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和私人组织提供公共物品问题分析
《公共经济学》第二章公共产品的经济分析
I
H E AR MC AC
自然垄断的公共定价法
第二节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一、财政支出中的效率与公平 二、财政支出的效率 三、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 四、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第二节
政府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二、我国公共经济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一、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公共决策的方式和过 程的理论。 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分析政府行 为效率并寻求最有效率的政府决策体系和规则。
公共选择的基本内容
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品的需求、 供给与产量,是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 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要经过三个阶段: 一是立宪阶段,决定公共品的决定规则 二是立法阶段,在现行规则和法律范围内开展集 体活动,通过法案 三是行政和司法阶段,将法案付诸实施
投票结果还取决于投票顺序,而投票顺序的确 定又是主观的、随机的。因而投票程序经常被 操纵,以期得出符合有能力控制投票顺序的人 意愿的结果。
“选举的创新”:同意的不作记号,不同意的打“X”。主 要领导在台上目光炯炯地注视台下,谁还敢动? “带帽下达市常委” “零票是最大的胜利”:特意设一个明显处于弱势的陪衬, 以保证内定人当选。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新兴 交叉学科,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 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和刻画政治 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 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主要研究内容:
个人选择如何形成社会选择,个人偏好如何加总为社会偏好 投票制与代议制 政府决策方式 官员理论
我国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问题探析
我国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问题探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我国现行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是从计划经济体制沿袭而来的。
尽管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计划经济体制几十年的积弊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清除。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条件下,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依然存在着许多缺陷:一是市场进入壁垒。
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几乎覆盖了全国性与地方性各种公共物品的生产、分配与消费,而且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公共物品生产领域里的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阻止私人部门和外国资本的进入。
二是产权结构单一。
公共物品生产的进入壁垒,造成了资源在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以及各自内部难以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
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难以进入公共物品生产领域,导致了公共物品生产领域的产权过于集中在政府及其它公共部门,产权结构单一,竞争机制难以形成。
三是政府生产与提供不分。
在公共物品领域,我国政府既是提供主体也是生产主体,即政府部门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所有的企业和所属的事业单位生产公共物品。
这种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制度安排,使得公共物品供给效率难以提高。
一、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的前提:提供与生产的分离公共物品中有三个基本的参与者:消费者、生产者和提供者。
消费者直接获得或接受服务,他们可以是个人、特定区域的所有人、公共机构、私人组织等。
公共物品的生产者直接组织生产,或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它可能是政府机构、志愿组织、私人企业或非营利组织,有时甚至是消费者自身。
公共物品的提供者指派生产者给消费者,或指派消费者给生产者,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志愿组织、消费者自己等。
在对公共物品的三个参与者进行了界定之后,“政府提供”与“政府生产”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在私人物品市场上,一般来说由私人部门予以提供和生产;在公共物品的“市场”上,或是政府建立的企业,亲力亲为,进行“政府生产”,或者由政府委托、安排私人企业生产。
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的解决
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的解决公共物品是指供给一方的使用不会减少另一方使用量的物品,例如公园、道路等,它们对社会的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市场机制往往无法有效地提供和维护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公共物品的特点以及市场失灵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之间矛盾的方法。
首先,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量,如欣赏公园的美景;非排他性则体现在无法排除某些人的使用,例如公共道路对所有人开放。
这些特点使得公共物品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共同需求。
然而,正因为公共物品的特殊性,市场机制常常无法有效提供这些物品,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
首先,公共物品往往具有无法实施收费的难题。
由于其非排他性的特点,无法限制只有支付费用的人才能使用,这导致即便是为了提供公共物品的经营者也无法从中获得经济回报。
其次,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市场供求关系无法形成有效的价格信号,导致供需失调。
再者,公共物品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往往较高,如果只由私人企业来提供可能难以达到社会需求的规模,从而造成公共物品的不足。
针对公共物品的市场失灵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
一种解决办法是政府干预和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可以利用税收等手段收取公共物品的费用,并通过专门机构来建设、维护和管理公共物品,确保其普惠性和可持续性。
政府的参与可以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不因为市场机制的缺陷而中断,从而维护社会福利的持续改善。
此外,社会合作也是解决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问题的重要方式。
社会合作可以通过团体组织、志愿者组织等形式,在政府的监管下参与公共物品的建设和管理。
例如,社区居民可以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公园的绿化和保洁工作,保证其良好的使用状态。
这种社会合作的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公共物品的管理效能,也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治能力。
此外,技术创新也为解决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新的契机。
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研究2
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研究(教案)尊敬的各位学员,上午好。
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些问题,我感到非常荣幸。
今天想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是公共物品的供给。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一个案例:荆州长江大桥路灯为何不亮(根据荆州新闻网有关报道整理)2002年10月,荆州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圆两岸人民的千年梦想。
作为荆州的地标性建筑及荆州市的“南大门”,雄伟而壮观的荆州长江大桥都是荆州人民的自豪和骄傲。
可遗憾的是,大桥建成八年来,除了国庆、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外,平时的长江大桥每到夜晚都只亮灯一会儿,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漆黑一片,过往车辆只能摸黑过桥,非常不方便,也大大影响了荆州的城市形象,市民对此反映多多。
据了解,荆州长江大桥上的路灯管理并非是荆州市路灯管理局履行,而是荆州长江公路大桥管理局在负责。
按照荆州长江公路大桥管理局自己的说法,该局虽然是一家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却是企业化的管理。
荆州长江公路大桥管理局党委委员、分管费收及路灯监控的喻建忠告诉记者,大桥自建成以来,电价一直按0.9250元每度收取,实在太高了。
按理说,大桥路灯、景观灯用电属城市公用事业用电,也应和城区其它路灯一样,享有财政补贴,如此实际电价就只需1毛多钱每度。
近几年来,为大桥亮灯的问题,荆州长江公路大桥管理局曾向市政府打过多次报告,在历年的两会上,也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过多次建议,有的还形成议案和提案,但一直没能解决问题,症结即在于高电价产生的高电费,而这要由该局自身全部消化,他们是绝对承受不起的。
为电价的事情,他们和电力部门协调过不知多少次,但解决不了问题。
而来自我市电力部门的说法称,他们完全是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收取电费,不可能违反规定给大桥搞特殊。
喻建忠表示,现阶段要让大桥亮起来,必须要降低实际电价,这要么电力部门给予特殊关照,要么市里出台相关政策,否则按大桥局现有这么巨大的还本付息压力状况下,是无法让长江大桥整晚亮起来的。
怎样才能让荆州长江大桥整晚都亮起来呢?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探讨。
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结构
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结构一、公共物品的界定和分类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完全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例如国防、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准公共物品则是指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例如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公共交通等。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
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主要供给主体,通过公共部门和机构来提供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市场通过私人部门和企业在一定条件下也提供公共物品,例如通过合同外包的方式提供准公共物品;社会则是通过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公益组织来提供公共物品。
三、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包括直接供应和间接供应。
直接供应是指政府或公共部门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例如建设公路、提供水电等;间接供应则是指政府通过补贴、购买、租赁等方式间接提供公共物品,例如通过补贴方式提供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通过购买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等。
四、公共物品的供给政策和法规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促进公共物品的供给,例如制定公共物品的建设标准、管理规定、价格机制等。
此外,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来鼓励市场和社会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
五、公共物品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对公共物品的监督和管理主要包括对公共物品的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来规范公共物品的管理,同时加强对公共物品的审计和监管,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益的公共服务供给。
六、公共物品的融资和资金来源公共物品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支出、社会捐赠、市场融资等。
政府财政支出是公共物品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一般税收、专项资金等;社会捐赠是通过慈善组织和其他公益组织来筹集资金;市场融资则通过债券发行、企业投资等方式来筹集资金。
七、公共物品的绩效评估和反馈政府应该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和反馈机制,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公管案例分析
案例1我国城市自来水、煤气等公共物品的频频涨价引来了公众的不满。
公众埋怨道:公共物品怎能一有亏损就涨价?2000年广州自来水涨价、南京煤气涨价,都因公众的不满而暂时流产。
对此,政府也是一肚子苦水。
公益物品成本与价格背离,公益企业的亏损,政府财力的有限,市场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的价格低下,其最大理由是“公共物品是市民生活的必需品”这个假定,认为其价格上升会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传统方法只关注供给方,即如何寻找资源,如何提高开采技术以增加供给,而对公共产品价格及其对需求影响完全不予考虑。
问: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答:一、公共产品偏好表达的困难:消费者想“搭便车”,正确的需求就难以知道;二、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困难:公共部门具有“单边垄断”,给公共产品的生产效率产生极大的困难。
具体表现在:1.信息不充分(偏好的显示问题)。
公共产品偏好的显示与传递机制问题;2偏好加总困难。
如何将民众对公共产品的观点集中起来进行权衡,以形成最终的决定并在最大程度上反映选民的意愿;3.政治家和消费者都有“近视”的弱点;4.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公共部门具有单边垄断的性质,给公共产品的生产效率产生极大的困难。
案例2一天,纽约市出现了一场灾难性降雪,负责扫雪的市公共卫生部门只有一半时间在工作,其余时间则消耗在工间休息、取暖、喝咖啡、添加燃料、午餐和洗涤上。
这件事引起了纽约市立大学管理系主任E·S萨瓦斯的兴趣。
经过研究,他发现私营承包商收集每吨垃圾的花费约为17美元,而市公共卫生部门却要花费49美元。
1987年,萨瓦斯对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的公私垃圾收集业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受合同约束的私营企业同公营企业一样负责,工作效率却要高得多。
问:分析评价私人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或服务的利弊。
答:利:1.淡化矛盾冲突,实现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2.提升城市品位,让多元化的服务方式造福民众。
公共物品供给的“搭便车”问题及解决之道
第2 0卷第 3期 2 0 1 4年 6月
循商品市场这种等价交换 的原则 。人们在消费公 益项 目的形 成 和成 功控 制其 本 身 也 是 公 共 物 品 , 共物品的过程 中不需要像购买私人物品一样 向供 参与其中的人们会像对待其他公共物品一样对待
给者支付享用公 共产品的代价 , 如果一个 人都相 公共政策 。从“ 选民中存在理性 的无知 问题” 就可
公共物品是 与私人物 品相 对 的, 一般采用保
二、 公 共 物 品供 给 主 要 困 境— —
争性。指一个人 或厂商对公 共物 品的使用 , 并 不 会 排斥 或 妨 碍 其 他 人 或 厂 商 同 时 享 用 , 也 不 会 因 此而减少其他人或厂商享用该种公共物品的数量
或质 量 。就 是 说 , 增 加 一ຫໍສະໝຸດ 个 消 费 者 的边 际 成 本 为
这 也 就 是 所 谓 减少 。它是 以整个社 会为单位共 同提 出的需要 , 可 轻易 地排 斥 他 人 消 费 这 种 产 品 , 的排 他性 。 如 国防 、 公 路、 法律 、 环 境 等 。私 人 物 品则 是 用 于 满足 私人 个别 需要 的产 品 或服务 。 公 共 物 品具有 以下 两种 特 点 : ( 1 ) 消 费 的非 竞
关键词 :公共物品 ; 搭便 车 ; 政府失灵 ; 私人供给 中图分类号 :F 1 2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5 — 7 3 9 4 ( 2 0 1 4 ) 0 3 — 0 0 5 3 — 0 4
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原因表现及对策
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原因表现及对策公共物品供给失灵是指政府或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时出现的效率低下、滥用资源、质量下降或供需不平衡等问题。
这种失灵通常是由于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而导致的。
以下将对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原因、表现和对策进行分析。
一、原因:1.道德风险:公共物品往往面临道德风险,即人们有可能进行搭便车行为。
如果个人可以不付费享受公共物品,那么就会出现选择性不支付公共物品费用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公共物品提供的动力。
2.信息不对称:政府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往往无法全面了解个人和社会的需求,从而无法制定有效的供给策略。
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可能提供低质量的公共物品或过度供给导致资源浪费。
3.外部性:公共物品通常具有外部性,即一些个人或团体的行为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
外部性会导致个人或私人经济主体的行为与社会效益之间存在差距,从而降低了市场的供给效率。
二、表现:1.资源浪费: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其他原因,政府可能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进行过度供给,导致资源浪费。
2.无法覆盖全部需求:由于道德风险等问题,政府难以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公共物品,从而无法满足全部需求。
3.质量下降: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可能面临监管不力、质量控制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公共物品的质量下降。
三、对策:1.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政府应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公共物品提供者的监督,减少道德风险。
同时,通过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促进公共物品的提供和使用过程的监督。
2.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政府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来推动公共物品的供给。
例如,引入竞争机制,选择供应商时考虑效率和质量等因素,以激励供应商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物品。
3.重视市场机制: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可以更多地考虑市场机制的作用。
例如,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将公共物品的供给交给市场主体,以提高效率和满足需求。
4.加强社会参与:政府应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
通过开展公民投票、民意调查等方式,充分了解公众需求,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准确性和满意度。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经济学分析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经济学分析刘彩礼【摘要】公共物品的两大特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为政府供给提供了充分理由。
出于对外部性的考虑,公共物品的供给必须兼顾社会成本,这就决定了单单依靠政府供给是不够的,还需要运用市场和第三部门合作供给才能实现社会最适。
【关键词】公共物品;政府供给;外部性一.公共物品在我们的经济中,大部分物品是在市场中配置的,买者为了得到这些东西而付钱,卖者因为提供这些东西而收钱。
这看起来来是天经地义的。
对这些物品来说,价格是引导买者与卖者决策和行为导向的信号,而且这些决策会带来有效地资源配置。
但是,当一些物品可以免费得到时,比如空气,在正常情况下配置经济中资源的市场力量就不存在了。
上边出现的难题必定是需要进行清晰地界定的。
有两个特性是区分二者的根本标志:1. 该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
这里的排他性是指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2该物品是否具有竞争性。
这里的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
根据这两个特性,我们可以把物品分为四种类型(曼昆的分类方法):1. 私人物品。
在消费中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例如一台笔记本电脑。
其排他性表现在,拥有它的人可以阻止别人拥有,简单说来就是你只要拿着不给他就行了;竞争性表现在,你拥有了这台笔记本,别人可能拥有的笔记本就少了一台。
经济中的大多数物品都属于这样的私人物品。
2.公共物品。
在消费中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
米尔顿·弗里德曼在1986年定义公共物品“是被生产出来,生产者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指出了其非排他性。
1954年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中下的定义为:“每个人消费这样的物品均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1】,指出了其非竞争性。
例如街上的路灯。
其非排他性表现在所有的人都可以是路灯的受益方,也即萨缪尔森的提到的“每个人”;其非竞争性表现在一个人晚上在街上行走中享受到的灯光照明并不会因为别人也在同样使用而减少。
公共物品的经济学解释
公共物品的经济学解释在经济学中,公共物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和服务,其特性使其与私人物品存在显著区别。
这种商品的使用不排斥他人使用,且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定价和分配。
本文将就公共物品的定义、特征、分类、面临的问题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是指那些一旦提供,就不可限制任何人使用或消费的商品与服务。
其具体表现为“一人消费不会减少另一人消费的可能性”(非竞争性),同时其使用者无法被有效排斥在外(非排他性)。
最典型的例子包括国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如公园)、环境保护等。
这种特性导致了市场对公共物品提供的不足,从而需要政府或其他组织进行干预。
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性,私人企业通常缺乏相应的激励来提供这些服务。
公共物品的特征公共物品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非竞争性:在一个公共物品被消费后,其他人仍然可以继续消费而不产生任何影响。
例如,一个国家的国防服务,不论多少人享用,其提供安全保障的能力并不会减少。
非排他性:消费者无法被有效地排除在产品使用之外。
一旦某项公共物品被提供,所有人都能够共享这项资源,例如清新的空气或街道照明,无法只让某些人享用而排除其他人。
外部性:由于公共物品带来的社会效益,常常会造成外部性问题。
比如,一个城市内投资建立公园,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邻里房产价值,但这些利益并未直接反映在公园建设者的回报中。
公共物品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公共物品划分为多个类别:纯粹公共物品: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商品。
例如国防、安全和警察服务。
合成公共物品:一般是在某一特定场合下具备上述两个特性的商品。
例如,一个城市中的公园在某些时段可能会因过度拥挤而变得竞争性,但整体而言还是被视为公共物品。
准公共物品:具有部分竞争性或排他性的商品。
比如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有些图书可能需要借用排队,这就体现了竞争性,但仍有向公众开放的特征。
公共物品面临的问题尽管公共物品对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但其提供也面临许多挑战,主要包括:搭便车问题:由于公共物品是非排他性的,人们往往选择不为生产或维护这些商品付费。
论公共产品的市场化供给
论公共产品的市场化供给2019-10-23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产品⽽⾔的,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传统经济学的理论认为,在公共产品的⽣产上存在着市场失灵,因此,必须由政府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但是社会的发展表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存在诸多弊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度环境的建⽴健全等使得市场有必要也有可能成为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者。
本⽂旨在阐述公共产品市场化供给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实现途径。
公共产品市场化供给的必要性现代世界各国的发展表明,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上,存在着效率不⾜、供给短缺、负担沉重和⽆法迅速回应公众多元化需求等诸多问题。
因此,公共物品的市场化供给是⼗分必要的。
(⼀)公共产品市场化供给的必要性源于现实世界中的“政府失灵”传统经济学的理论认为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提供的理由是“市场失灵”,但是实践证明,政府也会“失灵”。
⾸先,政府官员都是理性的“经济⼈”,其⾏为⽬标是追求⾃⾝利益最⼤化,⽽⾮公共利益的最⼤化,因此在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特殊利益集团的“寻租”现象。
其次,政府部门缺乏明确的绩效评估制度,其成本和效率较私⼈企业难以衡量。
公共部门⼈员只有争取职位和权⼒的动⼒⽽没有提⾼效率、改善⼯作质量的压⼒,这就造成了公共部门运作的低效率。
由此可见,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种制度,政府并不⽐市场的成本低,甚⾄更⾼。
(⼆)公共产品的市场化供给可以增加竞争,有利于提⾼社会和经济效率公共产品仅由政府提供,必然会造成某种程度的垄断,垄断会产⽣低效率。
公共产品的市场化供给可以引⼊竞争机制,在私⼈企业与政府之间以及私⼈企业之间产⽣竞争。
市场化引⼊了竞争机制,⽽竞争的结果是公共产品以成本更低和更有效率的⽅式得以提供。
(三)公共产品的私⼈供给有利于解决基础性项⽬的资⾦短缺公共产品相对于消费意愿⽽⾔的短缺现象是其本质使然。
因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私⼈产品的丰富,⼈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但公共产品特有的“搭便车”特征,使⼈们对公共产品的⽀付意愿不会明显增加。
公共物品供给
公共物品供给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社会上的每个人使用并享受好处的物品,例如道路、公园、桥梁、照明设施等。
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其供给方式和供给机制与普通商品存在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就公共物品供给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对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理论基础1. 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两个基本特征。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该物品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非排斥性则意味着即使一个人不支付使用费用,也无法被排除在使用之外。
2.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纯市场供给机制无法保证公共物品的充分供给。
因此,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既可以通过提供公共物品,也可以通过监管和管理手段来确保公共物品的供给。
二、供给方式1. 政府供给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主要供给者,承担着提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责。
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方式可以通过行政手段进行,例如道路的建设和公园的建设等。
2. 公私合作供给公私合作供给是指政府与私人企业或社区组织合作共同提供公共物品。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主导公共物品供给的规划和管理,而私人企业或社区组织参与具体的运营和维护工作。
三、供给机制1. 税收融资政府通过征收税收的方式来融资,从而提供公共物品。
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形式,例如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
税收的征收应当科学合理,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平分配。
2. 收费融资对于一些公共物品的使用,政府可以采取收费的方式来融资。
例如,收费公路、博物馆门票等。
通过收费融资可以提高物品使用效率,同时还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四、供给的改进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供给方式和技术逐渐应用于公共物品的供给中。
例如,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提升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互联网技术可以提供在线公共服务等。
2. 公民参与公民参与是指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公共物品的供给过程中,通过监督、评价等方式来促进供给的改进。
政府应当鼓励公民参与,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
BT(Build—Transfer) 即建设—移交
?
BT(Build —Transfer) 即建设—移交,是指政府经过法定程序选
择拟建的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项目的投资人,并由投资人在工程
建设期内组建BT项目公司进行投资、融资和建设;在工程竣工建
成后按约定进行工程移交并从政府的支付中收回投资。
当然由于市场上只存在一个供给者会造成服务质量低下等 问题,但是要通过引入竞争来解决也很难。
– 2、政府参股;
?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对于那些初始投资量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如 桥梁、高速公路、铁路等,由政府控股参与建 设。
PPP、BOT、BT模式简介
? 项目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融资模式也可称为“公私 合营”融资模式,是指政府和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 系的形式,是适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自然资源开发等大中型项 目的越来越流行的重要筹资手段。“鸟巢”就是中国首例实行PPP经 营模式的体育馆。政府出了58%,中信联合体出了42% ,联合体中, 中信、城建、金州的股份分别是65% 、30%和5%。
2.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公共需要可以有两个系统:一是市场,一 是政府;
财政支出概论
提供,指资金保障 方式或资金来源。
“向谁收费、收多 少费的问题”
一般讲,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原因分析)
(1)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导致无法确定收多少费,私人部门不愿提供纯公共物品。 (2)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导致消费中的“搭便车”不能确定向谁收费。 (3)政府的社会职能决定由其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有义务提供公共物品)。 (4)政府的强制力解决了向谁收费和收多少费的问题(有权利收费,天下没有免 费的午餐)。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共物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公共物品的供给状况,不仅是社会成员生存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
然而,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地区差距极大,严重地制约着当代中国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和谐社会的实现。
【关键词】公共物品;产权结构;服务型政府公共物品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不断变化,按照这一定义,凡是由团体提供的物品都是公共物品。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比较认同和接受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提出了公共物品的严格定义,指出纯粹的经济学理论对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明确的区分:“与来自纯粹的私有物品效益不同,来自公共物品的效益牵涉到对一个人以上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消费效果”。
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物品供给直接相关。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东向西递减的格局,东部沿海地区财力状况好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公共物供给投入相应更多,在公共物品供给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互相推动下,加多年来的积累,共同促成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公共物品供给的区域空间分配。
首先,基础教育供给。
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普通性、全民性、全面性和社会性的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我国必须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以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从而真正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1]。
根据迟福林等人的研究,在导致收入差距的各种因素中,公共物品的因素占到90%以上,仅教育因素就占20%左右[2]。
为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国家实行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两免一补”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经费机制”,基础教育不均衡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但作为公共物品的基础教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存在较大差距。
这种地区间教育资源配置的非均衡,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公平,不利于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公共卫生供给。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分析-经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分析靳明明1 李阳2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而“三农”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
其中农村公共物品是否有效供给不仅影响新农村建设中“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建设。
本文主要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阐述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欠缺的原因以及问题,进而探求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供给短缺公共选择理论农村公共物品一、农村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一)农村公共物品的内涵、特征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最早提出了“公共物品”这个概念,他指出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这种物品即为公共物品。
在公共物品概念的基础上,本文把农村公共物品的内涵定义为:在农村区域范围内,一般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农民、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和服务的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主要有三大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我国的农村公共物品除了具有公共物品固有的三个特征外,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我国农村公共物品还有以下特征:第一,辖区的外溢效应;第二,城乡供给水平差异化;第三,需求层次不同;第四,政府管制束缚。
(二)公共选择理论与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所谓公共选择理论是以理性人为假设,并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工具来分析政治行为主体在政治市场的活动。
公共选择理论也可以这么认为,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论题是研究政府失败以及对政府失败的矫正措施。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部门以及政府工作人员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同市场主体一样追求个人利益,所以他们的行为活动也会影响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公共选择理论指出利益集团常常通过不正当的活动垄断某一行业,这对我国相关部门实施公共定价起到了启示作用,从而削弱了利益集团对公共物品的控制力。
此外,公共选择理论要求政府考虑到公众的需求,使得中央、地方政府高效供给农村公共物品弥补市场失灵,拉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市场外部性
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市场外部性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一个经济学中的重要议题,与此同时,市场外部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公共物品指的是供给给社会的物品或服务,这些物品或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
市场外部性指的是经济活动对非直接参与者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就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市场外部性展开探讨。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和特点公共物品是指那些供给给社会大众的物品或服务,无论个人是否愿意消费,其供给量都不会减少。
公共物品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1. 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妨碍他人的消费。
例如,公园、道路和防洪设施等都是供给给社会的公共物品,一个人的使用不排斥他人的使用。
2. 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供给者无法排除任何潜在的受益者。
这就意味着即使一个人不支付费用,他仍然可以享受公共物品。
例如,空气和公共安全都是不排他的公共物品。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其供给方式与普通商品存在不同。
以下是公共物品的几种常见供给方式:1. 纳税制度:政府通过征收税收的方式,由纳税人共同支付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
政府通过纳税制度来筹措资金,用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2. 收费制度:公共物品供给者可以通过向使用者收取使用费用来获取经济回报。
例如,公园和博物馆可以通过门票费用来弥补成本。
然而,这种方式往往难以完全覆盖供给者的成本。
3. 合作制度:在某些情况下,私人企业或组织可以与政府共同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地满足公共物品的需求。
三、市场外部性的概念和类型市场外部性指的是当某个经济活动的结果对除了直接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个体或群体产生影响时,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
市场外部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正面外部性:正面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除直接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个体或群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教育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积极的外部性效应。
2. 负面外部性:负面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除直接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个体或群体产生消极的影响。
公共物品的经济学解释
公共物品的经济学解释公共物品是指供公众使用、无法排他和非竞争的物品或服务,其供给和需求具有特殊的经济特征。
在经济学中,公共物品常常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它们涉及到资源配置、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干预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解释公共物品的特征、供给方式以及为什么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公共物品的特征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意味着任何一个人的使用都不会妨碍其他人的使用。
比如,一个公园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开放的,其他人也可以随意进入并享受其中的设施,而不会对个体产生额外的成本或限制。
非排他性使得公共物品能够同时为多个个体提供利益,具有广泛的可使用性。
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不会降低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效用。
与私人物品不同,公共物品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
一个人享受公共物品并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该物品所能获得的效益。
例如,一个人欣赏到了城市花坛中美丽的花朵,并不会减少其他市民欣赏花朵带来的快乐。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供给公共物品存在多种方式,包括政府提供、多边协调和慈善捐赠等。
政府提供政府是提供公共物品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政府通过税收或财政预算从社会中收集资源,并将其用于公共设施和服务的提供。
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土地建造公园、修建基础设施(如道路和桥梁)以及提供教育和医疗等服务来满足公众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
多边协调多边协调是指由各个相关方共同提供和维护公共物品。
各方之间通过合作、协商或协定达成一致来实现对公共物品的供给。
例如,在国际组织中,各个成员国可以通过共同出资来提供全球公共物品,例如环境保护、人道主义援助等。
慈善捐赠慈善捐赠是通过私人或组织进行无偿捐赠来提供公共物品。
慈善机构通常依靠个人或企业的捐款来支持其运作,从而提供社会服务和满足公众需求。
例如,私立医院可以通过接受慈善捐助来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医疗服务。
三、为何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尽管市场在许多商品和服务领域表现出高效率和优质服务,但市场机制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下对公共物品的供给。
我国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隐忧思考
我国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隐忧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深入,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模式不断被借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应成效。
但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在改革过程中由于制度与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私人资本固有的逐利性与混合公共物品公共性及公益性的内在矛盾,导致在公共物品私人投资领域,各类问题与冲突屡见不鲜,主要体现为私人部门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权钱交易、社会成本激增、政府公信力下降、效率损失等方面。
允许私人部门进入公共物品供给领域是目前世界上公共物品供给改革的趋势,但这些隐忧与矛盾阻碍了我国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模式的有序发展,扭曲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改革的初衷。
关键词: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隐忧对于公共物品,从斯密、穆勒、庇古到萨缪尔森,都把它作为市场失灵而必须由政府配置的对象。
但他们的理论都存在一个缺陷,即普遍忽视了公共物品的分类,仅将研究对象限制于纯公共物品,而现实生活中的公共物品大多数都是混合公共物品。
这些混合公共物品,尤其是俱乐部产品的存在为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提供了可能。
①从60、70 年代以来,以戈尔丁、科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从理论上对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进行了证明。
这一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西方国家掀起旨在打破政府垄断、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在政府公共部门推进私人资本化改革的政府再造浪潮。
这场浪潮对我国的行政改革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年,我国对某些公共物品,特别是对准公共物品的投资思路进行了调整,允许私人资本进入到相关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西方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改革是在其市场机制比较完善、民主化制度比较健全、法制体系比较完整的背景下进行的;而我国尚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存在市场机制与规范不全,法律与制度滞后,政府资源不足等一系列弊病,导致我国公共物品供给上宏观资源配置效率与微观制度效率低下,致使公共物品私人投资领域,各类问题与冲突屡见不鲜。
一、权钱交易根据公共选择理论,行政人员同样具有经济人理性,同样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经济学原理知识:公共物品原理——为什么市场经济不能很好地提供公共物品
经济学原理知识:公共物品原理——为什么市场经济不能很好地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原理,是指一种消费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
具体来说,公共物品是一种不同于私人物品的物品,其特征包括:1.非排他性:某个人的使用不会阻止其他人的使用,即人人都能使用。
2.非竞争性:使用某个人无法削弱其他人使用的数量或质量。
正是这些特征,使公共物品在市场经济中的供应和分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政府角度和市场角度两方面分别讨论这一问题。
一、政府角度政府在理论上可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来调节公共物品的供给。
具体来说,政府应通过税收来强制公共物品的提供,并根据需要决定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
然而,政府的调节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政府操作的成本很高,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可能无法投入足够的资源来提供公共物品。
其次,政府的决策可能受到政治压力和利益冲突的影响,导致在公共物品分配上产生不公平。
最后,政府掌握的信息资源有限,难以精确了解市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不能很好地调配公共物品,导致浪费。
二、市场角度市场在供给公共物品方面也存在一些瓶颈。
首先,市场无法完全跳过排它性消费,因此无法很好地提供非排它性公共物品。
例如,音乐和电影等文化作品,一旦发行,就无法排除未经付费的消费者,因此市场无法很好地保护知识产权。
其次,市场的价格竞争无法使非竞争性公共物品和非排它性公共物品得到充分供应。
市场垄断存在,经济利益和收益低迷会导致私营部门无法为回报而提供公共物品。
对于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市场和政府可能通过联合行为来解决。
这种公私合作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各种社会团体、非营利组织、基金会和其他非政府机构。
这些组织通过制定或协助政府政策、募集批发捐款和向私营企业提供补贴来提供公共物品。
总之,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市场、政府和其他组织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合作。
公私合作可以通过减少政府的压力及成本,提高市场供应有效性,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和私人组织提供公共物品问题分析
作者:杨留辉王宏杰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04期
摘要: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不同,其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即具有不可分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不能像私人物品那样细分,并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和消费者的偏好而正确的反应其本身的价值,且难以避免“搭便车”问题,因而导致了公共物品低效率提供问题,本文从市场和私人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角度探究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问题。
关键词:公共物品;不可分性;搭便车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036-01
一、引言
目前我国公共物品的供给方还是比较单一的,在多数情况下公共物品主要依靠政府提供,但因公共物品的独有的特性,即:不可分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致使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反应其真实需求偏好,难以避免“搭便车”问题,所以单独依靠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经常导致公共物品的低效的提供,因为由集体这种方式提供公共物品难以避免“失灵“问题,也难以及时回应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部分公共物品也在慢慢的发生变化,致使其也逐渐的具有“排他性”,这在部分程度上使公共物品也可以由市场和私人组织来提供,因此在公共物品的提供方面应该考虑引入市场和私人组织,使市场和私人组织也参与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行列中,以更好的解决公共物品的低效提供问题。
二、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
公共物品一词最早出现在《人性论》一文中,哲学家休谟首先提出了公共物品这一概念,但其并未对其给出准确的定义,给出准确定义的是萨缪尔森,其给出的定义为:公共物品是在消费和使用上具有非排他性的物品。
(二)公共物品的特性
1.非排他性:由于公共物品的不可分性,致使其不能像私人物品那样界定明确的产权,因而不能排除其他人也消费该公共物品。
2.非竞争性:指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成本的增加,即增加一个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
3.外部经济性:指一种经济行为对另一种经济行为产生影响的经济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利益的一方无需付出任何成本,因此这就产生了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不等的情形,即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偏离,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偏离,导致市场失灵。
4.不可拒绝性:像国防一类的公共物品无论你是否愿意都必须接受,必须消费而无法拒绝。
(三)公共物品的分类
公共物品从需求的角度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即是萨缪尔森所定义的纯公共物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例如:国防;第二类是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一大类物品,分为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两类。
三、公共物品提供的失灵
公共物品不同于私人物品,因其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以及不可分性致使其真正需求偏好不能像私人物品那样通过市场价格反应出来,因此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常常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数量,即公共物品的供给经常是失灵的,因此需要引入市场和私人组织提供公共物品以提高公共物品的效率。
四、公共物品的市场有效提供
萨缪尔森将物品划分为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这是两个极端的情况,物品不仅包括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也包含许多介于这两者之间的许多类型,例如:公地、池塘、公海以及俱乐部等类型的物品,这些类型的物品由于不是萨缪尔森意义上的纯粹的公共物品,因此这就为公共物品的市场提供了可能。
1.界定清市场提供的公共物品的范围,市场不应该提供所有类型的公共物品正如不应该由政府提供所有类型的公共物品一样,像国防这类纯粹的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提供,而市场上私人组织则不应该也不会介入这类公共物品,市场应该提供那些具有非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或者具有竞争性但不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这种类型的公共物品可以为私人组织带来利润,所以由市场提供可以提高效率。
2.引入合适制度形式:一是对资金规模需求不大的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组织完全提供,即由私人筹资私人提供;二是政府通过授权的方式给予私人组织特许经营的权利,使私人组织在一定的时期内拥有排他的经营的特权,从而保证私人组织的资金回笼和适当的营利;三是通过适当比例的股份控制实现合营,从而实现由政府主导私人组织生产的模式提供公共物品,进而实现效率。
五、公共物品的私人组织有效提供
除政府和市场之外,私人组织自愿提供公共物品也是一个来源,政府应该对私人组织自愿提供公公共物品给予支持和鼓励。
1.建立政府和私人组织的优势互补;私人非营利组织大多来源民间,与公众接触的更多,也具有更大的弹性,更了解公众的需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政府提供政府得不到的信息,促进政府信息的对称,但是私人非营利组织由于资金和资源的不足也需要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支持,因此应当建立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形式,促进效率的提高。
2.增加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资金的不足是私人非营利组织的自愿提供公共物品的最大“拦路虎”,因此非营利组织应该增加组织的资金的来源,这可以从获得政府的直接资金支持,政府也可以适当放开彩票的发行,允许私人非营利组织参与其中,从而获得资金;非营利组织也应当增加自己的宣传获得更多的公共的支持,总之解决了资金的问题,非营利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公共物品提供的效率。
六、结论
公共物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其提供的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搭便车问题,公众要么不愿意真实表露自己的偏好,要么即使表露偏好也不愿意承担真实成本而希望别人承担成本,而自己则坐享其成。
在公共物品的提供过程中政府由于其特殊性,其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但是因为公共物品的特殊性其不仅包括纯公共物品还包括像俱乐部一类的非纯粹公共物品,所以应该合适界定政府提供的范围并且引入市场和私人组织提供这类非纯粹公共物品,促进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共物品提供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