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19

合集下载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14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14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4.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对接教材篇目:《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望岳》(杜甫)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标志(1)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

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2)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情感(1)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2)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3)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独鹤韦庄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注】风前雪翅开。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鹤褚载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

海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

【注】蓼:草本植物,开淡红色或白色的花。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细节描写:前诗写鹤伫立、展翅的细小动作,后诗写鹤嫌菱刺污香泉而不洗濯的细微心理。

B.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烘托手法:前诗以夕阳、沙滩、红蓼为背景烘托,后诗以溪涧、蓝天为背景烘托。

C.两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手法:两首诗中鹤的颜色、动作为实写;两首诗都着一“应”字表猜测,是虚写。

D.两诗都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两诗吟咏鹤的形象,其实都融入了诗人内心的观照,寄托了诗人的志趣。

E.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所不同:前诗运用夸张手法,动静结合;后诗也用夸张手法,只有动态的描写。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 (4)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 (4)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五)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①,用东坡赤壁韵胡世将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②。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③。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

阃外④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

拜将台欹⑤,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 ①兴元:地名,今陕西汉中市,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

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

②一范一韩人物:指北宋抗击西夏、巩固西北边防的范仲淹与韩琦。

③汉家三杰:指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韩信。

④阃(kǔn)外:指统兵在外。

⑤拜将台:传说刘邦在此拜韩信为将。

下文中的怀贤阁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的。

欹(qī),倾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

B.“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出现在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

C.“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词人对朝廷软弱避战、不积极保卫河山的做法表示痛惜。

D.该词写出了作者面对破碎的山河的万千思绪,自己身处战争后方无力扭转战局,心中充满失望与忧愤。

E.词中“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一句,借古人之事,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解析:选AD A项,“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说法错误,词人对他们无比仰慕与怀念。

D项,“自己身处战争后方”错,作为边帅初到兴元的胡世将当时身在战争前线,这一点可从注释中看出。

(2)“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是词作中两组对仗的句子,请任选一组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6分)答:参考答案:(示例一)“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写出了边塞军情紧张,敌人兵临城下,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场景,暗示了作者此时面对紧张局势内心的焦急,与下文“赢得头如雪”的无奈形成了对比。

2019届高考语文代诗歌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代诗歌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代诗歌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复习第29讲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简介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

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

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象征手法,如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不一而足。

例1: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一团团燃烧着的旺火,多么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看来诗人是运用了多种技巧来描写这幅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画。

然而诗人的旨意不在此,而在后面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不可谓不美,但“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远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课件(全国)(39张)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课件(全国)(39张)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题型一
修辞手法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 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 修辞手法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 析,不能泛泛而谈。
一比 喻
内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做比方的 涵 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 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 用 深奥为浅显。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 举 分析: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垆边女子光彩照 例 人、洁白明媚,表现了诗人对江南风景、人物的痴迷和 依恋之情。
“表现手法”也是个较模糊的概念。一般命题上将这个 概念等同于“表达技巧”,这样一来,连“修辞手法”也算 在“表现手法”中了。 再者,在各种表达技巧中确实有交叉、重叠的部分。如 “用典”,有人看作是修辞手法,有人认为是表现手法。这 些都可看作例外情况,学习时可特殊对待。
(二)要审清4大要求 1.审题型 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型和暗 考型。 (1)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 “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2)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 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 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考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二、审题要准——明确审题“4要求” 表达技巧题题干用语一般包括题型、范围(区间)、角 度、数量等方面的要求。审题,就是要审清这些要求。 (一)要辨析“表达技巧”这个概念 “表达技巧”是个宽泛概念,与“表达特色”“艺术手 法”“写作特色”“艺术表达”等都属同义语。从实际命题 和使用这一概念看,各省市还是有不同理解的。一部分题目 是具体地要求考生回答“表达技巧”中的一种,如“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抒情有什么特点”“描写上有什么特 色”。一部分题目只是笼统地要求考生回答“艺术手法”,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课件(全国)(54张)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课件(全国)(54张)

[诗歌鉴赏] 韩魏公名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早年曾同 范仲淹一起防御西夏,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先后出知 扬州、定州、并州。嘉祐年间还朝,历任枢密使、宰相。韩 琦原作题为《乙巳重阳》,乙巳是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这 年重阳节,苏洵参加了韩琦家宴,席间韩琦赋诗,当晚苏洵 写了这首和诗,半年后苏洵就病逝了。在能够确定年份的苏 洵诗中,这是最后一首;在今存近五十篇苏洵诗中,这首堪 称他的压卷之作。
[白话诗歌] 我年近半百才有幸登门拜访,实在是无能,满头华发 与闪闪酒盏相互映衬。实在是不敢承受您的延请,我只是 陪伴儒官们在曲台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在闲职位上直至 老去。很久以来,佳节之时都是在忧愁中度过,雄心壮志 也只是在醉酒中才会说一说。傍晚归家,雨后寒冷,难以 入眠,自己把韩琦新写的诗句读了百遍。
能来做这种皓首穷经的工作,深感虚度年华,用非所长,这 集中表现在“闲”“老”二字上。嘉祐元年(1056),欧阳修荐 苏洵于朝廷,“欲朝廷不次用之”;韩琦也以为可用,独富 弼主张“姑少待之”(叶梦得《石林燕语》)。拖了两年,朝廷 才召苏洵试舍人院。苏洵拒绝赴试,朝廷授以试秘书省校书 郎,不久又以苏洵为霸州文安县(今属河北)主簿,编纂太常礼 书,直至去世。“书虽成于百篇,爵不过于九品。”(《老苏 先生会葬致语》)这就是诗人发出“闲伴诸儒老曲台”的深沉 哀叹的表现手法
常见设问方式 1.(2017·浙江高考)这首诗的对比手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 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可 2.(2016·天津高考)请结合诗句说明 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 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作手法等。重点考查的 3.(2015·安徽高考)本诗最后两句情 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 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 衬托、渲染、用典、比 赏析。 4.(2015·天津高考)结合诗句说明颈 兴等。 特别说明:在前面“题 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型二 表达方式”中讲 5.(2014·重庆高考)作者描写燕子, 到的“借景抒情”“托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物言志”“正侧结合” 6.(2013·四川高考)“佳节久从愁里 等也可归入表现手法。 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 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教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教案

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掌握鉴赏诗歌语言的具体考查内容。

2、掌握解答诗歌语言鉴赏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1.梳理好诗歌“炼”字的基本类型,注意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

2.梳理古诗的语言风格,熟悉语言风格的常用术语,并能用实例来诠释。

教学难点:1.分析炼字型题目的方法。

2.分析诗眼型题目的方法。

3.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每节课由两部分构成。

前半部分,介绍鉴赏方法技巧,用讲授法;后半部分“鉴赏实践”用提问讨论法,引导学生写成。

课时安排:四课时一、考点诠释:诗歌的语言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考查的形式一般为:(1)××字为什么用得“妙”?(2)找出诗眼并分析之。

(3)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析诗歌语言的表达风格。

古典诗歌鉴赏(炼字)[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相关知识(2)懂得炼字型鉴赏题目的答题方法2、能力目标: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目的解答方法3、情感目标:从对炼字的鉴赏中体会古代诗歌语言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炼字”的相关知识2、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教学时数]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家都比较熟悉贾岛“推敲”的故事。

到底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

这实际上是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一个典型。

一、又如“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是形象、凝练、富于表现力。

因此,注意诗歌语言的炼字,就成为鉴赏诗歌语言的一大切入点。

二、知识构建1、炼字:所谓炼字,是指写作时推敲用字,使得所用之字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古人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意炼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诗歌的炼字要关注哪些字:(1)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注动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 (9)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 (9)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结构技巧题的2大切入点(一)从哪些角度思考对这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线索的设置。

②顺序的安排: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某种感情的变化为顺序等。

③过渡照应。

④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铺垫照应。

⑤结构特点:倒叙、先抑后扬。

(二)有什么作用一卒章显志诗言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方式,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这种构思立意追求的是“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应用体验]1.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渡百里湖查慎行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注]如可活,吾敢畏波涛?[注] 涸鳞:比喻处于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百姓。

诗歌的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参考答案:①卒章显志。

(明技巧)②诗歌前三联描写了湖面宽阔,湖水较浅,船行速度缓慢,岸边的树木越显高大,百姓在盼望下雨的情景。

最后一联则表明,只要能让百姓得到雨水缓解旱情,即使自己渡湖时遇到风浪也在所不惜的心情。

(释运用)③直抒胸臆,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析作用)[白话诗歌]湖面宽阔水浅,船篙只没入湖水中一半。

远去的帆船好像停在那里,和树差不多一样高。

卜辞上说今年要有秋旱,老百姓都盼望下雨。

如果下雨,百姓得活,我岂能害怕远行遇到大的风浪?[诗歌鉴赏]查慎行是清代诗人,他喜好描绘大自然,善用白描手法,以景入诗,借景寓情。

这首诗前两联就是典型的写景,写自己在舟行百里湖时的所观。

后两联转而抒情言志,渡湖时正值当地秋旱,人民苦不堪言,“犹望雨膏”,于是诗人发出了只要能让人民过上风调雨顺的好日子,即使渡湖时遇到风浪要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的感慨。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涸鳞”显然是指当地因为旱情受苦的百姓,而“波涛”在此是虚写,因为旱情,当时的湖面是不可能出现真实的“波涛”的,以此表现出诗人为了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27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27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一、区分表达技巧指出下列诗(词)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1.借代与借喻试指出下面诗句中画横线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

(1)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借喻(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借代(3)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杜甫《岁暮》)借代(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借喻(5)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李白《于阗采花》)借代(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借喻(7)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赵秉文《和韦苏州〈秋斋独宿〉》)借代(8)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借代名师点拨: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

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

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2.衬托与对比试指出下面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是衬托还是对比。

(1)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衬托(反衬)(2)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禹偁《村行》)对比(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衬托(正衬)(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衬托(反衬)(5)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 对比(6)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 衬托(反衬)名师点拨: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①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对。

3.渲染、烘托与衬托请指出下列诗歌画线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是渲染、烘托还是衬托。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5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5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鉴赏表达技巧考情解读学案引语对古诗表达技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也是必考点,同时也是考生复习的难点。

难在第一步——准确判断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所起到的作用。

表达方式类题中对描写(正面、侧面)和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的考查较为常见;修辞类题一般考查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表现手法类题中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动静结合等较为常见;结构技巧分析类题一般考查卒章显志、承上启下等。

解答试题的前提是对表达技巧方面的知识有储备,能够结合诗句进行辨析。

尤其能做到规范作答。

作答时要求要点完备,并且能够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解构真题引领规范类型一表现手法[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求任选一种简析。

2.研读诗歌细致分析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熟知表现手法有哪些,主要是对比、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其次要结合诗句对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最后要写出该手法的运用有什么效果。

从尾联诗句中一个“更待”可以看出,“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可以判断为虚写。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17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17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赏析“诗眼”类题型在近几年高考中没有考查,属于冷考点,从归类上看,从属于“题型一品味关键词(炼字)”,但因“赏析诗眼”题的方法与“题型一”有区别,故单列题型讲解。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常见设问]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指出“××”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3.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4.本诗是怎样以“××”统摄全篇或贯串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字的妙用。

[解题方略]1.确定“诗眼”5角度(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2)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5)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2.赏析“诗眼”4意识(1)要有多要素意识①最生动,最具活力。

②最能营造意境。

③最易统摄全篇。

④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

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眼”(关键词),是最有效的。

(2)要有多层级意识“诗眼”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上下片中、全篇中乃至诗人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作用。

固然,诗人的情感与句子、上下片、全篇密不可分,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分析“诗眼”与重点字(词)在这些层级中的不同表现。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 (6)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 (6)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四、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歌晚唐,是从敬宗宝历元年至唐末,前后长达八十余年。

1.时代特征唐王朝的国势趋于全面衰落,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种种矛盾日益激化,兵连祸结,社会动荡。

晚唐士人对国事日非深感忧虑,对唐王朝的中兴无望深感失落,这种衰世之象对晚唐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代表诗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

3.作品风格4.(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答:解析: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

参考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答出①的,给3分;答出②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颈联的意思是,诗人以写诗抒发内心的悲愤,躁动只能依靠参禅降伏;愁肠百结,欲借酒为兵,来冲击愁阵。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教案:古诗阅读与鉴赏-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教案:古诗阅读与鉴赏-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

学案43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复习任务能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把握诗的诗句含意与内容主旨,并能提炼其哲理启示。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①与传统命题重视古诗情感理解分析相比,现在命题越来越重视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概括,这几乎是一个热点与重点。

考生应高度关注高考命题这一悄然变化。

②考查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只是考查是否读懂了诗歌,更在于是否能够深入理解诗句,是否能从整体上把握并提炼出哲理。

这也是考生复习的重点。

③高考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重视自然引起选诗的变化:偏重“理趣”的宋诗居多。

2021 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6分)表面上是理解诗评,实质上是理解句子含意新高考Ⅱ卷《示儿子》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诗句含意理解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2020 全国Ⅱ卷《读史》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哲理概括知识图要活动一理解句意,筛选信息(一)理解句子含意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才是读懂诗歌之道。

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大了对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那样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句,考查越来越深入。

对此,考生应高度重视。

(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精品]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2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

[精品]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2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热点。

诗歌的四大命题热点中,尤其要关注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命题;要注意名家的非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尤其是宋词作品;比较鉴赏的题型将会受到追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要表现的人物。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1、赏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2、赏语句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对句意的把握,对表达技巧和在结构上的地位的分析。

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考查。

3、赏风格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6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6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考情解读学案引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诗鉴赏中是一个必考点。

在高考命题实践中真正的“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题很少见,通常是要求考生回答“表达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类“是什么”的问题,它考查的重点在于根据诗句内容读懂诗歌,了解作者的经历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常见命题类型主要有三种。

一是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二是分析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是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命题有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的主观设问,二是五选二的客观选择题。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一般在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需要结合诗歌所提供的信息。

如诗歌的标题、作者、关键句、注释、诗歌的类型、意象等。

也就是说,综合考虑,多角度入手,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关于评价类试题因为难度偏大,命题中出现的较少,但评价的前提是理解思想内容,只有理解了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

解构真题引领规范类型一思想内容类[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试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 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梳理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2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2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考情解读学案引语诗歌形象,也称为意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且都是考查重点。

人物形象又可分为诗人自我形象和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又可分为自然景物形象和生活环境形象。

2017年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就出现了一道五选二的客观题,对诗歌形象的赏析仍然是重中之重。

鉴赏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居多,而景物形象分为意象、意境和物象等。

尤其是意象和意境是重点,一般在试题中可能会让考生辨识意象,并且要求考生对意境加以概括分析,这就需要平时有一定的积累,能够根据意象对意境特点进行准确概括。

而关于人物形象,则通过诗人的描写抓住人物形象特征。

但人物形象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与诗人形象要分析清楚。

复习时,要牢记鉴赏形象的相关术语,注意把握形象体现的情感、营造的意境等。

解构真题引领规范类型一景物形象[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本题考查对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要求描绘画面的意境。

2.研读诗歌细致分析解答好这类试题,第一要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这要求我们平时多储备古典诗歌的意象及作用;第二要从品味关键字词入手把每个意象综合起来提炼意境的特点;第三进行必要的联想、想象,体会诗歌中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带给我们的感受;第四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如幽深僻远、恬淡闲适,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
懂诗家语
“诗家语”是作者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歌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

古典诗歌是如何对语言做变形处理的呢?
1.特殊句法
句如果也这样理解,就显得不合逻辑。

所以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应把诗的后半句里
省略掉的主语“天色”补进去,即落花一片狼藉,天色接近黄昏。

诗句②的上半句中的“争”为状语,其后省略掉谓语动词“送”,如果将“争”误解为谓语动词“争夺”,势必贻笑大方。

参考答案:①省略主语。

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②省略谓语。

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2)①解析:诗句应理解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浣女”和“渔舟”分别是“归”和“下”的主语。

因平仄的限制,动词前置,主语挪后,使诗歌读来更富有韵味,更生动有致。

参考答案:主语后置,使诗歌平仄相对,更富有韵味。

②解析:诗句应理解为“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

因为对偶和平仄的限制,将宾语提前,使诗句读来更富有音乐美。

参考答案:宾语前置,使诗句更富有韵律美。

③解析:诗句应理解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作者将“香稻”“碧梧”挪到前面,是为了突出当时长安物产的丰盛,景物的美丽。

参考答案:主宾互换,强调描述对象,突出所写景物,便于抒发情感。

2.词类活用
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

[应用体验]
指出下列诗句中词性活用的妙处。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查慎行《早过大通驿》)
答:
参考答案:“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中的“软”“轻”,都是使动用法,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

全句意为: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3.互文见义
[应用体验]
指出下列诗句中互文的妙处。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答:
解析:本句中“见”和“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参考答案:“见”“闻”互文,对仗工整,有助于前后意思的理解。

二、借助选择题巧读,突破障碍深理解
通过对以上“四角度”的学习,难免还存在一些阅读障碍,这时,可借助选择题的5个选项,再进行巧读,这是因为选择题的5个选项:
(1)是按照诗歌顺序对诗歌的逐一解读;
(2)信息含量大,囊括了情感、主旨、语言、手法等的赏析;
(3)只有2个错误选项,并且错误也只是细节上的设误。

故本步骤的做法是:读选项,通诗意,标敏感词。

[读文解题示范] 一、从四角度入手,读懂诗歌大意
二、借助选择题巧读,加深理解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解析:选CE 解答时,需先理解诗句内容,主要把握情感和手法,对各选项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仔细辨析一些细小差别,准确作答。

C项,颈联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的神勇无比,敌人
不堪一击;E项,作者并未在结句中“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情感”,而是对边塞将士们的赞美,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绘像于麟阁,体现了将士们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