“你们知道家乡的自然水域有哪些特点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5分钟)–教师呈现水域调查表,引导学生了解调查内容。
–讲解调查表的填写方法,让学生明确调查目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点,进行实地调查。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填写调查表。
4.巩固(5分钟)–学生回到教室,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word教案(8)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过程与方法: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2、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
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教学建议】本课活动的开展最好是跟学校或者少先队取得联系,一起组织活动,特别要做好安全工作,并在后续活动中做好学生考察报告的撰写。
【教学过程】一、制订计划:1、谈话导入: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就要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一次,我们将一起到去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地点就定在****。
2、讨论: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考察时要注意什么?(确立考察主题,设计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3、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
计划包括这些内容:目的、地点、时间、器材、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可参考教材84面的样稿。
二、实地考察: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
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
考察过程强调纪律。
2、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
3、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
(1)把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下来,杂质是什么?(2)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三、观察讨论:1、回学校后,按照教材85面的“我的考察报告”提示观察水样,填写报告。
我的考察报告水域名称地点水域周围的环境有没有污水排到水里水中生活着什么生物水面上漂浮着什么杂物水质情况颜色气味是否浑浊水中杂物其他2、与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较,判断家乡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如果未污染,讨论为什么?3、请学生就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提一提建议。
六年级科学下册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案教科版
教课7、观察家的自然水域日期131型科学观点:水染主假如人的活惹起的。
水染重影响人的生、生活。
程与方法:教课目1、家水境染和治理状况。
2、学观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感情度价:增保家水境的任感。
教课要点家水境染和治理状况。
教课点学观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前地踏勘家可供学生观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定地址。
教课准有关家水域状况的像或照片。
收集水的瓶子,放大或微。
教学流程一、入:家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遇到染?是什么原由造成了染⋯⋯要真实认识家的境状况,就要去地观察,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次,我将一同到去观察家的自然水域,地址就定在 **** 。
:观察前我做些什么呢?观察要注意什么?二、地观察:1、学生地观察、取。
观察地址宜离学校近。
观察程律。
2、观察先看水域周是什么的境,有没有水排放;再看看水的色怎,水里有没有植物,水面有没有染物,最后取一瓶水,回学校行察。
改正部分确定观察主,观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小制观察划。
划包含些内容:目的、地址、、器械、观察程序、观察3、采回的水一步察。
内容、人分工、注意事⋯⋯(1)把水静置一段后,看有没有积淀下来,是什么?(2)用微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的细小生物?三、察:1、回学校后,依据教材85 面的“我的观察告”提示察水,填写告。
我的观察告水域名称地址水域周的境有没有水排到水里水中生活着什么生物水面上飘荡着什么物色气味水状况能否水中物其他2、与自然水和生活水比,判断家的自然水域能否已被染?学生就怎样保家的水境提一提建。
能够学生撰写有关的保小文。
假如已染,剖析原由,假如未染,什么?7、观察家的自然水域板地观察自然水域:河流、池塘或湖泊观察方案:目的、地址、、器械、考作向家介所学,增保察程序、观察内容、人分工、注意事⋯⋯部署水源的意和任感。
收集水微我的观察告后小。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j教科版六下科学教案)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科版六下科学教案)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过程与方法: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2、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
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教学建议】本活动的开展最好是跟学校或者少先队取得联系,一起组织活动,特别要做好安全工作,并在后续活动中做好学生考察报告的撰写。
【教学过程】一、制订计划:1、谈话导入: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就要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一次,我们将一起到去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地点就定在****。
2、讨论: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考察时要注意什么?(确立考察主题,设计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3、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
计划包括这些内容:目的、地点、时间、器材、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可参考教材84面的样稿。
二、实地考察: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
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
考察过程强调纪律。
2、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
3、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
(1)把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下来,杂质是什么?(2)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三、观察讨论:1、回学校后,按照教材8面的“我的考察报告”提示观察水样,填写报告。
我的考察报告水域名称地点水域周围的环境有没有污水排到水里水中生活着什么生物水面上漂浮着什么杂物水质情况颜色气味是否浑浊水中杂物其他2、与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较,判断家乡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如果未污染,讨论为什么?3、请学生就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提一提建议。
小学六年级科学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名师教案 教科版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过程与方法: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2、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
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教学建议】本课活动的开展最好是跟学校或者少先队取得联系,一起组织活动,特别要做好安全工作,并在后续活动中做好学生考察报告的撰写。
【教学过程】一、制订计划:1.谈话导入: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就要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一次,我们将一起去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2.讨论: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考察时要注意什么?(确立考察主题,设计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3.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
计划包括这些内容:目的、地点、时间、器材、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可参考教材84面的样稿。
二、实地考察: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
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
考察过程强调纪律。
2.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
3.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
(1)把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下来,杂质是什么?(2)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三、观察讨论:1.回学校后,按照教材85面的“我的考察报告”提示观察水样,填写报告。
我的考察报告2.与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较,判断家乡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如果未污染,讨论为什么?3.请学生就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提一提建议。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以家乡的自然水域为主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水域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家乡的自然水域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个陌生的概念,因此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家乡的自然水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自然水域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家乡的自然水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乡的自然水域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家乡的自然水域。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水域。
2.调查法:让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其特点、形成原因等。
3.访问法:引导学生向当地居民了解家乡自然水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调查表:用于记录家乡自然水域的特点、形成原因等。
3.访问提纲: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自然水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出示家乡的自然水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提问:你们知道家乡的自然水域有哪些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呈现(10分钟)1.出示调查表,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家乡自然水域的特点、形成原因等。
2.学生分享调查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家乡自然水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家乡自然水域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自然水域的定义及分类;二是家乡自然水域的现状;三是如何保护自然水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然水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保护自然水域的方法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主探究家乡自然水域的生态环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水域的定义及分类。
2.使学生掌握家乡自然水域的现状。
3.培养学生保护自然水域的意识和行动。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水域的定义及分类。
2.家乡自然水域的现状。
3.如何保护自然水域。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家乡自然水域的生态环境。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自然水域的现状,并提出保护措施。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保护自然水域的重要性。
4.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包括自然水域的定义、分类,家乡自然水域的现状等。
2.准备考察工具,如地图、测量仪器等。
3.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自然水域进行考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生态环境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自然水域的定义、分类,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水域。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家乡自然水域的生态环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汇报考察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强调自然水域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保护自然水域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措施。
教科版科学六下《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自然水域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对自然水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考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自然水域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自然水域的深入了解还不够,特别是对人类活动对自然水域的影响认识不足。
此外,学生实地考察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水域的生态环境,知道自然水域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水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自然水域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对自然水域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地考察法:学生走进自然水域,亲身感受自然水域的生态环境,观察人类活动对自然水域的影响。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讨论法:学生讨论考察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了解考察路线,准备考察工具,如望远镜、记录本等。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自然水域的基本知识,准备好考察所需物品,如水壶、帽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自然水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水域的美丽和重要性,激发学生考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自然水域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对自然水域的影响,为学生实地考察提供理论指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观察、记录自然水域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到教室,分享考察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我们居住的地球》中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了解家乡自然水域的分布、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水域,探索自然水域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自然水域的分布、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自然水域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自然水域的分布、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会、观察和实验等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怀,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家乡自然水域的分布、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学会、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深入探究自然水域的奥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地考察等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水域的分布和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家乡自然水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水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自然水域的分布:让学生拿出地图,观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发现自然水域的规律。
3.探究自然水域的特点: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自然水域的形态、水文特征等,引导学生记录和总结自然水域的特点。
4.探究自然水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访问等方式,了解自然水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自然水域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最新教科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精品教案(2)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过程与方法: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2.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
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教学建议本课活动的开展最好是跟学校或者少先队取得联系,一起组织活动,特别要做好安全工作,并在后续活动中做好学生考察报告的撰写。
教学过程一、制订计划:1.谈话导入: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就要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一次,我们将一起到去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地点就定在****。
2.讨论: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考察时要注意什么?(确立考察主题,设计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3.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
计划包括这些内容:目的、地点、时间、器材、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可参考教材84面的样稿。
二、实地考察: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
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
考察过程强调纪律。
2.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
3.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
(1)把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下来,杂质是什么?(2)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三、观察讨论:1.回学校后,按照教材85面的“我的考察报告”提示观察水样,填写报告。
我的考察报告水域名称地点水域周围的环境有没有污水排到水里水中生活着什么生物水面上漂浮着什么杂物水质情况颜色气味是否浑浊水中杂物其他2.与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较,判断家乡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如果未污染,讨论为什么?3.请学生就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提一提建议。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word教案(1)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教材简析: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制订考察计划,帮助学生理清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计划中有“注意事项”,强调了要注意安全,这是不能忽视的。
第二部分实地考察,提示了考察的内容,观察水样的内容在考察报告中已列出。
教材用插图提示取水样的方法。
第三部分,回教室后的观察和讨论,考察报告详细列出了观察的内容,如要观察水中的微生物,要使用显微镜。
经过考察后,教材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作出水是否被污染的判断,如果被污染了,要找出原因,要求学生提出治理的建议。
二、教学背景:学生对生活用水问题有所了解,他们已经学习了观察水的方法,学习了过滤、沉淀,已经有了足够研究水的技能。
自然水域可以是河流、池塘或湖泊等。
当前,自然水域的水体变黑、变臭主要是人类污染造成的恶果,人类破坏环境的水污染行为有污水排放、垃圾倾倒、城建填河等等。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水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科学词汇:自然水域污染考察沉淀杂质(二)过程与方法:●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科学方法:考察(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核心价值观:自然水域和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准备放大镜,显微镜。
采集水样的瓶子(自带),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
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对学生考察后的信息需加强交流教学流程制订考察计划→实地考察采集水样→回教室后的观察和讨论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制订计划:1.我们看了很多有关水域污染的资料,也研究了垃圾处理问题,但是我们还没有系统地考察过我们身边的自然水域的情况。
以你们以往的经验看,从哪些现象可以判断水域被污染了?推断一下,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考察家乡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最新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案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过程与方法: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2.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
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教学建议本课活动的开展最好是跟学校或者少先队取得联系,一起组织活动,特别要做好安全工作,并在后续活动中做好学生考察报告的撰写。
教学过程一、制订计划:1.谈话导入: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就要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一次,我们将一起到去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地点就定在****。
2.讨论: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考察时要注意什么?(确立考察主题,设计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3.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
计划包括这些内容:目的、地点、时间、器材、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可参考教材84面的样稿。
二、实地考察: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
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
考察过程强调纪律。
2.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
3.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
(1)把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下来,杂质是什么?(2)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三、观察讨论:1.回学校后,按照教材85面的“我的考察报告”提示观察水样,填写报告。
我的考察报告水域名称地点水域周围的环境有没有污水排到水里水中生活着什么生物水面上漂浮着什么杂物水质情况颜色气味是否浑浊水中杂物其他2.与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较,判断家乡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如果未污染,讨论为什么?3.请学生就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提一提建议。
第7课《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7课《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该课是六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的第7课。
主要内容为考察自然水域。
共分为两部分:一、撰写实地考察的报告并进行实地考察。
二、学生进行样本观察。
由于实地考察在户外进行,因此分为两个课时。
本节课重点在第二课时的样本观察上。
书本里的样本观察方法主要为感官观察到ph测试纸,再到显微镜观察三种方法。
而国家考察水质是有标准的,通过化验,项目超标则水质等级相应降低。
因此,为了方法更加科学,我将实验内容进行调整。
通过感官观察再到化学试剂的检测,用比色卡比色,得出数据,从而对照国家的水质分类表,判断几类水水,有什么用途?进行初步的实质性水质估。
【学情分析】通过课前调查和简单交流发现:1、学生认为身边大部分家乡水域的水质已经收到污染,这些污染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
2、人可以通过打捞垃圾、不排放污水、种植植物来治理自然水域。
这两点是学生已经知道的。
但治理停留在”喊口号“层面,而评价水域的水质是否污染的判断方法上,仍有盲区,如:大部分学生认为干净的水就是没有收到污染的,而判断是否干净的标准则是通过感官观察到的颜色、浑浊度、是否有杂物以及气味来确定”。
部分学生认为“干净”的意义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水里没有细菌,如果有细菌,那就是污染了。
因此,通过学情分析,对教学内容调整,着重渗透考察方法。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过程与方法: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2、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
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美丽嘉善水乡组图师:同学们,这里是哪里的风景?学生:嘉善师:你真厉害!你怎么看出来的?2.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图中的河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一说(水质特别好)3.师:是的,这就是我们家乡嘉善“鱼米之乡”的美丽场景。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word教案(6)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教材简析: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制订考察计划,帮助学生理清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计划中有“注意事项”,强调了要注意安全,这是不能忽视的。
第二部分实地考察,提示了考察的内容,观察水样的内容在考察报告中已列出。
教材用插图提示取水样的方法。
第三部分,回教室后的观察和讨论,考察报告详细列出了观察的内容,如要观察水中的微生物,要使用显微镜。
经过考察后,教材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作出水是否被污染的判断,如果被污染了,要找出原因,要求学生提出治理的建议。
二、教学背景:学生对生活用水问题有所了解,他们已经学习了观察水的方法,学习了过滤、沉淀,已经有了足够研究水的技能。
自然水域可以是河流、池塘或湖泊等。
当前,自然水域的水体变黑、变臭主要是人类污染造成的恶果,人类破坏环境的水污染行为有污水排放、垃圾倾倒、城建填河等等。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水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科学词汇:自然水域污染考察沉淀杂质(二)过程与方法:●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科学方法:考察(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核心价值观:自然水域和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准备放大镜,显微镜。
采集水样的瓶子(自带),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
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对学生考察后的信息需加强交流教学流程制订考察计划→实地考察采集水样→回教室后的观察和讨论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制订计划:1.我们看了很多有关水域污染的资料,也研究了垃圾处理问题,但是我们还没有系统地考察过我们身边的自然水域的情况。
以你们以往的经验看,从哪些现象可以判断水域被污染了?推断一下,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考察家乡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推荐】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l 教科版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2)知道自然水域水质的好坏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2.过程与方法(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知道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2)认识到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教学难点】知道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方法】调查法,讲授法【课前准备】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资料,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教师: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让我们去考察一下吧!小组讨论想一想考察时要注意什么?制订一份考察计划。
二、进入新课(一)、我的考察计划教师:我们的考察计划是考察自然水域中的水的质量状况。
地点是水库,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学生甲:在老师的陪同下进行考察。
学生乙:考察时做到仔细,全面。
学生丙:取样时,小心岸边湿滑,不要到深水区。
学生丁:取样时,不要用手直接碰触水,最好带上手套。
教师:要真正了解家乡水域的环境状况,我们要怎么办呢?学生:要真正了解家乡水域的环境状况,我们要实地考察。
教师:实体考察自然水域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学生甲:考察的过程中要做到仔细、全面,及时记录,必要时可以拍照或咨询当地居民。
学生乙: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
学生丙: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
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
教师:水样的采集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取样时,小心岸边湿滑,不要到深水区;不要用手直接触碰水,可以用勺子和漏斗采集,容器可以是空的矿泉水瓶或玻璃瓶,采集好后及时把盖子盖好,采集好的水要及时分析。
教师:是的,我们安全是第一位的。
之后要怎么做呢?学生: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
教师:观察水样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甲:小心仔细观察,防止水样溅出。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1-教科版
《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节约用水的生活典型事例。
让学生懂得节约水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节水的方法。
二、活动方法:其同学介绍水资源的重要性,教同学节约用水的方法三、活动步骤1、引入主题班会内容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你们想猜猜看它是什么吗?有种东西是个宝,没有颜色没味道,世界万物都需要,江河湖海去寻找。
从这个谜语中我们看出水资源非常重要,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水资源呢?今天,我们中队主题班会的内容是《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2、看几幅严重缺水地区的图片主持:同学们,老师这有几幅严重缺水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请同学们看屏幕。
看完图片,你们想说些什么?3、发出珍惜水资源的呼吁是的,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相信大家在最近的广播电视上、报纸杂志上都听说过或过珍惜水资源的呼吁,节水已迫在眉睫。
下面让我们首先请出我班四位小博士听听他们的呼吁吧!(课前事先安排四位比较好的学生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甲: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地球上就没有植物,没有动物,更没有我们人类,如果人类无止境地浪费水,那么,人类自身将会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
乙:虽然地球上的水约有14亿立方千米,但是,海洋就占有13.7亿立方千米。
如果我们还像现在这样浪费水,30年后这片神州大地上,可饮用水将会枯竭。
我们可以算一笔帐,如果每人节约一桶水,那么,全国就可节约12万吨水,这些水可以供多少人喝呀!丙:黄河被人称为母亲河,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几千年来,它一直浇灌着中华大地,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着衣食之便。
可是如今,黄河这条中国第二大河已经开始断流了!这条母亲河正面临着枯竭。
丁:水还面临着被污染的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非洲每年因喝不干净水而死亡的有5万多人。
我们中国也不例外,每年工厂排出的污水使我国的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是多么的触目惊心啊!小结:是啊!水对于我们是多么珍贵呀!当地球上一滴水也没有的时候,人们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新教科版六年
级下册科学教案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过程与方法: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2、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
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教学建议】本活动的开展最好是跟学校或者少先队取得联系,一起组织活动,特别要做好安全工作,并在后续活动中做好学生考察报告的撰写。
【教学过程】一、制订计划:1、谈话导入: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就要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一次,我们将一起到去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地点就定在****。
2、讨论: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考察时要注意什么?(确立考察主题,设计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3、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
计划包括这些内容:目的、地点、时间、器材、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可参考教材84面的样稿。
二、实地考察: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
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
考察过程强调纪律。
2、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
3、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
(1)把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下来,杂质是什么?(2)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三、观察讨论:1、回学校后,按照教材8面的“我的考察报告”提示观察水样,填写报告。
我的考察报告水域名称
地点
水域周围的环境
有没有污水排到水里
水中生活着什么生物
水面上漂浮着什么杂物
水质情况颜色
气味
是否浑浊
水中杂物
其他
2、与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较,判断家乡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如果未污染,讨论为什么?
3、请学生就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提一提建议。
可以组织学生撰写相关的环保小论文。
板书设计: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实地考察
自然水域:河流、池塘或湖泊设计考察方案:目的、地点、时间、器材、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采集水样
显微镜我的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