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导学案8﹡短文两篇.doc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8课《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3.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4.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自主学习】一、资料链接1.走近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
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
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
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间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激流三部曲”之一《家》,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
同年秋天东渡日本。
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
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
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
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
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
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迫害。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8《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学习重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习难点】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旸谷()一撮灰()皓月()妲娥()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倘使:凭栏:轰轰烈烈:3.《日》《月》两篇短文原载于散文随笔集《_____________》中,写于1940年至1941年。
作者______,原名______,字______,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5.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巴金先生的两篇散文《日》《月》。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
1.听读课文。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使学生初步感受全文。
2.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第8课《短文两篇》讲学练立体化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讲学练立体化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内容感知】«短文两篇»〔«日»«月»〕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愁闷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作者热情充满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冰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显示作者要追求理想的人一辈子。
«月»那么表现作者细腻寂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舍弃原有的一切,〝妄图〞改变〝月〞那个冰冷的星球。
娥是作者的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期望和信念。
«日»和«月»,尽管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不管是扑向灯火的飞蛾,依旧渴死在谷的夸父,依旧期望能够用自己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娥,他们都代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一种期望和信念。
从这两篇短文中我们能够大略看出巴金的创作风格:热情充满,坚强向上,尽管〝日〞和〝月〞是专门常见的意象,但作者却能旧中出新,能写出新的感受,在看似不经意的描述中给人以启发和教诲,从中可见大伙儿风范。
【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飞蛾〔é〕瞬时〔shùn〕浸在〔jìn〕孤寂〔mò〕倘使〔tǎng〕撮〔cuō〕皓月〔hào〕高悬〔xuán〕侵入〔qīn〕咏叹〔yǒng〕2.多音字jué觉悟luò降落lù露珠níng安静觉落露宁jiào睡觉là落下lòu露风nìng宁肯二、字形倘倘使皓皓月浸浸湿姮姮娥徜徜徉浩浩荡侵入侵恒恒定三、词义1.重点词倘使:假使。
咏叹:歌咏。
飞蛾扑火:飞蛾扑到火焰上。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7doc初中语文
2、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依照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讲明;找出自己难以明白得的地点,作上符号。
二、交流古诗词
分不请3——5名同学诵读他所收集到的诗词,并简述理由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激发学生乐趣,引入新课。
整体感 悟
1、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
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闻名文学家。要紧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讲,«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讲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庞大阻碍。
课题
08«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白得〝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积存有关日月的诗词。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适应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明白得〝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
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第34课时《雪》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课型:新授执笔人:刘玉琼审核人:初二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
2.反复诵读,了解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3.通过了解鲁迅的生平,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目标2和3【知识链接】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代表作品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今天我们所学习就是选自散文诗集《野草》的《雪》。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1月18日,正是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领导下,反蒋的革命运动在南方蓬勃发展起来,而北方反动势力相当猖獗。
但在南方革命形势的鼓舞下,广大人民群众也对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鲁迅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了北方人民的斗争行列。
《野草》中收入的23篇散文诗,都是直面冷酷现实,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的记录,其中《雪》是写的最好,成就最大的一篇。
3.我们学过的文章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七年级下册《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学习过程】一、自学引导1.自由大声朗读提示——江南:婉约、柔和、舒缓,又有雪后消融的无尽可惜。
朔方:慷慨激昂,富有气势,具有坚强的战斗力。
2.给加点字注音。
磬.口()脂粉奁.()朔.方()目光灼.灼()凛冽..()褪.尽()闪烁.()蓬.勃()弥.漫()旷.野()嘻.笑( ) 忙碌.( ) 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八、短文两篇【教学思路】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应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①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②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③能够进行积累的迁移,培养想象创新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②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③运用联想与想像,扩写、续写、创写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④通过自主合作、对比阅读,来欣赏、感悟《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理想及价值的取向。
【教学重、难点】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②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④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读课文。
【教法】①创设情境法②疑读法③议读法【学法】①小组竞赛法②想象法③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了解巴金的创作经历;搜集有关日月的故事,各准备一篇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作好简要分析。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写作背景,“夸父逐日”、“姮娥奔月”的故事以及“飞蛾扑火”的种种理解等,以便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故事导趣。
1、三分钟讲故事比赛:“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
2、学生简单讲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目的:设置情境,引发联想)3、是否有所启发?有何感悟?(目的:学会自主思考,找寻答案)二、欣赏朗读:1、自由朗读(音准、节奏)2、同桌朗读(初步评价感情把握)3、教师范读三、深入感知:1、感知作者,了解文章背景。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8、短文两篇
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下)8、短文两篇主备:时间:备课组长审核:教导处审核: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在文中的含义学习准备:1、本文作者,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代著名的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代表作还有中篇小说《憩园》和随笔集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呖谷( ) 一撮灰( )皓月( )妲娥( ) 旸()姮()3、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露台:Yang()谷:4、、收集“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
5、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1.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4、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把握《日》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5、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6、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注意这两篇短文在主题表达上的相通性。
)我的收获:课外阅读星(巴金)①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②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A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天的星群讲过话。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
8《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学习重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习难点】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旸谷( ) 一撮灰( ) 皓月( ) 妲娥( )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倘使:凭栏:轰轰烈烈:3.《日》《月》两篇短文原载于散文随笔集《_____________》中,写于1940年至1941年。
作者______,原名______,字______,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5.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 ,。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巴金先生的两篇散文《日》《月》。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
1.听读课文。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使学生初步感受全文。
2.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八下短文两篇导学案
八下短文两篇导学案第一篇:今天是星期五,我们下午在校外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小组的任务是去当地的孤寡老人之家做义工,陪他们聊天、打扫卫生和一起做手工活动。
虽然任务看似简单,但对于我们这些初中生来说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和学习机会。
当我们到达孤寡老人之家时,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院子里整洁干净,老人们正悠闲地坐在长椅上晒太阳,微笑着迎接我们的到来。
我们先是和老人们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开始了我们的义工活动。
我们小组的成员分工明确,有的负责陪老人聊天,有的负责打扫卫生,有的负责帮老人们整理居室。
虽然每个人任务不同,但我们都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与老人交流,还学会了关爱和尊重他人。
活动结束后,我们收获了许多。
老人们感谢我们的帮助,并送给我们一幅手工制作的挂毯作为纪念。
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孤寡老人的孤独和渴望关爱的心情。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懂得了爱的力量,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第二篇:今天下午我们班从老师那里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为学校举办的文化节准备一场精彩的文艺表演。
作为八年级的同学,我们自然是积极响应,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准备工作中。
我们班共有三个表演节目:舞蹈《青春舞曲》、小品《笑谈校园》和合唱《同舟共济》。
每个节目都需要认真排练和精心策划,所以我们全班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努力。
同学们毫不保留地展现了自己的才艺和激情,每天都坚持练习,不断完善表演的细节。
经过几天的辛苦努力,终于到了文化节的表演日。
我们兴奋而激动,穿着整齐的校服,化妆打扮,迎着热烈的掌声走上舞台。
舞蹈《青春舞曲》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小品《笑谈校园》生动有趣、幽默风趣;合唱《同舟共济》歌声悠扬、和谐共振。
每个节目都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好评,我们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文化节结束后,我们班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对我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
人教版2017初二(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WORD
第一单元单元学习提要在人生道路上,那一个个脚印,铺就你的人生轨迹。
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本单元,需要注意:1.课前自学,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课文后涉及到的词语,要三会:会读,会写,会用。
3.能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
4.能够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典型事件、细致刻画、语言的深刻含蓄)。
5.能学习品味一些语句的丰富含意。
6.作文训练:写人——典型事件、外貌描写、传神的细节描写。
1藤野先生鲁迅“灵台无计逃神失,风雷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 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 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4. 深刻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以及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
一、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我所了解的鲁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不逊.()诘.责()匿.名()油光可鉴.()畸.形()瞥.见(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发髻.( )抑扬顿挫.()驿.站( ) 芦荟.( ) 刽.子手()3.理解并运用下列词语造句:油光可鉴:.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抑扬顿挫:推荐小组成员提出未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小组及教师互动解答。
二、交流讨论: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哪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2.作者以什么为叙事线索、以什么为情感线索来组织全文的?3.作者为什么要告别藤野先生离开仙台(或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4.概括文章主题:常用格式:通过(内容、情节),表达了(情感、思想)。
八年级语文下册 8 短文两篇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8﹡短文两篇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重点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3.培养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资料链接1.写作背景这两篇作品写于1941年,当时,二战进一步升级,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地、大规模地侵略中国,大片国土沦为敌战区,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
而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变得十分复杂,国、共、日、汪之间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中国的抗战前途,在许多人看来,波诡云谲,变幻莫测,悲观失望的论调甚嚣尘上。
但同时,依然有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2.走近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被称为中国的卢梭,现、当代作家散文家。
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夜》,中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短篇小说集《复仇》《将军》等,散文集《还魂草》《龙·虎·狗》《随想录》等。
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奖”, 2005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旸.谷()姮.娥()皓.月()一撮.灰()2.解释词语。
飞蛾扑火:皓月:禁锢:旸谷:郁郁:3.整体感知:(大声、激情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①飞蛾和夸父追“日”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去赞美它们呢?联系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因为它们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伟大行为,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此文作于1942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寇蹂躏,光明被黑暗所代替。
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4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4doc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1、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观赏、感悟«日»。
2、对比阅读、分析«月»。
3、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充满和细腻寂静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指导思想:1、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明白得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看导语,介绍作者巴金。
巴金生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无党派。
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毕业。
1927年旅居法国。
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到日本。
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
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成»、«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
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3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3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白得、积存〝旸、姮、皓、浸〞等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 贯穿明白得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3.了解神话传奇〝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能力目标1.强化诵读, 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
2.品评关键语句, 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明白得力。
德育目标明白得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期望和信念, 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强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 培养感受能力、明白得能力。
2.明白得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2.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抽绎出文章的情感脉络。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日»和«月»是两首专门有感情的散文诗, 散发着作者愁闷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文章诵读起来专门有一种音韵的美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 明白得课文的主旨, 培养感受能力、明白得能力。
3.讨论点拨法。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点拨文意, 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 诱发对课文的不同明白得, 并鼓舞他们表达出来。
●教具预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 感知文意。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 贯穿明白得两篇文章的中心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多媒体显示巴金像〕同学们, 关于世纪老人巴金, 人们敬重他高尚的理想、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无情自剖的勇气, 他曾经讲过: 〝我有一个信仰, 我情愿人明白它;我有一颗心, 我情愿人了解它。
我写文章, 就为着想把自己的一切放在那儿面给人看个认真。
〞他是用文字为自己塑像, 那是一株繁花满枝的生命之树。
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进颇能显示他艺术风格的优美散文诗«日»和«月», 去感受浸蕴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
八年级语文下册8.短文两篇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8.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2.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3. 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
[ 自主预读 ]1. 巴金,原名_______,字芾甘,现、当代作家。
主要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爱情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等中长篇小说,以及长篇小说_______等。
文革后出版的___________被誉为“讲真话的大书”,是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引起巨大的反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倘.使()一撮.灰( ) 皓.月( ) 妲.娥( )3.解释下列词语。
倘使:露台:4.收集有关“日”“月”的诗文佳句。
5.请选取文中的3—5个词语,写100字以上的片段。
6.我的疑难。
[ 文本研讨 ]活动一整体感知寻日月7.《日》中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8. 《月》这篇作品中,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活动二精读妙思探主旨9.《日》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10.“月亮的光是死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1.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活动三借鉴模仿学技巧12.巴金的散文诗《日》和《月》,以朴素无华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点“睛”,哲理的思考与诗意的描绘水乳交融,崇高的美学理想给人以启迪和教诲。
请你试着写一种事物,用以寄托你的人生信条。
[ 书声琅琅 ]◎美文赏读雨巴金在一个城市里住了三个月,现在要搬到另一个更热闹的城市去了。
最新整理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教新课标8短文两篇.doc
8.短文两篇巴金教学目的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呖谷(y6ng) 一撮灰(cuo1) 皓月(hao4 )妲娥(heng2)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yang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yang,日出。
二、导入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
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
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
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中篇小说<憩园>和随笔集。
其散文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的主题让学生交流读后心得。
四、精读《日》学生朗读《日》一文。
思考: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
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畅谷的。
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颂的是追求光和热的执着态度,是为了得到光和热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
飞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
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并且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
这里渗透着进步的价值观、生死观的理论原则,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学案之十
《第8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旸谷一撮灰姮娥皓月”等字词。
2、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涵的哲理。
3、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期性和目的性,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培育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使学生能斗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作者借日月所表达的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情感。
2、试探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踊跃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文学常识:巴金,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一、预习热身1、加点字注音一瞬.间旸.谷一撮.灰皓.月当空姮.娥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撮3、解释下列字词旸谷姮娥二、引领学习一、《日》中作者所表达的人身追求是什么?二、读《月》给你的感受。
三、积累拓展一、关于太阳的神话故事夸父追日羿射九日二、关于日的诗词积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关于月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3、月的别称:广寒宫玉盘婵娟蟾宫4、关于月的诗词积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现在。
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碰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四、课堂练习:一、下列三句依次的说明方式是()① 沙漠地域日照时刻又特别长,一年达三千小时。
② 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③ 我国科学②院研究所在托克逊地方试制了半径2米的风力车,能够供发电、汲水。
磨面之用。
A、①列数字②下概念③举例子B、①举例子②打例如③列数子C、①列数字②打例如③举例子D、①列数字②下概念③列数据二、没有利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风里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觅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B、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学案内容预览:8、《短文两篇》学案巴金【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
3、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4、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2、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抽绎出文章的情感脉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旸谷()一撮灰()皓月()妲娥()2、解释下列词语:皓月:露台:旸谷:二、合作研讨⑴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⑵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⑶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⑷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⑸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⑹“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⑺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⑻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短文两篇》优化检测一、积累与运用1、掌握下列字形并给加粗字注音:旸谷__________ 姮娥__________ 皓月__________ 浸__________2、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就你喜欢的写几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重点难点
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3.培养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资料链接
1.写作背景
这两篇作品写于1941年,当时,二战进一步升级,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地、大规模地侵略中国,大片国土沦为敌战区,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
而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变得十分复杂,国、共、日、汪之间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中国的抗战前途,在许多人看来,波诡云谲,变幻莫测,悲观失望的论调甚嚣尘上。
但同时,依然有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2.走近作者
巴金,原名李尧棠,被称为中国的卢梭,现、当代作家散文家。
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夜》,中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短篇小说集《复仇》《将军》等,散文集《还魂草》《龙·虎·狗》《随想录》等。
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奖”,2005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旸.谷()姮.娥()皓.月()一撮.灰()
2.解释词语。
飞蛾扑火:
皓月:
禁锢:
旸谷:
郁郁:
3.整体感知:(大声、激情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飞蛾和夸父追“日”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去赞美它们呢?联系写作背
景,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因为它们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伟大行为,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此文作于1942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寇蹂躏,光明被黑暗所代替。
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作者赞美“飞蛾”即是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②阅读《月》,勾画并摘录描写月的句子,月光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这种意境,让你想到
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明确:月亮带给作者的最大感受是冰冷。
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月光冷得很”等等。
这种意境让人想起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苏轼的“高处不胜寒”;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诗句。
合作探究
1.你如何理解《日》中“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生命固然可贵,但与其苟且活在这“黑暗的寒冷世界”,不如顽强斗争,追求光明与希望。
即使为此牺牲,也再所不惜。
表达出作者赞美抗争精神,执著追求光明,“虽九死犹不悔”的爱国情怀。
2.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明确:姮娥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姮娥为了某种理想,为了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
巩固提升
1.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明确:其实两篇都表现了同样的主题: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盼望光明的到来。
2.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以下词语可以寄寓的象征义。
例:灯光——象征光明、希望和胜利。
绿色——_象征活力、希望和生命;白色——象征纯洁、天使和素颜;大地——_象征母亲、胸怀和踏实;风帆——象征事业、自信和成功。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