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爬电距离

合集下载

说说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说说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说说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漏电距离)是在两个导电体之间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要求,而电气间隙是不同带电体之间或带电体与机壳(大地)之间不会发生击穿的安全距离,这两个参数如考虑不周,将会引起电路击穿,绝缘失效。

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额定电压、污染状况、绝缘材料,表面形状、位置方向、承受电压时间长短等多种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在先进的设备与产品标准中有此规定值。

如低压电器电控设备有以下规定:额定电压“大于300V小于660V”爬电距离为14MM,电气间隙为8MM——摘录自《电气设计禁忌手册》(P576页)主编李辛(李辛:中国电机工业协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1992。

4。

副主编薜钦琳柴富修机械工业出版社责任编辑:李振标王琳责任校对:丁丽丽1995年9月第一版:1996年9月第二次印刷咱们再看看,有一种低压电器就敢大大地违反这个规定:它是一个“4扁孔三相四线”插座,规格为380V16A上标:CHNT(R)AC30模数化插座A007217浙江囗囗囗囗电器有限公司白色塑料壳绝缘为左右开式(外壳可分为左右两瓣或叫两半儿)不是上下开式或叫上盖下底儿式左右两瓣的连结有的一批用自攻丝螺钉;或有一批使用空心铝管铆钉铆住……外形:上扁孔——竖(长)孔——为零(地)线;下扁孔——横(长)孔——为一个火线(B相);左扁孔——竖孔——为火线(A相);右扁孔——竖孔——为火线(C相)。

打开塑壳,看看内部结构就发现问题了:“左扁孔——A相火线”,与“下扁孔——B相火线”的连结到A、B接线柱的二个铜条之间的距离小得惊人!猜猜它敢小成什么样儿?它才仅仅有4MM!这就是说:它这个“380V16A”的插座的A、B两相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才仅有4MM。

这与上述规定中说的“大于300V小于660V”的电压(380V当在这个范围内)爬电距离应为14MM,电气间隙应为8MM,4MM——→14MM4MM——→8MM,差得多么悬殊!它这样违反规定的后果是什么呢?我曾见到过两例这样的插座在插上插头时爆炸起火团的事例。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是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

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

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

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将过电压分为Ⅰ至Ⅳ四个等级。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

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

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的大小、污染等级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

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爬电距离。

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家庭,为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国均有相关法规以约束电器产品对人身造成的各种伤害。

因此,安全性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离是在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实际测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结果差异、本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就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安全标准要求做一下概括总结,谈谈以下几点理解。

1 名词解释1、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2、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1、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_图文解释详解

1、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_图文解释详解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电气间隙Clearance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

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

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

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将过电压分为Ⅰ至Ⅳ四个等级。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爬电距离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

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

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的大小、污染等级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

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爬电距离。

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家庭,为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国均有相关法规以约束电器产品对人身造成的各种伤害。

因此,安全性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离是在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实际测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结果差异、本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就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安全标准要求做一下概括总结,谈谈以下几点理解。

一.名词解释:1、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爬电距离和电器间隙

爬电距离和电器间隙

爬电距离和电器间隙概要:1、爬电距离: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是沿表面计算的,如果是孔的话要绕过去);2、电气间隙:两导电部件之间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空间直线距离)。

黄色路径是爬电距离,蓝色是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普通灯具交流(50/60HZ)正弦电压的最小距离(GB7000.1—2007表11.1)(普通灯具的爬电距离)距离/mm工作电压有效值/V 不超过50 150 250 500 750 1000爬电距离——基本绝缘PT I ≧6000.6 1.4 1.7 3 4 5.5 <600 1.2 1.6 2.5 5 8 10 ——附加绝缘PTI ≧600— 3.2 3.6 4.8 6 8 <600 — 3.2 3.6 5 8 9加强绝缘— 5.5 6.5 9 12 14电气间隙——基本绝缘0.2 1.4 1.7 3 4 5.5 ——附加绝缘— 3.2 3.6 4.8 6 8——加强绝缘— 5.5 6.5 9 12 141)PTI(耐起痕指数)按照IEC60112.IPX1或以上灯具交流(50/60HZ)正弦电压的最小距离(GB7000.1—2007表11.2)(普通灯具的爬电距离和IPX1或更高的灯具)距离/mm工作电压有效值/V 不超过50 150 250 500 750 1000爬电距离——基本绝缘PTI≧600 1.5 2 3.2 6.3 10 12.5 175≦PTI ﹤600 1.9 2.5 4 8 12.5 16 ——附加绝缘PTI ≧600— 3.2 4 8 12.5 16加强绝缘— 5.5 6.5 9 12.5 16电气间隙——基本绝缘0.8 1.5 3 4 5.5 8 ——附加绝缘— 3.2 3.6 4.8 6 14 ——加强绝缘— 5.5 6.5 9 12 141)PTI(耐起痕指数)按照IEC60112.正弦或非正弦脉冲电压的最小值(GB7000.1—2007表11.3)(普通灯具的爬电距离和IPX1或更高的灯具)额定脉冲电压峰值/KV2.0 2.53.04.05.06.0 8.0 10 12最小电气间隙/mm 1 1.5 2 3 4 5.5 8 11 14额定脉冲电压峰值/KV15 20 25 30 40 50 60 80 100最小电气间隙/mm 18 25 33 40 60 75 90 130 170耐起痕指数:指按照规定的方法试验,材料表面能经受住50滴电解液而没有形成漏电痕迹的最高电压值(在绝缘材料商滴氯化铵溶液的同时施加一定的电压值V,在50滴溶液滴完前,电极之间没有出现闪络或击穿现象,此时的电压值V就是耐起痕指数)。

PCB板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PCB板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PCB板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6.4mm 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即可(6)、二次侧地对大地≥2.0mm以上(7)、变压器两级间≥8.0mm以上绝缘穿透距离: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

如果所提供的绝缘是用在设备保护外壳内,而且在操作人员维护时不会受到磕碰或擦伤,并且属于如下任一种情况,则上述要求不适用于不论其厚度如何的薄层绝缘材料;——对附加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材料构成的附加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对加强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绝缘材料构成的加强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国标里有具体规定,不同形状的绝缘,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

在GB/T 2900.18-2008电工术语标准中对爬电距离有这样的定义:爬电距离是两导电部件之间沿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气间隙≥0.5mm即可;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

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3、绝缘穿透距离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当增强绝缘材料在常温下不能承受可能导致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下降的任何机械应力时,增强绝缘材料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

所提供的绝缘材料用于设备的保护性外壳中,在操作人员进行维护时不会被撞击或刮擦,并且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下,以上要求均不适用于薄层绝缘材料厚度; -对于辅助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每层材料都可以通过辅助绝缘的电气强度测试;要么:-由三层材料组成的附加绝缘,两层材料的任意组合均可通过附加绝缘的电气强度测试;-对于增强绝缘,请至少使用两层材料,每层材料都可以通过增强绝缘的电气强度测试。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爬电现象:在绝缘材料的性能降低时受天气等外界因素如空气湿度大,接连阴天霉雨季节,潮湿环境等使得带电金属部位与绝缘材料产生象水纹样电弧沿着外皮爬的现象,也有点象闪电一样.爬电原理:两极之间的绝缘体表面有轻微的放电现象,造成绝缘体的表面(一般)呈树枝状或是树叶的经络状放电痕迹,一般这种放电痕迹不是连通两极的,放电一般不是连续的,只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如天气潮湿、绝缘体表面有污秽、灰尘等,时间长了会导致绝缘损坏。

引起爬电现象的原因:绝缘部分表面附着污秽,使绝缘部分绝缘强度下降,在空气潮湿发生爬电。

爬电的本质:绝缘表面电压分布不均匀,造成局部放电。

发生爬电的环境:发生爬电时电弧的长度受污秽的面积大小、空气湿度、电压高低因素影响。

在电缆的绝缘部分,绝缘材料的绝缘强度、防污秽附着、加长绝缘“距离”等性能会对爬电现象有影响电气间隙Clearance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

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

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

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将过电压分为Ⅰ至Ⅳ四个等级。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爬电距离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

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

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PCB设计指南:安规、布局布线、EMC、热设计、工艺

PCB设计指南:安规、布局布线、EMC、热设计、工艺

PCB设计指南:安规、布局布线、EMC、热设计、工艺Part 1安规距离要求部分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一、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距离要求:1、爬电距离:输入电压50V-250V时,保险丝前L—N≥2.5mm,输入电压250V-500V时,保险丝前L—N≥5.0mm;电气间隙:输入电压50V-250V时,保险丝前L—N≥1.7mm,输入电压250V-500V时,保险丝前L—N≥3.0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6.4mm要开槽;5、变压器两级间≥6.4mm以上,≥8mm加强绝缘。

Part 2抗干扰、EMC部分一、长线路抗干扰在图二中,PCB布局时,驱动电阻R3应靠近Q1(MOS管),电流取样电阻R4、C2应靠近IC1的第4Pin,如图一所说的R应尽量靠近运算放大器缩短高阻抗线路。

因运算放大器输入端阻抗很高,易受干扰。

输出端阻抗较低,不易受干扰。

一条长线相当于一根接收天线,容易引入外界干扰。

在图三的A中排版时,R1、R2要靠近三极管Q1放置,因Q1的输入阻抗很高,基极线路过长,易受干扰,则R1、R2不能远离Q1。

在图三的B中排版时,C2要靠近D2,因为Q2三极管输入阻抗很高,如Q2至D2的线路太长,易受干扰,C2应移至D2附近。

二、小信号走线尽量远离大电流走线,忌平行,D>=2.0mm。

三、小信号线处理:电路板布线尽量集中,减少布板面积提高抗干扰能力。

四、一个电流回路走线尽可能减少包围面积。

如:电流取样信号线和来自光耦的信号线五、光电耦合器件,易于干扰,应远离强电场、强磁场器件,如大电流走线、变压器、高电位脉动器件等。

1、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_图文解释讲解

1、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_图文解释讲解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电气间隙Clearance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

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

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

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将过电压分为Ⅰ至Ⅳ四个等级。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爬电距离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

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

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的大小、污染等级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

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爬电距离。

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家庭,为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国均有相关法规以约束电器产品对人身造成的各种伤害。

因此,安全性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离是在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实际测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结果差异、本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就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安全标准要求做一下概括总结,谈谈以下几点理解。

一.名词解释:1、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家庭,为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国均有相关法规以约束电器产品对人身造成的各种伤害。

因此,安全性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离是在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实际测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结果差异、本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就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安全标准要求做一下概括总结,谈谈以下几点理解。

一.名词解释:1、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2、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3、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4、一次电路:一次电路是直接与交流电网电源连接的电路。

5、二次电路:二次电路是不与一次电路直接连接,而是由位于设备内的变压器、变换器或等效的隔离装置或由电池供电的一种电路。

二.从GB4943-2001 中2.10 条款定义理解:在GB4943;2.10 条款中指出电气间隙的尺寸应使得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和设备内部产生的峰值电压不能使其击穿。

爬电距离的的尺寸应使得绝缘在给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下不会产生闪络或击穿(起痕)。

由此可以看出,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防范对象和考核目的不同。

电气间隙防范的是瞬态过电压或峰值电压;而爬电距离是考核绝缘在给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下的耐受能力。

从对一次电路二次电路的名词定义可以看出,二次电路可能是安全可触及的,也可能是危险带电的;一个设备内可能同时存在一次电路和二次电路,例如预定与电网电源直接相连使用的电源适配器;一个设备也可能本身就是二次电路,例如采用一台发电机或电池供电的设备。

在理解和区分一次电路和二次电路的基础上,也就理解标准中为什么二次电路中也有对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等的电气间隙的要求。

安规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安规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IEC/EN60950 空间距离 /Clearances(min) 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s(min)保险丝前 L N 3mm 3mm初级接地零部件 3mm 3mm保险丝本体 3mm 3mm初级次级 5mm 6mmIEC/EN60065 空间距离 /Clearances(min) 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s(min)(保险丝前)L—N 3mm 3mm初级—接地零部件 3mm 3mm保险丝本体 3mm 3mm初级—次级 6mm 6mmIEC/EN60335 空间距离 /Clearances(min) 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s(min)(保险丝前)L—N 3mm 3mm初级—接地零部件 3mm 3mm保险丝本体 3mm 3mm初级—次级(Transformer) 6mm 6mm初级—次级(Except Transformer) 6mm 6mmIEC/EN61558 空间距离 /Clearances(min) 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s(min)(保险丝前)L—N 3mm 3mm初级—接地零部件 3mm 3mm保险丝本体 3mm 3mm初级—次级 5.5mm 6mm安全规格(系列标准)注:1、IEC/EN60065 适用于:家用电子类产品,例如:电视机,录音机,收音机,VCD,DVD,电子琴,复读机......2、IEC/EN61558 适用于:安全变压器及安全隔离变压器,例如:空调内置变压器,按摩椅上的变压器,鱼罐内的变压器等,其实,所有产品均可用此标准,但是,由于此标准要求很严,一般情况下,我们的产品不申请此产品.除非其他标准类没含盖的产品或客人特殊要求.3、IEC/EN60335适应于:家用电器类产品,例如:电池充电器,灯具,微波炉等.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带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size=2]安全距离[/size]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3及表4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5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爬电距离的决定: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6.4mm 要开槽.(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即可(6)、二次侧地对大地≥2.0mm以上(7)、变压器两级间≥8.0mm以上3、绝缘穿透距离: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 ——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如果所提供的绝缘是用在设备保护外壳内,而且在操作人员维护时不会受到磕碰或擦伤,并且属于如下任一种情况,则上述要求不适用于不论其厚度如何的薄层绝缘材料;——对附加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材料构成的附加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对加强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绝缘材料构成的加强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4、有关于布线工艺注意点:如电容等平贴元件,必须平贴,不用点胶如两导体在施以10N力可使距离缩短,小于安规距离要求时,可点胶固定此零件,保证其电气间隙.有的外壳设备内铺PVC胶片时,应注意保证安规距离(注意加工工艺)零件点胶固定注意不可使PCB板上有胶丝等异物.在加工零件时,应不引起绝缘破坏.5、有关于防燃材料要求:热缩套管 V—1或VTM—2以上;PVC套管 V—1或VTM—2以上铁氟龙套管 V—1或VTM—2以上;塑胶材质如硅胶片,绝缘胶带V—1或VTM—2以上PCB板 94V—1以上6、有关于绝缘等级(1)、工作绝缘: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绝缘(2)、基本绝缘:对防电击提供基本保护的绝缘(3)、附加绝缘:除基本绝缘以外另施加的独立绝缘,用以保护在基本绝缘一旦失效时仍能防止电击(4)、双重绝缘:由基本绝缘加上附加绝缘构成的绝缘(5)、加强绝缘:一种单一的绝缘结构,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其所提供的防电击的保护等级相当于双重绝缘各种绝缘的适用情形如下:A、操作绝缘oprational insulationa、介于两不同电压之零件间b、介于ELV电路(或SELV电路)及接地的导电零件间.B、基本绝缘 basic insulationa、介于具危险电压零件及接地的导电零件之间;b、介于具危险电压及依赖接地的SELV电路之间;c、介于一次侧的电源导体及接地屏蔽物或主电源变压器的铁心之间;d、做为双重绝缘的一部分.C、补充绝缘 supplementary insulationa、一般而言,介于可触及的导体零件及在基本绝缘损坏后有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零件之间,如:Ⅰ、介于把手、旋钮,提柄或类似物的外表及其未接地的轴心之间. Ⅱ、介于第二类设备的金属外壳与穿过此外壳的电源线外皮之间.Ⅲ、介于ELV电路及未接地的金属外壳之间.b、做为双重绝缘的一部分D、双重绝缘Double insulation Reinforced insulation一般而言,介于一次侧电路及a、可触及的未接地导电零件之间,或b、浮接(floating)的SELV的电路之间或c、TNV电路之间双重绝缘=基本绝缘+补充绝缘注:ELV线路:特低电压电路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在导体之间或任一导体之间的交流峰值不超过42.4V或直流值不超过60V的二次电路.SELV电路:安全特低电压电路.作了适当的设计和保护的二次电路,使得在正常条件下或单一故障条件下,任意两个可触及的零部件之间,以及任意的可触及零部件和设备的保护接地端子(仅对I类设备)之间的电压,均不会超过安全值.TNV:通讯网络电压电路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携带通信信号的电路.。

什么是爬电距离

什么是爬电距离

什么是爬电距离?定义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测量仪[1]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设备及易接触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空间距离.沿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即泄漏距离也称爬电距离,简称爬距。

爬距=表面距离/系统最高电压.根据污秽程度不同,爬的意思,可以看做一个蚂蚁从一个带电体走到另一个带电体的必须经过最短的路程,就是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是一个带翅膀的蚂蚁,飞的最短距离。

国标里有具体规定,不同形状的绝缘,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

在 GB/T 2900.18-1992 电工术语低压电器标准中对爬电距离有这样的定义:爬电距离具有电位差的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编辑本段爬电距离的决定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但原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6.4mm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即可(6)、二次侧地对大地≥2.0mm以上(7)、变压器两级间≥8.0mm以上3、绝缘穿透距离: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

如果所示意图提供的绝缘是用在设备保护外壳内,而且在操作人员维护时不会受到磕碰或擦伤,并且属于如下任一种情况,则上述要求不适用于不论其厚度如何的薄层绝缘材料;——对附加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材料构成的附加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对加强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绝缘材料构成的加强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IEC60335-1解读】关于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要求解读

【IEC60335-1解读】关于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要求解读

【IEC 60335-1解读】关于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要求解读按照绝缘材料的性质来分类,绝缘可以分为气体绝缘、液体绝缘和固体绝缘。

而在家用及类似用途的器具中,主要采用的是固体绝缘和空气绝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器具的使用,固体绝缘会发生老化。

一旦固体绝缘被击穿,就不能再恢复。

电气间隙是不同带电部件或者带电部件与大地之间空气的最短距离。

一旦距离过小,空气介质被击穿,绝缘失效。

因此两个导电部件之间要保持一个安全的空间距离。

爬电距离是不同带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一旦距离过小,在尘埃的影响下,空气介质被击穿,形成导电通路,绝缘失效。

因此,在设计器具时,必须考虑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固体绝缘。

第29章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一、理解与实施标准的第29章对通过功能绝缘隔开的带电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进行了规定,目的是为了确保,来自给器具供电的电源的浪涌或者由器具本身操作产生的浪涌,不会使带电部件之间绝缘失效而影响器具的正确功能。

第29章对由基本绝缘、附加绝缘或者加强绝缘隔开的带电部件和其它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也进行了规定,目的也是为了确保,来自给器具供电的电源的浪涌或者由器具本身操作产生的浪涌,不会造成绝缘的失效而引起电击危险。

在由功能绝缘隔开的带电部件之间规定了爬电距离,是为了确保导电性污染沉积不会造成这些部件之间的短路或者漏电起痕引起着火而影响器具的正确功能。

在由基本绝缘、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隔开的带电部件和其它导电部件之间也规定了爬电距离,是为了确保导电性污染沉积不会因为漏电起痕而引起电击或着火等危险。

漏电起痕是指生成了一个跨越绝缘表面的永久导电通道(通常是碳),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永久导电通道是由绝缘性能的劣化导致的。

要产生漏电起痕,绝缘一定含有一些有机物质。

在一个污染的环境里,可能由于器具的使用条件,一段时间后绝缘会被污染物覆盖。

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污染层会产生泄漏电流,而该泄漏电流会加热表面并引起水层的中断。

高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标准

高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标准

高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标准高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标准主要取决于设备的额定电压、污秽等级、绝缘材料等因素。

在我国,高压电气设备的设计和选型需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根据GB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以及IEC 61439.1:2011等同使用的国际标准,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对于电气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至关重要。

爬电距离是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电气间隙是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在高压电机接线盒方面,不同额定电压的电机产品,中小型电机安全通用要求标准GB14711中规定了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最小值。

对于裸带电件之间、可移动的金属罩与裸带电件之间,以及非载流金属与裸带电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设备的额定电压、污秽等级、绝缘材料等因素综合考虑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一般来说,高压电机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大于低压电机。

在设计和选型过程中,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爬电距离标准

爬电距离标准

爬电距离标准电气爬电距离是断路器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是指电气装置上的不同电气部件之间电压形式部分爬电距离最小距离。

该参数是电气安全防护设备和绝缘设备设计性能指标之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指标。

电气爬电距离是指电气部件或高压接触点之间的最小机械距离,它保证这两个电气部件间不发生意外接触电压搭跨或火花,从而使电气安全得到确保。

要保证电气安全,其技术要求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极和其他部件的物理距离应大于或等于其中某一部分的最小爬电距离,该距离取决于装置的极性及其他因素,但是其最小值为3毫米。

电气爬电距离标准主要由电气零部件设计中涉及的分类等级决定,电气设备的爬电距离标准取决于其类别及相应环境条件,传动设备对爬电距离的要求也较高。

根据不同类别的电气设备的特点,通常要分为中压、高压、变压器、断路器,每种类别均有其专有的爬电距离标准。

中压设备的Overexcitation Unit(OU)爬电距离至少为6毫米;接地体的OU的爬电距离至少为3毫米;线圈绕组的OU的爬电距离至少为4毫米;仪表和调节器的OU爬电距离至少为3毫米;无源故障模块的OU的爬电距离至少为2毫米;火花塞的OU爬电距离至少为4毫米;低压电机的OU的爬电距离至少为3毫米。

高压设备的OU的爬电距离至少为20毫米,对于复杂设备,应考虑其复杂结构,提高爬电距离;变压器OU爬电距离至少为20毫米;断路器OU爬电距离至少为5毫米,并要根据断路器的结构,合理分层控制,确保安全。

所以,根据不同电气设备,电气爬电距离标准大致有上述要求,要根据技术参数,合理设计电气设备结构,保证其爬电距离;同时,还要定期检查测量,保证其爬电距离的有效性,以提高其工作状态,保证安全。

电器产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量

电器产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量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 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 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 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
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若这些泄 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 穿现象。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 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 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爬电距离的测量:主要考虑因素为正常使用中预期会出现的电 压,、污染等级、材料组别
一)X值的选取
1)GB4943,GB19212.1,GB15092.1 中从污染等级的角 度规定了的 X宽度是相同的
污染等级
X宽度
1
0.25mm
2
1.0mm
3
1.5mm
注:如果涉及到的电气间隙小于 3mmm,则沟槽宽度 X最 小可减小到该距离的1/3。
二)确定爬电距离步骤
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确定材料组别(根据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其划分为:Ⅰ组材料, Ⅱ组材料,Ⅲa 组材料, Ⅲb组材料。注:如不知道材料组别, 假定材料为Ⅲb 组) 确定污染等级; 确定绝缘类型(功能绝 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 的要求值: 电气间隙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
二)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测量路径。 a)所考虑的路径包括一个具有任一深度而宽度≧Xmm的平行边
沟槽。 b)所考虑的V形沟槽路径在 GB4943,GB8898,GB19212.1 包
括内角角度,而宽度大于 Xmm。 在 GB15092.1 开关中路径包括宽度大于 Xmm,对角度没有作

电机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电机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电机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电机是现代工业中常见的电动设备,它们以其高效、可靠的特性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相关的问题。

电气间隙是指电机内部不同电极之间的距离,它对电机的性能和安全性都有着重要影响。

电气间隙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电机的绝缘能力和工作效率。

如果电气间隙过小,容易导致短路现象,从而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行;而如果电气间隙过大,则会造成较大的电压损失,导致电机效率降低。

因此,合理的电气间隙是确保电机正常工作的关键。

与电气间隙类似,爬电距离也是电机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爬电距离是指电机绝缘材料表面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

如果爬电距离不足,电压会通过绝缘材料表面产生放电现象,导致绝缘层损坏,从而引起电机故障。

因此,为了确保电机的安全运行,需要合理设计爬电距离,使其能够承受所需的电压。

在电机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工程师需要考虑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因素,以确保电机的性能和安全性。

他们会根据电机的工作条件、电压要求和绝缘材料的特性等因素,合理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数值。

除了在设计和制造阶段关注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问题外,维护和保养电机时也需要注意这些因素。

定期检查电机的绝缘层和绝缘材料的状况,确保其完好无损。

如果发现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存在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更换,以确保电机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电机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影响其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设计,可以确保电机的高效运行和可靠性。

因此,在电机的设计、制造和维护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这些因素,以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PCB板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PCB板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PCB板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6.4mm 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即可(6)、二次侧地对大地≥2.0mm以上(7)、变压器两级间≥8.0mm以上绝缘穿透距离: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

如果所提供的绝缘是用在设备保护外壳内,而且在操作人员维护时不会受到磕碰或擦伤,并且属于如下任一种情况,则上述要求不适用于不论其厚度如何的薄层绝缘材料;——对附加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材料构成的附加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对加强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绝缘材料构成的加强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爬电距离计算公式

爬电距离计算公式

爬电距离计算公式
一般来说,电动车的爬电距离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电池容量、电动
机效率、车速、气温、路况等等。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公式
来进行爬电距离的估算:
爬电距离=电池容量×电池可充放电系数×电动机效率/能耗
其中:
电池容量:电动车的电池容量,一般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电池可充放电系数:电池的可充放电比例,一般为0到1之间的数值。

例如,如果电池的可充放电比例为0.8,那么电池实际可供给电动车使用
的电量为电池容量的80%。

电动机效率:电动车的电动机效率,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例如,电动
机效率为90%,则表示电动机的电能转化效率为90%。

能耗:电动车在单位距离上的能量消耗,一般以千瓦时/百公里
(kWh/100km)为单位。

能耗与电动车的车速、路况、气温等因素密切相关。

该公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动车的电池容量、电池可充放电系数、
电动机效率和能耗等因素,来计算出电动车行驶单位距离所需的电量,从
而估算出电动车的爬电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估算公式,实际情况中可能会有误差。

因为电动车的实际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行驶速度、起步加速、驾
驶风格等。

此外,由于电动车的电池容量、电动机效率、能耗等参数均有不同的单位,所以在进行计算时,需要确保各项参数的单位一致,以避免计算错误。

总之,爬电距离计算公式是根据电动车的电池容量、电池可充放电系数、电动机效率和能耗等因素,来估算电动车行驶的最远距离。

这个公式可以作为电动车主们在规划行驶路线时的参考,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电气施工中设备的安全距离及要求

电气施工中设备的安全距离及要求

电气施工中设备的安全距离及要求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ge2.5mm,L.NPE(大地)&ge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ge2.0mm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ge2.5mm(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ge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ge0.5mm即可二次侧地对大地&ge1.0mm即可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 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可决定其爬电距离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ge2.5mm,L.N大地&ge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ge2.0mm(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ge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4)、一次侧对二次侧&ge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le6.4mm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ge0.5mm即可(6)、二次侧地对大地&ge2.0mm以上(7)、变压器两级间&ge8.0mm以上3、绝缘穿透距离: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SI/UL & CAN/CSA STD.(美国及加拿大标准) -Motor-Operated Massage and Exercise Machines UL1647, 3rd Edition, dated Jan. 24, 2001
-Motor-Operated Appliances (Household and Commercial ) CSA-C22.2 No. 68-92, dated June, 1993
27.03.03 ETL
基本安全理念
标准化组织
Global (全球) IEC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标准编号从60000开始。例:IEC60335-1。(曾经是IEC335-1)
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 一般为非电类标准.例如: 体系标准和机械标准.
27.03.03 ETL
重要安规概念
I类器具
带电件
可触及部分 基 本 绝 缘
接地
27.03.03 ETL
重要安规概念
II类器具(结构)
带电件
基 附 可触及部分 本加 绝绝 缘缘
(可触及部分与带电件之间也可为加强绝缘) 27.03.03 ETL
重要安规概念
III类器具(结构)
电网电源
SELV
基本安全理念
常用的按摩器安全标准
•IEC/EN STD.(国际/欧洲标准) IEC/EN 60 335 - 1
家用电器和类似器具安全的通用要求 IEC/EN 60 335 - 2 - 32
家用电器和类似器具安全 –按摩器的特殊要求
27.03.03 ETL
基本安全理念
常用的按摩器安全标准
CEN (European Committee for 为非电类标准.例如: 机械标准.
27.03.03 ETL
基本安全理念
标准化组织
North America(北美洲) 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多采用UL 标准, ANSI/UL CSA(Canadian Standards 27.0A3.0s3sEoTcLiation)加拿大标准协会
27.03.03 ETL
重要安规概念
器具分类(按防触电类别)
0类器具: 只靠基本绝缘提供防触电保护
I类器具: 依靠基本绝缘+接地提供防触电保护
II类器具: 依靠双重绝缘或者加强绝缘提供防触

电保护
II类结构: 器具的部分结构属于II类
III类器具: 保护
依靠安全特低电压提供防触电
III类结构: 器具的部分结构属于III类
27.03.03 ETL
重要安规概念
器具分类(按使用类型):
便携式器具:小于18kg或正常使用时可移动 手持式器具:属于便携式器具,正常使用时握在手中 驻立式器具:非便携式器具 驻立安装式器具:正常使用时固定安装于支架上或固 定安装于特殊位置 嵌入式器具: 正常使用时该器具安装于厨柜内或墙中 预留的壁室内或打算安装在其他器具内.
基本安全理念
•涉及安全性规范的危害是什么?
- 触电危险 - 机械伤害 - 高温过热伤害 - 火灾危险(包括爆炸与自燃) - 辐射伤害 - 化学腐蚀伤害
27.03.03 ETL
基本安全理念
涉及人身健康的其他危害:
- 噪声 - 振动 - 灰尘 - 人体工程 (人机交互,可操作性等) - 污染(特别是与食品接触的材料)
27.03.03 ETL
基本安全理念
•符合了产品相应的安全性标准是不 是可以说该产品就绝对安全了呢 ?

产品安全是相对的 - 潜在危害的预判(可能发生的几率及危害程 度) - 产品成本的承受(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 - 法律法规的限制(环保要求) - 社会科学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趋势)
27.03.03 ETL
27.03.03 ETL
基本安全理念
标准化组织
Europe (欧洲) CENELEC (European Committee for Electro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 欧共体电工委员会 欧共体电工委员会采用IEC标准编号,但以EN作为识别码. 非等同采用标准是以50000开始 编号的.
27.03.03 ETL
重要安规概念
器具分类(按电源线连接方式): X连接: 易于更换的连接方式,如特殊制备的电源 线.
Y连接:只能由制造厂或特定人员更换电源线的连 接. 同X连接的区别在于更注重生产厂家的自我声 明以及通过相关试验.
Z 连接: 只有严重损坏才可以更换电源软线.
27.03.03 ETL
目录
1、基本安全理念 2、重要安规概念 3、结构安全要求 4、元器件之要求 5、安全测试要求 6、铭牌与说明书
27.03.03 ETL SEMKO
基本安全理念
•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安全的?
基本理念: 消费者在正常使用中, 即使是由于 不小心或误操作产品也不会对人体生命及财 产造成伤害.
产品中使用的元器件的可靠程度将会直接影 响到整个产品的安全性.
安全隔离变压器
27.03.03 ETL
重要安规概念
安全特低电压 SELV
所谓“安全特低电压”是指导体之间及导体对地之 间不大于42V,不带负载状况不大于50V之电压.

若该电压转换自电网电压.必须通过安全隔离变压器
或其它分离绕组的转换器.分离绕组之间要满足双重绝缘或
加强绝缘的要求。
重要安规概念
绝缘分类
基本绝缘(Basic insulation ):提供对带电件的 基本防触电保护 附加绝缘(Supplementary insulation):独立于基 本绝缘,在基本绝缘损坏时提供防触电保护. 双重绝缘(Double insulation):基本绝缘+附加绝 缘. 加强绝缘(Reinforced insulation):等效于双重 绝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