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配伍

合集下载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

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20~30g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僵蚕】各10g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露蜂房】10~15g;10g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适用于邪踱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蝉衣】3~8g;3~6g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青皮】10g;5~10g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

效果较小。

【枳实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

方剂配伍用量比例总结

方剂配伍用量比例总结

中医方剂特殊配伍及药物用量比例总结
1.麻黄汤:麻黄:桂枝:炙甘草=3:2:1
2.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麻黄:石膏=1:2
3.竹叶石膏汤:半夏:麦冬=1:2
4.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1
5.当归六黄汤:黄芪:当归=2:1
6.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2:1
7.阳和汤:熟地黄:麻黄=15:1
8.旋覆代赭石汤:旋覆花:代赭石:生姜=3:1:5
9.麦门冬汤:麦门冬:半夏=7:1
10.枳术丸:枳实:白术=1:2
11.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1:1:1
12.六一散:滑石:甘草=6:1
13.吴茱萸汤:生姜:吴茱萸=2:1
14.大补阴丸:(熟地+龟板):(黄柏+知母)=3:2
15.泽泻汤:泽泻:白术=5:1
16.小建中汤:芍药:桂枝=2:1
17.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1:1
18.温脾汤:大黄:附子=2:1
19.炙甘草汤:地黄:甘草=4:1
20.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20:1(1:1气血双补)
21.小蓟饮子:生地:小蓟=8:1。

中药方剂配伍注意事项

中药方剂配伍注意事项

中药方剂配伍注意事项
中药方剂的配伍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 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会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组方时要注意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 注意药物的相克禁忌。

有些药物之间存在相克禁忌关系,不宜同时使用。

例如,不宜将泽泻与陈皮或陈皮类药物配伍使用,因为会导致药效相互抵消。

3. 注意剂量和用量的合理搭配。

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剂量和用量范围,配伍时要注意合理搭配,避免过量或过少的用药。

4. 尽量避免具有潜在毒副作用的药物配伍。

有些中药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宜与其他具有类似毒副作用的药物配伍使用,以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5. 注意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不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可能不同,如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要注意药物的特性,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或影响。

6. 根据病情和体质合理配伍。

在组方时要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合理配伍,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药物反应或不良反应。

总之,配伍中药方剂时要注意以上几点,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如果有需要,可以请医生或药师的指导和帮助。

方剂学中相反相成组方配伍方法

方剂学中相反相成组方配伍方法

方剂学中相反相成组方配伍方法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引言•相反相成组方配伍理论基础•相反相成组方配伍原则•相反相成组方配伍应用举例•相反相成组方配伍的注意事项与未来发展01引言方剂学是研究中药组方规律、药效原理及临床运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定义方剂学对于解析中药的复方作用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发掘新的中药复方以及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要性方剂学的定义与重要性原理通过药性相反的药物相互作用,制约其偏性,降低副作用,同时激发药物间的化学反应,产生新的药理作用,从而提高方剂的整体疗效。

定义相反相成组方配伍方法是指在组方时,将药性相反或作用相抗衡的药物合理配伍,以达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提高疗效的目的。

应用原则需要充分了解各种药物的药性、功效及作用机制,合理选择与搭配,确保药物间相互作用能产生协同增效的效果,而非相互抵消或产生不良反应。

相反相成组方配伍方法概述02相反相成组方配伍理论基础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两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根互用,相互依存,是相反相成组方配伍的基本原理之一。

在组方中,通过合理配伍阴药和阳药,可以调和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五行相生相克五行(木、火、土、金、水)之间具有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关系。

在组方中,利用药物五行属性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和制约作用,实现相反相成的治疗效果。

阴阳互根阴阳五行理论VS脏腑经络理论脏腑之间具有表里关系,如肝与胆、心与小肠等。

在组方中,可以利用脏腑表里关系,将药物作用于相应脏腑,从而调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气血运行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畅通与否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在组方中,可以选用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药物,以恢复气血正常运行,实现相反相成的治疗效果。

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

中医药配伍原则与方法

中医药配伍原则与方法

中医药配伍原则与方法
中医药配伍原则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药性搭配: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性,如寒、热、温、凉等。

在搭配药物时应考虑药性的平衡,如寒性药与温热性药、滋阴药与补阳药等相互搭配,以达到治疗目的。

药性的平衡可以减轻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疗效。

2. 君臣佐使原则: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的基本原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 一张方剂中最重要的药被称
为君药,辅助者为臣,次一级辅助者为佐,最后一级如信使一样发挥作用的称为使药。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症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

总的来说,中医药配伍的原则与方法是为了实现药物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在具体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进行灵活运用。

中药的配伍和组方原则

中药的配伍和组方原则

中药的配伍和组方原则1.五味调配原则:中药具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

通过配伍不同味道的药物,可以达到调和药性、增强药效或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例如,用辛散药调和苦泻之品,可以减轻苦泻之性。

2.药性调和原则:中药的性味有寒、凉、平、温、热等不同属性,通过药性调和,可以使药物之间相互促进或制约,达到平衡的效果。

例如,辛热药与寒凉药配伍,可以中和寒凉药的寒性,减少不良反应。

3.类同调和原则:类同调和是指相同或相似药性的药物进行配伍,以达到药物之间的促进或制约效果。

例如,中药组方中常使用多种清热解毒药物,共同发挥清热解毒的作用。

4.辩证施治原则:中医学注重辩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机等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配伍和组方。

例如,对于阳明胃热消谷不化的证候,可选用黄连清热、厚朴行气的药物进行组方。

5.禁忌配伍原则:一些中药有禁忌配伍的情况,即不应该同时使用或混合使用。

这是由于一些药物组合会产生副作用或相互抵消药效,甚至导致中毒。

例如,桔梗与大蒜不宜配伍使用,会导致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6.药物剂量协调原则:中药的剂量使用应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协调,避免药物的过度使用或不足使用。

一般来说,治疗急性病情应采取大剂量、短时间疗程;治疗慢性病情应采取小剂量、长时间疗程。

7.个体差异调整原则:每个人的体质、病情以及对药物的反应都不完全相同,因此在配伍和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敏感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可以减少一些刺激性药物的用量。

8.同种药物适当更替原则:有些中药具有类似的药效和药理作用,可以适当更替使用,以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例如,对于一些治疗咳嗽的方剂,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板蓝根或浙贝母等药物进行替代使用。

总之,中药的配伍和组方原则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决定了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医师在使用中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遵循以上原则进行合理配伍和组方,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保证患者的安全用药。

方剂配伍用量比例总结

方剂配伍用量比例总结

中医方剂特殊配伍及药物用量比例总结
1.麻黄汤:麻黄:桂枝:炙甘草=3:2:1
2.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麻黄:石膏=1:2
3.竹叶石膏汤:半夏:麦冬=1:2
4.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1
5.当归六黄汤:黄芪:当归=2:1
6.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2:1
7.阳和汤:熟地黄:麻黄=15:1
8.旋覆代赭石汤:旋覆花:代赭石:生姜=3:1:5
9.麦门冬汤:麦门冬:半夏=7:1
10.枳术丸:枳实:白术=1:2
11.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1:1:1
12.六一散:滑石:甘草=6:1
13.吴茱萸汤:生姜:吴茱萸=2:1
14.大补阴丸:(熟地+龟板):(黄柏+知母)=3:2
15.泽泻汤:泽泻:白术=5:1
16.小建中汤:芍药:桂枝=2:1
17.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1:1
18.温脾汤:大黄:附子=2:1
19.炙甘草汤:地黄:甘草=4:1
20.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20:1(1:1气血双补)
21.小蓟饮子:生地:小蓟=8:1。

方剂学8、9、10、11讲 方剂的配伍、基本结构

方剂学8、9、10、11讲 方剂的配伍、基本结构
,心火下交肾阴,使肾水不寒,形成了一种升降的对立统一。所以治疗很多心肾病变,采取交通心肾,交通水火,水火既济,这是升降的根本,涉及到生命的最基本物质,和最基本的控制能力。
人体升降第二组矛盾呢?脾胃。脾胃把它称之为升降之中轴,有的叫中枢,过去叫轴。每个车上都有根轴,这根轴是起什么作用,起平衡作用,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由于它在中焦,所以这一个升降,涉及到全身的升降的一种平衡,其它脏器的失衡,往往影响到脾胃的升降的失衡。 这是第二组,升降,叫它升降之中轴。
那么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控制因素,第一个就是配伍环境,这个很重要的,是个配伍环境。配伍环境就是说药物通过配伍,控制它的功效向某个方面去发挥。这里例子非常多,上节课谈到的黄柏配伍苍朮以后,它就可以治疗湿热痹症,湿热痿症等;通过配伍知母以后,又擅长于清虚热、降虚火,就成为一种滋阴降火的基本结构,或者说常用的一种组合,这就是通过配伍环境,控制它这个功效发挥方向。
方剂学 08讲
上节课讲到在遣药组方阶段,很关键的两个环节。一个是把握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这君臣佐使的规律,第二个是配伍技巧,在这章当中,第一节我们重点讨论方剂的配伍目的。配伍这两个字,配,它有组织和搭配的意思,药物组织、搭配成一个方剂。伍有队伍、序列的意思。做为配伍来说,我们是利用药物的功用,它各有所长,因为药物既是多功效的,彼此之间,功效都有各自的特点,这种特点,它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所以要通过合理的组织,合理的配伍,能够调整它药性的偏性,制约它的毒性,减缓它的毒性,增强它原有的功能,或者改变它的原有功能,消除、缓解它对人体的不良因素,发挥它的作用,有相辅相成的,有相反相成的这种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药物群体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以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总的目的是符合辨证论治、能够针对病机体现治法,这样的一种运用药物的整合过程,中医学称它为「配伍」。这是配伍的一种含义,用药物通过配伍合成方剂,具有一种相辅相成,或者相反相成,产生这样的综合作用,这样使得全方成一个有机整体,以符合辨证论治符合针对病机、体现治法的这个基本要求。 这是对通过药物配伍成方的一个简要的归纳。那我们就要讨论一下,单味的多功效的中药,中药大多数都是多功效的,虽然单味药从现在观点来看,含有多种成分,而且在制剂过程中,比如说汤药,煎熬过程中,它各类成分彼此还会发生作用,它这个功效,多功效的发挥方向,我们需要的往往是部分功效,那样呢,怎么控制这个功效发挥方向,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中药方剂配伍方法有哪些

中药方剂配伍方法有哪些

中药方剂配伍方法有哪些方剂配伍方法有多种,但七情配伍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的主要规则。

主要有以下方法1.文献理论研究方法从经典配伍实例中获得中药复方配伍的规律性认识如相须相使配伍,能增强药效相畏相杀配伍,可制约毒性相恶相反配伍,可增毒减效等。

已开始转向应用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类方方证内涵或方剂配伍特征予以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古今方剂进行逻辑处理,以客观、更深入地认识方剂的配伍结构,从中医证法方药内在逻辑上揭示方剂配伍和运用规律。

2.临床验证研究方法即通过临床的医疗实践,考察药物组成变化、药物剂量变化与主治证、疗效之间的关系。

疗效可靠的方剂,不仅要针对性强,恰中病情,还须立方严谨,用药主次分明,要做到一点就必须善于巧妙配伍。

如黄连配木香善治热痢里急后重,配吴茱萸长于治肝火腹痛吞酸,配肉桂则治心肾不交之失眠。

剂量是药性的基础,也是决定药物配伍后发生药效、药性变化的重要因素。

以当归补血汤为例,文献记载的当归黄芪之比除1∶5外,还有1∶6(《外科理例》),1∶4(《医学心悟》、《时方歌括》),1∶3(《医部全录》),1∶2(《血证论》),2∶5(《东医宝鉴》),3∶8(《医学入门》),3∶10(《女科撮要》)。

而临床观察显示,当归黄芪为1∶2时偏于养血益气,抗缺氧作用最为显著为1 1时偏于益气活血兼养血,显著增强红细胞膜流动性。

由此可见,不同剂量比例各有自己的作用优势。

3.实验研究方法考察复方配伍、配比与化学成分、药理效应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化学研究方法研究配伍或煎煮制备过程中化学成分所发生的量的变化和质的改变。

如甘草酸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这与麻黄汤止咳平喘功效有密切关系。

采用HPLC测定麻黄汤各药分煎与合煎后甘草酸的含量发现,合煎后的分量》甘草单煎的分量。

用HPLC 法测定肉桂与黄连不同配比对黄连生物碱含量的影响,发现肉桂的配比越大,黄连生物碱的含量越少。

中药配伍后还会出现原单味药不含有的成分。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剂配伍意义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剂配伍意义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剂配伍意义1、真武汤【配伍意义】本方为治脾肾阳虚,水湿泛溢的基础方。

方以辛甘性热之附子为君,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

臣以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白术健脾燥湿。

佐以生姜之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苓、术宣散水湿。

白芍亦为佐药,其义有四: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气,《本经》言其能“利小便”,《名医别录》亦谓之“去水气,利膀胱”;二者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四则可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于久服缓治。

2、实脾散【配伍意义】本证系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气内停所致。

治以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附子善于温肾阳、助气化以行水,干姜偏于温脾阳、助运化以制水,相合为君,温肾暖脾,扶阳抑阴。

臣以获苓、白术渗湿健脾,使水湿从小便去。

佐以木瓜除湿醒脾和中;厚朴、木香、大腹子(槟榔)、草果行气导滞,令气化则湿化,气顺则胀消;且草果、厚朴兼可燥湿,槟榔尚能利水。

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和中,生姜兼能温散水气,甘草则可调和诸药,同为佐使之用。

诸药相伍,脾肾同治,而以温脾阳为主,寓行气于温利之中,令气行则湿化。

3、独活寄生汤【配伍意义】本证系感受风寒湿邪而致痹证,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

证属正虚邪实,治宜扶正与祛邪兼顾。

重用独活为君,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

细辛入肾,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四药合而为臣。

君臣相伍,以祛风寒湿邪。

佐入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

且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

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

诸药合用,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使气血足而风湿除,肝肾强而痹痛愈。

4、防己黄芪汤【配伍意义】本证系表虚卫气不固,风湿之邪伤于肌表,水湿郁于肌腠所致。

方剂配伍用量比例总结

方剂配伍用量比例总结

方剂配伍用量比例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中医方剂特殊配伍及药物用量比例总结
1.麻黄汤:麻黄:桂枝:炙甘草=3:2:1
2.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麻黄:石膏=1:2
3.竹叶石膏汤:半夏:麦冬=1:2
4.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1
5.当归六黄汤:黄芪:当归=2:1
6.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2:1
7.阳和汤:熟地黄:麻黄=15:1
8.旋覆代赭石汤:旋覆花:代赭石:生姜=3:1:5
9.麦门冬汤:麦门冬:半夏=7:1
10.枳术丸:枳实:白术=1:2
11.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1:1:1
12.六一散:滑石:甘草=6:1
13.吴茱萸汤:生姜:吴茱萸=2:1
14.大补阴丸:(熟地+龟板):(黄柏+知母)=3:2
15.泽泻汤:泽泻:白术=5:1
16.小建中汤:芍药:桂枝=2:1
17.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1:1
18.温脾汤:大黄:附子=2:1
19.炙甘草汤:地黄:甘草=4:1
20.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20:1(1:1气血双补)
21.小蓟饮子:生地:小蓟=8:1
2。

方剂配伍与使用注意事项

方剂配伍与使用注意事项

方剂配伍与使用注意事项
1. 方剂配伍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不同的药材搭配在一起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呢!比如说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这几味药配合起来,那对血虚的改善可真是厉害!咱在用方剂的时候可得注意啦,千万别乱搭配,就好像做菜不能乱加调料一样,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啊!
2. 你看那黄连和木香,它们的配伍在香连丸里可是经典呢!但使用的时候能马虎吗?当然不能啊!就跟你找朋友合作一样,得找对人,用方剂也是,得搞清楚什么能配,配错了那可不得了!
3. 方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可多啦,就像走钢丝一样要小心翼翼!比如有些药孕妇不能用,这多重要啊!像桃仁、红花这些,孕妇要是用了,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这可得千万记住呀!这不就是对自己身体负责吗?
4. 哎呀,不同的方剂有不同的讲究,比如说麻黄汤,那可不是随便能用的!这就好比一件珍贵的宝贝,得小心呵护着用!如果不注意病人的体质啥的就乱用,那不是给自己挖坑嘛!大家可得留神哦!
5. 想想看,一个好的方剂就像一支精锐的部队,各个药材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但要是不注意使用事项,那不就成了散沙啦!比如说用药的剂量,多一点少一点差别可大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
6. 方剂配伍和使用注意事项真的太重要啦!这就跟一场比赛,规则都不搞清楚怎么能赢呢!咱们得重视起来,不能掉以轻心啊!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都得把这些牢牢记住,毕竟这关系到健康呢!
我的观点结论:方剂配伍与使用注意事项是非常关键的,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仔细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方剂的作用,保障我们的健康。

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

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

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1. 引言说到中医,大家肯定会想到那些神奇的草药和古老的方剂。

嘿,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些药方能有效呢?其实,中医的方剂配伍就像是调制一杯完美的鸡尾酒,每种成分都有它的角色。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医方剂的配伍原则,让我们一起“深挖”这背后的秘密吧!1.1 方剂的基本理念首先,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

这就像一个大家庭,所有成员要和谐相处。

方剂的配伍也是如此,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像家人间的关系,既要相互补充,又不能冲突。

中医认为,身体是一个整体,所有的症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配伍时,药材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得当,才能达到“和气生财”的效果。

1.2 组方的灵活性说到组方,灵活性是关键。

中医不喜欢死板的规定,就像你做菜时,不可能每次都照着食谱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方剂可以随意调配。

有时候,添加一两味药就能改变整个方剂的效果。

你看,这就像炒菜,加点盐和辣椒,味道立马提升不少!2. 配伍原则接下来,我们聊聊一些重要的配伍原则。

这里面可是有大学问的哦,别小看了这些原则。

2.1 兼顾表里在中医中,表和里就像是两位兄弟,一个负责抵抗外邪,一个负责调理内脏。

配伍时,既要考虑到外部的病因,也不能忽视内部的状况。

比如,你感冒了,表症要先处理,再来调理身体,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药性相辅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的性味和归经,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

有的药性温和,有的则偏寒。

配伍时,要注意药性之间的相辅相成。

比如,辛热的药材可以帮助寒凉的药材发挥更好的作用,就像朋友之间互相激励,一起进步。

3. 常见配伍案例接下来,咱们来看看几个常见的配伍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原则。

3.1 感冒的方剂想象一下,你得了感冒。

常用的方剂像“银翘散”,就包含了辛凉解表的药材。

这里面有荆芥、薄荷等,这些药材就像超级英雄,齐心协力,把病邪赶跑。

不过,银翘散也常常会和其他药材配伍,比如加点生姜,来温暖身体,让你感冒的症状更快消失。

方剂配伍歌诀总结(精选3篇)

方剂配伍歌诀总结(精选3篇)

方剂配伍歌诀总结第1篇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7、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8、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9、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10、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1、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12、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13、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4、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5、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热,火降小便。

16、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湿热堪逐。

017、石膏大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18、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19、大黄苦寒,实热积聚,祛痰润燥,疏通便秘。

20、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1、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2、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3、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4、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5、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26、葛根味苦,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27、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28、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痛,诸风口噤。

29、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淤。

30、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通关,风湿皆用。

31、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痛,疏筋活血。

32、独活甘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33、知母味苦,热可能除,骨蒸有汗,痰嗽皆舒。

34、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35、藁本气温,除头巅顶,寒湿可去,风邪可屏。

36、香附味甘,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方剂配伍原则

方剂配伍原则

方剂配伍原则
方剂配伍原则是指中药方剂中各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原则。

方剂配伍原则主要包括相互协调原则、相互增强原则、相互制约原则和相互抑制原则。

1. 相互协调原则:指方剂中的各药物之间有协同作用,能够增强疗效。

例如,中药方剂中常见的配伍为“药草相辅”,即通过植物草药的相互配伍来发挥协调作用。

2. 相互增强原则:指方剂中的各药物之间具有相互增强的作用,能够加强疗效。

例如,某些药物在配伍后能够增加其药效,提高治疗效果。

3. 相互制约原则:指方剂中的各药物之间具有相互制约作用,能够避免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的发生。

例如,某些中药在配伍后能够减轻其副作用,保护患者身体健康。

4. 相互抑制原则:指方剂中的各药物之间具有相互抑制作用,能够降低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例如,某些中药在配伍后能够抑制其药效,减轻不良反应。

方剂配伍原则在中药临床应用中非常重要,正确的配伍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健康。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搭配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中的药量比例配法

中医方剂中的药量比例配法

中医方剂中的药量比例配法1 中医方剂中的药量比例配法中医方剂是中医治疗中常用的药物组合,其特点是以草药为主要成分。

通过配伍不同的中药成分,可以对病症产生不同的疗效。

在配制中医方剂时,药量比例配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同药材的用量不同,需要根据其相互调配的特性进行合理安排。

下面就介绍一下中医方剂中的药量比例配法。

2 药物配比的基本原则中草药的配伍有一定的原则,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 主药首选:方剂中起决定疗效的草药称为主药,主要作用是对症治疗,通常配比在30%~50%之间。

2. 副药次之:指辅助主药进行治疗,使方剂的疗效得以提升,通常配比在10%~30%之间。

3. 佐药辅助:常常起到调和主副药的作用,或是改善方剂的口感,调节体内功能的平衡等,通常配比在5%~15%之间。

3 举例说明以清热解毒为例,具体的药物配比如下:1. 主药:黄芩(30%)、连翘(25%)、蒲公英(25%)2. 副药:栀子(15%)、赤芍(5%)3. 佐药:甘草(5%)其中,黄芩和连翘是清热解毒的主要草药,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

蒲公英有清热排毒的功效,可以促进病情的好转。

栀子和赤芍有解毒的作用,同时也能起到协同作用。

甘草具有调和配伍作用,也有一定的解毒功效。

这些药物按照药量比例的原则进行搭配,可以相互促进,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4 总结中医方剂中的药量比例配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合理的药物搭配可以提高方剂的疗效,缓解病情,同时也能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在中药配制过程中,遵循主药、副药、佐药的基本原则,按照药量比例的要求进行搭配,就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配伍得当例子

中药配伍得当例子

中药配伍得当例子
1. 嘿,你知道麻黄和桂枝的配伍吗?就像最佳搭档一样!感冒的时候,它们俩一起能起到发汗解表的效果,那可真是杠杠的!比如麻黄汤里,麻黄和桂枝就共同发力,把风寒赶跑。

这样的组合是不是很厉害?
2. 咱再说说黄芩和黄连吧!它们俩搭配在一起呀,就如同两把利剑。

在治疗一些热性病的时候,能发挥大作用呢!像黄连解毒汤中,黄芩和黄连联手,把热毒清得干干净净,这个例子多经典呀!
3. 哎呦喂,当归和熟地的配伍可不能小瞧呀!那简直就是养血的黄金组合。

很多补气血的方剂里都有它们呢,比如说四物汤,当归和熟地相互配合,让气血充足起来。

这不是很神奇吗?
4. 还有人参和白术呀,它们俩呀,就好像两个忠诚的卫士!在调理脾胃、补气方面超厉害的。

四君子汤里人参和白术一起发力,让脾胃更强健,这样的搭配真的超棒啊,你说呢?
5. 何首乌和枸杞的组合也很有意思哦!像两个好伙伴一起为我们的肝肾助力。

在一些乌发养颜的方子中,就能看到它们俩的身影。

就像它们共同呵护着我们的健康,是不是很暖心呢?
6. 生姜和大枣也是一对好拍档呀!它们常常在好多方剂中出现呢。

比如桂枝汤中,生姜散寒,大枣补中,相互配合得十分默契,这搭配真的很巧妙呀!
7. 最后说说熟地和山药吧,怎么形容呢,就像两个默契十足的助手!在补肾方面那效果没得说。

六味地黄丸里它们携手,让肾脏更健康。

这样的中药配伍,真的让人惊叹不已啊!
在我看来,中药的这些配伍得当的例子真的很神奇,充分展现了中医的智慧和博大精深呀!。

方剂的配伍目的是增效减毒,请结合方剂进行论述

方剂的配伍目的是增效减毒,请结合方剂进行论述

方剂的配伍目的是增效减毒,请结合方剂进行论述
方剂的配伍目的主要是为了增效和减毒。

通过恰当地组合药物,可以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在配伍方剂时,常常会遵循以下原则:
1. 相互协调原则:药物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

例如,有些药物可以增强另一药物的疗效,或提高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过程。

2. 互补原则:药物之间具有互补的作用。

一些药物有着相似的药效和作用方式,配伍使用可以增强疗效。

例如,中药方剂中常常会同时选用具有类似作用的药材,如清热药与解毒药的配伍,能够发挥更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3. 对抗原则:药物之间具有相对对抗的作用,可以互相中和或抑制。

有些药物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通过对抗性药物的配伍可以减轻或避免这些不良反应。

例如,一些药物会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可以配伍使用具有保护胃肠道功能的药物,减轻不良反应。

4. 适量原则:合理控制药物的剂量和用法,避免过量使用或药物用法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方剂中每种药物的剂量都要根据药物特点、病情和患者体质等因素进行合理调配。

需要注意的是,方剂的配伍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多种药物混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因素。

因此,在使用方剂治疗时,建议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避免盲目自行配伍药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根据所学专业的常见病,举例说明解表剂的基本组方配伍方法
对于风邪初中经络所引起的中风患者,症见:口眼 斜,舌强不能语,手足不能动,并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舌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

临床治疗予以大秦艽汤加减。

方剂组成:秦艽20g 甘草8g 川穹10g 当归10g 白芍10g 细辛3g 羌活8g 防风8g 黄芩8g 石膏10g 白芷8g 白术8g 生地黄8g 熟地黄8g 茯苓8g 独活10g
方解:方中重用秦艽祛风通络,为君药。

更以羌活、独活。

防风、白芷、细辛等辛散之品,祛风散邪,加强君药祛风之力,并为臣药。

同时伍以熟地、当归、白芍、川穹养血活血,使血足而筋自容,络通而风易散;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配以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化生气血;生地、石膏、黄芩清热,是为外感风邪郁而化热者设,以上共为方中佐药。

本方用药,以祛风散邪为主,配伍补血、活血、益气、清热之品,疏养结合,邪正兼顾,共奏祛风清热,养血通络之效。

通过本方可以看出,解表剂在中风初中经络中的应用,方中防风、川穹、白芷、细辛、均为解表剂的常用药物。

解表剂的配伍组成应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确定组方原则,对于风热型的加银翘、双花、薄荷、桑叶、菊花等药物;对于风寒型的加麻黄、桂枝、羌活、防风、白芷等药物;对于寒热不明显的可用辛平解表剂如荆防败毒散加减,在以上基础上结合病人具体疾病情况予以渐渐配伍组方。

二、针对急性肺炎病人,高热、喘满、便秘者设计治疗方案
急性肺炎患者以高热、喘满、便秘症状者属于中医喘证痰热郁肺范畴。

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宣降失职则喘满;肺失宣降,营卫失和,正邪交争故而高热;痰热下移大小肠,蒸腾津液,传导失司则见便秘。

治疗: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代表方:桑白皮汤加减。

桑白皮16g 半夏7g 苏子9g 杏仁10g 浙贝8g 黄芩9g 山栀8g
方解:方中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桑白皮兼以泄肺平喘,黄芩既可清肺热又可清大肠湿热;半夏燥湿化痰,于黄芩辛开苦降,降气除满;苏子、杏仁降气平喘兼以润肠通便,浙贝母清热化痰,降泄肺气,山栀清热利湿若身热重,可加石膏辛寒清气;若喘甚痰多,黏稠色黄,可加葶苈子、海蛤壳、冬瓜仁、薏苡仁,清热泻肺,化痰泄浊;腑气不通,痰涌便秘,加瓜蒌仁或大黄,通腑清肺泻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