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措施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方法摘要: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土,当其受到一定的压力后,整个地基就会出现下沉的现象,进而也就影响了整个黄土的结构。
因此,湿陷性黄土地区作为建筑物地基施工的主要场所,在开展相应的施工活动时,就应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整个建筑物的施工安全性。
本文就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可以不断提高地基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有效方法一、湿陷性黄土的特征第一,湿陷性。
在自然条件下,黄土因为受到了地表水分的侵蚀,其中的易溶盐发生溶解,导致了颗粒之间的作用力受到了破坏,从而产生蜂窝状的结构。
当水分对土壤大量侵蚀以后,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会逐渐联通和扩展,进一步产生了大孔隙的陷穴,当外部荷载对其产生作用以后,土壤的结构会受到破坏,从而产生剧烈变形,强度因此而降低,进而形成湿陷性。
第二,崩解性。
当黄土湿陷性产生以后,再次浸入水中就会发生崩解,从而影响到地基的稳定性。
相较于其他土质而言,湿陷性黄土的基础处理要更加的负责,难度大、程度复杂、进度慢,同时耗费的时间也更长,尤其是对于大面积的水利坝体处理以及土质夯填来说更加困难。
第三,膨胀性。
黄土产生湿陷性以后,遇水就会产生膨胀的现象,随着水分的蒸发,土层干燥后膨胀现象会转为收缩,这种情况多次反复之后就会产生裂纹并逐渐剥落,这对于建筑或者是路面地基的稳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方法1、湿陷性等级及甲乙丙类建筑的地基处理方法。
(1)当地基的湿陷变形、压缩变形或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针对不同土质条件和建筑物的类别,在地基压缩层内或湿陷性黄土层内采取处理措施,各类建筑的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第一,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陷性黄土层上;第二,乙、丙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
(2)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平面处理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第一,当为局部处理时,其处理范围应大于基础底面的面积。
水利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措施
水利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措施摘要: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结构性较强的特殊土体,含水率较低时,湿陷性黄土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然而在含水率较高时,其结构性丧失,土体承载能力迅速降低,在土层自重荷载或上覆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土体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
因此为保障修筑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建筑物的安全,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尤其是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区开展项目建设时,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地基进行处理。
本文就水利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措施1黄土结构特性1.1黄土微结构特征黄土主要是以0.05mm~0.01mm的粗粉粒为主,其中含量在>0.05mm以上的砂颗粒较少。
简单而言,粗粉粒属于黄土的骨架,在砂颗粒的表面附带胶结物质,包括:黏土、腐殖土等。
在特别区域内,会聚集大颗粒的接触点,这些接触点具备较强的溶解性。
其形成的溶液与碳酸(硫酸)钙反应,会形成一种胶结性的联结,以此就构成了黄土。
在显微镜下观察黄土的机构,发现其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变化。
西北方向呈现架空接触式结构。
在东南方向又呈现镶嵌胶结式结构。
黄土之所以在显微镜下呈现地域性变化趋势,与黄土本身的湿陷性具有密切的联系。
1.2黄土骨架颗粒的连接形式黄土骨架颗粒的连接形式包括面胶结与点接触。
其中点接触是直接与颗粒基础,由于其接触面小,在颗粒之间会出现黏土(盐晶)膜。
这类连接方式与区域内的气候有着很大的关系,主要集中在西北、兰州区域内。
其连接强度主要是,粘聚力、盐晶膜形成的加固凝聚力。
由于接触面积性对较小,因此,在水入侵之后,会使得其中的部分盐溶解,在水膜的影响下,会削弱连接强度,减轻其中的残余强度。
由于黄土的结构遭到破坏、若是出现接触点断裂、错位的情况下,会出现湿陷、自重湿陷,湿陷速度也会逐渐增加。
面接触的接触范围较大,主要是接触厚度较大的黏土膜、黏土片、盐晶膜。
导致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为,集粒、颗粒(外包黏土类型)的刚度不足,在外力的影响下,增加了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
黄土的湿陷性判定及地基处理措施
黄土的湿陷性判定及地基处理措施摘要: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准确评价场地黄土的湿陷性,将直接影响地基处理方案、工程周期长短及地基处理费用的高低等问题。
湿陷性黄土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通过对黄土物理、力学特性指标的研究,揭示黄土的湿陷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总结多年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行工程建设规范、规程,把对湿陷性黄土评价和地基处理方法结合起来,从准确评价黄土湿陷性出发,分析如何选用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
关键词:黄土湿陷性湿陷性评价地基处理1引言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陆相沉积的一种特殊土。
我国作为世界上黄土厚度最大、分布面积最广、地层层序最完整、成因类型最复杂的国家,黄土覆盖面积达6.40×105km2,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山西三省,部分分布在青海、宁夏、河南,其他在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内蒙古和新疆等省(区)也有不连续或零星的分布。
其中湿陷性黄土的分布面积约为2.70×105km2,大部分分布在我国黄河中游地区。
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许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黄土湿陷性问题。
所以,研究黄土的湿陷性判定及地基处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2.湿陷性黄土的主要工程特性湿陷性黄土的孔隙比一般较大,并常常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由于在颗粒间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所以在天然干燥状态下,黄土仍然可以承受一定的荷重,并且变形量也较小。
但在自重或一定荷载作用下,受水浸湿后,黄土结构就会迅速被破坏而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
2.1物理性质指标(1)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几个物理性质指标:容重:一般为1.33~1.81g/m3,多数为1.40~1.60 g/m3;天然含水量:一般为7%~23%,多数为12%~20%;孔隙比:一般为0.78~1.50,多数为0.8~1.2;液限:一般为21.7%~32.5%,多数为25%~31%;塑性指数:一般为6.7~13.1,多数为8~12。
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方案1. 引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其特点是含水量变化较大,易于产生变形和沉降。
因此,在进行建筑物或桥梁的基础施工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基础的稳定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方案,包括前期调查与设计、桩基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2. 前期调查与设计在进行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之前,需要对工程现场进行详细的前期调查与设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质勘察:通过现场地质勘察,了解土壤层的结构和性质,确定黄土层的厚度、含水量等参数。
•桩基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进行桩基设计,确定桩的直径、长度以及布置方式。
同时,考虑到湿陷性黄土的特性,需要采用一定的加固措施,如灌浆加固、地锚加固等。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桩基施工工艺、施工步骤、安全措施等。
3. 桩基施工工艺3.1 桩基施工准备工作在进行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确定施工进度和资源计划,安排人力和设备。
•搭建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包括工地办公室、仓库、工人宿舍等。
•检查施工设备和材料的准备情况,确保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齐全,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
3.2 桩基施工过程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2.1 桩基的钻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钻孔机械进行钻孔。
在进行钻孔之前,需要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桩基的施工位置清晰可见。
钻孔过程中要控制钻孔机械的下降速度和旋转速度,以避免土体塌方和钻孔机械的损坏。
3.2.2 桩基的加固处理在湿陷性黄土中,为了增加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常用的加固方法包括灌浆加固和地锚加固。
在进行加固处理之前,需要清理钻孔内的杂物,并进行必要的测量和检测。
3.2.3 桩基的灌注桩基加固处理完成后,进行桩基的灌注。
选择适当的浇注方式和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桩基的灌注质量。
在灌注过程中,要控制浇注速度和振捣方式,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和密实。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用打入桩、冲钻或爆扩等方法在土中成孔,然后用石灰土或将石灰与粉煤灰混合分层夯填桩孔(少数也有用 素土),用挤密的方法破坏黄土地基的松散、大孔结构,达到消除或减轻地基的湿陷性。此方法适用于消除 5~10m深度内地基土的湿陷性。挤密桩的效果取决于土被挤密的程度,所采用的桩径、桩距应在现场用试验确定, 要求地基土在挤密范围边缘上干密度应达到16.0kN/m3以上。采用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应在地基表层 采取防水措施(如表层夯实等)。
重锤夯实法能消除浅层的湿陷性,如用15~40kN的重锤,落高2.5~4.5m,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可消除在 1.0~1.5m深度内土层的湿陷性。强夯法根据国内使用记录,在锤重100~200kN,自由下落高度10~20m,锤击两遍, 可消除4~6m范围内土层的湿陷性。
两种方法均应事先在现场进行夯击试验,以确定为达到预期处理效果(一定深度内湿陷性的消除情况)所必 需的夯点、锤击数、夯沉量等,以指导施工,保证质量。
hi———基底以下第i层土的厚度(cm);
β———考虑地基土侧向挤出条件、浸水几率等因素的修正系数,基底下5m(或压缩层)深度内取1.5;5m (或压缩层)以下,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取β=0,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按β0取值。
基底以下地基的湿陷量Δs应自基础底面算起,对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累计至基底以下5m深度为止。对于 自重湿陷性黄土处的大桥和特大桥,累计至非湿陷性土层顶面为止;对于其他桥涵,当基底以下自重湿陷性黄土 厚度大于10m时,陇西、陇东、陕北、晋南、豫西地区的累计深度应不小于15m,其他地区应不小于10m,其中湿 陷系数δs小于0.015的土层可不累计。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应根据自重湿陷量Δzs和基底以下地基湿陷 量Δs的大小按下表判定。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即地基土受水浸湿发生湿陷的程度,可以用地基内各土层湿陷下沉稳定后所发 生湿陷量的总和(总湿陷量)来衡量,总湿陷量越大,对桥涵等结构物的危害性越大,其设计、施工和处理措施 要求也应越高。基底以下地基的湿陷量Δs(cm)按下式计算:
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地基土质较软,由于地下水的影响,地基容易发生沉降和湿陷现象。
为了解决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一是加固地基,在原有地基上进行压实改造,增加地基的强度,降低湿陷现象。
二是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可采用改良土质或施工基础桩的方法,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减少湿陷现象。
三是减少地下水的影响,可采取排水措施,如建筑排水系统,排除地下水,减少湿陷现象。
四是增加地基的抗湿陷性能,可采取支护技术,如钢筋混凝土桩或地基支护技术,以提高地基的抗湿陷性能。
以上是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的概述,具体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施行。
浅谈路基施工中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
浅谈路基施工中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摘要】黄土地质特性,湿陷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湿陷性黄土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和塌陷现象,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和风险。
为了有效解决湿陷性黄土施工中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包括改良土体、加固路基、排水、加固桩等方法,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黄土的工程性能,从而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处理湿陷性黄土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特性、工程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进行有效实施。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经验,可以有效降低湿陷性黄土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路基施工中,对湿陷性黄土的地质特性和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地质特性、处理方法、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黄土地质工程是路基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湿陷性黄土在路基施工中常常引发各种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湿陷性黄土主要指在潮湿或水浸条件下易发生液化与膨胀现象的黄土。
其主要特性包括含水量高、孔隙结构复杂、土粒之间弱胶结力等。
这些特性使得湿陷性黄土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和破坏,给路基工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处理方法针对湿陷性黄土,在路基施工中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其对工程造成影响。
包括加固处理、排水降渍、改良处理等多种方法。
加固处理主要是通过添加材料或施加荷载来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
排水降渍则是通过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除,减少土体的含水量。
改良处理则是通过添加掺和剂或改变土体结构等方式来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和抗压强度。
结论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是影响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只有充分了解其特性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才能保证路基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具有较强塑性和感应性的土质。
(整理)湿陷性黄土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1)采取拦截、排除地表积水措施,将水引离路基。
在排水不良、路基附近有可能积水的地段增设隔水墙。
隔水墙用土填筑,压实度不小于9%,隔水墙宽1.2m,深2.0m,隔水墙外侧壁设两布一膜防渗复合土工膜。
(2)对路堤或路堑边坡上侧50m,下侧10~20m以内的黄土陷穴采用灌砂、灌浆、开挖回填等措施进行处理。
并将陷穴的位置、埋藏深度及大小、所采取的处理措施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3)路堑地段,对开挖后的路床采用冲击式压路机碾压24遍,使碾压后路面底面以下50cm内土的压实度不小于95%,80cm内土的压实度不少于85%。
(4)路基高度小于3m的路堤段,清除表土后采用冲击式压路机碾压40遍,碾压后的地面以下80cm深度内土的压实度不小于85%。
(5)对于填方高度超过8米的路段,按照设计要求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强夯处理,也可采取重锤夯实法、冲击压实法。
(6)强夯法施工①强夯施工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夯锤重不小于10t,单点夯击能大于1200KN-m,其底面采用圆形,对粘性土,锤底面积在3~6m2。
夯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②夯击点布置,按正方形或梅花形网格排列。
其间距可根据击坑的形状、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及构造物基础结构特点确定,一般为5~15m。
按上列形式和间距布置的夯击点,依次夯击完成为第一遍。
第二次选用已夯点间隙,依次补点夯击为第二遍,以下各遍均在中间补点,最后一遍锤印彼此搭接,表面平整。
③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一般为3~10次),并同时满足: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
b、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
c、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
④夯击遍数一般为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
湿陷性黄土形成原因和处理措施
浅谈湿陷性黄土形成原因和处理措施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形成的历史原因,并总结了在地基处理设计中几点处理方法。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现象的成因地基处理黄土作为地基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已有漫长的历史。
而黄土湿陷性问题,一直是黄土地区的一个典型的工程地质问题,黄土的湿陷性对其分布区的工程建设活动常常造成巨大的危害,对工程建筑极具破坏性。
要预防和减少黄土的湿陷性的危害,弄清黄土的湿陷成因就显得十分重要。
因此,就需对黄土的湿陷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湿陷性黄土在工程中需做建筑设计处理和结构处理,在建筑上主要是防水措施的应用,在结构上也主要是结构体型和基础的型式选用。
本文中主要对地基处理做简单论述。
黄土湿陷现象的成因构成黄土的结构体系是骨架颗粒,它的形态和连接形式影响到结构体系的胶结程度,它的排列方式决定着结构体系的稳定性。
湿陷性黄土一般都形成粒状架空点接触或半胶结形式,湿陷程度与骨架颗粒的强度、排列紧密情况、接触面积和胶结物的性质和分布情况有关。
黄土在形成时是极松散的,靠颗粒的摩擦和少量水分的作用下略有连接,但水分逐渐蒸发后,体积有所收缩,胶体、盐分、结合水集中在较细颗粒周围,形成一定的胶结连接。
经过多次的反复湿润干燥过程,盐分积累增多,部分胶体陈化,因此逐渐加强胶结而形成较松散的结构形式。
季节性的短期降雨把松散的粉粒黏结起来,而长期的干旱气候又使土中水分不断蒸发,于是少量的水分连同溶于其中的盐分便集中在粗粉粒的接触点处,可溶盐类逐渐浓缩沉淀而形成为胶结物。
随着含水量的减少土粒彼此靠近,颗粒间的分子引力以及结合水和毛细水的连接力也逐渐增大,这些因素都增强了土粒之间抵抗滑移的能力,阻止了土体的自重压密,形成了以粗粉粒为主体骨架的多空隙结构。
当黄土受水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楔入颗粒之间,于是结合水连接消失,盐类溶于水中,骨架强度随着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或在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其结构迅速破坏,土粒向大孔滑移,粒间孔隙减小,从而导致大量的附加沉陷。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1、概述定义:黄土受水浸湿后,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湿陷的称自重湿陷性黄土;若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不发生湿陷,而需在自重和外荷共同作用下才发生湿陷的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土质,俗称大孔土,主要分布于我国陕甘宁等缺水少雨的干旱地区。
属砂壤土的范畴,砂壤土的粘土含量为12.50%~25%,壤土的粘土含量为25%~37.50%,而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中粘粒的含量为8%~26%,属于砂壤土,但其性质与砂壤土又有所不同:①在天然状态下具有肉眼能看见的大孔隙,孔隙比一般大于1,并常有由于生物作用所形成的管状孔隙,天然剖面呈竖直节理、颗粒粗,土质干燥;②颜色在干燥时呈淡黄色,稍湿时呈黄色,湿润时呈褐黄色;③土中含有石英、高岭土成分、含盐量大于0.30%,有时含有石灰质结核;④吸水及透水性较强,塑性粘聚力差,水易冲刷成沟,不易粘结,土样浸入水中后,很快崩解,同时有气泡冒出水面;⑤在干燥状态下,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由于土质竖直方向分布的小管道几乎能保持竖立,边坡遇水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产生严重湿陷。
这种土质的基础处理与其它土质相比,施工难度大,进度慢,程度复杂,耗用时间长,特别是大面积的土质夯填及水利坝体处理。
黄土湿陷的原因常由于管道漏水,地面积水,生产和生活用水等渗入地下,或由于降水量较大,灌溉渠和水库的泄露或回水使地下水位上升等原因而引起。
但受水浸湿只是湿陷发生所必须的外界条件,而黄土的结构特征及物质成分湿产生湿陷性的内在原因。
影响因素:1、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是黄土形成的必要条件。
2、黄土受水浸湿后,结合水膜增厚进入颗粒之间。
3、黄土中胶结物的多寡和成分,以及颗粒的组成和分布,对黄土的结构特点和湿陷性的增强有着重要的影响。
4、黄土的湿陷性还和孔隙比,含水率以及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
2、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基本思路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基本原则是破坏土的大孔结构,改善土的工程性质,减少土的渗水性、压缩性,控制其湿陷性的发生,部分或全部消除它的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措施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一、引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典型的黄土,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可塑性,易发生变形和破坏。
在工程实践中,湿陷性黄土的处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施工方案,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降低工程风险,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二、湿陷性黄土的特点1.吸水性强:湿陷性黄土在遇水后会明显膨胀,导致地基变形。
2.可塑性好:湿陷性黄土易塑性变形,稳定性差。
3.容易流失:湿陷性黄土在雨水冲刷下容易发生流失现象。
三、处理施工方案1. 地基处理•挖土平整:在施工前,应挖土平整,清除表层有机物,确保地基均匀。
•加设排水系统:对于湿陷性黄土,可以设置排水系统,排除多余水分,降低黄土的吸水性。
•加设加固层:在地基上设置加固层,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变形。
2. 地基加固•灌浆加固:利用浆液灌注地基,提高地基的密实度。
•加设排水管道:设置排水管道排除地基水分,降低湿陷性。
•加设植被:在地基周围种植植被,稳定土壤,防止流失。
3. 施工措施•严格控制水源:对于湿陷性黄土的施工,要严格控制水源,避免水分渗入黄土中。
•及时排水:施工中遇雨天要及时排水,防止黄土流失。
•密切监测:对施工过程进行密切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程质量。
四、施工注意事项1.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发生:施工过程中需注意地基的均匀性,避免不均匀沉降对工程带来危害。
2.合理设计排水系统:排水系统设计要合理,保证排水畅通,有效降低地基的湿陷性。
3.定期检查维护:工程完工后,要定期检查维护工程,确保施工效果持久稳定。
五、结论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施工方案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有效降低地基的湿陷性,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施工中,需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保障工程质量,实现工程永续发展目标。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
年, 粉粒 和黏粒 含量 比后期黄土高 , 质地均匀 , 密坚硬 , 压 致 低 缩, 无湿 陷性 。 ② 中更新 世黄 土 : Q 称 2黄土 , 成 时间距 今 1 ~7 形 O 0万 年, 粉粒和黏粒含量 比后期黄土高 , 质地均匀 , 致密坚硬 , 低压
c nsr a c ul iga d a ay e e e a t o sf rt ec lp ele sf n a in te t n ,wh c a r vd o erf rn e o h i i r o ev n y b idn n n l zss v rlme h d o h ol s o s ou d t r ame t a o ih c np o ies m ee e c sf rt esm l a
或计算 自重 湿陷量△Z 大于 7C I S I 的黄 土定义 为 自重 湿陷性 T 黄土 , 将实测或计算 自重湿陷量△Z 小于或等 于 7c 的黄 土据 基 底 下各 土 层 累计 总 湿 陷
量 ( s和计算 自重 湿陷量 ( s 的大小 将黄 土 的湿 陷等 级 △ ) △z)
关 键 词 : 陷性 黄 土 ; 基 处 理 湿 地 中图 分 类 号 : V2 3 T 2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218 (0 0 0 10 3—2 1 7 6 3 2 1 ) 0—0 90
Co l ps e s Fo nd to Tr a m e t la eLo s u a in e t n
第 8卷
O 1
南 水 北 调 与 水 利 科 技
S uht N r t r s r adWae S i c o t o ot Wae T a f s n t c n e& T c n l y -- h r n e r e eh o g o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与边坡加固施工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与边坡加固施工作者:吴楠来源:《珠江水运》2017年第22期摘要:在建筑地基施工中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是很重要的,边坡加固施工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上部结构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软地基,为了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本文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密封法,桩深紧凑法,堆载预压法等方法,以供有关人员借鉴,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和边坡加固施工起到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边坡加固施工1.前言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基础不好,上层建筑有倒塌的可能,虽然出现类似事故的情况不多,但还是要用不同的方法改进基础条件,建筑物的重量和负荷的基础就是地基,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更应该注意地基的处理和边坡加工,完善建筑物荷载的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明确指出: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在地基的基础上进行边坡的加固,包括软湿土内陷性的改良,在膨胀土,红粘土和冻土的基础上进行地基的施工。
2.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基础措施随着实践和发展,对土的工程性质进行分析的同时,要不断丰富研究和认识,只有在把握时代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对基础结构的安全加以保证,才能进行正常的使用,在此基础上,技术和方法要持续更新,为地基基础工程力学领域创造一个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的分枝。
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进行加强或修改,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避免出现变形或改变其通透性,使用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以湿陷性黄土地基改进措施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进的切断位置切断位置的破坏表现在建筑地基承载力不够;结构失稳或附近开挖边坡失稳造成的地基基础不牢固或基坑隆起,因此,为了避免失败,改进的切断位置是必要的,能够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
(2)改进高压缩性地基高压缩性地基上的大型建筑物容易发生沉降和差异沉降,必须有效的措施改善地基。
(3)改善渗透性要加强改善地基的透水性,由于基坑开挖的进行,通过的流沙比较多,需要研究和采取地基防渗措施,减少压力。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分析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分析及在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在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今天,人们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建筑工程还是公路工程乃至于一些特殊的水利水电工程等,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考虑到各种特殊条件下的问题,保证这些工程设施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应用前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工程地质条件,黄土在遇水浸湿后,会出现增湿软化的情况,对于整体强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旦出现附加压力,或者是土的自重压力作用,就会湿陷变形,不仅下沉量巨大,而且下沉速度极快。
湿陷性黄土本身具备湿陷的性质,如果在没有任何处理措施的地基上直接开始工程建设,就会导致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特征湿陷性黄土在颜色上主要呈现为黄褐、灰黄、棕黄、褐黄色,土壤当中的含盐量比较大,碳酸盐的含量尤其突出。
土壤当中的粉土颗粒含量较大,大孔性明显,整体呈现一种松散的结构状态,无层理,天然的剖面则表现为垂直节理,遇到水就会产生湿陷的现象。
在分布上,湿陷性黄土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北、华中以及华东地区,东北地区也有少量存在。
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容重为1.2~1.9g/cm3,天然含水量为7%~23%,孔隙比为0.78~1.50,液限为21.7%~32.5%,塑性指数为6.7~13.1。
2黄土湿陷的主要影响因素导致黄土湿陷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黄土的形成时代、密度、粘粒(土壤粒径小于0.002mm或2μm之土粒者)含量、孔隙性、形成过程以及含水量等等。
(1)形成时代:一般来说,从黄土地层的整体剖面来看,地表由上到下,第一层是中等湿陷层,第二层是轻微湿陷层,第三层及以下的黄土没有湿陷层,三层的分布不均匀。
(2)密度:黄土的密度相对较小,密度越大的话,土壤的密实性就越强,孔隙减小,黄土的湿陷性也就随之变弱。
(3)粘粒含量:黄土中的粘粒含量越小,代表黄土的湿陷性越强,与此相反,湿陷性弱的黄土当中粘粒含量是比较多的。
水工构筑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处理措施
响污水厂正常运行 , 污水 厂中贮水构筑物地 基系浸水 性可能性极 中黄土 为 非 自重 湿 陷 性 黄 土 , 厚 2 4 层 . 0 m~8 5 埋 深 约 . 0 m, 大 的地基 , 因此 , 须对地 基进行 处理 , 必 以消除地基 的湿 陷性 , 降 4 6 .0m~86 天然含 水量 为 1 . %, 陷系 数 =0 0 9 .0m, 89 湿 . 1 ~
维普资讯
第3 3卷 第 3 5期
2 00 7年 12月
山
西 建 筑
D 3N. VL3 o 5 o 3
e. 2 0 c 07
S HANXI
・11 ・ 1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7 3 .1 10 10 .8 5 2 0 )50 1-2
低地基的压缩性。 。
00 8 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为 I级 。地下 水位距地表 8m 左右 , .8 ,
2 湿 陷 性黄土 地基 处理 的形 式
黄土的湿陷性这个特点 , 采取合理 、 有效 的工 程措施 , 以保证构筑
本工程构筑物底板都落在黄 土上 , 埋深 0 6 .0m~3 8 .0m。
强度较高 , 压缩性较小 。但在覆盖 土层 的 自重压力或 自重压力与 的土料或灰土料形成 柱体 。土桩 的作 用是使 有效挤 密范 围 内的 地基土强度和压缩性得到改善 , 从而使沿桩 长范 围内的土基本消 建构筑物附加压力的共 同作 用下受水浸湿 时 , 土的结构会 迅速破 5m。 坏 , 发生显著 的附加 下沉 , 并 其强 度也 随着 迅速 降低 。对不 发生 除湿陷性。一般可处理基底下湿陷性土厚 5m~1 湿陷的黄土 , 称为非湿陷性黄 土。湿 陷性黄 土又可分为非 自重湿
从根本上避免或削弱湿陷现象 的发生 , 常用的地基处 理方法有 下
水利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办法
水利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办法摘要: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特性,会对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使结构物大幅度沉降、开裂、倾斜,甚至严重影响其安全和使用。
因此,在黄土地区修筑桥涵等结构物时,应对湿陷性黄土地基有可靠的判定方法和全面的认识,并采取正确的工程措施,防止或消除它的湿陷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阐述了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及基本处理措施,并介绍了相关处理措施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施工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处理办法;南水北调一、湿陷性黄土的分布及特性由于生成时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成因以及次生变化等原因,使一些土类具有特殊的成分、结构和工程性质。
通常把这些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类称为特殊土。
特殊土种类很多,我国主要的区域性特殊土包括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软土、冻土等。
我国是世界上黄图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高原,华北的黄土平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平原。
湿陷性黄土的在我国占黄土地区总面积的60%以上,约为40万km2,而且又多出现在地表浅层,如晚更新世(Q3)及全新世(Q4)新黄土或新堆积黄土是湿陷性黄土主要土层,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山西、陕西、甘肃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西部,其次是宁夏、青海、河北的一部分地区,新疆、山东、辽宁等地局部也有发现。
湿陷性黄土是指凡天然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强度也随之降低的,称为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两种。
黄土受水浸湿后,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湿陷的称自重湿陷性黄土;若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不发生湿陷,而需在自重和外荷共同作用下才发生湿陷的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
二、湿陷性黄土的判定黄土湿陷性在国内外都采用湿陷系数s值来判定,湿陷系数s为单位厚度的土层,由于浸水在规定压力下产生的湿陷量,它表示了土样所代表黄土层的湿陷程度。
浅谈水利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
浅谈水利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黄土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在生成初期,土中水分不断蒸发,土孔隙中的毛细作用,使水分逐渐集聚到较粗颗粒的接触点处。
同时,细粉粒、粘粒和一些水溶盐类也不同程度的集聚到粗颗粒的接触点形成胶结。
试验研究表明,粗粉粒和砂粒在黄土结构中起骨架作用,由于在湿陷性黄土中砂粒含量很少,而且大部分砂粒不能直接接触,能直接接触的大多为粗粉粒。
细粉粒通常依附在较大颗粒表面,特别是集聚在较大颗粒的接触点处与胶体物质一起作为填充材料。
粘粒以及土体中所含的各种化学物质如铝、铁物质和一些无定型的鹽类等,多集聚在较大颗粒的接触点起胶结和半胶结作用,作为黄土骨架的砂粒和粗粉粒,在天然状态下,由于上述胶结物的凝聚结晶作用被牢固的粘结着,故使湿陷性黄土具有较高的强度,而遇水时,水对各种胶结物的软化作用,土的强度突然下降便产生湿陷。
1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其最大特点就是湿陷变形,有两个显著特征:1)变形量大,常常超过正常压缩变形的几倍甚至几十倍;2)发生快,一般在浸水1h~3h就开始湿陷。
就一般的湿陷事故而言,往往在1d~2d内就可能产生20cm~30cm的变形量,这种量大、速率快而又不均匀的变形往往使水利工程发生严重变形甚至破坏。
所以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来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避免或消除因地基的湿陷或少量湿陷所造成的危害。
2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1)粒间的组成对湿陷性的影响试验说明,粘粒含量越少,湿陷性越强。
粘粒在黄土的结构中主要起胶结作用,尤其是小于0. 002 mm的细粘粒,它所起的胶结作用更加明显。
粘粒含量少时,黄土骨架的胶结形式主要是薄膜式,所以这种胶结强度教低,容易破坏,从而湿陷性强;粘粒含量高时,黄土骨架的胶结形式多为镶嵌式,故这种胶结强度高,不容易破坏,从而湿陷性弱。
一般来说,黄土中的粘粒含量超过30%时,湿陷性就会基本消失。
水利水电专业知识:水利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处理技术.doc
水利水电专业知识:水利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处理技术1、换填垫层法当水利工程基础下部持力层为软土或湿陷性土层时,常采用换填法来进行地基处理,即将基础下部的软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或膨胀土等的一部分或全部挖掉,然后换填密度或水稳f生好的灰土、砂石、矿渣等材料,然后分层夯实或碾压使其密实,以提高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量。
2、强夯法强夯法是利用夯锤自由落下的巨大冲击能、冲击波对地基土进行反复夯击,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稳定性,降低压缩性,消除湿陷性和震动液化胜。
一般来说强夯法的夯击能比较大,因此处理的地基深度也较大,对于湿陷性黄土、粉土、砂土、饱和软黏土等非常有效。
3、挤密桩法挤密桩的型式有很多中,对于水利工程来说,目前比较常用的挤密桩法主要包括砂桩挤密加固、土或灰土桩挤密加固、爆破挤密桩等。
(1)砂桩挤密加固砂桩挤密加固法对于密松散杂填土、砂性较大的黏性土、松散砂土特别适用,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地基的密实程度和承载能力,加速土体排水,并消除砂土地基的震动液化。
但对于黏胜大的饱和软土地基、软弱的高湿黄土地基,挤密效果不显著。
(2)土或灰土桩挤密加固土或灰土桩挤密加固地基属于人工复合地基,其地基处理深度也比较大,该方法在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同时,减少地基变形,特别适用于湿陷性黄土。
(3)爆破挤密桩爆破挤密桩是利用爆破法来挤密土层,该方法简单实用,但是对环境污染比较大。
4、振冲法振冲法是利用振动和水冲对土体进行加固,通过石块、砂砾组成的主体,与地基土形成复合地基,来共同承受水利工程上部结构荷载。
振冲法特别适用于砂土地基,但是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一些粘性土地基中也开始应用。
5、深层搅拌法深层搅拌法是通过深层搅拌机,将地基中软粘土和水泥浆等固化剂强制搅拌在一起,从而提高软粘土的整体胜、水温胜和强度。
该处理方法适用于一些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压缩系数高、渗透系数低、沉降稳定时间长的沉积土层。
6、高压喷射注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在钻机钻孔中,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下放到需要加固的软弱土层深度后,以20MPa以上的高压喷射流,切割、破坏土体,并将土体与浆液均匀搅拌在一起,形成一种强度较高,并具有截水帷幕作用的水泥土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4桩 基 础 技 术
桩基础 技术 主要 是将一定 规格 的桩设 置在湿 陷性黄 土 地基 中 , 分担 湿陷性 黄土 的承 载能力 , 提高 湿陷性 黄土地基
的 自身承载力 , 进而达到加 固地基 的 目的。这 种方式一般应
用 在 基 础 荷 载 大 的地 基 处 理 中 , 土层厚度在 3 0 m 之 内 。在 实 际 应 用 的过 程 中 , 桩 设 置 在 湿 陷性 黄 土 后 , 会 对 非 湿 陷 性 土
工人员将水 工建筑 物基 底湿陷性黄 土挖除 , 用素 土 、 灰 土等
土质作为基 础层 , 分层夯 实后形成垫层 , 消 除或者是 降低湿 陷性黄土 量 , 防止地基 的压缩 变形性 与渗透性 , 增强地 基承
收稿 日期 : 2 0 1 7 — 0 4 —1 4
作者简介 : 吴正荣( 1 9 7 6 -) , 男, 甘肃金 昌人 , 工程 师, 主要从事 水利 工程施工监 理质 量控制 工作 。
水利工程 中湿 陷性黄 土基础处理措施
吴正荣
( 甘 肃省 水利 工程 建设监 理 咨询 中心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摘 要: 本 文在研 究 中以水利工程基础 处理 为核 心, 探 究湿陷性 黄土基础 处理措施 , 优化 大坝工程水工 建筑物施 工体 系,
进 而 为相 关研 究 人 员提 供 一 定 的借 鉴 和 帮助 。 关键 词 : 湿 陷性 ; 黄土 ; 基础处理 ; 途 径 中图分类号 : T V2 2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o 0 3 — 6 9 9 7 ( 2 O 1 7 ) 1 2 — 0 1 0 5 — 0 2
工人员要 从水工建 筑物类别 、 结构 特点 、 基地压力 以及湿 陷 等级等方 面进行综 合分析和评 判 ,明确 湿陷性黄 土处理厚 度, 确定处 理范 围, 进而 为接下来 的湿 陷性黄土基 础处理工 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1 . 2明确 处 理 宽 度
决定 , 而在水利工程中 , 黄土也就呈湿陷性 。湿 陷性黄土 由于
1 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前期范圈确 定
1 . 1明确 处 理厚 度
在进行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 的过程 中 , 为了保证处理效
果, 施 工 人员 要 明确 地 基 处 理 范 围 , 防止 不 必 要 的 工 程 施 工 ,
控制施工成本 。湿 陷性黄土主要是由土质饱 和重力而形成 的 自重湿 陷 ,其湿 陷程 度与黄土 厚度之 间存在一 定 的内在关 联, 湿陷变形范围中涵盖湿 陷性黄土厚度 。结合这一理论 , 明 确黄土湿陷变形范 围 ,黄土地基处理厚 度主要 包 含全 部 性 湿 陷范 围与 部分 性湿 陷 范 围 。 针对 全部 性 湿 陷范 围而 言 ,
自身强度 和结构稳定 性都较低 , 在进 行水利工 程施 工 , 特别 是大坝出水塔等水工建筑物施工 中,会影 响整体工程质量 , 进而引发施工质量事故 问题 。对此 ,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 , 探 究湿陷性 黄土基础处理措施具有非常重要 的现实 意义。
在进行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 的过程 中 , 除 了要 明确处理 厚度之外 ,还要进一步确定湿陷性黄土基础 的处理 宽度 , 方 可确定水工建筑物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范 围。一般而言 , 水 工建筑 物湿陷性 黄土地基处理 宽度要结 合黄土湿 陷侧 向变
形 、湿陷压力扩散 以及 防水要求等方 面进行综合分 析考虑 , 在黄 土遇水湿 陷后 , 会形 成大量 黄土的侧 向变形 , 其竖 向变
形 占总湿陷范围的 6 5 %, 侧 向变形一般存在于距板 O . 7 5 倍宽 度范 围内 。对此 , 在 开展实际处理 工作 中, 为 了提 高处理效 果, 施工人 员要降低湿 陷变形范 围 , 将侧 向变形控 制在允许 的宽度处理范 围内, 进而提高水工建筑物湿陷性黄土基础处 理的综合 质量水平 。
2 水 工建筑工程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方式
2 . 1垫 层 技 术
垫层技术作为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 的常用手段 , 以开挖 置换 为核心 , 也称为换 土垫层技术 。在实际施工 的过程中 , 施
通常 地基 湿 陷量 会局 限 于压 缩层 内 , 大量 实 验表 明 , 该 部
分湿 陷 量 为基 地 1 . 5倍 宽 的 范 围 ,集 中分 布 在基 地 基 础 宽 的0 . 5~1 . 5倍之 内。在实 际处 理过程 中, 施工人员要将 处 理厚 度确 定为 2倍基础宽度为准 。针对部 分性 湿陷范 围, 施
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 , 水利施 工技术也得到 了很 大的提 升, 促 进 了水利 工程 的进 一步完善 和优化 , 同时 对湿 陷性 黄 土基 础工程 的施工和处理提 出了新的要求 。黄土类土质呈松 散堆积状态 , 这种黄 土性 质较 为特 殊 , 在干燥 时强度较高 , 但 是遇水后会具有极强的湿陷性 , 这主要是 由黄土 内部结构所
2 0 1 ' 7 率 辩1 2 期 ( 慰 第5 2 1 期 ) 1 0 5
I t " … 。 ’ 一 。 ’- 一 、 ' . Sh u i l i Sh u i d i a n
载力 , 使得地基符合水工建筑工程 的施 工要求 。这种换 土垫 层技术适用在地下水位 以下 、 湿 陷土层厚度为 3 1 3 3 内的工程 地基处理 中。从水 工建筑 工程 地基处理范 围而言 , 换 土垫层 技术包 括局部垫 层与整 片垫层两种 手法 ,结合工 程施 工要
求, 明确湿 陷性黄土处 理范 围 , 合理 选择局 部垫层 或是整 片 垫层 , 垫层要 选择分层 铺设 的方 式 , 保证湿 陷性黄 土的处理
质 量。除此之外 , 为了压 实分层垫层 , 施工人员可以利用 相关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将水工建筑物基底湿陷性黄土挖除用素土灰土等土质作为基础层分层夯实后形成垫层消除或者是降低湿陷性黄土量防止地基的压缩变形性与渗透性增强地基承水利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措施吴正荣甘肃省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咨询中心甘肃兰州730000摘要
“
~
Sh u i l i Sh u i d i a n , ,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