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6.人教版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人教版物态变化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将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划分,设置难度梯度。对于基础层学生,重点培养其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对于提高层学生,则引导其探究物态变化背后的原理,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优秀层学生,鼓励其开展物态变化相关的创新实验,提高其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关注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如熔化、凝固、蒸发、凝结等,帮助学生建立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3.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如冰熔化实验、水蒸发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态变化的过程。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遵循科学的态度,使其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其观察力、洞察力,提高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雕、融化、蒸发、沸腾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物态变化的特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进行讨论,如分析冰雪融化、饮料冒泡等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指导和鼓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2.掌握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3.建立对物质状态变化过程的概念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2.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1.物质状态变化过程的概念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空气往往被看作是呈现温度的存在,但人们从来没有见过温度,那么温度是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向学生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2. 讲解知识点•物质的三态:以水为例,讲解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
•物质态的转变:通过实验或者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固体-液体-气体的转变规律,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本质。
•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讲解实验或者生活中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3. 练习和讨论在理解了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后,以最为常见的水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各个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过程。
例如:当水温升高时,水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当水的温度降到何时,水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 拓展应用通过生活中实际案例对本章内容进行拓展。
例如,如何在不同温度下煮开一壶水?在夏季热天,如何利用温度跨度生产饮用水?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路面上的雪需要加盐?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确定学生是否理解了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并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巩固和复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入,让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效地拉开了本节课的帷幕。
讲解知识点时,采用具体的实验或生活例子,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和探究各个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练习和讨论环节,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巩固和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的最后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确保学生掌握了本章的关键思想和基本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课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或趣味实验,引出物态变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授:详细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相互转化过程及其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变化;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4)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引导学生将物态变化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总结性评价: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培养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物态变化的知识,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相互转化过程及其特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难点:
(1)学生对物态变化规律的理解,尤其是升华、凝华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为了巩固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所学,观察并记录生活中遇到的物态变化现象,至少列举三种,并简要说明其物态变化类型及能量变化。
2.完成教材第三章《物态变化》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同学们认真思考,确保答题质量。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
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第三单元物态变化全章完整教案
单元整体说明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结构:第一节温度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能区别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质,能描述这三种物质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的常见的温度值。
3、知道熔化和凝固,知道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与条件。
4、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理解蒸发与沸腾的特点与区别,知道蒸发的影响因素,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
5、知道液化的特点,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6、知道什么是升华、凝华,了解它们的特点与应用。
7、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水的意识。
重点: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2、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3、蒸发与沸腾的不同。
4、物态变化在生活中应用。
难点:1、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与条件 2 、理解蒸发与沸腾的特点与区别,知道蒸发的影响因素,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
3、知道液化的特点,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课时安排:本章共4节,安排7课时。
第一节温度——————————————————1课时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课时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1课时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课时复习检测————————————————————1课时讲评总结————————————————————1课时第三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题:温度教学目的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通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难点:关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温度计易错之处。
让学生通过自制温度计,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从而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
人教版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过程。
2.掌握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并能运用相关概念解释实际现象。
3.熟悉物态变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能分析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现象。
教学内容1.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2.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3.物态变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4.物质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探究(10分钟)•使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如发放一份小样品或展示一段物态变化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描述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
步骤二:概念讲解(15分钟)•分享课本中关于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物态变化的分类和固态、液态、气态的特征。
•就学生在导入环节中提到的物态变化过程与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和讨论,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给出几个常见的物态变化案例,例如冰融化成水、水沸腾成水蒸气等,并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与物态变化相关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举例解释这些条件和因素的作用。
步骤四:实验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用火煮水观察水的沸腾过程、用冰块加热观察冰的熔化过程等。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和相关规律。
步骤五:知识拓展(15分钟)•将课堂重点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联系起来,讨论一些不常见但具有重要意义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干冰的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殊的物态变化现象与一般情况下的物态变化有何不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
步骤六:小结与反思(10分钟)•对课堂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概念、分类和相关知识的掌握。
•鼓励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等环节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回答和提问质量。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人教版
3.1温度【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2、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4、了解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5、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体会观察和测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学器材】:杯、冷热水、自制温度计、常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同学们,冬天从寒冷室外将一块冰搬到温暖的室内,冰将逐渐化为水,把水装入锅内放到炉子上加热到一定程度,水就“开”了,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还有水蒸气溢出。
物质由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如果由热变冷,则发生相反的过程。
本章将研究观察这一类现象。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第一节温度计二.进行新课:(一)感受体验出示冷、热、温水各两杯引导学生体验对冷热程度的感觉。
完成学案(一)凭靠人的感觉测温度是不可靠,要想知道物体的真实温度、必须用仪器温度计(二)想想做做利用准备好的自制温度计,跟据课本上的“想想做做”的要求进行演示。
让学生观察现象幷完成学案(二)利用上述实验现象的原理可以制成温度计。
介绍为常用的温度计及摄氏温度1、出示三种温度计,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看课本摄氏温度的规定及读法。
并完成学案(三)(四)自学展示同学们!我们通过上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及规定,那么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才能准确的测出物体的温度呢?请同学们看课本49页温度计的使用完成学案(四),并让学生组内讨论后,班内展示交流。
(五)自学交流自学课本体温计,完成学案(五)小组内交流(六)知识拓展学生自学“科学世界”目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扩大知识面。
完成学案(六)(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一下内容:1、温度计的原理2、摄氏温度的规定3、正确使用温度计三、布置作业:课本5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板书设计】一、温度1.实验用温度计的原理。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15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篇1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篇2一、选择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凝固B.液化C.熔化D.凝华2.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A.(1)(2)B.(1)(3)C.(3)(4)D.(2)(4)4.萘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80℃,当温度恰是80℃时,萘将处于()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D.电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天气突然变热墙上起汽水--液化B.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冒“白汽”--汽化C.冬天洗热水澡时,窗玻璃“模糊”--升华D.冬天的早晨,草坪上的青草叶上有霜--凝固7.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8.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气液化而形成的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9.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是()A.熔化、汽化B.汽化、凝固C.液化、凝华D.熔化、升华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篇3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5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1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能力目标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光现象。
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
四、知识梳理五、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知道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的物态变化;4.能够观察和描述物态变化的过程。
二.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难点•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
四. 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学投影仪和电脑;2.课件:包括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示意图以及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图表;3.物态变化实验器材:如水和冰块、酒精、烧杯、试管、温度计等。
五.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知识1.教师使用投影仪展示物态变化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让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二:学习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教师通过讲解和课件展示等方式,简要介绍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如固态下分子的排列紧密、形状固定,液态下分子的排列较松散、形状不固定等。
步骤三:探究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物态变化实验,例如:将水和冰块放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和记录物态的变化情况。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步骤四:认识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图表,学生观察并进行讨论。
2.学生根据图表,总结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物态变化的规律。
步骤五:巩固和拓展1.教师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思维。
六.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的情况进行评价;2.教师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等活动,评价学生的分组合作能力;3.教师布置相关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八年级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力的概念、运动与力的关系等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学习既有挑战性也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在这个阶段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可能缺乏系统的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结合实验和动画,阐述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目标达成:
-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学生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了解能量转化关系。
-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于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
-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等。
2.教学实施: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总结解题方法。
3.目标达成:
-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规律和计算方法。
1.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分类认识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比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2.学生在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可能难以把握关键因素,需要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观察不细致等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4.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存在恐惧心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忧考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3—1温度教学⽬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温度计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温度计、体温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学达标:引⼊课题:欣赏⼀段有春、夏、秋、冬的影⽚问题:你知道物质有⼏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猜想)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进⾏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结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的温度⽐较⾼?学⽣结论〔 ……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3、摄⽒温度:字母C代表摄⽒温度℃是摄⽒温度的单位,读做摄⽒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度,把标准⼤⽓压下沸⽔的温度规定为100摄⽒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低于0℃⽤负数表⽰例:37℃读作37摄⽒度-45℃读做零下45摄⽒度4、体温计:○1 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5、实验⽤温度计的使⽤:探究:怎样使⽤?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总结:(1)使⽤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认清分度值……每⼩格代表的数值(2)使⽤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待温度计的⽰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相平(让学⽣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第1节温度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视频。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二、进行新课: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47页试验: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学生结论〔……〕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3、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37℃读作37摄氏度-45℃读做零下45摄氏度4、体温计:①结构、量程、分度值②使用5、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总结:(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练习的本节内容。
四、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五、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1.观察日记:请学生选择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的融化、水的沸腾等,进行连续几天的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物理知识融入生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提交形式:文字描述,可以辅以图片或图表。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针对课堂上的实验,如探究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水的沸腾等,撰写实验报告。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3.互动教学:采用提问、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物态变化的规律。
4.多媒体辅助: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物态变化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难点。
5.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和实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b.汽车发动机中的冷却液是如何起到散热作用的?
c.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物态变化的例子?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提交形式:书面解答。
5.小组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物态变化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如物态变化在环保、能源等方面的应用。要求小组合作完成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提交形式:研究报告和课堂展示。
9.教学反馈: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烧开、雾的形成等,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思考。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冰雪会融化成水?”“水烧开时发生了什么变化?”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掌握物质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转化规律;•了解物质的熔化、凝固、汽化和凝华的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实验装置、实验材料等;•教学素材:液体、固体、气体的实例描述、图片、实验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利用教学视频或图片展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例如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水会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质的不同状态。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 知识讲解与学习•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展示解释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对物态变化起到的作用。
•通过实例和图片向学生描述物质熔化、凝固、汽化和凝华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是否有规律?对学生来说,这些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进一步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可以使用水的变化作为实例,让学生分别观察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状态转化。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让学生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规律。
4. 拓展与应用•使用情境设计或问题解决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让学生解决以下问题:–将一块冰放在常温下,经过一段时间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热水壶里的水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凉下来,为什么?•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他们理解物态变化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概念、规律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实验探究中,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加深了对物态变化的认识。
通过拓展与应用,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习的实用性。
人教版初中物态变化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态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的特点。
2. 能够识别和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3. 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特点。
教学难点:1.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特点。
2. 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或模型展示。
3. 实验器材(如冰块、热水、容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提问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物态(固态、液态、气态)。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解释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的特点。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融化、水沸腾、蒸发等。
3. 讲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特点。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
2. 如:冰融化实验,将冰块放入热水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学生关于物态变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如:为什么冰融化时会吸热?水沸腾时为什么会冒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解释。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 如: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解释原因。
3. 学生解答,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如: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吸热和放热特点等。
3. 教师进行课堂反思,总结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究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气象、食品保鲜等。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案-新人教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测液体时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事先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向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测量和读数准确。
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同步创新训练1.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____.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里的液体,通常用_________(列举两种).(3)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这个温度计采用_________温度.人的正常体温约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4)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它的下端是_________,上面连着一根内径很细的_________,当温度稍有变化时,细管内液面的位置就会有变化.2.该选哪一项?(1)温度反映的是物体的A.体积大小B.运动快慢C.冷热程度D.振动快慢(2)-20℃的正确读法是A.零下20度B.零下摄氏20度C.负摄氏20度D.零下20摄氏度(3)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4)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C.用酒精灯烘烤D.用医用酒精擦抹(5)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刚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洒落在实验桌上,此时你应该A.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B.帮助小刚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C.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D.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3.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E.取出温度计;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为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在把温度计插入热水后应何时读数据?”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读数越准确.请你对此发表评论.(2)粗心的护士小张仅对一支体温计消毒后,就直接用它给几个病人测体温,结果发现均是39℃,可是有的病人并不发烧,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小张这样做可能引起哪些危害?5.请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图4—1中甲、乙、丙、丁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它们的读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4—16.图4—2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图4—2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人教版本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三章物态变化学习教案
物态变化教课目:1、知和技术理解温度的观点。
认识生活境中常的温度。
会用温胸怀温度。
2、程和方法通察和认识温度的构。
通学活,使学生掌握温度的使用方法。
3、感情、度、价通教课活,激学生的学趣和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于研究自然象中的物理律。
重、点:1、温度的器(温度)2、正确使用温度教课器械:平台、杯、冷水、温度、体温教课:2教课程:一、前提测评:无⋯⋯前方无有关内容二、导学达标:引入:欣一段有春、夏、秋、冬的电影:你知道物有几种状?些状怎样化?受什么要素的影响?1学生猜想:〔⋯⋯〕2教:才有同学“温度”(),下边我就来学3有关温度的知→温度4行新:5、温度:物体的冷程度叫做温度。
((1)、:本70:示(:人凭感判断物体的温度常常不行靠,(必采纳其余好的法。
(2)、研究:有什么方法能够好的判断出哪杯水的温度比高?学生〔(3)、教引学生⋯⋯〕:取出自制的温度(能否判断温度高低?怎样判断?器有什么弊端?怎样更正?示),(加刻度、小体⋯⋯获得正确的温度的器)2、温度:量温度的器物察⋯⋯各样温度构原理:利用液体的冷的律制成的。
分:室用温度、体温、寒暑表(物、像察)、用温度的使用:研究:怎使用?要注意些什么?:(1)使用前察量程⋯⋯所温度不可以超量程清分度⋯⋯每小格代表的数2)使用①温度的玻璃泡所有浸入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壁待温度的示数定后再数③数温度的玻璃泡留在被液体中,与温度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学生数,把果写出来)⋯⋯位4、氏温度:字母C代表氏温度℃是氏温度的位,做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淆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开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红100等份,每1份就是1℃。
低于0℃用负数表示例:37℃读作-45℃读做0℃读做、体温计:1)构造、量程、分度值2)使用3、达标练习:达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达成物理套餐中讲堂未达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物态变化
班级八年级执教人
单元第三章课题物态变化教
材分析本章内容包括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在知识结构的安排上,本章首先介绍了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仅仅通过感觉是不能准确判断温度的高低,从而认识到制定测量工具——温度计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1、学生对温度这个词是非常熟悉的他们对温度的认识和教材中关于温度是物体的冷热
程度的说法基本吻合。
2、学生对物态变化基本了解,但对凝华、液化不太好理解。
3、对水循环理解还不是很准确。
教学目标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
度。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
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教学措施1、本章课时安排如下:第一节温度计1课时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课时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1课时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课时
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
3、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反思
本章知识学生掌握比较好,能准确的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有序的按计划进行。
学生层次分析不到位,由于教师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确,
演示实验是较快。
今后教学中要把学情分析及时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温度的概念。
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⑶会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⑴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⑵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⑵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温度的概念。
※教与学互动设计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下列是自然界和技术中的一些温度。
太阳表面约6000℃,火箭燃烧室内燃气约3400℃,冰盐冷济约-20℃,南极洲最低气温(1983年)-89.2℃,液态空气沸点-192℃,酒精灯外焰700—800℃,酒精灯内焰300—400℃,鸽子的体温42℃。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问题:宇宙中最低的温度是多少?什么是温度?其单位摄氏度是如何规定的?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温度的概念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
[议一议]归纳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有何不同?[小结归纳]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的单位[试一试]让一位同学将他所知道的一个温度值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对其写法进行评估,使学生了解摄氏温度的写法、读法及规定。
[提问]同学们知道0℃和100℃是怎样规定的吗?[点拨]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观察]让学生观察“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将空白填上。
[做一做]课外探究:调查太原市今年11月份和十年前11月份的平均气温,比较本市的环境温度在十年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尝试进一步探究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温度的测量[提问]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可靠吗?[做一做]让学生做教材实验(想想做做的实验)。
[提问]能否自己设计一个温度计?(自制温度计)[做一做]给出实验器材:一个装有红色水的水瓶,上面插有一根细玻璃管。
引导学生先将小瓶放在装有冷水的烧瓶中,再将小瓶放在装有热水的烧瓶中。
[观察]观察小瓶,说明怎样比较出温度的高低?[归纳]归纳得出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常用来作温度计的液体有水银、酒精和煤油)[设计]进一步提出新的设计要求:怎样进一步改进仪器,用小瓶测出温度值?[点拨]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只要在玻璃管上画有刻度就可以了。
(说明画上刻度的方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介绍量程和分度值)[讨论]进一步提出新的设计要求:怎样将小瓶改装,使它测量温度更方便、更实用?让学生讨论,举手回答。
其他同学评估直至接近真实温度计。
4、温度计的分类[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得出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对照教材上的图说明:相同点和不同点(结构和量程及分度值)5、温度计的使用[做一做]让学生用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并讨论要准确测量水的温度应注意哪些事项。
[点拨]⑴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前,应看清量程,观察分度值。
⑵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且视线与温度计液住上表面相平。
6、温度计拓展部分课外作业,阅读“科学世界”《从温度计说起》㈢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总结】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3、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正确使用温度计:使用温度计前一定要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植。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方法是:(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拓展】用一支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时,细心的观测可以看到,温度计中的水银柱先下降一点,然后再上升,这是什么道理?答案:由于温度计接触热水是其玻璃外壳先受热膨胀,使玻璃管的内径增大,故水银柱下降。
过些时候,水银才受热膨胀,才会出现水银柱上升的现象。
二、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的三种形态。
能描述这三种形态的基本特征。
⑵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⑶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⑷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⑵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知道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难点】⑴描绘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图象。
⑵会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教与学互动设计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信息1:实验演示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水的现象。
信息2:太阳出来了,小朋友堆的雪人融化了。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吗?问题:水蒸气能变成水,水能变成冰,这说明物质有哪三种状态?雪融化了,属于哪一种物态变化?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实验]事先准备好一块冰装在烧杯中,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看到杯中的冰逐渐变成水。
[提问]刚才同学们都看到了杯中的冰都变成的水,这里包含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呢?[点拨]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其实,物质也可以从液态变为固态,例如,水可以变成冰。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思考]我们生活中物态变化的现象很多,那么,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熔化?哪些现象属于凝固?[点拨]生活中常见的熔化现象有:冰熔化成水、铁熔化成铁水等;生活中常见的凝固现象有:水结成冰、铁水浇灌成火车轮等。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你们对熔化和凝固的有关知识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呢?[猜想与假设]熔化要吸热,凝固要降温。
熔化时温度上升,凝固时温度不变。
(提出一系列的猜想,老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分别用海波和石蜡进行实验)[提示]对学生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简单的说明。
在设计时要注意:⑴将试管放在烧杯的水中加热的目的是使受热体尽可能地受热均匀,这种方法叫做“水浴法”,常用在糖厂熬蔗糖汁、木工熬胶水等。
⑵用多媒体展示怎样用平滑的曲线表示一天的气温的变化情况,以此为例要求学生将观察记录的数据也描绘成图象。
⑶使用酒精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起来,不要惊慌,立刻用湿布扑盖。
[练一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记录描绘图象,并分析图象的物理意义,在分析的基础上引导熔点、晶体、非晶体等概念。
[讨论与归纳]⑴通过观察和生活经验,根据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不同规律,分析归纳出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些特征。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①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且继续吸热。
②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并且继续放热。
⑵指导学生根据熔化图象反推凝固图象,指明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根据实验现象和图象导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并列举生活事例说明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设疑]同学们思考一下,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呢?[点拨]夏天,病人发高烧时,用冰袋给病人降温,是利用熔化吸热;北方的冬天,人们在菜窖里面放几桶水,可防蔬菜冻坏,就是利用水凝固时,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致太低。
㈢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总结】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晶体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4、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出热量。
【拓展】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那么吸收的热量干什么去了?类比:晶体想一座盖好的房子,地花费“体力”将砖拆下来,吸收的热量用来拆砖了。
而非晶体原本就是一堆乱砖头,所以不用花费“体力”去拆除了。
三、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⑵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会画沸腾图象。
⑶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⑴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⑵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⑴蒸发、沸腾的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⑵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难点】⑴知道液化现象,液化过程。
⑵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教与学互动设计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不让学生看见里面有酒精)挤瘪,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取出此口袋放入冷水中。
设问: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变瘪?请学生闻一闻、看一看口袋内有什么,再猜想原因。
或: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摊开,在有风处容易干。
猜想以下,湿衣服干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至少提一点)问题:①是否有太阳光的照射;②是否摊开;③是否有风。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汽化[明确]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但是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水没有了,地面干了,这是水的蒸发。
壶里的水开了,水变成水蒸气,这是沸腾。
2、蒸发[观察]请大家看这个实验,将棉花蘸些酒精,在黑板上擦一道酒精,注意酒精越来越少,过一段时间酒精全部蒸发了。
[明确]蒸发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夏天温度高,水能蒸发,冬天温度低,水也能蒸发。
所以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探究]⑴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提问]我们洗完衣服,把衣服放在阳光下晒,或者放在阴凉处,哪一种情况下衣服上的水蒸发的快?(阳光下蒸发的快)这说明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可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演示]在黑板上擦两道酒精,其中一道用吹风机吹,观察哪一道蒸发的快?(吹风机吹的那一道蒸发的快)这说明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可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演示]取两块相同的纱布,都蘸上酒精,一块纱布展开后挂在铁架台上,另一块卷起来也挂在铁架台上,用吹风机同时吹这两块纱布,观察哪一块上的酒精蒸发的快?(展开的蒸发的快)说明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可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