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共38页文档
广东省2012届高三地理 模块3 第9单元 第42课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中国文化对 传统文化观念及其成因 人口的影响 从“学 而优则 仕”到 “全民 皆商”
现代文化观念及其成 因
职 业 选 择
“士”、“农”、“工”、 在现代中国,随着工 “商”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业化、城镇化步伐不 所推崇的职业选择顺序。 断加快,商品经济迅 “士”是统治阶层,“农”、速发展,使从事工商 “工”、“商”是被统治阶 业的人口越来越多, 层,故形成“学而优则仕” 出现“全民皆商”现 的择业观念 象 定居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 基本要求,因而,安土重迁 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人口 流动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 上,又形成了“父母在,不 远游”的儒家孝道观念 改革开放,工商经济 迅速发展,区域之间 交流日益频繁,加快 了人口流动
人 口 流 动
从安土 重迁到 “四海 为家”
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市中心多是高层的摩 美国发展历史短,在 天大楼,离开中心区 美国 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 建筑物高度急剧下降, 城市 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 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 化 递减 建筑 布局 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 广场、大教堂以及工 欧洲 商组合的事务所等许 城市 多著名历史建筑,高 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 中心以外的地区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 城市中心多著名历史 建筑,人们不愿意让 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 史建筑的风采
【例题2】“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 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在下列影响 “长寿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 A.饮用水质量好 B.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 C.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 D.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 )
【解析】人的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很多,人的饮 食习惯、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医疗卫生水平、自然环境等都会影响,自然环 境中水质、土质、优美环境等会影响人体健康, 影响人的生命。 答案:C
高中地理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综合题
高中地理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综合题(考试总分:24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综合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240 分)1、(12分)孔子学院是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基本任务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
左图是A国孔子学院(堂)分布图,右图是A国局部地区河流分布示意图。
(1)图中,孔子学院(堂)集中分布在A国的地区。
分析形成该分布特点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
(2)A国孔子学院(堂)拟在图所示区域的某条河流举办活动以弘扬中国文化,概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3)澳大利亚拥有艾尔斯巨石、大堡礁等10多处世界遗产。
简述大堡礁相对于艾尔斯巨石的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2、(12分)读中国和印度出生率对比表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压倒多数获胜的人民党,执掌了印度的政权后,宣布了一项新的人口政策家庭幸福工程。
此工程的意图是明确的,即它是以自愿为原则的。
对此自愿原则的反响是,绝育人数在1977~1978年降到只有100万,已经从1975年的3.52%下降到1977年的3.30%的出生率,又上升到3.33%,而且一直持续到1985年。
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成了各政党和领袖的符咒。
1 971~1981年的10年间,印度的人口增长达历史最高水平。
材料二:1989年世界发展报告的统计表明,印度人口中最富有的20%人口的消费,占印度全部消费的50%;而20%的最贫穷者只消费7%(世界银行,1989)。
1993~1994年有近36%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新德里,1997)。
材料三: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前穆斯林首席部长G.M.Shan1989年在一次接受报社记者采访时说:“政府的计划生育项目是为了试图减少克什米尔的穆斯林人口,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每一名克什米尔的穆斯林应该有4个妻子,生至少一打孩子。
”(Shan,1989)。
(1)________年之前,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一直高于印度,主要原因是受到了________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城市化易
当前测评试卷:高一地理周评测套题(第8周)适用对象:高一试题总数:15 考试时限: 20分钟姓名:套题难易程:易一、选择题。
(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1、对城市化的涵义理解正确的是A、城市化是指乡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B、城市化包括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数目的增长C、城市化是20世纪开始出现的社会现象D、城市化就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答案解析】选B。
城市化一直都存在,包括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数目的增长,不是简单的乡村变成城市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故选B。
【相关知识点】2.1.6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1.7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难易程度】易2.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就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无关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差别不断扩大【答案解析】选C。
城市化不是简单的集聚,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城乡差别在缩小,故选C。
【相关知识点】2.1.6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1.7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难易程度】易3、根据下表资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0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同步进行C、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将于21世纪初超过发达国家D、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减慢【答案解析】选D。
由表可知,20世纪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快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有时过快,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21世纪初没有超过发达国家,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减慢,故选D。
【相关知识点】2.1.6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1.7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难易程度】易4、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 、城市人口B 、城市人口比重C 、城市用地规模D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答案解析】选B 。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一)地域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二)城市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
建筑空间布局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建筑在空间上的分布;建筑结构是指一个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关系;而建筑风格则是指建筑的整体外在表现。
1、从建筑布局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1)美国城市中心→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布局。
这是因为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代表近代工业文明的高楼大厦,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崇尚个人奋斗、个人成功的居民心理。
(2)欧洲城市中心→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如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反映了西方城市发展一般都是以教堂或广场为中心逐步发展而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3)中国城市中心→围绕衙门、中轴线四方布局:如故宫,反映了我们国家很早就将“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融入在城市建设布局上。
2、从建筑结构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1)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使我国民居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
如东方园林讲究园林构景的层次,追求的是“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并通过回廊、门洞以隔景、障景等艺术手法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园林道路设计上讲究“避直求曲”,这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和表达方式上的“含蓄”。
正如说“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称之为“交流”,而外国人则认为是“探险”。
(2)西方文化外向、开放,民居往往没有围墙,园林注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
园林“道路”设计直率、明朗、和盘托出。
地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通过传承人培养、非遗项目保护等方式,延续地域文化的活力和生 命力。
创新地域文化表达方式
结合现代科技、艺术手段等,创新地域文化的表达方式,使其更具 有时代特色和吸引力。
地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对地域文化的冲击
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对地域文化产生冲击,可能导致文化同 质化、传统文化的流失。
地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目录
• 地域文化概述 • 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地域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实践 •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未来展望
01 地域文化概述
地域文化的定义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地区内,由于地理 环境、历史传承、社会制度,以及民 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而形成 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
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 背景和社会发展的特点,是该地区人 们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 趣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 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在保持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提升地 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将地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提高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 感。
地域文化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01
02
03
城市景观设计
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 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和特 色。
公共空间规划
利用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公 共空间,增强市民归属感 和凝聚力。
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 化元素,体现城市独特的 历史和文化底蕴。
02
地域文化促进城市经济转型
1.4_地域文化与人口yong
千里姻缘一线牵
Page 23
探究思考:
活动2: 分析”亲上加亲、女嫁不出村”对人口 的 影响。 ---不利于优生优育
活动3: 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 人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遗传基因 生活环境
Page 24
血缘关系越远,基因(DNA)组成差异 越大, 互补作用越强,则后代的先天素质较 好。 双亲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利于孩子的 后天教育。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什么是
“文化”?
Page 2
定义: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 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Page 3
荷兰风车
那达慕大会(内蒙古)
1. 以上材料的内容是不是属于文化现象?
玛雅古迹(墨西哥)Page 4菲律宾梯田Page 5
南北差异——农业
小麦 花生
水稻 油菜
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 房檐较长,墙体高,多敞口
南北差异——交通运输
北方以陆路运输为主
南方还可以通过水路 来运输
※ 从以上地区的文化现象看,文化有 存在着地域差异,这种差异现象称为 什么?
地域文化:
一个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 文化现象。
Page 15
一、外国文化与人口
婚 姻
宗 教
文 化 差 异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总结
影响因素 三种模式 人口增长 地域 文化 概念分类 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 合 理 容 量 人口 爆炸 环境的 限制性
地区 人口
5、下图中黑线代表人口死亡率,红线代表了人口出生率,则中间 人口自然增长率 阴影部分代表_______________。 高 高 6、(1)阶段,人口出生率____,人口死亡率_____,人口自然增 极低 长率_____, 这属于__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 现代型 7、(5)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人口年龄结构呈现 缓慢增长 _________型,我国的上海就属于这种类型。 计划生育 8、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工作,目前已基本 过渡型 现代型 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_______向_______的转变。
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一、基本概念:1、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是指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的特定文化产物或现象。
①地域文化的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
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②地域文化既有物质方面的差异,也有非物质方面的差异。
③“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④地域文化是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时期内又是相对稳定的,。
举例:耕地:南水北旱;饮食:南甜北咸;民居:华北四合院、黄土高原窑洞,傣家竹楼、建筑间距由南向北扩大;服饰;交通;民歌。
3、地域文化知多少:(1)方言文化:中国的方言太多了,尤其是南方(因为地形不完整、交通不便利,所以方言多)。
方言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部分意思只有方言才能表达清楚。
中国的文字虽然是统一的,但是方言一直是不统一的,这也是全国为什么要统一使用普通话交流的原因。
(2)饮食文化(特别是民间的日常饮食):山珍海味可以运输,而民间的日常饮食则不同。
如西藏的酥油茶,主要是取材于当地,或是运输到当地,是当地的老百姓吃得起、经常吃的。
有的地方饮食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北方有些地方是坐在炕上吃的,朝鲜族是坐在地上吃的。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饮食餐具也很不一样。
(3)民间信仰文化:西方人宗教意识强,中国人的习惯是宗教意识比较淡薄,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但是各地都有很强烈的民间信仰。
除了一般的大宗教外,一般人的信仰有很强的地域性。
北方有蝗虫,传说刘猛将军能治蝗,于是到处供奉;江西信许真君,传说他善于治蛟(蛟龙带来山洪);江南信蚕桑娘娘;闽台信妈祖娘娘等。
民间信仰有地方性,离开这个地方,就不再有存在的意义了。
(4)民间建筑文化:民居必须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善于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
如: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傣家的竹楼,或是就地取材,或是适应当地地形和土质,或是适应当地气候,都是地理环境决定的。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湘教版)
影响人 口合理容量 的重要 因素 , 口迁移又为地域文化 人 的融合和冲突提供 了可能 , 而本节侧重探究地域文化对 人 口数量 、 口素质 、 口迁移 、 口观念等的影响 。通 人 人 人
过 学 习 , 学 生 懂 得 人 口与 环 境 相 互 制 约 、 互 影 响 的 让 相 关 系 。 因此 本 节 课 标 内容 探 究二 : 以 上地 区 文化 看 . 从 文化 存 在 着地 域 差 异 ,
这 种差 异 现 象称 为什 么?
外 国文化对人 口的影 响和中国文化对人 口的影响 ; 收集 资料 , 比较不同地 区人 口的文化差异。 过程 与方法: 通过举例说 明地域文化对人 口的影响 ,
通 过探 究 , 自然 过渡 到 地 域文 化 对 人 口的影 响 。
现象。如有人称江南地 区为“ 稻米文化 ”称蒙古为“ , 游牧 文化 ”称美洲印第安人创 造的文化为“ , 玛雅文化” 。 等
在 漫 长 的历 史发 展 过 程 中 , 个 国家 、 个 地 区 、 一 一 一
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 民族特色 的文化传统 ,
这些 文 化 传统 对 人 臼的发 展 会 有 不 同 的影 响 。
从原 因人手提出对策是思维的起点。 一是可以降低初 婚的年龄, 二是降低离婚率。 这样政府可以用法律的手段 , 降低初婚的年龄 , 对离婚采取严厉的政策, 降低离婚率。
预 设 材 料 : 据 德 国法 律 , 婚 年 龄 女 性 为 l , 根 初 6岁 男 性 为 2 岁 ; 德 国 , 府 是 不 鼓 励 离 婚 的 , 旦 男 方 提 1 在 政 一
出现 人 口负 增 长 ; 材 料 二 中 , 以得 出 , 主 教 反 对 节 在 可 天
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一、什么是地域文化? 什么是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 在自然 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的, 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的,是 人类活动的产物。 人类活动的产物。
地域文化特点 ? ⑴地域性 :范围可大可小 ⑵综合性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结果 相对稳定性:长期形成的, ⑶相对稳定性:长期形成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1、概念 、 地域文化是某个地域的人们在特定范围内, 地域文化是某个地域的人们在特定范围内,在利用 自然条件的基础上, 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 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 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 2、表现形式 、 物质层面:建筑、饮食、服饰、器物、 物质层面:建筑、饮食、服饰、器物、艺术作品等 非物质层面:语言、风俗、礼仪、宗教、 非物质层面:语言、风俗、礼仪、宗教、价值观等 3、发展变化 、 不断发展变化, 不断发展变化,但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的 稳定性
误区3 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 误区3: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
例:下列各项城市事物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 是( ) A、城市道路 B、城市建筑 地域文化对建筑 C、城市交通工具 错,地域、餐具 D 文化对建筑 的影响是长期的。 的影响是长期的。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例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如,在受洪涝威胁的 地区,人们学会了建 地区, A、欧洲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 造高地基房屋, 造高地基房屋,即使 B、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 这些居民搬到不受洪 涝威胁的地方, 涝威胁的地方,还会 中国园林讲究含蓄, C、中国园林讲究含蓄,西方园林强调直率 继续兴建高地基房屋。 继续兴建高地基房屋。 D、教堂在西方城市建筑中占优势地位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2)婚姻的稳定程度
离婚率与人口出生率呈负相关的关系。离婚 率越高,人口出生率越低;离婚率越低,人口出 生率越高。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主要
表现在婚姻观、生育观、择业观、迁
移观等方面。
【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
第六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 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 予鼓励。 第十六条 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 生育的义务。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婚俗与人口
结合材料,填写下表。
影响 文化 差异 现象 出生率
发展中 国家
婚育 年龄 早婚, 生育时 间延长 稳定
发达 国家
晚育, 甚至不 婚不育 不稳定, 离婚率高
发展中 国家
发达 国家
婚
出生率高 出生率低
俗 婚姻稳 定程度
出生率高 出生率低
• DCBDAB
1.先分层讨论,后组内合作探究。组长调控好,控制讨论 节奏,及时安排展示与点评以及检查小组落实情况。 2.组内形成统一认识,做到要点化、序号化。 3.提高效率,全部解决疑难问题,达成目标。 A层(120%),B层(100%),C层(85%)。
合作探究(高效8分钟)
探究一: 四组展示 探究二: 五、八组展示
高中地理必修Ⅱ
第一章 之
1.了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 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对比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课前预习成果巩固(5分钟)
要求:1、认真查找导学案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分 析原因并熟练掌握,用红笔纠错。 2、记录自己的疑惑和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为 下步讨论做好准备 预习答案:
学而 优则 仕
中国传 统农业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二、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中国过去婚龄一向较低,早婚成俗。这首先是由当 时生产力水平低、人的寿命短所决定的,它要求下 一代人尽早进入生育周期,以增加人手,并确保宗 祀延续。此外,它与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也是分 不开的。早在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就规定凡男20、 女17岁不婚者,罪及父母。汉惠帝规定女15岁以上 不嫁者,“五算”,即按5倍收取人头税,这已形 同逼嫁了。北周武帝曾诏示天下:男年15,女年13 以上,所在军民以时嫁娶。这大概是中国历代最低 的法定婚龄了。明、清两代的法定婚龄是男16岁, 女14岁。国民党政府则规定为男18岁,女16岁。
资料:
《孔雀东南飞》中的一段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
思考: 1、从这段文字里,大家能够读出当时婚姻具 有什么特点吗?
2、为什么那个时候,结婚的年龄这么早呢?
这么早对人口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婚姻观
在人口相对不足的古代农业社会,早 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的增殖; 在当代,人口压力十分沉重,适当晚 婚有利于降低生育率
资料:
传统农业社会的观念:“多子多福”,“不孝 有三,无后为大。”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 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 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 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 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 是第三种不孝。
生育观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多子多福” , “不孝有三,无后 为大”。 改革开放以后: “只生一个好” “男女都一样”
一、文化背景与人口
(1)初婚年龄: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早婚之风盛 行,初婚年龄偏低。这意味着妇女生育年龄提前, 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从而加快了 人口的增长。在许多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 不育者司空见惯,这显然可以降低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稳定程度:在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 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这种状 况的长期存在,一般会降低出生率。 (3)宗教:对人口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宗教 不反对人口增殖,导致高出生率。
文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文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吸引力、辐射力的变化增长过程。
是满足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多层次需要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文化对城市发展战略战略的意义,希望大家喜欢。
城市形成之初是由工业、钢铁建筑组成的,因而工业经济、房地产经济是城市经济崛起的重要信号。
因此当房地产经济、与工业经济成为我国主流经济时,城市就崛起了。
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硬性的物质供给难以满足城市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此时的城市的发展战略便进入了下一个新的阶段——“文化城市”阶段。
首先,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深厚的文化承载着一座城市从古至今历史内涵,记录着城市发展的繁荣与沧桑,它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有了文化,城市才具有更为强大的生命力与吸引力。
如果缺少文化,纵使城市高楼林立、姿态万千,也只是一具毫无生机的躯壳而已。
其次,文化是城市经济的重要内容。
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其以低碳、高效、创新等方式,成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再次,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文化的城市更具魅力,能够吸引各种资源进入城市;有文化的城市更具影响力,在对外交流、合作时能发挥更强主动性;有文化的城市更具创造力,在推进城市发展中更具开拓性。
最后,文化是城市社会和谐的粘合剂。
优秀文化能够提高城市公民整体素质、带动城市社会文明发展、提升城市公共文化安全,从而促进城市居民紧密团结、公共社会井然有序,进而最终推动城市和谐发展。
本文将主要以平凉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例,探讨历史文化名城对城市发展所产生的经济作用。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特征历史文化名城一般具有文化底蕴厚重、文明传承久远、历史意义重大、经济根基深厚、辐射范围广泛等基本特征。
以平凉市为例,平凉一直都是国都、郡、府、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多元的文明进程,开放进取的思想成果,绚丽夺目的艺术发展,丰厚的文化遗存,构成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主要呈现出以下优势特征:一是博大醇厚的历史文脉。
地域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 副本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摘要】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
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试题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
起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城市规划的发展是动态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发展和演变,具有时代性和变革性,因此通过研究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有利于我们把握历史的脉搏和时代的气息,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城市规划;发展;历程;趋势[Abstract]city planning is a has some knowledge, each nation has its own unique knowledge. City planning and urban planning or urban planning,refers to the city space and the item development of forethought. Physical form part of object on the city, involving regional layout, the buildings in the city industry layout, roads and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city projectarrangement etc..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planning is dynamic, with thetimes and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change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with the times and the change,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rend of the research on city planning, help us to grasp the pulse of history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building a better future.Keywords:city planning; development process; trend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
地理小高考复习-人口与城市
核心知识一、人口增长模式1.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1)农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的迅猛时期是(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
(2)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和三项指标构成。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三种。
(3)原始型的特点是传统型的特点现代型的特点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为。
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1)发达国家的增长特点慢,原因是社会经济发达,生育观念转变,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人口增长模式为。
(2)发展中国家增长,原因是,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中国为,因为计划生育政策。
二、人口迁移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国际人口二战前迁移特点,如从欧洲→美洲,原因主要是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二战后特点:,如拉丁美洲人口流向北美和西欧,主要原因是。
(2)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人口迁移特点是,迁移量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数量增加,频率加快,主要流向是。
主要原因是。
三、人口数量与环境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是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按土地资源最高容量在16亿左右)。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
四、城市空间结构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
(1)形成原因: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积聚,形成城市功能区(2)住宅区:城市最的土地利用方式,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并靠近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商业区:多呈状或状,多分布于交通便捷、和,是城市的核心区。
(3)典型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
五、城市服务功能1.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2.理解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1)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级别、服务范围比较;大城市反之。
地域文化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实例,理解并能解释地域文化的含义。
2、明确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能运用实例,说出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交通工具及道路、饮食、服饰等方面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及建筑所反映的城市地域文化,锻炼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文化”的思维方式。
2、通过实践,锻炼学生获取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学会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发现城市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地理环境所造就的城市文化之美。
2、激发学生欣赏世界、发掘文化精髓、做文化人的愿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教材分析:影响城市的因素很多,有自然方面的、也有人文方面的,这在前面两节中已有大量涉及,本节主要从地域文化这一人文因素角度阐述其对城市的影响。
要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地域文化,所以本节安排了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这显然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其中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应是本节一个重点;二是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而其中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所以教材主要介绍了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以此为代表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时要注意与具体的“地域”(范围可大可小)和具体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相结合,把地域文化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以利于学生能感性地懂得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先从总体上介绍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广泛影响,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然后用不同地域进行比较的方法着重介绍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的影响。
高中二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
高中二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本的资源之一,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本文将从人口的分布与迁移、人口与城市规模、人口与城市功能等方面来探讨这种关系。
一、人口的分布与迁移人口的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程度是影响城市规模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人口聚集在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区。
例如,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地区一般人口较为密集。
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具备了较好的自然条件和资源,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人口的迁移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
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人口迁移可以改善不同地区的人口结构,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也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如城市承载力的压力、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等。
因此,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注意合理引导和管理人口迁移。
二、人口与城市规模人口是决定城市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人口越多的城市规模越大。
人口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设施、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在人口规模大的城市中,需要建设更多的住房、交通设施、教育和医疗机构等城市基础设施,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城市规模的增长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
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人口与城市功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也会对城市的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的功能多样,如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等。
一般来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变化会促使城市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提升城市的功能水平。
随着城市发展,需要建设更多的商业场所、文化设施、政府机构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人口的结构变化还会对城市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这就需要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根据人口变化的特点,合理布局城市的功能,以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
城市化中
当前测评试卷:高一地理周评测套题(第8周)适用对象:高一试题总数:15 考试时限: 20分钟姓名:套题难易程:中一、选择题。
(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1、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收入、文化教育水平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别加大【答案解析】选C。
参考城市化的概念可知,故选C。
【相关知识点】2.1.6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1.7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难易程度】易2、在城市化过程中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D、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答案解析】选A。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化,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故选A。
【相关知识点】2.1.6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1.7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难易程度】易据报道,我国从2001年10月1日起,在两万多个小城镇重点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只要在小城镇拥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小城镇户口。
回答3~4题。
3、以上事实说明我国城市发展方向是①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要加快②中国城市化水平低,仍要提高城市化水平③积极发展大城市④积极发展小城市⑤乡村人口转户籍需要交纳一定费用,可以增加城市市政收入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选C。
我国城市发展方向是包括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要加快,仍要提高城市化水平,积极发展小城市,故选C。
【相关知识点】2.1.6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1.7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难易程度】中4、建国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是一个A、受市场经济影响逐步发展的过程B、有计划逐步发展的过程C、受市场和计划同时影响逐步发展的过程D、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增加了的过程【答案解析】选B。
高一地理判断题练习试题集
高一地理判断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地球上形成四季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几乎不变。
【答案】正确【解析】从天文上来看四季的划分,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为依据,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考点】本题考查四季的划分。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四季划分的基本依据。
2.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不连续而规则的圈层【答案】错误【解析】地球的水圈分布是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外部圈层。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水圈分布的特征。
3.在山区河谷中,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答案】正确【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山麓冲积扇地带,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且地势略高,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故利于聚落的形成。
4.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会逐渐减小。
【答案】错误【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容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资源的种类和程度都在扩大,故人口容量会逐渐扩大。
5.当前发达国家,普遍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现象。
【答案】对【解析】本题考查了当前城市化的特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大,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6.近代以来,由于海上运输、高速公路建成,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曾一度衰落。
【答案】错【解析】本题考查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如浙江嘉兴市聚落形态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由团块状沿交通线而扩展成星状;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本题叙述中扬州曾一度衰落的原因主要是铁路运输的发展。
7.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答案】对【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
高一地理判断题练习试题集
高一地理判断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答案】正确【解析】试题分析:人口增长快慢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等,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
2.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所以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答案】B【解析】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和浪费问题会出现资源型及水质性缺水。
【考点】本题考查水资源的资源种类划分及可持续利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水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就能不断更新、循环利用,也可认为可再生资源。
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和浪费问题也会出现资源型及水质性缺水。
3.全球气候变化就是指全球变暖。
【答案】B【解析】全球气候变化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跨度长且有冰期与间冰期之分。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尤其近百年来,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所以全球气候变化不等同于全球变暖。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的区别。
点评:本题属知识性试题,较为简单学生熟练掌握即可轻松作答。
4.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答案】正确【解析】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广州的纬度低于北京,故自转线速度较北京大。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知识性试题。
5.影响城市土地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通达度和各类活动的付租能力。
【答案】错误【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经济因素。
影响城市土地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为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6.工业集聚都是为了共用基础设施,加强协作与交流。
【答案】错误【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