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第一章
科学社会学 第1章 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科学社会学早期状况
• 科学社会学在20世纪上半叶没有得到充分 的发展。
• 默顿在《科学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总结原 因: 1.对科学社会学的认识程度不够,很少有 人关心。 2.社会科学家很少受到精确自然科学的训 练。
科学社会学的发展
• 科学社会学得以重视和发展的原因: •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带来的科学社会 化、社会科学化的进展迅速。 • 2.科学家的人数激增,成为重要的社会角色, 科学文献暴增,科学成为一种重要的科学 建制。
• 由于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研究,科学哲 学成为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同 时也标志着科学哲学作为以科学为研究对 象的诸学科之一而发展成熟。
科学哲学的发展
• 1.逻辑经验主义 • 2.波普尔的批判哲学,即否证主义。 • 3.库恩的科学革命学说和范式理论,即历史 学派。 • 4.拉喀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 • 5.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方法论,即无政府 主义科学观。
(四)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 1.广义的科学社会学:
• 在一般意义下讨论科学与社会诸方面的关 系。 • 2.狭义的科学社会学:
• 是由专业社会学家运用社会学的概念与方 法,对科学进行研究的结果。
• 默顿及其学派注意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体 制来考察,注意研究科学家共同体的社会 关系及结构,科学家的行为规范、科学奖 励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科学哲学的发展
• 逻辑经验主义学派的主张: • 1.哲学的任务是要对具有科学意义的理论进 行静态的逻辑分析。 • 2.他们致力于科学理论的逻辑重建,把科学 理论形式化、符号化,还原为一种命题体 系。 • 3.他们认为自己的哲学是唯一科学的哲学, 宣称要抛弃一切形而上学的思辨。
科学哲学的发展
• 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
科技哲学十五讲课件
•Wohler维勒的尿素人工合成
HCNO+NH4OH
CO(NH2)2
(无机物与有机物间没有鸿沟); 说明动植物内在统一;
•细胞发现(Schleiden施莱登、Schwann施旺), •Darwin的进化论,
被Engles忽略的:
H2O+NH4CNO
彻底粉碎神创论和形而上学物种不变论;
•Maxwell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六大缺口:
•Kant-Laplace星云说 •Lyell(赖尔的渐变论)地质学原理与[Cuvier 突变论]之争;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Mayer迈尔、Jaule焦耳、Grove格罗夫、
(太阳系起源假说),打击神创论和宇宙不变论;
(居维叶)
Coolding柯尔丁、Helmholtz赫尔姆霍兹等],mgh﹦1/2mv×v;
人类 科学 自然
社会
(主体)
技术
(中介)
界
(客体)
三个基本研究对象:
• • •
自然界存在与演化的一般规律(自然界运动发展 的辩证法) 认识、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 证法)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 法)
2.性质 面对如此庞大的研究对象和三个一般规律, 足见不是科学的实证方法能够胜任的,只能借助 理论概括的方法,故课程属于哲学性质,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 •介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具体科学技术之中间层次; •相对于一般哲学原理的二级哲学。
(可以通过下页图示来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原理
世界物质性原理 世界发展性原理
自然辩证法 (自然界) 各门自然科 学和技术学 科(天、地、 生、物、化 等) 自然现象界
历史唯物论 (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内容摘要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观,自然辩证法,技术转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讲到:“直立和劳动创造了人类,而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
”的确,可形象地讲,人,人类文明是从制造第一把石刀这一生产工具开始的。
毛泽东在《贺新郎·咏史》一词中,一开始就写道:“人员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生产工具决定发展的快慢,而如何科学地运用生产工具,更是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这里面就发挥了他的价值。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谁能掌握最前沿的科技,谁就能掌握未来的主动权。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机器的本身,必须用机器生产机器。
这样,大工业才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才得以自立。
”我国机械生产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何利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来建设属于自己民族工业体系对于国家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并不简单,它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
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都能流露出他的影子。
比如我们东区与南区之间因为交通因素搭建起来一座桥梁,从而保障了师生们的人身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就是很好的利用了马克思科学技术观解决了我们日常所面临的困难。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正确的应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关系到这个企业的未来走向,甚至存亡。
太平洋战争后,日本通过开发新产品如:陶瓷,传感器,测量仪,精密器械,游戏软件和女性内衣。
使日本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
这些企业通过移植传统工业技术,生产出人们不曾预想的产品。
京瓷的技术,便是把京都陶瓷的传统工艺移植到其他领域。
任天堂原本是经营花牌、扑克、将棋等游戏用品的。
华歌尔开发出形状记忆型胸罩的时候,是根据美国国防总署花了惊人的预算开发出来的用于战斗机座椅的形状记忆合金的技术。
著名的章鱼丸子也是由技术转移产生的。
以前人们用铁板制作渔业的赛璐珞(即硝化纤维塑料)浮球,有人把鸡蛋浇进了这种铁板的洞里,于是就有了章鱼丸子。
所以现代技术的源头,毫无疑问,都是不同工匠人技术的累加,创新和移植。
科学技术哲学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绪论单元测试1.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A:技术与工程哲学B:科技与社会C:科学哲学D:科学技术史答案:ABC2.《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文理交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A:对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下列作品是伽利略的有()A:《关于力学和位置运动的两门新科学的对话》B:《关于托勒密和哥自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天体运行论》答案:AB2.判断:科学的产生于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
()A:错B:对答案:B3.判断: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哲学已经无用武之地了。
()A:对B:错答案:B4.科学哲学的双重内涵是()A:“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B:“实践优位”的科学哲学C:科学的哲学D:关于科学的哲学答案:CD5.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哲学的任务是()A:对科学作逻辑分析B:考察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否存在C:呈现科学发展的历史和过程D:对科学的语言系统作句法分析答案:AD第二章测试1.下列关于“科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科学”的原意是“知识”与“学问”B:狭义的科学多指从事纯粹经验研究的自然科学C:中国古人所说的“格致”与科学研究活动类似D:在西周时期,古人就已使用“科学”一词答案:D2.科学被看作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在()。
A: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B:15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C:17世纪科学诞生之后D: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时期答案:C3.下列选项中,哪些是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
A:系统性B:客观性C:不可错性D:可检验性答案:ABD4.从历史发展上来看,很多非科学的知识在人类文明史上都是先于科学出现的。
()A:对B:错答案:A5.“伪科学”是指那些自称是科学但又不遵循科学方法的知识或理论。
()A:对B:错答案:A第三章测试1.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观察会受到理论的影响B:生活中很多观察都是无目的的C:日常观察会受到情感、意志等因素影响D:科学观察必须排除观察者的主观因素的干扰答案:A2.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和技术背后的思想、原则和方法的学科。
它涵盖了很多领域,包括科学的起源和发展、科学方法的原理、科学论证的有效性等。
科学技术哲学的目的是探索科学和技术的本质,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开始用理性和观察来理解自然界。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物理学》中提出了自然哲学的观点,他认为自然界是由四个元素组成的,并且有自然的目的和原因。
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并且对后来的科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科学方法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7世纪,并且与启蒙思想密切相关。
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和培根提出了实证主义的观点,主张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假设和理论。
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在科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科学技术哲学不仅仅关注科学方法,还关注科学论证的有效性。
科学论证可以通过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来实现。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则到特殊情况的推理过程,而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情况到一般原则的推理过程。
科学家通过这些推理方法来验证和证明他们的理论。
科学技术哲学还关注科学的价值和伦理。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道德问题的出现。
因此,科学技术哲学提出了一些伦理原则和价值观,旨在引导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使其符合人类社会和自然的整体利益。
科学技术哲学还关注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和文化影响。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
例如,工业革命的出现引发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
因此,科学技术哲学试图研究这些社会和文化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总之,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和技术的本质、方法、价值和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到很多领域,包括科学方法的原则、科学论证的有效性、科学的社会和文化影响等。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科学技术哲学旨在加深我们对科学和技术的理解,促进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需求。
科学技术哲学对科学的定义
科学技术哲学对科学的定义
科学技术哲学是研究科学和技术的哲学分支,旨在探讨科学和
技术的本质、原理和方法。
科学技术哲学对科学的定义是一个复杂
而多层次的问题,因为科学本身是一个多样化和不断发展的领域。
然而,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
质和特征。
首先,科学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系统性的知识体系,通过观察、
实验和推理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
科学的目标是通过理性和
经验的方法来探索和解释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和改善人类生活。
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设、推理和验证,这些方法有
助于科学家们建立可靠的理论和模型来描述和预测自然界的现象。
其次,科学还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的特征。
科学理论和假设
应该能够被证实或证伪,而不是仅仅基于信仰或主观意见。
科学家
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他们的理论,并根据实验结果对理论进行
修正和改进。
这种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是科学与其他形式的知识和信
仰的根本区别。
此外,科学还具有开放性和进步性的特征。
科学是一个不断发
展和演变的领域,新的发现和理论不断涌现,旧的理论也会被修正
或废弃。
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推动科学知识的
进步,以逐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和规律。
总的来说,科学技术哲学对科学的定义可以被概括为一种系统
性的知识体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开放性和进步性的特征。
这些特征帮助我
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和方法,以及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和影响。
第一章(3) 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
古希腊的城邦联合体
所谓城邦,就是一个国家,以城市为中心, 周围是乡镇。 古希腊最大的城邦是雅典,其次就是斯巴 达。这两个城邦就像我们中国古代的春秋 五霸那样,对全希腊的外交军事发号施令。
古希腊人的特点
古希腊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除了善于学习 古代东方各民族已有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外,还 非常善于从理论上进行综合和创新。 比如,拼音文字本来是腓尼基人的发明,但希 腊人却把它完善化,创建了希腊字母,从而使 后来欧洲文字都采用了拼音文字。
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以后,古典希腊文化普及整个中 东,形成一个新文明,史称“希腊化时代”。 虽然亚历山大的帝国是短暂的,但继其而起的诸王 国却完整程度不等地生存了三个世纪;在这期间, 中东也希腊化了。埃及和亚洲诸行省土地富饶,提 供了种种前所未有的机会;成千上万的希腊商人、 行政官员、教师、专门职业者和雇佣兵受这些机会 的吸引,从各自的城邦移居那里。从而,为新的希 腊化文明——一个实际上各方面都与其前身古典文 明不同的混合创造物——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文明的发祥地
一、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的历史并不如四大文明古国悠久,
但是,他们却在后来欧洲乃至世界的文
明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以至于 现在研究西方历史的人“言必称希腊”。 现代科学也正是在希腊科学的传统上发 展起来的。
希腊的地理位置
希腊的地理位置并不适于农业发展,境内多 山,气候不好,主要农作物是种植橄榄。但 它正好处于与古老东方文明一海之隔的爱琴 海上,有着海上交通的便利,于是发展起了 航海和经商。所以古代世界的各种知识都在 希腊汇合起来,他们经过思考,在那里提出 了许多后来才由科学加以处理的问题,并且 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
1.关于自然界本原的元素说
《自然辩证法》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7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中介系统
工具系统:
• 物质化的工具、仪器(身体的延伸)
精神性中介
• 已有的理论规则 • 科技方法
– 包括科研的一般程序,推理规则、语言符号的运用等。
8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与境(context)。
抽象地看,有了科学认识主体、客体和对象,就可以 展开科学认识活动。实际上,科学认识过程仍然受到 许多非逻辑的、文化的、社会的环境的影响,以及科 学认识主体本身的背景制约。我们把所有这种背景性 和环境性的影响称为与境影响。与境是科学认识活动 作为系统的环境。更大场景的社会经济、政治和组织 影响通过比较直接的科学认知与境作用于科学认识系 统。科学认识活动就是在这种与境中通过科学认识主 体、客体和中介之间展开的一种认识上的矛盾运动。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导言 & 第一章
需要把握的总体线索:
1、科学认识是一个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的过程, 不存在唯一的、万能的研究方法。
2、科学认识是客观求实的过程。
3、科学研究是一个批判创新的创造过程,这一创造 性过程具有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需要运用不同的 研究方法。
4、运用科学方法目的在于高效、可靠地获得科学知 识并增进人类知识总量,科学知识的增长机制问题 是科学方法论研究的重要问题。
数% 14.0 18.1 17.8 20.2 8.2 15.5
资料来源:梁立明.科学出版社.1995
34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我们选择<中国社会科学>,其合作比例:
年份 1981 1991
合作比例 22% 14%
自然辩证法讲义
自然辩证法讲义邓周平序言本课程讲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哲学,包括它的方法论、思想内容、科学技术与文化、宗教、社会各个方面的联系等,尤其是科学的运行制度。
本讲义的教学目标是:第一,对科学技术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有比较准确的把握;第二,对科学与技术思想史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第三,对科学和技术与社会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第四,对科学与技术本身的社会运行制度有一个较为清晰而正确的认识;第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哲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对于从事科学与技术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故而,本课程最根本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智能力,包括人文与科学两个方面的智慧水平,以便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于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希望学生以一个比较宽广的中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视野来看待和理解科学技术是如何内生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土壤之中。
学习本课程的最好方法是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当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本讲义分三个部分:本体论、认识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的社会关系。
本体论主要探讨物质论、实在论及本体论在科学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论在今天遭遇哪些困难?在西方科学理论中,本体论处于何种地位。
认识论主要探讨在科学中的认识方法。
休谟的归纳问题,康德对休谟归纳问题的处理,波普尔的处理方式,科学假设、科学推理、直觉、科学理论与科学中的价值冲突等等。
科学的社会功能主要探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和科学内部共同体的相关问题——主要谈科学的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
内容简介绪论: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基本性质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第一章:物质与实在第一节、物质第二节、实在与世界第二章物质世界的演化第一节、星系演化第二节,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自组织与复杂性第三章,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节,人类中心主义的谬误第二节,生态自然观第三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四章.科学认识与科学理论第一节.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第二节.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第五章系统认识方法第一节系统方法第二节系统认识论第六章科学理论的评价与检验第一节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第二节科学理论的实践检验第七章科学发展的模式第一节累积式发展观第二节否证式发展观第三节社会历史发展观第八章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第一节科学的社会组织制度第二节科学的社会机制第三节技术的社会组织形态第四节技术运行的社会机制第九章科学伦理与技术伦理第一节科学规范与科学伦理第二节技术规范与技术伦理第十章科学与人文宗教的关系第一节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第二节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第十一章科学技术和中国现代化第一节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第二节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发展道路第三节中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选择第十二章船舶科学理论与船舶技术思想第一节船舶科学理论史第二节世界船舶技术思想第三节中国船舶技术理论与实践绪论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创立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
第一章哲学是什么第一节哲学的起源及作用哲学是对于自然界的全部的研究,是希望对于事物作为一种普遍的解释。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既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又是具体科学的完成。
它既是一般的科学,又是与具体科学有区别的特殊部门。
各门具体科学,各有一群特殊的事实为其研究对象,其目的是要研究此类事实的原因并为此类事实制定法则——它们于产生时所依循的法则。
在哲学中,人类的心灵,在欲超越这些事实和它们的特殊法则,凭借原因中的原因,来讲明整个世界。
换句话说,它要回答下列问题:这个世界为什么存在?为什么成了这个样子?一、哲学的起源哲学一词应为爱智,或曰“智慧之学”。
赋哲学以爱智之意,谓哲学以智慧之学,从词源学的角度上看,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哲学的性质和功能的某种特定的理解于意向或期盼。
这就是,哲学以智慧为研究对象,而不以实际的功利或功用知识为研究对象,是一种为知识而知识,为学问而学问,纯粹穷理尽知的知识或学问。
关于哲学的起源,东西方的哲学家往往有不同的看法。
西方哲学很早就形成了哲学起源于惊异或惊诧的看法。
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认为,哲学最初是产生于人类的一种惊异感或好奇心。
如我们所知,“惊异”涉及到知和无知的关系问题。
对于一个完全认识、透彻了解的对象,我们不会产生惊异感;对于完全无知的东西,我们也不会产生惊异感;惊异常常是在知和无知的统一中产生出来的。
就其内涵、实质上来看,“惊异”事实上涉及到一种理论的兴趣:认识往往发端于惊异;以“惊异”解释哲学的起源,相应地着重是从人类的理论兴趣或者说理论需要这样一个层面来探讨哲学的产生问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更多的从忧患的角度来把握上述问题。
我们都知道,中国最早的哲学经典之一是《易经》,在追问、探讨《易经》如何产生的时候,早期哲学家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事实上,这是用问题的方式提出一个正面的见解,在这里,《易经》作为中国最早的哲学经典之一,主要被理解为忧患意识的产物。
科学技术史(科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概略了解原始时代的技术创造和科学知识的起源,大体把握四大文明古国早期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重点掌握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中国封建时代的实用科学技术。
比较中西方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环境的异同,认识中国明代中期以后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1. 原始时代的技术创造2. 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3. 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4. 中国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5. 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本章要点第一节:原始时代的科学技术创造一、原始时代的技术创造二、原始技术创造的意义三、原始科学思想的萌芽1.1制造工具人猿揖别始于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和认识自然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工具的演进方面,原始社会最主要的工具是石的器。
原始人制造工具经历了从打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到磨制石器的新石器时代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1.2火的使用完成从猿到人转换的另一个标志性的关键步骤是火的使用,这是人类诞生过程当中所征服和利用的第一种自然力。
原始人使用火经历了三个时期:偶然的利用天然火的时期、有意识地保存天然火种的时期和能动地人工取火的时期。
旧石器时代中期,早期智人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燧石相击生火、钻木取火。
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最终把人从动物界分开。
1.3 农业技术与社会分工原始农业经历了从刀耕火种的农业发展到锄耕农业,原始畜牧业的出现导致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1.4 制陶技术制陶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
二、原始技术创造的意义原始技术创造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体现了改造自然和认识自然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原始科学思想的萌芽科学起源问题科学始于何时? 何地?缺少实物证据,对已有的实物证据也难以正确解释。
我们只能推断在很早的时候,人类就已经观测和记录某些自然现象了。
但是他们是否想解释它们以及怎样解释它们,我们不得而知。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研究生总结篇)
《一》1.从哲学的角度看,产生复杂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科学?3. 简述科学技术现代化在实现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 请简述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观。
《二》一、为什么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二、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系统科学方法的应用。
三、结合技术发明的案例来说明技术原理构思的基本方法。
(结合自己专业,谈谈对技术发明的认识)四、为什么说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现代工业的必由之路?五、现实世界中的科学家的行为常常偏离默顿规范(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你认为默顿规范还有什么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要点:主要从思想境界和伦理道德方面;针砭时弊。
主要从正面来论述。
六、结合个人专业实际,论述学习科学技术哲学对提高科学技术工作者科学素养的作用。
(结合自己的专业论述科学技术哲学意义)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有人主张以人为中心,有人主张以生态为中心。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八、有人认为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善恶,科技对人际环境的负面作用完全是人类自身的责任,评论并说说你的看法。
九、论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如何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十、建设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结合自己专业,谈谈对技术创新的理解。
《三》1、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2、什么是自然科学?其主要特征有哪些?3、什么是技术?其主要特征有哪些?4、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突出特征是什么?5、什么是系统的开放性、稳定性?6、什么是系统的层次结构?7、层次结构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有哪些?8、自然界的主要运动形式有哪些?9、试述系统进化的一般根据。
10、什么是天然自然、人工自然?11、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前提有哪些要点?14、什么是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有哪些特点?16、什么是实验方法?其特点及作用有哪些?17、什么是科学抽象?18、什么是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19、什么是分析?什么是综合?20、什么是归纳、什么是演绎?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如何?21、什么是类比方法?什么是黑箱方法?22、什么是形象思维?什么是直觉思维?23、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的特征有哪些?24、创造性思维的必备品质有哪些?25、什么是科学假说,科学假说的作用有哪些?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之间有什么关系?26、简述从抽象到具体的理论构建方法。
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 科学技术方法论概论
三、研究对象:从三个层级的研究方法看
哲学方法是认识客观世界最高层次的方法,它不仅对认识 自然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社会和思维领域也是 适用的。例如:矛盾分析法、辩证否定法、质量互变法,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这些方法则是由哲学来研究的。
最低层次是各门科学技术的特殊研究方法。它只能由具体 的学科、专业来确定,根据需要设置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科技方法论历史
二、以实验和分析方法为主的近代自然科学时期(16世纪—19世 纪末)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研究主要有如下方法: 1、以仪器观察和观测为主导(意大利伽利略1609望远镜)同 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科学仪器和设备的产生, 为科学观察和观测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手段。 2、以科学实验为基础,把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相结合 达 ·芬奇非常重视实验方法,他认为,一切科学都必 须遵循实验的方法, 根据实验结果,才能决定人们对自然 界的认识。 伽利略也非常重视实验方法,被人们称之为用实验方 法打开近代自然科学大门的大师。
“科学技术方法论”定义:就是指人们有计划、有 目的地认识自然、探索未知、变革自然的手段和方式 的理论体系。
二、科技方法论内容
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 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方法; 科学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 数学方法; 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 建立假说和理论的方法等; 技术方法。
第二节 科技方法论历史
3、逻辑推理与数学方法相结合 ①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公元前320年)
②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勾股定理
(公元前580-前500年)
③阿基米德提出了浮力定律
自然辩证法(科学与技术)
4) 有组织的怀疑主义 (organized skepticism )
既是方法论的要求,也是制度性的要求。 它要求在掌握事实之前不做判断,拒绝接受 未获充分证实的知识主张,不盲从权威。 “有组织的”强调的是其制度的安排。 “有组织的怀疑”是一个社会过程,而不是 心理过程。例如,同行评议就是一种制度化 了的,有组织的怀疑主义的方式。 把“有组织的怀疑主义”翻译为“合理 的怀疑主义”是不对的。
“今天的科学家不能孤立地实践他的使 命。他必须在各种体制的结构上占据一个确定 的位置。……每个人属于专门化了的科学家的 一个特定的集团。科学家这些不同的集团共同 形成了科学共同体。” “这个科学共同体的意 见,对于每一个科学家个人的研究过程产生深 刻影响,如对发现发明的优先权的承认。” 科学共同体——有自己组织机构,有自己的规 则,有自己的权威,有自己的自主性。
• •
•
科学共同体
一、科学家共同体的历史回顾 • 1、它是科学劳动职业化的结果。 • 2、近代时期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牛顿定 律、焦耳定律、达尔文进化论等,基本上 都是个人研究的成果。 • 3、19世纪以后,科学由小科学时代步入大 科学时代
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
• 波兰尼最早(1942)提出科学共同体这个概念。
科学共同体与范式的关系
• 范式是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信念和共同约定, • • •
是科学共同体存在的基础,科学共同体是范 式的承担主体。 范式是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共同体提出与解决 问题的指导性范例、工具、方法。 范式与科学共同体具有对应性,特定的范式 属于特定的科学共同体,某一科学共同体可 具有一个或多个范式。 可以认为,科学共同体是一种实体结构,而 范式是一种关系结构。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内容摘要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观,自然辩证法,技术转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讲到:“直立和劳动创造了人类,而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
”的确,可形象地讲,人,人类文明是从制造第一把石刀这一生产工具开始的。
毛泽东在《贺新郎·咏史》一词中,一开始就写道:“人员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生产工具决定发展的快慢,而如何科学地运用生产工具,更是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这里面就发挥了他的价值。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谁能掌握最前沿的科技,谁就能掌握未来的主动权。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机器的本身,必须用机器生产机器。
这样,大工业才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才得以自立。
”我国机械生产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何利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来建设属于自己民族工业体系对于国家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并不简单,它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
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都能流露出他的影子。
比如我们东区与南区之间因为交通因素搭建起来一座桥梁,从而保障了师生们的人身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就是很好的利用了马克思科学技术观解决了我们日常所面临的困难。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正确的应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关系到这个企业的未来走向,甚至存亡。
太平洋战争后,日本通过开发新产品如:陶瓷,传感器,测量仪,精密器械,游戏软件和女性内衣。
使日本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
这些企业通过移植传统工业技术,生产出人们不曾预想的产品。
京瓷的技术,便是把京都陶瓷的传统工艺移植到其他领域。
任天堂原本是经营花牌、扑克、将棋等游戏用品的。
华歌尔开发出形状记忆型胸罩的时候,是根据美国国防总署花了惊人的预算开发出来的用于战斗机座椅的形状记忆合金的技术。
著名的章鱼丸子也是由技术转移产生的。
以前人们用铁板制作渔业的赛璐珞(即硝化纤维塑料)浮球,有人把鸡蛋浇进了这种铁板的洞里,于是就有了章鱼丸子。
所以现代技术的源头,毫无疑问,都是不同工匠人技术的累加,创新和移植。
第一章STS教育的由来和现状
第一章 STS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1 STS教育的产生1.什么是STS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词头缩略语,即科学一技术一社会。
但是作为一个概念并不是这三个单词的简单排列。
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学科。
STS是科学史、技术史、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科技政策研究等学科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之研究的总称。
它把科学技术看作是一个渗透着价值的复杂社会事业,研究作为社会子系统的科学和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其它子系统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之间的互动关系;还要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在整体上的性质、特点、结构和相互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的动力学机制。
这是关于STS研究对象的一个理论STS的定义。
理论STS包括STS总论、STS静力学和STS动力学三个部分。
STS总论研究STS的对象,基本概念和概念结构,以及方法、意义等一般理论问题。
STS静力学暂时撇开STS的基本运动,主要研究STS系统内的整体和部分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规律,以及各种相互关系保持协调和平衡的条件和前提。
STS动力学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运动、发展的规律,例如:科学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与相应的不同社会形态之间关系的动态发展规律;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科学技术中心转移的规律;科学、技术和社会这三个相互依赖和相互独立的变量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地区以不同方式结合的规律等等。
STS静力学偏重在性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分析;STS动力学侧重在进化和发展方面的分析,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
目前STS主要沿着三个方向发展:(1)理论研究。
侧重在对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论探讨。
90年代以来,美国的STS形成了两大派,一派叫学科派(Disciplinary STS),简称STS—D,它侧重在从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等方面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把STS作为一门专业看待;另一派叫交叉学科派(Int-erdisciplinary STS),简称STS—I,它把交叉学科作为一种新的范式展开研究。
自然辩证法(科技哲学)教案(2021版提纲)
自然辩证法(科技哲学)教案(2021版提纲)绪论第一篇自然观第二篇科学技术方法论第三篇科学技术正文+外章+深度阅读参考文献1.陈喜乐主编:《自然辩证法教程》,厦门大学出版社,2021。
2.恩格斯著、于光远等译著:《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
3.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7。
4.(美)詹姆斯格莱克:《混沌:开创新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5.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绪论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学科第二节自学自然辩证法的意义第三节自学自然辩证法的方法重点:什么就是哲学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学科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第二节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一、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二、寻求自然界的统一解释三、探究科技发展的动因与意义四、消除科学与人文的冲突第三节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方法一、哲学思辩与科技方法论结合的方法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结合的方法三、历史和逻辑结合的方法四、先进经验与积极探索结合的方法1。
1990备注:索卡尔事件深度阅读:关于哲学的思考(一)是否哲学的例解例1.玻尔的互补原理(哲学否)2.盗版的经济分析(否哲学)3.芝诺的运动悖论(是哲学)(二)哲学思维的特点1.以反思为前提与基础2.以逻辑思辨为核心3.以难以验证为特征4.以整体认识为追求(三)关于哲学的二个说法1.哲学即哲学史2.哲学即个人智慧备注之一:芝诺关于运动的四个悖论备注之二:黑格尔关于芝诺运动悖论的数学分析绪论备考思考题1.索卡尔事件关于人文与科学关系的启示。
2.举例说明什么是哲学。
3.试解芝诺关于运动的四个悖论。
4.黑格尔关于芝诺运动悖论数学分析的价值。
5.如何认知“哲学即为哲学史”。
沙托梅特征第一篇自然观第一章自然观的历史演化第二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三章自然观的发展外一章自然图景的再思考重点:古希腊自然观,哲学物质,自然图景第一章自然观的历史进化第一节西方古代的自然观一、古希腊早期的自然观2二、古希腊经典时期的自然观三、希腊化时期和中世纪的自然观四、西方他地的自然观第二节中国自然观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国自然观的产生二、中国自然观的发展三、中国自然观的特点第三节近代自然观的主要特征一、以牛顿力学居多的科学基础二、以分析、概括居多的研究方法三、以静态自然居多的重新认识对象深度写作:古希腊自然观介评(一)米利都学派的本原1.泰勒斯的水2.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3.阿那克西米尼的气(二)毕泰戈拉学派的数1.数是万物的本原2.人与自然的天体―“科斯摩斯”3.数本原说道的深刻意义(三)赫拉克利特的火与辩证法1.火本原说道的进步2.辩证法思想3.艰涩的哲学家(四)爱利亚学派的存有1.塞诺芬尼的“一神”2.巴门尼德的存有3.芝诺悖论(五)德谟克利特的原子1.恩培多克勒的四根与爱和争2.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与努斯33.德谟克利特的原子与虚空(六)柏拉图的相1.人类的导师2.柏拉图的对话3.柏拉图哲学的基本框架4.“相”客观存在的洞穴比喻5.人治到法治(七)亚里士多德的本体1.希腊哲学集大成者2.论本体3.本体论小结:古希腊自然观发展阶梯另:应该思索的三个普遍性问题备注之一:泰勒斯的几何定律备注之二:毕泰戈拉学派的音乐数备注之三:人与自然的天体――“科斯摩斯”备注之四:赫拉克利特的“永恒的活火”备注之五:巴门尼德“存有”范畴的属性备注之六:柏拉图《美诺篇》关于美德的深入探讨备注之七:柏拉图哲学的基本框架备注之八:“二者”客观存在的洞穴比喻附注之九:三个第一本体及其思想转变(唯物论―→唯心论)第二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节马恩自然观的产生一、马恩自然观产生的背景二、马恩自然观产生的前期工作三、马恩自然观产生的标志――《自然辩证法》第二节马恩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二、物质的运动性三、运动的规律性4四、规律的可以重新认识性第三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苏联的发展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中国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世界他地的发展深度阅读:关于物质的思考(一)恩格斯的物质:做为物质的物质就是单纯的思想创造物和单纯的抽象化(二)列宁的物质:物质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三)笔者的物质图解:具体苹果―→苹果―→水果―→植物―→生物―→物质―→(阿派朗、存有)(四)哲学思辨与科学建构例:宇宙的有限与无限附注之一:黑格尔的“物质”附注之二:《公孙龙子指物论》附注之三:大爆炸宇宙图景第三章自然观的发展第一节自然观的新探索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二、生态自然观三、科学家的自然观四、其它重要自然观第二节自然观的反思一、西方反自然观思潮二、非实在论的主要观点三、实在论与非实在论争夺战的意义第三节自然观深入探讨的基本问题一、自然界的统一性二、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及其结构三、自然界的演化形式及其规律四、人与自然的关系备注之一:自然界统一性之科学求解――化学元素周期律备注之二:自然界统一性之科学求解――逊于统一理论5。
bird科学技术哲学
bird科学技术哲学
Bird的科学技术哲学主要研究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学应用和科学
与社会的关系等。
它探讨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
及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Bird的科学技术哲学注重实证研究,
强调科学的社会背景和科学家的主观因素,同时也关注科学技术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
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科学和技术的基本问题,包
括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应用、限制和未来趋势。
它关注科学技术的本质、起源、发展、应用和影响,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和
个人等方面的影响和后果。
Bird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
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规律,提高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评价能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时也为解决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伦理、
法律和社会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自然科学的哲学(PDF)提要
亨普尔《自然科学的哲学》提要(孙永平,北京大学哲学系,2002年)第一章一、 关于科学的两个区分:1、经验科学和非经验科学两者的最重要区别是经验科学的陈述的有效性或可接受性依赖于经验证据,而非经验科学(逻辑和数学)则不是。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两者的区分没有清晰的标准,通常认为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而社会科学则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但这种划分并不必然意味着两者在内容、目标、方法和预设上有根本的区别。
二、 科学与科学哲学1、科学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科学的目的:控制和理解)科学在今日世界所占据的地位主要是由于其在实践应用上(技术上)的成功。
许多经验科学分支为技术及其应用提供了基础,而技术和技术的应用反过来又为科学提供了新数据、新问题和新的研究手段。
控制世界是科学的主要目的和动力,认识和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是科学的另一主要目的和动力。
2、科学哲学试图考察科学的这些目标如何达到,科学知识如何获得,如何得到支持及如何变化;科学理论何以能够说明(解释)经验事实,这种说明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理解;还有,科学研究、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解有什么样的预设,又有什么样的局限(如果有的话)。
第二章科学研究:发明和检验一、 检验假说的基本步骤科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是提出假说,然后将其诉诸经验(包括实验)的检验。
这里,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假说的提出或发明,一方面是对所提出的假说的检验,首先考虑的是假说的检验,然后考察假说的提出。
1、直接检验如果所提出的假说与已经确立的事实明显冲突,那么,这个假说就应该被拒斥。
在这种情形下,假说的检验是直接的。
2、间接检验但在通常情况下,假说的检验不是简单和直接的,而是间接的。
也就是说,无法将假说直接与经验相对照,从而判断该假说的正确与否,而必须要借助逻辑的方法,从该假说中推出可以直接诉诸经验检验的后果,从而间接地对假说的正确性作推断。
3、拒斥假说的基本逻辑形式用H表示所提出的并将受检验的假说,I表示可以从H中推出的可直接检验的陈述,称I为假说H的检验蕴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科学技术的本质及特征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本质
一、从格致学到科学
Science 最早翻译为中文是“格致学”(格物致知)。
19世纪,日本“科学”被转译为中文“科学”,康有为等译;
明末清初,中国科学,引入西学高于日本。
此后,中国学术发展水平低于日本。
二、科学的4层含义(广义)
自然、社会、思维、规律的知识体系
国家规划层面看,俄罗斯哲学家,经济学家属科学院院士
将科学看做一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科学的发展
讲科学看做是人文层面,
相对于技术分离的知识形态之科学
三、科学的本质
第二节 技术本质及相关问题
一、 技术界定:各国含义不一,技术必须要素:理论(知识)、经验(技能)、物质载体。
三要素组合起来发挥作用的系统。
而还有人说四要素(还包括能量),这里采用三要素。
二、 技术进步:
蒸汽、电力、计算机技术带动了技术发展(1983,《第三次技术浪潮》)
第三节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一、 研究对象不同:
科学:自然界运行的规律,科学研究成果为新发现(知识、精神文明) 解释自然,是什么、为什么
技术:变革自然,成果为一种新发明(用途、生活) 做什么、怎么做
二、 评价标准不同:
三、 科研特点不同
四、 知识结构不同
“美学”三大流派:美是主观、美是客观、美是相互作用的方式
所以产品的“美”难以定位。
技术性能因地域不同而效果不一样。
例如:煤气在湖北武汉和在上海是不一样的;在美国生产的电脑显示器拿到武汉开机,显示图像会摇晃,因武汉的湿气大。
课外搜:“迈克尔逊摩尔实验”-----20世纪最伟大的?个实验
科学要产生发现,需获得全世界学界的验证与支持,然而很困难,这需要更广博的知识,当遇到阻碍时,需调整观察世界的角度,广博知识可以开启思维调整方向。
理科学生知识结构宽广厚实,工科学生要求注重实践。
通常,首先爆发科学革命,有新理论、新知识,再过几十年,产生技术革命。
重点发展科学还是技术?科学与技术的比重如何协调,这是科技政策要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