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分层突破新人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核心突破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核心突破

核心考点突破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规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热点,在每年高考中都有对它的考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进行力的分解与合成;要对物体运动规律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把物体受的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列方程求解.这是对多方面力学知识、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考查.要深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物理意义,能够熟练地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它的意义在于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方法点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首先要消除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如马拉车,车向前运动,马停止拉车,车立即停下来,认为车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要正确认识车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其次,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伽利略的实验之所以称为理想实验,是因为它是想象中的实验,没有摩擦的斜面是不存在的,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经过抽象思维得到的.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一条实验定律,不能用实验来验证.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是学习动力学的基础和关键.【例1】理想实验有时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图3-18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 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解析:本题考查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正确的设想步骤顺序是②③①④.正确的选项为B.真实的实验是一种实践的活动,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而实现的实验.“理想实验”是一种思维的活动,是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但“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它是以实践为基础,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是以一定的逻辑思维为依据的,而这些逻辑思维都是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为实践所证实了的,理想实验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考点2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方法点击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是不能克服和避免的,与物体自身有关,与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无关.物体惯性的大小反映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上.运动状态的改变,跟力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要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我们可采取控制变量法,即在受相同力的条件下,比较两质量不同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这样我们可以容易地得出结论. 考点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加速度和合力、质量的关系:F 合=ma ,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合力的方向相同.方法点击 牛顿第二定律说明: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反之,物体有了加速度,说明所受合力不为零.牛顿第二定律的核心是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某时刻的加速度叫瞬时加速度.加速度由合外力决定,当合外力恒定时,加速度也恒定,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化,且瞬时力决定瞬时加速度.【例2】 如图3-19甲、乙所示,图中细线均不可伸长,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突然把两水平细线剪断,求剪断瞬间小球A 、B 的加速度怎样?(θ角已知)图3-19解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在剪断水平细线的瞬时,物体所受的合力发生了变化,因而产生了加速度.另外,要注意到绳和弹簧的不同之处,甲中的水平细线剪断的瞬时,OA 间绳上的弹力发生了突变,而乙中水平细线剪断的瞬时,弹簧弹力没有变化.对A 球受力分析,如图3-20甲,剪断线后,小球将做圆弧运动,则剪断瞬时小球的加速度a 1,方向沿圆弧切线方向,其大小.sin sin 11θθg m g m m F a AA A ===图3-20对B 球进行受力分析,水平细线剪断瞬时,B 球受重力和弹簧弹力F 不变,如图3-20乙所示,则F 2=m b gtanθ,所以B 球的加速度a 2方向水平向右,其大小a 2=gtanθ.考点4 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方法点击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要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弄清楚,主要的区别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例3】 春天,河边上的湿地很松软,人在湿地上行走时容易下陷.在人下陷时( )A.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就是他受的重力B.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大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C.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等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D.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小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解析:有的同学看到“人在湿地上行走时容易下陷”,认为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就大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从而错选 B.原因是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人下陷的原因是由于人受到的重力比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所造成的.而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和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无论什么情况,二者都是相等的.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是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关键,比如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物体,求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时,我们无法选取桌面进行受力分析,但注意到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此我们转换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即可解决.这一点在很多的题目中应用,希望同学们注意到题目所问,灵活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问题.考点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基础,是高考的重点、热点、必考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而牛顿第二定律确立了运动和力的定量关系.它的应用主要有两类: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由运动学公式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就可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这也是动力学中的两类基本问题.方法点击 从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题目往往是通过加速度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基本思路为:仔细审题,分析清楚物理过程及条件;恰当选取研究对象,处理方法有隔离法和整体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分析运动过程,得出运动特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对于包含几个物体的题目,灵活选取研究对象是关键.一般情况下,若几个物体各部分加速度相同且不要求知道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可采用整体分析法,若要知道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则必须把物体隔离开进行分析,隔离法和整体法往往交替使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要正确、恰当地建立直角坐标系.通常,水平面上运动的情况,以水平和竖直两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斜面上运动的情况,以沿斜面和垂直斜面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当然,直角坐标系可以任意选取,但灵活、恰当地选取,会使问题简便.【例4】 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图3-21所示.图3-21(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做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 所需时间为多少?(sin37°=0.6,cos37°=0.8)解析:此题以先进的科学实验设备为背景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设小球所受的风力为F ,小球质量为m ,则F =μmg ,求得μ=0.5.(2)设杆对小球的支持力为F N ,摩擦力为f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沿杆方向Fcosθ+mgsinθ-f=ma ,垂直于杆方向F N +Fsinθ-mgc osθ=0,而f=μF N ,221at s =.联立以上各式求得g s t 38=.。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章末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章末总结

定 律
牛顿第 三定律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第3页,共27页。
答案
两类基 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牛 本问题 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顿


定 超重与 失重:加速度a 向下 ,FN<G
图1
第6页,共27页。
解析答案
(2)用大小为30 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 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第8页,共27页。
方法提炼
解析答案
二、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例2 一质量m=2.0 kg的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为37°足够长的斜 面,某同学利用传感器测出了小物块从一开始冲上斜面到上滑过程中多个时刻 的瞬时速度,并用计算机作出了小物块上滑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2所 示.(取sin 37°=,cos 37°=,g=10 m/s2)求: (1)小物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律 失重
超重:加速度a 向上 ,FN>G
完全失重:a=g,FN=0
第4页,共27页。
答案

平衡状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
顿 共点力作用 运 下物体的平 平衡条件:
F合=0
动衡 定
求解方法
直角三角形法相
三角形法 似三角形法

正交分解法
第5页,共27页。
答案
返回
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典例精析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m=2 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 20 m.用大小为30 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 s拉到B处.(已知cos 37°=,sin 37°=0.6.取g=10 m/s2)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021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学案

2021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学案

2021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学案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整合一、动力学的两类差不多问题1.把握解决动力学两类差不多问题的思路方法其中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是基础,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是工具,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2.求合力的方法(1)平行四边形定则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可知,F合是研究对象受到的外力的合力;加速度a的方向与F合的方向相同.解题时,若已知加速度的方向就可推知合力的方向;反之,若已知合力的方向,亦可推知加速度的方向.若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产生加速度,可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F合,然后求加速度.(2)正交分解法: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一样把力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进行分解.图1例1如图1,火车厢中有一倾角为θ=30°的斜面,当火车以a=10 m/s2的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时,斜面上的物体m依旧与车厢保持相对静止.试分析物体m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解析法一m受三个力作用:重力mg,弹力F N,静摩擦力F f,静摩擦力的方向难以确定,我们能够假定那个力不存在,那么如图甲,mg与F N在水平方向只能产生大小F合=mg tanθ的合力,此合力只能产生g tan30°=3g3的加速度,小于题目给定的加速度,合力不足,故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方向向下.法二如图乙,假定所受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用正交分解法有:F N cos 30°+F f·sin 30°=mg①F N sin 30°-F f cos 30°=ma②①②联立得F f=5m(1-3)N为负值,说明F f的方向与假定的方向相反,即沿斜面向下.答案沿斜面向下例2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图2所示).图2(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动身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所需时刻为多少?(sin 37°=0.6,cos 37°=0.8) 解析(1)设小球所受的风力为F,小球的质量为m,因小球做匀速运动,则F=μmg,F=0.5mg,因此μ=0.5.(2)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依照牛顿第二定律,沿杆方向上有F cos 37°+mg sin 37°-F f=ma,垂直于杆的方向上有F N+F sin 37°-mg cos 37°=0又F f=μF N可解得a=F cos 37°+mg sin 37°-μ(mg cos 37°-F sin 37°)m=34g由s=12at2得t=2s a=8s3g.答案(1)0.5(2)8s 3g二、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图象问题动力学中的图象常见的有Ft图象、at图象、Fa图象等.1.关于Fa图象,第一要依照具体的物理情形,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依照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aF间的函数关系式,由函数关系式结合图象明确图象的斜率、截距的意义,从而由图象给出的信息求出未知量.2.对at图象,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分析每一段的运动情形,然后结合物体的受力情形依照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3.对Ft图象要结合物体受到的力,依照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分析每一时刻段的运动性质.例3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刻t的关系如图3甲所示,物块速度v与时刻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由这两个图象能够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图3 A.0.5 kg,0.4 B.1.5 kg,0.4C.0.5 kg,0.2 D.1 kg,0.2解析由Ft图和vt图可得,物块在2 s到4 s内所受外力F=3 N,物块做匀加速运动,a=ΔvΔt=42m/s2=2 m/s2,F-F f=ma,即3-10μm=2m①物块在4 s到6 s所受外力F=2 N,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F f,F=μmg,即10μm=2②由①②解得m=0.5 kg,μ=0.4,故A正确.答案A例4如图4(a)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拉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步增大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依照图(b)中所提供的信息能够运算出()图4A.物体的质量为1 kgB.斜面的倾角为37°C.加速度为6 m/s2时物体的速度D.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所施加的最小外力为10 N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受推力、重力、支持力,如图x方向:F cosθ-mg sinθ=ma①y方向:N-F sinθ-G cosθ=0②从图象中取两个点(20 N,2 m/s2),(30 N,6 m/s2)代入①式解得:m=2 kg,θ=37°,故A错误,B正确.题中并未说明力F随时刻变化的情形,故无法求出加速度为6 m/s2时物体的速度大小,故C错误.当a=0时,可解得:F=15 N,故D错误.故选B.答案B三、传送带问题传送带传送物资时,一样情形下,由摩擦力提供动力,而摩擦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和运动状态紧密相关.分析传送带问题时,要结合相对运动情形,找到摩擦力发生突变的临界点是解题的关键.图5例5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图5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v=1 m/s 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4 kg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 m.(g取10 m/s2)(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2)求行李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刻.解析(1)开始运动时滑动摩擦力F f=μmg以题给数值代入,得F f=4 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a 代入数值,得a =1 m /s 2.(2)设行李做匀加速运动的时刻为t ,行李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 =1 m /s ,则v =at代入数值,得t =1 s . 匀速运动的时刻为t 2t 2=l -12at 2v =2-12×1×121s =1.5 s运动的总时刻为t =t 1+t 2=2.5 s . 答案 (1)4 N 1 m /s 2 (2)2.5 s图6针对训练 某飞机场利用如图6所示的传送带将地面上的物资运送到飞机上,传送带与地面的夹角θ=30°,传送带两端A 、B 的距离L =10 m ,传送带以v =5 m /s 的恒定速度匀速向上运动.在传送带底端A 轻放上一质量m =5 kg的物资,物资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32.求物资从A 端运送到B 端所需的时刻.(g 取10 m /s 2)解析 以物资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 cos 30°-mg sin 30°=ma 解得a =2.5 m /s 2物资匀加速运动时刻t 1=va =2 s 物资匀加速运动位移:x 1=12at 21=5 m然后物资做匀速运动,运动位移:x 2=L -x 1=5 m 匀速运动时刻:t 2=x 2v =1 s物资从A 到B 所需的时刻:t =t 1+t 2=3 s .答案 3 s四、共点力作用下的平稳问题常用方法 1.矢量三角形法(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稳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这三个力首尾相接构成封闭三角形,能够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解相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常用的有直角三角形、动态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2.正交分解法在正交分解法中,平稳条件F 合=0可写成:∑F x =F 1x +F 2x +…+F nx =0(即x 方向合力为零);∑F y =F 1y +F 2y +…+F ny =0(即y 方向合力为零).3.整体法和隔离法:在选取研究对象时,为了弄清晰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情形,可采纳隔离法;若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受力时,一样可采纳整体法.图7例6 如图7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静止于P 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 N ,O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F =mgtan θ B .F =mg tan θC .F N =mgtan θD .F N =mg tan θ解析 对小滑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依照三角函数可得F =mgtan θF 合=mg sin θ,F N =F 合=mgsin θ,故只有A 正确.答案 A例7 如图8所示,质量m 1=5 kg 的物体,置于一粗糙的斜面体上,斜面倾角为30°,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30 N 的力F 推物体,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质量m 2=10 kg ,且始终静止,g 取10 m /s 2,求:图8(1)斜面体对物体的摩擦力;(2)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解析(1)要求系统内部的作用力,因此用隔离法.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沿平行于斜面的方向上有F=m1g sin 30°+F f,解得F f=5 N,方向沿斜面向下.(2)要求系统受的外力,用整体法.因两个物体均处于平稳状态,故能够将物体与斜面体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受力如图乙所示.在水平方向上有F f地=F cos 30°=15 N,方向水平向左;在竖直方向上有F N地=(m1+m2)g-F sin 30°=135 N,方向竖直向上.答案(1)5 N,方向沿斜面向下(2)15 N,方向水平向左135 N,方向竖直向上。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新人教版必修1

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__匀__速__直___线__运__动____状态或 __静__止_____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_迫__使__它__改__变 _____这种状 态.牛顿第一定律又叫_惯__性__定__律__.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 物体将如何运动? 提示:重力消失后,物体将不受力,由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 将以重力消失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三种情况 (1)速度的方向不变,大小改变. (2)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认识 (1)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 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理想实验,他的设想步骤如下: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能达到原来 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 上另一个斜面;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需把握以下两点: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即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A、B 正确;牛顿 第一定律还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 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而改变了木块的运动 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 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C 错误,D 正确. [答案] ABD
三、惯性与质量 1.惯性:物体保持原来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态或_静__止__状态的性质. 2.惯性的量度:_质__量______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2 . (1) 物 体 只 有 处 于 静 止 状 态 或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状 态 时 才 有 惯 性.( ) (2)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 (3)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 提示:(1)× ( 4.惯性与速度的关系: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并且惯性的大小由 物体本身决定,与物体是否有速度及速度的大小无关. 5.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关系 (1)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 作用时所遵守的一条规律,属性不同于规律. (2)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来速度不变,但速度能否保持不变取决于 其受力情况.惯性定律揭示了物体的惯性,正因为物体有惯性, 故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测)(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测)(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测)(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测)(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测)(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满分:11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答案】A【名师点睛】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阻力越小则上升的高度越大,伽利略通过上述实验推理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一直运动下去.要想分清哪些是可靠事实,哪些是科学推论要抓住其关键的特征,即是否是真实的客观存在,这一点至关重要,这也是本题不易判断之处;伽利略的结论并不是最终牛顿所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因此,在确定最后一空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 (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 (共24张PPT)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一条直线上; 2).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具有同种性质; 4).具有同时性。 总结:同大、同线、同性、同时;
异向、异体.
三、与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平衡力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具有同种性质 具有同时性 不能求合力(不能抵消)
(1)超重(失重)是指视重大于(小于)物体的 重力,物体自身的重力并不变化。
(2)是超重还是失重,看物体加速度的方向,而 不是看速度的方向。 (3)若物体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物体 的视重为零——完全失重。
一个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300N的重物,在沿
竖直方向做匀变速运动的电梯中,他最多能举起
①指出了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
②指出了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思考:汽车启动及刹车问题
静止的物体有惯性 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一 种力吗?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惯性不是一种力。
A、小时 B 、牛 C、焦 D、瓦
2、下列单位全是国际单位的是( ACD

A、N ,kg ,m
B、m,s, g
C、kg ,m ,A
D、kg,m,s
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数学表达式:F = - F′
讨论题:数学表达式可以写 成:F + F ′ = 0吗?
不一定具有同种性质 不一定具有同时性 能求合力(能抵消)

人教版必修一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

人教版必修一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

物理·必修1(人教版)章末总结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掌握解决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方法.其中受力分析是基础,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是工具,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2.力的处理方法. (1)平行四边形定则.由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可知,F 合是研究对象m 受到的外力的合力;加速度a 的方向与F 合的方向相同.解题时,若已知加速度的方向就可推知合力的方向;反之,若已知合力的方向,亦可推知加速度的方向.(2)正交分解法.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表示方法⎩⎪⎨⎪⎧F x =ma xF y =ma y为了减少矢量的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时,一般不分解加速度.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图所示)(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 所需时间为多少?(sin 37°=0.6,cos 37°=0.8)解析:(1)设小球所受的风力为F ,小球的质量为m ,因小球做匀速运动,则F =μmg ,F =0.5mg ,所以μ=0.5.(2)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沿杆方向上有Fcos 37°+mgsin 37°-F f =ma ,垂直于杆的方向上有F N +Fsin 37°-mgcos 37°=0 又F f =μF N 可解得: a =Fcos 37°+mgsin 37°-μ-m=34g 由s =12at 2得t =2s a=8s 3g.答案:(1)0.5 (2)8s 3g►跟踪训练1.用水平力F 拉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从某时刻起力F 随时间均匀减小,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t 1内匀速运动B .t 1~t 2内匀速运动C .t 1~t 2内变减速运动D .t 2~t 3内变减速运动 答案:C2.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 间长度为L ,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其运行速度为v ,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 点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关于粮袋从A 到B 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 .粮袋到达B 点的速度与v 比较,可能大,也可能相等或小B .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g(sin θ-μcos θ),若L 足够大,则以后将一定以速度v 做匀速运动C .若μ≥tan θ,则粮袋从A 到B 一定一直是做加速运动D .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A 到B 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且a >gsin θ 答案:A整体法的含义:所谓整体法就是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整体法的优点: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巧地解决问题.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解答一个问题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此时整体法和隔离法要灵活应用.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下图甲所示.今对小球a 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 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图乙中的()解析:方法一:将a 、b 两球及两球间的绳看作一个物体系统,以这个系统为研究对象.因为作用在a 、b 上的恒力等大反向,其合外力平衡,而a 、b 受的重力竖直向下,要保持平衡,故a 到悬点的细绳的力必然沿竖直方向向上.方法二:也可以分别将a 、b 隔离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对a 、b 两球列出水平分力的平衡方程即可.以C 图为例,受力如下图所示.整体法与隔离法解物体的平衡问题对a:水平方向有F1cos 30°=T1cos α+T2cos β,对b:水平方向有F2cos 30°=T2 cos β,因为F1=F2,所以T1 cos α=0,由于T1≠0,故α=90°.答案:A►跟踪训练1.如图,两个固定的倾角相同的滑竿上分别套A、B两个圆环,两个圆环上分别用细线悬吊着两个物体C、D,当它们都沿滑竿向下滑动时,A的悬线始终与竿垂直,B的悬线始终竖直向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环与滑竿无摩擦力B.B环与滑竿无摩擦力C.A环做的是匀速运动D.B环做的是匀加速运动答案:A2.一根水平粗糙的横杆上,套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铁环,两铁环上系着两条等长的细线,共同拴住一个质量为M的球,两铁环和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右图所示,现使两环间距稍许增大后系统仍处于静止状态,则水平横杆对铁环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变化是( )A.N不变,f不变 B.N不变,f变大C.N变大,f不变 D.N变大,f变小答案:B物理思想方法的应用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发生变化时,物体可能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这个转折点叫做临界状态,可理解为“将要出现”但“还没有出现”的状态.1.常见类型有:(1)隐含弹力发生突变的临界条件.弹力发生在两物体接触面之间,是一种被动力,其大小取决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当运动状态达到临界状态时,弹力会发生突变.(2)隐含摩擦力发生突变的临界条件.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存在及其方向取决于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且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静摩擦力为零的状态,是方向变化的临界状态;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是物体恰好保持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2.可用以下方法进行临界状态分析:(1)采用极限法分析,即加速度很大或很小时将会出现的状态,则加速度取某一值时就会出现转折点——临界状态.(2)临界状态出现时,往往伴随着“刚好脱离”“即将滑动”等类似隐含条件,因此要注意对题意的理解及分析.(3)在临界状态时某些物理量可能为零,列方程时要注意.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1)当斜面以a1=8 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绳子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是多少?当斜面以a2=5 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呢?(2)若斜面向左加速运动,小球相对于斜面静止,细绳的拉力恰好为零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是多少?加速度是多少?(g取10 m/s2)解析:设小球刚好离开斜面时系统的加速度为a 0,斜面支持力F N =0, 此时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右图则mgcot θ=ma.得:a 0=gcot 53°=7.5 m/s 2. (1)a 1=8 m/s 2>a 0, 所以小球离开斜面,F N =0, T 0=2+12=2.56 N.当a 2=5 m/s 2<a 0时,此时小球未离开斜面F N ≠0,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右图则⎩⎪⎨⎪⎧Tcos θ-F N sin θ=ma 2Tsin θ+F N cos θ-mg =0得:T =2.2 N ,F N =0.4 N.(2)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右图则F 合=mgtan θ=ma 3, 得:a 3=gtan θ=13.3 m/s 2, F N =mgcos θ=3.33 N.答案:(1)2.56 N 0 2.2 N 0.4 N(2)3.33 N 13.3 m/s 2►跟踪训练1.(双选)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 ,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 ,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小车向右运动,N 可能为零B .若小车向左运动,T 可能为零C .若小车向右运动,N 不可能为零D .若小车向左运动,T 不可能为零 答案:AB2.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 =4 kg ,长L =1.4 m .木板右端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质量m =1 kg ,其尺寸远小于L ,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取g =10 m/s 2)求:(1)现将一水平恒力F 作用在木板上,为使小滑块能从木板上面滑落下来,则F 大小的范围是多少?解析:要使小滑块能从木板上滑下,则小滑块与木板之间应发生相对滑动,此时,对小滑块分析得出μmg =ma 1,解得a 1=4 m/s 2,对木板分析得出F -μmg =Ma 2,加速度a 1、a 2均向右,若小滑块能从木板上滑下,则需要满足a 2>a 1,解得F >20 N. 答案:F >20 N(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 =22.8 N ,且始终作用在木板上,最终使得小滑块能从木板上滑落下来,则小滑块在木板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少?解析:当F =22.8 N 时,由(1)知小滑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对木板有F -μmg =Ma 3,则a 3=4.7 m/s 2. 设经时间t ,小滑块从木板上滑落,则12a 3t 2-12a 1t 2=L ,解得:t =-2 s(舍去)或t =2 s. 答案:2 s。

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新人教版必修1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1结新人教版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1.定律内容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一切物体”是指宇宙中所有物体,不论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牛顿第一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2)“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状态”指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3)“总保持”是“一直不变”的意思.(4)“改变这种状态”表现为改变速度的大小或方向.(5)“或”: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二、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说明(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不是一种力.(2)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切莫认为物体的惯性与速度有关.3.与惯性相关的四个关系(1)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2)惯性与力的关系: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而不是力,物体的惯性大小与其受不受力、受多大的力无关.说物体“受到了惯性力”、“产生了惯性”等都是错误的.(3)惯性与速度的关系:物体的惯性大小与它是否运动以及运动速度无关.(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关系: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是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也即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处的运动状态,揭示了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三、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表达式:F=-F′.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4.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说明: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不一定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四、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3.说明(1)应用公式F=ma解题时,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都应取国际单位.(2)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1米/秒2的加速度所需要的力称为1牛顿.(3)牛顿第二定律F=ma中的力为合力,但对单个力此式也适用.4.牛顿第二定律的性质物体的实际加速度等于每个力产生的加5.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区别与联系在实际生活中可得到验五、力学单位制1.概念: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2.国际单位制(SI)(1)定义:由七个基本单位和用这些基本单位导出的单位组成的单位制.(2)七个基本单位.六、两类动力学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七、共点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3.平衡条件的推论(1)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必定等大反向,是一对平衡力.(2)三力平衡: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3)多力平衡: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一定等大反向.(4)任意方向: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沿任意方向物体所受的合力均为零.(5)某一方向:物体在某个方向处于平衡状态时,在此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八、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易错点1误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明确说明了物体在不受力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易错点2误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分析: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物体惯性的大小与它的速度没有任何关系.易错点3误认为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验证,因此无实际意义.分析:虽然牛顿第一定律是由理想实验经过推理归纳而得出的,但是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中力与物体的运动之间的关系,使人们认识到了力的本质和物体具有运动的属性,因此该定律是我们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易错点4错误地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各自对相应的物体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两者不能抵消,且两力不是共点力,不能对两力求合力易错点5混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的概念.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相同之处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但它们之间也有很多的不同:作用对象前者是两个,后者是一个;力的性质前者相同,后者不一定相同;前者两力具有同时性,后者两力没有同时性.前者不能求合力,后者两力合力为零,能够相互抵消.易错点6将牛顿第一定律错误地理解为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给出了物体在不受任何作用力情况下所处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物体的加速度、质量和所受作用力的关系,强调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易错点7误认为物体先受作用力,才有了加速度.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具有同时性,即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是同时产生的,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作用力与加速度在产生的时间上没有先后,不能认为先有作用力,后有加速度.易错点8误认为物体受到哪个方向的合外力,物体就向哪个方向运动.分析:(1)物体的合外力方向决定了加速度方向,物体的运动情况由力和初始运动情况决定.(2)初速度为零的物体,受到恒定的合外力作用,物体将沿合外力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初速度不为零的物体,若受到与初速度反向的恒定合外力作用,将沿初速度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易错点9误认为物体在“超重”情况下的重力增加,在“失重”情况下的重力减小分析:“超重”与“失重”是由于物体在加速或减速状态下,我们感觉到物体的重力发生了变化,是在这种特殊运动状态下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来的“视重”.物体的重力大小G =mg,即在同一地方物体重力的大小只与它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无论物体是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或者是正常的状态,它的重力始终不变.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理想实验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 合=ma 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主要区别⎩⎪⎨⎪⎧作用力、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两类基本问题: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共点力平衡⎩⎪⎨⎪⎧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a =0平衡条件:F 合=0⎩⎪⎨⎪⎧F x 合=0F y 合=0超重与失重⎩⎪⎨⎪⎧a a 向下时,失重a =g 且竖直向下时,完全失重.专题一 整体法、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问题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经常会涉及到相互联系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类问题称为“连接体问题”.连接体一般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一定联系的物体构成的系统.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1)当物体间相对静止,具有共同的对地加速度时,就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对整体所受的合外力分析列出整体的牛顿第二定律方程.(2)当需要计算物体之间(或一个物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就必须把各个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隔离出来,根据各个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的受力情况,画出隔离体的受力图,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3)许多具体问题中,常需要交叉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有分有合,从而迅速求解相关问题.注意:运用整体法分析问题时,要求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应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如果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仅大小相同,如通过滑轮连接的物体,应采用隔离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列方程.例1 如图所示的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 1、m 2和m 3,带有滑轮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轮和所有接触面的摩擦以及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为使三个物体无相对运动,水平推力F 等于多少?解析:(1)选物体m 2为研究对象,设绳子拉力大小为F T ,根据竖直方向二力平衡F T =m 2g . (2)选物体m 1为研究对象,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T =m 1a , 所以a =F T m 1=m 2m 1g .(3)选m 1、m 2、m 3整体为研究对象,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 1+m 2+m 3)a =m 2m 1(m 1+m 2+m 3)g .答案:m 2m 1(m 1+m 2+m 3)g例2 两重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所示,滑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m ,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滑下,滑块B 受到的摩擦力( )A.等于零 B.方向沿斜面向上C.大小等于μ1mg cos θD.大小等于μ2mg cos θ解析:把A、B两滑块作为一个整体,设其下滑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m)g sin θ-μ1(M+m)g cos θ=(M+m)a解得a=g(sin θ-μ1cos θ)由于a<g sin θ,可见B随A一起下滑过程中,必然受到A对它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B正确.设摩擦力为F f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F fB=ma得F fB=mg sin θ-ma=mg sin θ-mg(sin θ-μ1cos θ)=μ1mg cos θ,C正确.答案:BC专题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掌握解决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方法其中受力分析是基础,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是工具,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2.力的处理方法 (1)平行四边形定则.由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可知,F 合是研究对象m 受到的外力的合力;加速度a 的方向与F 合的方向相同.解题时,若已知加速度的方向就可推知合力的方向;反之,若已知合力的方向,亦可推知加速度的方向.(2)正交分解法.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表示方法⎩⎪⎨⎪⎧F x =ma x F y =ma y为了减少矢量的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时,一般不分解加速度.例 3 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图所示)(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 所需时间为多少?(sin 37°=0.6,cos 37°=0.8)解析:(1)设小球所受的风力为F ,小球的质量为m ,因小球做匀速运动,则F =μmg ,F =0.5mg ,所以μ=0.5.(2)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沿杆方向上有F cos 37°+mg s in 37°-F f =ma ,垂直于杆的方向上有F N +F sin 37°-mg cos 37°=0 又F f =μF N 可解得:a =F cos 37°+mg sin 37°-μ(mg cos 37°-F sin 37°)m =34g由s =12at 2得t =2s a=8s 3g. 答案:(1)0.5 (2)8s 3g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1.定义在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动力学问题时,常常讨论相互作用的物体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会发生分离等,这类问题就是临界问题.2.解决临界问题的关键是分析临界状态例如两物体刚好要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上必须出现最大静摩擦力;两个物体要发生分离,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弹力必定为零.3.解决临界问题的一般方法 (1)极限法.题设中若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这类词语时,一般就隐含着临界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常常是把物理问题(或物理过程)引向极端,进而使临界条件或临界点暴露出来,达到快速解决有关问题的目的.(2)假设法.有些物理问题在变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临界问题,也可能不出现临界问题,解答这类题,一般要用假设法.(3)数学推理法.根据分析的物理过程列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然后由数学表达式讨论出临界条件. 例 4 如图所示,质量为m =10 kg 的小球挂在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的固定铁杆上,求:(1)斜面和小球以a 1=g2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小球对绳的拉力和对斜面的压力分别为多大?(2)当斜面和小球都以a 2=3g 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小球对绳的拉力和对斜面的压力分别为多少?解析:先求出临界状态时小球的加速度,假设小球刚要离开斜面,这时F N =0,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故F sin θ=mg (竖直方向),F cos θ=ma 0(水平方向).所以a 0=g cot θ=43g .(1)当斜面和小球以a 1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由于a 1<a 0,可知这时小球与斜面间有弹力,所以其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故F 1cos θ-F N sin θ=ma 1(水平方向) F 1sin θ+F N cos θ=mg (竖直方向)解得F 1=100 N ,F N =50 N.(2)当斜面和小球以a 2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由于a 2>a 0,可知这时小球已脱离斜面,所以其受力情况如图丙所示,故F 2sin α=mg (竖直方向)F 2cos α=ma 2(水平方向).两式平方相加,可得F 2=m 2g 2+m 2a 22=200 N.有牛顿第三定律知:当以加速度a1运动时,小球对绳的拉力为100 N,对斜面的压力为50 N;当以加速度a2运动时,小球对绳的拉力为200 N,对斜面的压力为0.答案:(1)100 N 50 N (2)200 N 0例5 如图所示,物体A重10 N,物体B重10 N,A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绳与定滑轮间的摩擦均不计,A处于静止状态,求水平拉力F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解析:取隔离体A为研究对象,画出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题意A静止,应有F合=0即F N=G-F′sin 60°得F N=1.34 NA与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Ff m=μF N=0.27 N故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0<F f≤0.27 N当F>F1′时,F f向左,取最大值F f m,由平衡条件F x=0得F max=F f m+F′cos 60°=5.27N当F <F 1′时,F f 向右,由平衡条件得F min =F ′cos 60°-F f m =4.73 N故F 的取值范围为:4.73 N ≤F ≤5.27 N 答案:4.73 N ≤F ≤5.27 N专题四 物理图象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1.物理图象信息量大,包含知识内容全面,很多习题已知条件是通过物理图象给出的,动力学问题中常见的有xt 、vt 、Ft 、aF 等图象.2.遇到带有物理图象的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图象,要从它的物理意义、点、线段、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等方面了解图象给出的信息,再利用共点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去解题.一质量为m =40 kg 的小孩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 =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 s 内体重计示数F 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解析:由题图可知,在t =0到t 1=2 s 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大于mg ,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匀加速运动.设在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 1,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mg =ma 1.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 1=12a 1t 21在t 1=2 s 到t 2=5 s 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等于mg ,故电梯应做匀速上升运动,速度为t 1时刻电梯的速度,即v 1=a 1t 1.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 2=v 1(t 2-t 1)在t 2=5 s 到t 3=6 s 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小于mg ,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匀减速运动.设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 2,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2=ma 2.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 3=v 1(t 3-t 2)-12a 2(t 3-t 2)2电梯上升的总高度h =h 1+h 2+h 3 代入数据解得h =9 m. 答案:9 m例7 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 ,其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g 取10 m/s 2,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水平推力F 的大小;(3)0~10 s 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图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1)设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 2、初速度为v 20,末速度为v t 2、加速度为a 2,则a 2=v t 2-v 20Δt 2=-2 m/s 2①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F 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ma 2② F f =-μmg ③联立得μ=-a 2g=0.2.④(2)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 1、初速度为v 10、末速度为v t 1、加速度为a 1,则a 1=v t 1-v 10Δt 1=1 m/s 2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由F +F f =ma 1⑥ 联立得F =μmg +ma 1=6 N .⑦(3)解法一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得x =x 1+x 2=v 10Δt 1+12a 1Δt 21+v 20Δt 2+12a 2Δt 22=46 m .⑧解法二 根据vt 图象围成的面积即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得x =v 10+v t 12×Δt 1+12×v 20×Δt 2=46 m.答案:(1)0.2 (2)6 N (3)46 m 专题五 弹簧类问题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是联系物体受力与运动的重要规律,而弹簧由于其产生的弹力随弹簧的伸长、缩短而变化,从而引起其连接物运动情况变化无穷,因而弹簧类问题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与热点内容.当然也是学生们感到伤脑筋的问题.其实,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弹簧类问题,关键在于理解好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与瞬时性,其次是胡克定律F =kx 中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下面来一起探究如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弹簧类问题.弹簧类问题常考查的题型有三种: 1.分析讨论加速度的变化问题例8 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的轻弹簧上,如图甲所示,在A 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C 点时速度为零,然后弹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从A 下降到C 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小B .物体从C 上升到A 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大C .物体从A 下降到C ,以及从C 上升到A 的过程中,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D .物体在C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解析:当小球落在弹簧上时,小球受两个力(如图乙):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产生的加速度是:a =F 合m =mg -kx m在下落的过程中,小球所受的重力不变,质量不变,弹簧的劲度系数不变.随着小球的下落,x 逐渐增加.当:mg >kx 时(A →B ),a >0,小球加速下落mg =kx 时(B 点),a =0,小球速度最大 mg <kx 时(B →C ),a <0,小球减速下落所以答案是C 选项. 答案:C 2.临界状态问题例9 如图丙所示,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着重物(质量为m ),先由托板M 托住m ,使弹簧比自然长度缩短L ,然后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匀加速向下运动.已知a <g ,弹簧劲度系数为k ,求经过多长时间托板M 将与m 分开?解析:当托板与重物分离时,托板对重物没有作用力,此时重物只受到重力和弹簧的作用力(如图丁),只在这两个力作用下,当重物的加速度也为a 时,重物与托板恰好分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kx =ma解得:x =m (g -a )k由运动学公式:L +x =12at 2即kL +m (g -a )k =at 22解得t =2[kL +m (g -a )]ka. 3.位移变化与力变化相联系的问题例 10 如图戊所示,竖直放置的劲度系数k =800 N/m 的轻弹簧上有一质量不计的轻盘,盘内放着一个质量m =12 kg 的物体,开始时m 处于静止状态,现给物体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 ,使其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前0.2 s 内F 是变力,在0.2 s后F 是恒力,取g =10 m/s 2,则F 的最小值是多少?最大值是多少?解析:m 在上升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弹簧的弹力和拉力(如图己).由题可知,F 在前0.2 s 内是变力,说明0.2 s 时弹簧已达到原长,0.2 s 内走的距离就是弹簧原来压缩的长度.kx 0=mg即x 0=mg k =320m 又x 0=at 22所以a =2x 0t 2=7.5 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F -mg +kx =ma当kx最大时(最下端kx0),F最小为F min=mg+ma-kx0=ma=90 N当kx最小时(最上端kx=0),F最大为F max=mg+ma=210 N.答案:见解析点评:上面是弹簧类问题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常见题型,解决这系列问题关键在于理解F合=ma中a与F合的关系,注意分析每一个瞬间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进而确定其运动情况,从而抓住桥梁“a”在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间顺利过渡.另外,要特别注意弹簧原长时的受力情况,这一情况往往是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临界点.。

高中物理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一、教材分析本章是在前面对运动和力分别研究的基础上的延伸——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建立起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是力学中也是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正确地理解惯性概念,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的学习要求,也为进一步学习今后的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本章还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控制变量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时常用的整体法与隔离法,以及单位的规定方法,单位制的创建等。

对这些方法要认真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为了更扎实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本章第二节安排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提供了参考案例,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控制变量法在此得到了实践。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的研究引入了传感器――计算机的组合,现代气息浓厚,实验效果很好。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本章的后两节就是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高中物理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章末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章末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已不再等于斜面倾角θ而变为另一值α了.
14.11.2020
精选ppt
专题三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正交分解法解题
1. 正交分解法 所谓正交分解法是指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的方法. 正交分解法是一种常用的矢量运算方法,其实质是将复杂的矢量运算转化为简单 的代数运算,从而简便的解题. 正交分解法是解牛顿运动定律题目的最基本方法,物体在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作用时一般都用正交分解法. 表示方法:Fx=F1x+F2x+F3x+…=max; Fy=F1y+F2y+F3y+…=may; 为减少矢量的分解,建立坐标系时,确定x轴正方向有以下两种方法: (1)分解力不分解加速度,此时一般规定a方向为x轴正方向.则方程为
牛顿 第二定律 牛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 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ma





牛顿运动定
运动 F m力加a速度是运动和力之间
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律的应用
a向上时,F>G,超重
超重和失重
a向下时,F<G,失重 a=g时,F=0,完全失重
14.11.2020
•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总结












14.11.2020
伽利略理想实验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惯性
概念: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
表现
不受外力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受外力时,表现为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 程度

高中物理 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分层突破课件 新人教必修1

高中物理 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分层突破课件 新人教必修1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巩固层 ·知识整合
提升层 ·能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连接体问题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 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高中物理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高效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高效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答案: (1)2 m/s2 4 m (2)5 kg 0.1
【规律方法】 运用题目给定的图象解答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 (1)看坐标轴,弄清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明确因变量(纵轴表示的量)与自 变量(横轴表示的量)间的制约关系。 (2)看图线,识别两个相关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具体的物理过程。 (3)看交点,弄清两个相关量的变化范围及给定的相关条件,明确图线与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网络构建
牛顿第一定律
牛 顿 牛顿第二定律 运 动 定 牛顿第三定律 律
超重与失重
专题突破
牛顿第二定律与图象的综合应用问题 动力学中常见的图象有:a -F 图象,a -M1 图象,F -t 图象,v -t 图象及 a -t 图 象等,这些图象既可以描述物体受力或运动的全过程,又可以描述临界点(速度大 小、方向变化或加速度大小、方向变化)的受力或运动。
答案: mAm+BmBF
传送带问题 传送带是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类运输工具,是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 模型。 1.传送带模型题的分析流程
2.解题中应注意 (1)在确定研究对象并进行受力分析之后,首先判定摩擦力突变(含大小和方向) 点,给运动分段。 (2)判定运动中的速度变化(即相对运动方向和对地速度变化)的关键是 v 物与 v 传的大小与方向,对二者的比较是决定解题方向的关键。
如图所示,A、B 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 mA、mB, 在水平推力 F 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匀加速向右运动,求 A、B 间 的弹力 FN。
解析: 这里有 a、FN 两个未知数,需要建立两个方程,取两次研究对象。 比较后可知,分别以 B 和 A、B 整体为研究对象较为简单(它们在水平方向上都只 受到一个力作用)。对于 A、B 整体有 F=(mA+mB)a,对于 B 有 FN=mBa,联立 可得 FN=mAm+BmBF。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
解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消失,由于之前物体是 运动的,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将改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A,B, D错误.
3.(2015·山东学业水平考试,10) 弹簧的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如图 所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D ) A.0.4 N/m B.4 N/m C.40 N/m D.400 N/m
解析:根据胡克定律,结合图线的斜率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根据F=kx知, 图线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则k= 4 N/m=400 N/m.
0 .0 1
高考体验
1.(2017·全国Ⅲ卷,17)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 相距80 cm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80 cm.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 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 cm;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 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 B) A.86 cm B.92 cm C.98 cm D.104 cm
3.(2017·全国Ⅱ卷,24)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 起跑线距离s0和s1(s1<s0)处分别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图所示.训练 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初速度v0击出,使冰 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 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 至少到达小旗处.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挡板 时的速度为v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章末总结
网络要点构建 学考真题试做
网络要点构建·单元素养回眸
学考真题试做·高考真题体验
学考试做
1.(2016·山东学业水平考试,11)某人在匀速行驶的火车上相对车厢竖直向 上跳起,仍落回原处,这是因为( D ) A.人腾空时间很短,人偏后的距离很小,不易察觉 B.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一个向前的力,使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使他随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D.人跳起后直至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

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章末复习课【知识体系】[答案填写] ①理想斜面②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③静止状态④质量⑤控制变量法⑥成正比⑦成反比⑧合外力⑨F合=ma⑩大小相等⑪方向相反⑫同一条直线上⑬静止⑭匀速直线运动⑮F x合=0 ⑯F y合=0 ⑰超重⑱失重⑲完全失重主题1 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1.矢量三角形法(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这三个力首尾相接构成封闭三角形,可以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解相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常用的有直角三角形、动态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2.正交分解法.在正交分解法中,平衡条件F合=0可写成:∑F x=F1x+F2x+…+F nx=0(即x方向合力为零);∑F y=F1y+F2y+…+F ny=0(即y方向合力为零).3.整体法和隔离法:在选取研究对象时,为了弄清楚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情况,可采用隔离法;若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受力时,可采用整体法.【典例1】如图所示,将倾角为α的粗糙斜面体置于水平地面上,斜面体上有一木块,对木块施加一斜向上的拉力F,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和斜面体间可能无摩擦B.木块和斜面体间一定有摩擦C.斜面体和水平地面间可能无摩擦D.撤掉拉力F后,斜面体和水平地面间一定有摩擦解析:以木块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若:F cos α=mg sin α,则木块与斜面体间无摩擦力,故A正确,B错误.以斜面和木块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斜面体和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等于F水平方向的分力,方向向右,故C错误.撤掉拉力F后,若物块仍然保持静止,以斜面和木块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则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D错误,故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 图4-2 B.m∶M D.M∶(M+m)
【解析】 F1作用于A时,设A和B之间的弹力为N,对A有:Ncos θ=Mg, 对B有:Nsin θ=ma,对A和B组成的整体有:F1=(M+m)a=M+mmMgtan θ; F2作用于A时,对B有:mgtan θ=ma′,对A和B组成的整体有:F2=(M+m)a′= (M+m)gtan θ,FF21=Mm.
1.(2014·北京高考)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 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 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叠放在一起的斜面体A、B,两斜面体形状 大小完全相同,质量分别为M、m.如图4-2甲、乙所示,对上面或下面的斜面体 施加水平方向的恒力F1、F2均可使两斜面体相对静止地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 知两斜面体间的摩擦力为零,则F1与F2之比为( ) 【导学号:16190212】

A.M∶m C.m∶(M+m)
4.解题关键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正确描述,对临界状态的判断与 分析,找出处于临界状态时存在的独特的物理关系,即临界条件. 常见的三类临界问题的临界条件: (1)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将要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2)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的拉力为零. (3)存在静摩擦的系统,当系统外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间不一定有 相对滑动,相对滑动与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2.关键词语 在动力学问题中出现的“最大”、“最小”、“刚好”、“恰能”等词 语,一般都暗示了临界状态的出现,隐含了相应的临界条件. 3.常见类型 动力学中的常见临界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弹力发生突变时接触物体间的 脱离与不脱离的问题;二是绳子的绷紧与松弛的问题;三是摩擦力发生突变的 滑动与不滑动问题.
如图 4-1 所示,质量为 m 的光滑小球,用轻绳连接后,挂在三角劈 的顶端,绳与斜面平行,劈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斜边与水平面夹角为 θ=30°, 求:
图 4-1 (1)劈以加速度 a1=g/3 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绳的拉力多大? (2)劈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时小球对劈无压力?加速度方向如何? (3)当劈以加速度 a3=2g 向左运动时,绳的拉力多大?



·







章末分层突破
· 考
题提链升接层· 能力


①理想斜面 ②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③静止状态 ④质量 ⑤控制变量法 ⑥成正比
[自我校对]
⑦成反比 ⑧合外力 ⑨F合=ma ⑩大小相等 ⑪方向相反 ⑫同一条直线上 ⑬静止
⑭匀速直线运动 ⑮Fx合=0 ⑯Fy合=0 ⑰超重 ⑱失重 ⑲完全失重
3.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 (1)整体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不必考虑系统内 力的影响,只考虑系统受到的外力. (2)隔离法:把系统中的各个部分(或某一部分)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 对象来分析的方法.此时系统的内力就有可能成为该研究对象的外力,在分析 时要特别注意.
(3)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用 求解各部分加速度都相同的连接体问题时,要优先考虑整体法;如果还需 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再用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时,随着研究对象的转 移,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一般的思路是先用其中一种方法求加速度,再用 另一种方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或系统所受合力.无论运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 解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重在物理过程的分析,根据加 速度方向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有一段加速过程,其 后可以减速,可以匀速,当手和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当 手和物体减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物体从静止到运动, 必有一段加速过程,此过程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错误;当物体离开手的 瞬间,物体只受重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选项C错误;手和 物体分离之前速度相同,分离之后手速度的变化量比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大,物 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
3+ 3 (1) 6 mg
(2) 3g,方向水平向左
(3) 5mg
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叫连接 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等连在一 起. 2.外力和内力 如果以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则系统之外的作用力为该系统受到的 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该系统的内力.
【答案】 A
整体法、隔离法应注意的问题 (1)不涉及系统内力时,优先考虑应用整体法,即“能整体、不隔离”. (2)同样应用“隔离法”,也要先隔离“简单”的物体,如待求量少、或受 力少、或处于边缘处的物体. (3)将“整体法”与“隔离法”有机结合、灵活应用. (4)各“隔离体”间的关联力,表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整体系统则是 内力.
【答案】 D
2.(多选)(2015·江苏高考)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 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4-3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
A.t=2 s时最大 C.t=8.5 s时最大
图4-3 B.t=2 s时最小 D.t=8.5 s时最小
【解析】 (1)如图所示,
水平方向:FT1cos θ-FN1sin θ=ma1① 竖直方向:FT1sin θ+FN1cos θ=mg② 由①②得:FT1=3+6 3mg.③
(2)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T2cos θ=ma2④ FT2sin θ=mg⑤ 由④⑤得:a2= 3g,方向水平向左.⑥ (3)参照上图:但FT3与水平夹角θ≠30°,有: FT3= mg2+ma32= mg2+2mg2= 5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