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环境政策PPT

合集下载

中国公共政策第11章 环境政策

中国公共政策第11章 环境政策
11.1.3 环境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1.环境政策的目标
1
2
3
环境有效性
公平性
推进技术进步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环境有效性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 环境有效性是提高效用决策科学化的根本所在
❖ 实现环境资源效用最大化能提高环境资源利用的经济效 率水平
❖ 环境有效性能促进对环境资源消耗的优化作用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3.3 环境政策实施机制的完善
1.加强环境执法
(1)加强实体法的制定,完善地方、部门规章 (2)健全制约机制,推进环境执法规范化、制度化 a. 加强和完善各级人大监督检查环境执法的工作制度
b. 加强和完善国家检察机关对环境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的法律监督、经济监督制度和国家审判机关对环境执法 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审判监督制度
(2)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并使之法 制化
(3)建立部门合作与协商及专家、公众参与制度 (4)建立和完善环境综合决策评估和监督机制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3.3 环境政策实施机制的完善
4.以应用环境信息手段为突破口,建立和完善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4)环境资源效用测算理论体系不完善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2.3 我国环境政策执行的评价
4.对环境政策执行手段选择的评价
(1)以直接管制为主要特征的现行政策执行手段体系难以 实现预期的环境目标
(2)环境政策执行体系中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 完善

环境卫生学:第11章 城乡规划卫生

环境卫生学:第11章 城乡规划卫生

• 式中平面系数为居住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31
4. 居住区人口密度
人口毛密度(residential density) 每公顷(1 ha=l0000m2)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人口净密度(net residential density)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人口净密度与人均居住面积定额、居住建筑密度 等参数有关。 从卫生学角度 面积和居住面积减少,人群密集,接触频繁,使传染 病易于流行;且建筑密度提高后,室外空地减少,影 响住宅的通风和日照。
5
第二节 城市规划卫生 City Planning Sanitation
一、城市问题与健康城市
6
(一)城市的特征
• 聚集性:人口、文化、信息、建筑、交通 高度密集;
• 稀缺性:生物种类、植被、水源、光照、 清洁空气、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稀缺。
• 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环 节的不均衡性。
指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与总建筑用地面积的 比值。 2.人均居住面积定额 指平均每人所占卧室、 起居室等的面积。居住面积定额直接影响 人们生活居住的卫生条件。
29
3.居住建筑密度 (densit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居住建筑密度 居居住住建建筑筑用基地底面面积积((mm22))100%
20
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
3.工业用地和生活居住用地应考虑风向和河流的流 向。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应保持适当距 离,中间配置绿化防护带。
风向:如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的方 向风频最小,或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转换夹 角大于90度,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上风位, 居住区位于其下风位;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 风时, 应避免有污染的工业处于任何一个盛行风 向的上风方向,工业区及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置 在盛行风向的两侧。

战略管理PPT第11章全球化国际化

战略管理PPT第11章全球化国际化
国际市场的局面已经显现 仅仅依靠国内市场很难生存
Ch 11 -4
跨国公司
国际公司或跨国公司面临复杂多样的机会和威 胁:
社会 文化 人口 环境 政治 政府 法律 技术 竞争
Ch 11 -5
跨国经营的潜在优势
赢得新客户 充分利用产能,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在
Ch 11 -22
全球税率
美国和日本 38% 亚太地区 30% 德国 30% 英国 28% 法国 27% 欧盟成员国平均 26% 爱尔兰接近 0% 东欧的前苏联国家接近 0%
Ch 11 -23
印度
政府债务高达GDP的80% 贫富差距拉大 中产阶级人数增加
以色列人习惯快节奏的会议 英国管理者经常抱怨美国管理者的喋喋不休 当被要求带上铭牌时,欧洲人会感到他们被像
儿童一样对待
Ch 11 -21
不同国家在沟通上的差异(续)
印度的管理者习惯彼此打断 当与马来西亚或者日本管理者进行口头谈
判时,一段时间的沉默是适宜的,但是在 与以色列人的谈判中,则不需要这种间歇 不要问外国管理者“你周末干吗去了?” 这样的问题,他们会认为这样是无礼的
法十分重要 完成一份销售只是销售过程的开始,而
非结束 休息、倾听、沉思和思考同样认为是有
效的
Ch 11 -17
墨西哥的商业文化
对工作中敌对和摩擦的容忍度很低 雇主是家长式作风的 工人们不喜欢鼓励自我表现和主动性的工作环境 墨西哥企业推崇集体主义、持续性、合作、归属
感和正规性 很少在家里招待商业伙伴
更多市场中分散经济风险 使公司在靠近原材料和/或劳动力廉价的
地区,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 竞争可能没有国内市场激烈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规划分析,包括分析拟议的规划目标、指标、规划方案
与相关的其他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 环境现状与分析,包括调查、分析环境现状和历史演变,
识别敏感的环境问题以及制约拟议划的主要因素。 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包括识别规
划目标、指标、方案(包括替代方案)的主要环境问题和 环境影响,按照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拟定或 确认环境目标,选择量化和非量化的评价指标。
(3)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分析,确定受到规划影响后明 显加重,并且可能达到、接近或超过地域环境承载力 的环境因子。
现状分析与评价
对规划目标和规划方案实施的环境限制因素分析
(1)跨界环境因素分析;
(2)经济因素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分析 ;
(3)社会因素与生态压力 ;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对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的影 响;
规划分析

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划 目
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评价指标

或 规
对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针对规划方案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放弃规划 评价结论
采纳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
公众参与
编写报告书、篇章或说明 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规划
实施监测与跟踪评价
11-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地域范围考虑的两个因素: 一是地域的现有地理属性(流域、盆地、山脉等), 自然资源特征(如森林、草原、渔场等),或人为的 边界(如公路、铁路或运河);二是已有的管理边界, 如行政区等。
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现状调查:针对规划对象的特点,按照全面性、针

环境学概论 第11章 资源与环境

环境学概论 第11章 资源与环境

⑷.从资源的存在和利用后果说:
再生资源
土地 草场和森林 动植物、微生物 Nhomakorabea耗竭性资源
自然资源
非再生资源—矿产等
太阳能 潮汐能 风能等
非耗竭性资源
恒定资源
易受污染易被误用资源
(大气、水体和自然风光等)
3
⑸.按国土开发和人类利用分为:
①土地资源: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 ②气候资源: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要素等 ③水 资 源:包括湖泊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川水等淡水量。 ④生物资源:指生物圈中全部动物、植被和微生物。 ⑤矿产资源:各种金属、燃料、化工原料、建材、特种非金属等 ⑥能源资源:太阳能、热能和原子能、潮汐能和风能、燃料等 ⑦海洋资源:海洋生物、海洋矿产、海水化学、海洋动力资源等 ⑧旅游资源:国情民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各种物产等
4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约占全世界土地面积的6.5%。 ▲中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不足1亿 公顷,仅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
5
(二)、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
庞大的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人们高度 地使用耕地,特别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导致大 量耕地被毁,使土地资源发生严重退化。
或称: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
1
⑵.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定义:“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 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 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2、资源的分类
⑴.按资源的属性分为:自然资源 社会资源 ⑵.按其利用限度分为: 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⑶.按资源的用途分为: 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或 (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性资源等) 2

第十一章城市环境管理ppt课件

第十一章城市环境管理ppt课件
4 噪声(人为)污染:分贝测定。居住区 固定噪声源控制。生产区劳动保护。
一 城市环境问题
5 土壤污染: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使植 被硬化,水土流失。
6 光污染:玻璃幕墙、黑光灯、不夜城。
二 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
1 治理主体的综合性:市区政府、环保环 卫部门、企事业单位、家庭居民。
2 治理手段的综合性:经济、法律、行政、 教育。
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做出评价(估), 并制定防治措施。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审批。规划部门和计划部门进一步审批 的前置程序
三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
3 “三同时”制度。 一切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其中防治
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环保设施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建设项 目方可投入使用。防治污染设施不得拆 除或闲置。
• 各种环保事业、项目的综合规划。
三 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
3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经济和环境的良性循
环,避免恶性循环。 4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防:不可逆;治理成本更高、时间更长。 治:污染既定事实; 预防不完全有效。
三 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
5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外部成本内化 。保持资源平衡。 6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原则。 企业没有积极性。政府有顾虑。市民成为
分类管理: • 公共绿地(行政主管部门) ; • 居住区绿地(物业) ; • 防护绿地(农业局) ; • 生产绿地(经营单位) 。
4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
1)绿化规划管理: • 纳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 • 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 各级各类绿化项目的综合规划。 • 规划的硬化和执行。
4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概论》11 环境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概论》11 环境管理

11.3 环境管理制度
11.3.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事先对拟建项 目的规划方案、项目选址、设计、施工和建成后将对周围环境产生的 影响等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项目决策 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预测性、客观性、综合性、法定性等基本特点。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法律上的表现,是法律对进行 这种调查、预测和评定的范围、内容、程序、法律后果等所作的规定 。
11.1 环境管理概述
11.1.1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1974年,首次正式提出“环境管理”的概念:全人类的一切基本 需要应当得到满足;要通过发展以满足基本需要,但不能超出生物 圈的容许极限;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根据学术界对环境管理的认识,环境管理可阐述为:根据环境政 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 结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与教育等各种有效手段,调控 人类的各种行为,通过全面规划、综合决策使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环 境保护相协调,在环境容量许可范围内实现既满足当代需求又不危 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行为总体。
11.2 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措施
11.2.1环境管理的对象 3.政府 ➢政府作为社会行为的主体,它为社会提供公共消费品和服务。例如 ,由政府直接控制军队和警察等国家机器,经办供水、供电、铁路、 文教等公用事业等;为社会提供一般的商品和服务。 ➢政府的宏观调控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即涉及面 广、影响深远又不易觉察。 ➢要解决政府行为所造成和引发的环境问题,关键是提高宏观决策的 质量,变经验决策为科学决策。
11.2 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措施
11.2.2环境管理的措施 1.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 ➢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是指管理者代表国家和政府,依据国家环境 法律、法规,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管理以保护环境的手段。 ➢它是环境管理的强制性措施,具有强制性,是其他手段的保障和 支持,通常亦称为“最终手段”。 ➢已初步形成了由国家宪法、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相关法、环境 标准等组成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是依法管理环境,强化环境监督 管理的根本保证。

第11章国际环境法

第11章国际环境法
12
4、防止倾倒污染 1972年《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 (简称《伦敦倾倒公约》)给倾倒的定义是从船舶或航 空器或从其他海上人工结构有意地向海上倾倒废物或其 他物质的行为,但不包括在正常操作中的处置废物。
它把废物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毒害最大的废物(“黑名单”),应禁止 倾倒;
第二类是毒害较大的废物(“灰名单”),应事先 获得特别许可证才可倾倒;
2、特点
(1)调整范围的全球性
(2)调整方法的综合性
(3)法律理念的生态性
(4)法律规范的技术性
4
3、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国际环境条约+国际习惯) (1)框架公约:是指只对有关目标原则作出规定、
而对具体的权利义务事项则留待事后通过议定书或 附件等形式来明确的公约。这种方式通常被称为 “框架公约+议定书+附件”模式。 (2)国际习惯:污染者负担原则、环境影响评价、 不得损害其他国家或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 的原则 (3)软法:它是在严格意义上不具有法律拘束力, 但又具有一定法律效果的国际文件。像国际组织和 国际会议的决议、决定、宣言和建议标准等绝大多 数都属于这一范畴。
制订和执行国家计划和区域计划; (二)促进合作发展与应用各种用来控制、减少或防止温室气体人 为排放的技术; (三)向缔约方会议提供有关履行的信息。
19
在防止气候变化方面,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 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温室 气体净排放量具体减排目标,此外它还允许三种减排折算 方式: (1)集团方式,即只要有关国家集团达到减排总额,可 不管集团内部成员国的排量增减; (2)排放权交易,排量超过其额度的发达国家可以向排 量低于其额度的发达国家购买其低于限额部分的排放量, 使总量仍然达标; (3)绿色交易,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资助在发展中国家营 造森 林或转让有关绿色技术,相应地抵消其部分排放量。

第11章A (PPTminimizer)

第11章A (PPTminimizer)

细 胞 核
如何理解细胞核
◆遗传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结构 ●功能 ▲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细胞分裂,保持细 胞世代间的连续性(遗传); ▲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控制细胞的代谢 活动,以适应外界环境。
11.1 Nuclear Envelope
11.1.1 Structure of the Nuclear Envelope
◆核输出信号(nuclear export signals, NES) ◆输入蛋白(importin) ◆输出蛋白(exportin)
核定位信号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s
核蛋白的输入
◆核质蛋白(nucleoplasmin)实验 ◆核蛋白输入机理 ●输入蛋白 ●Ran蛋白 ●RCC1
核 质 蛋 白 的 标 记 与 注 射 实 验
核质 素的 核定 位信 号及 其作 用
核蛋白输入机理
核内RNA与蛋白质输出
◆mRNA的输出 ●异质核糖核蛋白 (heterogeneous ribonucleoprotein, hnRNP) ●信使RNP(messenger RNP, mRNP) ●mRNA的输出 ◆核内蛋白质输出 ◆snRNA的输出
一般结构
◆Outer nuclear membrane ◆Inner nuclear membrane ◆Perinuclear space 两层核膜之间的空隙, 宽15-30nm, 其中充满无定形物质 ◆核纤层(lamina)
核孔
◆由内外两层膜的局部融合而成
◆核孔的直径为80-120nm。
◆一个典型的哺乳动物的核膜上有30004000个核孔,相当于每平方微米的核膜上 有10-60个。 ◆合成功能旺盛的细胞,核孔的数量较多。

环境管理与规划 第11章 水环境规划

环境管理与规划 第11章 水环境规划
17
第二节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
三 水环境影响预测
(3)生活污水量预测 对于生活污水,其排放预测可据下式计算。
式中:Q——生活污水量,104m3;A——预测年份人口数,万人; F——人均生活污水量,1/d人;0.365——单位换算系数。
通常,预测年份人均生活污水量可用人均生活用水量代之,这可根 据国家有关标准换算。预测年份人口可采用地方人口规划数据。无地方 人口规划数据时,可根据基准年人口增长率计算获得。其计算式为:
4
第一节 水环境规划概述
二 水污染
(3)水域功能和分类标准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 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 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 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 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 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实现水域功能与 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13
第二节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
三 水环境影响预测
(2)生活用水量预测 一般,生活用水包括城镇综合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两部分。
其中,城镇综合生活用水由生活用水和公共市政用水组成,生活用水 主要指城镇居民家庭、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宾馆、餐厅的饮用、 洗涤、烹调和清洁卫生等用水等;公共市政用水主要指公共建筑用水 、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消防用水等。生活用水中的农村部分用水指 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11-12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综合决策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11-12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综合决策

第一节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概述
三、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发展历程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起源
1987年世界与发展委员会发布 “我们共同的未来”
突破了原有的狭义职责 范围,实施综合决策
21世纪议程
提出了一个基于实际运行或操作 的综合框架,用于全球的可持续 发展行动
第一节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概述
四、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综合决策的特点
(一)决策主体的多层次性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决策具有层次性,按决策主体的类 型及级别形成决策链,即“法规—政策—计划—规划—项 目—产品/技术—通流及消费。
(二)决策对象的多样性 (三)决策领域的广泛性 (四)综合决策过程的动态性 (五)综合决策的开放性 (六)环境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协调性
第一节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概述
第一节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概述
(二)为避免决策失误必须经行综合决策
政府的决策失误是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制约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重大决策失误主要表现在决策阶段 缺乏充分考虑可能的环境影响、执行过程中只重视政策的 社会经济效果而对环境效果的重视不够,以及决策效果评 估、政府及工作人员业绩的考核偏重经济方面,而忽视环 境业绩。
第二节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施框架
三、综合决策的主体
政府 决策的主体
企业
企业在综合决策中的力量来自它的经济实力以及 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 非政府组织
公众
社区 普通公众
第二节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施框架
综合决策的运行方式
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运行方式问题目前没有同 意的范式,根据经验可以归纳一下7种。
(1)委员会 (2)工作组 (3)协议 (4)投票 (5)圆桌会议 (6)核心小组 (7)行动网路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课件11 国际环境合作与国际环境公约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课件11 国际环境合作与国际环境公约
绿色和平在世界环境保护方面已经贡献良多,在其中一些环节更是扮演关键角色: 禁止输出有毒物质到发展中国家;阻止商业性捕鲸;50年内禁止在南极洲开采矿 物;禁止向海洋倾倒放射性物质,工业废物和废弃的采油设备;和全面禁止核子 武器试验….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NGO)
(三)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
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IUCN),又称国 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总部设在瑞士的格朗。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 11章 国际环境合作与国际环境公约
目录
国 际
1. 国际环境合作的意义和背景


2. 目前主要的国际环境机构
国 际
3. 国际公约产生背景和意义


4. 我国签署或缔约的主要国际公约
一、 国际环境合作
国际环境合作是国际社会保护和改善环境、 处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各种措施和活动的总称。
《南极条约》 (1959年,华盛顿)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里约热内卢)
《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阶《段生二物多(样性8公0约年》(代19)92年,里约阶热段内卢四) (21世纪)
(1973年,华盛顿)
定义可持续发展
新的起点 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2002年)
1940
1950
1960
国际环境合作公约化、法律化,避免和 解决环境冲突及由此引发的政治冲突和 经济冲突,是国际环境合作的必然发展 趋势。
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最常见的法律 手段就是签订国际环境公约
(二)环境公约出现的时代背景

国际经济学课件11第十一章国际要素流动

国际经济学课件11第十一章国际要素流动
国际经济学课件11第十一章国际要素流动
目录
国际要素流动概述国际劳动力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技术转移国际要素流动的挑战与政策建议
01
CHAPTER
国际要素流动概述
国际要素流动是指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的跨国转移和重新组合,主要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国际要素流动具有跨国性、动态性和市场性,它能够促进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波动有重要影响,可以导致货币投机的发生和汇率的剧烈波动。
汇率波动
04
CHAPTER
国际技术转移
国际技术转移是指技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
定义
国际技术转移通常涉及技术的跨国界传播和使用,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无形资产。
特点
技术溢出效应
经济增长效应
就业创造效应
风险分散
各国政府通过税收、补贴、外资政策等手段影响国际资本流动。
政策因素
国际资本流动可以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效应
国际资本流动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推动全球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和一体化,提高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
金融市场一体化
国际要素流动能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和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水平
02
CHAPTER
国际劳动力流动
定义
国际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力跨越国界的流动,以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或生活环境。
特点
国际劳动力流动通常涉及大量人口,包括移民、外派员工、留学生等。这些劳动力流动对输入和输出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1)实现充分就业
• 充分就业就是消除了非自愿失业时社会的就业状况。在经济的衰 退与危机中,不仅劳动资源闲置,而且大量生产资料也被闲置起 来。
• 因此,充分就业往往不仅是指让有劳动能力而且愿意参加工作的 人员都找到工作,同时也是指让闲置的生产能力投入使用。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 一般地,经济越发达越是以直接税为主,越落后越是以间接税为 主。
• 由于间接税会造成税负的转移,会使宏观经济政策扭曲; • 同时,税收的防止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的功能也难以有效发挥。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⑶公债制度
• 公债是政府为了弥补财政预算赤字而举借的债 务,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
•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需求政策、供给政策、对外政策。 • 需求政策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11章 宏观经济政策
•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 二、财政政策 • 三、货币政策 • 四、政策组合 • 五、本章回顾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 (1)实现充分就业 • (2)消除通货膨胀 • (3)促进经济增长 •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促进经济增长
• 经济增长是社会财富增加的表现,因此,经济增长是改善人民生 活、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基本途径。
• 只有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才能使自然增长的劳动力和因劳动生 产率提高而节省的劳动力得到就业机会。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 在对外贸易和国际资本方面,一国货币的流入流出不平衡,不仅 影响国内的资本供给,还会通过汇率的变化,影响一国的进出口, 影响国内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

环境工程学第11章

环境工程学第11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垃圾焚烧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 了较快的发展。
• 十九世纪末,英、美等主要工业化国家首先发展了 垃圾集中焚烧处理系统。
• 日本的垃圾焚烧比例在90年代中期已达75%,全国 有大小垃圾焚烧厂接近1900座。
• 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中期,“八五”期间被列为国家科技公关项目,目 前仅有深圳等极少数城市采用了生活垃圾焚烧技术。
• 最终处置的概念
• 处置途径 ✓ 陆地处置 ✓ 海洋处置
精选课件
➢ 固体废物填埋处理
卫生填埋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88)
▪ 卫生填埋场的选择
• 场地有效利用面积 • 资源回收与预处理 • 运输距离 • 土壤与地形条件
总原则:以合理的技术、经 济方案,尽量少的投资,达 到最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
精选课件
▪ 垃圾焚烧的热资源回收潜力 城市垃圾的焚烧处理与否,重要取决于其可燃性及热值。 城市垃圾起燃 温度较低,有 适度热值,具 备焚烧与热源 回收的条件。
精选课件
➢ 焚烧过程基本条件与物料、热量衡算
▪ 焚烧过程控制参数(3T) • 焚烧温度 • 停留时间 • 混合程度 • 过剩空气
▪ 焚烧过程热量衡算与物料衡算
第十一章 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与最终处置
•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意义与资源化系统 • 材料回收系统 • 生物转化产品的回收 • 城市垃圾的焚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 • 固体废物最终处置
精选课件
第三节 生物转化产品的回收
通过生物转化,城市垃圾中的有机物可转化为腐植肥料、 沼气或其它化学转化产品。 生物转化工艺:
精选课件
填 埋 场 排 气 通 道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第11章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第11章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城市地区 城市市区
城市地区
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
100
60
1
(x-60)/40
13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率
%
60,30
0
7
环 14
境 建
15
设 16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生态建设
%
80
10
7
%
40
10
5
暂不考核
6
6x/60+y/30
7(x-10)/70 5(x-10)/30
城市市区 城市市区 建成区 城市地区
– 在“三同步”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实 现“三效益”的统一
• 考核的内容
– 环境质量指标 – 环境污染控制指标 – 环境建设指标 – 环境管理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权重
上限 下限
计分公式
考核范围
1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
mg/m3
0.15
0.04
6
3(0.15-x)/0.05 (0.1≤x≤0.15) 3+3(0.10-x)/0.06 (0.04≤x≤0.1)
规划
三、城市生态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 主要内容
– 城市环境管理
• 水、土、气、声、和 固体废物
– 自然资源管理:
• 土地资源、水资源、 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等的开发与管理
三、城市生态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 涉及的4大领域
– 生产生活引起的环境污染 – 由建设开发活动引起的饿环境影响和生态
破坏 – 由经济活动引起的资源损耗和补偿 – 由特殊价值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资源保护

第11章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第11章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1.环境质量的特点与范围
环境质量这一公共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特征: 好的环境质量是大自然赋予的,只要人类不破坏,它的 生产就已完成; 坏的环境质量已经形成,则它的生产需要对环境进行治 理才能完成;
这一公共产品具有商品的一般特性,即取得它必须付费, 在商品货币关系条件下应该实行有偿交换原则;
13
有的环境质量产品的范围较小,如花园、公园的 环境效应主要是属于社区。
20
完全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环境质量公共物品的最 佳配制;而完全依靠政府,更难实现高效的资源配制。
因此,需要将政府和市场相结合,更多的依靠市场调 节,减少政府的干预,以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配制。 实践证明,一些城市公共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 处理系统、饮用水供应系统等)转向完全私营或政府干预 下的联营,将会提高社会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
8
一、公共物品的含义与特征
4.准公共物品与公共物品的联系
纯粹的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环境质量或服务大体可以划分为准公共物品,且更接近纯 粹的公共物品,但其具体表现不完全一样: 大气质量、生物多样性、臭氧层——纯粹的公共物品 水环境质量、区域声环境质量——准公共物品
9
二、公共物品存在的经济后果
PMC P D(MR) P0
SMC
O
Q1

Q
正外部性导致产品供给不足
如果一个行业各企业都存在程度不同外部经济性现象,将导致整个行 业投入的资源太少,产出偏低,其他一些行业资源投入过多,整个社会将 偏离了资源最佳配置状态。这就是存在外部经济性时出现的市场失灵。31
三、解决外部性的途径
行政措施
明晰产权 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建立污染权市场 经济手段 非市场性经济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2.3 我国环境政策执行的评价 3.对环境政策执行目标的评价 .
(1)环境资源产权结构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 ) (2)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导致环境资源使用中的短期行 ) 为严重 (3)相关机制的缺乏导致资源使用和管理上的混乱 ) (4)环境资源效用测算理论体系不完善 )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2.环境政策的手段 . 环境政策手段的发展 环境政策手段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环境政策手段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它们是:几乎完全直接控制的阶段、 它们是:几乎完全直接控制的阶段、地球环境问 题的出现和经济手段(如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 题的出现和经济手段(如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 的导入阶段及多种手段并存阶段。 的导入阶段及多种手段并存阶段。
在环境监督权方面, 在环境监督权方面,中国已有的法律尚未在社会环境监督权方面作 出具体规定,所以中国应该对环境立法的立场进行基础性调整。 出具体规定,所以中国应该对环境立法的立场进行基础性调整。 在环境知情权方面,近年来,中国公众的环境知情权虽有较大扩展, 在环境知情权方面,近年来,中国公众的环境知情权虽有较大扩展,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众对单个企业的 环境行为的信息了解不足; 环境行为的信息了解不足;二是公众对政府实施环境政策的过程了 解不足;三是公众对高质量的环境信息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解不足;三是公众对高质量的环境信息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在环境索赔权方面, 在环境索赔权方面,中国现有的环境法律体系中实际上是有这种权 力的相关规定的,但只有在遭受到直接环境损害时才能行使。 力的相关规定的,但只有在遭受到直接环境损害时才能行使。 在环境议政权方面,表达公众环境意愿的机制主要有两个: 在环境议政权方面,表达公众环境意愿的机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 政治权力系统,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提案或质询; 政治权力系统,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提案或质询;二是社会知识 系统,主要有科研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新闻媒体的报道、 系统,主要有科研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新闻媒体的报道、各种专业 性社会团体的呼吁以及普通老百姓的申诉或建议。在中国, 性社会团体的呼吁以及普通老百姓的申诉或建议。在中国,这两种 机制都存在问题。 机制都存在问题。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2.3 我国环境政策执行的评价 2.对环境政策执行法律体系的评价 .
(1)环境保护立法的漏洞较多 ) (2)现行有关环保的法规政策体系是以直接管制为主的管 ) 理体系,侧重于污染物达标排放,总体上属于“末端” 理体系,侧重于污染物达标排放,总体上属于“末端” 治理措施。 先污染、后治理” 治理措施。“先污染、后治理”是中国环境保护现实中 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一条针对环境后果的环境政策, 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一条针对环境后果的环境政策,其 手段主要是收费、罚款、 手段主要是收费、罚款、限期整改等事后措施 (3)现行环境保护法律规范滞后,且操作性不强 )现行环境保护法律规范滞后,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2 中国环境政策的内容与评价 11.2.1 我国环境政策的演变
1.20世纪70年代的环境政策 20世纪70年代的环境政策 世纪70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环境政策的起步阶段 世纪70年代是我国环境政策的起步阶段。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环境政策的起步阶段。 2.20世纪80年代的环境政策 20世纪80年代的环境政策 世纪80 (1)基本国策的确定 (2)三大政策八项制度的确定 从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性文件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 世纪80 (3)从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性文件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 代中国环境政策的基本内容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代中国环境政策的基本内容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 染者负担; 染者负担;综合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公平性
公平理念伴随着环境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政策的本质属性与环境公平是统一的 环境公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环境公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环境公平的实现是 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推进技术进步 推进技术进步是指推动污染控制、资源节约、 推进技术进步是指推动污染控制、资源节约、清 洁生产等技术的进步。 洁生产等技术的进步。推进技术进步是环境政策 追求的重要目标, 追求的重要目标,因为它能为环境保护提供持久 性的支撑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2.2 我国现行环境政策的内容 我国环境政策的主要举措 (1)构建环境政策的框架 ) (2)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污染综合防治与 )加强重点流域、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3)施行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 ) (4)深化环境教育、鼓励公众参与 )深化环境教育、 (5)加强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 ) (6)强化了行政管理 )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版)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 11.3 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2. 环境政策的特征
多元性交叉与渗透性 体系的多向相关性与整体性 突出的公益性与社会性 执行中的连锁反应与波及效应 稳定性与可变性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2.3 我国环境政策执行的评价 1.对环境政策执行方针与原则的评价 对环境政策执行方针与原则的评价
事实上,受到发展水平和经济部门的制约, 事实上,受到发展水平和经济部门的制约,中国的 一些环境保护原则在具体政策及其实施中大多难以得到 比较彻底的贯彻。 比较彻底的贯彻。各项法律中不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 制度体现的却是“末端治理” 规划、 制度体现的却是“末端治理”,规划、计划和环境影响 评价也突出了“末端治理”的措施,实际上, 评价也突出了“末端治理”的措施,实际上,中国还是 重走了西方国家早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重走了西方国家早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 说明中国环境政策的一些具体规定滞后于基本原则。 说明中国环境政策的一些具体规定滞后于基本原则。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3 中国环境政策的创新 11.3.1 环境政策创新的必要性
1.时代变迁与形势发展的需要 . 2.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 . 3.环境政策和经济自身存在的问题 .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3.2 环境政策体系的创新
1.环境立法的创新 . (1)环境立法观念的创新 ) a. 改变过去环境完全靠政府的观念立场 b. 强化环境立法的市场观念 c. 确立实施机制保障是环境立法的根本观念 (2)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创新 ) a. 变零为整 b. 搞好环境法律体系内部的配套衔接 c. 重视与相关国际环境法的衔接,使国际法与国内法既相 重视与相关国际环境法的衔接, 协调又相适应 d. 填补法律空白
11.2.3 我国环境政策执行的评价 5.对环境政策执行体系中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 . 融合的评价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没能形成很好的融合 ) (2)阻碍中国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融合的原因 )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2.3 我国环境政策执行的评价
6.对环境政策执行体系中环境权益扩展的评价 .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第11章 11章
环境政策
重点问题
●环境政策的特征与类型 ●环境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中国环境政策的演变 ●中国环境政策的内容 ●中国环境政策执行的评价 ●中国环境政策的创新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1 环境政策的基本问题 11.1.1 环境政策及其特征 1.环境政策的概念 环境政策的概念 广义的环境政策是指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一切 行动和做法, 行动和做法,环境政策包括环境法规及其他政策 安排 狭义的环境政策是与环境法规相平行的一个概念, 狭义的环境政策是与环境法规相平行的一个概念, 是指在环境法规以外的有关政策安排
11.1.2 环境政策的分类
根据纵向层次的划分 从纵向层次看,可将环境政策划分为环境保护总政策、 从纵向层次看,可将环境政策划分为环境保护总政策、 各个领域或部分的基本政策、 各个领域或部分的基本政策、各个部分或领域的具体政 策。 根据横向部门之间关系的划分 从横向部门之间的关系及类别来看, 从横向部门之间的关系及类别来看,可以将环境政策分 为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保护技术政策和环境管理政策 为环境经济政策、 含环境社会政策) (含环境社会政策)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2.3 我国环境政策执行的评价 4.对环境政策执行手段选择的评价 .
(1)以直接管制为主要特征的现行政策执行手段体系难以 ) 实现预期的环境目标 (2)环境政策执行体系中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 ) 完善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1.2 环境政策的分类
根据环境管理效力范围的划分 从环境管理的效力范围角度看, 从环境管理的效力范围角度看,可将环境政策划分为全 国性环境政策和区域性环境政策 根据环境政策的作用和性质的划分 从环境政策的作用和性质的角度看, 从环境政策的作用和性质的角度看,可将环境政策分为 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和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 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和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版)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1.3 环境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1.环境政策的目标 环境政策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