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与再平衡

合集下载

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问题的探讨

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问题的探讨

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问题的探讨
中国的经济内外均衡问题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经济内部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升级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扩大等。

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国也面临着贸易逆差过大、外资流入不平衡、汇率政策调整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
1. 加强内部结构性改革:通过推进市场化、去产能、减少行政干预等措施,促进产业的结构性转型和升级,提高内部的经济均衡性。

2.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加大对内陆和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展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等,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3. 改善城乡差距:加快农村改革、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加强城市规划,减轻城市发展对周边农村地区的压力。

4. 增加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关税等,吸引更多外资流入;同时,拓展贸易伙伴,增加对外贸易的多样性,减少对少数贸易伙伴的依赖。

5. 调整汇率政策:通过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使外贸出口和产业结构更加平衡,防止贸易逆差对经济的不良影响。

总之,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以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研究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研究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研究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研究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收支也出现了一定的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风险和挑战,因此,研究其原因并找到平衡对策十分必要。

二、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中国国际收支的失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贸易顺差、资本流动和外汇储备。

首先,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持续保持着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

尽管在近年来,中国的贸易顺差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

这种贸易顺差意味着中国出口商品的价值远大于进口商品的价值,直接导致了国际收支的失衡。

其次,资本流动也是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资本流出一直持续增加,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年中。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的投资增加以及个人资产的移出所致。

资本流出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现象。

最后,中国国际收支失衡还表现在外汇储备的增长上。

中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国际收支的失衡。

高额的外汇储备对中国的经济运行带来了一定风险,如人民币升值压力和资本流出风险。

三、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因:首先,中国经济结构存在问题。

中国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导致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对外需求过度依赖。

这使得中国难以实现贸易平衡,进而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其次,中国存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人民币的汇率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人民币的低估引发了大量的出口,导致贸易顺差。

中国政府为了保持人民币相对较低的汇率,采取了大量的外汇干预手段,从而增加了外汇储备。

此外,中国还存在结构性矛盾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中国的国内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资源配置的失调,使得产品的供求失衡。

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金融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也导致了国际收支的失衡。

四、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为了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首先,调整经济结构。

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与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与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与政策建议当前我国经济的诸多问题和矛盾都与外贸顺差过快增长有关。

外贸顺差过快增长,导致了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从而导致人民银行被动地向社会投放过多的基础货币,于是国内货币政策操作越来越陷入困境,物价指数节节攀升,资产价格更是疯涨;而我国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主要贸易伙伴国纷纷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

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中国经济内外失衡。

一、消费不足的原因是居民收入比重下降为什么中国经济会内外失衡?从宏观经济恒等式看,GDP=投资+消费+净出口,目前投资已经偏热,也就是说投资在GDP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经偏高。

那么,出口过快增长应该与消费增长不足有关了。

消费与储蓄是一个巴掌的两面,消费不足肯定是储蓄过度导致的。

统计数据也反映了这样的推论:2005年中国国内储蓄占GDP比率为48.1%,国内投资占GDP比率为42.6%,自然就形成了占GDP5.5%的净出口。

2007年,净出口约占GDP的10%。

因此,最近几年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率连续上升与国内储蓄率上升有密切关系。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储蓄率在国际范围内的确已经处于较高水平。

因此,学术界和决策层基本上形成了共识:应该将降低国内储蓄率视为缩小经常账户顺差,进而缓解流动性过剩、遏制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扬的根本途径。

但问题并非那么简单。

虽然中国的储蓄率一直较高,但中国经济在2001年前并没有出现失衡,这说明我国的储蓄率是最近几年才上升的。

统计结果也支持该观点,2001年以前的储蓄率一直在40%左右,但2001年以后增加到了43%以上。

该结论与老百姓的感受似乎有很大差异,从微观上来说,如果储蓄率增加,那么居民的生活应该越来越轻松才对,但实际上显然与此不符,原因何在?世界银行经济学家Kuijs对此做出了开创性努力。

一国的部门储蓄包括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

值得重视的是,各部门储蓄的定义是迥然相异的。

居民储蓄等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去居民消费。

对当前中国内外均衡状况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内外均衡状况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内外均衡状况的思考当前中国的内外均衡状况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我们来看中国的内部均衡状况。

在经济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经济发展较为迅速,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也相对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这种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不仅带来了社会不平等问题,还可能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在社会方面,虽然我国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状况相对较好,但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需要解决。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大城市人才流失问题,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等。

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国还将面临养老保障等方面的巨大挑战。

中国还面临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的高速经济增长,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日益凸显。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中国内部均衡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

外部均衡状况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国际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思潮的兴起,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和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影响。

中国在一些重要的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还较低,需要加大努力提高国际影响力。

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模式和制度的关注增加,中国也需要回应外界的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和交流。

当前中国的内外均衡状况是一个相对平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的状态。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强对中国内部发展不平衡和社会矛盾的解决,以及在国际舞台上提高中国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中国国内外的良性均衡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中国经济内外失衡问题及其调整

中国经济内外失衡问题及其调整

率并未 转化 为大 规模 私人 投 资 . 而形 成 经济 增长 的 持续 从
动力 . 全社 会 固定 资产投 资 的增 长 主要 由效率 较低 的公共 收益 的股 权 资产交 换 低收 益 的债权 资产 中国持续 的双顺
投资 和外商 直接投 资构 成
2 .外 部经 常项 目和 资本 项 目的双顺 差 外 需是 拉 动 中 国经 济增 长 的另 一驾 马 车 中 国从 改 革开 放伊 始就 采取 出 口导 向的经济 增长 战 略 . 这是 由中 国经 济发 展 的多 种客
就是 国际 收 支失 衡 .经 常项 目和 资本 项 目长期 持 续 双顺 中国 国际收 支 经 常 项 目顺 差 在 2 0 0 1年 2 1 0 1年 中平
障 。虽 然 中国居 民的储 蓄率 较 高 ,但 国 内缺 乏有 效 的储 差 。2 0 年 ~ 0 1年 , 01 21 中国保 持 持续双 顺差 。
■2 1 第 1 0 2年 0期
■现代管 理 科学
一发展 战略
中国经 济 内外 失衡 问题 及其 调整
●邓 斌 孙 建敏 熊 宇
摘 要 : 国经济 内外 失衡 既源 于不合 理 的经 济增 长模 式等 内部 因素 , 源于 不平衡 的 国 际经济格 局 和分 工体 系等外 中 也 部因素, 其主要表现为内部储蓄一投资失衡和外部经常项 目 与资本项 目 双顺差。 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时应考虑适时
足 。中国 的资本 市场也 远 未成 熟 . 从规模 上不 足 以和银 行 体 系相 比 , 资源 配置效 率 上也 没 有发 挥 西方 发 达 国家资 从
本 市 场 的 资 本 配 置 作 用 。 述 原 因 导 致 中 国 居 民 的高 储 蓄 上

中国经济的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问题

中国经济的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问题

中国经济的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问题(郭树清)内容提要:本文从全球的角度历史地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对外失衡和内部失衡。

作者认为,贸易顺差和储蓄剩余不是判断一国经济强弱的绝对标准。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反映了中国独特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暴露了收入分配、要素价格和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深层矛盾。

在促进了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的失衡也延缓了产业升级,加剧了通货膨胀与资产泡沫威胁。

外部不平衡与内部不平衡联系密切,但性质相差甚远。

同种类型的世界经济不平衡由来已久,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但是,内部不平衡主要是自身的体制和政策原因造成的,发展下去有可能对本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经济平衡,产业升级,体制改革大约从2002年开始,国际上关于经济不平衡的议论进入了新一轮高潮。

渐渐地然而也是不容推辞地,中国被拉到中心,成为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到2004年,在主要的世界论坛上,全球经济失衡已经被概括为这样一种表述:美国等国家进口无度,中国等国家出口过多。

不无讽刺的是,各国财长和央行员们同时承认,美国和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的两个引擎。

这三年里,我的许多时间耗费在思考经济不平衡问题上。

从中国经济的角度来看,顺差式外部不平衡的特征早已十分明显,而且其消极影响也如期表现出来,但是内部不平衡更具有基础性、恒久性,带来的不良后果也更为严重。

内外两种不平衡并非独立存在,相反,它们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甚至相互推波助澜,相互不断强化,形成一个愈演愈烈的格局。

绝对平衡意味着没有增长,极度失衡同样会导致停滞。

在世界惊呼声中崛起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中国经济的外部不平衡有着深刻的全球化背景。

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所谓国际经济不平衡,主要是指经常账户上,有的国家发生巨额逆差,有的国家拥有很大顺差。

深一层含义是,前者储蓄小于投资较多,后者储蓄大于投资较多。

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七、八千亿美元,那意味着它每年需要有这么多的资本净流入来维持经济的运转,长此以往,犹如在沙滩上建筑大厦,最终会造成全球经济的灾难。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成因及对策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成因及对策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成因及对策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是指经济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出现一些部门过度发展而导致其他部门相对滞后的现象。

这种失衡问题不仅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也可能带来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首先,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外需不平衡。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基础建设、房地产和制造业等领域过度发展,致使资源配置不均衡。

同时,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外需依赖过强,对内需的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而高技术、研发密集型产业相对滞后。

此外,由于短期利益驱使,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得到了过度发展,使得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均衡。

城市经济相对发达,人才、资源集中,而农村地区的经济仍然相对落后,人口流失严重,导致城乡差距扩大。

针对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一是推进产业升级。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扶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加大环保产业的投入,推动绿色发展。

二是优化内外需平衡。

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加强消费能力,减少对外需的依赖。

此外,加强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发展,积极拓展新兴市场,降低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减少外部风险。

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少城乡差距。

同时,通过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并提供更好的职业培训和岗位机会,解决城市人口过剩和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最后,需要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应当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引导资源配置,调整税收和金融政策,鼓励投资和创业。

同时,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分析中国经济的内外平

分析中国经济的内外平

分析中国经济的内外平分析中国经济的内外平衡中国的外贸平衡与中美间贸易的不平衡中国出口增长确实很快,但在过去27年中,中国的净出口(贸易差额)在多数时间里面是平衡的,贸易顺差在多数时间里即使有也是小额的,而且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反向的。

中国经济过热的时候,净出口下降,甚至出现逆差,1992、1993年时,经济高增长,中国的贸易进出口是负的,到了2003、2004年,顺差同样是下降的,2004年头9个月是逆差。

相反,当经济增长低到7%、8%的时候,顺差是最大的,上一次记录最高的是1998年的430亿美元顺差,当时中国通货紧缩,是经济增长最低的年头。

这些都说明,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国内需求、而不是国外需求的波动所决定的。

中国经济的周期是由国内因素造成的,不是国际因素造成的。

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现在实际上是亚洲生产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的出口中,生产资料、原材料、机器设备、技术,一大批东西是在国外制造的,只是在中国加工,有的甚至是最后一道加工,然后贴上一枚“中国制造”的标签。

大量的“中国制造”,其实是“亚洲制造”。

结果就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贸易基本上是平衡的,对美国有大量顺差,但对所有亚洲经济体(包括澳大利亚)都是逆差。

中国和美国的顺差,不是由于对美国出口太多,而是由于从美国进口太少(其中一个原因是美国对许多高科技产品禁运)。

美国的逆差问题,至少要与整个亚洲的贸易总顺差相联系加以分析,而不能仅与中国的顺差相联系。

中国人可不可以少些储蓄多些消费即使我们目前的经常账户顺差不是占GDP的7%,而是5%,也是够高的。

而中国GDP中投资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45%,加上这5%,国民储蓄率就高达50%了,因此问题似乎总是与我们储蓄率过高、消费过低相关的。

其实,中国的消费增长并不慢。

中国的消费历来稳定增长,实际增长一直稳定在8%~10%左右,现在则是12%以上。

过去几年GDP中消费比例过低、投资比例过高,不是因为消费的增长下降了,而是由于投资增长过快,使投资在GDP当中的比例扩大,把消费的比重挤小了。

对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问题的思考
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和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一方面,从内部角度看,中国经济内部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等。

这些问题既是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是调整与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方向。

因此,需要加强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实现经济内部的均衡。

另一方面,从外部角度看,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平衡发展也存在重大影响。

例如,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全球一体化和分化趋势交织等,都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多边主义基础上,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攀登全球价值链,增强经济的外部均衡性。

总体来看,要实现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需要从政策、资金、技术、市场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逐步实现经济的规模、质量、效益、结构和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改革和创新,提高治理能力和体制机制的适应性和创新性,达到“内外”均衡的目标。

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表现和原因

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表现和原因

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表现和原因一、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表现1.1 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失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且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重工业比重过大,轻工业、现代服务业比重较小。

1.2 外贸顺差与国际收支失衡我国长期以来保持着较大规模的外贸顺差,但国际收支仍然存在逆差,主要体现在服务贸易逆差较大、投资收益逆差等方面。

1.3 投资与消费不平衡我国投资过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能力不足,居民消费支出偏低。

1.4 地区发展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先进,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地区发展差距较大。

1.5 资源、环境与经济失衡我国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但依然存在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2.1 结构性因素我国经济历史上长期以来国民经济投入约束与价值规律制约,区域经济分工体制不合理。

2.2 制度因素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彻底,市场机制不完善,宏观经济调控力度不够,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2.3 国际因素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冲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剧,国际环境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平衡。

2.4 认识误区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宏观经济失衡还与我国对宏观经济的认识误区有关,政府和企业管理者对宏观经济的认识不足、不够科学,导致了宏观经济的内外失衡。

2.5 社会因素城乡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宏观经济内外失衡。

三、对策建议3.1 调整产业结构要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度,降低重工业比重。

3.2 改善国际收支加强服务业对外开放和转变出口方式,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增加技术含量,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

3.3 促进消费升级鼓励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大对消费升级的政策支持力度,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3.4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积极的地区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3.5 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实施资源环境税改革,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困境和对策

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困境和对策

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困境和对策在开放经济中,一般将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作为衡量内部均衡的指标,将国际收支平衡作为衡量外部均衡的指标。

由于四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性,内外失衡就不可避免。

文章通过内外失衡的定义,具体分析了我国失衡的表现及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

标签:内外均衡投资加工贸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宏观经济飞速发展。

从表面上看,虽然外部经济长期处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的失衡状态,但国内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内部均衡似乎可以弥补外部均衡的缺失。

但实质上,我国经济并未真正实现内部均衡,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在政府管制下出现某种程度的扭曲,并没有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状况。

近来,在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内外失衡的弊端日益显现。

因此,只有弄清了内外失衡产生的根本原因才能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内外均衡的定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一国内部经济发展与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他国的经济状态都会对国内的经济稳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内外均衡的矛盾就随主体现。

内部均衡是指一国国内经济运行所能达到的理想状态,一般以物价稳定条件下的充分就业来衡量,也就四大经济目标之中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相比之下,外部均衡的衡量较为复杂,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指标,通常认为外部均衡即是国际收支平衡。

不过,两者之间还有差异,国际收支的平衡并不一定意味着外部均衡,但可以理解为合理的国际收支水平反映了与该国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结构,这是一种长期、动态的协调与平衡。

关于内外均衡之间的矛盾,“米德冲突”对其做出了充分解释;关于各政策调整的作用,“丁伯根原则”提到实现n种目标需要有相互独立的n种有效的政策工具。

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可以运用支出转换和支出变更两种独立的政策工具实现内外均衡这两个目标;关于各种政策的任务分配,“蒙代尔分配原则”认为财政政策通常对国内经济的作用大于对国际收支的作用,因此分配给财政政策内部均衡的任务。

中国经济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关联分析

中国经济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关联分析

经济与管理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重庆理工大学 张念中国经济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关联分析摘要:我国经济在不断迅猛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是我国以高投资、高储蓄与低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内部失衡与以高额的外汇储备为特征的外部失衡问题。

而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特殊时期,处理好投资与消费、双顺差之间的关系对于稳定我国的经济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内部失衡是外部失衡的根源,而外部失衡会加剧内部失衡。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根本在于处理好我国目前“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现状。

关键词:内部失衡;外部失衡;经常项目一、引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在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上持续多年双顺差。

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我国内部、外部失衡的问题日益严重。

解决上述问题是我国目前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

本文在研究中国内外失衡这个问题上,先从两者的主要特征入手,分别探究内外失衡的成因。

内部失衡主要是投资、消费之间的失衡问题,主要特点为高储蓄率、高投资率与低消费率,而外部失衡则表现为双顺差的问题,特别是经常项目的顺差问题。

二、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状况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万亿元,增长率为6.9%,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增长1.6%;而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62.9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同时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7.7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固然以上的数据表明我国经济仍有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实际上,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了比较严重的内外失衡情况,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内部失衡和以“双顺差”为主要特性的外部失衡。

(一)内部、外部失衡的现状在投资方面,近几年我国的投资率一直在50%左右,一般发达国家投资率在20%左右,而处于经济腾飞期的新兴经济体的投资率会相对较高。

但如果投资率长期在40%以上,就意味着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且投资效率相对低下,如果投资率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则极易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需平衡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需平衡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需平衡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内外需平衡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内外需平衡,并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

1. 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出口和投资,而这两者对内需的拉动作用不足。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寻求内外需的平衡。

2. 内需的作用和挑战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内需市场潜力巨大。

然而,中国内需市场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收入差距扩大、居民储蓄率高等。

为促进内需,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消费者信心培育力度、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投入。

同时,降低居民储蓄率、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也是有效的途径。

3. 外需的作用和挑战作为出口大国,中国依赖外需拉动经济增长。

外需的稳定性对中国经济的平衡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全球经济波动、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国际竞争加剧等因素对中国外需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促进外需,中国政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公平、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

4. 实现内外需平衡的关键因素实现内外需的平衡需要借助一系列关键因素。

首先,中国需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以提高内需潜力。

其次,加强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为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此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的增长动能,也是实现内外需平衡的关键。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扩大市场准入,降低贸易壁垒,也有助于稳定外需。

5. 结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需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促进内需和外需的协调发展,中国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型升级,并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需要进一步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大创新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中国经济从失衡到均衡发展

中国经济从失衡到均衡发展

产业结构失衡
1 2 3
第一产业占比偏高
尽管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在GDP中的占 比仍然偏高,与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相比, 其附加值和效益较低。
第二产业产能过剩
中国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钢铁、煤炭、水泥 等传统行业尤为明显,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和企业效益下滑。
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尽管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 相比,其在GDP中的占比仍然偏低,尤其是高端 服务业和创新型服务业。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产业政策调整与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
01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
济和现代服务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创新驱动发展
02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
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能合作与转移
03
加强国内外产能合作,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和过
剩产能有序转移,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 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 居住条件。
乡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缩小城乡收入 差距。
04
均衡发展政策与实 践
中国经济从失衡到均 衡发展
汇报人:
2023-12-05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中国经济失衡现状分析 • 均衡发展理念与战略 • 均衡发展政策与实践 • 均衡发展成效评估与展望 • 未来挑战与对策建议
01

论中国经济发展失衡的表现及平衡路径选

论中国经济发展失衡的表现及平衡路径选

论中国经济发展失衡的表现及平衡路径选在世界经济的严峻冲击下,我国市场经济出现了其严峻的弊端,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失衡的现象,这种非全面性的地域性经济发展严峻阻碍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脚步。

本文从研究中国经济的意义动身,深入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经济中存在失衡的现象,并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失衡,客观、科学的选择了中国经济平衡路径,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失衡表现平衡路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方案经济在我国渐渐消逝,转而代替的是竞争力较强的市场经济体系。

但是随着我国三十多年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我国在发展中出现了严峻的经济失衡。

尤其是南北经济差异、东西经济差异,沿海地区和内陆经济差异以及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差异。

这些差异的存在,使我国边远地区经济始终停滞不前,并且出现了许多农村子女到城市打工的现象。

中国经济要想全面发展,建设中国强大的综合实力大国,必需削减或者消退这些地域性经济和个人收入差异,以做到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的富强新中国。

一、研究我国经济的意义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发展结构对于国家的全面发展,维持国家金融稳定、富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趁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国经济迎来了新的春天,市场经济有力的推动了现代我国经济的发展,结束了落后的、生产欲望低下的方案经济时代。

市场经济不仅在现代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不可动摇的地位,还对连续解放、发展生产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经济结构是否完善对于经济建设和金融市场有着特别现实的影响意义。

研究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以及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在将来经济建设中制定经济目标和制定国家政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另外,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仅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还会对四周国家和地区,乃至全世界产生巨大的经济冲击。

因此,研究我国的经济对于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格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经济失衡的表现1.区域发展不均衡。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60
9
58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00 05
3 0 -3 -6 0 -2 -4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资料来源: 国家信息资料,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3
23
消除外部失衡的政策选择
如何看待房地产限购政策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是“投机性短缺”:房价 高企的根源在于短缺,短缺催生投机,投机进 而加剧短缺,这是短缺与投机的内在逻辑; 条件合适的时候,微小的短缺就会诱发巨大的 投机狂潮。而伴生于短缺的投机市场,其规模 可以远远大于原始的供求市场,这也就是俗称 的泡沫; 短缺伴生投机,这是典型的市场失灵,放任这 种失灵,等待市场自愈的力量起作用,常常要 付出巨大的代价。
控制垄断行业高收入和高管薪酬; 约束官员权力,遏制政府与民争利,促进政府 从保经济增长的“投资财政体制”转向保民生的 “公共财政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应有实质性进展:我国严重的贫 富差距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只是政 治不平等经过一连串演化过程后呈现出来的最 后结果。因此,扎扎实实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是实现分配结构调整、减少贫富差别、拉动内 需的必要前提。
66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 56 60 64 68 72 76 80 84 88 92 months after trough 低谷之后的月份
平均值: 1975-2000
Average: 1975-2000
64
财富效应
%% YoY 年同比
18 15 12 House Price Index (left) 房屋价格指数(左) 资产抽取净值占可支配收入 百分比(右) 4Q MA 10 8 6 4 6 2
发达国家失业严重
Percent 11 10 9 8 7 6 5 4 3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Unemployment rate U.S. (Sep '09) Euro Area (Aug '09) U.K. (Jul '09)
72
US Personal Consumption 美国个人消费支出 Expenditure 占GDP百分比 as a % of GDP
130 124 118 112
70
68
106 100
持续了92-month shortfall: 93个月的缺口: $1450.4 billion or 14.6% of real $1517.7亿美元或相当于实际个 人可支配收入的 15.3% 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消除外部失衡的政策选择(续)
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投融资体制改革,使国内储 蓄能够顺利转化为国内投资,减少外国投资对国 内投资的“挤出效应” ,提高国内民营企业的投资 水平; 取消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制止地方政府为引入 外资而进行恶性竞争; 取消鼓励出口导向的优惠政策,并通过渐进的方 式使人民币升值以减少经常项目顺差。 (X - M) =(S-I)+( T -G )
我国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经常项目 (主要是贸易)顺差, 顺差多不好吗?
引致顺差的原因
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导致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 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导致国际竞争力提高,出口增 长,并因进口替代效应导致进口相对增长较慢; 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阶段就开始大规模引 进外资,借助外资发展 (在国内购买力相对较小 发展阶段上,外资主要以生产出口商品为主) 的 特殊增长模式, 决定了我国长期存在贸易顺差 (而且伴随资本流入,形成“双顺差”); 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出口限制和贸易禁运政策抑制 了我国的进口;
中国经济内部失衡的主要表现形式: 收入分配失衡以及高投资所导致的高 储蓄和低消费
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表现
一、居民储蓄占国民总储蓄的比重下降
居民、企业和政府储蓄占国民总储蓄的比例
二、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
三、劳动报酬下降,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
全国总工会2010年4月发布的调研显示,我国的国 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不断下 降,而资本所有者和政府占比却大幅提高。从1997 年到2007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 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 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 比重大多在50%以上。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 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 富,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Sources: BLS, Eurostat,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The Conference Board
危机后的美国消费者
美国消费狂热
136
收入效应
Real Private Compensation 实际私人薪金收入 Index=100 at Business Cycle Troughs 商业周期处于低谷时,指数=100 Average of Past 4 Cycles 过去4个周期的平均值 Current Cycle 目前的周期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 Law Law
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与再平衡
外部失衡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 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 之和。
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对其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根 据交易的特性和经济分析的需要,分类设置 科目和帐户,并按复式簿记的原理进行系统 记录的报表。
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
GDP由四个部分组成∶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 和净出口; 1978-2001年,消费和投资这两大经济引擎齐头并进, 年均增长率都在9%-10%。中国加入世贸前的2001年,消 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5%, 37%,16%和2%; 2002-2008年,以出口为导向、高资本投入的增长模式, 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七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从 1998-2001期间的8.0%提升到10.5%,其中净出口年均增 率33%,投资13%,消费和政府支出各为7%。投资的年增 率是消费的近两倍,其在GDP的比重升至44%;而净出口 年增率则是消费的近五倍,其在GDP的比重升至8%;消 费在GDP的比重锐减至历史新低的35%。
国际收支的主要内容
一、经常项目 二、资本项目 三、官方储备
1、货物 2、服务 3、收入 4、单方面转移 1、直接投资 2、证券投资 3、其他投资 1、外汇储备 2、黄金投资 3、特别提款权 4、其它储备
IMF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格式的简表
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续)
2009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中国净出口暴跌 50%,导致4%的GDP跌幅。4万亿人民币刺激方案的快 速启动,使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92%,投资在 GDP的比重则升至史无前例的47%; 全球经济衰退加速了中国增长模式转型的必要性。以 美国为主的消费大国大幅削减私人债务和降低消费,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使中国难以继续依靠净出口(即 贸易顺差)带动经济增长; 出口增长的受限,致使大量出口导向的投资产能过剩, 加上过热的房地产,将是低效和不可行的,中国经济 持续增长别无它路,只能依靠内需、消费带动。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当前支出以及削 减税收 (2008年,中国政府债务/GDP=21.9%); 增加旨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以及教育 体系的公共支出,以降低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从而降低国内私人储蓄; 改进产业结构,大力提高和完善目前仅占GDP40% 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缓解城市化带来的就业压 力,促进消费。 (X - M) =(S-I)+(T -G)
中国“双顺差”的本质
中国并未利用外国储蓄用于国内投资,相反,中 国作为资本输出国(逆差)已经持续了10多年时 间; 流入中国的外资, 是国内储蓄通过迂回的方式 提供融资的,外资企业代替中资企业利用了中国 的储蓄,挤出了国内投资; 我国吸引外资的增加与外汇储备的增加是中国出 让股权换取外国政府债权的结果,这降低了中国 的经济福利。
合理顺差、不可消除顺差与可消除顺差
合理顺差:由我国经济积极发展、效率改进所 导致的顺差,这种顺差会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 而逐步缩小; 不可消除顺差:其他国家拒不调整我们又无能 为力的因素所导致的顺差,如美元流动性过剩 和技术禁运; 可消除顺差:我们国内体制上的问题导致的价 格扭曲与内部比例失衡所导致的顺差,可通过 人民币升值、加大整治环境、实行节能减排, 以及纠正国内储蓄- 消费比例的失衡来实现。
内外失衡的关联
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Y =C+I+G+(X-M) Y:国民收入 C:消费 I:投资 G:政府支出 X:商品和服务出口 M:商品和服务进口 Y =C+S+T S:储蓄 T:税收
开放经济的民收入恒等式
Y =C+I+G+X-M Y =C+S+T X - M =(S-I)+(T -G) X-M:经常项目差额(净出口) S-I: 国内民间净储蓄 T-G: 政府净储蓄
缓解收入失衡提振内需的政策选择
完善分配领域的税收体系:提高“个税”起征点; 开征遗产税、财产赠与税; 向民营企业开放更多行业的准入禁区,同时在 税收优惠、资金支持上给予更多的倾斜; 将国有企业利润,特别是自然/行政垄断行业 的利润,按照合理的比率进行“分红”,上缴国 家财政(一般国家的分红比例是垄断行业2/3 , 一般行业1/3) ; 加快社会保障和医保改革进程,解除民众消费 的后顾之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