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合集下载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精选 中国现代史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含解析)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精选 中国现代史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含解析)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一、选择题1.(·娄底)近年来学者们通过查找资料,结合时代背景……发现有些历史人物并不像过去人们认为的那么不堪,对一些事情的处理当时甚至有“不得不为”的理由,这说明( )A.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客观标准B.越往后人们评价历史越接近客观事实C.评价历史人物不应该有定论D.学者们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标准来评价【答案】D2.(·常德)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城址位于( )A.湖南澧县B.湖南临澧C.湖南长沙D.湖南宁乡【答案】A3.(·玉林)煤气灯刚在上海租界出现之时,很多人以为这种自来火是“地火”,都不敢赤足行走在煤气公司附近的道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煤气灯阻碍了人们出行B.煤气灯使用率普遍不高C.人们对新技术认识不足D.上海租界管理戒备森严【答案】C4.(·永州)下列历史名言、名句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答案】C5. (·徐州)下列观点属于魏源的是( )A.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译夷书始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C.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D.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答案】A6. (·徐州)右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D.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答案】C7.(·潍坊)《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大众传媒的普及B.男女实现了平等C.西方思想的影响D.封建思想的根除【答案】C8.(·泰安)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练习题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练习题

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练习题1.清朝沿用的教育制度,学校以为教材,国家通过选拔人才。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

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明朝四书五经科举考试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改革2.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建立起包括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年宣布废除沿用了年的科举制度。

2.奏定学堂章程初等、中等、高等1905 一千三百多3.从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作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是。

3.五四运动讴歌光明,鞭挞黑暗4.20世纪40年代初,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创作了《屈原》等历史剧。

4.郭沫若5.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作品,如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5.赵树理丁玲例1.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是哪所大学?它是现在哪所大学的前身?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京师大学堂产生、发展过程的掌握,因此学习历史,应学会追根溯源。

答案: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是1898年7月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它是戊戌变法“新政”措施之一。

变法失败后,得以保留,后来逐渐增设新学科。

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材料二此事乃吾国数干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一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最早的考试制度”产生于我国的哪一个朝代?是指什么制度?(2)科举考试是在何时废除的?(3)你怎样理解材料二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1.(1)隋朝;科举制度。

(2)1905年。

(3)①科举制度的废除,结束在中国延续一千多年的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废科举,兴学堂,有利于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③从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方面,都与以往有本质的区别。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导学案

简阳市初中历史学科导学案学校八年级上册(编号022)学生班级 _______ 学号________ 小组 _______ 姓名_________主编魏先勇审核主讲课题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课型授新课【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式教育的出现和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史实;了解近代后期中国文学艺术领域的重大成就;学习用列表等方法归纳历史知识,分析认识时代背景对历史人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归纳主要知识点;通过列表,学习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历史知识;通过探究历史背景与文艺作品的联系认识历史背景对历史人物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式教育的出现,认识历史的进程是无法阻挡的;通过学习文艺成就,认识背景对历史人物的影响。

【学习重点】新式教育的发展、文艺成就【学习难点】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学习任务】【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笔记】※自主学习(结合教材,落实基础)一、新式教育的开端:1.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创办开始于__________ 时期。

戊戌变法时,创办了__________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办最高学府。

2.洋务派大臣__________ 奏请停办科举,兴办学校。

清政府拟定了__________ ,建立起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系,并于__________ 年宣布废除了科举制。

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家、艺术家:1.文学巨匠鲁迅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

美术大师徐悲鸿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的代表作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2.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赵树理的__________ 、__________,丁玲1.学生独学看书,通过填空(填表)梳理基础。

2.教师应将教材整合归纳,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

教师提供素材、设置探究问题,学生对学、群学,合的__________都是优秀的小说作品。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名师精编学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名师精编学案 新人教版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知识梳理】
【学习探索】
阅表分析:下面是《奏定学堂章程》里中学课堂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请对照今天你们
的课程和课时,看看那些和我们现在很相似?又有什么不同?当时的学制注重对学生什么
方面的教育?

【自我评测】
一、中国的新式学堂创办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
B.维新变法时
C.辛亥革命后
D.鸦片战争后
二、下列哪一项有知识性错误
A.张某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侵占台湾的消息,悲愤万分
B.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时期,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三、气势恢宏的旋律:“风在吼,马在叫··· ···”出自哪一首名曲
A.《义勇军进行曲》
B.《新四军军歌》
C.《黄河大合唱》
D.《大刀进行曲》
四、《义勇军进行曲》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激励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期间,要万众一心。

该曲创作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抗日救亡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课件

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课件
聂耳: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逝世于日本,享年23岁。主要作品: 《卖报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由九个乐章组成。1939年作 于延安。以黄河两岸人民抗 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 歌颂祖国的伟大和人民的勤 劳勇敢。音乐气势磅礴,强 烈地反映出时代精神,并具 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我国 音乐艺术的不朽杰作。
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 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目 标、年限、课程设置。 分4个学段:小学9年、中 学5年、高等学堂(或大 学预科)及大学6-7年。
讨论:
下面是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奏定学堂章 程》里规定的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
(1)修身课大体相当于我们现在的________课。而算学、 博物、体操其实大体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课程。 (2)当时清政府最重视的一门课程是什么?设置这门课 程的培养目标又是什么?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 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 豪 端起土枪洋枪 挥动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 华北保卫全中国
保卫黄河 词:光未然 曲:冼星海
冼星海音乐作品欣赏:《到敌人后方去》
美术大师徐悲鸿:主要作品有《田横五百士》《愚
LOGO
24课 科学技术与Leabharlann 思想文化(二)影视课堂
1、这是哪一所大学? 2、是什么时期创办的?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废除科举、兴办学堂
模块
人才辈出、文艺兴盛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模块一: 废除科举, 兴办学堂.

LS-8-022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LS-8-022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导学案设计
题目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课时
1
学校
星火
一中
教者
王影
年级
八年
学科
历史
设计
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
时间
2012年月日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使学生了解从新式学堂的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史实;了解中国近代后期,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涌现出以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一批巨匠;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②引导学生分析民国时期时代特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指导学生归纳本课文艺成就,提高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重点
①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的教育改革;②民国时期进步的文学艺术家。
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学习方法
小组




引导学生回顾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及社会变革。教师小结,引出新课:中国人被卷入历史的洪流当中,想生存、发展下去,只能自强以适应社会的改变,那杰出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科举制自隋朝就一直是我国的选官制度,设疑:晚清的八股取士制度能否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晚清政府迫于形势,迈出近代教育改革第一步,这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演示图片,教师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案)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案)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备课人:王建辉温故知新:1.1926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荣获金质奖章,它的发明者是( )A .侯德榜B .詹天佑C .李四光D .华罗庚2.八达岭长城脚下的青龙桥车站,矗立着一座青铜雕像。

他背靠雄伟的万里长城,面对巍峨的崇山峻岭,面容刚毅,目光注视着前方的京张铁路。

你认为这座铜像是( )A .侯德榜B .詹天佑C .李四光D .华罗庚3.面对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位爱国思想家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编著了一部书。

此书是( )A .《天演论》B .《权界论》C .《四洲志》D .《海国图志》4.严复“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思想为哪一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A .《狂人日记》B .《鲁迅全集》C .《阿Q 正值》D .《野草》 5.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什么?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新式学堂的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废除的基本史实。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以鲁迅、郭沫若、越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文学艺术巨匠的事迹和作品; 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新式教育的开端 2.文学艺术巨匠的作品名称; 学习难点:1.新式教育的开端 2.文学艺术巨匠的作品名称; 学习方法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这个题目比较大。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这个任务。

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既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又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2.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己找出课本上提到的文学家的代表作品,选一段自己最感兴趣、最欣赏的文字,准备课上根据教师的要求,先郎诵,再谈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感受。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具体的材料,从而加深他们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导入新课:在近代史上,中国的被动挨打不仅是由于清政府政治的腐败、经济的落后造成的,更是由于教育体制的落后和教育内容的保守造成的。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抗战时期的文学、艺术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
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抗战时期的文学、艺术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民国时期进步文学艺术家成就简表 类别 文 人物 鲁迅 郭沫若 学 丁 玲 代表作 《狂人日记》《孔乙已》 《屈原》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义勇军进行曲》
返回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词,聂耳曲。原为影片《风 云儿女》主题歌。作于1935年4月。5 月,百代公司录制了由袁牧之等人演 唱的唱片,广泛传唱。乐曲富于动力, 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曾长时间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 的斗志,建国时被定为国歌。
返回
冼星海(1905—1945年)中国 作曲家。广东番禺人。因家贫先后 半工半读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 和法国巴黎音乐学院。1935年毅然 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 延安,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 年赴苏联为在延安拍摄的影片《延 安与八路军》配乐,1945年病逝于 莫斯科。 作品有《黄河大合唱》合唱等四部,歌曲《到敌 人后方去》等约500首,交响曲《民族解放》等两部及 管弦乐《中国狂想曲》等。他继聂耳之后,以更广泛 的题材、体裁,更丰富的艺术手法,表现中国人民的 解放斗争,对全国军民的抗日战争起了很大的鼓舞作 用。 返回 冼星海作品欣赏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北京大学
徐悲鸿的马
聂耳
冼星海
知识梳理: 要求:自读知识梳理,说出本课的知识点,时间1分钟
近代中国教育改 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新式 革的重要一步: 教育 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的开 端 近代新式教育体制 标志是:《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鲁迅 《狂人日记》《孔乙已》 新文学

八年级历史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同步练习

八年级历史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同步练习

历史: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1.清朝沿用的教育制度,学校以为教材,国家通过选拔人才。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

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明朝四书五经科举考试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改革2.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建立起包括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年宣布废除沿用了年的科举制度。

2.奏定学堂章程初等、中等、高等1905 一千三百多3.从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作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是。

3.五四运动讴歌光明,鞭挞黑暗4.20世纪40年代初,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创作了《屈原》等历史剧。

4.郭沫若5.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作品,如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5.赵树理丁玲例1.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是哪所大学?它是现在哪所大学的前身?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京师大学堂产生、发展过程的掌握,因此学习历史,应学会追根溯源。

答案: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是1898年7月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它是戊戌变法“新政”措施之一。

变法失败后,得以保留,后来逐渐增设新学科。

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材料二此事乃吾国数干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一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最早的考试制度”产生于我国的哪一个朝代?是指什么制度?(2)科举考试是在何时废除的?(3)你怎样理解材料二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1.(1)隋朝;科举制度。

(2)1905年。

(3)①科举制度的废除,结束在中国延续一千多年的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废科举,兴学堂,有利于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配套K12]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

[配套K12]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学习目标】1.史实记忆:准确记忆新式学堂的出现,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及科举制度废除等史实;了解民国时期著名文学艺术家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及主要成就。

2. 能力锻炼:归纳本课文艺成就,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分析民国时期时代特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编演短剧,创设历史情境,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对历史有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学会归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创制表格,理解本课知识条理,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4.情感体验: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

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自己爱国主义思想,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科举制度废除、民国时期文艺成就。

2.学习难点:新式教育产生的过程、五四以后中国文化的新方向。

课前延伸填表表1课堂反馈1.做好课堂笔记是历史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有时因粗心大意而得不偿失,以下是摘自某同学历史笔记的部分内容,其中表述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2.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其意义不包括( )A.打破儒家经典一统天下的局面B.极大推动戊戌变法的顺利进行C.为结束科举制创造了有利条件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3.1936年姚克与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合撰一幅挽联:“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据所学知识判断,这幅挽联是为了悼念( )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聂耳4.右侧是份歌曲推荐目录,其中不属于冼星海作品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校徽材料二 《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课时及课程──蔡元培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北京大学校徽是在鲁迅设计的校徽基础上修改而成,请你欣赏后谈谈对这枚校徽构思与设计思想的理解。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参考课件3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参考课件3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艺 美术 徐悲鸿 《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 术 音 乐
《黄河大合唱》
• 文学巨匠鲁迅,及作家郭沫若、赵 树理和丁玲 • 美术大师徐悲鸿 •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鲁迅 文 学 家 郭沫若 《狂人日记》《孔乙已》 历史剧《屈原》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 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徐悲鸿 《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 艺 术 家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新Hale Waihona Puke 教育的开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是什么?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近代新式教育体制何时正式建立,标志是什么?
1905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新式教育的开端
图为大学堂的牌匾
大学堂指的就是京师大学 堂。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 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表明中国教育改革 迈出了重要一步。
京师大 学堂原 址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
新式教育的开端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 文学、艺术家
古代科举制度
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 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 宋朝--科举制度的鼎盛 明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清朝--科举制度的衰落
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回忆封建时 代的教育制度,选官办法,教育内容分 别是什么? 为什么新式教育在这个时候能迈上 新的开端?
京师大学 堂是今天 哪个大学 的前身?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中国近代后期,在文学艺术领域里, 涌现出以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 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 的一批巨匠;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 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 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课课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_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课课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_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开学好礼六年(2006-2011)500套中考真题课课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选择题[2011·泰安]维新变法时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高等大学堂是( C )A.京师同文馆 B.马尾船政学堂C.京师大学堂 D.黄浦军校[2011·湛江]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一所新式学堂“广育人才,讲求实务”。

这所新式学堂是( B )A.万木草堂 B.京师大学堂 C.清华大学 D.复旦大学[2011·岳阳]科举制曾被称为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以下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C )A.隋文帝时正式形成 B. 唐朝创设进士科C.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D. 民国时才被废除[2011·汕头]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且根据它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文件是( B )A. 《钦定学堂章程》B. 《奏定学堂章程》C. 《重订学堂章程》D. 《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2011·遵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下列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B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②设立京师大学堂③颁布《奏定学堂章程》④废止科举制度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①③④② D.④①③②[2011·潍坊]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 )A.聂耳——写成《黄河大合唱》 B.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C.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D.詹天佑——设计并修筑京张铁路[2011·鸡西]“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这首歌曲是( B )A.《国际歌》B.《义勇军进行曲》C.《黄河大合唱》D.《英雄交响曲》[2011·南宁]抗日战争期间,一批振奋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广为流传。

21-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二)

21-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二)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隋朝-------唐朝-------明朝-------清迅(1881-1936)原 名周树人,中国著名 的思想家、文学家和 革命家,他的精神被 称为中华民族魂。原 学医后弃医从文,代 表作有《狂人日记》、 《孔乙己》、《阿Q 正传》。
《愚公移山》
《负伤之狮》
田横五百士
长349厘米,宽197厘米,布面油画,1928~ 1930年作此画。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 的场面,着重刻划了不屈的激情,表现出富贵不 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鲜明主题。
八骏图
群马图
奔马
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鼓 舞着人们为 国家强盛而 奋勇拼搏。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狂人日记》 借“狂人”之口, 揭露封建礼教“吃 人”的本质。
《孔乙己》塑 造了一个被封建文 化所毒害的迂腐、 麻木的知识分子。
郭沫若(1892-1978)
全剧分为“橘颂”、 “受诬”、“招魂”、“被 囚”、“雷电颂”五幕。
赵树理(1906-1970)
《李有才板话》 描写了阎家山改 造农村政权和减 租减息中的复杂 斗争。
戊戌变法时期启蒙思想家
自学指导二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1、教育: ⑴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 ; ⑵戊戌变法时期创办 (今 大学)是中国第 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3)新试学堂形成 的标志:清政府拟定《 》,包括 三个 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 年宣布废除沿 用了 年的科举制度。 2、文学: 文学巨匠鲁迅的代表作有《 》《 》; 历史学家郭沫若的历史剧《 》;解放区文艺工 作者有赵树理《 》《 》,丁玲的《 》。 3、艺术:美术大师徐悲鸿的代表作有《 》; 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有《 》,冼星海的 代表作有《 》。

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学案 人教版

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学案 人教版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名师指路一、目标聚焦1.知道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2.把握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科学贡献。

3.通过学习本课的知识,理解思想家、科学家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二、知识梳理1.启蒙运动: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兴起——伏尔泰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欧洲社会的进步2.科学革命:牛顿——一天文学: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微积分;力学:牛顿三定律达尔文——1859年《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打击了神权统治的基础。

爱因斯坦——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点评:注意启蒙运动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这是中招考试的重点。

同时注意结合所学的物理和生物知识来识记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

三、教材详解1.启蒙运动: 18世纪,法国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宣传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由此掀起了遍及欧洲乃至世界的启蒙运动。

伏尔泰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君子执政,猛烈批判天主教会,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以及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支援,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由于启蒙思想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

2.牛顿: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方面则创建了微积分;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3.达尔文: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界法则。

这部著作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基础。

教学设计1: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教学设计1: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式学堂的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再到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史实。

2.了解在中国近代后期,文学艺术领域里,涌现出以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一代巨匠。

3.认识晚清政府迫于形势的压力,终于艰难地迈出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

4.认识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新式学堂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再到科举制被废除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2. 通过对先进的文艺工作者的成就的思考,培养学生对重大问题的提炼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进步科学,反对落后迷信;追求人民民主,反对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这一时代特征对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教学重点1.新式教育的开端。

2.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一、新式教育的开端1.新式学堂的出现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引导]知道北京大学吗,它的前身是什么?它是何时创办?又是何时改名为北大的?[小结]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即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引导]近代中国教育为什么要改革?[引导]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开端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引导]洋务运动时期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不是新式教育的开端?[引导]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他们创办京师同文馆的目的是培养洋务人才,是权益之计,不是从体制上变革,因此不能真正算新式教育开端,只能算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而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才是新式教育开端,因为它真正是以培养适应近代中国需要的人才为目的,并注意到中、高学程的衔接。

人教版新新课标准实验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学案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人教版新新课标准实验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学案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人教版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学案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一、内容标准了解:(1)科举制度的废除(时间、方式);(2)京师大学堂(时间、背景);(3)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原因和情况。

(4)鲁迅、徐悲鸿、茅盾、齐白石、聂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二、自主学习1、近代新式教育的开端:(1)清代新式教育兴起的原因:(2)新式教育兴起的情况:①开办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这是我国新式教育的发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②废除科举:洋务派大臣,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

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建立新式教育体制。

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2、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代表作:类别姓名代表作文学(1)代表作《(2)》、《孔乙己》(3)代表作《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艺术美术徐悲鸿代表作《(4)》齐白石代表作《虾》、《蛙声十里出山泉》等音乐(5)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代表作《(6)》三、合作探究: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当时有哪些著名的新式学堂?它们新在何处?四、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产生于的时期()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2.科学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它开始设立和最终废止的朝代是()A.汉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清朝 D.隋朝、明朝3.1998年,北京大学举行了100周年校庆,她在创办之时称为()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北京师范大学 D.福州船政学堂4.反映抗日救亡这一时代主题的作品是①《名优之死》②《海国图志》③《义勇军进行曲》④《黄河大合唱》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伴随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变革中进步,我国近代新式教育开始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科举制废除时 D.中华民国初期6.新中国的国歌是()A.《前进歌》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大路歌》(二)辨析题7.某电视剧片段:1925年某地,李家门前张灯结彩,道贺人群络绎不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知识点整理: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知识点整理: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知识点整理: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第二十二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一、新式教育
背景以四书五经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的
需要,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代表1862年作为“新政”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

时间1898年过程①1989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②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
请停止科举考试,兴办学校,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
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③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二、文学艺术
文学巨匠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美术大师徐悲
鸿《愚公移山》人民音乐家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冼星海《黄河大合唱》郭沫若《屈原》:借屈原之口说出来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愤怨,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画》丁玲《太阳照
在桑干河上》
通过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知识点整理: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参考资料尽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学习目标:
1.知道新式学堂、新式教育体制、科举制度的废除等基本史实;熟记在中国近代后期,
文学艺术领域里,涌现出的一代文化巨匠。

2.学习本课,学会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3.认识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进步科学,追求人民民主,反对专制独裁;讴
歌民族独立及对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1.新式教育的开端。

2.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学法指导:
1.教师指导学生结成小组进行合作,归纳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指导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文学家的作品,从而加深对他们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自主预习:
1.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建立于时期。

2.科举制度建立于朝,废除于朝。

3.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课程的设置中最多的是。

4.中国近代创办的新式学堂最早出现在时期。

5.文学巨匠鲁迅的代表作有、。

6.人民音乐家是和,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
和。

7.最擅长画马的人是。

8.活跃在解放区的文学家有、。

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导学问题:
1.阅表分析:下面是《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
程与课时,请对照今天你们的课程与课时,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读书会:举办小型读书会,谈谈阅读鲁迅小说或杂文的体会。

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达标测试:
1.今天的北京大学,前身就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清华园 D燕京大学
2.表明近代中国教育迈出了重要一步的是()
A创办私学 B创办书院
C创办新式学堂 D创办学院
3.有一外国人在1906年来到中国,那么他在当时不可能看到和做到的是()
A读到严复译著的《天演论》 B听人们讲述谭嗣同的事迹
C看到一些人参加科举考试 D去京师大学堂参观
4.听到雄壮激昂的国歌,你定能想到作者()
A冼星海 B丁玲
C聂耳 D徐悲鸿
5.被周恩来称为“为抗战发出怒吼和为大众谱出呼声”的著名作品是()
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松花江上》 D《大刀进行曲》
6.在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中,起了“匕首”作用的是()
A鲁迅的杂文 B郭沫若的历史剧
C茅盾的小说 D徐悲鸿的绘画
7.张之洞对中国近代化作出的主要贡献有()
①率兵收复新疆②开办汉阳铁厂③创办京师大学堂④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义勇军进行曲》中有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这个时候最初指()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后
C七七事变后 D全面内战爆发后
9.2010年是北京大学112周年诞辰,这所大学的前身创建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取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除科举的评价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最早的考试制度”产生于我国的哪一个时代?是指什么制度?
(2)科举考试是在何时废除的?
(3)你怎样理解材料二所说的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学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参考答案
达标检测
BCCCB ACAB
隋朝科举制度
1905年
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提高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