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基本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包括神经细胞、肌肉细胞、骨细胞等。
2.组织:是由一组相同或类似类型的细胞组成的,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常见的组织类型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3.器官:是由多个组织构成的结构,具有特定的功能。
人体的器官包括心脏、肺、肺、肝、脾等。
4.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相互联合组成,共同完成特定的功能。
人体的重要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等。
5.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撑和保护系统,由骨骼、骨骼肌和韧带组成。
人体共有206块骨头,可以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三个部分。
6.肌肉系统:是人体的运动系统,由肌肉组成。
人体的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其运动由神经调节。
7.循环系统:是人体的输送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循环系统起到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和维持体温的作用。
8.呼吸系统:是人体的呼吸和气体交换系统,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呼吸系统用于吸入氧气和排放二氧化碳。
9.消化系统:是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10.神经系统:是人体的调节和控制系统,由大脑、脊髓、神经和感觉器官组成。
神经系统负责感知和处理信息,并控制人体的运动和内分泌系统。
11.泌尿系统:是人体的排泄系统,由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泌尿系统负责排泄废物和维持体液平衡。
12.生殖系统:是人体的生殖系统,男性包括睾丸、输精管和附属腺,女性包括卵巢、输卵管和子宫。
生殖系统负责生殖和生育。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人体解剖学是生物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通过对人体内部结构的研究,深入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
本文将对人体解剖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体腔和腔室人体腔室主要分为胸腔、腹腔和盆腔三大部分。
胸腔内包含心脏、肺和大血管等器官;腹腔则包含腹部的消化器官、肝脏、肾脏等器官;盆腔包含了生殖器官,如子宫、卵巢、前列腺等。
二、骨骼系统人体的骨骼系统主要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
人体成人大约有206块骨头,骨骼系统不仅能够提供支撑和保护,还参与肌肉运动和血液的生成。
三、肌肉系统肌肉系统由肌肉和肌腱组成,是人体的运动系统。
肌肉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骨骼肌主要用于人体的运动,平滑肌则负责内脏器官的运动。
四、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主要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泵”,心脏收缩使得血液流入动脉,然后通过毛细血管和静脉回流至心脏。
五、呼吸系统呼吸系统主要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部、气管和支气管,肺则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六、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组成,负责摄取食物、消化和吸收养分,并排除排泄物。
七、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负责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通过滤泡、肾小管等结构进行尿液的形成。
八、生殖系统生殖系统根据性别的不同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和阴茎等器官;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组成。
九、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周围神经和神经节组成,是人体的调节和控制系统。
大脑负责思维、记忆和意识等高级功能,脊髓则是神经信号传递的重要通道。
十、感觉系统人体的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视觉系统由眼睛和视神经组成,听觉系统由耳朵和听神经组成。
结语人体解剖学知识点的整理和梳理对于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二)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二)引言概述: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组织构成的科学,对于医学和生物学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人体解剖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正文:
大点一:骨骼系统
小点一:骨骼的组成和分类
小点二:骨骼的生理功能
小点三:骨骼系统的组织结构
小点四:骨骼系统的发育和生长
小点五:常见骨骼系统疾病及其影响
大点二:肌肉系统
小点一:肌肉的组织结构和分类
小点二:肌肉的生理功能
小点三:肌肉系统的协调运动
小点四:肌肉系统的发育和生长
小点五:常见肌肉系统疾病及其影响
大点三:心血管系统
小点一:心脏结构和功能
小点二:血管组织和分类
小点三:心血管系统的血液循环
小点四: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生长
小点五: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其影响
大点四:呼吸系统
小点一: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结构
小点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
小点三:呼吸系统的呼吸过程
小点四:呼吸系统的发育和生长
小点五: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影响
大点五:消化系统
小点一:消化系统的器官和结构
小点二: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小点三:消化系统的消化过程
小点四:消化系统的发育和生长
小点五: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及其影响
结论:
通过对人体解剖学的知识点整理,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骨骼系统提供了人体的支撑和保护,肌肉系统实现了人体的运动,心血管系统维持了血液循环,呼吸系统实现了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消化系统完成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并为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基础。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概述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概述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学科,它涉及到人体各个系统的组织结构、形态和功能。
对于医学生和医生来说,人体解剖学是他们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概述人体解剖学的关键知识点,包括器官系统、组织结构、解剖术语和解剖学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从人体的器官系统开始。
人体的器官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和感觉系统等。
每个器官系统由一组具有共同功能的器官组成,它们相互协调工作以保持人体的正常运行。
接下来,我们将关注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组织是一组类似细胞的集合体,器官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组成的结构,而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功能单元。
在研究人体解剖学时,了解和运用正确的解剖术语是非常重要的。
解剖术语使用一套标准化的词汇来描述人体的结构和位置关系。
例如,前后、上下、内外、左右等方位词用于描述结构的位置关系。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术语用于描述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如动脉、静脉、肌肉、骨骼等。
除了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点,它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人体解剖学在医学领域的诊断、治疗和手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生通过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人体结构,能够更好地诊断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进行手术操作。
此外,人体解剖学也在生物医学研究、解剖学教育和法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总结一下,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学科,涉及到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组织结构、形态和功能。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关键知识点对于医学生和医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们需要掌握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解剖术语以及应用解剖学知识于临床实践中。
通过深入学习和掌握人体解剖学,医学生和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提高临床研究和实践的水平,从而更有效地治疗病人,服务于人类健康。
人体解剖学基础复习资料

人体解剖学基础复习资料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和生物学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学科。
它涵盖了人类身体结构的所有方面,包括器官、系统、细胞和组织。
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是医学生和医疗专业人员的基础,他们需要深入了解人们的身体结构和功能,以便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护理和治疗。
下面是一些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复习资料,以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该领域的知识。
一、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控制着人体的各种活动和功能。
它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节。
神经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信号的传递单元,它们有三个部分:树突、细胞体和轴突。
二、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肉器官,它通过心脏瓣膜的开闭来推动血液循环。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而静脉将二氧化碳和废物带回肺部和肾脏。
三、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肺,肺具有气体交换功能,它通过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来维持身体正常的功能。
肺的解剖学包括支气管树、肺泡和肺内血管。
四、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喉、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囊和胰腺。
它的功能是将食物分解成营养物质,并将其吸收到身体中。
这个过程需要消化液和酶。
消化系统还涉及肠道菌群,它对身体的健康和免疫系统非常重要。
五、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它过滤血液并产生尿液。
尿液随后通过尿管输送到膀胱,在必要时被排放出去。
泌尿系统还通过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来维持体液平衡和荷尔蒙平衡。
以上是一些重要的人体解剖学基础,它们是医学生和医疗专业人士的核心知识。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您可以使用人体解剖学图书、模型和在线资源来提高您的理解和技能。
同时,实验和临床经验也将对您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帮助。
人体解剖与生理重要知识点

绪论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下肢并拢,掌心和足尖向前。
第一章细胞与根本组织◆根本组织上皮组织1.人体组织可分为四种根本类型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神经组织1.神经元的构造:神经元形态不一,大小不等,但都由胞体和突起两局部组成。
1)胞体是神经元的养分代谢中心,其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直径4-120 微米,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 局部组成。
2)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a)树突:每个神经元有 1 个或者多个树突,是神经元承受信息的主要部位。
b)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1 个轴突,长短不一,神经元的胞体越大,轴突越长。
主要功能是将神经冲动转向神经元或肌纤维、腺细胞等效应细胞。
2.神经元的分类◆按神经元突起多少的分类1)假单级神经元: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在不远处呈“ T”形分为两支。
2)双级神经元:有两个突起,含有一个树突和一个轴突。
3)多级神经元:有多个突起,含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多级神经元的数量最多。
◆按神经元功能分1)感觉神经元或传入神经元:多为假单级神经元2)运动神经元或传出神经元:属多级神经元3)中间神经元或联络神经元:分布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中间,起联络作用。
3.神经元的连接突触:神经元的连接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效应器及感受器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方式。
依据突触传递信息的方式,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
化学性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 局部组成。
其次章运动系统1.骨的形态依据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章骨。
1)长骨:呈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多分布于四肢2)短骨:呈立方形,短小,如腕骨和跗骨。
3)扁骨:扁薄,如颅盖诸骨、胸骨等。
4)不规章骨:外形不规章,如椎骨、额骨等。
2.骨的构造骨主要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局部组成。
a)骨膜:掩盖在骨外表,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对骨有养分、保护和修复作用。
b)骨质:分为可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人体解剖知识点

人体解剖知识点人体解剖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组织,为医生诊断疾病和治疗病人提供基本知识。
人体解剖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人体解剖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
1. 人体骨骼系统人体的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它起着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和参与运动的重要作用。
人体有206块骨头,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骨骼系统的知识点包括骨骼的命名、各个骨头的位置和功能,以及常见的骨折类型和治疗方法等。
2. 人体肌肉系统人体肌肉系统包括肌肉、肌腱和肌肉骨架等,它与骨骼系统密切配合,使人体能够进行各种动作和运动。
肌肉系统的知识点包括肌肉的分类、命名,各个肌肉的位置和功能,以及常见的肌肉损伤和康复训练等。
3. 人体循环系统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它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二氧化碳和废物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的知识点包括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分类和分布,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
4. 人体呼吸系统人体呼吸系统是通过呼吸器官实现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的过程。
呼吸系统的知识点包括呼吸器官的组成和位置,呼吸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5. 人体消化系统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和消化腺等组成部分,它负责将食物消化成营养物质并吸收到血液中。
消化系统的知识点包括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
6. 人体神经系统人体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它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知识点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周围神经系统的分类和分布,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7. 人体泌尿系统人体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它负责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的科学,它对于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等众多领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键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谈谈骨骼系统。
人体的骨骼就像是一座坚固的大厦框架,支撑着身体的各个部分。
成人的骨骼共有206 块,它们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颅骨保护着我们的大脑,像一个坚固的头盔。
其中,额骨、顶骨、枕骨等共同构成了颅腔。
而脊柱则是人体的“大梁”,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组成,它不仅支撑着身体的重量,还保护着脊髓。
四肢骨则让我们能够行走、奔跑和抓取物品。
接下来是关节。
关节是连接两块或两块以上骨骼的结构,使我们的身体能够灵活运动。
常见的关节类型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比如肩关节,它的活动范围非常大,可以让我们做出各种大幅度的动作;而膝关节则承受着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在运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肌肉系统也是人体解剖学中的重要部分。
肌肉通过收缩和舒张来产生运动。
例如,我们手臂上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当肱二头肌收缩时,我们可以弯曲手臂;而当肱三头肌收缩时,手臂则伸直。
腹肌不仅帮助我们维持身体的姿势,还在呼吸和腹部运动中发挥作用。
然后是消化系统。
从口腔开始,食物经过咽、食管进入胃。
胃就像一个大的搅拌器,将食物初步消化后,送入小肠。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它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在这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充分吸收。
大肠则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最后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心血管系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系统。
心脏就像一个强有力的泵,不断地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血液通过动脉流向全身,再通过静脉回流到心脏。
动脉血管壁厚,富有弹性,而静脉血管壁相对较薄,内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呼吸系统让我们能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从鼻腔和口腔进入的空气,经过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终到达肺部。
肺部的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泌尿系统负责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生理解剖学第一章绪论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构成某些功能活动规律一门科学。
2.细胞外液称为机体内环境。
3.稳态: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4.内环境体现形式:兴奋与抑制。
不同类型细胞发生兴奋是外在体现形式不同,但它们均有相似细胞生物电活动变化,即产生动作电位。
5.神经调节:人体最重要调节方式:特点:迅速、精确、短暂、局限。
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规律性反映。
反射构造基本:反射弧。
6.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7.自身调节特点:范畴较小、不十分敏捷。
8.正反馈:向原有活动同一方向进一步加强。
实例:血液凝固,分娩,排尿反射。
第三章细胞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朴物理扩散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跨膜运送。
物质:O2,N2,CO2,乙醇,尿素,甾体类激素(类固醇激素)。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协助下进行跨膜运送。
(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梯度)(1)经载体易化扩散特点①饱和现象②立体构象特异性③竞争性抑制:葡萄糖,氨基酸。
(2)经通道易化扩散特点①离子选取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3.积极转运: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跨膜运送。
4.原发性积极运送钠—钾泵:(钠泵,Na+—K+依赖式ATP酶)特点: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2个K+移入胞内。
活动意义:①细胞生物电产生重要条件之一②细胞内高K+浓度是细胞内许多代谢反映必须③维持细胞内液正常渗入压和细胞溶积相对稳定④Na+在膜两侧浓度差是继发积极转运动力⑤具备生电作用。
细胞生物电现象体现形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差。
特点:内负外正。
机制:K+外流。
2.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迅速,可逆,和可传播膜电位波动。
产生机制:上升支产生机制:Na+内流。
下降支产生机制:K+外流。
峰电位: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后电位产生机制:钠泵。
有骨髓神经纤维又叫跳跃式传导。
重要特点①全或无②可传播性。
传导机制(本质)——局部电流。
阈电位:能引起动作电位临界膜电位值。
去极化:膜电位负值减小过程。
超极化:膜电位负值增大过程。
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后又向本来极化状态恢复过程。
3.局部电位特性:①不体现全或无特性②进行衰减性传导(电紧张性扩布)③总和现象(时间,空间)4.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能力。
二阈强度:衡量兴奋性指标。
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标志。
阈强度:能使组织或细胞发生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最小刺激强度。
肌肉收缩功能1.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
本质:电—化学—电过程。
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递质囊泡。
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
终板电位本质:局部电位。
重症肌无力治疗:新斯明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加强乙酰胆碱作用。
2.肌小节:细胞收缩构造和功能单位。
(基本单位)。
粗肌丝:肌球蛋白细肌丝:肌球Pr,原肌球Pr,肌钙Pr。
其中肌球(肌凝)Pr为收缩蛋白。
原肌球和肌钙Pr为调节蛋白。
3.兴奋—收缩耦联:将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中介机制。
4.从刺激神经开始到骨骼肌收缩,其中涉及哪些过程:①刺激产生动作电位(AP)②AP沿神经传导(传播方式和特点)③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电—化学—电)④兴奋—收缩耦联过程⑤骨骼肌收缩。
第五章血液构成与功能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比例。
2.血浆渗入压:大小取决于血浆中溶质颗粒数目。
胶体渗入压:血浆Pr,重要是蛋白等大分子胶体物质形成。
晶体渗入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和体积具备重要作用。
血浆胶体渗入压:对维持血容量及条节血管内外水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3.红细胞生成:生成部位”红骨髓,生成原料:Pr铁。
辅酶:叶酸,维生素B12。
4.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凝胶状态过程。
实质: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过程。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加血浆凝固物质。
化学本质:除因子IV是Ca2+外,别的均是蛋白质。
凝血因子激活:凝血因子在正常状况下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必要通过其她酶有限水解而暴露或形成活性后,才具备酶活性。
血液凝固过程:①凝血酶原复合物形成②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
血液凝固途径:①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因子XII②外源性凝血途径:由血管外组织产生组织因子与血液接触而启动凝血过程。
5.与血浆相比,血清中缺少在凝血过程中被消耗某些凝血因子。
如纤维蛋白。
增添了少量凝血时血小板释放物质。
6.肝素。
抗凝作用(重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III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
)7.正常时血液不凝,保护流动状态因素:①正常血管内皮肤完整光滑,不易激活因子XII,不易使血小板吸附和汇集,血液中又无因子XII,故不会启动内源和外源性凝血过程。
②血液流动快,即便局部有少量凝血因子被激活,随后被血液冲走。
③血液中存在抗凝物质。
④存在纤维系统。
8.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
判断血型:①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决定血型②血清中不含与自身抗原相相应抗体。
9.输血原则:①鉴定血型: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ABO血型形同。
即规定同型输血,对于生育年龄妇女和需要重复输血患者,还必要考虑Rh血型。
②交叉配血实验办法:1 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配合实验(主侧)2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配合实验(次侧)(1)若两侧都无凝集反映即配血相合,可进行输血。
(2)若主侧凝集,不能输血(3)若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则只能在紧急状况下少量,缓慢输血,并注意密切观测,若发生输血反映,应及时停止输血。
第六章循环系统构造与功能1.心脏生物电活动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浦肯野,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变化及各个时期。
②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特点:1.复极较复杂2.有明显平台期3.动作电位上升支,下降支不对称4.持续时间较长。
③心肌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
机械特性:收缩性。
④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周期变化(心肌)1.有效不应期(ERP):绝对不应期:Na+通道处在完全失活状态;局部不应期:Na+通道刚开始复活。
2相对不应期RRP:-60到-80mv..3.超长期SNP:-80到-90mv,Na+通道基本完全复活。
⑤心肌兴奋性特点: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性收缩。
⑥体表心电图:P波:左右两个心房去极化过程。
QRS波群:代表左右两个心室去极化过程.T波:心室复极化过程中电位变化。
2心脏泵血功能(1)心脏泵血过程心室收缩期:①等容收缩期:心室容积最大,室内压力大幅度迅速提高。
②射血期:迅速射血期指占射血总量2/3左右,室内压继续上升达峰值;减慢射血期指心室内血液因具备较高功能,依其惯性作用继续射入动脉。
心室舒张期:①等容舒张期:室内压下降最快,心室容积最小。
②心室充盈期:迅速充盈期指进入心室血液为总充盈量2/3;减慢充盈期指心室体积进一步上升;心房收缩期指占回流量10—30%(2)心脏泵功能评估:①每搏输出量指一次心跳由一侧心室射出血液量。
②每分心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血液量。
3.血管生理:①血压(动脉血压,积极脉血压):血管内流动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侧压力。
动脉血压形成基本条件:①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血液充盈——前提。
②心脏射血——基本因素。
③外围阻力④积极脉弹性贮器作用(缓冲作用)静脉血压:①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
②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血液循环。
三条通路:①迂回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钱括约肌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②直接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微静脉。
③动—静脉短路: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组织液生成:有效滤过压:虑过力量和重吸取力量只差=(毛细血管压+组织胶体渗入压)-(组织静脉压+血浆胶体渗入压)4.心血管活动调节(1)心脏神经支配①心交感神经作用:正性变力,正性变时,正性传导②心迷走神经:负性变力,负性变时,负性传导。
第七章呼吸1.呼吸过程:①外呼吸|肺呼吸(肺通气+肺换气)②气体在血液中运送。
③内呼吸(组织换气或细胞呼吸)2.肺通气:(1)直接动力: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压力差。
原动力:呼吸运动。
(2)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为负压。
意义:1维持肺扩张状态,2.增进胸腔淋巴液和静脉回流(3)阻力弹性阻力和顺应性:①肺弹性阻力,肺表面活性阻力:由II型肺泡细胞分泌;本质:二软脂酰卵磷脂;作用:减少肺泡液—气界面表面张力。
②胸廓弹性阻力。
肺通气功能评价:(1)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气体量。
肺通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2)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①每份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②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入肺泡或由肺泡呼出通气量(真正反映气体互换能力)。
深而慢呼吸有助于气体互换。
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容量)*呼吸频率。
肺牵张反射传入神经:迷走神经。
肺牵张反射:肺扩张反射;肺萎陷反射。
3.肺换气①氧分压最高部位:肺泡。
最低:组织。
②影响肺换气因素:呼吸膜面积|面积=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成反比关系;通气|血流比值:正常成年人安静时比值平均为0.84,表达通气量与血流量配比适应,即肺泡气体与血液进行气体互换效率最高。
4.气体在血液中运送。
(1)氧解离曲线:(氧和红蛋白解离曲线):表达PO2与Hb氧结合量或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曲线。
意义:①氧解离曲线上段:表白PO2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
②中段:反映安静状态下组织供O2状况。
③下段:血液中O2储备量。
影响因素:①PH,CO2和温度影响(右移)②2,3—二磷酸甘油酸③一氧化碳影响(左移)。
(2)CO2运送形式:碳酸氢盐(重要形式);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5.呼吸运动调节(1)呼吸中枢在脑桥和延髓(基本中枢)(2)化学感受器:①外围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积极脉体感受动脉血中PCO2,CO2,和PH变化刺激。
②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
生理刺激: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H+浓度加深加快呼吸。
第十章泌尿系统构造和功能1.肾小球率过滤: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超滤液量平均为125ml\min。
2.渗入性利尿:小管液中溶质浓度高,渗入浓度很大,就会妨碍肾小管特别是近曲小管对水重吸取,小管液中Na+被稀释而浓度下降。
小管液中与细胞内Na+浓度差变小,Na+重吸取减小,Nacl排出增多,引起尿量增多。
3.水利尿:大量饮用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现象。
4.肾糖阈:近曲小管对葡萄糖重吸取有一定限度,当血液中葡萄糖血糖浓度超过160—10mg/100ml,有某些肾小管对葡萄糖吸取打到极限,尿中开始浮现葡萄糖血糖浓度。
5.肾单位:①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②肾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