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漏洞挖掘的法律规制研究

合集下载

网络安全中的漏洞挖掘技术研究

网络安全中的漏洞挖掘技术研究

网络安全中的漏洞挖掘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网络钓鱼等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给企业、机构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而网络安全中的漏洞挖掘技术研究,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网络安全漏洞的概念网络安全漏洞是指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弱点或缺陷,这些缺陷可能会被攻击者利用,并最终导致安全威胁。

网络安全漏洞的危害非常大,正因为如此网络安全漏洞的挖掘和修补工作变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保障网络的安全。

三、网络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网络安全漏洞挖掘呢?首先,这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必要手段。

其次,通过漏洞挖掘,可以使 IT 系统管理员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系统中的安全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最后,漏洞挖掘的结果可以让软件厂商更好地改进产品,在未来的软件开发中减少安全漏洞出现的机会。

四、常用的漏洞挖掘技术1. 扫描技术扫描技术是最常见的漏洞挖掘技术之一。

它通过扫描器对目标设备进行扫描,从而识别出安全漏洞。

扫描技术的关键是选择正确的扫描器,以确保扫描的结果准确无误。

2. 嗅探技术嗅探技术是通过网络嗅探工具来发现网络中存在的漏洞。

嗅探工具可以抓取网络中的数据包,并对这些数据包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网络中存在的漏洞。

3. 模糊测试技术模糊测试技术是通过构造特定的数据输入来测试软件系统的漏洞。

模糊测试技术可以有效地挖掘出软件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五、漏洞挖掘技术的流程漏洞挖掘技术的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步骤:1. 信息收集:收集有关目标系统、网络和应用程序的信息。

2. 目标分析:分析目标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3. 测试漏洞:通过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对目标系统进行漏洞测试。

4. 漏洞分析:分析测试结果,确定存在漏洞,解决漏洞。

5. 漏洞报告:将漏洞报告发送给系统管理员,并尽快解决漏洞。

六、漏洞挖掘技术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漏洞挖掘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

系统漏洞挖掘的法律后果(3篇)

系统漏洞挖掘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系统漏洞挖掘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然而,在系统漏洞挖掘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法律问题。

本文将从系统漏洞挖掘的法律后果入手,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一、系统漏洞挖掘的法律性质系统漏洞挖掘是指通过合法手段,发现计算机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并向系统开发者、用户或相关部门报告的过程。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系统漏洞挖掘的法律性质如下:1. 非侵权行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发现并报告系统漏洞的行为,不属于侵权行为。

因为漏洞挖掘者并未利用漏洞进行非法侵入、窃取信息等违法行为。

2. 侵权行为:如果漏洞挖掘者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利用漏洞进行非法侵入、窃取信息等违法行为,则构成侵权。

3. 合同行为:在某些情况下,漏洞挖掘者与系统开发者之间可能存在合同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漏洞挖掘者发现漏洞并向开发者报告的行为,属于合同约定的义务。

二、系统漏洞挖掘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规定,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因此,如果漏洞挖掘者利用漏洞进行非法侵入、窃取信息等违法行为,将承担刑事责任。

2. 民事责任:漏洞挖掘者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利用漏洞进行非法侵入、窃取信息等违法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包括但不限于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

3.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网络运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一)未经授权或者超出授权范围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或者未按照规定公开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或者未取得个人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二)未按照规定保存、处理、传输、删除个人信息;(三)非法出售、提供个人信息;(四)未按照规定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或者未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网络安全事件;(五)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

网络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网络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网络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

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如网络黑客攻击、病毒木马侵入、数据泄露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也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威胁。

为了维护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漏洞挖掘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网络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定义网络安全漏洞挖掘技术是指利用漏洞扫描器、端口扫描器、漏洞利用程序等工具,在网络系统中查找安全漏洞的过程。

这项技术的目的是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以便提前修复,避免被攻击者利用。

漏洞挖掘是一项技术活动,其主要方法是对软件或操作系统进行全面的代码分析、逆向工程、模糊测试等,找出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二、网络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现状目前,网络安全漏洞挖掘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针对软件漏洞的挖掘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静态代码分析静态分析是通过对程序的源代码进行解析来检查代码中存在的漏洞。

这种方法能够比较完整地覆盖程序中的所有代码,并可以运行在不同的平台上,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但是,它需要解决代码规模大、分析复杂度高和误报率高等问题。

2. 动态代码分析动态分析是通过执行程序过程中对程序行为的监控来识别漏洞。

它可以有效地检测软件中存在的漏洞,并能够准确地指示漏洞所在位置。

但是,与静态分析相比,它需要调试工具来监控程序的执行,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和不太稳定的环境。

3. 对抗式学习对抗式学习是一种逆向工程技术,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在软件程序中识别数据漏洞的存在和位置。

这种方法可以从非常庞大的数据集中识别与安全相关的模式,并在训练期间动态调整其解决方案以提高准确度。

但是,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4. FuzzingFuzzing是一种输入数据的随机生成技术,旨在找出输入验证不足的漏洞。

网络安全的法律规制研究

网络安全的法律规制研究

网络安全的法律规制研究一、绪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网络安全问题愈加突出。

网络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关注焦点。

二、网络安全法律规制的现状1. 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国内网络安全的主要相关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家秘密保护法》等。

2. 国际相关法律法规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国际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联合国宣言》、《欧盟网络安全指令》、《美国网络安全法案》等。

三、网络安全法律规制的问题分析1. 立法的不足目前,我国针对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备,有些法律条文还存在漏洞。

例如《网络安全法》虽然是一部较为完整的立法文件,但还是存在一些模糊和缺陷的地方。

2. 执法的不足在网络安全的执法过程中,一些执法部门和人员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执法机制,执法力度也需要加强。

例如,一些专业人员在调查网络安全事件时,由于技术原因,往往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3.国际合作的不足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但各国的法律法规存在差异,国际合作还不够密切,和一些国家的网络安全协调和合作还需要加强。

四、网络安全法律规制的改进方案1. 完善立法体系针对当前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立法体系来弥补立法的不足。

比如可以进一步明确法律的定义和条款,完善惩治网络安全犯罪的机制等。

2. 加强执法力度针对网络安全执法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执法力度来解决。

比如,可以加强执法机构的人员和技术水平的培养,提高其网络安全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3. 加强国际合作针对网络安全国际合作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解决。

比如,可以加强和一些国家的网络安全合作和协调,制定统一的国际网络安全标准等。

五、结论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的法律规制也是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尽管目前在立法、执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但通过改进立法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网络安全的法律规制水平。

网络漏洞的法律责任与法规规范研究

网络漏洞的法律责任与法规规范研究

网络漏洞的法律责任与法规规范研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网络漏洞问题也日益突出,给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网络漏洞的存在使得黑客有机可乘,不法分子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攻击获取他人的隐私信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稳定。

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各国政府不断加强立法工作,规范网络应用行为,并且对网络漏洞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一、网络漏洞的定义与分类网络漏洞指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或软件中存在的可以被黑客利用的安全弱点。

漏洞可分为软件漏洞、硬件漏洞和人为操作失误漏洞。

软件漏洞包括代码缺陷、逻辑错误等,硬件漏洞则是指硬件产品设计、制造或使用过程中导致的缺陷。

人为操作失误漏洞则是因非法操作人员的过失导致的信息泄露风险。

二、网络漏洞的法律责任1. 漏洞的发现者责任对于发现网络漏洞的个人或团体来说,他们有责任第一时间向有关方面报告漏洞,并等待相关人员对漏洞进行修复。

这被称为“负责任披露”,主要是为了防止黑客利用漏洞进行恶意攻击,对保障网络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2. 厂商责任网络漏洞往往是由于软件或硬件产品设计上的缺陷造成的,因此,厂商有责任在发布产品前进行全面的测试与检查,以确保其安全性。

当漏洞被发现后,厂商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修复漏洞,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

3. 网络服务提供商责任网络服务提供商是确保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础,他们应当对自己提供的网络服务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与管理,并及时升级系统,保护用户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不受攻击。

4. 用户责任用户在使用网络时也有一定的责任,应当遵守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不散布谣言、不参与非法活动,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安装杀毒软件等安全防护措施。

三、网络漏洞的法规规范为了规范网络漏洞的处理,各国政府也纷纷制定相关法规,以保障网络安全。

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该条例规定了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处理程序,对于系统的运行和网络的安全提出了具体要求。

2.《网络安全法》该法规明确了网络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包括网络运营者的安全管理要求、网络应急预案和网络安全评估等。

网络信息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研究

网络信息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研究

网络信息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研究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和服务,但与此同时,网络的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每年都有大量的网络安全攻击事件发生,威胁到用户的个人隐私、企业的商业机密甚至国家的安全。

因此,网络安全的技术研究也变得非常迫切,其中网络信息安全漏洞挖掘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网络信息安全漏洞挖掘技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通过不断挖掘和发现网络系统中的漏洞来提高网络安全性的技术。

在漏洞挖掘技术的基础上,网络安全从业者可以通过修补漏洞、升级系统等方式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漏洞挖掘技术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发现和修复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避免被黑客攻击和数据泄漏等风险。

那么,如何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漏洞挖掘呢?这里分享一些常见的方法和思路。

1.利用现有工具和平台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专门用于漏洞挖掘的自动化工具和平台,比如Metasploit、Nessus、OpenVAS等等。

这些工具可以对系统进行自动化扫描,发现存在的漏洞。

其中,Metasploit是最为著名的漏洞测试工具之一,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块检测并攻击网络系统的主要服务。

而Nessus和OpenVAS则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系统提供全面的漏洞扫描和分析的开源漏洞扫描器。

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漏洞扫描可以确保快捷地发现和报告所有已知的漏洞,但需要提醒的是,这些工具只能覆盖一部分漏洞类型,对于一些新型漏洞及复杂漏洞的发现还需要人工分析和测试。

2.人工手动挖掘人工手动挖掘是漏洞挖掘的一种基础方法,是漏洞挖掘中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通过人工分析系统、代码、协议和其他可用信息来确定可能存在的漏洞类型,然后建立相应的测试用例模拟攻击,并通过审计代码和检查验证证实漏洞真实存在的方式,找到漏洞所在位置。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探索并检测出新型的漏洞,并深入了解漏洞的原理和攻击手段。

但缺点也很明显,过程繁琐,而且需要专业的技能。

3.漏洞竞赛漏洞竞赛指的是通过组织PGP(Pretty Good Privacy)Keys的方式,要求黑客们通过提交漏洞代码来攻击指定的网络系统,以获取奖金或荣誉。

网络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挖掘技术研究

网络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挖掘技术研究

网络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挖掘技术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必须依赖网络进行各种各样的业务活动。

而网络本身也存在很多的安全威胁,如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等,这使网络安全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其中,漏洞挖掘技术是网络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从原理、方法、应用等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漏洞挖掘技术的原理漏洞挖掘技术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旨在通过对网络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从中发现和利用漏洞,从而实现漏洞的修复和网络系统的安全加固。

具体来说,漏洞挖掘技术利用各种手段和工具,对网络系统的代码、协议、逻辑等进行分析和测试,以寻找其中的弱点和漏洞。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漏洞挖掘技术层出不穷,但其本质都是在寻找特定的代码结构、数据流程、控制流程等,通过一系列测试和分析手段,最终得到漏洞信息。

二、漏洞挖掘技术的方法漏洞挖掘技术是一个包含多种方法的综合体系,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几种方法。

1. 基于代码分析的挖掘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网络系统代码进行静态分析,查找其中的逻辑和语法错误、程序漏洞等,从而得到漏洞信息。

常见的工具有:静态分析器、漏洞扫描器等。

2. 基于动态测试的挖掘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网络系统进行模拟和测试,强制引发系统异常、错误等,以寻找其中的漏洞。

常见的工具有:模糊测试器、入侵检测系统等。

3. 基于黑盒测试的挖掘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网络系统进行模糊测试、安全扫描等手段,模拟黑客攻击方式,以寻找其中的漏洞。

常见的工具有:漏洞扫描器、Web应用扫描器等。

三、漏洞挖掘技术的应用漏洞挖掘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系统的安全加固和漏洞修复中,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形式为漏洞利用和漏洞测试。

1. 漏洞利用:漏洞利用是最常见的应用形式之一,基于此产生了诸如Metasploit等工具,利用漏洞可以入侵系统,窃取数据等,并利用漏洞加固方法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2. 漏洞测试:漏洞测试是另一种常见的应用形式,其主要是为了检测系统的安全性,并给出漏洞修复的建议。

网络安全政策与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建议

网络安全政策与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建议

网络安全政策与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建议一、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容忽视。

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问题给社会、个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网络安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网络安全政策的研究网络安全政策是国家对网络安全问题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网络安全政策的研究需要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考虑。

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政策应注重统筹规划、跨部门合作,建立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企业层面的网络安全政策应强化安全意识、完善管理体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

个人层面的网络安全政策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安全规范,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

三、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研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是国家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监管和约束的法律法规,对于打击网络犯罪、保护网络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研究应从打击网络犯罪、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等方面展开。

特别是对于网络犯罪的惩治,应加大力度打击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提高网络犯罪的刑事追究力度。

四、网络安全政策的现状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网络安全政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网络安全政策的制定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存在时效性较弱的问题。

其次,网络安全政策执行力度不足,监管缺失、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一些违法行为无法得到及时的制止和追究。

此外,网络安全政策的技术基础还较为薄弱,缺乏相关技术支持,无法有效应对新领域和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威胁。

五、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现状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但是网络安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未能及时跟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变化,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威胁。

其次,法律法规的执行和执法力度不够,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和惩处。

网络安全事件的法律法规研究

网络安全事件的法律法规研究

网络安全事件的法律法规研究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个方面。

然而,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事件也日益频繁,给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网络安全问题,保障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

网络安全事件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网络诈骗、恶意软件传播等等。

这些事件不仅会导致个人隐私信息被窃取、财产受到损失,还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

例如,一些大型企业因为数据泄露,导致客户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诈骗案件;政府机构的网络系统遭到攻击,可能会导致重要的机密信息被窃取,影响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在我国,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它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义务,规定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同时也对个人信息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

这部法律为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网络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除了《网络安全法》,我国还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着重强调了数据的安全保护,规范了数据处理活动,保障了数据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则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处理活动进行了严格规范,明确了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以及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

在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中,法律法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法律法规为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置提供了明确的程序和方法。

当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可以依据法律规定,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调查、取证和处理,以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其次,法律法规为受害者提供了维权的途径。

个人或企业在遭受网络安全事件侵害时,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赔偿损失。

再者,法律法规具有威慑作用,能够对潜在的网络违法犯罪分子起到警示作用,减少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研究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研究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研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成为社会和国家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和防范网络犯罪,我国于201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篇文章旨在就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网络安全法》的主要内容《网络安全法》被誉为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它对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空间主权和民族利益,维护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保证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重点领域、网络运营者的主体责任、安全管理措施、网络安全监管和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其中,对于网络安全重点领域,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运营者、电信业务、数据中心等,进行了特别保护,并对其相关责任作出了规范;对于网络安全监管,强化了网络安全执法的权利和义务,并规定了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置流程;同时,对于网络安全的法律责任,提出了刑事、民事、行政的多种责任形式。

二、其他相关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除了《网络安全法》外,我国还有一系列针对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等。

这些法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保护和监管,例如从个人信息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保护、网络服务的规范等反面进行了规定。

这些法规的出台,对于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对网络生态的影响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于我国的网络安全生态的升级和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首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出台,使得网络安全从未被重视到被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阶段。

这种重视,带来了政府、企业、个人从政策、制度和操作层面上对网络安全的提升,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提示了网络空间的意义和影响。

其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对于促进网络行业健康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

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了网络运营商、数据中心等的相关规定,加强了网络空间的整体治理、规范化程度。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网络安全漏洞研究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网络安全漏洞研究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网络安全漏洞研究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网络安全漏洞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保护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组织和机构中。

然而,即使有了这些制度的支持,网络安全漏洞仍然存在且时刻威胁着网络的稳定和安全。

本文将针对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网络安全漏洞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旨在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背景和意义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一种全面管理与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的手段,旨在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并保护网络信息资源的完整性。

在发展互联网的当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变得尤为重要。

它能够帮助机构和组织建立科学的网络安全政策、规范网络操作行为、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等,从而有效应对外部攻击和内部威胁。

二、网络安全漏洞的定义和分类网络安全漏洞指的是网络中存在的一些潜在的或实际的安全弱点,容易被黑客和恶意软件利用,从而造成机构和组织的网络系统面临着信息泄露、数据损坏、服务中断等安全风险。

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网络安全漏洞分为系统性漏洞、应用性漏洞和人为因素漏洞。

三、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网络安全漏洞尽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旨在打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但是仍然面临一些网络安全漏洞。

其中,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信息技术设备的薄弱点以及管理制度的滞后等问题是导致网络安全漏洞的主要原因。

1.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许多人在使用网络时,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相关风险了解不够,存在着随意点击、随意下载和轻信网络信息等不良行为。

这样的安全意识薄弱,会给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

2.信息技术设备的薄弱点信息技术设备的薄弱点是网络安全漏洞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些薄弱点可以是软件或硬件方面的缺陷,也可以是由于设备老化或维护不当造成的。

黑客和恶意软件可以通过利用这些薄弱点,入侵网络系统并窃取、破坏数据。

3.管理制度的滞后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的威胁和漏洞也在不断增加。

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探讨

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探讨

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探讨一、引言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是当前网络安全领域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攻击和安全威胁日益增多,安全漏洞的挖掘成为确保系统和应用程序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不同的安全漏洞挖掘技术在实施过程和结果评估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和不一致性,这给安全领域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本课题报告将探讨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背景与现状安全漏洞挖掘技术作为一种主动探测系统安全漏洞的手段,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当前,安全漏洞挖掘技术主要包括静态代码分析、动态测试和模糊测试等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在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的定义和术语;二是存在着不同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三是挖掘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不足。

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应用。

三、安全漏洞挖掘技术标准化的必要性标准化可以帮助解决安全漏洞挖掘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制定统一的定义和术语,可以减少沟通和理解上的障碍;通过标准化评估标准和方法,可以提高不同技术的比较和评估的公平性和可靠性;通过确保挖掘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可以增加技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因此,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标准化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环节。

四、安全漏洞挖掘技术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发展现状目前,国际上已经存在一些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

例如,OWASP(开放Web应用安全项目)发布了一系列的安全漏洞挖掘规范,包括Web应用安全测试指南、Web应用安全测试套件等;MITRE公司发布了CVE(通用漏洞与暴露)标准,用于标识和描述网络安全漏洞;NIST(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发布了漏洞评估和处置指南等。

此外,国内也有一些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发布。

然而,当前的标准和规范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通信网络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研究

通信网络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研究

通信网络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通信网络安全漏洞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成为了主要的研究对象。

网络漏洞
是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它指的是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一种漏洞,这种缺陷可能会导致安全上的问题,从而使网络面临着多种安全威胁。

因此,漏洞的挖掘和分析技术一直是网络安全研究领域的重要部分。

二.技术研究
网络安全漏洞挖掘技术包括两个基本步骤:漏洞挖掘和漏洞分析。


对网络通信网络安全漏洞挖掘技术,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技术来实现。

(1)试探法
试探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网络安全漏洞挖掘技术,它是通过尝试不同
的输入参数来模拟网络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发现
软件中的漏洞,进而对漏洞进行识别和修复。

(2)代码分析
代码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网络安全漏洞挖掘技术,它是通过分析软件代
码来找出软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代码分析可以有效地发现软件中的
漏洞,并给出漏洞的定义和修复措施。

(3)网络分析
网络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漏洞挖掘技术。

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研究

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研究

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涉及到国家安全、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等多个方面。

为了规范网络空间秩序,保障网络安全,我国自2015年开始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先后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

本文将从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背景、内容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背景网络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威胁到国家安全,而且也对个人和企业的利益产生了直接影响。

众所周知,网络攻击和黑客入侵等行为可以导致信息泄露、数据损毁和通信中断等损失。

为了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我国政府纷纷发声呼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完善技术设施等方面。

同时,针对网络安全立法也逐渐进入议程。

2015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网络安全法》,这也是我国第一部涉及网络安全的颁布的法律。

二、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内容1.重点领域的监管《网络安全法》对网络空间中的诸多环节进行了明确监管,主要是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络经营者、网络安全产品等方面进行规定。

比如规定网络安全监测、网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存储等方面都必须遵守特定的规定,并对其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进行了明确的反应。

2.法律责任制度《网络安全法》增加了知识产权保护和国家网络空间的强制行使权,对网络攻击、网络侵权、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规定了惩罚的力度和法律责任。

同时,该法还明确了网络情报安全、网络应急演练、网络安全评估等方面,为保护网络安全,规定了严格的责任制度。

3.网络安全国家级标准体系《网络安全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对关键领域的网络安全进行重点保护,灵活支持商业创新,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和数据隐私保护。

其中对国家网络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在保护网络安全的同时,也为实现企业与政府的良好沟通和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

三、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实施效果自2015年11月7日起,《网络安全法》正式生效并实施。

在两年的实施过程中,该法有效惩治了一批网络领域的违法犯罪案件,维护了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根本利益。

网络安全领域中的漏洞挖掘技术研究

网络安全领域中的漏洞挖掘技术研究

网络安全领域中的漏洞挖掘技术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黑客攻击、数据泄露以及其它网络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个人、企业以及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网络安全战线上,漏洞挖掘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领域中的漏洞挖掘技术,包括其定义、分类、常用方法以及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一、漏洞挖掘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漏洞挖掘技术是指通过对软件、硬件以及网络系统进行全面分析,以发现其中的安全漏洞。

漏洞挖掘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根据漏洞挖掘技术的类型和应用领域,可以将其分为多个子领域。

其中,常见的漏洞挖掘技术包括:1. 静态漏洞挖掘技术:静态漏洞挖掘技术主要通过对程序的代码进行分析,以发现其中潜在的漏洞。

这种技术通常不需要运行代码,直接对程序进行静态分析,利用代码中的规范违规、不安全函数调用等指标来判断潜在的漏洞。

2. 动态漏洞挖掘技术:动态漏洞挖掘技术是指在程序运行时进行漏洞挖掘的技术。

通过对程序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分析,以发现其中的漏洞。

这种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攻击场景,发现潜在的漏洞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3. 混合漏洞挖掘技术:混合漏洞挖掘技术结合了静态和动态漏洞挖掘的方法。

它既可以对代码进行静态分析,也可以在程序运行时进行动态监控,以达到更全面的漏洞发现效果。

二、漏洞挖掘技术的常用方法漏洞挖掘技术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1. 符号执行:符号执行是一种利用数学符号表达程序状态和路径的方法。

通过对程序的符号执行,可以根据不同的输入生成多个路径,并对每个路径进行分析,以发现其中的漏洞。

2. 虚拟机监控:虚拟机监控是指在虚拟机中运行目标程序,并监控其执行过程的技术。

通过对目标程序在虚拟机中的执行进行监控,可以捕获程序的异常行为和潜在的安全漏洞。

3. 模糊测试:模糊测试是一种通过向目标程序注入随机或非正常的输入数据,以观察程序异常行为和漏洞的技术。

网络安全领域下的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研究

网络安全领域下的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研究

网络安全领域下的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研究第一章: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愈发引人关注。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安全漏洞则成为了网络攻击者攻陷系统的主要路径。

因此,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并迅速发展。

安全漏洞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这些漏洞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来攻击网络系统,从而获取系统中的重要信息或者控制系统。

因此,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研究是防范网络攻击、保护网络安全的基础。

本文将从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概念入手,对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研究现状、挖掘技术的分类和原理、应用场景等进行探讨分析。

第二章: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概念安全漏洞挖掘技术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针对软件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利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技术手段进行发现和分析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主要用于发现和修复软件漏洞,旨在保护系统安全,预防黑客攻击。

安全漏洞挖掘技术主要包括可靠性验证、漏洞扫描、漏洞测试等技术和方法,使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从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发现安全漏洞,并进行修复和升级,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章: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分类和原理根据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方法不同,安全漏洞挖掘技术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大类。

其中,静态分析是指在软件运行之前,基于静态的代码分析方法,对软件代码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以发现软件程序中的安全漏洞。

动态分析是指在软件运行时,对软件程序进行一系列测试、分析,从而发现和修复软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针对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同时还衍生出了数据流分析、符号执行、模糊测试、黑盒测试等多种分析技术和方法。

静态分析的原理是利用程序分析技术对软件代码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代码中的过程、函数、变量、控制流等元素,并运用正确和完备的语义对程序进行建模和验证,从而发现软件程序中的漏洞。

动态分析的原理是通过对软件程序的测试和分析,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容量测试等,以及安全漏洞测试等,从而发现软件程序中的漏洞并进行修复。

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研究与完善

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研究与完善

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研究与完善一、引言作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政府的重点关注,我国政府也将网络安全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之一。

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化,网络安全问题也面临新的威胁和挑战,在此背景下,针对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研究和完善是关键的保障措施。

二、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研究1.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概念网络安全法律制度是指建立在网络安全立法的基础之上,确保网络安全各个领域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结构。

2.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现状我国入侵黑客攻击和窃密事件屡屡发生,正常的网络服务、交易和传输因此停止,尤其是对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安全的信息的保护攻击尤为厉害,给我国的网上信息安全和公共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已经通过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法规来规范网络行为和网络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侵犯个人信息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等。

国际上也普遍存在着一些以代码、协议等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安全标准,例如:Transport Layer Security,Web Service Security,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等。

3.网络安全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网络法律制度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针对网络安全事件的法律责任不明确;二是网络安全责任实际执行不力;三是针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措施不足;四是缺乏网络安全法律的惩处力度等。

三、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1. 完善对网络安全问题的法律法规完善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等,明确国家对网络安全问题的立法意愿,规范网络行为和网络内容,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律。

2. 提高网络安全法律实施能力提高我国网络安全法律的实施能力,建立更加严谨的法律体系,通过加强管理、制定奖励和惩罚措施来鼓励全社会遵守网络安全法律,在必要的时候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和赔偿标准,增强网络安全责任意识。

网络安全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网络安全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网络安全法律规制问题研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而构建网络安全法律规制体系不仅是一个国家互联网管理的必要条件,还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网络安全法律规制的重要性、我国网络安全法律规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进网络安全法律规制的建议三个方面入手,逐步展开探讨。

一、网络安全法律规制的重要性1、维护国家安全在现代社会中,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交流和传递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网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对于任何国家而言,网络安全是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构建网络安全法律规制体系,可以保障国家安全及重要信息的保密性,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2、保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现代互联网用户众多,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和传递,而网络诈骗和隐私泄露等问题却时有发生,这些犯罪活动对网络用户合法权益造成了危害。

网络安全法律规制可以保护网络用户的相关权益不受侵害,使网络安全得到更加全面的保障。

3、促进网络行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法律规制体系,可以促进网络行业的健康发展。

它不仅可以保障网络企业的合法利益,还可以引导企业合规运营,规范行业规则,减少行业乱象。

构建网络安全法律规制体系,可以促进网络行业的良性发展,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同时保障网络用户的权益。

二、我国网络安全法律规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繁琐目前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比较繁琐,网络相关法律领域存在缺口,缺乏全面覆盖的立法框架和具体实施细则,阻碍了本国网络安全体系的健全发展。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有必要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以实现对网络安全的全面保护。

2、网络安全法律规制域外方面问题出现难题当前,网络空间的治理和规制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但在网络安全法律规制方面,国际之间没有共同基础和准则。

我国在此领域的立法和政策发展相对较快,但过于强调管制性,涉及到的人权和公民权利问题也就日益突出,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也难以解决有关问题。

网络安全法律制度分析与研究

网络安全法律制度分析与研究

网络安全法律制度分析与研究网络安全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一个领域,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健全非常必要。

本文将对网络安全法律制度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如何更好的构建一个健全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

一、网络安全法律制度历程网络安全法律制度发展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这期间国内外的网络规律尚未确立,网络安全问题十分严重,各种安全威胁不断出现。

此时,网络安全法制较为薄弱,相关法律制度尚未成熟。

第二阶段:九十年代至2000年,此期间网络安全法制逐渐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我国先后制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

第三阶段:2001年至现在,网络安全法制得到了大力发展,我国多次调整和完善网络安全立法。

其中较为重要的是2009年颁布实施的《网络安全保护条例》、2016年颁布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以及2017年修改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二、网络安全法律制度分析网络安全法律制度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司法解释和标准规范等,涉及范围广泛。

此处,我们将对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三个方面分析。

(一)立法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立法是保障其实施的基础。

我国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分别从安全保护、网络身份认证、网络安全监管、安全防护、网络安全事件处置等方面进行规范。

其中比较重要的法律有《网络安全法》(2016年)、《个人信息保护法》(2017年)、《大数据条例》(2018年)等等。

这些法律是我国网络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都从不同角度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规范和保护。

(二)监管网络安全监管是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重要环节。

我国网络安全监管机构主要有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

这些机构都在负责网络安全的管理、监督和处理工作。

除此之外,我国还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制定了一些标准规范和技术标准,如《信息安全技术基本要求》、《金融机构网络安全评估规范》等等,这些标准规范对于网络安全监督和管理起到了具有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5期 No.5 2017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inan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总第220期Sum No.220网络安全漏洞挖掘的法律规制研究赵精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北京100191)[摘要]网络安全漏洞的挖掘、披露、交易、修复日益成为各国网络安全治理的中心议题。

“袁炜案”直接表明了我国现行法对网络安全漏洞挖掘行为的否定性态度,《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前两款对善意黑客的漏洞挖掘行为构成了不当限制,应当通过《网络安全法》第二十六条对其在漏洞挖掘领域的适用进行严格的限缩解释,并围绕《网络安全法》从立法论的角度重塑漏洞管理机制。

在充分考虑网络安全漏洞自身动态性、复杂性、开放性的基础上,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把握漏洞挖掘治理,健全漏洞挖掘立法体系;完善漏洞库并配套漏洞评级机制;明确公私合作框架,对挖掘主体进行备案;在遵循现有实践的基础上对挖掘行为分级授权,并进一步强化漏洞的跨境流动应对。

[关键词]网络安全漏洞;善意黑客;漏洞挖掘规制;挖掘主体备案[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5072(2017)05 -0024 -09一、问题的提出(一)网络安全漏洞挖掘关乎国家安全互联网正在逐渐摆脱其最初的工具、渠道、平台属性,逐渐转变为异常复杂的网络空间。

按照搜索引擎爬虫是否可以检索或通过超链接的形式访问,互联网分为表网(Surface Web)和暗网(Dak Web)两层,作为互联网“蛮荒地带”的暗网中充斥着大量待价而沽的高风险网络安全漏洞,①一些著名网络安全公司雇员甚至沦为“数据掮客”,以贩卖高风险漏洞给其他国家和极端组织作为营利手段。

网络安全漏洞利用已经成为国家间网络安全攻击行为的暗战场。

®在此背景下,“瓦森纳协定”®将漏洞视为一种“潜在武器”进行监管,其规定:“参与国不得随意进出口利用漏洞设计规避政府系统监测以及修改系统或用户信息的软件。

④要知道,一个高风险的漏洞足以对国家安全造成毁灭性打击,典型的案例如2003年微软公布的冲击[收稿日期]2017-01 -16[作者筒介]赵精武(1992—)男,河北黄骅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网络信息安全方向博士生(计算机学院联合培养)从事 网络安全法,民商法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项目《安全防范信息的采集与利用相关法律问题研究》(批准号:CLS(2016)C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信息法基础》(批准号:16ZDA075)。

① The real deal market,https:///marketplace-directory/listing/therealdeal-market/,最后访问时间:2017 年1月3 日。

② World War Zero:How Hackers Fight to Steal Your Secrets,https:///company/ne'w s/niedia-resources/'world-'war-zero-how-hackers-fight-to-steal-/ur-secre//,最后访问时间:2017 年1月 3 日。

③ The Wassenaar Arrangement on Export Contols for Conventional Arms and Dual-Use Good andcontol-lists/,最后访问时间:017年1月3日。

④ “Intrusion software”,See The Wassenaar Arrangement on Export Controls for Conventonal Arms and Dual-Use Good and Technologies,/control-lists/,最后访问时间:2017 年1月 3 日。

第39卷第5期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 •波病毒;®2010年伊朗核电站所遭遇的“震网”(Stuxnet)病毒袭击;2012年微软曝出的ODay漏洞已经被黑客利用并实施恶意挂马攻击。

②所谓网络安全是指“保护信息和信息系统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或者销毁”,以确 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③网络安全包含信息系统权限获取和数据泄露两个层面,事实上,这主要来自于网络安全漏洞的发现与利用,不同类型的漏洞获取,意味着不同等级的系统控制权取得和风险数据攫取。

以管窥豹,网络安全漏洞治理在网络安全保护中居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地位,贯穿了国家、社会、个 人多个层次法律利益,其泄露势必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及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挑战。

因此,无论是出于对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的目的,还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需求,网络安全漏洞治理必将是各国网络安全治理与立法的核心命题。

(二)网络安全漏洞的概念分析网络安全漏洞(Computer vulneraWlky)指的是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可能对系统组成部分和数据造成损害的一切因素,其存在于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多个维度。

当前学术界、产 业界并未对其概念达成共识,学界多有从系统安全、主体安全、物理缺陷的角度分析漏洞的属性,④笔者认 为,网络安全漏洞本质是通过软件或者系统的逻辑缺陷所导致的错误,从而可以使攻击者在未经授权的情形下访问或者破坏,网络安全漏洞应以软件漏洞的防范为核心,网络安全漏洞不同于病毒,以“震网”(S tu x et)病毒为例,每一次网络安全漏洞的发现就意味着被病毒恶意攻击的可能,可以说,网络安全漏洞的发现是计算机病毒人侵的直接原因,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复制往往以网络安全漏洞存在为前提,二者存在时间节点上的差异。

作为网络安全治理核心命题的网络安全漏洞具有内生动态性、聚焦性、潜伏性的特点。

当前漏洞的威胁阶段不断提前,从应用污染、系统污染逐渐向作为源头的供应链污染转移(如XcodeGhot污染事件⑤)。

网络 漏洞安全也在伴随着网络安全发展不断迭代升级,现在已经并非囿于技术条件限制和系统缺陷的软件或者系统的逻辑错误,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风起云涌,开始呈现多种新型错误类型,已经逐渐形成了逻辑错误、环境错误⑥、配置错误⑦的多元发展模式,今后还要不断应对频发的新型漏洞问题。

从利用方式上来看,其具有动态性、潜伏性的特点。

网络安全漏洞正在从静态的被动攻击向主动攻击转化,从传统的网络钓鱼,拒绝 服务攻击(DD0S)使得目标瘫痪转变为高风险持续性攻击(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大量的高风险漏洞不易发现,具有潜伏性的特点,微软打印机和文档打印漏洞Windows Print Spooler潜伏长达二十年之久。

⑧(三) 我国现行法对网络安全漏洞挖掘的否定性态度—以袁炜案为例网络安全漏洞主要通过渗透测试的方式获取,1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B.H ebbad小组第一次采用“渗①Blaster(computer worm), /historical/advisories/CA-2003-20. cfm,最后访问时间:2017 年1 月3 日。

该病毒高频运行会使得系统操作异常、不停重启,甚至导致系统奔溃。

② 微软漏洞,http://www.9512. net/read/9001777-933〇838.htm/最后访问时间:017 年1月 19 日。

③转引自刘金瑞:《我国网络关键基础设施立法的基本思路和制度建构》,《环球法律评论》2016年第5期。

Federal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Act, 44 USC§3542(b)(1)•在美国版权法的某些条款中,将“信息安全”界定成“为了确定和解决政府电脑、电脑系统或者电脑网络漏洞而采取的行为”Copyright,17 U.S.C. 1201 (e) 1202(d).④较为详细的论述,可以参见汪贵生、夏阳:《计算机安全漏洞分类研究》,《计算机安全》2008年第11期,第68页。

⑤DANGOODIN,Apple scrambles after40 malicious “XcodeGhost”apps haunt App Store,http://arstechnica.coni/security/2015/09/apple-scrambles-after-40-malicious-xcodeghost-apps-haunt-app-store/,last visited on Jan.3,2017.⑥ 环境错误是指没有正确处理运行环境所造成的错误模式,是由于操作环境所造成的。

单国栋、戴英侠、王航:《计算机漏洞分类研究》,《计算机工程》2002年第10期,第3页。

⑦ 程序配置错误是指在硬件和软件资源组合的过程中,计算机系统配置出现错误,主要表现在程序安全错误、参数设置错误、访问权限错误等表现形式。

⑧ 黑客可以利用该漏洞进入恶意修改的驱动程序,将打印机、打印机程序或者任何伪装成打印机的联网装置变成内置工具包,一经连接设备便会被感染,恶意软件不仅可感染网络中的多台机器,还能重复感染。

DAN GOODIN, 20-year-old Windows bug lets printers install malware—patch now,http:// arstechnica.coim/security/2016/07/20-year-old-windows-bug-lets-printers-install-malware-patch-:now/,最后访问时间:017年1月20日。

• 26 •赵精武:网络安全漏洞挖掘的法律规制研究2017年5月透分析”(Penetration Analyse®)方式,运用漏洞检测软件成功发现了系统程序中的大量逻辑错误漏洞。

当前世界范围内,漏洞挖掘以黑客群体为主,黑客分为善意黑客(Certified Ethical Hacker)和恶意黑客。

善意黑客又被称为“白帽子”,指识别计算机系统或者应用安全漏洞的网络安全技术人员。

其由来自社会不同背景的黑客技术网络安全精英组成。

“白帽子”采取渗透技术手段和黑客攻击方法寻找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在发现漏洞后向平台和被测主体反馈并发布,敦促被测主体尽快修补漏洞,维护网络安全。

“白帽子”群 体正在逐渐成为我国网络安全漏洞挖掘的主力军,据《2016年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民间“白帽子”黑客的组织所挖掘的漏洞比高达45%。

②通过“白帽子”袁炜挖掘漏洞被抓、乌云平台被关闭可窥知,我国现行法对漏洞规制尤其是作为关键环节的漏洞挖掘持否定性评价,对民间善意黑客(白帽子)自发组织的漏洞挖掘行为呈现出一种重刑主义的倾向,③这一事件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白帽子”挖掘安全漏洞的法律界限在哪里,如何免责?袁炜是乌云漏洞平台的一名“白帽子” ,2015年12月3日,其通过SQLmap软件对世纪佳缘网站缓存区溢出安全漏洞进行扫描检测,发现该网站存在造成数据泄露的高危漏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