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1轮总复习 第1章 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基础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精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读图完成问题。
(20分)(1)图中A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其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有哪些?(2)请列举湘江流域长株潭城市群和莱茵河流域鲁尔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有利条件。
(3)湘江流域环境问题较突出,请列举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分)(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2)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耕地类型(3)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
试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1)季风水田农业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
(2)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矿产资源较丰富。
(3)中上游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中下游环境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洞庭湖湿地破坏严重等。
解析:第(1)问,可从气候、地势、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和劳动力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2)问,可从资源、交通德国方面分析。
第(3)问,除分析河流环境问题的共性外,还应突出湘江的地域特色,如洞庭湖湿地破坏严重的等。
2.(1)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2)(3),核电建设可最大限度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而黄河三角洲本区及周围地区能源资源丰富。
解析:本题考查南北方差异。
第(1)题,从水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第(2)题,黄河三角洲是旱地,粮食作物为小麦,油料作物主要为花生。
长江三角洲是水田,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油料作物为油菜。
第(3)题,核电站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有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第1~2题。
1.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2013·广东惠州摸底)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关于A、B两个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有()①热带气候分布面积广大②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③B区域以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④A区域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A、B两个区域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A.经济方面B.地形方面C.气候方面D.植被方面(2012·浙江绍兴模拟)传统民居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结果。
下图为“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图或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A.夏季洪水多发B.夏季高温潮湿C.冬季降雪量大D.冬季光照时间短6.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A.降水B.光照C.地形D.台风(2013·吉林长春摸底)下列经纬网表示甲、乙两个发达国家的主要区域范围,阴影部分分别为两国著名的工业区。
据此完成第7~8题。
7.关于两国人口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人口数量大于乙国B.乙国外来务工人员多于甲国C.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乙国D.两国人口密度均是东部大于西部8.图中两工业区共同的区位优势有()①铁矿丰富②煤矿丰富③水源丰富④环境优美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读“世界甲、乙两半岛图”,完成第9~11题。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28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520285
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21·省际名校联考)千脚落地房是某某怒江、贡山等地的传统民居。
当地地质不稳,森林丰富,通常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这些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因此得名千脚落地房。
房头板原料为红杉木,纹理美观、耐腐,房顶上覆盖茅草,冬暖夏凉,但不立窗户。
有的木材本身有凹形槽,雨水可以顺流而下,具有瓦片功能。
如今,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这种独特的房屋愈来愈少,而砖瓦房却增多。
下图示意千脚落地房景观。
据此完成1~3题。
1.与现代砖瓦房相比,当地千脚落地房的优点是( C )①地震损害小②耐腐蚀、防御蛇虫野兽袭击③便于搬迁兴建④向阳采光通风效果好⑤冬暖夏凉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2.千脚落地房成为当地主要民居的理由是该地区( D )A.喀斯特地貌广布B.气候湿热,岩石裸露C.气候干旱适合修建D.地势崎岖且林木资源丰富3.目前千脚落地房在当地越来越少,带来的影响是( B )A.利于房屋造型的多样化发展B.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C.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频发D.不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当地地质不稳,该房屋防震效果比较好;森林丰富,便于就地取材,也便于搬迁兴建;原料红杉木耐腐蚀;不留窗户说明不考虑通风和采光。
第2题,该地区地形崎岖,需要在斜坡或靠山处树立木桩,林木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
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千脚落地房是传统民居,但是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民居越来越少,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
(2021·某某省某某市教学质量检测)鲸湾港和伊尼扬巴内是非洲南部两个重要港口城市,两城市的自然环境差异明显。
下图为非洲南部区域图。
据此完成4~5题。
4.伊尼扬巴内的自然植被类型为( B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热带荒漠5.伊尼扬巴内比鲸湾港年平均气温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C )A.光照B.地形C.洋流D.纬度[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伊尼扬巴内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向岸的东南信风控制,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水汽量较大;沿岸暖流流经,对当地的气候起到增温的作用,区域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因此伊尼扬巴内为热带草原气候,自然植被为热带草原。
(全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27讲 地理环境队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师用书(必
第27讲地理环境队区域发展的影响[最新考纲]1.区域的含义。
[思维导图]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考纲解读]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掌握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考点一区域特征分析1.区域的含义: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区域特征(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整体性: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层次性: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下一级。
如何分析区域特征区域特征分析应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6·全国文综乙卷,37(1)(2)2015·某某文综,5 2014·某某文综,23~24 以“一带一路”等热点事件为背景,以区域图辅以文字材料的形式,考查典型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以及区域内自然特征对人文特征的影响。
多以综合题形式考查,难度较大。
考向一区域自然特征分析1.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此季节丙地相对于乙地的降水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甲地所在半岛上有世界上非常古老的高原,地势低缓,平均海拔不足800米。
简要分析该高原地势低缓的原因。
(3)甲地沿海有该国著名的盐场,据下图试说出产盐量最多的月份,并说明原因。
答案(1)降水较少。
离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2)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长期遭受外力侵蚀作用,地势起伏小。
(3)5月份。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气温高;雨季未到,晴天多,蒸发旺盛。
解析第(1)题,结合离岸风风向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丙地受离岸风影响,气流干燥;沿岸形成上升流,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必修3第1章 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材料二 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图1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省区 项目 地形 气候类型 河流 矿产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以平原为主 ___ ②
① ___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河流少,水量小 丰富,以___ 为主 ④
③ ___
较少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
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地理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精确复习练案必修3
第一章第一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17·河北联考)读“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完成1~2题。
导学号 702922781.上图中( A )A.各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B.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C.各区域的分布范围相当D.各区域之间的边界清晰明确[解析] 图中各区域是按建筑气候这一单一指标划分的;各区域内部特征并不完全一致;各区域的分布范围也不相同;气候本身具有过渡性,因此,图中各区域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并不清晰明确。
2.受自然环境影响,由a到d( D )A.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B.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C.现代楼房高度越来越大D.传统房屋墙壁越来越薄[解析] 由a到d反映出我国从北到南地理环境的差异。
由a到d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小;由a到d热量条件越来越好,为了更好地散热,传统房屋的窗户越来越大,墙壁越来越薄;现代楼房高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受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2016·山东齐鲁名校协作)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读图,完成3~5题。
3.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C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④技术力量雄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矿产、水能丰富,土地、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
4.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D ) A.航道建设B.西电东送C.劳务输出D.水土保持[解析] 中上游地区作为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应加强水土保持;同时河流含沙量降低会减轻下游河道淤积,利于下游通航与防灾。
5.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A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解析] 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应大力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等高端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制造业应向外转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12.1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 缩状态,区域最先存 在的优势已几乎丧失 殆尽
资源状况
资源对生产来说是 充足的,环境也没 有受到明显破坏
区域内的资源不断 消耗,环境也受到 了明显的破坏
本地区资源耗竭
人地关系 基本协调
已显现 出不协调
矛盾加剧
1.有些学者认为,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 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 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文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其“优势”具体指的是什么? (2)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区域的对比。通过题目所给材 料及示意图分析两个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结合时事对比两区域不同区位条 件及发展影响。 解题思路: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经济飞速发展,得益于靠近港澳的地缘优势和改革 开放的政策优势。但从地理角度来看,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存在很大的劣势,这也 是导致目前其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的原因。 答案:(1)地缘优势(近港澳的优势)和政策优势。 (2)经济腹地范围比长三角小,大城市为依托不如长三角密集,科技力量不如长三角 雄厚,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等。 方法规律: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辨析方法
()
2.在区域发展晚期
()
A.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外围空间
B.区域发展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增大
D.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1)题,图示三个发展阶段无法体现出该区域的发展速度,故A项错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A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少,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D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解析】第1题,图中从Ⅰ到Ⅲ阶段,林地面积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变大,枯水期流量减小;村庄由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说明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
第2题,一般区域土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为经济作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对经济作物需求量大,二是经济作物产值更高,利润大。
从Ⅲ到Ⅳ时期,靠近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蔬菜用地→城市人口增加,市场扩大的结果。
(2018·东北名校联考)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 ℃~14 ℃,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 ℃~18 ℃。
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根据所给材料回答3~4题。
3.该作物在甲地的最佳收获月份是( B )A.3月B.4月C.8月D.11月4.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A )A.上市较迟B.水源丰富C.离市场近D.病虫害多【解析】第3题,由材料知,该作物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 ℃~14 ℃,后期(1个月)15 ℃~18 ℃。
读图,甲地符合这一条件的时间只有3、4月份,即3月份温度约12 ℃~14 ℃,4月份约为15 ℃~18 ℃,所以最佳收获月份是4月份,B对。
第4题,依照上题分析,可以判断乙地种植该作物上市较迟,A对;图中没有水源条件,也无市场条件,无法判断,B、C错;从图中分析,乙地气温较低,最冷月气温低于0°,病虫害难以过冬,所以乙地病虫害少,D错。
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选择题(2015·某某地理,13)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
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解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化进程快,产业结构层次和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部沿海地区是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层次高,农牧业发达,所以选B。
答案 B(2014·某某文综,23~24)2013年12月,某某省人民政府颁布《某某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
完成2~3题。
2.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 B.Ⅰ、Ⅲ、ⅡC.Ⅱ、Ⅲ、Ⅰ D.Ⅲ、Ⅰ、Ⅱ3.三类区域中(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解析第2题,由图可知,Ⅰ主体功能区大多沿河分布,较为分散,且多分布于地势平坦的地区,应为城市化地区。
Ⅱ主体功能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区,所占面积比例大,应为农产品主产区;Ⅲ主体功能区内分布有山峰,说明区内地形为山地、丘陵。
该主体功能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区易发生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Ⅲ主体功能区应为重点生态功能区。
第3题,某某省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农村迁往城市,故A项正确;铁路建设成本山区大于平原,B项错误;一般而言,商业网点密度平原大于山区,C项错误;城市化地区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D项错误。
2021-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人教版必修3最新考纲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掌握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技巧。
微专题一区域特征分析1.区域的含义: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征(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思维拓展如何分析区域特征区域特征分析应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考向区域特征分析读下面两图,完成1~2题。
1.两个河口附近平原发展农业的共同限制性因素主要是()A.旱涝灾害B.雨热不同期C.土地沙漠化D.风沙危害严重2.①②两河三角洲处的自然植被分别是()①荒漠②热带季雨林③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⑤温带落叶阔叶林A.①③B.①⑤C.③④D.②⑤答案 1.A 2.D解析由经纬度可知①河为恒河,②河为黄河。
第1题,黄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均处于季风气候区,因季风的进退和强弱的不稳定性,造成威胁农业发展的共同因素为水旱灾害。
第2题,恒河、黄河三角洲处的自然植被分别是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微专题二区域环境差异对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发展的影响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面积少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等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其他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随堂巩固 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随堂巩固新人教版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1~3题。
1.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B 根据两图的经纬度来判读,甲为荷兰,乙为肯尼亚。
如果不能判读出国家,也可以从纬度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图中的信息来判读,甲图中的“北海”可判定该区域为欧洲西部,处于西风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处于赤道地区,位于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
2.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丰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 从纬度即可得出,乙的纬度低,所以热量丰富,乙国为热带草原气候,光照比甲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充足。
3.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解析:选D 主要比较甲、乙两国鲜切花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甲国为发达国家,又位于温带地区,与作为发展中国家且位于热带地区的乙国相比,劳动力成本、鲜切花价格、天然花卉品种数量都不占优势;甲国为传统鲜切花生产国,生产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质量优。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完成4~5题。
4.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A.山麓和丘陵地带B.平坦肥沃的平原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解析:选A 采集和狩猎阶段对应图中石器时代。
从图看出石器时代活动遗址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的山麓地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限时
第十二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6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2014·宁波模拟)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
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B.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C.区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①行政区②政治文化区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青岛市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②⑥ D.③④⑤解析第1题,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第2题,图中A的边界是明确的,应为行政区、政治文化区等边界线,而热量带、干湿区等区域界线是模糊的。
答案 1.C 2.C(2010·福建文综,7~8)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
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下表所示。
完成3~4题。
旱地林草地盐荒地滩涂其他合计占总面积比例(%) 17 12 32 18 21 100 3.。
A.甲B.乙C.丙D.丁4.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 )。
A.滩涂→盐荒地→旱地B.盐荒地→滩涂→旱地C.旱地→盐荒地→滩涂D.林草地→旱地→滩涂解析第3题,根据各图的经纬网可知,图中所示的四个三角洲分别是尼罗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由题目提供的资料可知,该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盐荒地,因此最有可能是黄河三角洲。
第4题,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最先形成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滩涂,进一步发展则成为盐荒地,盐荒地经过脱盐改良后才能成为耕地,因此,其发展趋势是滩涂→盐荒地→旱地。
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一部分第一章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应用随堂基础巩固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应用随堂基础巩固新人教版必修2[随堂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的边界都是确定的B.区域虽有大小之分,但其级别相同C.相同级别的区域其特征一致D.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面积、形状和边界解析: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相同级别的区域其特征不一致。
答案:D(2012·永安期中检测)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聚落景观和人类活动也有差异,据此回答2~3题。
2.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B.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泄和屋内通风纳凉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D.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3.受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明显的人类活动是()A.农业 B.工业C.金融贸易D.服务业解析:第2题,北方河流少,地形完整,地势平坦,民居讲究坐北朝南,方位观强;南方降雨多,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雨水排泄,因此我国南方民居屋顶的坡度比北方大;民居出檐深远,一个目的是避雨;另一个目的是遮阳,越往南房檐渐宽的道理就在于此;往南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主要是利于通风散热;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主要是需配备取暖的配套设施;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主要考虑的是正午太阳高度对楼房采光的影响。
第3题,主要的环境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其中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对农业的影响最为突出;工业、金融贸易、服务业主要受人文因素如技术、劳动力素质、信息通达度等以及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渝利铁路是沿江沪宁汉渝蓉快速客运专线的一段,全长200多千米,桥涵比达80%,设计时速为200千米。
下图为渝利铁路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新建沿江沪宁汉渝蓉快速客运专线意义在于( )A.铁路客运与长江货运配合,实现客货分离B.铁路运输与水运的长短途配合,形成综合运输C.利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配套建设D.加快沿江经济联系,促进沿江经济带发展2.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河片区)的保护方向是( )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5.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 )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答案】4.B 5.A读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和高速公路分布比较图(2019年),完成6~7题。
6.东、中、西部和甲、乙、丙的正确对应是( ) A.东部—甲B.中部—乙C.西部—丙D.西部—甲7.图中信息反映出( )A.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高速公路里程长B.东、中、西部地区之间高速公路发展梯级差异明显C.我国东部地区的高速公路运输效率最高D.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缩小和东部地区的差异【答案】6.C 7.C(2019·湖南东部六校期中)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南昌是江西省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
读下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南昌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9.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②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③有利于发挥聚集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④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8.D 9.A(2019·东北三校模拟)国家创新指数是通过评估制度和政策、基础设施、商业和市场的成熟度以及人力技能来衡量一个经济体广泛的经济创新能力。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28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解析答案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解析 文字材料中说明了桑蚕业发展的自然 条件,对广西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分析,可 以描述其优势自然条件。不可忽视的是材料 中还有“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 这句话,由产业转移的知识我们知道,产业 移出地区距移入地区近,可为产业转移提供 有利条件。 答案 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 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解析答案
2.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 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解析答案
题组二 区域差异的成因分析 (2015·浙江文综)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 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3~4题。
解析答案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 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解析答案
考点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整合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不同发展阶段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早期 人们和改造自然的能 力低下,受地理条件 的限制,耕作业落后
中期 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 展,成为鱼米之乡
【级 别】 既是上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下级区域
方法技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题探究
题组一 区域特征分析
1.(2012·福建文综)右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 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 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 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 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我国四省区的供水能力及供水构成示意图,完成1~2题。
注:机电井就是以电机为动力,带动离心泵或轴流泵,将地下水提取到地面或指定地方的一套设施;泵站是指给水系统中将水从水源取得的水加压提升到给水处理厂的提升构筑物。
1.图例中字母M、N、P、Q代表的工程措施依次为( ) A.引水工程蓄水工程机电井工程取水泵站工程B.引水工程取水泵站工程蓄水工程机电井工程C.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机电井工程取水泵站工程D.蓄水工程机电井工程引水工程取水泵站工程2.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广东省供水能力及供水构成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供水能力远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广东省的供水构成中,机电井工程的供水能力最高C.降水多少是导致两省区供水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D.两省区的供水大部分来自于地表水解析第1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著名的坎儿井引水工程,引水工程的供水能力所占比重最高;内蒙古自治区地表径流缺乏,蓄水工程的供水能力所占比重较低;广东省地表水资源丰富,蓄水工程的供水能力所占比重最高,对地下水的开采量小,因此机电井工程的供水能力所占比重最低。
综上可知,选项A正确。
第2题,从图中圆圈的大小来看,广东省的供水能力略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东省的供水构成中,蓄水工程的供水能力最高;影响供水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各种供水工程的数量与完善程度。
故选D。
答案 1.A 2.D读东部地区各省市农业结构变动表,完成3~4题。
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福建山东种植业比例----+---林业比例-+·-+···牧业比例++++-+-··+渔业比例+++++++·农业结构变化率36.3 35.19 56.95 20.9 16.37 14.45 52.05(%,1978~2005年)变化幅度越大。
3.下列关于表格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结构变化幅度由南向北增大B.种植业比例都呈下降趋势C.林业比例的变化对农业结构变化率的影响最小D.导致牧业比例上升的原因是大牧场放牧业的大力发展4.导致东部地区各省市种植业、牧业及渔业比例发生明显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B.科技C.气候D.市场解析第3题,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天津、江苏、福建、山东四个省区林业比例的变化是稳定的,因此林业比例的变化对农业结构变化率的影响最小。
故选C。
第4题,市场是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最主要因素。
答案 3.C 4.D(2012·西安中学摸底)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季漫长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C.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冬春季节寒冷干旱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6.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改善环境 D.丁地适合发展混合农业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区域边界轮廓特征、河流特征,可以判断四个区域的名称。
从左到右依次是:三江平原、山东半岛(乙处为黄淮海平原)、浙江南部、珠江三角洲。
甲地纬度高,冬季漫长;乙地属大陆性强的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丙、丁两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湿润。
第6题,甲地应保护好沼泽等湿地;乙地的黄淮海平原农垦历史悠久,缺少宜农荒地,发展方向应是挖掘现有耕地的潜力,并改造中低产田;丙地地处浙闽丘陵,应该发展立体农业,进行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丁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不适宜发展混合农业。
答案 5.C 6.C(2012·石家庄一模)读下表,回答7~8题。
我国不同地区在职工作者行业类型比重(%)表7. )A.上海商品贸易活动最频繁B.广东水能开发程度最高C.北京市政建设和住宅建设水平最低D.广东城市化进程最快8.三地区在职工作者中,从事制造业比重最大的是上海,原因是( ) A.上海机械产品出口量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B.上海制造业发达、部门齐全,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C.上海制造业以劳动力导向型为主,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D.上海制造业的收入高于北京和广东,对劳动力更具有吸引力解析第7题,由表格中数据可知,上海市从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娱乐的在职工作者占就业人口的比重要高于广东省和北京市,说明上海商品贸易活动最频繁。
故选A。
第8题,上海所处的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制造业发达、部门齐全,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
故选B。
答案7.A 8.B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时期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据此回答9~10题。
9.与t1时期相比,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可能是 ( )①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③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增大④夏秋季流量减小,冬春季流量增大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0.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使得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第9题,对比t1时期和t4时期可知,山区的林地全部变成了耕地,村落或城镇,地表植被的破坏将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即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洪涝灾害的出现频率及危害加大。
第10题,草场和湖泊的相关信息在图中没有体现,可排除①②。
答案9.C 10.D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100%。
读图完成11~12题。
11.造成福建复种指数偏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位置C.经济发展水平 D.纬度12.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复种指数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B.农业结构的调整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全球气候变暖解析第11题,在图示三省市中,福建的纬度最低,如果考虑纬度位置,福建的复种指数应该是最高的;复种指数主要受热量因素的影响,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小;图示三省、市都靠近海洋,海陆位置的差异小;福建大部分地区为山地(武夷山)、丘陵(浙闽丘陵)地区,海拔较高,热量相对不足,导致复种指数较低,故选A。
第12题,读图可知,上海的复种指数呈下降趋势,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全球气候变暖都有利于复种指数的提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能改善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扩大市场范围,但对复种指数无影响。
故选B。
答案11.A 12.B(2012·苏北四市调研)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该地从Ⅰ阶段到Ⅲ阶段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径流量减小 B.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14.影响该地阶段Ⅲ到阶段Ⅳ农业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①政策②交通运输③劳动力④市场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第13题,对比阶段Ⅰ到阶段Ⅲ的三幅图可知,阶段Ⅲ相比阶段Ⅰ,村庄的数量增大,且出现了小城镇,由此可知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故选C。
第14题,读图可知,从阶段Ⅲ到阶段Ⅳ,耕地的面积减小,林地、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
随着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粮食的直接需求量有所减小,而对花卉的需求量在增大,同时,为了保持水土及美化环境,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使得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
故选C。
答案13.C 14.C15.(2012·广东佛山质检)读图,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描述,错误的是( )A.A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是水源、光照充足B.B地区发展绿洲农业,但灌溉不当易产生土壤盐碱化C.C地区因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发展河谷农业D.与D地相比,F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为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解析C地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灌溉,因此发展河谷农业。
答案 C二、综合题(共40分)16.(2012·江西九校联考)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之后,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材料一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
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
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
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材料二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左下图)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右下图)。
(1)据图说明喀什所在地区和深圳所在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
(2)比较喀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完成下表。
喀什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特色农业基塘农业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3)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
第(2)题,喀什地区气候干旱,依靠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降水丰沛,发展了基塘农业。
第(3)题,分析材料可回答喀什成为特区的优势条件。
答案(1)共同点:多沿铁路线分布。
不同点:喀什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深圳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
(2)绿洲农业水资源不足人均耕地少(耕地不足)(3)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是我国著名侨乡;劳动力丰富。
喀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地处我国联系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枢纽位置。
17.2010年10月18日新华网报道借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昔日的工业巨人正在迅速崛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5分)材料一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
1978年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 20.0 12.8第二产业比重(%) 64.3 49.6第三产业比重(%) 15.7 37.6材料二材料三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
(1)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
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工业,B表示________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