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作文900字

合集下载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拖延心理学范文〔精选5篇〕拖延心理学范文〔精选5篇〕拖延心理学1非常钟有多长?因着赖床的缘故,我为了防止迟到,曾掐着表,把我从家里出发到走进学校的时间大致记了下来。

几天的时间总结了下,每次大概七八分钟的样子,再加上一些不稳定因素,比方需要绕远路走大门,或是下雨天,车流量多等情况,就要在最快时间上再加上几分钟。

所以每天最晚我都会在上课非常钟前匆匆出门,也算是运气比拟好的,从那之后我就鲜少迟到。

可往往在我时间绰绰有余,信心满满地认为绝不会迟到的时候,你会在上课时间快到时看到一个仓促到有些狼狈的身影向教室奔去。

这就是人所常言的拖延症。

当钟表上的指针明晰地告诉你今天洗漱之后比昨天早了五分钟,你及时松了口气并暗暗庆幸今天时间比拟充裕,于是同样是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却在不经意地拖沓中将时间用尽,再度看向钟表后,甚至比平日出发的还要晚上一些。

当然,也还有一种情况时常发生,明明是早出了门,算好的时间也还可以余下些许,但偏偏抵达时间和往日没什么不同,更有甚者,你还会发现时间不够了。

这些就是《拖延心理学》上所说的拖延,这种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延行为,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常常是一些深层问题的表现。

以前一直认为拖延和拖延症并没有什么不同,故而常常把“拖延症”一词挂在口中,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才真正理解了“拖延”和“拖延症”的区别。

拖延是一种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也仅是一种坏习惯,可当这种坏习惯影响到情绪,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认、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

书上举了很多个例子,皆是拖延的特征。

在我的理解中,拖延也是对时间的模糊,非常钟,说短却可以做很多事,说长又过得很快。

当你面前摆着需要完成的工作,却又想玩一会儿手机的时候,可能多数人会选择定一个时间,玩到那个点再开场工作。

假设你在看小说,到点之后假设是觉得精彩万分,你估计会暗示自己看完这一章再去,假设你在聊微信QQ,可能会是准时放下手机,但不停弹出的消息会让你情不自禁地将它再度拿起,每次发上一两条消息再放下,一会儿过后又会有消息弹出来。

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5篇

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5篇

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5篇通过写读后感我们是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的,一本好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感悟,一起来写读后感吧,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篇1好长时间没上来写点啥,因为我把自己生活安排得忒充实了。

我一直感到自己到了一个人生的瓶颈期,在深知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情况下,感到有心无力。

知道自己的问题之一是拖延,于是终于前些日子读了《拖延心理学》,找到了症结所在。

自我帮助类的书我现在看了几本之后,把他们划分为三类,或者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说教式的,通过讲道理拓展你的思路,就像年长者给年轻人做心理工作差不多。

这个方法在个别想不通的问题上,有时候可以个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有些道理你可能先前是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有了新的目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这个类型的有个问题,它只在你先前不明道理的时候管用。

那么如果在“道理大家都知道”的情况下,问题有时候还是解决不了怎么办?这就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第二层是方法式的,你现在已经知道自己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知道了目标,却不知道怎么能达到,这类书就注重于教你实际操作的方法。

比如教你怎么管理时间,怎么放松精神……但有了目标,有了方法,你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吗?不一定能!第三层是学术式的,它从心理科学的角度来分析。

你有了目标,有了方法,即你知道要做什么,又知道如何做,为什么不行动?这问题一点也不荒谬,它几乎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问题出在内心和大脑。

帮你解决“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就是……”里那个不知道的为什么。

《拖延心理学》就是这个层次的书。

它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示:把自己当成活体标本,科研项目来研究!看了《精子战争》之后,内容虽不能尽信,但是它的一个主旨是人类终究是一种动物。

要从生物的角度来观测研究。

确实如此,不能因为人类掌握了科学道理,就认为自己的感性一面是凌驾于科学是不可用理性分析的。

事实上,那些自然界的科学事实不管人类掌握与否都是客观存在的,人类自己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当然也可以用科学道理分析。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1近日看博克莱和莱诺拉写的《拖延心理学》,阅读了拖延产生的一些心理学原因,颇受启发,阅读过程有种脊梁发凉的感觉,似乎以往自己很是骄傲的一些点就是阻碍自己前行的深层次的原因,不管是过于敏感,或者确实是问题,暂且先记下,以备日后深入思考和矫正。

(1)过于注重表现,把表现等同于能力。

“不管能力如何定义,当它成为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单一决定因素时,问题就产生了。

这个人表现如何成为唯一衡量,其它面都被忽略了。

”表现的好坏评判标准常来自于他人,而他人无法从做事的动因和根本出发点去理解一个人的表现,因此单纯注重表现,会让人变得过于追求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完整的努力。

这样获得的结果就如同空中楼阁,似乎很华丽,却总让人不安心。

(2)过高的期望,与现实形成太大的落差。

“一个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相符;一个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却对自己不抱希望。

”后者对自己要求跟自己对自己表现期待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所以常常自责,进而容易消沉,自尊因而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3)平庸招致轻蔑太多的时候希望自己每一件事情都做的非常出色,是个全能的人。

于是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与理想的自己相比很平庸,于是贬低平常和常规的表现,用轻蔑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表现。

拖延就是安慰自己的方式,然后找一堆接口,阿Q式的安慰自己。

(4)优秀不用努力遇到事情,总是幻想自己有超能力,秒懂一切,解决问题都是手到擒来,分分钟了事。

做不到这点就觉得自己能力有问题,对自己感到失望,然后放弃必要的努力,通过拖延来回避努力,长时间如此,让聪明变成了无知。

(5)一切都自己来,亲力亲为总是觉得自己可以搞定一切,或者说只有自己做的才能放心,长此以往,自己时间和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好每件事,然后把自己推向拖延。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7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1学习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节课,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对于我而言,选择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的主要原因在于我认为无论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还是在未来要加入社会,开始工作后,管理心理学都是应用最广泛,对我最有帮助的一门科目。

“在21世纪,当社会变革、国际交流、信息技术、个性发展等诸多挑战与机遇降临到社会分工的每一位参与者面前时,无论我们是否身处领导者的职位,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具备某些领导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管理心理学可以应用在我对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等这些方面,更能帮助我更好的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相处。

同时,当我们身处某一个团体时,管理心理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团队成员进行管理,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个成员的价值,使团队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一、如何做好团体工作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想办法激发动机,强化动机,运用动机的机能,影响职工行为。

把组织目标变成每个职工自己的需要,把企业的利益与满足职工个人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职工积极地、自觉地努力工作。

这就是激励在团体工作中的功能。

激励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在大一时我加入了某院科协秘书部,我在这一年里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科协在安排干事工作时没有能够统筹安排好各个人的具体工作,一有事情就是谁有空谁去做。

结果每次做事的都是那几个人,有些人总是没空,但所有人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

而且在下一任部长的人员选择上,它过早地透露出了倾向,导致其他成员消极怠工,甚至辞职。

在下学期就已经有三分之二的人退出了,造成人员缺乏,很多工作都无法及时完成。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_《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_《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_《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篇一:拖延心理学读后感好长时间没上来写点啥,因为我把自己生活安排得忒充实了。

我一直感到自己到了一个人生的瓶颈期,在深知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情况下,感到有心无力。

知道自己的问题之一是拖延,于是终于前些日子读了《拖延心理学》,找到了症结所在。

自我帮助类的书我现在看了几本之后,把他们划分为三类,或者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说教式的,通过讲道理拓展你的思路,就像年长者给年轻人做心理工作差不多。

这个方法在个别想不通的问题上,有时候可以个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有些道理你先前是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有了新的目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这个类型的有个问题,它只在你先前不明道理的时候管用。

那么如果在“道理大家都知道”的情况下,问题有时候还是解决不了怎么办?这就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第二层是方法式的,你现在已经知道自己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知道了目标,却不知道怎么能达到,这类书就注重于教你实际操作的方法。

比如教你怎么管理时间,怎么放松精神……但有了目标,有了方法,你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吗?不一定能!第三层是学术式的,它从心理科学的角度来分析。

你有了目标,有了方法,即你知道要做什么,又知道如何做,为什么不行动?这问题一点也不荒谬,它几乎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问题出在内心和大脑。

帮你解决“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就是……”里那个不知道的为什么。

《拖延心理学》就是这个层次的书。

它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示:把自己当成活体标本,科研项目来研究!看了《精子战争》之后,内容虽不能尽信,但是它的一个主旨是人类终究是一种动物。

要从生物的角度来观测研究。

确实如此,不能因为人类掌握了科学道理,就认为自己的感性一面是凌驾于科学是不可用理性分析的。

事实上,那些自然界的科学事实不管人类掌握与否都是客观存在的,人类自己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当然也可以用科学道理分析。

根据学习,我终于意识到我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都是有深远的源头的。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三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三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三篇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一)拖延,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的习惯,也许您拖延是为了逃避某件事情,也许您拖延是为了缓解紧张的压力。

从我们的幼儿时期一直延续到老年时期,也许死亡才是拖延的终点。

既然不能摆脱拖延心理,我们就应该了解它的根源,了解它的影响,最终找到克服拖延心理的方法。

我分析我工作上拖延的原因可能是一种畏惧的心理,就拿仓库这方面的工作来说,因为没有实际经验,不自觉的就对这块工作产生了拖延的心理,有点畏惧,不知从何下手。

要想克服这种心理,就要从根源下手不能畏难,要把整件事情分成各个小模块来逐步攻克,制定详细、切实可能的工作计划。

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先在网上学习些理论知识;再去泰州进行实践学习和操作,理论结合实际强化技能,回来针对我们远景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对症下药,逐步完成仓库的管理工作。

正是读了《拖延心理学》这本书,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工作中拖延的成因。

改掉拖延的坏习惯也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

我准备好启程了,您呢?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二)在翻开《拖延心理学》之前,本人一直对自身在习惯养成、工作效率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拖延深恶痛绝,并对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拖延症患者深信不疑,且颇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深恐将不断为此生以及此生中的若干年甚或几个星期的碌碌无为而追悔莫及,于是便一厢情愿地将治愈希望寄托在了广受推崇的《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细读之下,方知拖延这个问题竟然博大精深。

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脑共同作用力之下的产物。

正如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

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扯出诸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以及家庭的态度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仰或真相。

当读到对各类拖延行为模式的法庭大调查这一章节时,书中提到:拖延会激起类似自责或者厌恶这样的情感反应,但是它很可能同时也在帮你躲避其他更为焦灼的情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第一篇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的书架行列间闲逛徘徊时发觉,瞄到后便毫不迟疑地取出来。

缘由很简洁,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拖延热衷者,而且更加有严重之势。

比方与朋友赴约,我往往会把时间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又比方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爱把作业拖到限期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如今的读书笔记,我想着明天就必需打印,所以只好赶在周末的尾巴把这赶出来……于是,我决定要通过这本书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层缘由,以及期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

书的第一章就阐述了一个“拖延者怪圈〞。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得马上开始,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还有时间,我这个人有毛病,做还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战。

我永久不会再拖延。

我完全感同身受,这无疑是我一学期来的心路历程。

开学初,我往往雄心壮志,想着这学期我必需时刻温故而知新,切勿期末临急抱佛脚,我得马上开始。

慢慢地,学习往往会被一些莫须有的琐事耽误,于是我开始想: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于是,接近期末,我又劝慰自己:还有时间……对于拖延的缘由,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

我想前两类缘由的吧。

认真想想,我喜爱把赴约的时间调得刚刚好,是由于我曾经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实在是不喜爱等待,于是选择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惭愧;至于在学习上临急抱佛脚,是由于我感觉那样的效率会比平常大大提高,同时我认为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孜孜不倦,却在高考中功亏一篑,而眼看平常成果不如我的同学都如愿以偿考上重本。

我可怕就算平常温故而知新也抵不过别人临急抱佛脚的运气。

但是,我好像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探究了自己拖延的缘由,我好像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正如书中提到的:渐渐来。

我深知转变这坏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见影,我会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多给自己心理示意,例如,在学习方面,我必需时刻提示自己“笨鸟先飞〞。

有关拖延心理学的读后感

有关拖延心理学的读后感

有关拖延心理学的读后感【篇一: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的书架行列间闲逛徘徊时发现,瞄到后便毫不犹豫地取出来。

原因很简单,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拖延热衷者,而且越发有严重之势。

比如与朋友赴约,我往往会把时间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又比如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把作业拖到限期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现在的读书笔记,我想着明天就必须打印,所以只好赶在周末的尾巴把这赶出来……于是,我决定要通过这本书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层原因,以及希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

书的第一章就阐述了一个“拖延者怪圈”: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得马上开始,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还有时间,我这个人有毛病,做还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战。

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我完全感同身受,这无疑是我一学期来的心路历程。

开学初,我往往雄心壮志,想着这学期我必须时刻温故而知新,切勿期末临急抱佛脚,我得马上开始。

渐渐地,学习往往会被一些莫须有的琐事耽搁,于是我开始想: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于是,临近期末,我又安慰自己:还有时间……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

我想前两类原因的吧。

仔细想想,我喜欢把赴约的时间调得刚刚好,是由于我曾经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实在是不喜欢等待,于是选择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惭愧;至于在学习上临急抱佛脚,是由于我感觉那样的效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同时我认为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孜孜不倦,却在高考中功亏一篑,而眼看平时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如愿以偿考上重本。

我害怕就算平时温故而知新也抵不过别人临急抱佛脚的运气。

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正如书中提到的:慢慢来。

我深知改变这坏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见影,我会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多给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学习方面,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笨鸟先飞”。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7篇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7篇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7篇《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篇1目前,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

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

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

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

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

确实是这样的。

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儿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

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

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让着小弟弟(小妹妹)”。

这事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

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

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我会继续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篇2学习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节课,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一)拖延,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的习惯,也许您拖延是为了逃避某件事情,也许您拖延是为了缓解紧张的压力。

从我们的幼儿时期一直延续到老年时期,也许死亡才是拖延的终点。

既然不能摆脱拖延心理,我们就应该了解它的根源,了解它的影响,最终找到克服拖延心理的方法。

我分析我工作上拖延的原因可能是一种畏惧的心理,就拿仓库这方面的工作来说,因为没有实际经验,不自觉的就对这块工作产生了拖延的心理,有点畏惧,不知从何下手。

要想克服这种心理,就要从根源下手不能畏难,要把整件事情分成各个小模块来逐步攻克,制定详细、切实可能的工作计划。

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先在网上学习些理论知识;再去泰州进行实践学习和操作,理论结合实际强化技能,回来针对我们远景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对症下药,逐步完成仓库的管理工作。

正是读了《拖延心理学》这本书,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工作中拖延的成因。

改掉拖延的坏习惯也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

我准备好启程了,您呢?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二)在翻开《拖延心理学》之前,本人一直对自身在习惯养成、工作效率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拖延深恶痛绝,并对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拖延症患者”深信不疑,且颇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深恐将不断为此生以及此生中的若干年甚或几个星期的碌碌无为而追悔莫及,于是便一厢情愿地将治愈希望寄托在了广受推崇的《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细读之下,方知拖延这个问题竟然博大精深。

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脑共同作用力之下的产物。

正如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

”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扯出诸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以及家庭的态度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仰或真相。

当读到对各类“拖延行为模式的法庭大调查”这一章节时,书中提到:拖延会激起类似自责或者厌恶这样的情感反应,但是……它很可能同时也在帮你躲避其他更为焦灼的情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2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2篇)

拖延心理学〔精选12篇〕拖延心理学〔精选12篇〕拖延心理学篇1S.J.斯科特著、王斐译的《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分别从你为什么总是拖延和回绝拖延,从行动开场两大局部对拖延症的产生原因及如何解决进展说明。

书的前言局部就告诉我们:拖延是一种成问题的习惯,是把重要的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它时间做。

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拖延会有一个逐渐加重和蔓延的过程。

习惯具有固化的特点,所以针对拖延,保持觉察很重要,但从我自己的经历,过于敏感的觉察,会引起内心的抵抗。

所以这种觉察,要注意方式方法。

反复自省感到自己在拖延是很折磨人的,不如采用简单的步骤使自己脱离这个环境。

反观自己,以前忙完工作回到家总是觉得很累,躺到床上看手机,看各种资讯新闻,有时候一看就是两个小时,晚上的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有一段时间,我的理智告诉我不能这样,要充实自己,哪怕锻炼身体也好,但最后还是惰性占了上风。

其实这就跟拖延背后的八大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追求完美、对未知的恐惧、承诺“稍后”在做,只专注简单的任务、经历动力缺失、不知道从何开场、经常分心和没有足够的时间。

我常常会给自己一个“借口”,明天一定完成!明天一定开场!就这样,在我的想象中,我将拥有无限的能量、安康的饮食、定期的锻炼、好好工作直至完成一项任务。

然而,现实是,“明天的我”已经很疲倦,没有动力,很想去逛个街,也很想追个剧。

最后对自己定的方案形成抵触、开场拖延。

此类拖延会聚到一起,形成自己在专业上“望人兴叹”场面。

我以前把这个单纯归结于自己意志力的缺乏。

书中的“单凭意志力,往往缺乏以决定内心冲突的斗争结果。

接纳负面评价的才能,才是在行为上防止拖延走向高效的起点”。

对我真是当头棒喝。

我总想用一种轻而易举的姿态完成学习和进步,不肯承受自己在理论上的欠缺。

目前我针对自己的缺点,想到的就是定短期目的和及时鼓励自己的方法。

其实我想,克制拖延或许就是一个从自恋走向不自恋的过程。

不放大自身的困境,不沉溺自己的情绪,不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分开自身,我们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并接纳和热爱它。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建议。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拖延心理学读后感,希望您喜欢!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篇一看完此书,对照自己,有两点发现:一是自己曾有很严重的拖延症,二是现在自己的拖延习惯少了很多。

这一改变并非是对拖延症采取了什么措施,只是因为自己的心态逐渐成熟罢了。

十七八岁或者更早一点的时候,我相信自己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

当时的状况大致是这样的:我刚经历高考,成绩不好也不差,进入了一所不是很出名的重点大学学着一个不是很热门的专业,总之一切都太普通不过。

但那时的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普通过,每天都谋划着很多事情,并且坚信这些很快就会变为现实。

其中之一就是要在英语四六级上取得一个很高的分数,这个从一进大学就开始计划了,到最后的结果却是四级勉强通过,六级徘徊在通过的边缘。

考四六级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结果如此,原因很简单,考前几个月觉得时间还多,可以做点更重要的事情,考试前几个星期感觉再怎么准备也来不及了,于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

四六级只是其中比较低端的一个计划,还有很多高大上的计划,结局殊途同归。

现在看来,大学四年过得其实很不好,一直处于反省与自责之中,最后的两张证书毕业,显然与当初的梦想差距太大。

工作头几年是极其痛苦的,想成为的自己与实际的自己差距太大。

当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自己的时候,生活才显示出它真实的样子:我其实太普通了,能力也一般,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做就可以做到的,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很有可能还是这样。

这一发现至关重要:“因为,当我们按照自己真实的样子而不是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来接受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以最有利于我们的方式来采取行动,而不是生活在拖延的无边阴影之下。

”三十而立,如今的我虽不能说成熟,但肯定没有太多的拖延症状。

每天早上七点之前,我会在小区跑两圈,如果下雨我就爬楼梯,从一楼爬到二十六楼,当年微不足道的小计划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一)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一)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一)
拖延,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每个人或多或少押后都有拖延的习惯,也许您拖延是更何况为了逃避某件坏事,也许您拖延是为了改善
紧张在我看来的压力。

从我们的幼儿时期一直延续到老年时期,也许
死亡才是拖延的终点。

既然不能摆脱拖延心理,我们就应该了解它的
根源,了解它的影响,最终找到克服耽搁心理的方法。

我分析我工作上拖延的原因可能是一种畏惧的心理,就这方面拿
仓库这方面的工作其实,因为无实际经验,不自觉的就对这块工作了
拖延的心理,有点畏惧,不知从何下手。

要想尽办法克服这种心理,
就要从根源下手不能畏难,要把整件事情共分各个小模块来逐步攻克,制定详细、切实可能的工作计划。

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先在网上学习
些朋友圈理论知识;再素质教育去泰州进行实践学习和操作,理论结
合实际强化技能,回来针对我们远景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对症下药,逐步顺利完成仓库的管理工作。

正是读了《拖延心理学》这本书,我才认识到自己工作中拖延的
成因。

改掉拖延的坏习惯也是一个自我神性启示的过程。

我准备好启
程了,您呢?。

读拖延心理学有感

读拖延心理学有感

读拖延心理学有感读拖延心理学有感(一)文|小梅1在读《拖延心理学》之前,我一直认为,拖延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毛病。

有些人经常为不易改掉的习惯懊恼,有些人为在最后一秒的灵感迸发而沾沾自喜,这似乎是生活常态。

当我读了这本书,对拖延行为进行深入了解后,看法有了改观。

虽然只读到一半,但是对我有两个帮助:1.认清现实和自己,接受自己;2.指导自己在育儿过程中,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拖延习惯的养成。

表面上看,拖延是个人的时间管理问题,或者对所处理的事情责任感不强而逃避的方式。

事实上,研究发现,拖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不仅仅涉及个人的心理、行为和情绪问题,还涉及社会、文化等方面。

即使我们意识到拖延的存在,已经耽误了事情,却无法停止这种行为。

2有时,我们会被一些所谓"拖延者的信条"所说服。

比如说,1.我必须要做到完美;2.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3.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安全;4.如果这一次我做的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很好;5.如果我成功了,别人就会受伤,等等。

我们平时听到这些,会认为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是完美主义者,办事求稳。

事实上,这些跟拖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为这些想法是不现实的,是为拖延开道的个人观念。

如果你认为必须做到完美,那么你宁愿拖着也不愿努力去做,因为你不愿意冒风险被人批判你的失败;如果你认为成功是危险的,你就会为了保护自己和别人而降低成功的概率。

人们形成拖延习惯,是因为害怕,害怕展露真实的一面,会不被别人接受,以至于拖延者不仅躲开了认知世界,也躲开了认知自己。

虽然要忍受自责、自轻和对自己反感的痛苦,但是比起认清自我所带来的脆弱,这种痛苦更容易接受。

改善拖延的过程,也是认清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缺点,能够像老朋友一样与自己相处的过程。

3很多人都有拖延行为。

有的拖延会导致严重的外在后果,甚至严重性会出乎你的预料;有的拖延虽然没有产生严重的外部损失,但是拖延者的内心受到极大的煎熬,从恼怒、后悔到强烈的自我谴责和绝望。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7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1学习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节课,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对于我而言,选择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的主要原因在于我认为无论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还是在未来要加入社会,开始工作后,管理心理学都是应用最广泛,对我最有帮助的一门科目。

“在21世纪,当社会变革、国际交流、信息技术、个性发展等诸多挑战与机遇降临到社会分工的每一位参与者面前时,无论我们是否身处领导者的职位,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具备某些领导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管理心理学可以应用在我对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等这些方面,更能帮助我更好的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相处。

同时,当我们身处某一个团体时,管理心理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团队成员进行管理,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个成员的价值,使团队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一、如何做好团体工作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想办法激发动机,强化动机,运用动机的机能,影响职工行为。

把组织目标变成每个职工自己的需要,把企业的利益与满足职工个人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职工积极地、自觉地努力工作。

这就是激励在团体工作中的功能。

激励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在大一时我加入了某院科协秘书部,我在这一年里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科协在安排干事工作时没有能够统筹安排好各个人的具体工作,一有事情就是谁有空谁去做。

结果每次做事的都是那几个人,有些人总是没空,但所有人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

而且在下一任部长的人员选择上,它过早地透露出了倾向,导致其他成员消极怠工,甚至辞职。

在下学期就已经有三分之二的人退出了,造成人员缺乏,很多工作都无法及时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作文900字
导读: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的书架行列间闲逛徘徊时发现,瞄到后便毫不犹豫地取出来。

原因很简单,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拖延热衷者,而且越发有严重之势。

比如与朋友赴约,我往往会把时间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又比如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把作业拖到限期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现在的读书笔记,我想着明天就必须打印,所以只好赶在周末的尾巴把这赶出来……于是,我决定要通过这本书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层原因,以及希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

书的第一章就阐述了一个“拖延者怪圈”: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得马上开始,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还有时间,我这个人有毛病,做还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战。

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我完全感同身受,这无疑是我一学期来的心路历程。

开学初,我往往雄心壮志,想着这学期我必须时刻温故而知新,切勿期末临急抱佛脚,我得马上开始。

渐渐地,学习往往会被一些莫须有的琐事耽搁,于是我开始想: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于是,临近期末,我又安慰自己:还有时间……
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

我想前两类原因的吧。

仔细想想,我喜欢把赴约的时间调得刚刚好,是由于我曾经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
角等待,我实在是不喜欢等待,于是选择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惭愧;至于在学习上临急抱佛脚,是由于我感觉那样的效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同时我认为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孜孜不倦,却在高考中功亏一篑,而眼看平时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如愿以偿考上重本。

我害怕就算平时温故而知新也抵不过别人临急抱佛脚的运气。

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正如书中提到的:
慢慢来。

我深知改变这坏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见影,我会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多给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学习方面,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笨鸟先飞”。

观察内心的抵抗。

书中描述这这实际上是一个克服恐惧的过程,这个自我观察的过程同时也发挥着间接的提示作用。

或许我须聆听内心的挣扎,然后通过理性告诉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又比如在学习方面,当惰性与初衷对抗时,我必须告诉自己:我是学生。

笔记、日记、自由书写。

我个人认为这是个特别的方法。

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见证自己的改变,又或是从这些内容中更深刻地探讨自己。

我想,这次是真的要改变拖延的坏毛病。

我相信,我是真的可以!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