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技法与欣赏2

合集下载

这是最好的魏碑学习教程,送给大家

这是最好的魏碑学习教程,送给大家

这是最好的魏碑学习教程,送给大家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

此时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魏碑书法对后来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历代书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

极有名的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元怀墓志》及《张玄墓志》,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先河。

清代中期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缚,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

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有许多摩崖石刻,并不是先行书丹上石,而是直接在石面上雕凿的,临写时要注意不使刀痕夸张,免生习气。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适应社会意识需要的佛、道之学勃然兴盛。

佛、道的宣传方法是以写经为一大功德。

尤其佛学,凡新建寺塔、塑造佛像,必延聘文学之士,撰写文章以纪其事。

或凿石以作碑碣,或就天然岩壁摩崖刻写,一时间,从汉代风行的立碑时尚,转向佛学的建寺造塔、立碑刻石。

四海之内虽战乱不止,造像求长生的心理却更加炽烈,刻石佛记文字漫山遍谷,不下数千万。

魏碑应运而生。

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

魏碑表现出由隶书向典型的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过渡因素。

魏晋之际已经有了楷书,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等楷书作品已然是比较成熟的楷书,但是大批西晋知识分子随晋室南渡之后,北朝的书风就和南朝大异了。

北朝现存的碑刻大多是民间无名氏书法家的作品,和南朝士大夫所谓'风流蕴-{藉}-'的书法风格自然不一样。

钟繇和王羲之完成了部分由隶变楷的过程,由于晋室南渡,北魏的民间书法家们没有继承多少他们的成果,而是遵循原来民间书法的发展轨迹,更多地是直接从汉魏时期的隶书演变而来。

魏碑

魏碑





灵 庙 碑
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即《魏兖州刺史郑羲碑》,北魏摩崖刻石, 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郑道昭为了纪念其父 所刻。书写者是郑羲的儿子郑道昭。当时郑道昭是兖州刺史, 刚开始刻在天柱山巅,后来发现掖县南方云峰山的石质较佳, 又再重刻。第一次刻的就称为上碑,字比较小,因为石质较 差,字多模糊;第二次刻的便称为下碑,字稍大,且也精晰, 共有五十一行,每行二十九字,但并没有署名,直至阮元亲 临摹拓,且考订为郑道昭的作品后才受至重视。 郑文公碑的笔画有方也有圆,或以侧得妍,或以正取势, 混合篆势、分韵、草情在一体,刚劲姿媚于一身,堪称不朽。 结体宽博,气魄雄伟。清代包世臣说:“北碑体多旁出,郑 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 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 也。”是“真文苑奇珍也”。

1、侧锋落笔; 2、捻管内旋; 3、行笔趋势向上; 4、驻笔; 5、向右下; 6、略驻 7、回锋收笔。

1、侧锋落笔; 2、捻管外旋向下; 3、笔管向上微偃, 抢锋下行且按且提。 4、驻笔; 5、向右下行笔; 6、回笔。

1、侧锋落笔; 2、捻管外旋向下; 3、笔管向上微偃, 抢笔下行; 4、力送笔端。
封 龙 山 碑

康有为(1858~1927), 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 素,又号明夷、更甡、西 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 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 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 海”,清光绪年间进士, 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 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 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 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 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 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 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 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著有《康子篇》、《新学 伪经考》等。

魏碑用笔技巧

魏碑用笔技巧

魏碑用笔技巧:造型准确、流畅有力
魏碑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用笔技巧精湛,造型准确、流畅有力,成为书法爱好者学习的范本。

以下是几种魏碑用笔技巧的介绍:
1. 直勾横挑:魏碑用笔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横向书写时,向下方稍微用力翘起笔尖,落笔时再用力顶回,让笔划的下端略微错位,整个笔画看起来更有力。

2. 折叉转折:在书写斜线时,如要转折则先勒出一小折,再腕转笔尖,用力压下。

这样的斜线转折显得有力,非常适合书写标题或重点强调的字词。

3. 撇折再撇:魏碑中的“撇”字通常是两笔组成,第一笔的倾斜角度大约为40度,第二笔的角度略微较小。

这样呈“撇”字的笔画看起来个性鲜明、有力。

以上是魏碑用笔技巧的一些介绍,希望对爱好者们有所帮助。

最美魏碑书法创作技巧

最美魏碑书法创作技巧

最美魏碑书法创作技巧
在中国书法史上,魏碑被誉为最美的书体之一。

它的特点在于刚
劲有力的笔画,端庄稳健的结构,以及雄浑壮美的气势。

要想创作出
优秀的魏碑书法作品,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

首先,要注重笔画的韵律与力度。

魏碑的笔画多为直线与弯曲线
组合而成,须以刚硬有力、宽厚有度为原则。

在挥毫时,要充分发挥
腕臂力量,使笔画流畅而有韵律感。

同时,在书写中要注意笔画的粗
细变化,以衬托出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其次,要注意结构的稳定与谐调。

魏碑的结构严谨有序,要保持
字形的规整和整体布局的稳定。

在创作时,要先勾勒出整体框架,确
定好字形的大小与间距,再逐渐填充细节,使作品呈现出谐调与美感。

此外,要注重筆劃的丰富与变化。

魏碑的笔画独特而多样,包括横、竖、撇、捺、点等多种基本笔画。

在创作中,要根据字体的特点
灵活运用这些笔画,使作品富有变化与趣味。

同时,要注意墨色的深
浅变化,通过重轻浓淡的运用,使作品呈现出层次感和空间感。

最后,要注重整体感和个性的表达。

魏碑书法强调用笔用墨的自
由与个性,因此创作者在书写时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表达方式。


以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一些个人的创新与突破,使作品更富有创意与
艺术感。

总结起来,创作优秀的魏碑书法作品需要掌握好笔画韵律与力度、结构稳定与谐调、笔画丰富与变化以及个性表达等技巧。

只有通过不
断的学习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创作出更加精湛的
魏碑书法作品。

魏碑技法与欣赏 2

魏碑技法与欣赏 2

清人何义门评论此碑说: “入目初似丑拙,然不衫不履, 意象开阔……”也有人认为此 碑在《张猛龙》、《贾使君》 两碑之上。此志结字严谨,一 笔不苟,行笔迟重,墨色饱满, 笔画间也富有变化,表现出圆 浑、妍美之致并颇具雍容气象, 与一般魏碑表现的质直峭厉颇 异其趣。但若论变化无端、格 高韵厚,是无法同《张猛龙》 比肩的。
郑 文 公 碑
郑 文 公 碑

《李璧墓志》,北魏正光元 年 (公元520年)刻。青石 质,高一百零四厘米,宽八 十九厘米。系旧碑改作而成, 碑阴上截所刻二螭仍在。志 铭魏书,三十三行,行三十 一字,背面有题名一列。出 土时间、地点有二说:一说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 出土于山东德州;一 说清光 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 出土于河北省景县。后者 为 是。墓志出土后不久归济南 金石保存所收藏,上世纪五 十 年代初移藏于山东省博物 馆。
崔 敬 邕 墓 志
封龙山碑:全称《元氏封龙山之
颂》。此碑原在元氏县王村山下,不大 为人所知,仅宋郑樵《通志》提到过它。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刘宝楠为元氏 县知县。刘是著名经学大师、 《论语正 义》的作者。他在山下访得此碑,大加 叹服,命人移至城内薛文清祠。现在已 经下落不明了。幸好有拓本传世。北京 图书馆藏拓本卷轴长1.60米,宽O.93米, 拓本长1.58米,宽0.86米。碑立于汉桓 帝延熹七年(1 64)。无额无穿。连题共十 六行,行二十六字。碑刻全部为隶书, 石虽剥落,文多可读,笔画较细,遒劲 豪放,类似《乙瑛碑》,堪称汉碑之上 品。杨守敬《评碑记》说:“汉隶气魄 之大,无逾于此”。 是研究汉代书法和 历史以及封龙山祀典的宝贵资料,也是 学习隶书的极好范本。
杨 大 眼 造 像 记
杨 大 眼 造 像 记

魏碑的书法教学

魏碑的书法教学

魏碑的书法教学
魏碑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简笔书法,因其独特风格和易学易写的特点
而受到广泛欢迎。

若想学习魏碑,以下是一些教学要点:
一、认识魏碑
魏碑是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碑刻发展而来的一种书法,字形厚重挺拔,笔画方正有力,具有浓郁的古典美感。

在创作时要注意突出它的粗犷
感和阳刚之气。

二、掌握魏碑的笔画技巧
1.笔画力度
魏碑的笔画要有强烈的力度感,尤其是一些垂直或水平的笔画,强调
笔画起點和结束点的压迫感。

2. 墨水使用
魏碑的墨体较为厚重,一般要求使用稍稠的墨水,并且要注意墨色的
均匀度和质感的稳定性。

3. 抓好结构
魏碑的结构非常注重统一性,尤其是对于一些组字或者长串字的排列,要注意好其结构的稳固与清晰。

三、学习魏碑的字例
字例是指一些模拟书法家书法风格的书法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
好地掌握到先贤书法家的用笔、用墨、用纸等实际操作方法。

学习魏
碑时,可以选择一些历代大家的字例进行模仿,比如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等。

四、坚持练习,不断提升
对于魏碑书法初学者来说,要多花时间进行练习,通过多次练习和不
断摸索,逐渐掌握其奥妙,会发现魏碑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书法形式,
能让我们在书写中更加得心应手。

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要不断注重整体结构的完整统一性并注重笔画的标准化。

总之,学习魏碑需要一定的努力、时间和耐心,只要按照以上的教学要点,不断努力和练习,相信一定会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并得到提高。

魏碑技法与欣赏

魏碑技法与欣赏

《张猛龙清颂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 三年(五二二),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 清颂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有 额有阴,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 办学校功绩,碑阴为题名,古人评价其 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 人誉为“魏碑第一”。楷书二十六行, 行四十六字,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碑 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 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 妍丽多姿。碑文中的“冬温夏清”四字 被认为是鉴别有关张猛龙碑古拓、今拓、 原拓、翻拓的重要依据。据说有些古人 拓碑,每拓一次之后就要把原碑上的某 字去掉一点或留下某种印记,使后人之 拓永远不能与前人之拓相雷同相媲美, 更不用说伪造作假了,可见古人用心之 良苦。
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碣、摩崖、造像、墓
志铭等石刻文字的总称,其中尤以北魏的书法水平 为高,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极有名的 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及 《张玄墓志》,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先河。清代 中期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缚, 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 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但有许多摩崖石刻,并不是先行书丹上石, 而是直接在石面上雕凿的,临写时要注意不使刀痕 夸张,免生习气。

山不在高,有文则 名。云峰山因拥有众 多北朝刻石而驰名中 外,其中最负盛名的 是北魏《郑文公碑》、 《论经书》、《观海 童诗》等刻石,在中 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康有为在 《广艺舟双楫》中盛 赞:“《云峯山石刻》 体高气逸,密致而通 理,如仙人啸树,海 客泛槎,令人想象无 尽。若能以作大字, 其穠姿逸韵,当如食 防风粥,口香三日 也。”
广东书法院首届书法高研班
魏碑技法与欣赏
李远东 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书协副主席 广东书法院院长

学习魏碑的方法技巧

学习魏碑的方法技巧

学习魏碑的方法技巧一、碑文解读临习书法,我一直认为“读”比“写”重要。

惟有细心品读,才能“尽精微、致广大”。

当我们选好碑帖后,不妨先下一番功夫,借助发达的网络搜索功能,查查它的年代,查查它的“前世今生”,查查它的释文。

目的只有一个,读懂它!学会对古代碑帖的解读,才能进入与古人对话的语境,将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了解古人为什么这么写,在审美认知上才能与古人产生共鸣。

二、纵横解读所谓“纵向”解读,就是沿着书体演变的脉络,在汉碑、魏碑、唐碑中找到演变的痕迹,找到其异同点。

例如唐碑,它虽是刀刻,但其线条形态却是书写式的,是以二王用笔为准绳的。

当代学者认为,古代碑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独立于书迹之外的独立的石刻形态,魏碑即是典范;另一种是依附于书迹的石刻形态,唐碑即是。

所谓“横向”解读,就是在同一时代的碑刻中,找出不同地域的书风。

例如,魏碑除了我们熟悉的“洛阳体”外,同一时期,在陕西关中一带也盛行刻造像碑,但刀法粗率,结字诡异,当代学人谓之“长安体”。

对魏碑有了这样全方位的认知,我们在学习时就不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三、笔法解读每种书体都有自己的笔法,魏碑亦然。

如果我们将过去习惯的唐碑笔法来写魏碑,或者用二王手札式的方式来临写魏碑,是难以写出其“斜画紧结,点画方峻”的风采。

对于魏碑笔法,历代书家都在不断探索。

例如,姚元之、包世臣等人对唐碑之前碑刻笔画的刻法进行观察,再以毛笔来模拟,提出了“始艮终乾”笔法。

眼下,陈振濂先生提出“魏碑艺术化运动”,也在对魏碑笔法进行探究。

他说“只要不是盲目主观地用写帖的方法去写北魏,只要在临摹时尊重魏碑(而不是还未弄明白即想先改造它),那么拓片中的每一剥蚀之迹、刻凿之迹,都会逼着你在行笔时,不断调整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它,表现它”。

不论“魏碑艺术化运动”能走多远,但是他的一些理论,对我们更好地破解魏碑笔法是大有帮助的。

“透过刀锋看笔锋”,光看是不行的,我们还必须多些实践多些尝试。

中国书法魏碑技法

中国书法魏碑技法

中国书法魏碑技法中国书法魏碑技法欣赏:中国书法魏碑技法1中国书法魏碑技法2中国书法魏碑技法3中国书法魏碑技法语言:一、线条技法语言■书写习惯和非书写习惯:书写习惯是以二王行草书、唐楷笔法为规范的书写技法,书写习惯的特征是追求“笔法性”,强调从前人的墨迹中总结和掌握其用笔规律,并在创作中针对不同的对象用固定的用笔规则进行书写;非书写习惯是相对于书写习惯而言,非书写习惯强调其“无笔法性”,它是针对碑的原始状态随时调整用笔的技术动作,不同的线条或者线段的变化都可以用不同的动作类型进行表现,是随线条特征变化而变化的非固定的书写技巧。

■斧凿之迹: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凿刻痕迹,它表现出来最原始的刀刻效果,这个效果决定魏碑的线条的石刻特征;二是天然痕迹,它表现石质肌理和因自然现象对魏碑线条的修饰和追加;三是人事痕迹,它表现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积累和沉淀。

斧凿之迹是魏碑书法艺术最基本的本质特征,是与帖学的取法的根本区别。

■无笔法性:魏碑书法的本质是以汉字的石刻效果作为学习的主体,斧凿之迹相对墨迹要显的自由而多变,用毛笔表现其线条,无法用总结和归纳的方式形成相对固定的笔法,而是以魏碑书法线条的线形、线质和线律来随时调整用笔动作,因此,魏碑没有固定的笔法,只有随形而生的动作。

■线条中段:线条中段变化是区别碑学与帖学的主要依据,这里的线条中段不是一个方位概念,而是一个形质概念,它是指魏碑线条的内容含量。

魏碑线条的内容含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线形的内容变化,指在一个线形中的方与方、圆与圆、方与圆的微观线形在线段中的随机组合;二是线质的内容变化,指线条的形和势的随机组合和调整使线条质地发生改变;三是线律的内容变化,指书写的动作和速度的调整而导致线条产生节段效应和质感效应。

■线条构成要素:线形、线质和线律□线形:线条的形状,魏碑书法的线条形状的基本类型:方笔线条、圆笔线条。

□线质:线条的质感,魏碑书法的线条质感的基本类型:温润线条、刻露线条。

魏碑方笔的用笔技巧

魏碑方笔的用笔技巧

魏碑方笔的用笔技巧
魏碑方笔的用笔技巧包括以下步骤:
1. 起笔:在笔画的起笔处,以侧锋入纸,切忌过重。

同时,要注意调整笔头的方向,使其与行笔的方向一致。

2. 行笔:在笔画的行笔过程中,要保持笔锋始终紧贴纸面,同时要用力均匀,不可忽轻忽重。

此外,还要注意调整笔头的角度,使其与纸面保持一定的角度,以形成方硬的笔画形态。

3. 收笔:在笔画的收笔处,要逐渐提笔,使笔锋自然收回。

同时,要注意控制收笔时的力度,避免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

总的来说,魏碑方笔的用笔技巧需要掌握侧锋入纸、用力均匀、调整笔头方向和角度等要点,同时要注意起笔、行笔和收笔的细节处理。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练习,才能逐渐掌握这种技巧,并运用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

魏碑用笔技巧

魏碑用笔技巧

魏碑用笔技巧一、横平竖直魏碑的用笔重点在于横平竖直,每个笔画都应该清晰明确地表现出其所应有的横平竖直的特征。

这种笔画的直线和豪迈的气势,体现了魏碑的刚毅、简朴、平实的风格。

二、粗壮厚重魏碑的笔画要求粗壮厚重,体现出力度和稳健的基本特点。

这种粗壮厚重的笔画,正是魏碑的强烈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的重要手段。

三、变化多端虽然魏碑强调横平竖直和粗壮厚重,但笔画的变化也非常多端。

魏碑的笔画按照不同的要求可以适当加强细节表现,但总的来说要保持笔画的专一性和整体协调性。

四、行笔疾魏碑的用笔要求行笔疾,一笔到底,通常整个字可以一气呵成。

这种行笔疾的技巧,体现了魏碑的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感。

五、点画有力魏碑的点画非常重要,要点到位,力度要有力。

点画的大小和用笔技巧都是需要精细地处理的。

魏碑的点画要求准确、生动、稳健,是整个字体形象的关键特点之一。

六、灵活机动虽然魏碑遵循着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律,但用笔也要求灵活机动,要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发挥,使得作品充满生命力和个性化的表现。

魏碑的用笔技巧的要点在于它的横平竖直、粗壮厚重、变化多端、行笔疾、点画有力和灵活机动等特点。

这些特点在魏碑的书法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也成为了魏碑书法的经典之一。

除了上述提到的魏碑用笔技巧,还有一些其他的方面也需要注意。

七、准确规整魏碑的用笔要求准确规整,即各笔部分要有规律的排列和分布。

整个字形要有明确的结构和比例,各笔要合理衔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形象。

这种准确规整的要求,是魏碑书法中最基本的要素。

八、质重苍劲魏碑书法的笔画要求质重苍劲,这也是魏碑的重要特点之一。

笔法要有力度和厚实感,但并不失去灵活机动和变化多端的特点。

通过这种质重苍劲的笔法,魏碑书法能够表达出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九、独具格调魏碑书法具有独特的格调和风格,这与其用笔技巧密不可分。

在书写魏碑字体时,不仅要遵循魏碑书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还要表现出书写者的个性和风格。

这种个性和风格的体现,成为了魏碑书法中的又一个独特之处。

《魏碑技法与欣赏》课件

《魏碑技法与欣赏》课件

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魏碑技法和魏碑字体的欣赏。希望大家能够在书法实践中运用这些技法, 创作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魏碑字体的笔画变化丰富 多样,增添了作品的艺术 魅力。
3 节奏感
通过方块状的结构和连贯 的笔画,魏碑字体传递出 独特的节奏感。
魏碑艺术造诣。
当代书法作品
现代书法家将魏碑字体运用到各 种创新作品中,展现了时代的艺 术风貌。
书法展览
参观书法展览可以欣赏到众多优 秀的魏碑字体作品,让人流连忘 返。
《魏碑技法与欣赏》PPT 课件
欢迎参加本课程,今天将向大家介绍中国书法中的重要技法和魏碑字体的欣 赏价值。
背景介绍
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魏碑是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字体之一。 魏碑具有独特的笔画结构和艺术魅力,被广泛用于碑刻和书法作品。
魏碑技法
1 平衡感
2 笔画变化
魏碑字体通过优美的线条 和均衡的布局传达平衡感。
技法与欣赏的关联
了解魏碑技法能够加深对魏碑字体的欣赏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实践 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技法。
实践活动
1
学习基本笔画
通过练习基本笔画,掌握魏碑字体的构造和线条特点。
2
模仿经典作品
选择一些著名的魏碑字体作品,模仿书写并逐渐找到自己的风格。
3
创作个人作品
用魏碑字体书写一些个人创作作品,展示自己的书法水平和艺术才华。

雄强大气,点画峻厚之美,魏碑书法赏析

雄强大气,点画峻厚之美,魏碑书法赏析

雄强大气,点画峻厚之美,魏碑书法赏析雄强大气,点画峻厚之美,魏碑书法赏析
书法美学 2018-04-26 22:03:02
魏碑自清代碑学中兴以来,魏碑这种古老而又充满了无穷魅力的书体再度焕发了它的青春,步入了新的辉煌,用它那劲健、雄浑、质朴、清刚的美,博得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用毛笔去表现那刀劈斧斫、钢打铁铸般的笔画。

魏碑整体气势美,魄力雄强,精神飞动。

笔法美,笔法跳跃,点画峻厚,骨法洞达,血肉丰美。

结构美,意态奇逸,兴趣酣足,结构天成。

张猛龙魏碑
《元倪墓碑》
《元珍墓碑》
《张黑女墓志》
现代作品欣赏
魏碑当以雄强大气、气象开阔为终极目标!。

魏碑的书法美学

魏碑的书法美学

魏碑的书法美学
魏碑的书法美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厚重之美:魏碑的书法表现出一种厚重感,点画厚重、笔力雄强、刚健凝重,这种厚重感给人以沉稳、大气的感觉,表现出一种雄强的气势。

奇肆之美:魏碑的结体千姿百态,各具面目,或方,或扁,或长,往往不合常规,出人意料,多欹笔、侧笔,但在整体上体现为一种和谐与平衡,使作品达到了意趣盎然、浑然天成的境界。

这种奇肆之美给人以新奇、生动的感觉,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书法的变化和多样性。

朴茂之美:魏碑的整体风格古朴自然,不加雕饰,具有一种勃勃生机和天真烂漫之气。

这种朴茂之美表现出一种自然、率真的美感,让人感受到书法的原始和纯粹。

此外,魏碑的书法美学还体现在其独特的线条技法语言上。

魏碑的线条技法语言包括斧凿之迹、无笔法性和随形生动等方面。

斧凿之迹表现出魏碑石刻的本质特征,无笔法性则体现了魏碑书法自由而多变的特点,随形生动则表现了魏碑书法在运笔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变化性。

这些线条技法语言共同构成了魏碑独特的书法美学风格。

总之,魏碑的书法美学具有厚重、奇肆、朴茂等特点,同时其独特的线条技法语言也为其书法美学增色不少。

魏碑作为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形式,其美学价值不仅在于其形式美感的表现,更在于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的传达。

1。

赵之谦的魏碑神韵欣赏

赵之谦的魏碑神韵欣赏

赵之谦的魏碑神韵欣赏赵之谦的魏碑体,在诸多师法魏碑的书家中是独具特⾊的。

他以轻快的笔调模拟魏碑⽯刻的庄重与奇肆,使笔画婉转流畅,奇倔雄强,别出新意,超迈时俗,⽽⾃成⼀格。

他在笔调上对单⼀中锋⼤胆地进⾏了突破,构成了他独特的⽤笔⽅式。

赵之谦⽤笔的这⼀突破,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有价值的⼀次⽤笔⾰命:他把魏碑刚健峻利的⽅笔与流畅宛转的帖学⽤笔,巧妙地结合在⼀起,即⽤⽅则婉转,⽤圆则劲挺,寓柔于刚,含忍内藏,从⽽创造出⼀种崭新的⽤笔形式。

他以帖学的流美来改造魏碑的雄浑,⼜以帖派的流转为主调,调和魏碑的⽣拙,从⽽使⽣辣、刚劲的魏碑⽅笔与传统的流美婉转的帖学⽤笔相兼容,于是就出现了他特有的“赵⽒笔法”。

“赵⽒笔法”的问世,使流畅的帖学运笔过程增加了⼀些新颖的内涵,使每⼀根线条都成为⼀个不同的多边形,改变了近千年来程式化的⼆王⽤笔⽅法,赋予每⼀点画以丰富的情调和全新的韵致。

赵之谦的书法在结体上,赵之谦取魏碑的横向扁平结构,中宫宽松⽽外围紧密,表达出了⼀种雄强厚重的“⾻⼒”。

他以帖学的⽓韵,佐以丰富的点画形态与结构造型,使书体呈现出⼀种前所未有的新颖感—爽俊⽽不失朴厚,谨敛⽽不失飘逸,劲健⼜不沾⽕⽓。

⽤笔⽅圆兼施,⽽以圆为主,形成⼀种外圆内⽅的结构特征。

具体形象犹如“颜底魏⾯”,中宫紧收,撇捺外放,遒爽精劲,显得闲雅⽽⼜温润,流露出⼀种现代的审美趣味,形成了他的魏体楷书的新⾯⽬。

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

赵之谦能使真、草、⾪、篆等各种字体的笔法融为⼀体,⼜能⽤同⼀种风格的⽤笔书写不同的字体,⽤笔的“赵家”风格特别明显。

赵之谦的⽤笔格调,⽆论书写什么字体,⾏笔⽆论迟、速,都能始终统⼀在魏碑⽤笔的基础上,个性⼗分突出。

赵之谦的篆书和⾪书⼴泛学习秦汉碑刻的基础上,笔墨兼融,收放⾃如,以轻快婉转的格调来表现⾃⼰的真情实感,所以具有独特的魏碑体味道。

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

赵之谦在他的《章安杂说》中说:“求仙有内外功,学书亦有之。

魏碑行书书法欣赏

魏碑行书书法欣赏

魏碑行书书法欣赏
魏碑行书是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形式,它融合了隶书和楷书的特点,既有隶书的平正朴实,又有楷书的端庄秀丽。

在欣赏魏碑行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笔法:魏碑行书的笔法具有隶书的痕迹,但又不失行书的
流畅。

其用笔多变,方圆兼施,逆起逆行,使得线条粗细、提按、转折等变化丰富。

2.结体:魏碑行书的结体多呈扁平之势,偶有竖向伸展之笔。

整体结构既有隶书的平正感,又有楷书的紧密度。

同时,
每个字的重心都保持稳定,或欹或正,使得整个作品既不
失稳重,又富有动感。

3.布局:魏碑行书的布局通常比较自由,字与字之间有呼应,
行与行之间有连贯。

虽然字的大小、长短、疏密等都有所
变化,但整体上仍保持和谐统一。

4.神韵:魏碑行书在神韵上具有朴拙、雄浑、自然的特点。

其用笔自然流畅,结体平正朴实,布局自由连贯,给人以
一种古朴而又现代的美感。

在欣赏魏碑行书时,可以结合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欣赏。

同时,也要注意观察每个字的用笔、结体、布局和神韵等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这种书法艺术的独特之处。

找到技巧,魏碑不难!

找到技巧,魏碑不难!

找到技巧,魏碑不难!魏碑是指北朝在中国北⽅所形成独具⼀格的字体,除了北魏、东魏、西魏之外,还有北齐、北周,北碑⾃阮久、包世⾂、康有为⼤⼒提昌后,为后⼈所重视,更影响书风发展,其主要原因系北碑古朴深厚,最适合楷书奠基。

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法是最佳⽅法,最科学的⽅法。

“切翻之法”就是这样的⽅法。

A、正切点⼊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请看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图)再看实际的书写B、反切点⼊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

如图: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切锋的⾓度则要看点的⾛向。

由于点的⾛向是⾮常多样的,⼏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各种度点的切翻锋训练。

可以按下⾯这样的图⽰来进⾏练习:以点来进⾏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常有效的⼿段,多⾓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

“⼀旦各种⾓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笔笔法技巧的⼀⼤半了,也可以说才算真正⼊了魏楷之门了。

”魏碑⽤笔,重要的必须注意三点:第⼀、笔⼒强劲,兼采中锋及侧锋。

第⼆、⾛笔时⽤锋的腹部牵引,使笔尖跟随在后。

第三、显笔处三顶点,这与圆笔正好相反,为了让⼤家了解其写法,分别就下⾯点划说明并⽰范。

点【右切点】先压右上⾓再拉右下⾓【右挑点】先压左下⾓再挑右上⾓【下平点】先压左⾓再拉右⾓【左挑点】先压左下⾓再挑右上⾓横【切横】先将笔锋转⾄上⾓再往下拉【燕尾横】先右下⾓往上挑,象⾪书的燕尾竖【直竖】先将笔锋转⾄左⾓再拉右下⾓【悬针竖】⽤笔尖收笔钩【竖尖钩】先压右下⾓再导锋收尖钩【浮鹅钩】先在左下⾓转笔后往上拉【⼽钩】先压右下⾓再上拉撇【尖直撇】先压右上⾓再往左下⾓拉【挺腹撇】笔画快到末端时重压再提起挑【点⽔挑】最后⼀提,重压笔毫⽽后侧锋转中锋撇出【向挑】注意点画的呼应连带【钩挑】竖画末尾,提笔调峰后中锋撇出捺【俯捺】撇出捺脚前,重按笔毫,顿挫出捺脚的形态【仰捺】运⽤⼿指及⼿腕的动作绞转笔毫,写出捺脚出锋【长捺】捺脚出锋含蓄【短捺】短促⽽有⼒,⼒在含蓄间。

魏碑 赏析

魏碑 赏析

魏碑赏析魏碑,作为中国古代碑刻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

魏碑的出现,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也是中国古代书法与雕刻艺术的结合之作。

下面我们将对魏碑进行赏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首先,魏碑是中国古代碑刻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它是由东魏时期的碑刻家王珪所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楷书石刻之一。

魏碑的书法结体端庄,结构严谨,笔画遒劲有力,给人以一种庄重肃穆之感。

魏碑的字体端庄秀美,线条流畅,气势宏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魏碑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碑刻艺术的形式和风格,也为后世的碑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其次,魏碑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

作为中国古代楷书石刻的代表作品,魏碑的书法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它的字体端庄秀美,线条流畅,气势宏伟,给人以一种庄重肃穆之感。

魏碑的书法结体端庄,结构严谨,笔画遒劲有力,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

魏碑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形式和风格,也为后世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再次,魏碑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结合之作。

魏碑的出现,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结合之作。

它的字体端庄秀美,线条流畅,气势宏伟,给人以一种庄重肃穆之感。

魏碑的书法结体端庄,结构严谨,笔画遒劲有力,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结合之作。

魏碑的出现,不仅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结合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

最后,魏碑作为中国古代碑刻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魏碑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碑刻艺术的形式和风格,也为后世的碑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魏碑的书法结体端庄,结构严谨,笔画遒劲有力,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

魏碑的出现,不仅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也为后世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魏碑作品赏析优质PPT

魏碑作品赏析优质PPT
• 4、北魏时期的碑碣
• 结体奇肆、尤存隶意,气 象浑穆。
• 二、魏碑的艺术特点 • 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可宗,可宗为何? • 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 • 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 • 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 酣足;八 • 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 十曰血肉丰
美。(康有为)
魏碑作品赏析
• 一、魏碑书法概况 • 1、北魏时期的摩崖 • 摩崖石刻书法有开张、自然、气势磅
礴的艺术风格。 • 2、北魏时期的墓志 • 墓志是埋入墓穴,为亡
人 “纪其德行,旌乎功 绩〞的一种 石刻。结体 多方正而疏 朗,方正 中寓以变化。
• 3、北魏时期的造像记
• 刻在佛像旁的文字说明, 简称造像。 用笔方折峻整、棱角分明,风格粗 犷强悍。
再由平正方折
转入圆绞,练习魏碑圆笔一类的范本,
如<郑文公碑》、《石门铭》;
拓孤本,乃著世至今,拓本共12页,每页 作方笔书,须顿笔下按,使群毫由聚
而散,墨液亦随毫外拓,势如以刀削木,奇迹自成棱角,故曰:“方用顿笔
〞又曰“方笔外拓”。
4行,满行8字。原拓今藏上海博物馆。 结体奇肆、尤存隶意,气
象浑穆。
• 2、《张玄墓志>鉴赏
• 全称<魏故南阳张玄墓志铭》,俗称<张黑 极受书家推祟,
康有为以临此铭而擅书名。
用笔方圆兼备,横画或圆起方收,或方起
圆收,长捺一波三折,排泄角含分隶遗意,
不少用
笔八有行书意,女结体墓含动势志。 》,晋泰元年〔531年〕十月刻,原
十是曰魏血 碑肉后丰期佳石作之久佚不存美。。 一清。 道光年间何绍基得剪裱旧
• 4、《石门铭>鉴赏 此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不在高,有文则 名。云峰山因拥有众 多北朝刻石而驰名中 外,其中最负盛名的 是北魏《郑文公碑》、 《论经书》、《观海 童诗》等刻石,在中 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康有为在 《广艺舟双楫》中盛 赞:“《云峯山石刻》 体高气逸,密致而通 理,如仙人啸树,海 客泛槎,令人想象无 尽。若能以作大字, 其穠姿逸韵,当如食
郑 文 公 碑
郑 文 公 碑
《李璧墓志》,北魏正光元 年 (公元520年)刻。青石 质,高一百零四厘米,宽八 十九厘米。系旧碑改作而成, 碑阴上截所刻二螭仍在。志 铭魏书,三十三行,行三十 一字,背面有题名一列。出 土时间、地点有二说:一说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 出土于山东德州;一 说清光 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 出土于河北省景县。后者 为 是。墓志出土后不久归济南 金石保存所收藏,上世纪五 十 年代初移藏于山东省博物 馆。
爨宝子碑:全称为 《晋故振威将军建宁 太守爨府君墓碑》, 碑质为沙石。乾隆四 十三年(公元1778年) 出土于云南省曲靖县 扬旗田村,1852年移 置曲靖城内,现存于 曲靖一中爨轩内爨碑 亭。爨宝子碑为全国 首批重点保护文物。
李 璧 墓 志
爨龙颜:此碑
是南朝宋的著名 碑刻。虽为楷书, 却饶有隶意,笔 势有隶意,笔势 雄强,结体多变。 康有为《广艺舟 双辑》中说: “当为隶,楷极 则。”“为雄强 茂美之宗,”并 列为“神品第 一。”
爨 龙 颜
《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二爨”是两块 云南“南碑瑰宝”。《爨龙颜碑》立于南朝宋 大明二年,比《爨宝子碑》晚五十三年,可以 说这两块碑是同时代的作品。《爨龙颜碑》, 碑文书法字体介于隶楷之间,书法风格独特, 被称为“爨体”。碑文古雅,结体茂密,虽为 楷书,却饶有隶意,笔力遒劲,意态奇逸,结 体多变,是隶书至楷书过渡的典型。
防风粥,口香三日 也。”
此碑依山势 而刻,字径 大者20厘米, 小者12厘米 左右,字形 较扁,保留 明显的篆隶 笔意。通篇 宽宏博大, 纵情挥洒, 气势磅礴。 现代人要想 得北魏书法 之势,非看 此刻莫数。
论 经 书 诗
中岳嵩高灵庙碑
此碑为北魏太安二年(456年)立,正书,碑阳23 行,行50字,碑阴7列,上2列字较大,计22行, 下5列16行,字较小,各列行数不等。额篆书阳文 4行共8字,侧刻唐大周天授三年(1692年)马元 贞投龙简记。碑文内容为寇谦之修祀中岳庙併宣扬 道教。碑今在河南登封县嵩山中岳庙。 此碑在魏碑书法中属於风格雄强一类。其书虽 云楷体,但结体、用笔仍处於隶、楷之间,是隶书 向楷书过渡的书体。康有为评此碑书法为“体兼隶 楷,笔互方圆。”併称碑阳书法“奇古”,碑阴书 法“峻整”,给以极高的评价 。
《张猛龙清颂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 三年(五二二),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 清颂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有 额有阴,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 办学校功绩,碑阴为题名,古人评价其 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 人誉为“魏碑第一”。楷书二十六行, 行四十六字,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碑 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 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 妍丽多姿。碑文中的“冬温夏清”四字 被认为是鉴别有关张猛龙碑古拓、今拓、 原拓、翻拓的重要依据。据说有些古人 拓碑,每拓一次之后就要把原碑上的某 字去掉一点或留下某种印记,使后人之 拓永远不能与前人之拓相雷同相媲美, 更不用说伪造作假了,可见古人用心之
中 岳 嵩 高 灵 庙 碑
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即《魏兖州刺史郑羲碑》,北魏摩崖刻石, 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郑道昭为了纪念其父 所刻。书写者是郑羲的儿子郑道昭。当时郑道昭是兖州刺史, 刚开始刻在天柱山巅,后来发现掖县南方云峰山的石质较佳, 又再重刻。第一次刻的就称为上碑,字比较小,因为石质较 差,字多模糊;第二次刻的便称为下碑,字稍大,且也精晰, 共有五十一行,每行二十九字,但并没有署名,直至阮元亲 临摹拓,且考订为郑道昭的作品后才受至重视。 郑文公碑的笔画有方也有圆,或以侧得妍,或以正取势, 混合篆势、分韵、草情在一体,刚劲姿媚于一身,堪称不朽。 结体宽博,气魄雄伟。清代包世臣说:“北碑体多旁出,郑 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 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 也。”是“真文苑奇珍也”。
良苦。
张 猛 龙 碑






原本ຫໍສະໝຸດ 碑始 平 公论经书诗
《北魏郑道昭论经书诗》 全称《诗五言与道俗十人 出莱城东南九里登云锋山 论经书一首》,为郑道昭 自作诗。郑道昭(公元四 五五?——五一五年)字 佶伯,自称中岳先生,荥 阳(今属河南省)人。北 魏时历官至中书侍郎,国 子祭酒,秘书监,青光两 州刺史等,谥曰“文恭”。 《魏书》称:“好为诗赋, 未言其工书。”到清代中 叶考据之风盛行,提倡碑 学,穷山绝壁,遍访施拓, 郑氏书迹在山东云峰山、 天柱山发现。
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碣、摩崖、造像、墓
志铭等石刻文字的总称,其中尤以北魏的书法水平 为高,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极有名的 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及 《张玄墓志》,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先河。清代 中期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缚, 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 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但有许多摩崖石刻,并不是先行书丹上石, 而是直接在石面上雕凿的,临写时要注意不使刀痕 夸张,免生习气。
广东书法院首届书法高研班
魏碑技法与欣赏
李远东 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书协副主席 广东书法院院长
魏碑
一、魏碑产生及年代 二、魏碑的形成和特点 三、魏碑欣赏 四、清代和当代碑学代表名 家作品欣赏 五、李远东魏碑欣赏
南北朝
南北朝书法形成两大派。南朝帖多,北 朝碑多。帖宜于行草,以流美为能;碑宜 于楷隶,以方严为尚。大致而言,南朝书 法婉丽清媚,富有逸气;北朝书法雄奇方 朴,富有豪气。书家以无名者为多,书体 以魏碑最胜。隋代书法臻于统一,熔南北 于一炉,开启唐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