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土地革命战争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一、土地革命战争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内战”。
1927年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理人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
二、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打倒地主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
那么土地革命内容是什么呢::中国共产党经过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摸寻,逐步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这些政策可以概括为: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分配土地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分配时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历史背景[请简述](1)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诉求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封建社会,农民在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土地兼并的农民起义中,早已表达了对土地的诉求,并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土地平均主义思想。
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说明农民对起义军的支持源自于对土地的强烈诉求和渴望。
土地问题对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政治统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正确处理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革命的关键所在。
(2)资产阶级革命的平均地权1840年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被动的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因此,中国的农民深受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外来帝国主义的压迫,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日益加深。
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来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但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并未成功。
中国人民在受到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的同时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的压迫。
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教案
《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理解土地革命的内容与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艰苦卓绝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八七会议;土地革命。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情景式导入。
教师播放2017年革命电视剧《秋收起义》第九集视频片段,片段描绘的是毛泽东在杨开慧的陪同下来到汉口参加八七会议的场景,彭公达向大家宣布湘赣地区秋收暴动正式开始,任命毛泽东为总指挥。
教师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电影片段中毛泽东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坚决反对中央在全省实施暴动的决议?秋收起义的结局如何?中国工农革命军将何去何从?带着问题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武装起义1.八七会议教师出示八七会议补充资料,请学生根据这些材料与视频片段出演历史剧《八七会议的召开》,选出几名同学扮演瞿秋白、李维汉、毛泽东、彭公达、邓中夏以及国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
教师请学生欣赏表演时思考: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意义与局限分别是什么?学生观看历史剧并思考问题,表演结束后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出示参考答案。
八七会议的内容:(1)瞿秋白作《关于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3)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八七会议的意义与局限:在党的历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总结了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党的新的策略路线”,给正在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但此次会议没有找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土改相关知识介绍
土改相关知识介绍一、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即双减政策)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实际时间是1947—1948年)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实际时间是1950—1952年)政策: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农业合作化(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政策:积极发展稳步发展的方针,自愿互利的原则,由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6、人民公社化(十年建设时期,实际时间1958—1978年)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
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政策: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朝三化发展)。
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国家要“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十年来,三件大事是指哪三件
十年来,三件大事是指哪三件
第一件大事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主独立、人民解放。
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件大事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它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
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途。
土地革命战争馆解说词(九)
土地革命战争馆解说词(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一组东征、西征战役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华民族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
在此生死存亡关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共中央于1935年10月1日正式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吞华北和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面目,宣言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宣言的发表,在中国社会各阶层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提出了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猛烈扩大红军的战略方针;确立了红军的行动部署是打通抗日路线和巩固扩大现有苏区。
图为瓦窑堡会议会址。
为贯彻瓦窑堡会议确立的战略方针和红军行动部署,并以实际行动表示红军抗日决心。
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组成以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发起东征战役。
图为准备东渡黄河的红军骑兵一部。
毛泽东为红军东渡黄河给杨立三的指示信。
抗日先锋军首先向山西、绥远进军,并逐步向接近抗日前线的华北地区发展,以便与日军作战。
但红军的东征行动,遭到国民党军阎锡山部队的拦堵。
蒋会石也调集兵力增援阎锡山。
为避免内战,保存抗日力量,5月初,红军主动撤回河西,结束东征。
这是周恩来手稿《东征胜利与我们》。
5月5日,毛泽东、朱德分别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和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红军第15军团参谋长、河口渡河司令周士第的“东征日记”。
红军东渡黄河时使用的山炮。
在东征战役中,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者、红28军军长刘志丹在山西三交镇指挥作战中英勇牺牲。
国共的十年对峙
敌 退 我 追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集 中兵力,各个 歼灭”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时间:1931年冬 地点:江西瑞金 标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 国代表大会召开 概况: 定都瑞金、毛泽东为主席、 正式建立了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南昌 起义
秋收 起义
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创建
城市革命
农村革命
海陆丰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意义:
2.中共创建革命军队,武装夺权的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开始。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时间: 1927年8月7日 地点: 汉口 内容: 1.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2.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 党统治的总方针; 3.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 3、长征
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巩固练习
1、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 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 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 B、八一南昌起义 C、湘赣边秋收起义 D、红这第五次反“围剿” 2.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 )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A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 是土地革命开始的标志 C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事 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 (3)意义: 确领导 ②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 义原理解决自身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 成熟的标志 ③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
1927—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反动统治的革命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央前敌委员会领导了南昌起义。
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克服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撤销了他的领导职务,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
同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领导的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后,逐步扩大了根据地。
随着斗争的发展,党创建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根据地,建立了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其他许多红军部队。
在国民党统治下的白区,也在艰苦的条件下,发展了党和其他革命组织,展开了群众革命斗争。
从1930年到1931年9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工农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围剿”。
在此期间,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
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并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游击战争。
而蒋介石却坚持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的卖国政策,继续进行反人民的内战,并于1932年6月和1933年10月,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四、五次“围剿”。
中央红军在周恩来、朱德等的指挥下,粉碎了第四次“围剿”。
从1931年1月至1933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共击溃敌军75万,消灭敌军31万余人。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几次土地改革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几次土地改革?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
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4.建国初期
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
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6.十年探索时期
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
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改革开放时期
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毛概(材料题)
三,材料分析题(一)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
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
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 我写了一些论文, 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
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摘自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 月30日)请回答:(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答案:(1)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前提和来源。
毛泽东思想离开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土地改革运动
中共各时期土地政策1、大革命时期:(1)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其中湖南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
(2)农民在农会领导下,纷纷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做到“一切权力归农会”。
(3)为支援北伐奠定群众基础。
2、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含义: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
(2)背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蒋介石发动围剿,中共在根据地开展的。
(3)原因:①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发展;②是农民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③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4)区域:革命根据地(5)政策(主要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6)土地革命路线:①内容: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②制定的依据:国内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即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7)作用(意义):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力量(如贫农、雇农、中农、富农、中小工商业者)。
3、“双减双交”政策(抗日战争时期)(1)背景:①国民党政策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掀起了反共高潮;②日本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推行“三光”政策。
(2)政策内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3)实质: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即限制封建剥削。
(4)制定的依据: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由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变为中日民族矛盾;②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土地革命的演变
1、大革命时期:(1)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其中湖南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
(2)农民在农会领导下,纷纷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做到“一切权力归农会"。
(3)为支援北伐奠定群众基础.2、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含义: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
(2)背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蒋介石发动围剿,中共在根据地开展的。
(3)原因:①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发展;②是农民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③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4)区域:革命根据地(5)政策(主要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6)土地革命路线:①内容: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②制定的依据:国内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即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7)作用(意义):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力量(如贫农、雇农、中农、富农、中小工商业者)。
3、“双减双交"政策(抗日战争时期)(1)背景:①国民党政策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掀起了反共高潮;②日本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推行“三光”政策。
(2)政策内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3)实质: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即限制封建剥削.(4)制定的依据: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由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变为中日民族矛盾;②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十年内战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 遇战,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 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共爬 过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 经过11个省,通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红一 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时86000人,到陕北是仅剩 6500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 献出生命。
(1927年——1937年)
阶段特征: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政权的对峙和斗争,因 此这个阶段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还可以叫土地革命时期 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反动派叛变革命,第一次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革 命暂时转入低潮。
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中,我们得出什么教 训?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1935年12月27日)
长征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 安。 (2)红军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什么是长征精神?
当今社会如何发扬?
毛泽东和朱德总结1927年以来红军和赤卫 队的作战经验提出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进 ”的游击战争16字诀。
1933年夏,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各革命 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博古、李德对 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认为是国民党政 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是争取苏维埃中国完 全胜利的斗争。他们放弃以往毛泽东行之有 效的积极防御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 外”,以阵地战代替游击战 ,主动出击敌 人防守坚固的阵地。进攻受挫后,又采取消 极防御方针,企图同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 拼消耗,
一幅英雄的画卷一部壮丽的史诗 一个前所未闻的故事--长征
十年内战的历史事件有哪些_十年内战的历史事件介绍
十年内战的历史事件有哪些_十年内战的历史事件介绍“十年内战时期”是指1927年到1937年,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十年内战的历史事件,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十年内战的历史事件一: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
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英译:New Culture Movement概念:思想解放运动(革命)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
时间:1915年9月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原称《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主要领导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等。
内容:①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
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要阵地:《新青年》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旗帜:“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精神: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宣称“打倒孔家店”。
作用: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的大解放运动。
2.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为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5.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6.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十年内战的历史事件二: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土地革命是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土地革命从1927年开始到1937年结束。
土地革命时期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通常指的年份是1927年到1937年这十年之间。
一直到日本全面侵华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才宣告结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革命意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极其艰难曲折的道路。
曾从最多时的近30万人减少到约3万人,但在战争实践中锻炼出一支英勇善战的新型人民军队。
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指挥员,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战略战术,为实现全国抗战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在反围剿中缴获的飞机
从南昌起义到百色起义;从井冈山等革命根 据地的创建到革命的重新复兴、发展, 实践说明:
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国民党新军阀对中心城市 统治大大加强的形势下, 以城市为中心,先取大城市,以求一举获得革命 胜利的苏俄式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到农村去发动广大农民,建立、发展农村革命根 据地,扩大革命武装,中国革命就能够重新复兴、 发展。
1927年10月6日 毛泽东与袁文才 在茅坪大仓村会见
井冈山
井冈山中心区—茨坪
井冈山烈士陵园
广州起义:12月11日,中共广东
省委书记张太雷、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 起义,对国民党大屠杀政策发动了英勇 的反击。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初, 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海陆丰、琼崖、鄂豫 边、赣西南、赣东北……闽西、陕西等 地区领导和发动了近百次武装起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认 识还没有后来那样重视。 1924年1月,毛泽东在讨论国民党一大宣言文 件时谈到:我们的组织还不够强大,影响还到 不了群众,恐怕还不适宜马上提出反对大地主 的口号。可以肯定,目前中国农村的阶级分化 还远未到开始为土地而斗争的这一步。 当时有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合作,可以 在城市中推进国民革命的条件。
第五章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四个问题
一、探索革命新道路的 基本前提 二、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实践 三、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形成 四、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意义
第一节
探索革命新道路的 基本前提
历史背景:
1924—1927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推进的国民革命、北伐战争,以与辛亥 革命完全不同的形式和规模,打击了帝 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 的反动统治,使民主革命思想在全国范 围内得到空前的传播。因蒋介石和汪精 卫相继背叛革命,大革命归于失败。
八七会议
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在汉口举行的 中共中央紧急会议。 会议在中国革命的紧急关头,确定 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选举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 政治局。
这是邓小平作的 八七会议的记录
秋 收 起 义
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
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军打 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长沙 的 计划受挫后,起义部队决定南下,向敌人 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并于10 月7日抵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创建井 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三、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形成
毛泽东在实践上和理论上为探索“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做 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实践上: 大革命后期,毛泽东已经从实践中对无产 阶级领导农民斗争、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 性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先带领革命的力 量开始了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
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敢不敢坚持革命?对这个问题的回 答,是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前提。 共产党人的回答是坚定而明确的: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南昌起义
主要领导人:
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叶挺
这是朱德在起义 时用的驳壳枪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 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以行动对敢不敢坚持 革命作出的第一个回答。
第二,从世界范围上看,它是对比以往各国无 产阶级革命道路而言。
革命新道路实践和理论具有什么样 的国际意义? 它是一种“创新”,丰富了人民革 命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丰富了马列 主义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是具有 国际影响意义的。 但也不能过分夸大它的国际意义。
最重要的意义
这一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 命实际相结合,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产 物。 创新性主要表现在:这一理论体现了科学 理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格。 对于我们今天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仍有启迪意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 的中心问题
毛泽东在农民运动讲习所
先生对于农运富有经验, 盼即回湘,指导一切。
中国佃农生活举例
“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
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在理论上: 中国共产党内,是毛泽东最先对这一 新道路的探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总 结说明,提出理论性概括、分析的。 1928年10月—1930年5月 毛泽东的四篇理论文章: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
革命新道路理论“新”在哪里?
第一,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上看, 它是对比大革命失败以前的革命道路 而言。 第二,从世界范围上看,它是对比以 往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而言。
第一,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上看,它是对比 大革命失败以前的革命道路而言。
大革命失败以前,中国共产党党与国 民党合作,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是否 正确? 了解历史,认识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意 义,要科学、理性。
主要阅读文献: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选集》第 一卷; 《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思考题: 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实践和理论上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 的?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基本认识
中国共产党走武装革命的道路是被迫选择的。 毛泽东后来说:“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 小学教员,也没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 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 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 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 革命新道路的探索,首先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 革命的结果; 在新的实践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集 体的勇气和智慧。
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 这个名称,而叫它做 “本本主义”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客观 条件 红色发展的革命形势
主观 条件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
工农武装割据
三者密切结合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蒋介石通过各种手段加强了他个人的 独裁统治,同时也改变了国民党过去的革 命性质,完全变成了一个由代表地主、买 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控制的政党。 1928年建立的2月改组后的南京国民 政府实行了一党军事独裁的统治 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 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其正规军总数达 200余万,还有不计其数地方反动武装、各 县保安队等。
1927年12月11—13日
广 州 起 义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 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 发动了百色起义。
1、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实践
怎样坚持革命? 进行武装斗争。 道路问题——进攻的方向指向哪里? 如何开辟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应革命形 势变化的革命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实践、探索的艰 苦过程,逐步把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总结上 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理论的。
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提出依据“找着新的道路” 的要求,初步提出了相机占领某个县或几个县、 建立革命政权、实行武装割据的思想。 1928年6月,中共六大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 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 1929年9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 指示信中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 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 物。” 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发表署名文章,明 确提出: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即可以 联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 命势力向城市进攻,这样,革命必然得着胜利。
土地革命 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 主要形式
革命根据地 战略阵地
井冈山土地法 (1928年12月)
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 需要正确的思想路线, 需要政治上的勇气。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 要靠中国同志了解 中国情况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产物,也是反对教条主义的产物。 这一理论的形成,也就标志了毛泽东 思想的初步形成。(有了新的理论概 念和内容)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一理论得到了进 一步系统地总结和阐述。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后,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形势
中共“六大”时的材料统计:1927 年3月—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 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 中共产党员26000多人,失踪者更是 不计其数。
在白色恐怖统治下,我党很多重要的活动 家先后牺牲:萧楚女 陈延年 陈乔年 赵世炎 夏明翰 郭亮 向警予 周文雍等;一些不坚定 分子开始发生动摇:脱党、叛党… 据1927年5月中共五大统计,共产党员由 大革命时期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 在腥风血雨的革命危急时刻,教育家徐 特立、文学家郭沫若、在国民革命军任军官 的贺龙、彭德怀等人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 共产党。
1927年9月19日 秋收起义部队 会师文家市
1927年10月27日 工农革命军到达 井冈山
湖南浏阳文家市里仁学校
1927年9月29日 秋收起义部队 “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
在组织上进行改编,将部队从一个师 缩编为一个团。 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确定 “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 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连以上设 立士兵委员会。
2、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的特务 组织: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统计局(中统) 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局(军统),对 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及异己分子搞绑架、暗 杀等,以此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 3、国民党大力推行保甲制,来控制人 民,禁止革命活动。 4、国民党还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来控 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
四、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意义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