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电工学课件第2章
大学经典教材--电工学第二章第一部分
4. 正确设置静态工作点,使整个波形处于放大区。
如果已给定电路的参数,则计算静态工作点来 判断;如果未给定电路的参数,则根据电路结 构确定。
43
§2.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估算法 静态分析
图解法
放大 电路 分析 微变等效电 路法 动态分析 图解法 计算机仿真
EWB、Pspice等 44
2.3.1 直流通道和交流通道
23
三、输出电阻ro
放大电路对其负载而言,相当于信号源,我们 可以将它等效为戴维南等效电路,这个戴维南 等效电路的内阻就是输出电阻。
US ~
从负载的角度看 内阻越小越好, 说明放大器的带 负载能力越强
Au
RL
ro
US' ~
RL
24
如何确定电路的输出电阻ro ?
方法一:计算。 步骤:
1.所有的信号源去掉(保留受控源)。
当UCE大于一 定的数值时, IC只与IB有关, I100A C=IB。
80A
60A
40A 20A IB=0 12 UCE(V)
12
1 3
6 9
IC(mA )
4
3
2
此区域中UCEUBE 集电结正偏,IC 不等于 IB,失去 100A 放大作用。 UCE0.3V称为饱 80A 和区。 60A
40A 20A IB=0 12 UCE(V)
13
1 3
6 9
IC(mA ) 4 100A 此区域中 : IB=0,IC=ICEO 80A ,UBE< 死区 电压,称为 60A 截止区。 40A
3
2
1 3
6 9
20A IB=0 12 UCE(V)
14
输出特性三个区域的特点:
电工学第2章
举例 在图中,已知直流发电机 的电动势E1=7V,内阻r1=0.2 Ω, 蓄电池组的电动势E2=6.2V,内 阻r2=0.2 Ω。负载电阻R3=3.2 Ω。 用节点电压法求各支路电流和 负载的端电压。
二、应用举例
解:负载两端的电压即为节点电压。
G1 1 1 5S r1 0.2 G2 1 1 5S r2 0.2 G3 1 1 5 S r3 3.2 16
i f u
2、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内容:关注变化量 U S、 IQ、 UQ 动态分析工具:微变等效电路 i
+ _ us
R u
微变:(微小变化) 等效:(线性代替非线性)
i
rd
Q
在Q点附近的 电路模型
i u
u rd i
up
u
2.9 PSpice例题分析
I U
U R I
(常数)
一、非线性电阻的描述
非线性电阻: 电阻值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非 线 性 特 性 I2 I1 I
U I
Q2
Q1 U1 U2 U
R
工作点不同 电阻不一样
Q1 : Q2 :
U1 R1 R2
I1 I2
U2
二、非线性电阻电路的电阻
1、静态电阻 2、动态电阻U R ຫໍສະໝຸດ tg Ib)有源二端网络
图4-10 二端网络的表示符号
二、无源线性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1. 任何一个无源线性二端网络,其端电压与端钮电 流间总是线性关系,它们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因 此,一个无源线性二端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等效电 阻 Req 来代替,该等效电阻也称为网络的输入电
阻。
2.无源线性二端网络等效电阻Req的求解
电工学电工技术第二章ppt课件
U R1 R2 (3)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11 1
–
R R1 R2
(4)并联电阻上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I
两电阻并联时的分流公式:
+ U –
R
I1
R2 R1 R2
I
应用:
I2
R1 R1 R2
I
分流、调节电流等。(最广泛)
编辑版pppt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例1:图示为变阻器调节负载电阻RL两端电压的 分压电路。 RL = 50 ,U = 220 V 。中间环节是变 阻器,其规格是 100 、3 A。今把它平分为四段,
R2
R =R1+R2
(4)串联电阻上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I
+ U –
两电阻串联时的分压公式:
R
应U1用:R1R1R2 U
U2
R2 R1 R2
U
降压、限流、调节电压等。 编辑版pppt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2.1.2 电阻的并联
I
特点:
+ I1 I2
(1)各电阻联接在两个公共的结点之间; (2)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
(2) 若所选回路中包含恒流源支路, 则因恒流源两
端的电压未知,所以,有一个恒流源就出现一个未
知电压,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不可少列KVL方程。
编辑版pppt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例3:试求各支路电流。
a
c
+ 42V –
编辑版pppt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解: (4) 在 e 点:
U 220
IeaRea
电工学PPT第二章
阻抗角
R Z cos X Z sin
基本元件R、L、C的阻抗
RLC串联电路的阻抗特性:
Z R j ( X L X C ) R jX
(1) 当 X L X C 时,X 0, 0
阻抗角
相量模型 电压、电流用相量表示;
Z R 2 ( X L X C )2
X L XC arctan R
U U u Z = Z () I I i
阻抗表示了电路的电 压与电流之间的大小 和相位的关系:
阻抗模值
Z=R jX
电阻 电抗
Z Z
UC
UR
UL
I
电路呈电容性, 此时总电压滞后电流。
U L UC
UL
UR
I
U
UC
+
u
-
uR
uL
R I jX L I jX C I
[ R j ( X L X C )] I
定义电路的阻抗:
def
C
uc
用相量法分析R、L、C串联电路
+
I R
jX L
U
-
U R
U L jX C
Uc
U Z =R j ( X L X C ) I 阻抗模值 Z Z
RLC串联电路UI
UL
UC U L UC UC
UL
相量图
U
UR
I
电路呈电感性; 此时总电压超前电流。
(2) 当 X L X C 时,X 0, 0
第2章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1]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1]
2.1.1 电的基本概念
n 2.1.1.1 电的概念 n 自然界中的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
成,而原子又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所 组成。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对外不显电性,物 质也不显带电的性能。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物体带电的原因就是得到或失去了电子。物体所带电荷的
n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1]
n 2.1.2.2 串联电路
n 串联电路是使电流只有一条通路通过每一 个电路元件,为电路组成的两种基本方式 之一。例如,一个包含两个电灯泡和一个9 V电池的简单电路。若导线连接电池到一个 电灯泡再到下一个电灯泡,回到电池,构 成一个连续的圈,则两个电灯泡之间为串 联。
n 电容(或称电容量)是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 的物理量。我们把电容器的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 加1V所需的电量,叫做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从 物理学上讲,它是一种静态电荷存储介质(就像 一只水桶一样,你可以把电荷充存进去,在没有 放电回路的情况下,刨除介质漏电自放电效应/电 解电容比较明显,可能电荷会永久存在,这是它 的特征),它的用途较广,它是电子、电力领域 中不可缺少的电子元件。
n 1法拉(F)= 103毫法(mF)=106微法(μF)
n 1微法(μF)= 103纳法(nF)= 106皮法(pF)
n 多电容器并联计算公式:
n C=C1+C2+C3+…+Cn
n 多电容器串联计算公式:
n 1/C=1/C1+1/C2+…+1/Cn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1]
电工学第2章
A1 r1 e jθ 1 r1 j (θ 1 −θ 2 ) r1 A= = = e = ∠ θ1 − θ 2 jθ 2 A2 r2 e r2 r2
第二章 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即复数的乘、除运算为模与模相乘、 即复数的乘、除运算为模与模相乘、除,幅角与幅角相加、减。 幅角与幅角相加、
二、正弦信号的相量表示
根据电路图可知, 解 根据电路图可知,电流 i = i1 + i 2 ,为两个同频率正 弦量相加 正弦量的加减运算可以转换成对应相量的加减运算。 相加, 弦量相加,正弦量的加减运算可以转换成对应相量的加减运算。 正弦电流i 的相量表示分别为: 正弦电流 1、i2 的相量表示分别为: +j
ɺ = 5e j 36.9 A = 5∠36.9 A I1m ɺ I =10e−j53.1 A =10∠−53.1 A
•
例2-8 电路如图2-8(a) 电路如图2 所示,已知i1、i2分别为: 所示, 分别为:
i1 = 5 sin(ωt + 36.9 ° ) A
i2 = 10 sin(
? ?
试求电流i,并作相量图。 试求电流 ,并作相量图。
第二章 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例
u1 = U 1 m sin( ω t + θ 1 ),
相位
u 2 = U 2 m sin( ω t + θ 2 )
初相位
ϕ12 = (ωt + θ1 ) − (ωt + θ 2 ) = θ1 − θ 2
可见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即为同频率正弦量的初相位之差。 可见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即为同频率正弦量的初相位之差。
为区别于 一般的复 数,将表 示对应正 弦量的复 数称为相 量。
电工学第2章
返回
上一节
下一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3 章
交 流 电 路
2.5 并联交流电路
KCL: I = I1 + I2
I= U + U Z2 Z1 1 1 )U U ( = Z I= Z + Z 1 2 Z = Z1∥Z2 其中:Z1= R1+ j XL
-
+
I
I1
R1
I2
R2
U
L C
Z1
Z2
并联交流电路
交 流 电 路
(2)功率关系
u,i i
a. 瞬时功率:
u
ωt
p = U I sin2ωt
o
+
i
p o
u -
u -
+
i
u
+
i
u
+
i
+ p <0
p >0
+ p <0
p >0
ωt
充电 放电 充电 放电
第 3 章
交 流 电 路
b.平均功率(有功功率): P = 0 c.无功功率: Q = U I = XC I 2 U2 = XC
Z2= R2- j XC
返回
上一节
下一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3 章
交 流 电 路
2.6 交流电路的功率
一、瞬时功率
i = Imsinωt u = Umsin(ωt + ) p = u i = UmImsin(ωt + ) sinωt = U I cos + U I cos (2ωt + ) :电压超前电流的角度
电工学习第二章PPT课件
(2) 若 iL(0)I00, 电感元件用恒流源代替 , 其值等于I0 , 若iL(0)0, 电感元件视为开路。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3) 时间常数 的计算
原则: 要由换路后的电路结构和参数计算。
(同一电路中各物理量的 是一样的)
对于一阶RC电路 R0C
对于一阶RL电路
L R0
注意:
1) 对于简单的一阶电路 ,R0=R ;
2) 对于较复杂的一阶电路, R0为换路后的电路 除去电源和储能元件后,在储能元件两端所求得的
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1:
t=0 S R1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第3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重点: 1.换路定则; 2.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难点: 1.用换路定则求初始值和稳态值; 2.用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求解暂态 电路; 3.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的分析。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3 .3 .3 RC电路的全响应
f () O
(d)f()0 t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三要素法求解暂态过程的要点
(1) 求初始值、稳态值、时间常数; (2) 将求得的三要素结果代入暂态过程通用表达式; (3) 画出暂态电路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由初始值稳态值)
f(t)
终点 f ()
起点 f (0 )
O
0 .63 [f( 2)f(0) ]f(0)
结论1: 全响应 = 零输入响应 + 零状态响应
电工学第2章习题答案ppt课件
.
2-2 试求图2-35所示钢杆各段内横截面上的应 力和杆的总变形。钢的弹性模量E=200GPa。
解 1、内力计算 用截面法分别计算左段和右段的内力并作杆 的轴力图(b)
得 F左 =4kN(拉) F右 =4kN(拉).
得 FN2=
F(压)
同理,可以计算横截面3-3上的轴力FN3,
由截面3-3右段图(d)的平衡方程∑Fx=0,
得FN3= 0
.
解b 使用截面法,沿截面1-1将杆分
成两段,取出右段并画出受力图(b)
用FN1表示左段对右段的作用, 由平衡方程∑Fx=0,. 得FN1 =F(拉)
同理,可以计算横截面2-2上的轴力 FN2,由截面2-2右段图(c)的平衡 方程Fx=0 ∑,得FN2= F(压)
螺栓应至少为16个
.
2-5 三角形支架ABC如图2-38所示,在C点受到载荷F 的作用。己知,杆AC由两根10号槽钢所组成, [σ]AC=160MPa;杆BC是20a号工字钢所组成, [σ]BC=100MPa。试求最大许可载荷F。
.
解 选取C为研究对象 1、如图所示,由平衡方程得
∑Fx=0 FAC Cos30o-FBCCos30o=0 ∑Fy=0 FAC Sin30o-F+FBCSin30o =0 解得 FAC =FBC=F
4
4
解得X=1.08m,当F=30KN时,
FA13.8KN FB 16.2KN
正应力
σ AA FA Aπ132.802110036 43.97MPa 4
正应力
σ BA FB Bπ 162.252110036 32.97MPa 4
电工学2
3 j4 U
3 j 4 U
3 j 4 U
u 5 2 sin( t 531 )
u 5 2 sin( t 126 9 )
u 5 2 sin( t 126 9 )
33
符号说明
瞬时值 --- 小写 有效值 --- 大写 最大值 --- 大写+下标
i
35
交流电也遵循克希荷夫定律,即:
i(t) 0 , u(t) 0
用相量表示:
I 0 ,
U 0
或:
Im 0 ,
Um 0
36
注意
正弦量的幅值(或有效值) 不能直接进行加减。
正误判断
u 100sin t U ?
瞬时值
复数
37
正误判断
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
§2 . 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2 . 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 . 3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2 . 4 RLC串联交流电路 §2 . 5 阻抗的串联和并联 §2 . 6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
§2 . 7 功率因数的提高
§2 . 8 三相电源
§2 . 9 三相负载的联结
有利于电器设备的运行;
. . . . .
3
正弦交流电的方向
正弦交流电也有正方向,一般按正半周的方向假设。
i
u
R
i
实际方向和假设方向一致
t
实际方向和假设方向相反
交流电路进行计算时,首先也要规定物理量 的正方向,然后才能用数字表达式来描述。
4
二、正弦量的三要素
Im
i
i I m sin t
山东大学电气学院电路课件:第二章
总功率
p=Reqi2 = (R1+ R2+ …+Rn ) i2 =R1i2+R2i2+ +Rni2 =p1+ p2++ pn
表明 (1) 电阻串联时,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阻大小成正比 (2) 等效电阻消耗的功率等于各串联电阻消耗功率的总和
前页
后页
退出
二、电阻并联 (Parallel Connection)
R2 R3 R23 R2 R3 R1 R3 R1 R31 R3 R1 R2
由 Y : R12 R31 R1 R12 R23 R31 R23 R12 R2 R12 R23 R31 R31 R23 R3 R12 R23 R31 R12 R1 R2
前页
后页
退出
2.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一、 电阻串联 ( Series Connection of Resistors ) 1. 电路特点:
R1
Rk
Rn
+ un _ _
i +
+ u1 _ + uk _ u
(a) 各电阻顺序连接,流过同一电流 (KCL); (b) 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阻的电压之和 (KVL)。
u1 _
说明:
u2 _
1. 两对端纽具有相同的伏安关系意味着在u,i 平面上,(u1, i1)与(u2, i2)是完全相同的两条曲线。 2. 相互等效的电路在电路中对外部的作用是完全相同的。
前页 后页 退出
B
i
+ u -
等效 C
i
+ u -
对A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而言,满足
电工学PPT第二章.
Z R2 ( XL XC )2
arctan X L XC
R
Z U =U u Z ()
I I i
Z=R jX
阻抗表示了电路的电
压与电流之间的大小 和相位的关系:
电阻 电抗
Z Z
阻抗模值 阻抗角
Z R2 X 2
arctan
X R
R Z cos
X
Z
sin
基本元件R、L、C的阻抗
RLC串联电路UI
UL 相量图
UC
U
UL UC UC
I
UR
UL
UL UC 0
U I
UR UC
UL
UL UC
UL UC
UR I
U
复习: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元件 向量模型
伏安关系
电阻 I R
U
电感 I j L
U
1
电容 I jC
U
U R I
U j L
I
U 1
I jC
感抗: 电抗:
XL L
1
XC C
向量图
§2.4 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
一、R、L、C串联的交流电路 • • • •
+i R L
U UR U LUC
•
•
•
u
uR uL
C
uc
-
用相量法分析R、L、C串联电路
+ I R jX L
UR UL
U
jX C Uc
R I jX L I jXC I •
[R j( X L XC )] I
定义电路的阻抗:
def
Z
U =R I
j( X L
XC )
电工学(I)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实验三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
电路设计
设计一
01
简单直流电源的设计
设计二
02
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
设计三
03
数字逻辑门电路的设计
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一
汽车点火系统的电路分析
案例二
LED照明电路的设计与优化
案例三
智能家居中的传感器与执行器电路分析
05
习题与解答
习题
01
02
03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电工学(i)第二章电路的分析 方法
目录
• 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 • 电路的分析方法 • 电路的分析实例 • 实验与实践 • 习题与解答
01
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
电路的组成
电源
转换为电能。
消耗电能,将电能转换 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控制电路的通断,调节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戴维南定理指出,任意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可以用一个等效电源来代替,其中等效 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网络开路电压,内阻等于网络内部所有元件总电阻减去所有独 立源产生的电阻。这个定理常用于简化复杂电路的分析过程。
03
电路的分析实例
简单电路分析
总结词
通过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 原理,对简单电路进行电压、电流和 功率的定量分析。
交流电路分析
总结词
利用相量法、频率响应分析等手段, 对交流电路进行动态特性的分析和研 究。
详细描述
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 而变化,通过相量法可以将交流量表 示为相量,进而分析电路的阻抗、感 抗和容抗等参数,研究电路的频率响 应和稳定性。
04
实验与实践
电工学 (2)ppt课件
本章要求:
1.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意义; 2.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掌握电源
与负载的判别。 3. 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 4. 了解电源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
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 5. 掌握分析与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的方法。
7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一、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负载:将电能转换成非电能的装置,或消耗电能的装置。 例如:电动机、电炉、灯
中间环节:连接电源和负载的部分,起传输和分
配电能的作用。例如:输电线路
9
二、 电路模型
I
电 池
灯 泡
+ E
_
+
RU
_
电源
负载
理想电路元件:在一定条件下,突出其主要电磁性能,
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电路元件理想化
(模型化)。
主要有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电源元件。
在电路中任选一节点,设其电位为零(用 标记), 此点称为参考点。其它各节点对参考点的电压,便是
该节点的电位。记为:“VX”(注意:电位为单下标)。
a
a
1 b 5A
a 点电位: Va = 5V
1
b 5A
b 点电位: Vb = -53V5
注意:电位和电压的区别
某点电位值是相对的,参考点选得不同, 电路中其它各点的电位也将随之改变;
1.1.3/7 图1.1.9中,哪些元件吸收功率,哪些元件提供 功率,并求出吸收与提供的功率大小。
20
§1.2 电路元件
二端元件: 电阻 电感 电容 电压源 电流源
一、电阻元件 R :(单位:、k、M )
1. 线性电阻:电阻值与它所通过的电流 和所施加 的电 压无关。即电阻值固定不变. 也可以说满足欧姆定 律的电阻为线性电阻.
电工学课件2
I I7
R12 1Ω
I12 I5
3V
−
I +
3V −
5
R7 R5 3Ω 6Ω
R34 2Ω
R5 6Ω R6 1Ω
R6 1Ω
(a)
+
I I7
(b) I R
12
12
1Ω R7 3Ω
R = 1•5Ω
3V
−
R 3456 2Ω
(d)
(c)
由(d)图可知 R = 1•5Ω
I
+ 3V
−
U , I = = 2A R
一般不限于内阻R0 ,只要 一个电动势为E的理想电 压源和某个电阻R串联的 电路,都可以化为一个电 流为 I S的理想电流源和这 个电阻并联的电路。 a
a
E
IS
R
R
b
E IS = R
b
注:其它含源支路的等效
• 电压源并电阻
•
电流源串电阻
电压源与电流源并联或串联,如何等效? 电压源与电流源并联或串联,如何等效? 两个电压源串联,如何等效? 两个电压源串联,如何等效? 两个电流源并联,如何等效? 两个电流源并联,如何等效? 两个相同的电压源并联,如何等效? 两个相同的电压源并联,如何等效? 两个相同的电流源串联,如何等效? 两个相同的电流源串联,如何等效?
例题2.1 例题2.1
计算图中所示电阻电路的等效电阻R,并 求电流 I 和I5 。
I + 3V
−
R1 2Ω R2 2Ω R7 3Ω I R3 4Ω R4 4Ω
5
R5 6Ω R6 1Ω
解
可以利用电阻串联与并联的特征对电路进行简化
I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2.1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2.3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2.4支路电流法2.6叠加定理2.7戴维宁定理本章要求:1.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 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2.1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2.1.1电阻的串联特点:(1)各电阻一个接一个地顺序相联;两电阻串联时的分压公式:U R R R U 2111+=U R R R U 2122+=R =R 1+R 2(3)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4)串联电阻上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R 1U 1U R2U 2I+–++––R U I +–(2)各电阻中通过同一电流;应用:降压、限流、调节电压等。
2.1.2 电阻的并联两电阻并联时的分流公式:IR R R I 2121+=IR R R I 2112+=21111 R R R +=(3)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4)并联电阻上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特点:(1)各电阻联接在两个公共的结点之间;R U I +–I 1I 2R 1U R 2I +–(2)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应用:分流、调节电流等。
2.3电源的两模型及其等效变换2.3.1 电压源模型电压源模型由上图电路可得: U =E –IR 0若R 0 = 0理想电压源: U ≡E U O =E电压源的外特性I U I R L R 0+-E U +–电压源是由电动势E和内阻R 0 串联的电源的电路模型。
0S R E I =若R 0<< R L ,U ≈E ,可近似认为是理想电压源。
理想电压源O电压源2.3.2 电流源模型S R U I I -=IR LU 0=I S R 0电流源的外特性I U理想电流源O I S 电流源是由电流I S 和内阻R 0 并联的电源的电路模型。
由上图电路可得:若R 0 = ∞理想电流源: I ≡I S若R 0 >>R L ,I ≈I S ,可近似认为是理想电流源。
电流源电流源模型R 0U R 0U I S+-2.3.3 电源两种模型之间的等效变换由图a :U = E -IR 0由图b :U = I S R 0–IR 0I R LR 0+–E U +–电压源等效变换条件:E = I S R 0S R E IR LR 0UR 0U I SI +–电流源(2) 等效变换时,两电源的参考方向要一一对应。
(3)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无等效关系。
(1)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关系只对外电路而言,对电源内部则是不等效的。
注意事项:例:当R L = 时,电压源的内阻R 0中不损耗功率,而电流源的内阻R 0中则损耗功率。
(4) 任何一个电动势E 和某个电阻R 串联的电路,都可化为一个电流为I S 和这个电阻并联的电路。
R 0+–E a b I S R 0a b R 0–+E a b I S R 0a b例1:求下列各电路的等效电源解:+–a bU2Ω5V (a)+-+–ab U 5V (c)+-(c)a+-2V 5V U +-b 2Ω+-(b)a U 5A2Ω3Ωb+-(a)a +–5V 3Ω2ΩU+-a5AbU 3Ω(b)+-例2: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2Ω电阻中的电流。
(P68习题2.3.5)A1A 22228=++-=I 解:–8V +–2Ω2V +2ΩI(d)2Ω由图(d)可得6V 3Ω+–+–12V 2A6Ω1Ω1Ω2ΩI(a)2A3Ω1Ω2Ω2V+–I2A6Ω1Ω(b)4A2Ω2Ω2Ω2V +–I(c)例3:解:统一电源形式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图示电路中1 Ω电阻中的电流。
P41例2.3.22 Ω+-+-6V 4V I 2A3 Ω4 Ω6 Ω1Ω2A3Ω6Ω2AI4Ω2Ω1Ω1AI4Ω2Ω1Ω1A2Ω4AA2A 3122=⨯+=I 解:I 4Ω2Ω1Ω1A2Ω4A1ΩI4Ω2Ω1A 2Ω8V +-I4Ω1Ω1A 4Ω2AI2Ω1Ω3A例4:电路如图。
U 1=10V ,I S =2A ,R 1=1Ω,R 2=2Ω,R 3=5 Ω,R =1 Ω。
(1) 求电阻R 中的电流I ;(2)计算理想电压源U 1中的电流I U 1和理想电流源I S 两端的电压U I S ;(3)分析功率平衡。
解:(1)由电源的性质及电源的等效变换可得:A 10A 110111===R U I A 6A 22102S 1=+=+=I I I aI RI Sb I 1R 1(c)I R 1IR 1R IS R 3+_I U 1+_U I S UR 2+_U 1a b (a)aI R 1RI S+_U 1b(b)(2)由图(a)可得:A4A 4A 2S 1---===I I I R A 2A 510313===R U I R 理想电压源中的电流A6A )4(A 2131===---R R U I I I 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V10V 22V 61S 2S 2S =⨯+⨯=+=+=I R RI I R U U I aIRI SbI 1R 1(c)aI R 1RI S+_U 1b(b)各个电阻所消耗的功率分别是:W36=6×1==22RI P R W16=4×1==22111)(-R R I R P W 8=2×2==22S 22I R P R W20=2×5==22333R R I R P 两者平衡:(60+20)W=(36+16+8+20)W80W=80W(3)由计算可知,本例中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都是电源,发出的功率分别是:W 60=6×10==111U U I U P W 20=2×10==S S S I U P I I2.4支路电流法支路电流法: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KCL 、KVL )列方程组求解。
对上图电路支路数:b =3 结点数:n =2123回路数= 3 单孔回路(网孔)=2若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应列出三个方程b a+-E 2R 2+-R 3R 1E 1I 1I 3I 21. 在图中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对选定的回路标出回路循行方向。
2. 应用KCL 对结点列出( n -1 )个独立的结点电流方程。
3. 应用KVL 对回路列出b -( n -1 )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通常可取网孔列出)。
4. 联立求解b 个方程,求出各支路电流。
对结点a :例1:P4512I 1+I 2–I 3=0对网孔1:对网孔2:I 1 R 1 +I 3 R 3=E 1I 2 R 2+I 3 R 3=E 2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ba +-E 2R 2+-R 3R 1E 1I 1I 3I 2(1) 应用KCL 列(n -1)个结点电流方程因支路数b =6,所以要列6个方程。
(2) 应用KVL 选网孔列回路电压方程(3) 联立解出I G 例2:对结点a :I 1 –I 2 –I G = 0对网孔abda :I G R G –I 3 R 3 +I 1 R 1 = 0对结点b :I 3 –I 4 +I G = 0对结点c :I 2 + I 4 –I = 0对网孔acba :I 2 R 2 –I 4 R 4 –I G R G = 0对网孔bcdb :I 4 R 4 + I 3 R 3 = E试求检流计中的电流I G 。
P46R Gadb cE–+GI 2I 4I GI 1I 3I0,4321==G I R R R R支路数b =4,但恒流源支路的电流已知,则未知电流只有3个,能否只列3个方程?例3:试求各支路电流。
可以。
注意:(1) 当支路中含有恒流源时,若在列KVL 方程时,所选回路中不包含恒流源支路,这时,电路中有几条支路含有恒流源,则可少列几个KVL 方程。
(2) 若所选回路中包含恒流源支路, 则因恒流源两端的电压未知,所以,有一个恒流源就出现一个未知电压,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不可少列KVL 方程。
baI 2I 342V +–I 112Ω6Ω7A3Ωcd12支路中含有恒流源(1) 应用KCL 列结点电流方程支路数b =4,但恒流源支路的电流已知,则未知电流只有3个,所以可只列3个方程。
(2) 应用KVL 列回路电压方程(3) 联立解得:I 1= 2A ,I 2= –3A ,I 3=6A例3:试求各支路电流。
对结点a :I 1 + I 2 –I 3 = –7对回路1:12I 1 –6I 2 = 42对回路2:6I 2 + 3I 3 = 0当不需求a 、c 和b 、d 间的电流时,(a 、c )(b 、d )可分别看成一个结点。
支路中含有恒流源。
12因所选回路不包含恒流源支路,所以,3个网孔列2个KVL 方程即可。
baI 2I 342V +–I 112Ω6Ω7A 3Ωcd(1) 应用KCL 列结点电流方程支路数b =4, 且恒流源支路的电流已知。
(2) 应用KVL 列回路电压方程(3) 联立解得:I 1= 2A ,I 2= –3A ,I 3=6A3:试求各支路电流。
对结点a :I 1 + I 2 –I 3 = –7对回路1:12I 1 –6I 2 = 42对回路2:6I 2 + U X = 012因所选回路中包含恒流源支路,而恒流源两端的电压未知,所以有3个网孔则要列3个KVL 方程。
3+U X –对回路3:–U X +3I 3 = 0baI 2I 342V+–I 112Ω6Ω7Acd3Ω2.6叠加定理叠加定理:对于线性电路,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都可以看成是由电路中各个电源(电压源或电流源)分别作用时,在此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的代数和。
原电路+=叠加定理R 1(a)R 3I 1I 3E 1+–+–R 2I 2E 2I ´1I ´2E 1单独作用R 1(b)R 3I ´3E 1+–R 2E 2单独作用R 2(c)R 3+–R 1I "1I "2I "32E11332213232111E R R R R R R R R R //R R E I '+++=+=E 2单独作用时((c)图)E 1 单独作用时((b)图)原电路+=R 1(a)R 3I 1I 3E 1+–+–R 2I 2E 2I ´1I ´2E 1单独作用R 1(b)R 3I ´3E 1+–R 2E 2单独作用R 2(c)R 3E 2+–R 1I "1I "2I "32133221331223131//E R R R R R R R R R R E R R R I ++=+⨯+=''原电路+=R 1(a)R 3I 1I 3E 1+–+–R 2I 2E 2I ´1I ´2E 1单独作用R 1(b)R 3I ´3E 1+–R 2E 2单独作用R 2(c)R 3E 1+–R 1I "1I "2I "3213322131133221321)()(E R R R R R R R E R R R R R R R R I ++-+++=同理:222I I I ''-'=333I I I ''+'=用支路电流法证明见教材P501''1'II -=①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