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F-UF-MF膜

合集下载

微滤

微滤

微孔膜的缺点
① 颗粒容量较小,易被堵塞; ② 使用时必须有前道过滤的配合,否 则无法正常工作。
微滤膜的性能
• (1)物理机械性能:厚度一般90-170μm,以精密测厚计测定。 弹性模量(断裂伸长)是用一定大小的试样在材料试验机 上进行。各向同性是以染料吸留试验判断。 • (2)通量和堵塞: • 微孔膜的通量测定一般是在一定真空度下(如700mmHg下) 以纯水为透过介质进行的(如下图所示),堵塞是以通量 下降速率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1)微粒和细菌的过滤。可用于水的高度净化、食品和饮料
的除菌、药液的过滤、发酵工业的空气净化和除菌等。 (2)微粒和细菌的检测。微孔膜可作为微粒和细菌的富集器, 从而进行微粒和细菌含量的测定。 (3)气体、溶液和水的净化。大气中悬浮的尘埃、纤维、花 粉、细菌、病毒等;溶液和水中存在的微小固体颗粒和微生物, 都可借助微孔膜去除。 (4)食糖与酒类的精制。微孔膜对食糖溶液和啤、黄酒等酒 类进行过滤,可除去食糖中的杂质、酒类中的酵母、霉菌和其 他微生物,提高食糖的纯度和酒类产品的清澈度,延长存放期。 由于是常温操作,不会使酒类产品变味。
微滤(MF) 膜的制备技术
• 径迹蚀刻法:首先用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轰击 聚碳酸酯或聚酯等材料的薄膜,在这轰击的 “径迹”周围产生一损伤区,然后用一定浓度 的化学刻蚀剂于一定温度下刻蚀合适的时间, 这时损伤区的成分被溶掉而形成孔。该膜的特 点是孔径相当均匀,呈圆柱形,且基本上与膜 面垂直。
微孔过滤技术应用领域
膜污染
定义
由于与膜存在物化作用或机械作用,进料 中的微粒、胶体或溶质在膜表面或孔内发 生吸附、凝聚和沉积,使膜孔径变窄或堵 塞,其透过通量和分离性能也有不可逆的 变化,这一现象谓之膜污染。

各类膜组件的性能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各类膜组件的性能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各类膜组件的性能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膜组件是膜分离技术的核心部分,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气体分离、电池等领域。

在不同应用中,不同类型的膜组件拥有独特的性能和功能。

本文将对各类膜组件的性能进行比较,并分析影响其性能的因素。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膜组件类型。

常见的膜组件包括反渗透(RO)膜、超滤(UF)膜、纳滤(NF)膜和微滤(MF)膜。

RO膜主要用于水处理领域,能够有效去除溶解性离子、大分子有机物和微生物。

UF膜用于从水中去除大分子有机物、胶体颗粒和浑浊物质。

NF膜的孔径介于RO膜和UF膜之间,用于除去溶解性离子、胶体和有机物。

MF膜的孔径最大,用于去除悬浮物、微生物和大颗粒。

各类膜组件的性能比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截留率,即膜组件对目标物质的分离效率。

RO膜在水处理中具有很高的截留率,能够有效去除大部分离子和有机物。

UF和NF膜的截留率相对较低,但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

而MF膜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截留率较低。

其次是通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膜的物质量。

RO膜具有较低的通量,主要受限于膜孔径和分子尺寸。

UF、NF和MF膜的通量相对较高,可用于大量产水。

通量的提高可以通过增加工作压力、调整进料浓度和温度来实现。

膜选择还需考虑膜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RO膜对氧化剂和酸碱性环境较为敏感,需要防止膜的破损和污垢堵塞。

而UF、NF和MF膜在使用过程中相对稳定,适用于较复杂的水质环境。

此外,膜的材料也会影响性能。

常见的膜材料有聚酯、聚醚、聚氨酯、聚丙烯等。

不同材料的膜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选择适合应用环境的材料能够提高膜的性能和寿命。

在实际应用中,膜组件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进料水的水质。

水中的溶解物、悬浮物和微生物会影响膜的通量和寿命。

因此,在使用膜组件前,通常需要对进料水进行预处理,如过滤、调整酸碱度和添加抗菌剂。

其次是操作条件的影响。

膜组件的工作压力、温度和流速都会对性能产生影响。

MF、UF、NF技术

MF、UF、NF技术

世博园直饮水确定由我国膜企业龙头——立昇 提供超滤膜和百个饮水台
❖ 日前,上海世博会直饮水技术解决方案最后敲定,世博组 委会与技术提供方签署了合作协议。世博园将设立100个 直饮台,直饮台设计方案也已确定,所有园区直饮台于3 月安装到位。
❖ 世博园直饮水将采用世界领先的“活性炭+PVC合金超滤 膜+紫外线”处理工艺,超滤膜和直饮台均由国内著名膜 企——立昇企业提供。该技术细菌去除率达到99.9999%, 病毒去除率达到99.99%,水资源利用率达99%,水质卫 生标准优于欧盟标准。
酶解性等。
膜的清洗
2 膜清洗方法和效果 ❖ 物理法:主要有高流速水冲洗,气水反冲洗,海绵
球机械清洗,抽吸清洗,电脉冲清洗等。 ❖ 化学法:主要有酸、碱、表面活性剂、络合剂、杀
菌剂、酶、氧化剂和其他添加剂等。 ❖ 清洗效果:通量恢复,流程压差降减少等。
8.3 超滤技术
8.3.1 超滤技术的发展历史
的变化,这一现象谓之膜污染。
膜污染的影响因素
1.膜的物化性质
❖ 1)膜的亲水性和表面张力亲水性好的膜,膜 表面与水成氢键,不疏水溶质接近膜表面时, 要打破这一氢键结合,这需能量,膜耐污染; 而疏水膜表面无氢键形成,疏水溶质接近膜表 面时,则膜易被污染。
❖ 2)膜的荷电性 荷电膜处理同离子溶质的料 液,由于荷电排斥,也不易污染。
微孔过滤、超滤和反渗透技术的原理和操作特点比较
分离技术类型 反渗透
超滤
微孔过滤
膜的形式
表面致密的非对称膜、复合膜 等
非对称膜,表面有微孔
膜材料
纤维素、聚酰胺等
聚丙烯腈、聚砜等
操作压力 /MPa 2~100
分离的物质
分子量小于500Da的小分子物 质

微滤(MF)

微滤(MF)
龙岩学院
17
②. 在生物化学和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利用不同孔径的MF膜收集细菌、 酶、蛋白、 膜收集细菌、 蛋白、 利用不同孔径的 膜收集细菌 虫卵等提供分析。 利用膜进行生物培养时, 虫卵等提供分析 。 利用膜进行生物培养时 , 可根 据需要在培养过程中变换培养基, 据需要在培养过程中变换培养基 , 以达到多种不 同的目的,并可进行快速检验。因此,MF技术已 同的目的,并可进行快速检验。因此, 技术已 被用于水质检验、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分离、 被用于水质检验 、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分离 、 溶液 的澄清、酶活性的测定等。 的澄清、酶活性的测定等。
龙岩学院
13
MF膜材料 膜材料
疏水聚合物膜: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二氟乙烯 疏水聚合物膜:聚四氟乙烯 、 (PVDF)、聚丙烯 、聚丙烯(PP) 亲水聚合物膜: 纤维素酯(CA和 CTA)、 聚碳酸酯 亲水聚合物膜 : 纤维素酯 和 、 (PC)、聚砜 聚醚砜 聚醚砜(PSF/PES)、聚酰亚胺 聚醚酰亚 、聚砜/聚醚砜 、聚酰亚胺/聚醚酰亚 胺(PI/PEI)、聚脂肪酰胺 、聚脂肪酰胺(PA) 陶瓷膜: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 陶瓷膜: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碳化硅
龙岩学院
4
MF膜在过滤时介质不会脱落,没有杂质溶出, 膜在过滤时介质不会脱落,没有杂质溶出, 膜在过滤时介质不会脱落 无毒, 使用方便, 使用寿命较长, 同时, 无毒 , 使用方便 , 使用寿命较长 , 同时 , 膜 孔分布均匀, 可将大于孔径的微粒、 细菌、 孔分布均匀 , 可将大于孔径的微粒 、 细菌 、 污染物截留在滤膜表面, 滤液质量较高, 污染物截留在滤膜表面 , 滤液质量较高 , 也 称为绝对过滤( 称为绝对过滤 ( Absolute Filtration) 。 适合 ) 于过滤悬浮的微粒和微生物。 于过滤悬浮的微粒和微生物。 MF滤除微粒和微生物的效率 滤除微粒和微生物的效率

微滤,钠滤,超滤,反渗透等四种膜分离技术的异同点

微滤,钠滤,超滤,反渗透等四种膜分离技术的异同点
比较说明微滤,钠滤,超滤,反渗透等四种膜分离技术的异同点
(1)微滤(MF):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微滤适用于细胞、细菌和微粒子的分离,在生物分离中,广泛用于菌体的分离和浓缩,目标物质的大小范围为0.01-10 μm,一般用于预处理;
也可作为一般料液的澄清、保安过滤、空气除菌。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微滤(MF)微滤膜的材质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聚丙稀、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无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或小分子物质的选择透过性,以膜两侧静压为推动力,而实现的对液体混合物分离的膜过程。反渗透的截留对象是所有的离子,仅让水透过膜,对NaCl的截留率在98%以上,出水为无离子水。反渗透法能够去除可溶性的金属盐、有机物、细菌、胶体粒子、发热物质,也即能截留所有的离子,在生产纯净水、软化水、无离子水、产品浓缩、废水处理方面。目前反渗透膜已经广泛应用于医药、电子、化工、食品、海水淡化等诸多行业。反渗透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中首选的水处理技术。
(2)超滤(UF)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01~0.1微米。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通常截留分子量范围在1000~300000,故超滤膜能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细菌)、胶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
(5)电渗析的特点时可以同时对电解质水溶液起淡化、浓缩、分离、提纯作用、可以用于蔗糖等非电解质的提纯,以除去其中的电解质、在原理上,电渗析器是一个带有隔膜的电解池,可以利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效率高;

膜处理技术标准

膜处理技术标准

膜处理技术标准由于我国分离膜行业发展较晚,出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较少,其中膜与膜组件标准有21项,与膜产品相关的装置标准有24项,全部为推荐性标准,除5项为国家标准外,其他均为行业标准,主要是海洋行业标准,为27项。

标准作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起着肯定已有成果、引导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因此相关标准的制定对促进膜产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引导膜产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推动膜技术广泛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膜产品技术指标膜产品的相关性能指标繁多,主要有分离透过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三大类,其中分离透过性能包括:产水量、水通量、纯水透过率、截留分子质量(切割分子质量)、截留率、脱盐率、回收率、最大孔径、平均孔径、孔径分布、孔隙率、气密性及完整性等;膜物理性能有:结构性能(外观、膜面积、膜厚、膜丝内外径)、机械性能(拉伸强度、爆破强度、弯曲强度、柔润指数、断裂伸长率)、电性能(荷电性、Zeta电位)、亲水性(接触角)及耐热性(最高操作温度)等;膜化学性能有:化学稳定性(化学相容性)、耐氧化性(短时余氯耐受限度、过氧化氢耐受限度)、耐酸碱性(运行及清洗pH范围)及耐污染性能等。

膜分离透过性能反映了滤膜的适用范围,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反映了滤膜的使用条件。

膜分离透过性能是膜产品最重要的技术指标,相关研究和测试方法较多,也是现有膜产品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膜物理和化学性能指标除结构性能外,相关标准还是空白。

膜与膜组件标准分析膜产品按膜分离过程分类为微滤(MF)膜、超滤(UF)膜、纳滤(NF)膜、反渗透(RO)膜及离子交换膜等;按膜组件型式分类可分为平板膜、卷式膜、中空纤维膜(柱式、帘式)及管式膜、碟管式膜等。

通用标准通用标准包括《膜分离技术术语》(GB/T20103—2006)和《膜组件及装置型号命名》(GB/T20502—2006)。

其中GB/T20103—2006标准界定了膜分离领域包括电渗析、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气体分离膜及离子交换膜的常用术语,对膜分离技术领域的221条术语进行了定义,适用于膜与膜材料、膜组件、液体分离、气体分离及其他膜分离过程。

常用的膜分离方法

常用的膜分离方法

常用的膜分离方法
常用的膜分离方法包括以下六种:
1. 微滤(Microfiltration,简称MF):微滤是一种以机械筛网为基础的膜分离技术,其孔径大小为0.1-10微米。

微滤适用于去除悬浮物、细菌、真菌、酵母等微生物,同时也可以用于分离和浓缩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

2. 超滤(Ultrafiltration,简称UF):超滤是一种以半透膜为基础的膜分离技术,其孔径大小为0.001-0.01微米。

超滤适用于分离和浓缩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如水、氨基酸、葡萄糖等。

3. 纳滤(Nanofiltration,简称NF):纳滤是一种以半透膜为基础的膜分离技术,其孔径大小为0.001-0.01微米。

纳滤适用于分离和浓缩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如水、氨基酸、葡萄糖等。

4.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简称RO):反渗透是一种以高压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其孔径大小为0.0001-0.001微米。

反渗透适用于分离和浓缩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如水、氨基酸、葡萄糖等。

5. 正渗透(Forward Osmosis,简称FO):正渗透是一种以渗透压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其半透膜具有高渗透性能。

正渗透适用于分离和浓缩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如水、
氨基酸、葡萄糖等。

6. 膜渗析(Permeation):膜渗析是一种以半透膜为基础的膜分离技术,其孔径大小为0.0001-0.001微米。

膜渗析适用于分离和浓缩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如水、氨基酸、葡萄糖等。

分离技术概论耦合与集成技术ppt课件

分离技术概论耦合与集成技术ppt课件
耦合与集成过程的设计与优化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软件法
Aspen Plus
HYSIM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与普通反应器相比,膜反应器特色非常明 显:在反应产物生成的同时不断地将其移 走,使反应转化率不受反应平衡的限制, 提高反应速度;对某些中间反应物为目标 产物的连串反应,及时将目标产物分离, 可提高选择性;可缩短生产工艺路线,实 现降低能耗与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渗透汽化膜反应器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渗透汽化膜反应器
(a.PFPMR;b.CSPMR;c.BPMR;d.RFPMR;e.R CSPMR;f. R BPMR)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概述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集成与耦合的特点
将二种或以上的单元操作通过优化 组合来实现常规工艺难以适应的分 离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类 过程被称之为耦合(coupling process)或集成过程(integrated or hybrid process) 。

NF和RO膜系统培训手册

NF和RO膜系统培训手册

NF和RO膜系统培训手册1、NF/RO膜简介(1)纳滤NF:纳滤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约150~1000道尔顿。

此外,由于其表面分离层由聚电解质所构成,故对不同价态的粒子存在Donnan效应,对无机盐有一定截留率,约40~90%。

纳滤对二价离子的截留率比对一价的高,在渗滤液中优先脱色。

(2)NF的作用:主要是去除超滤单元不能去除的不可降解有机物、部分总氮、色度、二价离子等。

(3)反渗透RO:反渗透是最精密的膜法液体分离技术,它能阻挡所有溶解性盐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但允许水分子透过,脱盐率一般大于98%。

它们广泛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超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及特种分离等过程。

(4)RO的作用:实际运行过程中若原水的C/N比不能满足去除总氮的要求,外加碳源有没有及时供给时,因硝酸盐氮的影响NF出水总氮就不能达标,这时需要有一最后把关单元,一般采用RO处理单元,RO单元可保证出水总氮、COD等全部指标达标。

2、NF/RO膜过滤机理纳滤、反渗透膜具有以下三种特别的机能。

(1)过滤机能:半透膜中有众多的微孔以便水分子通过。

这些微孔的直径为0.0005微米,与水分子的直径相当。

最小的细菌和病毒的直径分别是0.2和0.02微米。

杀虫剂666的直径约为0.0015微米。

因而,这些污染物和其它生物污染物以及众多的有机污染物均不能通过此半透膜,而与纯水分离。

盐类在水中是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的,而这些水合离子的体积一般比水分子大10-25倍,因此,除了以上提及的电排斥机能外,膜也可以通过滤机能除去溶解的盐类。

(2)自我清洗机能:一般的滤水器在除去污染物的同时,也将这些污染物留在了滤水器中。

在此后过滤的水都要经过这些污染物,从而对水产生再次污染。

同时,细菌也会在滤水器中繁殖,水产生微生物再污染。

与此不同,半透膜在净水过程中将污染物全部留在被排除的浓水中,以实现自我清洗机能。

膜技术简介全

膜技术简介全

4、膜分离技术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膜已经成为生物技术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 分。发酵培养基的灭菌过滤、缓冲剂的纯 化和蛋白质产品的制备都经常应用膜分离 技术。其中,病毒过滤是确保生物制品安 全性最常见的单元分离过程。一些病毒具 有强的耐热和耐化学性质,采用加热和化 学失活的方法不能完全杀死这些病毒,而 选择适当微滤或超滤膜则可以有效去除这 些病毒。因此,膜分离技术已成为确保现 代生物制品纯度、安全和效用的基本技术 。
1、按膜材料分类
•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膜 • 聚砜膜、聚酰胺、聚酰亚胺膜 • 聚丙烯腈膜、聚烯烃膜 • 聚乙烯醇膜、硅橡胶膜 • 陶瓷膜 • 金属膜 • 液膜
2、按制备工艺分类
• 溶液相转化膜 • 熔融挤出膜 • 拉伸膜 • 复合膜 • 核踪痕膜 • 动力形成膜
3、按外形分类
• 片状膜 • 管状膜 • 中空纤维膜
压力差
1001000KPa
0.02-10um 1-20nm
筛分 筛分
多孔膜 非对称膜
纳滤 NF
小分子
脱除大分 子
压力差
5001500KPa
非对称膜 1nm以上 溶解扩散 或复合膜
反渗透 RO
溶剂
压力差
脱除溶质
100010000KPa
0.1-1nm
非对称膜 优先吸附 或复合膜
RO、NF、UF、MF分离示意图
一、膜 科 学
1、膜定义 2、膜结构 3、膜分离机理 4、膜技术特点 5、影响膜的因素 6、膜分离操作方式 7、表征膜性能的参数
1、膜定义
膜:膜是在两相之间通过压力实现分离的一 种物质
1.1、膜不是单纯的隔板或栅栏,它具有分离 功能,对不同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1.2、膜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等; 1.3、膜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RO-NF-UF-MF膜

RO-NF-UF-MF膜

RO-NF-UF-MF膜RO是英文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逆渗透,一般水的流动方式是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水一旦加压之后,将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亦即所谓逆渗透原理:由于RO 膜的孔径是头发丝的一百万分之五(0.0001 微米), 一般肉眼无法看到,细菌、病毒是它的5000 倍,因此,只有水分子及部分有益人体的矿物离子能够通过,其它杂质及重金属均由废水管排出,所有海水淡化的过程,以及太空人废水回收处理均采用此方法,因此RO 膜又称体外的高科技人工肾脏。

反渗透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膜分离技术,是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反渗透的英文全名是“REVERSE OSMOSIS”,缩写为“RO”.RO(Reverse Osmosis)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压力表差为动力的膜分离过滤技术,源于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后逐渐转化为民用,目前已广泛运用于科研、医药、食品、饮料、海水淡化等领域。

RO反渗透膜孔径小至纳米级(1纳米=10*-9米),在一定的压力下,H2O分子可以通过RO膜,而源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过RO膜,从而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缩水严格区分开来。

一般性的自来水经过RO膜过滤后的纯水电导率5μs/cm(RO膜过滤后出水电导=进水电导×除盐率,一般进口反渗透膜脱盐率都能达到99%以上,5年内运行能保证97%以上。

对出水电导要求比较高的,可以采用2级反渗透,再经过简单的处理,水电导能小于1μs/cm), 符合国家实验室三级用水标准。

再经过原子级离子交换柱循环过滤,出水电阻率可以达到18.2M .cm,超过国家实验室一级用水标准(GB 6682—92)。

原理----首先要了解“渗透”的概念.渗透是一种物理现象.当两种含有不同盐类的水,如用一张半渗透性的薄膜分开就会发现,含盐量少的一边的水分会透过膜渗到含盐量高的水中,而所含的盐分并不渗透,这样,逐渐把两边的含盐浓度融合到均等为止.然而,要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很长时间,这一过程也称为渗透压力.但如果在含盐量高的水侧,试加一个压力,其结果也可以使上述渗透停止,这时的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如果压力再加大,可以使方向相反方向渗透,而盐分剩下.因此,反渗透除盐原理,就是在有盐分的水中(如原水),施以比自然渗透压力更大的压力,使渗透向相反方向进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压力到膜的另一边,变成洁净的水,从而达到除去水中杂质、盐分的目的.由来----1950年美国科学家DR.S.Sourirajan有一回无意发现海鸥在海上飞行时从海面啜起一大口海水,隔了几秒后,吐出一小口的海水,而产生疑问,因为陆地上由肺呼吸的动物是绝对无法饮用高盐份的海水的.经过解剖发现海鸥体内有一层薄膜,该薄膜非常精密,海水经由海鸥吸入体内后加压,再经由压力作用将水分子贯穿渗透过薄膜转化为淡水,而含有杂质及高浓缩盐份的海水则吐出嘴外,此即往后反渗透法的基本理论架构;并在1953年由University of Florida应用于海水淡化去除盐份设备,在1960年经美国联邦政府专案支助美国U.C.L.A大学医学院教授Dr.S.Sidney Lode配合DR.S.Soirirajan博士着手研究反渗透膜,一年约投入四亿美元经费研究,以运用于太空人使用,使太空船不用运载大量的饮用水升空,直到1960年投入研究工作的学者、专家越来越多,使之质与量更加精进,从而解决了人类钦用水中的难题.NF膜纳滤( NF,Nanofiltration)是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纳滤膜的孔径范围在几个纳米左右。

膜处理技术标准

膜处理技术标准

膜处理技术标准由于我们我国分别膜行业进展较晚,出台的我国标准和行业标准较少,其中膜与膜组件标准有21项,与膜产品相关的装置标准有24项,全部为推举性标准,除5项为我国标准外,其他均为行业标准,主要是海洋行业标准,为27项。

标准作为行业进展的一个重要步骤,起着确定已有成果、引导行业进展方向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因此相关标准的制定对促进膜产业科学化、法律规范化管理,引导膜产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进展,推动膜技术广泛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膜产品的相关性能指标繁多,主要有分别透过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三大类,其中分别透过性能包括:产水量、水通量、纯水透过率、截留分子质量(切割分子质量)、截留率、脱盐率、回收率、最大孔径、平均孔径、孔径分布、孔隙率、气密性及完整性等;膜物理性能有:结构性能(外观、膜面积、膜厚、膜丝内外径)、机械性能(拉伸强度、爆破强度、弯曲强度、柔润指数、断裂伸长率)、电性能(荷电性、Zeta电位)、亲水性(接触角)及耐热性(最高操作温度)等;膜化学性能有:化学稳定性(化学相容性)、耐氧化性(短时余氯耐受限度、过氧化氢耐受限度)、耐酸碱性(运行及清洗PH范围)及耐污染性能等。

膜分别透过性能反映了滤膜的适用范围,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反映了滤膜的使用条件。

膜分别透过性能是膜产品最重要的技术指标,相关讨论和测试方法较多,也是现有膜产品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膜物理和化学性能指标除结构性能外,相关标准还是空白。

展与膜组件标准分析膜产品按膜分别过程分类为微滤(MF)膜、超滤(UF)膜、纳滤(NF)膜、反渗透(RO)膜及离子交换膜等;按膜组件型式分类可分为平板膜、卷式膜、中空纤维膜(柱式、帘式)及管式膜、碟管式膜等。

通用标准通用标准包括《膜分别技术术语》(GB/T20223—2006)和《膜组件及装置型号命名》(GB/T20502—2006)o其中GB∕T2()223-2()()6标准界定了膜分别领域包括电渗析、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气体分别膜及离子交换膜的常用术语,对膜分别技术领域的221条术语进行了定义,适用于膜与膜材料、膜组件、液体分别、气体分别及其他膜分别过程。

滤膜的种类和用途

滤膜的种类和用途

滤膜的种类和用途
滤膜根据其材质和用途主要分为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三种。

1.超滤膜(UF):按膜材料,可分为有机膜和无机膜;按膜的外型,又可分为:平板式、管式、毛细管式、中空纤维和多孔式。

超滤膜过滤精度为0.01微米,主要在家庭净水器中使用,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杂质、细菌和病毒等,提高水质。

2.纳滤膜(NF):过滤精度为0.001微米,纳滤膜的一个很大特性是膜本体带有电荷,主要去除直径为1纳米左右的溶质粒子,因此被命名为“纳滤膜”。

纳滤膜大多从反渗透膜衍化而来,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截留水中粒径为纳米级颗粒物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其主要用途是去除地表水中的有机物和色素、地下水中的硬度及镭,且部分去除溶解盐。

3.反渗透膜(RO):过滤精度为0.0004微米,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只允许水分子(0.0003微米)通过,而其他物质不能透过RO膜,从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子分离开来。

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

在纯净水生产过程中,反渗透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提供最接近于生物生理需要的水。

请注意,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质差异,上述滤膜的使用寿命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您根据实际需要选配不同品牌及型号的滤芯。

中空纤维超滤膜功能介绍以及完整性检测

中空纤维超滤膜功能介绍以及完整性检测

中空纤维超滤膜功能介绍以及完整性检测1.膜分类滤膜法液体分离技术从分离精度上划分,一般可分为四类: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它们的过滤精度按照以上顺序越来越高。

微滤能截留0.1-1微米之间的颗粒。

微滤膜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住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

微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为0.7-7bar。

超滤能截留0.002-0.1微米之间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

超滤膜允许小分子物质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同时将截留下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用于表示超滤膜孔径大小的切割分子量范围一般在1000-500000之间。

超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1-7bar。

纳滤能截留纳米级(0.001微米)的物质。

纳滤膜的操作区间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其截留有机物的分子量约为200-800MW左右,截留溶解盐类的能力为20%-98%之间,对可溶性单价离子的去除率低于高价离子,纳滤一般用于去除地表水中的有机物和色素、地下水中的硬度及镭,且部分去除溶解盐,在食品和医药生产中有用物质的提取、浓缩。

纳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3.5-30bar。

反渗透是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产品,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

反渗透膜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补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高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和特种分离等过程。

反渗透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介于苦咸水的12bar到海水的70bar。

2.超滤膜的种类及应用特点超滤膜按结构来分主要用四种:板式膜,卷式膜,管式膜,中空纤维膜。

板式膜: 它是最早出现的膜,但因为难以保证膜表面适当的流速及复杂的密封问题,这类膜的应用非常有限。

前处理要求不严格;卷式膜: 以板式膜为起点发展起来的,因为卷式膜的格网带来死点及无法反洗,通常不适用于工业原水处理。

它们适用于高温、高压物料分离等,前处理要求也不严格。

反渗透膜进水标准及处理方法

反渗透膜进水标准及处理方法

反渗透进水的水质要求及处理方法预处理的方法去除胶体和颗粒物1介质过滤从水中去除悬浮固体普遍的方法是多介质过滤。

多介质过滤器以成层状的无烟煤、石英砂、细碎的石榴石或其他材料为床层。

床的顶层由质轻和质粗品级的材料组成,而最重和最细品级的材料放在床的底部。

其原理为按深度过滤——水中较大的顾粒在顶层被除去,较小的颗粒在过滤器介质的较深处被除去。

由于胶体悬浮物既很细小又由于介质电荷之间的排斥,所以单独过滤不起作用。

在这些情况下,在过滤前必须加絮凝剂或絮凝化学药品。

常用的絮凝剂有三氯化铁、矾和PAC。

2 微絮凝如果过滤前对原水中的胶体进行絮凝或混凝处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介质过滤器效率,使出水的SDI降低到5左右。

硫酸铁和三氯化铁可以用于对胶体表面的负电荷进行失稳处理,将胶体捕捉到新生态的氢氧化铁微小絮状物上,使用含铝絮凝剂其原理相似,但因其可能有残留铝离子污染问题,并不推荐使用,除非使用高分子聚合铝。

迅速的分散和混合絮凝剂十分重要,建议采用静态混合器或将注入点设在增压泵的吸入段,通常最佳加药量为10-30mg/L,但应针对具体的项目确定加药量。

3 脱氯药剂-消除余氯RO及NF进水中的游离氯要降到0.05ppm以下,才能达到聚酰胺复合膜的要求。

除氯的预处理方法有两种,粒状活性炭吸附和使用还原性药剂如亚硫酸钠。

在小系统(50-100gpm)中一般采用活性碳过滤器,投资成本比较合理。

推荐使用酸洗处理过的优质活性炭,去除硬度、金属离子,细粉含量要非常低,否则会造成对膜的污染。

新安装的碳滤料一定要充分淋洗,直到碳粉被完全除去为止,一般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我们不能依靠5μm的保安过滤器来保护反渗透膜不受碳粉的污染。

碳过滤器的好处是可以除去会造成膜污染的有机物,对于所有进水的处理比添加药剂更为可靠。

但其缺点是碳会成为微生物的饲料,在碳过滤器中孳生细菌,其结果是造成反渗透膜的生物污染。

4软化预处理原水中含有过量的结垢阳离子,如Ca2+、Ba2+和Sr2+等,需要进行软化预处理。

RO膜NF膜应用指南

RO膜NF膜应用指南

RO膜NF膜应用指南RO膜和NF膜是水处理领域中常用的膜分离技术。

RO膜(反渗透膜)能够有效除去水中的溶解质、悬浮物和有机物质,应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生产、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NF膜(纳滤膜)具有介于RO膜和超滤膜之间的分离范围,可以有效除去有机物、胶体、溶解盐等,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废水处理、食品饮料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RO膜和NF膜的应用指南。

一、RO膜的应用指南1.海水淡化:RO膜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工艺中,将海水中的盐分、溶解物和有机物质去除,得到高纯度的淡水。

在海水淡化工程中,应选择具有较高的盐分阻抗和水通量的RO膜,并根据实际水质进行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参数的调节。

2.饮用水生产:RO膜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溶解物、悬浮物和有机物质,用于饮用水的制备。

在饮用水生产中,应根据原水水质选择适合的RO膜,并采用适当的预处理工艺,如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等,以提高RO膜的运行效果和寿命。

3.工业废水处理:RO膜可以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质和溶解盐等,净化废水。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应根据废水的水质和处理要求选择适合的RO膜,并结合其他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如气浮法、沉淀法等,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4.农田灌溉:RO膜可以用于农田灌溉水源的处理,去除灌溉水中的溶解盐和有机物质,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和盐碱化的影响。

在农田灌溉中,应选择适合的RO膜,根据灌溉的水质和水量确定系统的设计和操作参数。

二、NF膜的应用指南1.饮用水处理:NF膜可以去除饮用水中的有机物、溶解盐和微生物等,提供纯净、安全的饮用水。

在饮用水处理中,应根据原水水质选择适合的NF膜,同时结合其他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如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等,以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2.废水处理:NF膜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中,去除废水中的胶体、有机物和溶解盐等,净化废水。

在废水处理中,应选择适合的NF膜,结合其他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如气浮法、氧化法等,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和COD(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

MF膜和UF膜

MF膜和UF膜

所谓滤膜过滤就是利用连续的组织间的孔和分子排列间隙进行分离操作。

根据对象物质的大小和过滤驱动力分类为MF(微滤)膜、UF(超滤)膜、离子交换膜、RO(反浸透)膜等。

下图表示各种滤膜分离的对象物、滤膜,以及旭化成MICROZA的膜分离技术领域。

1μm为1/1000mm,1nm为1/100万mm。

压力差、离子交换等原理有很多,这里主要说明「通过压力差的分离」。

RO(反浸透)UF(超滤)MF(微滤)RO(反浸透)膜是用膜将浓厚液和稀薄液分开,向浓溶液侧施加比浸透压大的压力,仅让水分子通过膜,从浓溶液侧移动到稀薄溶液侧,进行离子类和低分子有机物的分离。

UF(超滤)膜具有0.001μm~0.01μm的孔径,根据膜的孔径和溶质分子大小进行筛分,进行溶质的分离、截留、浓缩、精制。

MF(微滤)膜具有数μm~0.1μm的孔径,可以高精度而且高效率地分离精制液体中含有的悬浮物和胶体粒子。

净水处理一般常用的膜过滤方式有全量过滤方式和错流方式2种。

全量过滤方式是全量过滤供给水的全量方式,是与一般砂滤相同的方式。

与砂过滤一样必须定期地进行清洗。

但是错流是向膜面平行流动,这样可以抑制膜供给水中的悬浊物质和胶体在膜面的堆积。

一般在超滤中常常采用错流方式。

过滤方式与原水水质、滤膜的材料和分离性能、滤膜组件构造、清洗方法等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必须选择适合处理条件的方法。

从成本来看,全量过滤方式不需要错流方式那样的平行流,因此动力费少。

错流方式膜面流速越高在膜面上就越不容易堆积附着物质,从防止膜污染的角度来看,必须实现高膜面流速。

但是,膜面流速越高增加运行成本,因此必须全面考虑处理水量和清洗效果的关系,设计经济的膜面流速。

全量过滤方式错流过滤方式膜分离技术原则上就是分离溶媒和溶质的技术,把压力差作为驱动力通过膜进行分离的滤膜有RO(反浸透)膜、UF(超滤)膜、MF(微滤)膜。

通过这些滤膜可以分离、精制、浓缩溶液中的胶体、低分子物质以及离子。

除盐水站膜分离技术

除盐水站膜分离技术

除盐水站膜分离技术第一部分膜分离技术膜法分离技术一般可分为四类: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它们的精度按照以上顺序越来越高。

1、微滤(MF):能截留0.1~1微米之间的颗粒,微滤膜允许大分子有机物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能够阻挡悬浮物、细菌、部分病毒及大尺度的胶体透过,微滤膜两侧的运行压差(有效推动力)一般为0.7bar。

2、超滤膜(UF):能截留0.002~0.1微米之间的颗粒和杂质和大分子有机物,用于表征超滤膜的切割分子量一般介于1000~100000之间,超滤膜两侧的运行压差一般为1~7bar。

3、纳滤(NF):截留物质的大小约为0.001微米,截留有机物的分子量大约为200~400左右,对单价引力子盐溶液的去除率低于高价阴离子盐溶液,如氯化钠和氯化钙的脱除率为20~80%,二硫酸镁和硫酸钠的脱除率为90~98%,纳滤一般用于去除地表水的有机物和色度,拖出深井水的硬度和放射性镭,部分去除溶解性盐类,浓缩食品以及药剂分离的有用物质,纳滤两侧运行压差一般为3.5~16bar。

4、反渗透(RO):是最精密的膜法分离技术,它能够阻挡所有溶解性盐类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但允许水分子透过,反渗透膜的脱盐率一般大于98%,反渗透膜两侧的压差一般大于5bar.5、渗透:稀溶液中的溶剂(水分子)自发地透过半透膜(反渗透膜和纳滤膜)进入浓溶液(浓水)侧的溶剂(水分子)流动现象。

6、渗透压:某溶液在自然渗透的过程中,浓溶液侧液面不断升高,稀溶液侧的液面相应减低,指到两侧形成的水柱压力抵消了溶剂的迁移,溶液两端的液面不再发生变化,渗透过程达到平衡点,此时的液柱高差称为该溶液的渗透压。

7、反渗透原理:即在进水(浓溶液)侧施加操作压力以克服自然渗透压,当高于自然渗透压的操作压力施加于浓溶液侧时,水分子自然渗透的流动方向就会逆转,进水(浓溶液)中的水分子部分通过魔成为稀溶液侧的净化产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O-NF-UF-MF膜RO是英文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逆渗透,一般水的流动方式是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水一旦加压之后,将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亦即所谓逆渗透原理:由于 RO 膜的孔径是头发丝的一百万分之五( 0.0001 微米) , 一般肉眼无法看到,细菌、病毒是它的5000 倍,因此,只有水分子及部分有益人体的矿物离子能够通过,其它杂质及重金属均由废水管排出,所有海水淡化的过程,以及太空人废水回收处理均采用此方法,因此 RO 膜又称体外的高科技人工肾脏。

反渗透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膜分离技术,是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反渗透的英文全名是“REVERSE OSMOSIS”,缩写为“RO”.RO(Reverse Osmosis)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压力表差为动力的膜分离过滤技术,源于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后逐渐转化为民用,目前已广泛运用于科研、医药、食品、饮料、海水淡化等领域。

RO反渗透膜孔径小至纳米级(1纳米=10*-9米),在一定的压力下,H2O分子可以通过RO 膜,而源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过RO膜,从而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缩水严格区分开来。

一般性的自来水经过RO膜过滤后的纯水电导率5μs/cm(RO膜过滤后出水电导=进水电导×除盐率,一般进口反渗透膜脱盐率都能达到99%以上,5年内运行能保证97%以上。

对出水电导要求比较高的,可以采用2级反渗透,再经过简单的处理,水电导能小于1μs/cm), 符合国家实验室三级用水标准。

再经过原子级离子交换柱循环过滤,出水电阻率可以达到18.2M .cm,超过国家实验室一级用水标准(GB 6682—92)。

原理----首先要了解“渗透”的概念.渗透是一种物理现象.当两种含有不同盐类的水,如用一张半渗透性的薄膜分开就会发现,含盐量少的一边的水分会透过膜渗到含盐量高的水中,而所含的盐分并不渗透,这样,逐渐把两边的含盐浓度融合到均等为止.然而,要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很长时间,这一过程也称为渗透压力.但如果在含盐量高的水侧,试加一个压力,其结果也可以使上述渗透停止,这时的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如果压力再加大,可以使方向相反方向渗透,而盐分剩下.因此,反渗透除盐原理,就是在有盐分的水中(如原水),施以比自然渗透压力更大的压力,使渗透向相反方向进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压力到膜的另一边,变成洁净的水,从而达到除去水中杂质、盐分的目的.由来----1950年美国科学家DR.S.Sourirajan有一回无意发现海鸥在海上飞行时从海面啜起一大口海水,隔了几秒后,吐出一小口的海水,而产生疑问,因为陆地上由肺呼吸的动物是绝对无法饮用高盐份的海水的.经过解剖发现海鸥体内有一层薄膜,该薄膜非常精密,海水经由海鸥吸入体内后加压,再经由压力作用将水分子贯穿渗透过薄膜转化为淡水,而含有杂质及高浓缩盐份的海水则吐出嘴外,此即往后反渗透法的基本理论架构;并在1953年由University of Florida 应用于海水淡化去除盐份设备,在1960年经美国联邦政府专案支助美国U.C.L.A大学医学院教授Dr.S.Sidney Lode配合DR.S.Soirirajan博士着手研究反渗透膜,一年约投入四亿美元经费研究,以运用于太空人使用,使太空船不用运载大量的饮用水升空,直到1960年投入研究工作的学者、专家越来越多,使之质与量更加精进,从而解决了人类钦用水中的难题.NF膜纳滤 ( NF,Nanofiltration)是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纳滤膜的孔径范围在几个纳米左右。

与其他压力驱动型膜分离过程相比,出现较晚。

它的出现可追溯到70年代末J.E. Cadotte的NS-3 0 0膜的研究,之后,纳滤发展得很快,膜组器于80年代中期商品化。

纳滤膜大多从反渗透膜衍化而来,如CA、CTA膜、芳族聚酰胺复合膜和磺化聚醚砜膜等。

但与反渗透相比,其操作压力更低,因此纳滤又被称作“低压反渗透”或“疏松反渗透”( Loose RO )。

纳滤分离作为一项新型的膜分离技术,技术原理近似机械筛分。

但是纳滤膜本体带有电荷性。

这是它在很低压力下仍具有较高脱盐性能和截留分子量为数百的膜也可脱除无机盐的重要原因。

纳滤分离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电子、食品和医药等行业,诸如超纯水制备、果汁高度浓缩、多肽和氨基酸分离、抗生素浓缩与纯化、乳清蛋白浓缩、纳滤膜-生化反应器耦合等实际分离过程中。

与超滤或反渗透相比,纳滤过程对单价离子和分子量低于200的有机物截留较差,而对二价或多价离子及分子量介于200~500之间的有机物有较高脱除率, 基于这一特性,纳滤过程主要应用于水的软化、净化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在百级的物质的分离、分级和浓缩(如染料、抗生素、多肽、多醣等化工和生物工程产物的分级和浓缩)、脱色和去异味等。

主要用于饮用水中脱除Ca、Mg离子等硬度成分、三卤甲烷中间体、异味、色度、农药、合成洗涤剂,可溶性有机物,及蒸发残留物质。

随着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希望在治理废水的同时实现有价物质的回收,比如:大豆乳清废液中含有1%左右的低聚糖和少量的盐,亚硫酸盐法制备化纤浆和造纸浆过程出现的亚硫酸钙废液中含有2%~2.5%的六碳糖和五碳糖,制糖工业中出现的废糖蜜中含有少量的盐等等。

NF分离是一种绿色水处理技术,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传统费用高,工艺繁琐的污水处理方法.其技术特点是:能截留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以及多价离子,允许小分子有机物和单价离子透过;可在高温,酸,碱等苛刻条件下运行,耐污染;运行压力低,膜通量高,装置运行费用低;可以和其他污水处理过程相结合以进一步降低费用和提高处理效果.在水处理中,NF膜主要用于含溶剂废水的处理,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色度,硬度和异味.NF膜以其特殊的分离性能已成功地应用于制糖,制浆造纸,电镀,机械加工以及化工反应催化剂的回收等行业的废水处理。

前景----NF膜对水中分子量为几百的有机小分子具有分离性能,对色度,硬度和异味有很好的去除能力,并且操作压力低,水通量大,因而将在水处理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目前,在NF膜的制备,表征和分离机理方面,还有大量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尚需要开发廉价而性能优良的膜,并能提供给用户各种准确的膜性能参数,这些都是纳滤技术在废水处理及其他应用中的关键.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介绍了纳米科技特别是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和纳滤膜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水处理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认为崭新的纳米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已为期不远.纳米科技研究在0.1~100 nm尺度范围内物质具有的特殊性能及如何利用这些性能.广义上,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达到纳米尺度范围或以它们为基本单元所构成的材料.纳米材料在机械性能,磁,光,电,热等方面与普通材料有很大的不同,它具有辐射,吸收,催化,吸附等新特性.许多科学家研究了纳米材料的这些特性及其对水体中的某些污染物的作用,表明纳米科技可能将使水处理技术发生突破性的变化。

超滤(UF)膜净化处理器它的孔径只有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也就是说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就能筛出大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粒径大于2~20纳米的颗粒。

超滤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与孔径大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粒、胶体、细菌垫层及高分子有机物质,达到保护纳滤膜的功效。

脲醛树脂(UF)简介尿素与甲醛反应得到的聚合物。

又称脲甲醛树脂。

英文缩写UF。

加工成型时发生交联,制品为不溶不熔的热固性树脂。

固化后的脲醛树脂颜色比酚醛树脂浅,呈半透明状,耐弱酸、弱碱,绝缘性能好,耐磨性极佳,价格便宜,但遇强酸、强碱易分解,耐候性较差。

商品名Beetle。

尿素与37%甲醛水溶液在酸或碱的催化下可缩聚得到线性脲醛低聚物,工业上以碱作催化剂,95℃左右反应,甲醛/尿素之摩尔比为1.5~2.0,以保证树脂能固化。

反应第一步生成一和二羟甲基脲,然后羟甲基与氨基进一步缩合,得到可溶性树脂,如果用酸催化,易导致凝胶。

产物需在中性条件下才能贮存。

线性脲醛树脂以氯化铵为固化剂时可在室温固化。

模塑粉则在130~160℃加热固化,促进剂如硫酸锌、磷酸三甲酯、草酸二乙酯等可加速固化过程。

脲醛树脂主要用于制造模压塑料,制造日用生活品和电器零件,还可作板材粘合剂、纸和织物的浆料、贴面板、建筑装饰板等。

由于其色浅和易于着色,制品往往色彩丰富瑰丽。

脲醛树脂成本低廉,颜色浅,硬度高,耐油,抗霉,有较好的绝缘性和耐温性,但耐候性和耐水性较差。

它是开发较早的热固性树脂之一。

1924年,英国氰氨公司研制,1928年始出售产品,30年代中期产量达千吨,80年代世界年产量已超过1.5Mt。

制作与性能制作塑料制品所用的脲醛树脂的数量仅占总产量的10%左右。

在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较低的情况下制得的脲醛树脂,与填料(纸浆、木粉)、色料、润滑剂、固化剂、稳定剂(六亚甲基四胺、碳酸铵)、增塑剂(脲或硫脲)等组分混合,再经过干燥、粉碎、球磨、过筛,即得脲醛压塑粉。

压制脲醛塑料的温度140~150℃、压力25~35MPa,压制时间依制品的厚度而异,一般为10~60min。

塑料制品主要是电气照明设备和电话零件等。

脲醛树脂一般为水溶性树脂,较易固化,固化后的树脂无毒、无色、耐光性好,长期使用不变色,热成型时也不变色,可加入各种着色剂以制备各种色泽鲜艳的制品。

脲醛树脂坚硬,耐刮伤,耐弱酸弱碱及油脂等介质,价格便宜,具有一定的韧性,但它易于吸水,因而耐水性和电性能较差,耐热性也不高。

用途可用于耐水性和介电性能要求不高的制品,如插线板、开关、机器手柄、仪表外壳、旋纽、日用品、装饰品、麻将牌、便桶盖,也可用于部分餐具的制造。

MF膜微滤(mf) microfollicular 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能够过滤微米级(µm)或纳米级(nm)的微粒和细菌。

基本原理是筛分过程,操作压力一般在0.7-7kPa,原料液在静压差作用下,透过一种过滤材料。

过滤材料可以分为多种,比如折叠滤芯、熔喷滤芯、布袋式除尘器微滤膜等。

透过纤维素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孔滤膜,利用其均一孔径,来截留水中的微粒、细菌等,使其不能通过滤膜而被去除。

决定膜的分离效果的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形状和大小。

微孔膜的规格目前有十多种,孔径从14µm至0.025µm,膜厚120~150µ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