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人的信息处理

合集下载

优选人体感知与信息处理及输出系统

优选人体感知与信息处理及输出系统
人体感知与信息处理及输出系统
第三章 导学
2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视觉刺激 视觉机能
视觉系统 视觉特征
视错觉
掌握人眼可以感受到的光波的波长范围,视杆细 胞和视锥细胞的主要性质,视角、视力、临界视角的 概念及计算公式;了解视野与视距、中央视觉和周围 视觉、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色觉和色视野,理解暗 适应和明适应的概念和过程;掌握人的视觉特征。
3.2.4 视觉特征
1.眼睛运动速度及疲劳程度:水平优于垂直。 2.视线变化习惯:左—右,上—下,顺时针。 3.准确性:水平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更准确。 4.观察优先性: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图3-9)。
视区内的仪表布置必须考虑这一点。 5.设计依据:应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 6.接受程度:直线轮廓优于曲线轮廓。 7.颜色的易辨认顺序:红、绿、黄、白;
如果周围视觉的视野范围缩小 到10°以内称为工业盲。
3.2.3 视觉机能
4.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双眼视物时,具有分辨物体深浅、远近等相对位 置的能力,形成立体视觉。 5.色觉和色视野
色视野是指颜色对眼的刺激能引起感觉的范围, 见图3-7。 6.暗适应和明适应
当人从亮处进入暗处时,需要经过一段适应的时 间才能看清物体,这种适应过程称为暗适应,反之为 明适应。见图3-8。
随着年龄增大,人对高频声波的感受能力逐渐减弱, 但对1000Hz以下低频声波的感受能力变化不大。 见图3-13。
3.3.3 听觉特性
2.方向敏感度(双耳效应)
双耳效应产生的原因:声音到达两耳的微小时间差、 强度差和由于头部对声音阻挡而使声音频谱发生改变。
声音的频率越高,辨别声音方向越容易,即:听觉 的方向敏感性随频率增大而增大。
难点: 1.视角、视力、临界视角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声压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双耳效应产生的原因,听 觉的方向敏感性与频率的关系,掩蔽、掩蔽效应和听觉 残留的概念。

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五章 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教学设计)

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五章 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教学设计)

第五章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教学设计一、项目简介二、课程标准及目标分析(一)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1. 本章对应课标的内容要求通过典型的应用实例,了解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基本方法。

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软件工具或平台处理数据,完成分析报告,理解对数据进行保护的意义。

2. 本章对应的学业要求A-1:能够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信息意识)A-3: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A-4:了解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基本方法。

(计算思维)A-5: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并能通过技术方法对数据进行保护。

(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责任)A-6: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分析报告。

(计算思维)3. 本章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是本教科书的第五章,将带领学生学习“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的教学内容,也是学习选择性必修模块《数据管理与分析》和《人工智能初步》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准备。

本章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以知识技能为载体,以项目学习活动为途径,开展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了解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基本方法。

本章以“网络购物平台客户行为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表达”为项目范例,通过“网络购物平台商品销售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表达”项目,让学生理解随着社会数据量和个人数据量的增大,选用恰当的软件工具或平台处理数据、发现信息,已逐步成为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并通过对数据和大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以及从中发掘有价值的信息等过程,让学生全面了解数据与计算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本章对应达成的学科核心素养(1)针对特定的信息问题,自觉、主动比较不同的信息源,能描述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确定合适的信息获取策略。

(信息意识1)(2)依据特定任务需求,甄别不同信息获取方法的优劣,并能利用适当途径甄别信息。

(信息意识1)(3)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恰当选择数字化工具,具备信息安全意识。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后习题答案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后习题答案

安全⼈机⼯程学课后习题答案安全⼈机⼯程学第⼀章⼀,⼈机关系随社会的发展有很⼤的变化,请举例说明其变化及其特点答:1 原始⼈机关系,旧⽯器时代的⽯⼑、⽯枪、⾻针等⼯具⼤部分呈直线形状,有利于⼈使⽤;到新⽯器时代,⼈类所⽤的锄头、铲⼑及⽯磨等的形状,更适合⼈的使⽤。

那是的⼈类在⽤这些⼯具进⾏笨重的体⼒劳动时,就⾃发地存在保护⾃⼰和提⾼劳动效率两⽅⾯需要解决的问题。

2 经验⼈机关系,这些⼯具由于⼈的使⽤经验、体会促使⼈机关系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级,由⾃发到⾃觉,逐渐科学化。

但这个时期的⼈机关系及发展只是建⽴在⼈类不断积累经验和⾃发的基础上。

3 ⼈机关系越来越复杂,机器要求操作者接受⼤量的劳动成果,例如:飞机的飞⾏,座舱及仪表位置设计考虑⼈的⽣理、⼼理和⽣物⼒学特性等。

⼆,如何理解⼈机⼯程学的含义?答:⼈机⼯程学是根据⼈的⼼理、⽣理和⾝体结构等因素,研究系统中⼈、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以保证⼈们安全、健康、舒适地⼯作,并取得满意的⼯作效果的⼀门科学。

三,阐述⼈机⼯程学与安全⼈机⼯程学的联系与区别。

答:安全⼈机⼯程学是从安全的⾓度和⼈机⼯程学的着眼点研究⼈与机的关系,运⽤⼈机⼯程学的原理和⽅法去解决⼈机结合⾯的安全问题的⼀门新兴学科。

安全⼈机⼯程学基础研究的⽅法与⼈机⼯程学的研究⽅法基本相同,但是研究问题的⾓度和着眼点主要侧重于从适应⼈的安全性特征去研究⼈机界⾯。

四、举例分析你所熟悉的⼀个⼈机系统的⼈、机及其结合⾯答:计算机。

在⼈机系统中,存在⼀个⼈与机相互作⽤的“⾯”,所有的⼈机信息交流都发⽣在这个⾯上,通常把这个“⾯”称为⼈机界⾯。

在⼈机界⾯上,向⼈表达机械运转状况的仪表或器件叫做显⽰器。

对机械来说,显⽰器执⾏的功能是输出,⽽对⼈来说,是输⼊。

⽽显⽰器就是⼈与计算机的结合⾯。

⼈即安全主体。

机这⾥是指计算机。

五、请说明安全⼈机⼯程学在安全⼯程学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答:安全⼈机⼯程学是安全⼯程学学科体系的⼀部分也是实现安全⼯程学的科学依据和最活跃的⼈的作⽤因素,它与其他三个⼦系统相互交叉、渗透、影响、制约、互为补充,从⽽构成了安全⼯程学这⼀整体。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05-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PPT课件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05-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PPT课件

.
30
一、人际传播的概念
1.人内传播是一个行为主体内部的信息活动; 2.人际传播是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 3.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传播系统。 4.人际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 富的传播现象。 5.范畴:面谈、书信、电子邮件、电话、一对一 网络聊天等。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表象是感觉和知觉信息在人头脑中的在现。我 们见过西瓜,吃过西瓜之后,在听到西瓜或想 起西瓜的时候,我们头脑中会复现出西瓜的形 状、颜色、味道。这就是表象。
.
10
(一)人内传播的结构要素
人内传播主要要素: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符号化层> <筋腱运动层>
听觉信息 视觉信息接收系列 听觉信息接收系列 输出系列 视觉信息输出系列
信息输入过程
信息输出过程
图 人的视听觉信息. 处理模式
6
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
(一)人内传播的结构要素 (二)人内传播的性质
.
7
(一)人内传播的结构要素
人内传播主要要素: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
23
(一)基模的概念及特点
(一)基模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是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 和改造;
二是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类似于一个树型图;
.
24
(一)基模的概念及特点
(一)基模的概念及其特点
三是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基模中包含着知识、经验以 及对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也包含着价值甚至情感倾向,且按照 一定的关联性,以有机的结构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3号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3号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3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经2005年6月16日第11次行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

行长周小川二00五年八月十八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促进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保障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组织商业银行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个人信用数据库),并负责设立征信服务中心,承担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日常运行和管理。

第三条个人信用数据库采集、整理、保存个人信用信息,为商业银行和个人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为货币政策制定、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途提供有关信息服务。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以及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

前款所称个人基本信息是指自然人身份识别信息、职业和居住地址等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是指商业银行提供的自然人在个人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担保等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交易记录;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是指除信贷交易信息之外的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相关信息。

第五条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在工作中知悉的个人信用信息保密。

第二章报送和整理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标准及其有关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报送个人信用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8.20•【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一号•【施行日期】2021.1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1年8月2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21年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第三节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的特别规定第三章个人信息跨境提供的规则第四章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第五章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第六章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活动,适用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自然人个人信息的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适用本法:(一)以向境内自然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为目的;(二)分析、评估境内自然人的行为;(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

第五条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第六条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

人脑如何处理信息

人脑如何处理信息

人脑如何处理信息人脑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器官,它能够处理大量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人脑的信息处理过程涉及到感知、认知、记忆和决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感知、认知、记忆和决策四个方面来探讨人脑如何处理信息。

一、感知感知是人脑处理信息的第一步。

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人类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

当我们接收到外界的刺激时,感觉器官会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大脑接收到这些神经信号后,会对其进行处理和解读。

二、认知认知是人脑处理信息的第二步。

认知是指人脑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理解、分析和加工的过程。

在认知过程中,人脑会运用各种认知能力,如注意力、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通过认知,人脑能够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和推理,从而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三、记忆记忆是人脑处理信息的第三步。

记忆是指人脑对已经经历过的事物和经验进行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人脑的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

短时记忆是指人脑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的能力,它的容量有限,持续时间较短。

长时记忆是指人脑对信息进行永久存储的能力,它的容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通过记忆,人脑能够将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应用到当前的情境中,从而对信息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四、决策决策是人脑处理信息的最后一步。

决策是指人脑根据对信息的感知、认知和记忆,做出相应的选择和行动的过程。

在决策过程中,人脑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风险、利益、目标和价值观等。

通过决策,人脑能够对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综上所述,人脑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感知、认知、记忆和决策四个方面。

通过感知,人脑能够接收外界的刺激;通过认知,人脑能够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理解和加工;通过记忆,人脑能够对已经经历过的事物和经验进行存储和提取;通过决策,人脑能够根据对信息的处理做出相应的选择和行动。

人脑的信息处理过程是一个复杂而高效的系统,它使我们能够适应和应对不同的情境和挑战。

MPA公共管理基础笔记第5章:沟通与协调

MPA公共管理基础笔记第5章:沟通与协调

第五章沟通与协调第一节沟通一、公共组织沟通的定义1、定义:公共组织沟通指公共组织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公共组织系统内部各部门、层次、人员之间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渠道交流信息的过程与活动。

2、定义的要点:主体、方式、目的3、公共组织沟通的定义包含的几层含义:(1)公共组织沟通实质上就是与公共组织有关的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过程,包括输入、分类、筛选、储存、使用、输出、反馈等环节。

(2)公共管理通常把公共组织看作一个系统,而信息沟通则是这个系统的“神经”。

(3)公共组织沟通要达到的目的是统一思想。

(4)公共组织沟通过程中包含沟通信息的发送者、接收者、传送的信息、传送渠道和传送的情境等五个要素。

▲沟通是进行各种管理的先行条件和基础是沟通。

▲管理的重心愈来愈从传统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方面,趋向于“意义的管理”,这要求管理者注意沟通。

二、信息与沟通1、公共组织信息处理的四个基本环节: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贮存。

①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是信息处理过程的开端。

信息收集的程序可分为确定需要、制定计划、组织实施等三个步骤。

信息收集不仅是信息处理工作的开端,它还贯穿于信息处理的全过程。

②信息加工。

行政信息加工应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物尽其用、细大不捐等三项原则。

信息加工有分类、比较、综合等方式。

③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既是加工过的信息向使用者的供给,又是直接使用信息的一种形式。

信息的传递方式很多。

按传递方向可分为单向传递与双向传递。

按传递手段可分为书面传递、口传递与电讯传递、激光传递等。

④信息贮存。

贮存并非价值丧失或使用完结。

信息贮存的特殊作用,对公共管理有重要意义。

贮存内容与方法:一是区分种类,分项排列;二是登记与编码。

2、影响信息失真的因素:①信息沟通中的“噪声”。

按照孔茨等人的说法,噪音指“妨碍信息沟通的任何因素”。

沟通中的噪声是指原有信息不包含的、无用的或容易引起混淆的信息渗入到沟通中来,引起信息失真。

第5章网络应急通信

第5章网络应急通信

第5章 网络应急通信
2007年,全球即时通信用户账号数将增长到14.39亿, 年平均增长率为25%。同时,用户平均每天发送的即时通信 消息数量将由2004年的582亿条增加到2007年的1380亿条, 年平均增长24%。
我们以腾讯公司的QQ软件为例,它是现在中国也是世 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聊天软件。据统计,腾讯QQ最高同时 在线人数已突破700万,已经是一个老幼皆知的聊天软件。 使用者不需要任何培训,只要知道应急通信人员的QQ号码 就可以请求应急通信服务,简单的操作过程和广泛的QQ用 户,使得在线实时应急通信服务更容易被推广利用。
第5章 网络应急通信 腾讯QQ是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
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支持在线聊天、视频 电话、点对点断点续传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 面板、QQ邮箱等多种功能。并可与移动通信终端等多种通 信方式相连。该软件具有的功能可以满足应急通信服务的基 本需要,它的最大优点是即时性与交互性:用户只要提出问 题,可得到即时解答。一方如果有用户访问,警示系统会通 知工作人员接收信息并进行交谈,工作人员随时可以对含糊 的表达进行澄清,就信息资源的内容及使用方法进行介绍, 它对指示性问题解答尤其有效。
第5章 网络应急通信 3. 各终端子系统功能设计及模块划分 电话终端子系统和计算机终端子系统是两个相互独立的
子系统,但共用一个数据库。 1) 电话终端子系统功能设计 电话机终端子系统主要是通过系统语音提示和用户按键
选择完成操作。系统将用户分为三种:新用户、老用户和应 急通信用户(Guest)。用户拨打特定号码进入电话QQ平台后, 系统将有语音提示用户选择按何种方式登录。若以新用户方 式登录,系统将提示用户输入相关个人信息和密码,分配给 用户一个QQ号码。若以老用户方式登录,系统将提示用户 输入号码和密码即可。

第5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5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三)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的一种形 式
• 含义: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 思活动 。 • 内省式思考并丌是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发生 的,只有在一个人遇到困难、障碍等新的问题状 况,既有的行为方式是否适用难以做出判断乊际, 才会活跃起来。 • 内省式思考丌仅是一个横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 一个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纵向发展和创造 的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人际传播
• 一、人际传播的动机
人际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
获得信息 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客观的自我认知是使个人能力得到恰当发挥的前提。
一、人际传播的动机
• 库利 “镜中我”概念——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亍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不他人 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 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 认识和把握自己。 (1)关亍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亍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戒“评价”的情 感。
(一)基模的概念及其特点
• 基模具有以下特点:
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
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类似于一个树形图
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
基模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
(二)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基亍基模理论 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接触新信息,激活相关基模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吻合, 采取原有的解释和态度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不吻合, 确定新的解释和态度
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
三、人际传播不自我表达
• (一)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对个人信息的处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和销毁等环节。

第三条公司应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确保个人信息的处理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四条公司应遵循合法合规、正当目的、最少够用、公开透明、安全可控的原则。

第二章个人信息处理
第五条公司处理个人信息时,应明确个人信息的处理目的、处理范围、处理方式等,并取得个人信息主体的同意。

第六条公司应确保个人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并定期进行个人信息的清理和更新。

第七条公司应在取得个人信息主体同意的情况下,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个人信息。

第八条公司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损毁、篡改等。

第三章个人信息跨境传输
第九条公司应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个人信息的跨境传输。

第十条公司应确保个人信息跨境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第四章违规处理
第十一条违反本制度的,由公司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违规行为涉及金额较大的,应报告公司领导,并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四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管理部门所有。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5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1.什么是人内传播?如何理解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特点?答:(1)人内传播的含义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2)人内传播具有以下性质和特点:①人内传播与外部过程保持衔接关系。

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作为一个个体系统,它的输入源泉是外部环境,输出的对象也是外部环境。

这里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

②人内传播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

人内传播虽然与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人内传播与其他动物的体内传播就没有本质区别。

③人内传播对社会实践的反映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这种能动性表现在人的意识和思维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它不是对已有的知识、观念、思想进行简单“复制”,而是通过积极的精神劳动,在已知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未知,创造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思想的活动。

人内传播的过程由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环节和要素构成,是能动的意识、思维和心理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

④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

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它与其他类型的传播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任何一种其他类型的传播,如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等,都必然伴随着人内传播的环节,而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结果,也必然会对其他类型的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

2.试述人内传播过程的主要环节或要素。

答: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内传播不外乎个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这个过程是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或要素构成的:(1)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

感觉是人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对事物的个别信息属性如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软硬、凉热等作出的反映,是人内传播的出发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概论_第五章_信息管理——内容和地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概论_第五章_信息管理——内容和地位

信息的输出
1.信息输出的概念
信息输出是指按照需要,将信息显示和提供给用户。 在计算机中,信息的输出可以采用显示、打印、播 放等方式,形式可分为表格、文字、图形和声音等。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据输出的形式将更加丰 富、更加直观。
2.信息输出手段
包括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传统的广告以及WEB站点 和主页等。
第二节 信息管理的任务
建设各级各类信息系统:包括企业的信息系 统建设、行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全国性的宏 观信息系统、国际性的信息交流系统。 管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传播信息时代的 理念和技术:包括经济信息管理、档案信息 管理、文化信息管理、图书馆、博物馆的管 理等。 传播信息时代的理念和技术:包括专业人员 培训、领导和管理人员培训、全员培训等。 研究信息时代的理论和政策课题:包括基础 研究、方法论研究、现实政策研究和咨询、 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实施、软件支持。
信息传播行为分为5种类型:
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网络传播
三个关键要素
传播者 媒介 受众
大众传播受众理论
1)个人差异论
对同一信息,不同受众会产生不同反应。
2)社会分类论
这一理论认为,受众可以根据年龄、种族、文化程度等人口 学因素划分为不同社会群体。
3)社会关系论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关系对于受众有着巨大的影响。
信息传递的技术要求
准确: 错误的信息是有害的 及时:事后诸葛亮 压缩技术、宽带技术 安全:加密技术 平遥票号的金融密码 金融密码 公钥、私钥、数字证书
信息的存储
信息存储指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科学有 序的存放、保管,以便使用的过程。它 包括三层含义:
(1)将所采集的信息,按照一定规则记录在 (1) 相应的信息载体上; (2)将这些信息载体,按照一定的特征组成 有序的、可供自己或他人检索的集合体; (3)应用计算机等技术和手段,提高信息存 储效率和利用水平。

第五章 个人客户信息管理 第二节 身份审核

第五章 个人客户信息管理 第二节 身份审核

第五章个人客户信息管理第二节身份审核身份审核是通过通过公安部和人民银行系统平台建立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及身份识别仪核对或查询相关个人的公民身份信息,以验证相关个人的居民身份证所记载的姓名、身份证件号码、照片及签发机关等信息真实的行为。

一、基本规定1、根据落实银行实名制,有效识别客户身份,通过公安部和人民银行系统平台建立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及身份识别仪核对或查询相关个人的公民身份信息,以验证相关个人的居民身份证所记载的姓名、身份证件号码、照片及签发机关等信息真实的行为。

2、在直接登录方式下,通过联网核查系统专用的操作员直接登录联网核查系统进行联网核查;3、在联网核查中有一项或多项核查结果不一致的,可通过身份识别仪作为辅助进一步验证个人居民身份证的真实性。

二、身份识别方式1、出示身份证件,进行联网核查(非居民身份证件的,视角核对),并留存身份证件复印件或影印件的业务。

2、出示身份证件,进行联网核查,交易中录入身份证号码;3、出示身份证件,身份识别仪鉴别(非居民身份证的,视角核对),并摘录身份证件号码;4、出示证件为非居民身份证件的,进行视角核对,其他操作同上。

新核心系统的具体联网核查交易总共有6个,界面如下:1、S0001-单笔身份核查2、S7001-批量核对查询3、S1001-批理核对4、S7005-历史汇总报表查询5、S7006-身份证信息查询6、S7007-客户身份核查次数查询三、身份识别的业务种类(一)出示身份证件,进行联网核查(非居民身份证的,视角核对),并留存身份证件复印件或影印件的业务。

1、开立个人结算账户,开立客户号;变更存款人证件类型、证件号码;2、办理外汇业务、理财业务、基金业务、第三方存管签约、贵金属业务、挂失解挂、账户信息变更、保管箱业务、支付宝卡通、手机银行及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3、为不在本机构开立账户的客户提供现金汇款、现金方式解付应解汇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对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且交易金额单笔人民币1万元(含)以上或等值5000美元(含)以上;4、对于代理现金存款业务,如果代理人因合理理由无法提供被代理人有效身份证件且单笔存款金额达到或超过人民币1万元或外币等值1000美元时;5、我行制度规定的其他业务。

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

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

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01](平成15年[02]法律第57号)吕艳滨* 译目次第一章总则(第1条-第3条)第二章国家以及地方公共团体的职责等(第4条-第6条)第三章个人信息保护的措施等第一节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方针(第7条)第二节国家的政策(第8条-第10条)第三节地方公共团体的政策(第11条-第13条)第四节国家以及地方公共团体的协助(第14条)第四章个人信息处理业者的义务等第一节个人信息处理业者的义务(第15条-第36条)第二节民间团体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推进(第37条-第49条)第五章杂则(第50条-第55条)第六章罚则(第56条-第59条)附则第一章总则(目的)第1条有鉴于随着高度信息通信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个人信息的利用显著扩大,本法特就个人信息的正当处理,对其基本理念、政府制定基本方针以及其他个人信息保护措施的基本事项作出规定,对国家以及地方公共团体的职责等予以明确,同时,对个人信息处理业者应遵守的义务等做出规定,以期在充分顾及个人信息的有用性的同时对个人的权利利益加以保护。

(定义)第2条本法所称的"个人信息"系指,与生存着的个人有关的信息中因包含有姓名、出生年月以及其他内容而可以识别出特定个人的部分(包含可以较容易地与其他信息向比照并可以借此识别出特定个人的信息)。

2本法所称的"个人信息数据库等"系指,下述各项所规定的包含个人信息的集合物。

一、可以利用计算机检索特定的个人信息的、系统地构成的物品;二、除了前项所规定的物品之外,由政令规定的、可以容易地检索个人信息的、系统地构成的物品。

3本法所称的"个人信息处理业者"系指,将个人信息数据库用于其业务的当事人。

但是,下述当事人除外。

一、国家机关;二、地方公共团体;三、独立行政法人等(指《关于保护独立行政法人等所持有之个人信息的法律》(平成15年[03](2003年)法律第59号)第2条第1款所规定的独立行政法人等。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标准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标准
内容 、账号密码 、财产信息 、征信信息 、行踪轨迹 、住宿信息 、健康生理信息 、交易信息等 。 注2:关 于个 人信息的范围和类 型可参见附录A。
3.2
个人敏感信息 pemonal sensitive information 一 旦泄露 、非法提供 或滥用 可能危害人 身和财产 安全 ,极 易导致个 人名誉 、身心健康受 到损 害 或歧视性待遇等 的个人信息 。 注1:个 人敏感信 息包 括身份证 件号码 、个 人生物识 别信息 、银 行账号 、通信记录和内容 、财产信息 、征信
36.
该标 准的 四个资料性附录 中分别列 出了:个人信息示例 (附录A),个人敏感信息判定 (附 录B),保 障 个 人信息主体选择 同意权 的方法 (附录C),以及隐私政策模板 (附录D)。
该标 准适用于规范各类组织个人 信息处理活动 ,也适用 于主管监管部 门、第三方评估 机构等组织对个人 信息处来自活动进行监督 、管理和评估 。
2017年 12月29 Et,质 检总局 、国家标准委发 布了2017年第32号 国家标 准公告 ,批准发布 了GB/T 35273— 2017《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该标准将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实施 。
该标准针对个人信息 面临的安全问题 ,规范个人信 息控 制者在收集 、保存 、使用 、共 享 、转 让 、公开披 露等信息处理环节 中的相 关行为 ,旨在遏制个人信 息非法收集 、滥用 、泄露等乱象 ,最 大程度地保障个人 的 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对标准 中的具体事项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 的,需遵照其规定执行 。
该 标 准 还规 定 了 :个 人信 息 的 收集 (第 5章 ),个 人 信 息 的保存 (第6章 ),个 人 信息 的使 用 (第 7 章 ),个人信息 的委托处 理 、共 享 、转让 、公开披露 (第 8章 ),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处置 (第 9章 ),以及组 织的管理要求 (第 10章 )。

职工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制度

职工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制度

职工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意义为了保障职工的个人信息安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隐私权,加强企业管理,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行为,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在职职工的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活动。

第三条定义1.个人信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身份的各种信息。

2.个人敏感信息:指可能导致个人不利于人身和资产安全的个人信息,包含但不限于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健康信息等。

3.个人信息处理:指手记、保管、使用、传输、披露或者销毁个人信息的行为。

第二章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第四条合法性原则1.企业在收集、存储和使用职工个人信息时,应当遵从合法、正当、必需的原则。

2.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偷窥或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职工个人信息。

3.企业应当在职工同意的情况下,才略使用或者供应职工个人信息。

第五条信息收集与告知1.企业应当明确告知职工个人信息收集的目的、范围、使用方式、保管期限和管理方法。

2.企业应当明示职工个人信息的必需性,仅收集与工作相关的个人信息。

3.企业应当确保信息收集过程的公平性和透亮性,不得采取暗箱操作。

第六条信息使用与保护1.企业应当确保职工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企业在使用职工个人信息时,应当遵从合法、正当、必需的原则,不得超出商定范围使用。

3.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职工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滥用或者损坏。

第七条信息共享与披露1.企业不得将职工个人信息出售、供应、共享给任何第三方,除非经过职工同意或者法律法规另有规定。

2.企业应当对职工个人信息的披露采取必需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披露的信息合法合规。

第八条信息保管与销毁1.企业应当订立合理的个人信息保管期限,超出期限后及时销毁或匿名化处理职工个人信息。

2.企业应当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个人信息在销毁过程中被泄露或恶意使用。

第三章监督与惩罚第九条监督机制1.企业应当设立特地机构或委派专人负责职工个人信息的保护与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信息传递模式。人机系统中,信息在信息源和信宿 (信息接收者)之间传递过程通常有三种模式:
A.信息源发出的信息被信宿完全接收。
B.信源发出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消耗殆尽。 C.从信源发出的信息虽然有些损耗,信宿收到的信 号也混有某些噪声成分,但仍有部分信源发出的信息被有 效地传送到了信宿。
三、人的信息加工
(一)反应时的概念 一般将外界刺激出现到操作者根据刺激信息完成 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反应时。反应时又称反应潜 伏期,反应不能在给予刺激的同时立即发生,而是有 一个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包括刺激使感觉器官产生活动,经由神 经传递至大脑,经过加工处理,再从大脑传给肌肉, 肌肉收缩后作用于外界的某种客体。
四、人的信息传递能力
(1)理论能力估计与人的实际能力。哈佛大学的米勒的 结论:“在最理想的条件下,传信能力的实际上限似乎处 于25 bit/s左右,至今无人声称最高值能达到40 bit/s”。 (2)感知觉的绝对辨认能力。辨认能力是指当单个的 刺激呈现而不与其他刺激作比较的条件下,感觉器官所具 有的辨认能力。 (3)信息传递率。信息传输速率(R)是指人在单位时 间内能传递的信息量。由于实验条件的不同,所得的信息 传递率也不完全一致。一般认为,人的通道容量约为7 bit 左右,即人每秒最大可传递7 bit左右的信息量。 实际上,人的信息传递率远远高于7 bit,这是因为作 用于人的感官的外界刺激往往都是多维度的。
3.外部条件 大脑依据记忆而积累的经验来确定如何处理新接受 的信息和进行什么样的行动。信息处理过程与处理信 息者的知识、技能等个人的因素有很大关系。但同时 作业时间、时机以及作业条件等也有影响。例如,作 业环境对作业者的生理和心理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在 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信息的处理能力或者是增大或者 是减少。
第五章 人的信息处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飞跃发 展,人在系统中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系统中的
操作人员正在逐步地从直接控制人员转变成监视人员和
决策者。生产过程中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密集化,对作 业者劳动过程产生很大影响,作业者面临着大量的信息 加工要求,必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具有较高的反 应速度和准确性。
第二节
影响信息处理的因素
1.大脑信息处理能力的界限 (1)大脑皮质对连续接受的各种信息不可能全部确 切地给以处理,其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把从感觉器官 得到的信息,在大脑皮质进行判断,决定采取什么样的 行动时,人不可能同时处理两种以上的信息。 (2)在处理各种信息过程中,当时间十分充裕时, 人们可以正确地进行处理;当信息时间短触信息又错综 复杂时,就不能很好地处理,将出现以下各种情况:① 漏掉了未处理的信息。②作了错误的处理。③处理延迟。 ④信息内容处理不全。⑤信息处理的质量降低。⑥使用 了规定以外的处理方法。⑦放弃处理。
知识,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是一种抽象量。
(2)信息量。信息量是人机系统中设计时考虑的重要参 数。有关信息量的计算通常选用对数单位进行度量。
信息的计量
信息量以“位”(bit)为基本单位。信息论
创始人C.E.Shannon,1938年首次使用比特概
念:
信息的计量
第一节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模型
二、信息、信息量与信息传递模式
第三节
人的信息输出
操作者在接收来自系统的信息并对其进行中枢加工以 后,便根据加工的结果对系统做出反应。这后一个过程即 称为操作者的信息输出。信息输出是对系统进行有效控制 并使其正常运转的必要环节。例如,汽车驾驶员为避免撞 上前方突然出现的行人而刹住汽车,飞行员将瞄准器对准 欲攻击的目标,等等。此类行为都是信息输出的表现。信 息输出的实际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各类信息输出的质量取 决于反应时间、运动时间和准确性等因素。 本节主要介绍人的信息输出的形式、反应时间和运动 时间。
人的信息输出
(五)影响选择反应时的因素 影响选择反应时的因素,除上述讨论的各种因素外,
还有如下一些因素有特别重要意义。
(1)刺激物数量的影响。 (2)刺激物间差别的影响。 (3)作业时间长短的影响。 (4)信号间隔与发生频度的影响。
三、运动时间
(一)运动速度 1.定位速度 (1)早期进行的研究表明,定位运动时间 依赖于运动距离和运动精度两个因素。 (2)关于定位运动时间和运动方向的关系, 施密特克(H.Schmidtke)对此做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见教材图5-4。 (3)定位运动时间与空间介质有关。 (4)定位运动时间还受操作者年龄的影响。 (5)1964年费兹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 定位运动的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是相互独立的。
(二)操作运动的准确度
1.盲目定位运动的准确度。盲目定位运动主要借助 于对运动轨迹的记忆及动觉反馈来完成。费兹对盲目定 位运动的准确性进行过研究。如图9-9 所示:
图9-9 盲目定位运动的准确度 a)研究情境 b)研究结果
2.连续运动的准确度。 连续运动是在运动的 全过程中要求准确控制的运动,但是,由于手臂 的颤动,往往使运动偏离设计的轨迹,从而导致 操作运动的准确度下降。 操作运动的速度和准确度之间的关系,可用 如图所示的速度、准确度操作特性曲线表示。
第四节
二、反应时与运动速度
人的信息输出
(三)各种感觉通道的反应时 不同的感觉通道受刺激的反应时明显不同。各 种感觉通道的简单反应时见表。
各种感觉通道的简单反应时
感觉通道 触觉
听觉 视觉 冷觉
反应时/ms 117~182
120~182 150~225 150~230
感觉通道 温觉
嗅觉 痛觉 味觉
反应时/ms 180~240
三、运动时间
(一)运动速度
2.重复运动的速度 许多操作都包含一组效应器(如手指)的重复 运动,例如打字、键盘输入、手书写等。各效应 器的重复运动速度大小,对如打字等操作的速度 有明显影响。 (1)手指敲击速度。 (2)不同效应器的敲击速度。 (3)不同效应器的重复运动速度之间的相关。 研究发现,各效应器的重复敲击速度之间存在很 高相关.
二、反应时与运动速度
(二)简单反应时与选择反应时间 1. 简单反应时。如果呈现的刺激只有一个,被试 只在刺激出现时做出特定的反应,这时获得的反应时 间称为简单反应时。 2. 选择反应时。有多种不同的刺激信号,刺激与 反应之间表现为一一对应的前提下,呈现不同刺激时, 要求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时获得的反应时称为选择反 应时。
210~390 400~1000 308~1082
第四节
人的信息输出
(四)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1.刺激信号性质的影响:1)刺激的强度 。2)刺激的
空间特性 。 3)刺激的持续时间。 4)刺激的清晰度。
2.人的机体状态的影响: 1)机体对环境条件的适应
状态。 2)精神准备程度。 3)年龄因素。
第四节
长时记忆中提取以前存入的有关信息和加工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后做出如何反应的决策,并将决策信息输出到运动系统。
(三)反应(运动)系统:它执行中枢信息系统发出的命令,产生人
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输出。
信息流模型的特点
第一节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模型
二、信息、信息量与信息传递模式
(1)信息。信息是能消除事先不能确定的情况的信号或
(一)信息加工方式 人的知识经验和现实刺激是产生知觉所必需的。人的知 觉过程所包含的信息加工方式主要体现为自下而上的加工 和自上而下的加工两种方式。 (1)自下而上的加工。 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 常指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 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 解释。 (2)自上而下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 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
2.内部因素 影响信息处理能力的内部因素主要有:觉醒水平, 动力,学习 (练习)和疲劳。 (1)人的唤醒水平。指人的总体生理激活程度对工 作效率有很大影响。适宜的范围内,唤醒能维持大脑的 兴奋性,有利于注意的保持和集中。但是超出此范围过 分激活,人将处于十分紧张状态,无法实现有效行为。 (2)工作任务因素。认知加工器的加工周期通常为 10次/s左右,每次约70(25~170)ms。认知加工器的加 工周期变动性较大,不同的加工任务,其加工周期时间 可在很大范围内波动。教材表9-5为不同认知系统的加 工速度。
三、人的信息加工
(三)信息加工周期、单位知觉、感知加工的速率变化 (1)加工周期。知觉加工器的加工周期时间与刺激脉 冲反应的时间有关。 (2)单位知觉。如果在一个知觉加工器的工作周期里, 有多个相类似的刺激发生,那么知觉加工器就会将它们当 作一个刺激单位加以处理。 (3)感知加工的速率变化。在人类信息加工器模型中, 知觉加工器的单位加工周期并非一个固定的常数。根据不 同的刺激条件,加工周期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2.内部因素 (3)学习。从学习曲线规律可知,如果反复的练习 同种作业,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工作质量和效率都将 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并能减轻人的疲劳。 (4)疲劳。对信息处理过程来说,疲劳将带来与学 习相反的效果。在疲劳使信息处理能力降低的状态下, 就会发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刺激的反应模式。 (5)动力。人因具有动机才能对所给的刺激产生一 定的行动,这种现象称为动力。人对作业形成动力是人 处理信息时的基础条件之一,特别是在重新学习掌握信 息处理方法时,动力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人的信息处理系统构成,掌握 信息处理过程和特征不仅对系统设计人员更
好的完成系统设计,提高系统效率有重要作
用,同时也是脑力负荷研究的基础。
第一节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模型
一、人的信息处理系统结构
为了解释人的认知活动,认知工效学家将人 模拟成一个与计算机类似的信息处理系统。人的 信息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图所示。
第三节
一、信息输出形式
人的信息输出
在实际情境中,操作者的信息输出形式多种多样。 信息输出最重要的方式是运动输出。根据操作活动的 形式,人体操作活动可分为以下六种: (1)定位运动 (2)重复运动 (3)连续运动 (4)操作运动 (5)序列运动 (6)静态调节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