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类起源的几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类起源的几个问题

一、人猿分离的时间

过去一百多年的研究中,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材料的发现提供了大量的有关人类进化的实物证据,推动了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对人猿分离时间的问题长期以来有着不同的意见和争论。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古人类学界提出的人类起源理论认为,人和猿分离至少在1400万年以前,最早的人科成员是腊玛古猿,是由一种森林古猿演化而来。此后由腊玛古猿演化成南方古猿,再经过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克罗马农人)而进化成现代人。腊玛古猿最早于1932年由美国学者刘易斯在印度发现,之后,非洲、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化石发现。然而随着有关学科的发展,这一认识正在受到挑战。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人们对腊玛古猿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西瓦古猿的化石有了更多的了解,不少人类学家对腊玛古猿是否人科的最早成员及是否在人的进化系统中表示了怀疑,中国古人类学家吴汝康就是其代表。他们的结论否定了传统上的认为腊玛古猿是人科最早成员的认识,人类的历史也比原来所设想的大大缩短了。

由于对腊玛古猿的系统地位存在争议,目前为止能够确认的最早的人科成员是南方古猿,其生存年代大约距今400

-100万年,其中有一段时间是和人属成员共存的。南方古猿最早是1924年澳大利亚学者达特在南非汤恩发现的,是一个6岁儿童的头骨化石。最初的发现并未被学术界接受,直到50年代才被确认属于人科。进入20世纪90年代,又有新的南方古猿化石被发现。1994年,英国古人类学家李基等人在肯尼亚北部图尔卡纳湖附近找到了一些极其珍贵的人科化石。这些化石的年代在距今390-420万年之间,早于已知的南方古猿化石。

从人猿分离直到人属出现的漫长时期是人类起源中的过渡时期,介于人类的古猿祖先和完全形成的人之间。谈到完全形成的人,就不能不涉及到人与猿的区别是什么的问题。关于人和猿的界限曾有过“界河说”和“直立说”。前者是以脑量是否达到750毫升作为区别人和猿的“界河”,达到的即为人,达不到的即为猿;后者则以能否直立行走作为区分人猿的标准,能直立的是人,不能直立的是猿。这些认识显然是机械和片面的。在漫长的从猿到人的过渡期中,远古人类在经历了长期使用天然工具的阶段后,开始了有意识地制造工具。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才是区分人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飞跃。至此,人类的发展进入了完全形成的人的阶段。我国古人类学者将这一过程分作猿人和智人两大阶段,每段再分为早晚两个时期。

二、人猿的联系与区别

目前流行的是类人猿假说。古人类学家从比较解剖学角度分析出人与现代类人猿(长臂猿、大猩猩、猩猩、黑猩猩)之间的几百个共同之处,同时也是人科与类人猿科和其它动物的不同之点,说明人与现代类人猿存在着亲缘关系,具有共同的祖先。

联系主要有:从外表看,猿类躯干与人相似,是半垂直的,下肢可以暂时站起来甚至行走,脸上没有或很少有毛,也没有尾巴。鼻子、眼睛、耳朵等器官的位置与人接近。手掌纹路相似,有32颗牙齿。和人一样,猿的面部可做出各种表情,会哭会笑,会表现喜怒哀乐,有相当强的记忆力,能发出并理解同类的多种声音。

从身体结构看,猿类骨盆结构与猴子相比,与人更相似,尾椎渐渐消失,锁骨发达,肋骨有12-13对。人的胎儿最初也有13对肋骨,后来最后一对消失,才成为12对。

生理特征上,母猿有月经,且一胎只生一只幼猿,胎儿发育期为八九个月,和人十分接近。刚出生的幼猿比成年的猿更像人。此外,猿类的寿命也超过一般动物,可以达到几十年。

生物化学证明,血缘相距很远的动物,其血液性质也不同,血液性质相近的动物,血缘相对也会比较近。而猿类的血液和人一样,血型相应地分成A、B、O、AB等血型。猿类染色体的位置和形态也与人相近,它们像人一样会得伤风感

冒、霍乱、梅毒、伤寒等,症状也相似。在猿的消化道中,有时会和人体内一样有相似的寄生虫。

这些情况说明,猿类确实有不少和人类相接近的地方,如果二者不是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很难解释二者之间的这种相似性。但是猿类毕竟不是人类,在生物的进化层次上,它们比人类差了一个等级,二者之间还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首先,猿手和人手不同,猿基本上是臂行动物,生活在丛林中,依靠臂力在树丛中跳来跃去,因此上肢发达,比下肢长得多,与人正好相反。猿类大拇指很短,不能和其他四指相对握。虽能靠手在树枝间灵活地来去,却不如人的手灵活,后者可以抓握各种东西,并且可以进行包括书写在内的各种复杂活动。

其次,猿类脚趾长,大脚趾可和其他四趾分开并拿东西。由于长期生活在树上,猿的脚主要不是用来支持身体重量,脚底扁平,不能长时间直立。人类的脚则不同,大脚趾和其他四趾并排,有脚弓,以便于行走。

复次,人的下肢长而上肢短,腿几乎占了人体高度的三分之二,大腿肌肉发达,便于行走。猿类正好相反,下肢短而上肢长。行走时需要用力摆动双臂以保持平衡,所以很难进行长距离的跋涉。人类的脊柱相对比较直,既可以减轻行路过程中对大脑的震动,而且有助于头部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

再次是语言。人的语言词汇非常丰富,句法结构复杂,可以表达各种抽象与具体的概念,是人类相互交流的基本工具。猿类则只能发出一些比较简单的声音,目的也主要是表达自己的情感。至于其他动物,交流方式就更加原始了,主要依靠身体的动作或身体散发的气味。

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是人脑和猿脑之间的差别。人脑比猿脑先进之处,不仅在于人的脑容量大大超过猿类,更在于人脑内部结构更加复杂,有高度发达的思考能力,可以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进行加工,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再通过语言,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人类还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改造他们居住的世界,有进行选择的能力。白蚁固然会建造结构复杂的土丘,在其内部创造适合它们自己生存的气候,但它们的技能不过如此,它们不会也不可能拿着那堆泥土去做别的事情。人类则不同,可以用同样的泥土,做出五花八门的东西来。人类为了秋天的收成,在春天播种;或为了来年的收成,在前一年的秋天劳动;甚至为了子孙的需要,栽下需要十几年才能取得收成的果树。不仅如此,对于同一块土地,人类可以根据环境和需要,在那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或把那块土地用于建房之类的非生产性用途。此外,人类是所有现代生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更加合群,只能生活在社会或群体中。一方面,人,特别是现代人,几乎不可能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另一方面,人只有在群体中才能获得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