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国文人读后感200字【《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0a9e6c1aeaad1f346933fac.png)
三一文库()/读后感〔《品中国文人》读后感〕《品中国文人》,文字清新,内容朴实。
读了这本书,读后感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篇一我是中文系本科班毕业的,对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可以说非常熟悉,捧着《品中国文人》这本书,我仿佛捧着一杯烫烫的、香香的热茶,品一口,回味无穷,难怪刘小川给它命名为《“品“中国文人》。
刘小川笔下的文人,好像就像老百姓的左邻右舍,似曾相识。
热爱祖国的屈原,忍辱负重的司马迁,性格直爽的嵇康,“种豆南山下”自然派的陶渊明,活力四射的李白…他们凭什么成为流传千古的中国文人?凭屈原百折不挠的爱,对完美事物的追求,甚至用死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凭司马迁为了《史记》生命退居其次,官职,友谊…一切都不重要了;凭杜甫有一双看清普天下苦难的眼睛…他们都能先知先觉,因为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观察.他们都能坚持自我想法,是因为他们一肚的真才能。
《品中国文人》共叙述了十余位中国文化大家,这是一本必须经过品,才能解其中滋味的好书。
而且要慢慢的品,细细的品。
这本书让我深信文字所给予人的灵魂的力量,中国文人真的只能用品才恰如其分。
从书中我们了解到屈原三次流放,加起来可能有二十多年,踉跄足迹踏遍荆楚,与神巫、与草杯木鱼虫鸟兽对话,诗境,句法都是“走”出来的。
流放出诗人,颠沛写华章。
精神是自由喷射谋求着自由的表达。
屈原以他的大悲之鸣见证了楚国之亡。
他以楚声表达了楚国,楚国在他的笔下获得了重生。
屈原那个年代,思想是活跃的,情感是奔放的,艺术是自由的,世界是敞开的,神灵是亲切的,自然是浑成的。
品过屈原再让我们走进司马迁吧,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司马迁独行多年,把孤独的兴奋尝了个够。
短暂的停留,然后又上路,他总是在出发。
路上的感觉真好,我们只能凭借想象概括:那些理性,感性加野性的融合状态,那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那奇妙的精神触角,那从天而降的喜悦,那郁闷之后的豁然开朗-----行文至此,真想跑到司马迁的快乐里边去,摸摸,看看。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bc5352776c66137ee06195b.png)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品中国文人》,文字清新,内容朴实。
读了这本书,读后感怎么写呢?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篇一我是中文系本科班毕业的,对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可以说非常熟悉,捧着《品中国文人》这本书,我仿佛捧着一杯烫烫的、香香的热茶,品一口,回味无穷,难怪刘小川给它命名为《“品“中国文人》。
刘小川笔下的文人,好像就像老百姓的左邻右舍,似曾相识。
热爱祖国的屈原,忍辱负重的司马迁,性格直爽的嵇康,“种豆南山下”自然派的陶渊明,活力四射的李白…他们凭什么成为流传千古的中国文人?凭屈原百折不挠的爱,对完美事物的追求,甚至用死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凭司马迁为了《史记》生命退居其次,官职,友谊…一切都不重要了;凭杜甫有一双看清普天下苦难的眼睛…他们都能先知先觉,因为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观察.他们都能坚持自我想法,是因为他们一肚的真才能。
《品中国文人》共叙述了十余位中国文化大家,这是一本必须经过品,才能解其中滋味的好书。
而且要慢慢的品,细细的品。
这本书让我深信文字所给予人的灵魂的力量,中国文人真的只能用品才恰如其分。
从书中我们了解到屈原三次流放,加起来可能有二十多年,踉跄足迹踏遍荆楚,与神巫、与草杯木鱼虫鸟兽对话,诗境,句法都是“走”出来的。
流放出诗人,颠沛写华章。
精神是自由喷射谋求着自由的表达。
屈原以他的大悲之鸣见证了楚国之亡。
他以楚声表达了楚国,楚国在他的笔下获得了重生。
屈原那个年代,思想是活跃的,情感是奔放的,艺术是自由的,世界是敞开的,神灵是亲切的,自然是浑成的。
品过屈原再让我们走进司马迁吧,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司马迁独行多年,把孤独的兴奋尝了个够。
短暂的停留,然后又上路,他总是在出发。
路上的感觉真好,我们只能凭借想象概括:那些理性,感性加野性的融合状态,那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那奇妙的精神触角,那从天而降的喜悦,那郁闷之后的豁然开朗-----行文至此,真想跑到司马迁的快乐里边去,摸摸,看看。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三篇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066c1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9.png)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三篇篇一:品中国文人读后感得到此书,如获至宝,很想向旁人推荐,可又困于描不准对象.先生的书,国学之道,血性之笔,人性深处的哲思.我爱男作家的书,只因我爱上有血性的文笔.正如此书,血液与灵魂穿梭,文学与哲学交融,把人文艺术拉向一个新的高度.文人的世界,有道不完说不尽的美.这美,暇思无穷…众看当代人的审美观,舞台上的吼吼叫叫,是他们无比顶级的追随.百年之后,他们只不过是台上唱小曲的戏子,终究改变不了被人们娱乐消遣的角色.翻看历史长河,多少杰出文人的光彩是无法掩盖,每一个文人都有自己的棱角,都有自己的艺术,影响着华夏人民千年的艺术.历史是河,文人就是河中那翻滚不停息的波浪.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司马迁则是最惊人的那颗骇浪,当科学家们拿着尺子衡量着长江与黄河的源头,司马迁则在几前年前就拿起了尺,量下了华夏人民的源头,秦始皇创下了万里长城,而汉武帝培养了大史学家司马迁.近来在杂志看到了一句这样的话,南唐后主李煜,是失败的皇帝,又是失败的男人.我不禁有点吃惊, 李煜是失败的皇帝,可是,又有谁可以写出像<虞美人>这样的千古绝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古今,谁有?在政治上失意,是古代文人的通病,李白,杜甫,苏东坡,谁没有?只是李煜文学上的成就远远胜于政治上的成就.说李煜又是失败的男人,那更是大错特错了!大周后与小周后,两位绝代佳人,人称东吴时的二乔.大周后与李煜灵与肉的结合,可畏是人类情感的颠峰,小周后得知李煜的消息,被气的溢血而死.那个跳着金莲舞的绝世美人,调戏着皇帝赵光义,大力的挥霍着为之建金莲台,等到七月七之日,赵光义垂涎已久的日子,娘翩翩起舞,在无比风光的金莲台上,跳起了金莲舞,她娇娜的身姿始终是背对着赵光义的宫殿,绝世的容颜面向着南方,心里默默的念道,今天国主四十一岁大寿,娘为你跳金莲舞.好感人的一刹那,原来七月七日是李煜的生日.她得不到李煜,她的心却这般忠贞李煜,放着大宋江山的娘娘不做,七月七日,她香消玉损.所以李煜,这不是文人的魅力,又是什么的魅力?篇二:读《品中国文人》有感我是中文系本科班毕业的,对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可以说非常熟悉,捧着《品中国文人》这本书,我仿佛捧着一杯烫烫的、香香的热茶,品一口,回味无穷,难怪刘小川给它命名为《“品“中国文人》。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c71a76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19.png)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中国文人读后感。
《中国文人读后感》是一本集合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和读后感的书籍,其中包含了许多著名文人的诗词和散文,以及后人对这些作品的感悟和评论。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文人的情感和思想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是苏轼的《赤壁赋》。
这篇赋文是苏轼在赤壁之战后写的,他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战争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憎恶和对人民的深情。
苏轼在文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使整篇文章充满了诗意和情感。
读完这篇赋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苏轼对战争的悲愤和对人民的关怀,也让我对他的文学才华和情感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
除了苏轼,这本书中还收录了许多其他文人的作品,如杜甫的《登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每一篇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让我对古代中国的文学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文人的作品,这本书中还收录了许多后人对这些作品的感悟和评论。
这些读后感让我对这些作品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也让我对文学批评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这些评论,我了解到了古代文人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让我对文学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的感悟。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文人的情感和思想有了更深的体会。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不仅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对古代中国的文学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文学有了更深的兴趣,也让我对中国文人的情感和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这本书,我更加热爱中国古代文学,也更加珍惜中国文人的情感和才华。
品中国文人曹操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曹操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9e3b78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8.png)
品中国文人曹操读后感1. “哇,曹操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啊!”就像我那天看到同桌明明自己很害怕,却还勇敢地站出来帮我对抗欺负我的人,那股子勇敢劲儿真的跟曹操好像啊!记得那次在操场,我被几个调皮的同学围着捉弄,正不知所措的时候,同桌一下子冲过来,大声说:“你们不许欺负他!”那场面,真的让我好感动。
曹操不也是这样吗,在乱世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担当,真让人佩服!我觉得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像曹操和我同桌一样勇敢。
2. “曹操的智谋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呀!”这让我想起上次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候小敏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如同曹操的那些奇策一般。
当时我们在玩解谜游戏,都卡在一个地方了,小敏突然说:“我们可以这样试试呀。
”然后她说出了她的想法,我们一试还真行。
曹操在战场上能想出各种计谋,小敏在游戏中也能展现出她的智慧,这真的很厉害啊!看来我们都要多多学习,变得像曹操一样有智谋。
3. “曹操的霸气真的是无人能及啊!”哎呀,就像我们班的班长,在组织活动的时候那股自信和果断,多像曹操呀!记得有一次班级要举办活动,班长站在讲台上,安排这个安排那个,特别有气势,大家也都很听他的指挥。
曹操不也是这样吗,有着强大的气场。
我觉得我们也应该有点霸气,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困难呀!4. “曹操的野心勃勃也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呢!”就像我哥哥,一直想着要在学习上取得最好的成绩,那股冲劲跟曹操有得一拼。
有一次我问哥哥为什么这么努力,哥哥说:“我就是要做到最好!”曹操为了成就大业不断努力,哥哥为了自己的目标也很拼命呢。
难道我们不应该像他们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吗?5. “曹操的坚韧不拔真让我佩服啊!”这不就跟我爸爸一样嘛,遇到再多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
记得那次爸爸工作上遇到了很大的难题,但他每天还是努力想办法解决,一直坚持着。
曹操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都能坚持,爸爸在困难面前也不退缩,我们也要有这种坚韧的精神呀!6. “曹操的果断真厉害呀!”就好像那次我们出去游玩,突然下雨了,小伙伴们都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候小明当机立断说找个地方躲雨,那魄力像极了曹操。
高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高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品中国文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60e359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9.png)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品中国文人》是一部由余秋雨所著的书籍,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故事和思想。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作者对于文人的理解和描绘所吸引,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文人的优秀品质和思想。
首先,我认为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思想体系。
作者通过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文人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于文人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化传承和人类命运的看法和思考。
其次,作者传递的信息和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的快乐,而忽略了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而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精神,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他们强调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注重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真理和智慧。
这些思想和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的个人发展和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优秀品质和思想。
他们不仅具有卓越的文化成就和艺术成就,更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
他们关注人类命运和社会现实,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不仅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品中国文人》是一部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
它不仅介绍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于文人的描绘和评价,传递了一种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精神,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同时,这些思想和精神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和启示,让我们更加关注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更加注重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41845d1d0d233d4b14e69e0.png)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一)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在这个图画视频充斥眼球的时代,阅读,似乎早已被遗忘。
而我,也很少拾起书本,静下心来读一本像样的书。
读《品中国文人》,原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不过,看过之后,发现这真是一本好书。
文人,让我想起穷酸,迂腐,文人相轻,也让我想起风骨,正气,君子,两袖清风,当然,更多的是后者。
中国文人,尤其是中国古代文人,大多都是想通过做官来改变命运,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治国救世,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但是,中国的绝大多数文人,尤其是大师级的人物,总是命运坎坷,即便走上了仕途,也终因不会曲意逢迎,没能坐上高位,即便坐上权力高位,也终是位子没坐热,就被权臣陷害拉下马,或贬官或撤职甚或被流放。
他们中多数人,因为理想破灭,现实不堪,最后郁郁而终。
不过,无论如何,这些人都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从屈原司马迁到李白杜甫到曹雪芹,无不如此。
有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也许正是在这种国家动乱,个人不幸的境遇下,文人,更多的能够冷眼看世界,思考国家民族前途,个人命运,才会写出杰出华章从而彪炳史册。
对于这些人,尽管他们身上也有可能穷酸迂腐脆弱等等小毛病,但我对于他们,只有崇敬。
刘小川先生的这本书,对中国文人的品读评价,站在不同于其他文人作家品评的高度,用自己独特的视觉,用庄重也不失诙谐的文字,对中国文人特别是中国古代文人做出了非常理性的解读与评价。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屈原司马迁陶渊明等等这些大家中,作者对这些人都是怀着景仰之心来完成对他们的品读的,而独独只有对司马相如,似乎不那么恭敬。
其实不是因为这个人没有文才,他写的《子虚赋》《上林赋》都显示了他的才气,也许因为他是御用文人?作者说“司马相如,勾引女人本事大,歌功颂德的本事更大,写了不少辞赋,华丽而空洞”,“司马相如是浪得虚名的平凡人物,文以人传……他这位粉饰现实的老前辈,以他的光芒照亮了这一流派,显现浑浊,映衬清流。
读《品中国文人》有感
![读《品中国文人》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0175a32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e.png)
读《品中国文人》有感读《品中国文人》有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读《品中国文人》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品中国文人》有感1在《品中国文人1》中,我们通过本书看到了屈原漫步江边;司马迁埋头著书;司马相如操琴作赋。
旷达笃定的嵇康、举目,悠远的陶渊明、豪气浪荡的李白,忧思纯美的杜甫,丰赡细腻的白居易、柔肠旗旋的李煌他们在天幕上永远闪烁,照耀着后世文人的心志与情怀。
在这些大文人中,我最想谈的是一位朴素、劳作,不与世同流合污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他的曾祖父是东晋大将军陶佩。
陶渊明出生在江山如画的寻阳郡柴桑县一个叫上京里的`地方,字元亮,一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著名诗篇大多是他四十岁以后写的,他四十一发时仕彭泽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职归隐躬耕田园,过上了安逸,悠闲的生活。
427年十一月,寒冷的冬天,陶洲明死于贫病交加。
中国历代辞官者,数以千万计,只有陶渊明将质朴生活的欣悦,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他的诗篇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田园风光: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我们可以看到躬耕田园的乐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我们还可以体会到田园生活的悠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的诗朴素,通俗易懂,但在当时以及后来很一段时间并未受青睐。
钟山荣的《诗品》将诗歌列为上中下三品,陶渊明居中品。
但这并不能否认陶渊明的文采,萧统评价他的诗:语时事则指而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苏东坡提到他,永远以学生的口吻:渊明吾师、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他,确立了人性的价值,审美的价值,开创了诗词中一种淡雅清新的境界。
x 他是中国的头号乡村歌手:房前屋后皆风景,一草一木亦关情!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那个手提一篮金菊花,慢悠悠向东篱走去的诗人向我们说。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三篇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2b914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2.png)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三篇导语:《品中国文人》共表达了十余位中国文化大家,这是一本必须经过品,才能解其中滋味的好书。
而且要慢慢的品,细细的品。
这本书让我深信文字所给予人的灵魂的力量,中国文人真的只能用品才恰如其分。
下面请欣赏为大家带来的品中国文人三篇,希望大家喜欢。
不久前,我读了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一书。
读罢不禁感慨万千。
有感于刘小川对文字拿捏,他的文字,融诗情、史识、哲思于一炉,以娓娓道来的笔触探究历史的奥秘,表现出对古人文化风度的追怀;有感于作者对中国历代文人静心地品味,这需要何等的痴心和情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开篇作家曹雪芹的自嘲,文章的开头一般起引出下文、设置悬念的作用,而这五言绝句又设置了何样悬念呢?我想,其最想介绍的,还是“其中味“这三个字。
那么“其中味“是指什么呢?让我们举起茶杯,跟随作家刘小川的笔触,体会作家曹雪芹的滋味吧——“一位清代作家写小说,名和利都谈不上。
“小说者流,盖出于街谈巷议?”曹雪芹这三代豪门子弟,忍饥受寒还遭人白眼,“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他每天在破窗下不停地写,他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在纸上过日子。
”曹雪芹撰写《红楼梦》时以已家境衰落,他从钟鸣鼎食到一贫如洗,从阔少爷到穷公子,面对食不果腹的窘迫生活,曹雪芹并没有臣服,他只过好“纸上日子”便满足,可坚强也是有“底线”的,曹公口中不说,心中难道也不为生计发愁吗?或是说社会的X败已令他失望不已,没有心思再去理会纷繁俗世?而面对世人的白眼,他却也真正做到了“难得糊涂”啊!曹雪芹是可怜的,是坚强的,即使是“举家食粥酒常赊。
”他都挺了过去,并坚持不懈的写下了《红楼梦》这部著作。
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第一口茶,酸酸涩涩的,就敬曹雪芹的坚强与给他创作灵感的生活经历。
“脂砚斋,那么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
这是一个美丽的、大写的名字,是伟人身边的奇花异草。
”作家刘小川是这样描述脂砚斋这位奇女子的,当时,其貌不扬且家境落魄的曹雪芹为什么能获得“气质美女”的芳心呢?自然是因为他的出众才华与坚贞品格。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2篇)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af6b2e52ea551810a687d4.png)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2篇)我是中文系本科班毕业的,对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可以说非常熟悉,捧着《品中国文人》这本书,我仿佛捧着一杯烫烫的、香香的热茶,品一口,回味无穷,难怪刘小川给它命名为《“品“中国文人》。
刘小川笔下的文人,好像就像老百姓的左邻右舍,似曾相识。
热爱祖国的屈原,忍辱负重的司马迁,性格直爽的嵇康,“种豆南山下”自然派的陶渊明,活力四射的李白…他们凭什么成为流传千古的中国文人?凭屈原百折不挠的爱,对完美事物的追求,甚至用死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凭司马迁为了《史记》生命退居其次,官职,友谊…一切都不重要了;凭杜甫有一双看清普天下苦难的眼睛…他们都能先知先觉,因为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观察.他们都能坚持自我想法,是因为他们一肚的真才能。
《品中国文人》共叙述了十余位中国文化大家,这是一本必须经过品,才能解其中滋味的好书。
而且要慢慢的品,细细的品。
这本书让我深信文字所给予人的灵魂的力量,中国文人真的只能用品才恰如其分。
从书中我们了解到屈原三次流放,加起来可能有二十多年,踉跄足迹踏遍荆楚,与神巫、与草杯木鱼虫鸟兽对话,诗境,句法都是“走”出来的。
流放出诗人,颠沛写华章。
精神是自由喷射谋求着自由的表达。
屈原以他的大悲之鸣见证了楚国之亡。
他以楚声表达了楚国,楚国在他的笔下获得了重生。
屈原那个年代,思想是活跃的,情感是奔放的,艺术是自由的,世界是敞开的,神灵是亲切的,自然是浑成的。
品过屈原再让我们走进司马迁吧,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司马迁独行多年,把孤独的兴奋尝了个够。
短暂的停留,然后又上路,他总是在出发。
路上的感觉真好,我们只能凭借想象概括:那些理性,感性加野性的融合状态,那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那奇妙的精神触角,那从天而降的喜悦,那郁闷之后的豁然开朗-----行文至此,真想跑到司马迁的快乐里边去,摸摸,看看。
《史记》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方方面面的。
它是史学和文学巨著,又是古典意义上的百科全书。
它写西汉以前的时光,却远远越过今天,直指我们可能拥有的未来。
所谓文人-读《品中国文人》有感
![所谓文人-读《品中国文人》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ed0644e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6d.png)
所谓文人-读《品中国文人》有感•相关推荐所谓文人-读《品中国文人》有感所谓文人——读《品中国文人》有感吴雪阳中国文人灿若星河,捧着《品中国文人》,不禁感叹良久,或许是作者余秋雨式的笔触,抑或是于丹式的诱导,每一个文人都展露着自己的棱角,每一个文人都活出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掩卷深思,中国文人的特质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从中国文人身上能读到什么呢?所谓文人,或许是几分率真。
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准则,有着自己独到的个性,仿佛世界与他们而相违。
嵇康在青山绿水中打铁,朝廷命官的多次举荐,嵇康还是岿然不动,他安之若素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的朋友亦如此。
阮籍,堂堂七尺男儿,常常独自驱车,漫无目的东闯西撞,行至路穷处便放声如同孩子般大哭。
他很痛苦。
这是一种最悲凉的痛苦,这也是最真挚的文人。
所谓文人,是真实的个体。
陶渊明,他热爱生活,热爱百姓。
却不爱官场上的觥筹交错,不爱君臣中的趋炎附势。
他退出,欣欣然。
和着轻松的脚步,欢快的曲调,奔向幽深的丛林,隐居起来。
李白,似乎是一个荣耀的名字。
然而洞悉作者独到的视觉后,觉得李白是个纠结的个体,他一直在竹林隐士与翰林学士间荡漾。
他有着强烈的目的性。
他也隐,但却隐给朝廷看,隐给皇上看。
所谓文人,有天下为公的情怀。
宰相司马光,淡忘自我享受,酒肉长年不能食,蜡烛与炭火也是省之又省。
这样“吝啬”的人却为朝廷尽职尽责,希望人民能够酒足饭饱。
杜甫也曾呼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精神,又有几人能做到呢?所谓文人,有忘记个人恩怨的胸襟。
苏轼的仕途生涯一直坎坷,章淳轻轻改动几笔,苏轼就被贬到千里之外,甚至置他于死地。
几十年后,他们的命运互相调换,在苏轼向朝廷缓缓而行时,章惇的儿子章援向苏轼求情,苏轼没有得意的抚掌大笑,而是诚恳地回到“轼与丞相定交四十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
”并写了治瘴毒的药方。
最大的宽容就是当仇人有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苏轼做到了,发自内心。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bf8a74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2.png)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中国文人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中国文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特殊文学现象,他们以“清高”、“超然”、“自由”、“独立”等为主要标志,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他们以诗文为主要表现形式,以“自然”、“人情”、“哲理”为主要内容,以“清新”、“淡雅”、“含蓄”为主要风格,以“真情”、“真理”、“真美”为主要追求。
中国文人的思想、情感、品格和风格,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文学现象。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是一本以中国古代文人为主要内容的读物,作者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品格和风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总结,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学成就和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和评价,对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境界和人文精神进行了全面的展示和弘扬,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学风采和文化魅力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赞美。
阅读《品中国文人读后感》,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博大精深、悠久厚重、丰富多彩、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文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文学现象,他们以诗文为主要表现形式,以“自然”、“人情”、“哲理”为主要内容,以“清新”、“淡雅”、“含蓄”为主要风格,以“真情”、“真理”、“真美”为主要追求。
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品格和风格,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文学现象。
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品格和风格,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融合了儒家的仁义道德、道家的自然哲学、墨家的兼爱主义、法家的实用主义、农家的朴素情感、兵家的机智谋略等,具有深邃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
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情的关怀,对人生的热爱和对人性的理解,对美的追求和对真的追寻,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关注,对未来的展望和对过去的感慨,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死亡的冷静。
中国古代文人的品格,体现了清高的气节和超然的风范,自由的个性和独立的精神,坚韧的意志和执着的信念,宽容的胸怀和豁达的心态,淡泊的态度和超脱的境界。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800字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2ea6d9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8.png)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800字After immersing myself in the pages of "The Taste of Chinese Literati,"a profound sense of admiration and reflection emerged within me.The book offers a unique glimpse into the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worlds of ancient Chinese scholars, revealing a life adorned with poetry, calligraphy, and the pursuit of moral and artistic excellence.品读完《中国文人》一书,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与沉思。
这本书独特地展现了古代中国学者的智性与情感世界,揭示了一种以诗词、书法和道德及艺术追求为点缀的生活。
Each chapter unfolds like a delicate painting, where the trials and triumphs of these literati are brought to life through vivid narratives and insightful analysis.It"s a journey that travels through the annals of history, yet remains relevant to the modern reader, reminding us of the timeless power of literature and learning.每一章节宛如一幅精致的画卷,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分析,让读者仿佛亲历文人们的挫折与胜利。
品读中国文人感悟生命真谛--《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品读中国文人感悟生命真谛--《品中国文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1aafd6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4.png)
品读中国文人感悟生命真谛--《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是一部古典文学作品,作者反思了中国文人的生活,展示了他
们的思想和创作,从而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读完书后,我深有感悟。
中国文人生活在深邃的文化氛围中,他们有着不一样的思想和情趣,他们把生
活当做终身的学习,继承古代的文化精髓,更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表达出他们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发掘生命的真谛。
他们读书求知、追求真理,深谋远虑,让人们佩服不已。
通过阅读《品中国文人》,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高尚境界,对自己的精神要有一种责任感,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品中国文人梁思成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梁思成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e98e67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e.png)
品中国文人梁思成读后感读完梁思成的故事,那感觉就像是跟着一位低调却超酷的大佬在建筑的历史长河里畅游了一番。
首先呢,我得说梁思成这个人,他可不仅仅是个搞建筑的,他简直就是建筑界的“大侠”。
你看啊,在那个时候,大家对古建筑还没有像现在这么重视,很多老建筑就那么风雨飘摇地杵在那儿,随时可能被历史的洪流给冲没了。
但是梁思成出现了,他就像个慧眼独具的寻宝者,看到了这些古建筑背后巨大的文化价值。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为了保护古建筑四处奔波的事儿。
那可真不容易啊,就像一个人在对抗一整个时代的观念。
当时很多人觉得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拆了那些老房子盖新的多好。
可梁思成不这么想,他深知这些古建筑是咱们中华文化的根儿啊,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和智慧。
他就像个固执的守护者,为了那些古建筑跟人讲道理、写文章,到处呼吁保护。
这就好比在一群想要推倒旧城堡盖高楼大厦的人中间,他站出来大喊:“你们可别乱动,这城堡里藏着宝藏呢!”再说说他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
他就像个解谜大师,一点点地揭开中国传统建筑的神秘面纱。
以前咱可能就觉得那些老房子好看,但具体好在哪儿,为啥这么建,没几个人能说得清。
梁思成可不一样,他深入研究,从斗拱到飞檐,从布局到材料,把中国古建筑的门道都给摸透了。
他做的那些研究就像给中国建筑写了一部超级详细的说明书,让全世界都知道咱们中国建筑有多牛。
而且啊,他的工作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到处跑着考察古建筑,那时候交通又不方便,条件也艰苦。
但他乐在其中,就像个执着的探险家,每发现一座有价值的古建筑就兴奋得不行。
他的这种热爱,真的很感染人。
我读着读着就想,要是我也能对一件事有这么大的热情就好了。
不过呢,他的故事里也有让人心酸的地方。
有时候他的努力也没能阻止一些古建筑被破坏,就像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宝贝被毁掉一样。
这时候我就特别同情他,也更佩服他一直没有放弃的精神。
总的来说,读完梁思成的故事,我对他是满满的敬意。
他就像一座灯塔,在保护中国古建筑和传承建筑文化的海洋里,照亮了一条路。
品中国文人杜甫读后感600字
![品中国文人杜甫读后感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a82e3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6.png)
品中国文人杜甫读后感600字摘要:一、杜甫简介二、杜甫诗歌特点三、读后感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杜甫无疑是最闪耀的一颗明星。
他的诗作脍炙人口,传颂千古,成为后人学习和传颂的典范。
品读杜甫的诗歌,不仅是在品味他的文学才华,更是在感受他那颗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
他的诗歌创作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杜甫的诗歌具有以下特点:1.关心国家民生:杜甫的诗歌主题紧紧围绕着国家兴衰、民生疾苦,他的作品既有对盛唐时期的歌颂,也有对衰败时期的悲叹。
在《春望》中,他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句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悲痛。
2.真情实感:杜甫的诗歌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感情,既有对亲朋好友的关爱,也有对敌人恶行的抨击。
在《月夜忆舍弟戍边序》中,他写道:“戍楼望边烽火,曙光初照胡尘。
舍弟书来报平安,原有良将守边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关爱之情,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
3.艺术表现:杜甫的诗歌艺术表现独具匠心,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在《登高》中,他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品读杜甫的诗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他那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更能体会到他关注社会现实的敏锐目光。
杜甫的诗歌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和人生启示,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坚守信念,如何关爱他人。
他的作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永久传承和发扬。
通过对杜甫诗歌的品读,我们对这位古代文人的了解更加深入。
他那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让我们由衷地敬佩。
品中国文人杜甫感悟200
![品中国文人杜甫感悟200](https://img.taocdn.com/s3/m/a929b44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7.png)
品中国文人杜甫感悟200
品中国文人杜甫,感悟至深。
杜甫,唐代伟大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流传千古,饱含民生疾苦、家国情怀。
通过品读杜甫的诗词,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杜甫的诗歌,既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揭示,又是对人性的深入挖掘。
他的诗才横溢,既善于描绘自然风光,又能抒发深沉的人生感慨。
在他的诗中,我看到了他对家国天下的关切,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他在困境中坚守信仰、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品读杜甫,让我更加珍视现实生活,更加关注社会民生。
他的诗歌教会了我,作为一个文人,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用自己的笔触记录时代变迁,抒发人民心声。
同时,杜甫的人格魅力也让我深感敬佩,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挫折,但他始终坚守信仰,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总之,品读杜甫,让我深刻领悟到了文人的担当与使命,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信仰。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杜甫为榜样,努力成为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文人。
品中国文人陶渊明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陶渊明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ea7aeb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a.png)
品中国文人陶渊明读后感陶渊明这人啊,就像一股清流,在那个纷纷扰扰的乱世,别人都争着往官场那浑水里扎猛子,就盼着能捞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可他倒好,一会儿进去蹚一蹚那官场的浑水,一会儿又像个受了委屈的小孩,拍拍屁股走人。
他不是没能力当官,看他那些个诗文中偶尔透露出来的治国安邦的想法,就知道他肚子里是有墨水、有抱负的。
可他就是受不了官场里那些弯弯绕绕,今天要拍这个上司的马屁,明天又得和那些个勾心斗角的同僚周旋,他那颗向往自由、纯净的心哪受得了这个呀。
就说他那句“不为五斗米折腰”,简直酷毙了!我仿佛能看到他把官帽一甩,大踏步地离开那乌烟瘴气的官场,背后还跟着一群目瞪口呆的人。
这要是搁现在,那就是个超有个性、绝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硬骨头啊。
他回到田园之后,那小日子过得才叫一个惬意呢。
每天种豆南山下,虽然“草盛豆苗稀”,但他好像也不怎么在意收成,就享受那耕种的过程。
早上被鸟儿叫醒,晚上看着月亮睡觉,没事儿就和邻居唠唠嗑,喝喝酒。
这田园生活简直就是他的诗和远方啊。
我觉得陶渊明的诗也特别接地气。
他写的那些田园风光,不是那种高大上的、文绉绉的描写,而是真真切切地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
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一下子就能把人带到那个有菊花、有南山的宁静田园里。
读他的诗就像吃家常菜,没有什么山珍海味的华丽,却满满的都是真诚和质朴的味道。
而且啊,陶渊明虽然隐居田园,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可丰富着呢。
他就像一个哲学家,在田园生活里思考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意义。
他看透了世事无常,在简单的生活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他这种生活态度对咱们现在的人也很有启发。
咱们每天在城市里忙忙碌碌,为了房子、车子、票子拼命奔波,有时候都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陶渊明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己内心深处对简单、自由生活的渴望。
不过呢,我也在想,如果我是陶渊明,我能像他那么潇洒地离开官场,去过田园生活吗?估计很难。
毕竟咱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物质社会,有太多的诱惑和责任。
品中国文人杜甫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杜甫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bb8189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d.png)
品中国文人杜甫读后感首先,杜甫的诗歌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感。
他的诗歌中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充满了对战乱、灾难和贫困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他的《丹青引赠曹霸图》中写道:“虎踞鹰翼逾九州,宝马雕车游冠冕。
弓如霹雳弦惊箭,马似飞霜走电烟。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时代动荡的感受,也展示了他对技艺的赞美之情。
他的诗歌中还有许多描写农民的作品,比如《秋兴八首·其一》中他写道:“都多路穷乡,惊燕双双飞。
苣棘既挽辕,骢马空自疲。
萧骑墟落落,耆老怀麦苗。
潦倒腰成剩,投之空木钓。
”这些诗句透露出农民们的辛劳和困难,使人们对他们的生活真实感到深切。
其次,杜甫的诗歌反映了他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深受时代动荡和国家困境的影响,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的痛苦感到愤怒和失望。
在《月夜》中,他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战乱和流离失所的人们的同情之情。
他在《月夜》中还写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句诗让我深感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类命运的担忧。
他的诗歌中有许多控诉和呼吁,他对当政者的不满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心。
他的诗歌直接向人们展示了他对社会问题和国家前途的关注。
此外,杜甫的诗歌中还有许多探索人生和思考人生意义的作品。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宇宙的思考。
他在《岁暮感怀》中写道:“老去临摹照铅云,翻思当日旧交游。
小舟翻过青泥岸,川合荠苏不终休。
”这些诗句展示了他对光阴易逝和友情的思考。
他的诗歌中有许多关于命运和人生的探索,没有惊世之作,却有真挚和深沉的感悟。
他对人生的思考使他的诗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内涵和哲理。
最后,杜甫的诗歌中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的独特个性。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对时代的关注和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也展示了他独特的审美观和诗歌才能。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
他在《秋望诗四首·其三》中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200字【《品中国文人》
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最近我在网上了解了《品中国文人》这本书,这本书是作者刘小川写的,在刘小川的风趣又不失文雅的语言中,让我;
了解了不少那文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比如:嵇康刑场上一身绿袍坐弹那首《广陵散》时四下的鸦雀无声;
陶渊明扛着锄头看着萎怏的豆苗时的无奈和困惑;
浮华的皇宫中司马迁 ..... 在刘小川作家写的这些故事中,让
我了解了中国文人过着别样一精一彩的生活,和留下异彩纷呈的文章,这些都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灵,我很喜欢男作家的书,因为他们所写的都是血性的文笔.正如此书,血液与灵魂穿梭,文学与哲学交融,把人文艺术拉向一个新的高度。
文人的世界,有道不完说不尽的美. 这美,暇思无穷…这些也都是值得我们去向他们学习的。
翻看历史长河,多少杰出文人的光彩是无法掩盖,每一个文人都有自己的棱角,都有自己的艺术,影响着华夏人民千年的艺术.文人就是河中那翻滚不停息的波浪。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司马迁则是最惊人的那颗骇浪,当科学家们拿着尺子衡量着长江与黄河的源头,司马迁则在几前年前就拿起了尺,量下了华夏人民的源头,秦始皇创下
了万里长城,而汉武帝培养了大史学家司马迁.近来在杂志看到了一句这样的话,南唐后主李煜,是失败的皇帝,又是失败的男人.我不禁有点吃惊,李煜是失败的皇帝,可是,又有谁可以写出像&It;虞美人>这样的千古绝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古今, 谁有?在政治上失意,是古代文人的通病,李白,杜甫,苏东坡,谁没有?只是李煜文学上的成就远远胜于政治上的成就。
说李煜又是失败的男人,那更是大错特错了!大周后与小周后,两位绝代佳人,人称东吴时的二乔.大周后与李煜灵与肉的结合,可畏是人类情感的颠峰,小周后得知李煜的消息,被气的溢血而死.那个跳着金莲舞的绝世美人,调戏着皇帝赵光义,大力的挥霍着为之建金莲台,等到七月七之日,赵光义垂涎已久的日子,窅娘翩翩起舞,在无比风光的金莲台上,跳起了金莲舞,她娇娜的身姿始终是背对着赵光义的宫殿,绝世的容颜面向着南方,心里默默的念道,今天国主四十一岁大寿,窅娘为你跳金莲舞.好感人的一刹那,原来七月七日是李煜的生日.她得不到李煜,她的心却这般忠贞李煜,放着大宋江山的娘娘不做,七月七日,她香消玉损.所以李煜,这不是文人的魅力,又是什么的魅力?这就是中国古代的魅力,就是在刘小川作者笔下写出的中国那些古代文学大家的魅力,品中国文人如品一杯茉莉花茶芳一香四溢似听一
曲悠扬的歌声回味良久。
”从中国文人崎岖的人生经历中我看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