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定理、概念、公式
七年级数学定理概念公式
一、基础概念:1.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包括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有理数的运算规律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运算规律和有理数一致。
3.分数:由一个整数作分子和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作分母所构成的数。
4.百分数:以百为基数的分数,如60%,表示为0.65.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6.平方根:如果一个非负数a,使得a²=b,那么称b是a的平方,记作√b=a。
7.解方程:找出能使方程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二、基本定理:1.任何一个正的实数都有正的平方根。
2.两个正有理数的平方和不可能再为一个正的有理数的平方。
3.不完全平方数,两个并不相等的质数相乘得到的数。
4.一个质数除以另一个质数的商不是整数,或者说,一个质数不是另一个质数的倍数。
三、常用公式:1.圆的周长C和面积S的公式:C=2πrS=πr²2.矩形的周长C和面积S的公式:C=2(a+b)S = ab其中,a和b为矩形的两条边的长度。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底×高S = 1/2 × ab × sinC其中,a和b为三角形两边的长度,C为夹角。
4.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a²+b²=c²其中,a、b为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以上是七年级数学的一些基础定理、概念和公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数学是一个广阔的学科,还有很多其他的定理和公式需要学习和掌握。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定理概念公式汇总
本文将为你总结七年级数学常见的定理、概念和公式,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1.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当一条线段与一条射线相交时,形成了两个相邻的角,如果这条线段正好将这两个相邻的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那么这条线段就是这两个角的平分线。
2.概念:直线和线段直线是由连续无限多个点组成的,可以延伸到无穷远;线段是在直线上任取两个点并且包括这两个点之间的所有点所组成的部分。
3.公式: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在坐标平面上,设点A的坐标为(x1,y1),点B的坐标为(x2,y2),则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d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d=√[(x2-x1)²+(y2-y1)²]4.定理:线段和角度的关系如果一条直线与一条平行于它的线段相交,那么相交的两条直线间所夹的角是等于这两条直线斜线间所夹的角的。
5.概念:数轴数轴是一条水平直线,用来表示实数,并以0为起点,正数向右延伸,负数向左延伸。
6.公式:平行线的判定公式设直线l1上的一点A到直线l2的距离等于点B到直线l2的距离,其中点A和点B在直线l1上,那么直线l1与直线l2平行。
7.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即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等于180度。
8.概念:多边形多边形是由若干条线段首尾连接而成的封闭图形,其中至少有三个顶点。
9.公式:矩形的面积公式设矩形的长为a,宽为b,则矩形的面积S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S=a*b10.定理: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它的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均为直角。
11.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周长C是指圆上的一条完整线段的长度,圆的面积S是指圆所占据的平面的大小。
12.公式:圆的周长公式设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周长C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C=2*π*r(其中π约等于3.14)13.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也是相等的。
14.概念: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角度相等,对应边的比值也相等。
七年级数学概念、定理汇总
初一数学概念1、实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3、无理数: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
4、自然数:表示物体的个数0、1、2、3、4~(0包括在内)都称为自然数。
5、数轴:规定了圆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6、相反数: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7、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8、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圆点的距离称为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数学定理公式1、有理数的运算法则⑴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⑵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⑶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⑷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角的平分线:从角的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能把这个角平均分成两份,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一、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并且有一条公共边,这样的角叫做邻补角。
邻补角是一种特殊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角,即邻补角一定是补角,但补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二、对顶角: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
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因此对顶角也可以说成“把一个角的两边反向延长而形成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三、垂直1、垂直:两条直线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记做a⊥b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
2、垂线的性质: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初一数学上册:常见的146条定理和公式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七年级数学公式大全表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公式大全表必背知识点一、代数1. 一元一次方程- 标准形式:ax + b = c- 解方程公式:x = (c - b) / a2. 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的方法:将不等式化为一元方程,然后解出值3. 一元二次方程- 标准形式:ax^2 + bx + c = 0- 解方程公式:x = (-b ± √(b^2 - 4ac)) / 2a4. 因式分解- 判断一个多项式是否能够因式分解的方法- 先将多项式分解为一次因式的乘积- 再判断每一个一次因式是否能够继续分解5. 公式:- (a + b)^2 = a^2 + 2ab + b^2- (a - b)^2 = a^2 - 2ab + b^2- a^2 - b^2 = (a - b)(a + b)二、几何1. 等腰三角形- 性质:两边相等,两底角相等- 面积公式:S = (底边长×高)/22. 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a^2 + b^2 = c^2- 三角函数公式:sinθ = 对边/斜边,cosθ = 邻边/斜边,tanθ = 对边/邻边3. 圆- 周长公式:C = πd,C = 2πr- 面积公式:S = πr^24. 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面积公式:S = 底×高5. 三角形- 海伦公式:S = √[p(p-a)(p-b)(p-c)],其中p = (a + b + c)/2三、概率1. 事件的概率- 基本概率公式:P(A) = n(A)/n(S)- 互斥事件概率:P(A ∪ B) = P(A) + P(B)2. 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公式:P(B|A) = P(A∩B)/P(A)四、统计1. 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平均数 = 总和/个数2. 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中间位置的数字就是中位数3. 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字- 众数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以上便是七年级数学中常见的公式和必备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这些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做到熟练记忆和灵活运用。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公式及定理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的公式及定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线的性质及定理: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二、角的性质及定理:1.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6.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三角形的性质及定理:1.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5.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四、几何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 (长+ 宽) × 2,即C = (a + b) × 22.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 4,即C = 4a3.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即S = ab4.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 边长,即S = a^25.三角形的面积= 底× 高÷ 2,即S = ah ÷ 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高,即S = ah7.梯形的面积= (上底+ 下底) × 高÷ 2,即S = (a + b)h ÷ 28.圆的周长= 圆周率× 直径,即C = πd9.圆的面积= 圆周率× 半径× 半径,即S = πr^2。
七年级数学定理概念公式
我很高兴为您提供七年级数学的定理、概念和公式。
以下是一个
1200字以上的总结:
1.定理
1.1平行线定理: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截线分成两个内角相等的部分,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1.2直角三角形定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
于斜边的平方。
1.3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定理:对于一个陈述,必要条件是指该陈述
成立时的条件,而充分条件是指该条件成立时的陈述。
1.4等腰三角形定理: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2.概念
2.1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的直线。
2.2垂直线:相互交于直角的两条直线。
2.3三角形:由三条线段构成的图形。
2.4直角三角形: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2.5等腰三角形:具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3.公式
3.1平行线的性质:
-同位角:对于一对平行线与截线,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对于一对平行线和截线,内错角相等。
-外错角:对于一对平行线和截线,外错角相等。
3.2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
-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比例关系:
-边长关系: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平方的和。
-角度关系:直角三角形的非直角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可以通过边长比例得到。
3.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边长关系: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
-角度关系: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七年级数学定理定义总结大全
七年级数学定理定义总结大全七年级数学定理定义总结大全:1.一次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是指数可为1的函数,通常表示为y = kx + b,其中k和b为常数,k称为斜率,b称为截距。
2.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是指数为2的函数,通常表示为y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a≠0。
3.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关系,对于每一个自变量都有唯一的因变量与之对应。
4.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两个三角形,如果它们的三边对应相等,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5.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6.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含有一个直角(90°)的三角形。
7.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8.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9.两角余弦定理:在三角形ABC中,a=BC,b=AC,c=AB,∠A对边a,∠B对边b,∠C对边c,则有以下公式:cosA = (b^2 + c^2 - a^2)/(2bc)cosB = (a^2 + c^2 - b^2)/(2ac)cosC = (a^2 + b^2 - c^2)/(2ab)10.两角正弦定理:在三角形ABC中,a=BC,b=AC,c=AB,∠A对边a,∠B对边b,∠C对边c,则有以下公式:sinA/a = sinB/b = sinC/c11.两角正切定理:在三角形ABC中,a=BC,b=AC,c=AB,∠A对边a,∠B对边b,∠C对边c,则有以下公式:tanA = (a/b)tanB = (b/a)tanC = (a/c)12.三角形中位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连接三角形的中点得到三边中点形成的三角形MNP,MNP的中位线平行于ABC的三边,并且中位线的长度等于ABC的三角形的一半。
13.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C,b=AC,c=AB,∠A对边a,∠B对边b,∠C对边c,则有以下定义:sinA = a/ccosA = b/ctanA = a/b14.弧长的定义:圆的弧长是圆周上的一段距离,通常用弧长l表示。
七年级数学定律归纳总结
七年级数学定律归纳总结一、整数的运算定律整数的运算有加法和乘法两种基本运算。
那么整数之间是否存在一些规律或者定律呢?接下来我们来进行整理和总结。
1. 加法运算定律(1)交换律:对于任意整数a和b,a + b = b + a。
(2)结合律:对于任意整数a、b和c,(a + b) + c = a + (b + c)。
(3)零元素:对于任意整数a,a + 0 = 0 + a = a。
(4)相反元素:对于任意整数a,存在一个整数-b,使得a + (-b) = (-b) + a = 0。
2. 乘法运算定律(1)交换律:对于任意整数a和b,a × b = b × a。
(2)结合律:对于任意整数a、b和c,(a × b) × c = a × (b × c)。
(3)幂运算法则:对于任意整数a,a的指数幂a^n可以进行以下变换:a^n = a × a × ... × a (n个a相乘)= a^(n-1) × a(4)零元素:对于任意整数a,a × 0 = 0 × a = 0。
(5)单位元素:对于任意整数a,a × 1 = 1 × a = a。
二、数学公式和规律1. 平方数与平方根(1)平方数:平方数是指一个数的平方,例如1、4、9、16等。
其中,平方数可以写成两个连续奇数之和。
(2)平方根:平方根是指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例如√1 = 1、√4 = 2、√9 = 3等。
每个正整数都有一个正数平方根和一个负数平方根。
2. 质数与合数(1)质数:质数是指大于1且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整数,例如2、3、5、7等。
(2)合数:合数是指大于1且除了1和自身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整数,例如4、6、8、9等。
合数可以被分解成多个质数的乘积。
3. 排列与组合(1)排列:排列是从给定的元素中选取若干个进行有序的安排。
七年级数学定理概念公式
在七年级数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定理、概念和公式。
下面是一些关于七年级数学的重要定理、概念和公式的介绍。
一、定理1.1平行线定理:如果两条直线与一条平行线相交,则它们之间的对应角相等。
1.2同位角定理:在两条平行线上,对应的同位角相等。
1.3内错角定理:在两条平行线上,相交的两条线所夹的角互为内错角,内错角互补。
1.4垂直角定理: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互垂直的两个角互为垂直角,垂直角互为对顶角。
1.5全等三角形定理:当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对应角相等且对应边的长度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1.6直角三角形定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1.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1.8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和等于360度。
二、概念2.1线段:就是由两点确定的一段直线。
2.2角:由两条位于同一平面的射线共享一个端点组成。
2.3直角:一个角度为90度的角。
2.4锐角:角度小于90度的角。
2.5钝角:角度大于90度但小于180度的角。
2.6等角:角度相等的两个角。
2.7对顶角:互不相邻但有一个公共边的两个角。
2.8夹角:由两条相交的射线组成的角。
三、公式3.1周长公式:矩形的周长等于长和宽的两倍之和,即周长=2(长+宽)。
3.2面积公式:矩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即面积=长×宽。
3.3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即面积=底×高÷23.4两点间距离公式:设两点A(x1,y1)和B(x2,y2)的坐标,它们之间的距离等于√((x2-x1)²+(y2-y1)²)。
3.5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乘以项数的一半,即Sn=(a1+an)×n÷2,其中Sn表示前n项的和,a1表示首项,an表示末项。
这里只是列举了一些七年级数学中的重要定理、概念和公式,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定理、概念和公式需要学习和掌握。
七年级数学定理、概念、公式
初一上册数学一、有理数(一)有理数1、有理数的分类: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按有理数的性质符号分类:正整数正整数整数零正有理数有理数负整数正分数正分数有理数 0分数负整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2、正数和负数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二)数轴1、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三)相反数1、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3、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四)绝对值1、定义: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2、几何定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3、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a (a>0),即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0(a=0)–a(a<0)4、绝对值的计算规律:(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2)若|a|=|b|,则a =b或a =-b.(3)若|a|+|b|=0,则|a|=0,且|b|=0.相关结论:(1)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2)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3)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4)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它的正数或0,即|a|≥0。
(五)倒数1、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法:颠倒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
3、a(a≠0)的倒数是1a.有理数的运算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4、两个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数学七年级知识点(通用15篇)
数学七年级知识点(通用15篇)数学七年级知识点1初一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a2+b2=c2。
2、如下图,在Rt△ABC中,∠C为直角,则∠A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可换成∠B):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6、正弦、余弦的增减性:当0°≤α≤90°时,sin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0°<α<90°时,tan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有理数:(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7.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10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a)n=-an或(a-b)n=-(b-a)n,当n为正偶数时:(-a)n=an或(a-b)n=(b-a)n.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七年级数学知识点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七年级数学常用公式
一、代数相关公式1.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x = -b/a2.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两个一元一次方程:ax + by = c,dx + ey = fx = (ce - bf) / (ae - bd)y = (af - cd) / (ae - bd)- 三个一元一次方程:ax + by + cz = d,ex + fy + gz = h,ix + jy + kz = lx = (dl - bh - cf) / (ai - ae - af + bi + cj - bk)y = (gl - dy - cz) / (ai - ae - af + bi + cj - bk)z = (hk - dl + dx + cy) / (ai - ae - af + bi + cj - bk)3.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ax^2 + bx + c = 0x = (-b ± √(b^2 - 4ac)) / (2a)4.平方差公式:(a+b)(a-b)=a^2-b^25. 二次平均值不等式:(a + b) / 2 ≥ √(ab)6. 完全平方公式:(a ± b)^2 = a^2 ± 2ab + b^27.因式分解:- 求两个整数乘积为0:ab = 0,则a = 0 或 b = 0-a^2-b^2=(a+b)(a-b)- a^2 + 2ab + b^2 = (a + b)^2- a^2 - 2ab + b^2 = (a - b)^2- a^3 + b^3 = (a + b)(a^2 - ab + b^2)- a^3 - b^3 = (a - b)(a^2 + ab + b^2)- a^3 + 3a^2b + 3ab^2 + b^3 = (a + b)^3 - a^3 - 3a^2b + 3ab^2 - b^3 = (a - b)^3 -a^4-b^4=(a^2+b^2)(a^2-b^2)8.指数运算法则:-a^m*a^n=a^(m+n)-(a^m)^n=a^(m*n)-(a*b)^n=a^n*b^n-a^-n=1/a^n9.多项式乘法公式:- (a + b)^2 = a^2 + 2ab + b^2- (a - b)^2 = a^2 - 2ab + b^2- (a + b)^3 = a^3 + 3a^2b + 3ab^2 + b^3 - (a - b)^3 = a^3 - 3a^2b + 3ab^2 - b^3 -a^4-b^4=(a^2+b^2)(a^2-b^2)- (a + b)(a^2 - ab + b^2) = a^3 + b^3- (a - b)(a^2 + ab + b^2) = a^3 - b^3二、几何相关公式1.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2.正方形面积公式: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3.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底边长*高)/24.圆周长公式:圆周长=2πr(π约等于3.14)5.圆面积公式:圆面积=πr^2三、比例和百分数相关公式1.比例的性质:a/b=c/d2.比例计算:-求缺失项:已知a/b=c/d,求b或d:b=(a*d)/c或d=(b*c)/a-比例的倒数:a/b=c/d,则b/a=d/c-比例的翻转:a/b=c/d,则b/a=d/c-比例的平方:a/b=c/d,则(a^2)/(b^2)=(c^2)/(d^2)3.百分数转换:百分数值=实际数值*百分数%(百分数%=百分数值/实际数值*100%)4.百分数计算:-求部分数值:已知总数值和百分数%,求部分数值:部分数值=总数值*百分数%(百分数%=部分数值/总数值*100%)-求总数值:已知部分数值和百分数%,求总数值:总数值=部分数值/百分数%*100%-增加百分数:已知原数值和增加的百分数%,求最终数值:最终数值=原数值*(1+增加的百分数%)-减少百分数:已知原数值和减少的百分数%,求最终数值:最终数值=原数值*(1-减少的百分数%)四、统计学相关公式1.平均数计算:数据集合的平均数=所有数值之和/数据个数2.中位数计算:数据集合按照大小排序后,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中间的数值;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定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定理
长方形(体):
面积:长×宽S=ab
周长:(长+宽)×2 C=2(a+b)
体积:长×宽×高V=abh
表面积:2×(长×宽+长×高+宽×高)S=2(ab+ac+bc)
正方形(体):
面积:边长×边长S=a2
周长:边长×4 C=4a
体积:边长×边长×边长V=a3
表面积:6(边长×边长) S=6(a3)
平行四边形:
面积:下底×高S=a.h
梯形: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圆形:
面积:πr2
圆柱:
体积:底面积×高V=πr2h
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流速度
×100%
利润率=利润
成本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总利润=销售总额-总成本
单件利润=售价-进价
现价=原价×折扣
原价=现价÷折扣
折扣=现价÷原价。
七年级上册必背公式
七年级上册必背公式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公式需要我们掌握和熟记,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必背公式:一、代数公式1. 平方差公式:$a^2-b^2=(a+b)(a-b)$。
2. 勾股定理:$c^2=a^2+b^2$。
3.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AB= \sqrt{(x_2-x_1)^2+(y_2-y_1)^2}$。
4. 一元一次方程:$ax+b=0$,$x=-\dfrac{b}{a}$。
5. 平移公式:$(x+a)^2+y^2=r^2$ 表示圆心 $(a,0)$,半径为 $r$ 的圆。
二、几何公式1. 三角形内角和公式:$\angle A+\angle B+\angle C=180^{\circ}$。
2. 梯形面积公式:$S=\dfrac{(a+b)h}{2}$。
3. 圆的面积公式:$S=\pi r^2$。
4. 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公式:$c=\sqrt{a^2+b^2}$。
5. 正方形周长公式:$C=4a$。
三、函数公式1. 直线方程一般式:$Ax+By+C=0$。
2.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
3. 平移后的正比例函数:$y=k(x-a)+b$。
4.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dfrac{k}{x}$。
5. 二次函数的一般式:$y=ax^2+bx+c$。
四、三角函数公式1. 正弦函数:$\sin A=\dfrac{BC}{AC}$。
2. 余弦函数:$\cos A=\dfrac{AC}{AB}$。
3. 正切函数:$\tan A=\dfrac{BC}{AB}$。
4. 余切函数:$\cot A=\dfrac{AB}{BC}$。
5. 正弦定理:$\dfrac{a}{\sin A}=\dfrac{b}{\sin B}=\dfrac{c}{\sin C}$。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必背公式,这些公式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掌握好这些公式,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了。
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学习,积极复习记忆,取得好成绩!。
七年级上册数学学霸笔记
七年级上册数学学霸笔记
一、数学公式和定理
1.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2.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3. 乘法交换律:ab = ba
4. 乘法结合律:(ab)c = a(bc)
5. 乘法分配律:(a + b)c = ac + bc
6. 减法的性质:a - b - c = a - (b + c)
7. 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 (b × c)
8. 角的度量:1° = 60′,1′ = 60″
9. 余角定理:两个角的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10. 补角定理:两个角的和为180°,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二、数学知识点
1. 正数、负数和零的定义和性质。
2. 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3. 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
4.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
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括号里的先算。
6. 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
7. 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8.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点、线的位置关系。
9. 角的度量单位和角的表示方法。
10. 三角形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三、数学题目解析
1. 选择题:题目中给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需要选择正确的选项。
2. 填空题:题目中给出题干和待填空白的部分,需要填写正确的答案。
3. 解答题:题目中给出问题并需要解答,可能包含计算、推理等步骤。
初一数学所有的公式
初一数学所有的公式面对初一数学的学习,不少学生都有头疼的地方,最大的难点莫过于对数学公式的积累。
如果想要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必须把这些数学公式积累默记,使脑海中建立起象牙塔般的数学公式库。
以下是初一数学常用的公式:1、立方体表面积公式:S=6a22、正方体体积公式:V=a3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间距离公式:d=根号((x2-x1)2+(y2-y1)2)4、体积公式:V=πr2h5、重心公式:G/M1+M26、定比例公式:a:b=M1:M27、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b×sinC8、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a1+an)×n/29、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a1×(1-qn)/1-q10、勾股定理:a2+b2=c211、勾股定理求角公式:tanA=b/a12、分数加减乘除运算:(1)加法:分母相同时,分子相加;(2)减法:分母相同时,分子相减;(3)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4)除法:分子分母分别交换再相乘。
此外,初一数学还包括其他几种数学计算公式:1、算式化简:算式运算过程中可以利用公式潜规则实现简化,例如:(a+b)2=a2+2ab+b22、因式分解:将表达式分解成因式,例如:2a2-3ab+2b2=(2a-b)(a-2b)+2b23、三角函数:以三角函数的值来求某角的大小,例如:sin=1/2=30°4、不等式:指在算术运算中,把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例如:a<b5、组合数学:是计算穷举法中各种取组合方式的数学研究,例如:从六个不同的数字中取出三个不同的数字,构成一个三位数,有多少种可能?答案:选出三个数字的方法有六种:(1)选择第1个数字,然后从剩下的五个数字中选择第2个数字,再从剩下的四个数字中选择第3个数字;(2)选择第2个数字,然后从剩下的五个数字中选择第1个数字,再从剩下的四个数字中选择第3个数字;.....所以要构成一个三位数,共有6×5×4=120种可能。
七年级上数学公式大全表必背
七年级上数学公式大全表必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提供七年级上数学公式的大全表,这些公式对于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请按照以下格式来记忆这些公式,以便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方便地使用它们。
一、代数公式1. 二次方程的解: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解可用以下公式表示:x = (-b ± √(b^2 - 4ac)) / 2a2. 因式分解公式:对于一元二次多项式ax^2 + bx + c,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将其因式分解:ax^2 + bx + c = a(x - α)(x - β),其中α和β分别是方程的两个解。
3. 平方差公式:对于任意实数a和b,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将其平方差因式分解:a^2 - b^2 = (a + b)(a - b)二、几何公式1. 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长方形的周长C和面积A分别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 = 2(l + w),A = lw,其中l和w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
2.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正方形的周长C和面积A分别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 = 4s,A = s^2,其中s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3.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对于任意三角形,其周长C和面积A可使用以下公式计算:C = a + b + c,其中a、b和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
A = (1/2)bh,其中b是底边的长度,h是与底边垂直的高度。
三、比例和百分数公式1. 比例关系公式:当两个量呈现比例关系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未知量的值:a/b = c/d,其中a、b、c和d分别表示已知量和未知量。
2. 百分数转化公式:用分数表示的百分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转化为百分数:百分数 = 分数 × 100%3. 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公式:已知百分数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将其转化为分数形式:分数 = 百分数 / 100四、三角函数公式1. 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其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和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A、B和C分别表示相应的角度。
七年级所有的数学公式和定理
七年级数学主要内容包括数的性质、整数与有理数、几何图形的认识、比例与百分数、方程与不等式等等。
下面是七年级数学中常见的公式和定理:1.数的性质-互质的定义:若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为1,则称这两个数互质。
-因数与倍数的定义:若整数a除以整数b,商可整数,则称b是a的因数,a是b的倍数。
-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性质:若a和b是任意两个正整数,则有ab = (最大公因数) × (最小公倍数)。
-分数的定义:分数通常写成两个整数a和b的比较,a叫分子,b叫分母。
2.整数与有理数-整数的按位数加减法、乘除法:按位数对齐后进行运算,根据正负数规则确定结果的符号。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有理数的加减法可根据正负数规则实施运算,乘除法按分数的乘积和商求解。
3.几何图形的认识-直线与线段:直线是具有相同方向和无限延伸的线段;线段是直线的有限部分。
-平行线与垂直线: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线;垂直线是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相交线。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是其中一条边是直角的三角形;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的定理。
-三角形周长和面积公式:三角形的周长是指三边的和,面积是底边长×高÷2-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矩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维图形的旋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4.比例与百分数-比例与比例的性质:两个有理数的对等比例叫比例;比例式写作a:b=c:d,称a、d为比例的两个极限项,b、c为比例的两个中项;比例的性质有误差没有、保持比例相等等。
-百分数与百分比:百分数是指分母为100的分数;百分比指其中一事物与总体之间数量关系的百分数。
5.方程与不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根据等式的运算性质,将未知数移到一边,已知数移到另一边,得到等式的解。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以用移项法、合并同类项的方式求解。
七年级数学定理概念公式汇总教学总结
一、有理数(一)有理数1、有理数的分类: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按有理数的性质符号分类:正整数正整数整数零正有理数有理数负整数正分数正分数有理数0分数负整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2、正数和负数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二)数轴1、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三)相反数1、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3、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四)绝对值1、定义: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2、几何定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3、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a (a>0),即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0(a=0)–a(a<0)4、绝对值的计算规律:(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2)若|a|=|b|,则a =b或a =-b.(3)若|a|+|b|=0,则|a|=0,且|b|=0.相关结论:(1)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2)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3)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4)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它的正数或0,即|a|≥0。
(五)倒数1、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法:颠倒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
3、a(a≠0)的倒数是1 a.有理数的运算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4、两个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有理数(一)有理数1、有理数的分类: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按有理数的性质符号分类:正整数正整数整数零正有理数有理数负整数正分数正分数有理数 0分数负整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2、正数和负数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二)数轴1、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三)相反数1、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3、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四)绝对值1、定义: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2、几何定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3、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a (a>0),即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0(a=0)–a(a<0)4、绝对值的计算规律:(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2)若|a|=|b|,则a =b或a =-b.(3)若|a|+|b|=0,则|a|=0,且|b|=0.相关结论:(1)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2)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3)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4)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它的正数或0,即|a|≥0。
(五)倒数1、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法:颠倒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
3、a(a≠0)的倒数是1a.有理数的运算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4、两个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三、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四、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2、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五、乘方1、定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幂的符号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次正整数次幂都是0。
六、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七、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近似数1、科学计数法(1)定义: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表示成 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计数方法叫做科学计数法。
(2)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这个数的整数位数减1。
2、有效数字的定义:四舍五入后的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3、近似数的定义: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者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数。
整式的加减一、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二、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单项式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
三、多项式的项、常数项、次数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四、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五、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六、合并同类项步骤:⑴.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⑵.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⑶.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七、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为便于多项式的运算,可以用加法的交换律将多项式各项的位置按某一字母指数大小顺序重新排列。
若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叫做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若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八、去括号的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九、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是:(1)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
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一元一次方程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定义: 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未知数的式子都是 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 = b , 那么a ±c = b ±c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 = b ,那么ac = bc ;如果a = b (c ≠0),那么a c = b c移项 :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左边(右边)移到右边(左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 ≠0)的形式;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 ,得到方程的解x = b a图形认识初步一、常见的立体图形:柱形、锥体、球体1、柱体中有①圆柱: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②棱柱: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长方形;2、锥体中有①圆锥: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②棱锥: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三角形;二、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包围着体的是面,面与面相接的地方是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体、面、线、点都是几何图形。
三、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1)概念:向两方无限延伸的的一条笔直的线。
如代数中的数轴,就是一条直线(它只规定了原点、方向和长度单位)。
(2)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也可以简单地说“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特点:①直线没有长短,向两方无限延伸;②直线没有粗细;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④两条直线相交有唯一一个交点。
2、射线(1)概念: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2)特点:只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无法度量。
3、线段(1)概念: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长度。
(2)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特点: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任何一方延伸,可以度量,可以较长短。
4、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四、角1、角的概念: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3、角度制及换算(1)角度制的概念: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2)角度制的换算:1°=60′ 1′=60″1周角=360° 1平角=180°1直角=90°(3)换算方法:把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转化时必须逐级进行,“越级”转化容易出错。
4、角的大小的比较:(1)叠合法,使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另一边在重合边的同旁进行比较;(2)度量法。
5、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6、余角和补角:(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3)余角的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性质:同角的补角相等。
相交线1. 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2. 对顶角的定义: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 邻补角的定义: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并且互补的两个角称为邻补角。
5. 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
6、垂线的定义: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7、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9、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被截线同侧,并在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10、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被截线之间,并且在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11、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被截线之间,并且在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12、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3、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4、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15、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6、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17、命题的形式: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后面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的部分是结论。
18、命题包括两种:判断为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判断为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19、平移的定义: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