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国文人》读后感(2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人错过荷尔德林 ?生活的智慧,现代人需要学习的东西
太多太多。
回头看看苏东坡这位全景式的生活大师,包括苏东坡强
调的风俗、 道德。“物质” 跑出很远了,“精神” 当奋起直追。
说到底,人之为人,除精气神,余下还有什么呢
?苏东坡他
提升了人之为人的境界。他是令现代人目瞪口呆的生活大师,
对生活永远高涨的热情和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像恒星一样燃
烧。
解开苏东坡的快乐之谜,天性生快乐,智慧生快乐,磨
难生快乐。身为女性,我们更应当了解我国的宋代最伟大的
女诗人李清照,她优美、优雅、风骨天成,生当做人杰,死
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亮出她光彩照人的身
姿,从李清照的诗词中我们了解到李清照性格很要强, 同时,
女儿太女人太又十足,这是李清照的感人之处。巾帼不让须
从书中我们了解到屈原三次流放,加起来可能有二十多 年,踉跄足迹踏遍荆楚,与神巫、与草杯木鱼虫鸟兽对话, 诗境,句法都是“走”出来的。流放出诗人,颠沛写华章。 精神是自由喷射谋求着自由的表达。屈原以他的大悲之鸣见
证了楚国之亡。他以楚声表达了楚国,楚国在他的笔下获得 了重生。屈原那个年代,思想是活跃的,情感是奔放的,艺 术是自由的, 世界是敞开的, 神灵是亲切的, 自然是浑成的。
品过屈原再让我们走进司马迁吧,作者是这样描述的: 司马迁独行多年,把孤独的兴奋尝了个够。短暂的停留,然 后又上路,他总是在出发。路上的感觉真好,我们只能凭借 想象概括:那些理性,感性加野性的融合状态,那春夏秋冬 风霜雨雪,那奇妙的精神触角,那从天而降的喜悦,那郁闷 之后的豁然开朗 ----- 行文至此,真想跑到司马迁的快乐里 边去, 摸摸, 看看。《史记》 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是方方面面的。它是史学和文学巨著,又是古典意义上的百 科全书。它写西汉以前的时光,却远远越过今天,直指我们 可能拥有的未来。有一定修养的中国人,如果不读司马迁, 不读其人其书,那真是令人遗憾。
凭屈原百折不挠的爱,对完美事物的追求,甚至用死来 表达自己的理想 ; 凭司马迁为了《史记》生命退居其次,官 职 , 友谊…一切都不重要了 ; 凭杜甫有一双看清普天下苦难 的眼睛…他们都能先知先觉 , 因为他们善于思考 , 善于观察 . 他们都能坚持自我想法 , 是因为他们一肚的真才能。
《品中国文人》共叙述了十余位中国文化大家,这是一 本必须经过品,才能解其中滋味的好书。而且要慢慢的品, 细细的品。这本书让我深信文字所给予人的灵魂的力量,中 国文人真的只能用品才恰如其分。
于是很偶然地读到了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系列。他细腻
的笔触,深刻的分析很引人入胜,连我这样对历史文人不感
兴趣的也被深深的吸引了。他善于把人物放在一个宏大的历
史背景中,循着人物的笔墨诗词让我们走向一个个鲜活高贵
的灵魂:司马迁、嵇康、杜甫、李白、苏轼、李清照、曹雪
芹、陆游、辛弃疾、屈原 ...... 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执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2 篇)
我是中文系本科班毕业的,对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可以说 非常熟悉,捧着《品中国文人》这本书,我仿佛捧着一杯烫 烫的、香香的热茶,品一口,回味无穷,难怪刘小川给它命 名为《“品“中国文人》 。
刘小川笔下的文人,好像就像老百姓的左邻右舍,似曾 相识。热爱祖国的屈原,忍辱负重的司马迁,性格直爽的嵇 康,“种豆南山下”自然派的陶渊明,活力四射的李白…他 们凭什么成为流传千古的中国文人 ?
眉,却保持芳香袭人的脂粉气。在以男人为主流的社会氛围
中,李清照嫣然而入,纤手不让巨手,蜂腰压倒熊腰。宋词
碰上李清照, 李清照碰上宋词, 双方皆幸运。 她常用的词牌,
如《减字木兰》 、《蝶恋花》、《菩萨蛮》、《浣溪沙》、《渔家傲》、
《如梦令》等,也是毛泽东所喜用。李清照称得上是十一世
纪末的新女性。二十一世纪初,仍然仍有榜样的力量。她生
墨客透过他们的作品向我们传递的已然不是简单的个人感
受和经历,而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头。
最欣赏的是刘小川笔下的李清照,伴着李清照的一首首
?这是我
们现代人所在寻觅的。
我喜欢阅读,也喜欢记录着书
wk.baidu.com
中令人感动或美丽的语句,这是我生活中的一个习惯,一本
好书,可以提升智慧,它可以触碰你那平时秘而不宣的脆弱
和感动,它可调出个人体验中的某一个瞬间或者某一个念想,
它可以撼动你平时绷着的那股莫明其妙的劲儿,让你觉得精
神为之一振,很享受那种掩卷之后眼睛微朝的感觉,那是一
活的勇气给人印象深刻,她的作品闪耀着“女性之为女性”
的夺目光辉。
有人说生活是一部大书,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如果你不
通过书本打开视野,生活就是一本小书,很多东西你都看不
见。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而读书与行路,是养气的
两在前提。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我们是羡慕的,日子过得
那么的贫瘠,为什么在那样贫瘠中有一种大欢乐呢
着坚毅的信念,直看得人欲罢不能。大苦大难而笑傲人生,
是多少人的向往,但是真正能够在大苦大难面前保持尊严、
恪守信念的只怕是无几人能及。
之所以被他的文章吸引,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的是他常常
在文中针砭时事,在还原古代文人志士的同时不忘引发我们
对时下有些现象的思考。文化的张力被他称为一种阴柔但恒
久的渗透力,信任文化的力量才能改变人性。于是那些文人
种相当寂寞而又美好的感觉。
我一向对于文学处于一种朦胧的向往状态,尤其对于文
化名人知之甚少。我家先生就常取笑我“缺乏历史和文学知
识”,虽然挺没面子的,却也暗暗认同了。对于名家名篇我
通常都只是有所“闻”罢了,往深了讲就真的是一窍不通。
对于人物传记之类的文章一般都是囫囵吞枣,没有研究的耐
心。不过,对于小说倒是有几分喜爱, 于是订阅了 《小说界》,
在走进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里,一次次被他们的执着感 动着,眼里一次次涌着泪水。读书也是读人,被他们高尚的 品格所感动。到了东晋,一个真心向往平淡,并在平淡中发 现了巨大美感的伟大诗人横空出世,他的名字叫陶渊明。房 前屋后皆风景,一草一木亦关情。今天手捧陶渊明的诗,仍 会怦然心动,如遇美食,如见佳人。我们从陶渊明诗中可以 获得巨大的精神养分,我们今天怎能错过 ?我们错过了陶渊 明,岂不等于俄罗斯人错过了普希金, 英国人错过莎士比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