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我的家在哪里?》说课稿设计

合集下载

我的家在哪里 教学设计

我的家在哪里 教学设计

我的家在哪里?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十课一、教材分析《我的家在哪里?》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事实上是学生进入高中接触的一篇哲理散文。

这篇散文言简意赅,平凡的字里行间有着一股让人难以释怀的伤感。

作者将梦中儿时的家和现实的家进行对比,不仅表达了作者堆争名夺利现实世界的憎恶和对纯净精神家园的追求,更是一种对人生真、善、美的呼唤,而对人生真、善、美的呼唤追求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诉求。

对于这篇文章,我紧紧扣住单元学习重点,设计了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整体感知,理解“家”的内涵,体会作者内心情感,初步掌握散文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作者所描绘“家”的内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掌握鉴赏散文的方法——抓住散文的标题。

3. 情感与态度目标:增进学生对冰心所描述“家”的了解,体会作者浓浓的乡愁和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念,感悟人性之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作者所描绘“家”的内涵,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2. 学会散文鉴赏的方法——抓住散文的标题。

四、学情分析高一新生对散文等文学作品有初步了解,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基本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但对《我的家在哪里?》这样的哲理性散文接触不多,在理解文章内容主旨和作者感情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因此,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教会他们简单的散文鉴赏方法之一——抓住散文的标题。

五、教学方式对于教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本文属于散文鉴赏单元,侧重教会学生鉴赏的方法。

所谓鉴赏,马克思曾解释为“按人的方式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的概念,明确家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和珍惜,增强家庭观念。

3. 提高学生地理意识,学会描述家和所在地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家的概念及意义。

2. 描述家和所在地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家的地理位置描述。

2. 地理坐标系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地图。

3. 家庭照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图片,如家庭团聚、家庭照片等,引导学生关注“家”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家在哪里吗?”、“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2. 新课导入:讲解“家”的概念,解释家的意义,如温馨、安全、亲情等。

引导学生思考家和所在地的关系,如家庭成员、家庭地址等。

3. 案例分析:展示一张家庭照片,询问学生:“这张照片中的家在哪里?”、“你能描述一下家和所在地的关系吗?”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家和所在地的关系。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张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并描述家和所在地的关系。

小组成员互相分享,互相提问,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张家庭地图,标注家的位置,并描述家和所在地的关系。

作业提交后,进行批改和反馈。

7. 板书设计:家地理位置:家庭成员:家和所在地的关系:六、教学延伸:1. 家庭文化介绍:介绍不同地区的家庭文化,如婚嫁习俗、家庭传统等,让学生了解家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

2. 亲子活动建议:给出一些亲子活动的建议,如家庭旅行、亲子游戏等,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等,了解学生对家的概念和地理意识的理解。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家庭地图的绘制和描述,了解学生对家和所在地关系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如降低地理知识的难度,增加亲子活动的建议等。

教案我的家在哪里

教案我的家在哪里

教案我的家在哪里教案标题:《我的家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描述自己家庭的位置及周围环境。

2.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能够使用简单的句子进行表述。

3. 培养学生对家庭位置及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词:家庭、位置、周围、环境等。

2. 句型:我的家在......附近/前面/后面/左边/右边。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家庭位置的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2. 呈现生词:板书并介绍生词家庭、位置、周围、环境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3. 学习句型:通过示范和模仿,教授句型“我的家在......附近/前面/后面/左边/右边”,并帮助学生进行操练。

4. 练习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及周围环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5. 听说训练:播放录音或老师大声朗读几个问题,让学生用学到的句型回答问题。

6. 拓展活动:在教室内设置多个物品或图片,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进行描述,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7. 总结与延伸:学生总结句型的用法,并扩展描述其他位置的句子,如“学校在......附近/前面/后面/左边/右边”。

鼓励学生用新句型描述自己学校的位置。

四、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相关于家庭位置及周围环境的。

2. 板书。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家庭位置及周围环境的描述准确程度。

2. 听说训练中的表达流利度和准确度。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2.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场景,增加学生的情感投入,提高学习兴趣。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及互助意识。

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

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

《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一)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从社区看我家”和“在社区中生活”两个部分,着重让同学们知道地图的三要素和社区的功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与人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2.能够认识地图和各类图表,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3.能够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4.培养学生为社区做贡献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准确描述地理方位和位置;通过实践,感受社区的功能。

难点:通过社区对自己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社区的热爱和为社区做贡献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方式,即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求索──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延伸和发展──新问题的提出……。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他们思考和质疑。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

(六)教学时数:2课时(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社区的相关图片,反映社区状况的资料,部分新闻资料,有关比例尺的资料。

学生准备:1.对本社区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自己家周围的状况。

2.一套水彩笔。

3.去商场查找两种商品,其中一种是本地产的,一种是他地产的。

【教学流程的整体构架】绘图激趣──介绍图画,观察探究──讨论分析,获取知识──拓展知识,实践检验──探究活动──展示调查资料,信息交流──关注社会,集思广益──活动小结──布置作业。

【教与学的过程】引入师:同学们可能很奇怪,不是学《历史与社会》吗?怎么这一课即没有历史也没有社会。

在引言中我们已经提到了,谁能解释这一课和社会的关系。

(学生回答略)师:是的,家是我们认识社会的开始,我们对自己的家再熟悉不过了。

然而,你能够准确地描述你家的位置吗?假设老师要去你家家访,你怎么样让老师准确无误的找到你的家呢?(同学们提到很多方法,教师引导到教材中来。

)师:教材中提到用画平面图的方法,那么这个平面图怎么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教案:我的家在哪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句型“我的家在哪里?”和“我的家在__ 。

”。

2. 学生能够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和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或绘本等展示材料,家庭成员图示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我的家在哪里?”的句型,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家的位置。

2. 引导学生回答“我的家在__。

”,并通过图片或模型指示家的位置,帮助学生理解。

Step 2:讲解新知1. 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示材料,引导学生描述每个家庭成员的位置和特点。

2.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句型“我的爸爸在哪里?他在__。

”、“我的妈妈在哪里?她在__。

”等。

Step 3:合作交流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询问和回答关于自己家的问题。

2. 鼓励学生使用句型“我的家在__。

”和“我的__在哪里?”进行交流,并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描述家的位置和特点。

Step 4:扩展运用1. 学生使用绘本或图片等材料,根据描述画出自己家的平面图。

2. 学生向同伴展示自己家的平面图,并用句型“我的家在__。

”进行描述。

Step 5:总结反思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可以用英语描述一下自己家的位置和特点,展示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延伸:1. 帮助学生扩展对家的描述,比如描述房间的位置和特点。

2. 学生可以用其他形式表达关于家的信息,如口头描述、写一篇短文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熟练地使用句型进行描述。

2. 学生完成绘制自己家平面图的任务,能否准确描述家的位置和特点。

3. 课堂结束时,通过与学生的对话、问答等方式来检查他们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我的家在哪里》(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_0

《我的家在哪里》(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_0

《我的家在哪里》(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在上课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一)、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

当警察说扶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

”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家吗?”富翁回答说:“那是我的房子。

”(二)、卢旺达内战时期,有个叫热拉尔的人。

他本来有一个40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

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岁的女儿时,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师:听了这两个故事,同学们觉得家是什么呢?——哪位同学来说说看?——学生思考后回答:师:很明显,家不等于房子,家不是简单的房子。

有人说是……有人说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但它意味着更多更深的亲情,温馨和关爱。

那么,在作者冰心眼里,家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冰心散文《我的家在哪里》!二、作者简介:师:相信大家对冰心都不陌生了:从小学到初中就有学过她的作品:《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纸船》……现在,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作者:【请同学边听边把一些重要的信息记下来】冰心,原名谢婉莹,曾用笔名冰心女士等;原籍福建长乐。

幼年即广泛接触古今中外文学,参加过五四运动,到美国留过学,走过世界各地,也留下了许多作品,提倡爱的哲学,是中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文学翻译家。

她的作品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题材,表现出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文笔清新、感情细腻,因而赢得了我们广大读者的喜爱。

主要作品有——诗集:《春水》、《繁星》;小说:《两个家庭》;散文:《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我的家在哪里》是冰心晚年所作。

冰心她的晚年可以说是一个幸福的家,子孙满堂,那为什么她还要问我的家在哪里?——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难道她不曾有过自己的家吗?她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家呢?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冰心的家在哪里。

第1课《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

第1课《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

第1课《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一)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从社区看我家”和“在社区中生活”两个部分,着重让同学们知道地图的三要素和社区的功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与人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地图和各类图表,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2.能够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图例。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地图三要素难点:地图知识的运用(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方式,即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求索──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延伸和发展──新问题的提出。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他们思考和质疑。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

【教与学的过程】(新课导入)提问:大家能描述一下自己家周围的环境吗?学生分组活动,相互交流自家周围的环境。

(新课教学)承转:请各组派一名代表,描述一下自己家周围的环境代表描述自己家周围的环境叙述:同学们描述起某个区域之所以如此流畅,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通常就被称为社区提问:不同的社区所处的位置很不一样,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对你们家所在社区的位置和环境一目了然呢?(提出画平面图的想法)承转:画平面图是常用的办法,我们来看这样两幅社区的平面图展示:课本图1—1和图1—2提问:这两幅图画的是同一社区,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同学们会看不懂呢?(两幅图画画的是同一地区,但图中方向表示不一,而且图例不同。

从图1—1看出杜鹃家在王朋家的左侧偏下,从图1—2看出杜鹃家在王朋家的右侧偏下,所以要给两幅图加上明确的方向标志,使用相同的图例标志,同学们就能看懂了)小结:看来画简单的平面图也要注意许多问题展示:课本图1—3提问:如果对比这幅图,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学生讨论发言。

集思广益得出因为有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与注记,所以很容易看懂板书: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提问:平时我们怎么辩别方向的太阳(东升西落)年轮等展示:图1—4和图1—5在地图的寻找方向提问:除了我们刚才讲的图1—3指向标指示方向外,根据我们以前了解和对图1—4图1—5的观察,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哪些呢?介绍三种定向方法:“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练习:课本第6页叙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

我的家在哪里 教案

我的家在哪里 教案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教案标题:我的家在哪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家的位置。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位词汇描述家的位置。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句型回答有关家的位置的问题。

教学重点:1. 方位词汇的学习和运用。

2. 描述家的位置的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运用方位词汇描述家的位置。

2. 运用所学的句型回答有关家的位置的问题。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准备一张地图,让学生看一下,然后问:“你家在哪里?”2. 学生回答问题,并尽可能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家的位置。

Step 2:引入方位词汇(10分钟)1. 在黑板上或PPT上展示方位词汇,如: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等。

2. 教师解释每个方位词汇的意思,并给出示例句子。

3. 学生跟读方位词汇,并尝试用方位词汇描述自己家的位置。

Step 3:练习方位词汇(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张图片,让学生用方位词汇描述图片中物体的位置。

2. 每组派一名代表来描述,其他组员猜测描述的物体是什么。

3. 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Step 4:学习句型(10分钟)1. 在黑板上或PPT上展示句型:“我的家在……”。

2. 教师解释句型的用法,并给出示例句子。

3. 学生跟读句型,并尝试用句型描述自己家的位置。

Step 5:练习句型(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他们完成相关练习。

2. 学生可以互相练习,用句型问对方家在哪里,并用方位词汇回答。

Step 6: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强调方位词汇和句型的重要性。

2. 学生可以尝试用所学的知识描述其他地方的位置,如学校、超市等。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并运用方位词汇和句型。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鼓励他们多加练习。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10【教学设计】《我的家在哪里?》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10【教学设计】《我的家在哪里?》

《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我的家在哪里?》是冰心老人晚年的一篇散文,出现在粤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中。

作者通过对梦中的家的描写和对现实生活的对照,表达出她渴望拥有一个清淡、素雅、平和、充满亲情与温馨的家。

文章虽短小,但语言明朗纯净、感人至深,能唤起人们潜藏在心底的美好情感,也让人回念起最初的家园。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层层深入由冰心老人的家推人及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鉴赏散文的水平。

2.领悟家的内涵,提高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领悟家的内涵PPT课件和纸质版教学设计一、导入:有一个富翁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说:“先生,让我扶你回家吧!”富翁失落地回答保安:“我没有家。

”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回答说:“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很显然,在富翁眼里,家并不是房子、钱这些物质的东西能够完整地定义的,它还应包括精神的寄托,心灵的感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二、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93年,当时冰心已经93岁,难道她还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这个家显然是有它的深刻含义的。

这就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更多的人在追求物质时,丧失了精神追求。

而认为“有爱就有一切”的冰心,热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的冰心,对这一切感到痛心,所以写下这篇散文。

我们一起读这篇散文,看真正的家到底是什么。

三、全班诵读,整体感知思考并讨论两个问题:1、冰心的家在哪里?这里的人是怎样的?2、梦醒后,作者回忆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时,感叹自己‘一无所有”,她无什么?是她无法得到这些东西吗?明确:1、明确:在中剪子巷。

《我的家在哪里?》说课稿

《我的家在哪里?》说课稿

《我的家在哪里?》说课稿遂溪三中杨波声一、说教材: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是中国当代散文单元,几篇文章有以叙事为主的,有以写景为主的,也有以抒发内心情思为主的。

散文的魅力来自作家的真见、真知、真情,来自文字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冲淡而隽秀的韵味。

因而,本章之学习必须反复阅读,用心品味,感悟所写之景,所言之情,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冰心老人的《散文两篇》被编排在必修一第三单元散文单元的第二篇,可见其典型性和示范性。

《我的家在哪里?》是冰心老人晚年的一篇散文,文章短小,语言明朗,纯净而感人至深,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因而它能唤起人们潜藏在心底的美好的情感,让人也回念自己最初的家园。

二、说教学目标(核心素养):(一)、语言的建构与运用1、通过找寻并朗读文中出现“家”的语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2、让学生把“心中向往的家”写成小短文并分享,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1、通过对“家”的探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灵魂深处永久的家”的深刻内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审美的鉴赏与创造1、通过品读文章最后一段的文字,引导学生从语言、手法、情感等多角度赏析作品,感悟人性之美,获得健康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对“家”的探讨,理解“家”的深刻内涵,体味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加深对“家”的认识和理解。

三、说学情、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农村高中的学生,阅读现代散文并不多,虽然这篇散文并不难,学生可能能读下去,但很可能只是蜻蜓点水,难以抓住文章的重点,难以深入体味作者的感情。

针对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心理状态,我决定采用下面的教法、学法。

(二)、教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1、朗读法:使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地感受课文;加深记忆,丰富词语,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我的家在哪里》(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我的家在哪里》(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我的家在哪里》(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研读重点段落,深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鉴赏作品的哲理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朴素纯美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课型讲读课。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设计:1983年,发生在卢旺达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亲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

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者,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他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屋华堂,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

是呀,家是游子最后的方向,家是永恒温馨的港湾,家是不变的细心地照顾,家是永恒的精神归宿!今年,让我们一起学习冰心的另一篇散文《我的家在哪里?》,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追寻理想中的精神家园。

2、生齐读课文:感受冰心老人想念梦中的、儿时的家的那份亲切的情感。

3、引导学生理解冰心“灵魂深处永久的家”的含义:冰心老人的家在哪里?为什么说只有中剪子巷才是她的家呢?作者为什么要在家之前加“灵魂深处永久的”几个字?4、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从文中看,你认为作者向往、眷恋的家是怎样的呢?5、探究本文的艺术技巧:我们明白了冰心老人的家在哪里了,她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文章从什么写起?生朗读有关梦的片段,联系全文思考,作者开篇为什么从“梦”写起,为什么不直接写“家”?生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真的是一无所有吗?为什么这样说?6、延伸: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我们与冰心先生分享了“家”的感受,那么,大家对“家”是如何理解的呢?(引导生畅谈)教师示范:自己来河源,背井离乡的感受,谈谈自己的感受。

高中语文教案我的家在哪里(必修一

高中语文教案我的家在哪里(必修一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以及对眷恋家乡的思想感情;2、欣赏作者平易自然、简洁含蓄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以引导为主,讲授法与讨论法等综合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多倾注的深刻的情感,培养同学们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以及爱家、爱亲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与能力”1教学安排:一课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谈你对梦的理解或看法。

明确: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

二、课文解读:1、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开篇明义,指出梦的作用,也为下文自己做梦做好了铺垫。

2、齐读2、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作者做了一个什么梦?明确:梦见自己回家,回中剪子巷。

(“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2)找出文中描写中剪子巷环境的句子,并作具体分析。

句子:“走过许多……男女老幼,都是……老半天。

”明确:给人以和谐、温馨、亲切、纯朴、宁静之感。

(3)“这辆洋车……中剪子巷”其中“慢腾腾”反映了什么?明确:写出其过程之慢,反衬出作者的心情急切、焦躁。

3、作者梦醒后有何表现?这种表现说明了什么?表现:“连文藻……外孙了!”说明了作者仍沉浸在梦中,无法自拔。

4、为什么作者对梦中的“家”如此熟悉,而对现实中住着其丈夫、女儿、女婿的家却那么模糊、那么陌生?(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因为在作者看来:“只有住着……永久的家。

”5、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已拥有了一个家,为什么还要在“灵魂深处”安放一个“家”?明确:表现了其对现实的不满与厌恶。

6、齐读第七自然段,回答问题:“现实”是怎样的?明确:政权夺利,整个社会充满争斗,暗流涌动。

7、小结:(略)8、探究活动谈谈你对“家”的理解与看法。

四、作业:完成《金榜一号》中的相关练习。

《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

《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

《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明晰文章的情感脉络,培养学生借助关键语句和段落,理解文旨的能力2.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3.学习本文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冰心对家的感情,思考精神家园对生命的价值。

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现代著名作家冰心是一个远行者,她周游世界,曾在许多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居住,最后在北京定居,可真正称得上一个“不知何处是他乡”的放达之人。

但是,老人晚年常在梦中不经意地出现回家的情节,回哪里的家呢?照理,一个女性在自己成了家、有了完整的家庭意识后的家才是真正的家,冰心老人在梦中完全应该回到成年后安家的任何一个门庭,不管它在哪座城市;然而奇怪的是,她在梦中每次回的总是少女时代的那个家。

在她的晚年力作《我的家在哪里?》这篇散文中,她深情告白,“只有住着我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追寻她的梦中家园吧!(二)速读全文,整体感知1.解题:请问这篇散文的标题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明确:使用问号设疑,激起读者的兴趣。

同时,也暗示了本文的主旨是寻找家园。

2.思路把握:文章分为三部分(1)梦的启示(2)梦境(3)梦醒(三)点拨、探究[活动] 四人小组讨论之话题: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家”的不同定义——思考1:听一首歌《让爱住我家》,体会歌唱的三个人对家的不同感受。

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爱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

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我的他,爱就是忍耐家庭所有繁杂。

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我亲爱的她,爱就是付出让家不缺乏。

——明确:孩子——家是甜蜜和欢乐;母亲——家是忍耐和宽容;父亲——家是责任和付出。

——思考2:全班齐背完《天净沙•秋思》后,概括马致远对家的定义。

——明确:倦鸟思巢,落叶归根,家是天涯游子的根,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老师展示其他文人对家的定义,请同学结合实际简单谈感想。

《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

《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

冰心《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作为一所面上中学的学生,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薄弱,缺乏主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散文学习方面,我班学生对散文这种文体理解不深,自主鉴赏散文有较大的难度。

基于这种学情,我设计了本节课,循循善诱,意在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散文的方法,在鉴赏中体悟作者的深情。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语文粤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文章篇幅较短,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阅读完毕,适合开课,也符合考试选材的原则。

冰心的散文抒写“爱的哲学”,我认为这与高一学生的情感教育是相契合的。

同时,这篇散文线索清晰、语言平实中饱含深情,我们能通过这篇散文的学习,“借一斑而略知全豹”,从而掌握鉴赏散文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体悟“冰心体”散文抒写“爱的哲学”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品味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2、通过赏析文章,学习本文写作的艺术手法。

3、通过本文的学习,掌握鉴赏散文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悟作者对童年的“家”的深深向往和眷恋,对童年的“家”所代表的善良、平和、真诚、友爱的人性美的无限眷恋;体悟作者对现实世界中的黑暗、污浊的厌恶。

二、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2、通过赏析文章,学习本文写作的艺术手法。

3、体悟作者对童年的“家”的深深向往和眷恋,对童年的“家”所代表的善良、平和、真诚、友爱的人性美的无限眷恋;体悟作者对现实世界中的黑暗、污浊的厌恶。

三、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对童年的“家”的深深向往和眷恋,对童年的“家”所代表的善良、平和、真诚、友爱的人性美的无限眷恋;体悟作者对现实世界中的黑暗、污浊的厌恶。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我的家在哪里?冰心一、导入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原来是当地的一位富商。

当警察说扶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背景2把握虚写和实写的技术能力目标1反复朗诵,体会作者思绪的进展2结合自己做梦的体验和实际的经历,体味作者浓浓的乡愁和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眷念3感知的深层含义,感受中重点文句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家的眷念和牵挂教学重点和难点1 感受作者对家的眷念和过去生活的怀念2明白得的深层含义教学方式:朗诵法、谈话法、讨论法时安排:1时授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进程一、导语设计教师唱出“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富丽的地址,在我倦怠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它”。

上世纪八十年代潘美辰用真诚和动人心弦的歌声告知大伙儿:“我想有个家”。

家不需要太富丽,不需要多大的地址,可是家却不仅是咱们安身的地址,而且是咱们心灵的港湾,当咱们孤单的时候,落寞的时候,因为有家,因为有家人的关切,一切仍是那么温暖。

可是同窗们,家却不是每一个人理想当但是有的,关于许多人来讲,家只是一个不可即的名词,只能埋藏在内心,化作点点的泪水。

譬如远离故乡的人,譬如孤儿,譬如冰心奶奶……此刻,就让咱们一路来学习《我的家在哪里?》这篇,让咱们走进冰心奶奶的世界,寻觅她要寻觅的家。

二、全班朗诵文,感知大意。

三、冰心老人的家在哪里,有答案了吗?2她是如何意识到那个答案的?3什么缘故在梦里能找到那个答案?原文是怎么说的?4冰心老人此刻住在哪里?是在中剪子巷吗?四、介绍冰心及其生平,联系生平[背景资料]关于个体来讲,冰心是幸福的。

她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有父母的厚爱,有优越的生活条……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感觉我的童年生活是欢乐的、爽朗的,第一是健康的。

该得的爱,我都取得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

”长大后,她的爱情、婚姻都是和谐、美满的。

但作为中国的一分子,她并非可能是完全欢乐的。

20世纪,中国摇摇欲坠、动荡不安。

中国的沧桑、苦难她都经历过。

“五四”运动时,她与其他学生冒着镇压的危险参加游行、示威及其他招架活动;抗日战争时,她流离西南与人民同甘苦;文革时,丈夫被划为右派,她和丈夫不但要蒙受抄家之难,还要罚跪家门三四小时。

《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

《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

《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第一篇:《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要求: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要求:研读重点段落和重点语句,深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鉴赏作品的哲理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体会作者浓浓的乡愁和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念。

二、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研读重点段落和重点语句,深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鉴赏作品的哲理美。

四、教学媒体:幻灯片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你们现在的家是什么样子的?你心目中的未来的家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探讨。

请翻开P66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位94岁的老人笔下的那个“家”。

二、朗读课文。

(老师朗读)三、具体分析。

(一)通过阅读文章,谁能告诉我冰心老人的家在哪里?明确:“只有住着我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这句也是点题之句。

(二)她是怎么得出这个答案的?文章从什么写起?明确:梦见自己在大街上喊“洋车”要车夫送她回家,回的那个家就是中剪子巷。

文章从一个真实的梦境写起。

巧妙构思。

这一切是从老人的梦境里幻化出来的。

(三)奇怪了,为什么冰人老人是在梦里找到了这个答案?那句话是怎么说的?明确: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

有时梦是不会撒谎的。

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一个人在梦里“暴露”与“揭发”的往往是他寄情最深的东西,唤起他潜藏在心底的美好感情。

冰心先生漂泊了一生、走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用她的话来说她曾居住过的四川、云南、东京、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美国“都不是她的家”。

照理,一个女性在自己成了家庭主妇、有了完整的家庭意识后的家才是真正的家,冰心老人在梦中完全应该回到成年后安家的任何一个门庭,不管它在哪座城市。

(四)“只有住着我的父母的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这句话是体验整篇文章情感的关键句,我们怎么来理解呢?首先我要问问大家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明确:“灵魂深处”、“永久”在北京中剪子巷的家里,父母之爱、姐弟之情陪冰心走过了一生中的黄金岁月,即“一生中最热闹、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一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在哪里?》说课教学设计
一、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是中国当代散文单元,几篇文章有以叙事为主的,有以写景为主的,也有以抒发内心情思为主的。

散文的魅力来自作家的真见、真知、真情,来自文字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冲淡而隽秀的韵味。

因而,本章之学习必须反复阅读,用心品味,感悟所写之景,所言之情,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鉴定散文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二、冰心老人的《散文两篇》被编排在高中阶段散文单元的第二篇,可见其典型性和示范性。

《我的家在哪里?》是冰心老人晚年的一篇散文,文章短小,语言明朗,纯净而感人至深,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因而它能唤起人们潜藏在心底的美好的情感,让人也回念自己最初的家园。

三、根据此文课型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如下:
A、教学目标:①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掌握作者思想感情
③有情感朗读课文
B、重难点: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所处的年龄阶段,中学生在把握作者的心境上有一定的难度,也难于领悟在语言中蕴涵的感情,难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所以把重难点放在控制作者思想情感上,正确朗读文章。

四、教学设想:
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学生的主体性和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为教学设计出发点,本文整体感知与层次解析结合,抓住作者对家的情感,师生共同品味鉴赏文章。

五、教学过程:
①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途径等大量阅读文章,了解作者生平,文艺观和审美观。

作好在课堂上与学生充分讨论的准备,这个环节在于以点带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②课堂活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Α导入阶段
移情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浓浓的家意、家情,将学生的情感引入到“家”上。

朗读法使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和情感,积累整合基础知识
Β整体把握阶段
活动法找准切入点,(如对“具体分析2、3两段,思考作者是如何进行细节描写的?”等的探讨),围绕分析作者情感,激发学生思维,引起争论,调动学生把握文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朗读法通过分析,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逐步走进作家心灵。

C品味鉴赏阶段
讨论点设置问题(如对作者对梦中车夫进行怎样描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对北平大街小巷的描写反映了什么?等),分组讨论,调动学生知识,培养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点拨点从时代、从年龄等角度对学生的讨论给于点拨,引导学生深入作家情感。

D总结升华阶段
设置开放性题目,把学生的情感及知识的拓展,并创新;设置作业,在唤起学生的情
思、情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以自由潇洒、美丽动人的笔去表达。

整个过程安排是:
课前准备搜集材料--------整体感知--------品味鉴赏--------总结升华,应用拓展
通过这样由点到面的点拨、互动,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和探究的环境,立足学生的主体感受,让学生去思考,去品味,去鉴赏,真正把课堂变成学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