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听课反思张建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学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反思
石河子市第二十一中学张建杰
2011年10月27-28日,在我校举行了第三学区(五中和二十一中)“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研讨。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深刻的了解到:“同课异构”虽然两位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但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教学方法等各有不同。老师们的课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在听课活动中可以说是如沐春风,真正让我享受了一场“精神的盛宴、视觉的大餐”。
这次活动中,我听了六节语文课,,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1、立足校本,源于文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不管是低段还是高段,每堂课都紧扣大纲,深研教材,教学定位非常准确。校本教研“朗读教学”贯穿教学活动始终。齐读——分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以及教者的范读、领读等,“朗读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践行,效果甚好。如五中王玲娜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通过指导读、自由读、指名读、接连读、配乐读、分角色读,读中悟情,以读促解。在朗读中,学生切身融入到情境中,切身体会到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大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另外,王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尽量扩展教学内涵与外延,引导学生积累
和内化语言材料。同样是《七律长征》,我校李霞老师巧妙地将学生陌生的时代背景、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长征的结局等情况穿插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诗的理解减缓坡度。在课上,两位老师都能运用背景资料、视频等多种资源让学生在直观中、在情境中体验,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的目的,生发出对红军战士豪迈、乐观情绪的赞叹。最后的两位老师课外拓展都安排得了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等其他诗词,引导学生诵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诗到词,从作品到文风,深入浅出地让学生在浓浓的文学殿堂徜徉,对学生的发展自是不言而喻了。
2.巧设课堂导入,迅速抓紧学生眼球。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有精彩的课堂导入,这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的契机。在本次活动中,老师们在课堂导入上下足了功夫,古诗、歌曲、视频、谜语、故事、美景等,既巧妙导入新课,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王静老师的《小小竹排画中游》,通过配有《江南》古诗的图片,既拓展了学生课外知识,又抓住了学生的眼球,立刻融入到江南的美景中;张志丽老师《盘古开天地》,通过动画片中的神话人物导入,学生一看见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立刻就兴奋起来,当看到不太熟悉的盘古时,便强烈的想去认识、了解;同样,林红老师在教学《盘古开天地》时,通过让孩子们看神话故事并给大家讲的方式导入,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王玲娜老师的《七律长征》,通过慷慨激昂的歌曲视频《长征》,让学生从听觉、视觉走进文本。
3.精心布置环节,力使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五中老师讲授《小小竹排画中游》时通过做游戏的方式,炸弹引爆、苹果变大、走出迷宫等方式将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活泼有趣,提高了小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这种方法也易于小学生的记忆特点;课文延伸,填写诗句,林红老师在教学《盘古开天地》时,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我想把手放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够摸到盘古的汗毛了,我想————,我想—————。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充分表达自己观点;课堂评价不单单是语言评价,五中老师精心准备的小红花,奖励给表现优秀的孩子,并在每一朵小红花后写下送给孩子们的话,可谓用心至极。
4、如情入境,打造魅力语言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他演绎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我校林红老师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时,那亲切中富有童趣的语言语言,不仅营造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好的走进神话的世界里,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王静老师的《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边欣赏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江南美景,一边配以优美的语言加以解说,学生就好像真正在画中游一般。王玲娜、李霞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慷慨激昂的语言立刻就将我们带进与我们相距甚远的长征,拉近了我们与长征的距离,这就是语言的独特魅力!
5.情感交流,创设融洽和谐的氛围。
上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所。如果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没有融合,一堂课的效果将是不会很好
的。我所听的课上,教师创设的教学气氛都是相当融洽和谐的。这就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王玲娜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课前谈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王老师通过猜字谜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姓氏,老师接着说:“那该怎么称呼我呢?”学生齐呼“王老师”。正是这一个小的课前的“热身”活动,让学生们熟悉了原先还非常陌生的老师,使后面的课堂师生活动流畅、和谐。
当然,由于教育水平、学生自身情况的限制,我们的课堂比起杜郞口中学、昌乐二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学生未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老师讲得过多过细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改进。
总之,本次第三学区的“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不仅让我拓宽了视野,革新教学理念,给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盛宴,更重要的是,使我认识到: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只要我们能遵循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尽心尽力设计的课就会是一节成功的课。
张建杰 2011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