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学
食品安全学(完整)
第一章绪论1、食品安全的定义食品安全一般是只食品本身对食品消费者的安全性,即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2、安全食品的定义安全食品是指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要,并经权威部门认定,在合理使用方式和正常食用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食品。
目前,中国生产的安全食品广义的可包含四个层次,即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后三种是狭义范畴的安全食品。
3、常规食品的定义是指在一般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或质监部门检验,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
4、无公害食品的定义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一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的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所加工的产品。
5、绿色食品的定义、A级AA级是在生态环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允许的化学合成物质。
绿色食品分为A级AA级,A级:生产过程中允许限时、限量、限品种使用安全性较高的化肥、农药。
AA级:原料是利用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而生产出的农产品,生产中以及之后的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等。
6、有机食品的定义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的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
有机农业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
有机食品是最高级的安全食品。
7、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区别1)标准上的差异无公害食品执行的是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绿色食品执行的是相关的行业标准;有机食品执行的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联合委员会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本标准而制定的相关标准,具有国际性。
2)运作方式的区别无公害食品的认证组织是农业部和各省厅;绿色食品的认证组织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是推荐性标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机食品的认证组织是国际有机食品认证委员会,或其委托的国内有机食品综合认证的权威机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食品科学技术:食品安全学考试题
食品科学技术:食品安全学考试题1、填空题粮豆含水分的高低与储藏时间的长短和加工密切相关,粮谷的安全水分为()。
正确答案:12%~14%2、单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应当同时对有(江南博哥)关食品()进行()。
A.可能产生的危害,解释、说明B.产生的危害,解释、说明C.存在的危害,解释、说明D.存在的危害,公布、解释正确答案:A3、多选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包括()A.传播媒介——食物B.传染源——患病的人或动物C.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D.宿主——个体的抵抗力E.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正确答案:A, C, E4、填空题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机制可分为()、()和()。
正确答案:感染型;毒素型;混合型5、填空题产黄曲霉毒素的常见菌种为()、()。
正确答案:黄曲霉;寄生曲霉6、填空题罐头杀菌首先要考虑杀灭食品中的()。
正确答案:肉毒梭菌7、单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连续停止生产加工获证产品()个月以上的,重新生产加工时,应当提出重新现场核查的申请。
A、6B、9C、12D、24正确答案:C8、填空题奶的消毒方法有:巴氏消毒法、()、煮沸消毒法和蒸气消毒法。
正确答案:超高温保藏9、单选下列四个标准中最高的标准是()。
A.国家标准B.行业标准C.地方标准D.企业标准正确答案:A10、填空题食品的高温灭菌方法有()、高温杀菌法、超高温杀菌法和()。
正确答案:巴氏杀菌;微波加热法11、单选新建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首先到工商部门预先核准名称后,向()提出《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
A、市(地)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B、工商部门C、国家质检总局D、当地卫生部门正确答案:A12、多选下列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的是().A.食物中毒B.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C.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性疾病D.食物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E.食物过敏正确答案:A, B, C, D, E13、问答题乳制品生产企业生鲜乳进货查验应该记录和查验哪些内容?正确答案: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鲜乳进货查验制度,逐批检测收购的生鲜乳,如实记录质量检测情况、供货者的名称以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并查验运输车辆生鲜乳交接单。
食品安全学ppt课件ppt课件ppt
营养成分损失
辐照处理可能导致食品中某些营养 成分的损失或破坏。
潜在致癌风险
长期摄入经过高剂量辐照处理的食 品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03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微生物检测技术
总结词
微生物检测技术是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重要手段,用于检测食品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
详细描述
微生物检测技术包括培养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培养法是最传统的方法,通过培养和 计数食品中的微生物来评估食品的卫生状况;免疫学方法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具有快速、简便 的优点;分子生物学方法则基于核酸的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转基因食品的风险
潜在健康风险
转基因食品中的新成分可能对人 体健康产生影响,需要进行长期
安全性评估。
生态风险
转基因作物可能对非目标生物产 生不良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食品安全监管挑战
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涉及到技术、 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
食品辐照的风险
辐射残留
食品经过辐照处理后可能残留放 射性物质,需要合理控制剂量和
国际食品安全合作与交流
01
加强国际食品安全信息共享
各国应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共同应对跨国食品安全问题。
02
推动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制定
国际组织应积极推动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减少各国标准差异带来
的贸易障碍。
03
加强国际食品安全培训与教育
通过国际合作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各国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
05
食品安全与营养
食品营养学基础
食品营养学定义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品中营养素的分布、性质、代谢及其与人体 健康关系的科学。
食品营养学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绪论1.【了解概念】食品安全食品安全(food safety)一般是指食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性,即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2.食品安全的含义(1)食品数量安全——要求既买得到又买得起需要的基本食品(2)食品质量安全——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3)食品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3.【名词解释填空】安全食品定义:安全食品(safety food):安全食品是指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要,并经权威部门认定,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用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食品。
目前,中国生产的安全食品广义的可包含四个层次,即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其中,后三者为政府、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倡导的安全食品,属狭义范畴的安全食品。
4.常规食品(conventional food)常规食品是指在一般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或质检部门检验,达到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这是目前最基本的安全食品。
常规食品的管理和认证由国家质检系统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5.无公害食品(free-pollutant food)无公害食品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一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的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所加工的产品。
(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6.绿色食品(green food)绿色食品是在生态环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允许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
绿色食品必须经专门机构认定,并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它是一类无污染的、优质的安全食品。
7.有机食品(organic food)有机食品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的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
有机农业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有机食品是最高级的安全食品。
钟耀广食品安全学
1、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2、安全食品:指生产者所生产的符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要,并经权威部门认定,在食用方式合理和正常食用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食品。
3、常规食品:指在一般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或质检部门检验,打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这是目前最基本的安全食品。
4、无公害食品:指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产过程符合一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的产品不受兽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所加工的产品。
5、绿色食品:指在生态环境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适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允许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验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
6、有机食品: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的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
7、辐照食品:是指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照能量进行处理,以增加其供应量,延长保藏期的食品。
8、休药期:又称停药期。
指畜禽停止给药到允许被屠宰或它们的产品(如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9、生物放大:指某些在自然界不能降解或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浓度越来越大的现象。
10、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和雾11、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由细菌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
属食源性疾病范畴,主要包括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和细菌性食物中毒。
12、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以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包括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
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地岩石圈和生物圈。
生活环境:居住环境、公共场所等。
1、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区别:标准上的差异;运作方式的区别;标识使用不同;技术要求不同;质量目标不同;认证收费不同2、食品污染的种类有哪些(食品加工中的危害因素分析)?①生物性污染(危害):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自身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如毒素)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产品的污染,有以下几类:细菌性危害;真菌性危害;病毒性危害;寄生虫危害;虫鼠害。
食品安全学习和培训资料
食品安全学习和培训资料1. 食品安全概述1.1 食品安全定义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1.2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2. 食品安全风险2.1 生物性风险生物性风险主要包括微生物(如细菌、病毒、霉菌等)污染,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2.2 化学性风险化学性风险主要包括农药、兽药残留,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塑化剂等)污染,可能导致慢性疾病。
2.3 物理性风险物理性风险主要包括食品中异物(如金属、玻璃等)混入,可能导致消费者受伤。
3. 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3.1 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标准是对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保质期等方面所做的规定。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
3.2 食品安全法规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等。
4. 食品安全管理和控制4.1 HACCP体系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体系是一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确保食品安全。
4.2 GMP和SSOP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生产规范和SSOP (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主要涉及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和操作规范。
5. 食品安全监测和评估5.1 食品安全监测食品安全监测主要包括对食品中微生物、化学物质、异物等的检测,以及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监督。
5.2 食品安全评估食品安全评估是对食品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价,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等方面。
6. 食品安全事故应对食品安全事故应对主要包括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通报等方面。
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VS
限量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用量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 规定的最大使用量。同时,应保证食品中 添加剂的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食品添加剂监管措施
加强生产监管
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实行许可制度 ,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产 品质量。
强化风险监测
加强食品添加剂风险监测和评估,及 时发现并处置安全隐患。
严格使用管理
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
食品安全法规
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法规,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安 全法实施条例》等,旨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中 污染物限量标准、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卫生要求等。这些标准确保了食品从生产 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符合安全要求。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
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评 估,确定危害的性质和程度,为
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管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和实施 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加强 监管、提高生产经营者素质、完 善食品安全标准等,以降低食品
安全风险。
风险交流
加强政府、生产经营者、消费者 等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和
致病菌检测
针对特定的食源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等,采用特定的培养基和检测方法进行 检测。
快速检测技术应用
01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食品中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酶催化底物显
色来判断食品中是否含有某种有害物质。
0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通过扩增食品中特定的DNA片段来判断食品中是否含有某种微生物或
食品安全学
食品安全学1、掌握影响食品安全的生物性因素分类①物理危害:坚硬或尖锐的外来物质。
②化学危害:主要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抗生素)残留、食品添加剂、重金属和激素等因子。
③生物危害:包括致病性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藻类和它们产生的某些毒素。
2、掌握常见生物性因素的危害及毒性(细菌、霉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生物性危害本身是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如毒素)、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产品的污染。
内源性污染:凡是作为食品原料的动植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本身带有微生物而造成食品的污染称为内源性污染,也称为第一次污染(初始污染)。
外源性污染: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食用过程中,通过水、空气、人、动物、机械设备及用具等而使食品发生微生物污染的称为外源性污染,也成为第二次污染(次生污染)。
污染途径:(1)通过土壤和水污染;(2)通过空气和尘埃污染;(3)通过人及动物接触污染;(4)通过动物饲料污染;(5)通过加工设备、容器或用具及包装材料污染。
细菌污染食品的途径细菌分类----以是否产生芽孢划分为:芽孢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蜡样芽胞杆菌非芽孢菌:猪布氏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细菌污染食品造成的危害:(1)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2)造成急性食物中毒;(3)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4)对人类的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人们吃了含有大量活的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类型感染型:凡人们食用含有大量病原菌的食物引起消化道感染而造成的中毒称为感染型食物中毒。
毒素型:凡人们食用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毒素的食物所造成的中毒称为毒素型食物中毒。
混合型:以上两种情况并存。
*1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引起人类伤寒、副伤寒、感染性腹泻等疾病的重要肠道致病菌中毒症状:肠胃炎,活菌在肠道内释放菌体内毒素,引起头痛,体温升高;12-4小时发病,病程3-7天,严重者死亡,病死率0.5-1%。
食品安全学ppt课件ppt课件
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
01
防腐剂超标
02
色素超标
防腐剂是用于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添加 剂,但如果超标使用会对人体造成危 害。案例分析应包括防腐剂的种类、 限量标准、超标原因及危害等方面的 内容。
色素是用于改善食品色泽的添加剂, 过量使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案例分 析应涉及色素的种类、限量标准、超 标原因及危害等方面的内容。
重要性
食品安全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 部分,保障食品安全对于维护人 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 有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的历史与发展
01
古代食品安全
在古代,由于缺乏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
出。
02 03
现代食品安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各国政府相 继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了食品生产和销售的监 管。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食品安全数据进行挖掘和 处理,为食品安全预警和决策提供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食品安全数据进行智能分析 和预测,提高食品安全预警和控制的准确性。
全球食品安全合作与交流
国际食品安全法规
推动国际食品安全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各国在食品安全领域 的合作。
跨国食品安全监管
加强跨国食品安全监管合作,共同应对跨国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
信息收集
收集国内外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包括政策法规、技术标准、
监测数据等。
信息分析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识别 食品安全风险点和趋势。
预警发布
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布食品 安全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企业 和消费者注意防范。
应急处置
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迅速 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协调相关 部门进行调查处理,控制事态
食品安全学
名词解释食品安全: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食品安全学:研究食物中有害因素(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检测,监督,管理)的科学;是研究食品卫生质量,防止食品中出现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果,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是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的特点是对人体健康具有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腐败变质:指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包括食品成分与感官性质的各种酶性、非酶性变化及夹杂物污染,从而使食品降低或丧失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巴氏杀菌: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现在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良质肉:健康动物肉,使用不受限制。
条件可食肉: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方能使用的肉废弃肉:不准使用的肉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人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食物中毒从致病因素看,可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填空食品安全基本要素:有害因素、暴露和伤害食品污染按性质可分为三大类: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食品安全学具有科学性、法制性、合作性的特点。
食源性疾病分类:动植物毒素中毒、食源性真菌毒素中毒、食源性化学性中毒、食源性寄生虫感染、食源性病毒感染、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问答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是什么?I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II农作物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III通过食物链经行污染;IV其他来源的污染。
《食品安全学》章节笔记
《食品安全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食品安全的概念与意义1. 食品安全的定义食品安全是指通过预防措施,确保食品在整个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含有害物质,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的状态。
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食品内在的质量安全,即食品本身不应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二是食品外在的环境安全,即食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不受污染。
2. 食品安全的意义(1)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饮食健康,是维护生命安全的基石。
(2)促进经济发展: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能够增强消费者信心,促进食品产业和市场的发展。
(3)维护社会稳定:食品事故可能导致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秩序,因此食品安全是社会稳定的保障。
(4)提升国际形象:食品安全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议题,高水平的食品安全能够提升国家形象和产品竞争力。
二、食品安全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食品原料的安全性:研究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生物毒素等。
(2)食品加工与储存的安全性:研究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添加剂使用、包装材料的安全性等。
(3)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研究添加剂的毒理学特性、使用限量、法规标准等。
(4)食品包装与运输的安全性:研究包装材料的迁移性、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防污染措施等。
(5)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研究国内外食品安全法规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6)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风险评估模型、风险管理策略、应急处理机制等。
(7)食品安全事故与应急处置:研究事故的原因分析、应急处理流程、事故调查与报告等。
(8)食品安全教育与宣传:研究教育内容、宣传手段、公众参与等。
(9)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研究监测网络建设、预警系统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等。
2. 研究方法(1)实验室检测技术: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2)现场调查与观察:通过现场走访、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3)流行病学调查:运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
食品安全学
食品安全学一.名词解释:1.休药期:指食品动物从停止用药到许可屠宰或其产品如食用性动物组织、蛋、奶等产品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2.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环境和食品中中的农药母体及其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3.苯并芘:英文缩写BaP,一种五环多环芳香烃类,是一种常见的高活性间接致癌物和突变原。
4.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是指终人或动物每日摄入某种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农药等等),对健康无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
5.有机食品:指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经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生产出来的食品。
6.纠偏措施:当针对关键控制点CCP的监测显示该控制点失去控制时所采取的措施。
7.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用酶标记抗体,并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载体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最后通过酶作用于底物后显色来判断结果。
8.食品安全: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食品卫生。
9.GMO:指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生物,即转基因生物。
转基因生物又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
P:关键控制点。
食品安全危害能被控制的,能预防、消除或降低到可以接受水平的一点、步骤或过程。
二.简答题:1.SSOP主要内容: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是食品企业建立和实施HACCP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1、水和冰的安全2、与食品接触的表面的结构和清洁3、防止交叉污染4、手的清洗与消毒,厕所设施的维护5、防止外部污染物的污染6、有毒化学物质的正确标记、储存和使用7、员工的健康与卫生控制8、虫害的防治2.关键限值和操作限值:关键限值CL:在某一关键控制点上,将物理的,生物的,化学的参数控制到最大或最小水平,可防止或消除显著危害发生,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区分可接受和不可接受水平的标准值)操作限值OL:指由操作者用来防止发生偏离关键限值的风险,比关键限值更严格的判定标准或最大,最小水平参数。
《食品安全学》课件
通过媒体、宣传册、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 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
倡导健康饮食习惯
引导公众选择新鲜、卫生的食品,减少不健康食品的摄入,降低食 品安全风险。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公众的食品安 全意识。
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素养,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选择食品,维护自身 权益。
加强媒体宣传和社会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03
食品安全趋势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食品安全将更加注重预防和预警,
加强源头治理和全程控制。同时,国际间的食品安全合作也将进一步加
强,共同应对全球性的食品安全挑战。
02 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污染源
01
02
03
微生物污染
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 等,可能引发食物中毒、 腹泻等疾病。
03 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
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制定全球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促进各国食品安全法规的协调与统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
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提出食品安全指南和建议措施,促进全球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
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
评估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制定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限量标准。
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确保其了解并遵守食品安 全标准。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
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进 行处罚。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
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预防 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食品安全学
食品安全学复习题1:什么是食品安全学?答:食品安全学是一门综合应用食品化学、食品分析检验、微生物学、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的方法,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作用机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有害因素进行控制,从而提高食品质量,保证消费者健康的学科。
2:按污染物的性质,食品污染分为哪几类?答:按食品中污染物的性质,可将食品污染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3类。
(1)生物性污染:由微生物及其有毒代谢产物、病毒、寄生虫及其虫卵、媒介昆虫等生物对食品的污染.其中,以微生物的污染最为常见。
(2)化学性污染: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中所有可能的化学性污染物。
例如,放射性降解产物烷基环丁酮。
(3) 物理性污染: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杂质如玻璃片、木渣、石块、金属片或放射性核素超过规定的含量而对食品的污染。
3: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联系与区别.答:一、联系。
两者研究对象相同,均是研究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二、区别。
首先,涉及范围有一定差异。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安全。
简而言之就是从农田到餐桌。
食品卫生通常不包括种植、养殖环节的安全。
其次,侧重点不同.食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的完整统一.食品卫生虽然也含结果安全与过程安全两项内容,但是更侧重于过程安全.一、什么是食品的腐败变质?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答:1、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食品的组成成分与感官性状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是食品成分降解并伴随着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的改变,从而使食品营养价值与食用价值降低或者丧失。
2、原因:(1)微生物的作用:这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和霉菌,一般情况下细菌比酵母和霉菌占优势,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产生有选择分解食品特定成分的酶,从而使食品成分分解,发生有一定特点的腐败变质.(2)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A、酶:食品原料是动植物,组织中含有各种组织酶,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类活动增强,引起食品组成成分的分解,加速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安全学
食品安全学名词解释•风险评估:就是通过现有的资料包括毒理学数据、污染物残留数据、统计手段、暴露量及相关参数的评估等系统的、科学的步骤,对食品中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后果进行识别、确认和定量,决定某种食品有害物质的风险•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和实施适当的管理措施,尽可能有效地控制食品的风险,从而保障大众的健康。
•食品保障:指为了健康生活每个人在任何时间都可获得食物。
•GMOs:转基因生物。
是指遗传物质基因被改变的生物,其基因改变的方式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而不是以自然增殖或自然重组的方式产生。
•GMFs:转基因食品。
是指用转基因生物制造、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
•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是一个预防食品安全问题为基础的防止食品引起疾病的有效的食品安全保证系统,通过食品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控制,将食品安全危害预防、消除、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食品卫生:指食物链的整个环节上保证食品安全和食品适宜性所采取的所有必需的条件和措施•食品安全:指确保食品按照其用途进行加工或者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危害1)食品召回:是一种改正或矫正行为(Corrective action),包括食品企业或公司为了保护消费者免遭污染食品、伪劣食品及标识不适食品的潜在不利影响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10. 食品风险:是食品暴露于特定危害时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概率与影响的严重程度,是危害发生的概率及其严重程度这两项指标的综合描述。
11. 感染型食物中毒:人食用含有大量病原菌的食物引起消化道感染而中毒。
12. 食品溯源:在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加工、分送以及销售等)中,食品及其相关信息能够被追踪和回溯,使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处于有效地监控之中。
13. 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具有毒理学意义,残存的数量称为残留量。
食品安全学重点(整理)
重点复习内容:1、食品污染物性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性质食品污染物按性质分类•生物性危害(最大危害)(细菌和细菌毒素(非致病菌和致病菌)、霉菌和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AFB)、寄生虫及虫卵(如蛔虫)、肠道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非常规病原体:致病性prion蛋白粒子)•化学性危害(重要因素)( 农药残留: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物调节剂(化肥、兽药);有毒有害金属:镉、汞、铅、砷;有机化合物:多环芳烃、N-亚硝基化合物、杂环胺、二噁英及类似物;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及非法定食品添加剂;)•物理性危害(放射性)(主要来自放射性物质的开采与冶炼,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排放,以及核爆炸和意外事故等,其中尤以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核素的污染最为重要。
)POPs的三个性质:①毒性;②生物富集性;③迁移性.POPs成员:①已停产的:艾氏剂、狄氏剂、毒杀芬、PCB;②将停产的:灭蚊灵、HCB;③仍在用的:DDT(有的地区在用)、氯丹、七氯;④非本意生成的物质:二噁英(PCDD/PCDF).2、黄曲霉毒素体内代谢•急性毒性➢AFB1毒性极强,LD50为0.24mg/kg。
bw。
➢急性毒作用:主要表现为肝脏毒性,最敏感的动物是鸭雏,肝脏出现特征性病理改变:①肝实质细胞坏死;②胆管增生;③肝细胞脂质消失延迟;④肝脏出血.•慢性毒性➢肝组织学变化: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胆管上皮增生及肝纤维化、肝硬化;➢肝功能变化: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球蛋白升高,白蛋白、非蛋白氮降低;➢其它症状:动物慢性中毒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食物利用率降低,母畜不育或产仔少等.•致癌性➢动物:长期低剂量或短期大剂量可诱发动物实验性肝癌,致癌性与代谢形成2,3-环氧化物有关,能与DNA鸟嘌呤碱基发生加成反应,使DNA损伤导致突变、致癌。
➢人类:虽无直接证据,但流行病学结果表明AFB1污染与肝癌有密切联系。
3、常见的霉菌毒素污染种类和控制措施常见霉菌毒素➢曲霉菌属: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青霉菌属:展青霉毒素、黄绿青霉素、岛青霉素、黄天精、桔青霉毒素;➢镰刀菌属:单端孢霉稀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稀酮、丁烯酸内酯、串珠镰刀菌毒素.防霉是根本措施➢耕作阶段:防虫、晾晒及时;➢贮藏阶段:①控制水分:粮食安全水分应低于13%,玉米低于12。
食品安全学
食品安全学第一章绪论1、食品卫生: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2、食品安全: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3、食品安全学研究目的: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有害因素及预防措施,从而有效的保障人体健康。
研究内容:(1)食品污染及预防。
(2)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
(3)食品添加剂卫生问题。
(3)食物中毒及其预防措施。
(4)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措施。
研究对象:食物和人体4、食品污染分类(1)生物性污染:细菌和细菌毒素、真菌和真菌毒素(主要是霉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及其虫卵、昆虫等对食品的污染。
(2)化学性污染:农药、兽药残留,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使用有毒有害物质(苏丹红、孔雀石绿),有害元素(汞、铬、铅、砷),食品加工不当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包装材料和容器造成的污染。
(3)物理性污染: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杂质如玻璃片、木渣、石块、金属片或放射性核素超过规定的含量对食品的污染。
5、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二者研究内容相同,都是研究食品有害因素及预防措施。
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有一定的区别:(1)二者涉及的范围不同,食品安全包括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从农田到餐桌)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而食品卫生通常不包含种植、养殖环节的安全。
(2)二者侧重点不同,食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的完整统一,而食品卫生虽然也包含结果安全与过程安全两项基本内容,但更侧重于过程安全。
(3)食品安全是法律概念,综合型的食品安全法逐步替代要素型的食品卫生法。
第二章1、食品细菌:食品中的细菌根据来源分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在食品中常见的细菌称为食品细菌,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包括: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2、食品的腐败变质: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下,食品的组成成分与感官性状发生的各种变化。
3、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1)微生物的作用(主):微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酶,一类是细胞外酶,将食品中多糖、蛋白质、脂肪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酸、胺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学课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涵盖了食品科学、食品工程、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学的核心课程:
1. 食品化学:学习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反应和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分析、食品添加剂、食品储藏和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等。
2. 食品微生物学:研究与食品相关的微生物,包括食品中的有益微生物和致病微生物,以及食品微生物的检测和控制方法。
3. 食品工程学:学习食品的加工和生产技术,包括食品加工设备、食品加工工艺、食品贮藏和保鲜技术等。
4. 食品安全管理:研究食品安全的管理体系和监管政策,包括食品法规、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
5. 食品毒理学:学习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毒素对人体的影响,包括食品中的化学毒素、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6. 食品营养学:研究食物与营养之间的关系,包括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食物的营养成分分析和评价等。
7.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学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流程,以及食品安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策略。
除了以上核心课程,还可能涉及到食品质量检测技术、食品法规与标签管理、食品卫生与危害分析等相关内容。
具体的课程设置会根据不同学校和专业的要求有所差异。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你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进一步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学》课程论文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及解决办法学生姓名:徐田田学号:20104061117任课教师:包鸿慧所在学院:食品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各项得分格式、内摘要、关键词有否自己观点趋势与发展文献格式数量可读性容成绩:2012年12月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及解决办法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而且也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食品出口、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亟待我们一起探讨和解决。
关键词:食品安全害处措施一、食品安全现状1、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是我们生活的基本保障,是生命的维护者。
但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毒奶粉、毒生姜、假羊肉事件,蔬菜有毒,饮料有害,饮水也不干净,连一向认为比较安全的大米含铅量也严重超标;食堂饭店做饭用地沟油,生活中处处有“陷阱”。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要求的提高,日常饮食也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2012年六月份的福寿螺致病事件,七月份的人造蜂蜜事件,八月份的毒猪油事件,九月份的瘦肉精中毒事件,十月份的大闸蟹致癌,十一月恩的苏丹红鸭蛋,还有地沟油、早熟门、染色馒头、毒豆芽等等有害我们健康的食品安全事件。
2、在我们重视起食品安全问题后,我们相继发现了众多的中毒事件。
2012年平均每个月都会有好几起安全事件被新闻报纸曝光。
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使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令人十分担忧。
在农业生产中,一些菜农、果农为了增收往往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来喷洒蔬菜、水果,这直接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超标,这样的蔬菜、水果被消费者食用后肯定会带来身体健康上的很大危害。
例如,在2009年曾经有相关的组织对北京市4家大型超市销售的樱桃、甜瓜、桃子、油桃、苹果5种水果进行抽查,结果一共检测出了17种农药,甚至有的农药是法律已经禁止使用的农药,可见某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多么不容忽视。
3、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严重。
由于受城市某些工矿企业违规排除废水的影响,致使一些地区人畜饮用水源和农作物灌溉水源受到很大程度的污染,主要是铅、锡、汞、锌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过量浸入到水源中去,受这些重金属污染的饮用水和农产品食品进入到人体后,就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1]。
4、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
一些黑心肠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受金钱的驱使,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往往违规使用、超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甚至不惜掺加有毒有害的化学用品,主要表现在:(1)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加工食品使用的添加剂的品种及其用量,如果超量使用很可能会对人体带来危害。
但是为了追逐利润,一些食品加工者却无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的保护,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
例如,在面粉中添加超限量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菜中多倍超标量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为了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为使大米、饼干增亮使用矿物油;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为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一种化工原料,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还有孔雀石绿、苏丹红、三聚氰胺……像这些老百姓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出却能导致人们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化学物质到处可见,令人防不胜防,触目惊心。
(2)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家禽、家畜、水产品体内。
在种植业、养殖业中滥用激素和其他药物以增加产量,使水果、蔬菜、家禽家畜、水产品在短期内获得丰收、成熟。
例如,带尖的西红柿,坚硬的猕猴桃、肥大的豆芽等等,都有可能是使用激素促使其长熟的结果。
这种做法不仅使培育出来的产品营养价值明显降低,而且也会给食用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二、造成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1、层出不穷的一件又一件事情的背后,暴露了太多太多的问题。
如此以来,我们应当回头审视,我们曾经以生命为代价的教训,究竟有多少被汲取,又有多少被遗忘。
以前经济条件不好“没得吃”,现在生活富裕了反而“不敢吃。
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2、来自权威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有关部门共检查各类食用农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3552万户次,查处各环节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8人,取缔和停产违规企业单位10万余家。
有毒食品层出不穷,完全无视从中央到地方的三令五申,成为“打不死的小强”,这其中既有制度缺失、执法不严、官员政绩等因素,更有道德因素[2]。
3、经过分析比较,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没有行业准入门槛,生产经营者良莠难分,特别是原来食品免检制度的存在,放任企业胡作非为,留下了诸多监管空白。
加上目前我国的法律对于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较轻,不痛不痒的起不到“杀鸡儆猴”的效果,现在我们是“拔鸡毛给猴子看”,企业的违法成本太低,这使得许多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2)多头监管,执行不力。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督体制是一种“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模式,导致食品安全管理出现条块分割、沟通不畅。
3)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与国际标准不能接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对标准的深人研究不够,部分标准的实施较差,甚至强制性标准也未得到很好的实施等。
如7月修改出台的《乳业行业标准》就被专家评价为“倒退了25年,堪称全球最差”,并称中国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3]。
4)政府监管食品安全需要运用法律法规及相应的政策工具,目前政策法规不健全,无法做到法规化,制度化,缺乏长效机制。
面对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往往采取“救火”式的治理,哪里发生问题治哪里,事情过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从而导致制假售假屡治不绝,屡禁不止,甚全有愈演愈烈之势。
5)食品生产和经营者诚信缺失,道德观扭曲。
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眼睛盯着的只有钱,丧失道德底线,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不顾法律禁令,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屡禁不止。
6)财政投入不足,检测机构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国家财力不足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国家财政投入的不足,引发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国家急需的部分检测项目能力不足。
如食品中不明有毒有害物质的鉴定技术、违禁物品、激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二噁英、疯牛病的检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等,监督检验能力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渐加大,制约了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是利益驱动导致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产生偏差。
如有的执法机构偏重于有经济利益的执法行为,以罚代刑、以罚代管,一罚了之,监督执法工作时紧时松,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有的甚至为不法经营者充当保护伞。
三是基层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设置和技术人员配备不能适应监督工作开展的需要。
三、消费者维护权益的困境尽管监管部门一再呼吁市民要对食品问题主动举报,但由于对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协会存在不信任情绪,加上这些部门往往奉行“谁投诉、谁举证”的原则,导致普通市民往往无能力或不愿花费精力物力在举证方面,没有相关民间组织为依托,普通市民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效果非常有限。
1、繁琐的民事诉讼程序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所存在的制度性缺失也使得消费者维权之路存在诸多困难。
食品安全纠纷多数是规模性的群体纠纷。
虽然在我国现有的立法框架下可以采取的诉讼形式有一对一的诉讼、共同诉讼、第二人参加的诉讼和代表人诉讼等,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些诉讼形式都有其现实问题。
不仅因为大规模单个诉讼,影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于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的解决并非最合适的法律模式。
还因为我国集体诉讼制度是一个立法空白。
集体诉讼制度设计出现的空白,也给我国消费者维权方式的选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繁琐的诉讼程序、漫长的诉讼时间和高额的诉讼成本限制了诉讼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最后防线的作用。
目前食品安全纠纷在法院诉讼中仍然作为一般的民事纠纷处理。
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消费者需要对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了损害及因果关系等提供证明。
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过重的负担。
另外,食品安全问题损害的一般是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利益,漫长的诉讼时间对消费者而言不仅是医药费难以获得及时赔偿的问题,而且还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
2、消费者维权面临技术障碍食品安全纠纷所涉及的各种复杂的专业检测、认证决定了势单力薄的消费者难以独立地与生产经营者通过和解来保障自己的权利。
当消费者提出食品不符合基本安全标准的主张时,生产经营者可以轻易地以其他同类消费者没有发现问题而予以否认。
消费者个人很难提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其主张.这使得原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在谈判过程中更加被动。
即使有一些消费者联合起来与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协商,生产经营者出于声誉考虑可能会给予一定的补偿,但这种补偿也很难说是公允的,而且食品安全的问题仍然存在,生产经营者与潜在的消费者之间的食品安全纠纷仍未得到解决。
3、消费者维权组织的作用尚待加强消费者协会作为专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性组织,难以有效发挥民间调解的作用。
消费者协会作为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社会性组织,只是为纠纷解决提供一个平台,并不掌握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相关信息,因而难以消除消费者与食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经济实力和信息占有量的差距。
消费者协会的调查虽然能够产生一定社会影响力,但是并不具有强制力。
这样,寄希望于消费者协会来平衡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力量以更加公平地解决纠纷的预期也很难得到实现。
另外,调解程序的启动需要有当事人的合意才能进行,而且民间调解结果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这使得纠纷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四、对整治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构想和建议为了保护消费者不受欺骗,严格防止欺诈;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向消费者提供实事求是的信息。
具体构想和建议如下:1、完善立法和食品安全标准。
按照《食品安全法》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打造一种无缝监督与管理体制,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完整的法律责任体系,为追究食品安全责任和补偿食品安全问题受害当事人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要尽快完善标准体系,全面清理整合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快解决标准缺失、重复和矛盾问题。
一时难以出台国家标准的,要先行制定地方标准或产品安全、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的规范性要求,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防止出现监管空白[4]。
2、加强行政管理,通过对监管制度的整合,既要避免出现监管空白,提高监管效率,节约监管资源,又要防止出现职能交叉,相互掣肘,更好地发挥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