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花开两种情怀_华兹华斯_咏水仙_与王维_辛夷坞_之比较

合集下载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诗歌以唯美的自然描写为主,表现了他对大自然深厚的感情和极高的赞美之情。

其中,诗歌《咏水仙》(The Daffodils)是华兹华斯最著名的诗作之一。

通过对《咏水仙》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咏水仙》是华兹华斯的一首经典诗歌,它通过对水仙花的描写,表达了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首先,诗歌中的水仙花被描绘为“金黄的花朵连成一片”,“微风吹过,水仙花随风舞蹈”,这些细致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生机。

华兹华斯认为,自然的美和人类的自然之美一样重要,因此自然是他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主题。

其次,华兹华斯在诗歌中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力量的彻底敬畏。

他认为,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教师,是人类生命中的源泉。

在《咏水仙》中,水仙花被描述为“永恒的欢乐”。

这种长久的美好和欢愉源自自然力量的神奇和无穷深厚。

他通过描述水仙花的美丽与灵性,强调了自然和心灵的联系,在诗歌中是非常清晰的。

最后,华兹华斯赞美自然的意义在于,他相信通过感知自然中的美好和对自然的赞美,可以让人类达到心灵的启示,找到自内心的平静和欢乐。

在华兹华斯看来,自然中的美是不可抑制的,人们应该学会欣赏自然之美,放松身心,享受生命的美好。

总之,华兹华斯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深深的自然观,强调自然的价值和重要性。

他倾心描绘自己的灵魂,揭示和传达自己的知识和情感,通过诗歌向读者传达了他的思想和希望,他的自然观使他的诗歌充满了爱和欢乐,并得到了世人的广泛喜爱和崇敬。

华兹华斯与王维诗歌意象的对比研究

华兹华斯与王维诗歌意象的对比研究

yuwenjianshe001@43华兹华斯与王维诗歌意象的对比研究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人文社科系 朱丽丹摘要:王维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华兹华斯是英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代表,两人在中英两国的文坛上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为田园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华兹华斯与王维在诗歌的意象选择以及表达上有一定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华兹华斯和王维诗歌中的意象比较和分析,旨在研究两者之间的差别,加深对华兹华斯和王维诗歌的理解。

关键词:华兹华斯 王维 田园诗歌 意象 对比引言华兹华斯和王维都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在英国文坛以及中国文坛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两个人都十分喜欢大自然,喜欢田园风格,喜欢宁静淳朴的乡村。

因此在创作过程中都会以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作为诗歌主题表达的意象。

两个人都以山水田园诗歌著名,意象都是诗词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但是两人在进行诗词创作时对意象的把握是不相同的。

究其原因,这与两人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地域条件等有很大的关系。

研究两个人的诗歌,可以发现在他们的诗歌中都有对山水美景的描述,但是细细研究却发现,两个人在不同的诗歌创作中运用不同的意象进行搭配,给读者营造了一种更为良好的环境体验,从中也反映出东西文化的差异。

一、华兹华斯与王维诗作中的意象对比华兹华斯与王维在进行诗词创作时,虽然使用了相同的意象,但是表达的却是不同的情感,这有助于对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

比如在华兹华斯的《咏水仙》和王维的《辛夷坞》这两首诗歌中,都有相同的意象,即花。

作者都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花上,花是两个人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意象。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其中的“木末”是对辛夷花的高洁以及独立的一种表达,辛夷花是一种不被尘世所染的花朵,与荷花有很大的相似性,与世无争的品质,就好像是作者自己一样,宁愿生活在僻静的山水之中,也不愿意回到那纷繁的尘世中,并且无论外界变身成什么样,自己都会保持一种平静淡然的态度。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要特点。

在他的诗歌中,自然被赋予了神圣和美好的力量,成为他表达情感和思考人生的重要媒介。

《咏水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探究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华兹华斯将自然视为激发人类情感和思考的灵感之源。

在《咏水仙》中,他以细腻而精致的笔触描写了水仙花的美丽,赞美了它们散发的清香和神秘的品质。

华兹华斯将水仙花与诗歌创作相联系,认为它们具有启发和激励人类灵感的能力。

他写道:“触摸时,使心灵雀跃,觉得诗人/人的所有情感都得到了启示。

”这表明华兹华斯相信自然景色可以引发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并且是创造艺术的重要源泉。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认为人类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每个个体都应该尊重和保护大自然。

在《咏水仙》中,他通过对水仙花的描写,将其与自然的美丽和纯洁联系在一起。

他写道:“面朝黄土更披娇,青青园中葵。

”这种赞美水仙花和自然界的诗意语言,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珍稀美妙之处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他也通过描写水仙花在自然中的自由生长,表达了自然的力量和神奇之处。

华兹华斯通过《咏水仙》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提醒人们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界的美好。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的精神共鸣。

他相信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可以疏导和滋养人类的精神。

在《咏水仙》中,他描绘了水仙花的美丽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长和变化,呈现了一种灵性和神秘的特质。

他写道:“花儿被吹动,自然芬芳四溢,/如露珠般清晰。

”这种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体验,让人们深入感受到自然界的神秘和智慧。

通过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和体验,人类可以获得洞察力和启示,使他们更接近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这种精神共鸣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度联系和互动。

一样的浪漫,不一样的情怀

一样的浪漫,不一样的情怀

一样的浪漫,不一样的情怀作者:黄青青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09期摘要:通过比较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咏水仙》和唐朝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发现两首浪漫主义诗歌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上和美学特色上的一致性:运用了“蒙太奇”技巧表现意象,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美学特色突显浪漫。

同时指出两首诗歌所体现的不同“情怀”:敬畏大自然和禅宗“梵我合一”的区别,“愉快”的自然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区别。

关键词:浪漫情怀意象窗体底端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曾被评论家称为西方抒情诗坛两大革新者之一(另一位是彼特拉克),同时也是现代诗的鼻祖。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有“桂冠诗人”之称。

他最有名的主张“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溢”至今被人传颂。

李白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特选取了中英两位大师级人物最典型的代表作品《咏水仙》和《望庐山瀑布》进行比较,以期找出两位诗人在描写大自然景物中的共性和个性。

一、一样的“浪漫”两首诗的“浪漫”主要表现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美学特色上。

(一)“蒙太奇”技巧在意象上的运用“蒙太奇”来自法语Montage,原用于建筑学,意为“装配、安装”。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组接,也指从影视剧开始直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在《咏水仙》中,诗人将自己化作一朵孤独的云,在空中飘荡。

突然发现了一大片金色水仙,它们欢快地开放着,当诗人离开水仙时,精神又陷入孤寂。

但此时水仙的影子又浮现在他的眼前,诗人重新振奋情绪。

在此诗中,蒙太奇的构思和蒙太厅的布局令诗歌颇有艺术效果。

首先是蒙太奇的方式连接人和景。

从诗人不知道何去何从,到看到湖畔边金色水仙,恰似一种“问和答”的方式来引出主题。

诗人描绘了水仙的美,然后又说“我久久凝视——却未能领悟这景象所给带给我的精神至宝”,景与社会的“人”又一次联系起来。

在诗的最后,“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王维与华兹华斯山水田园诗主题之比较

王维与华兹华斯山水田园诗主题之比较

王维与华兹华斯山水田园诗主题之比较学生:班级:学号:选题目的:主观原因(个人喜欢田园山水自然风光,也比较欣赏这方面的诗歌。

)客观原因:(1诗歌本身的地位。

诗歌是最高语言艺术,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诗歌也是人类文学史上重要的一葩,其中,山水田园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他都远源流长。

)2诗人用文字记录了山河、田园、花鸟之类的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给我们无数审美与启示。

王维和华兹华斯都是诗界极具影响的田园山水派诗人,以歌颂自然之美而闻名于世。

本文通过对这两位诗人的诗歌主题进行对比,带领大家回归自然的同时,揭示二人田园诗主题的不同的原因。

3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对王维及华兹华斯山水田园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摘要]本文试通过对华兹华斯和王维的田园诗歌的主题初步分析比较,不仅要探寻两位诗人诗歌主题的异同,也要研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较研究来揭示二人的田园诗创作对当今诗歌发展的启示。

指出当今诗歌创作仍然要借助朴素的语言风格来高扬“回归自然”的主题。

两位田园诗人的这种崇尚自然、讴歌自然、亲近自然的精神追求,现实意义尤为重大。

[关键词]王维华兹华斯主题异同前言:英国的“桂冠诗人”华兹华斯,被雪莱称为“讴歌自然的诗人”。

王维字摩诘,是我国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

他们用简洁洗练的质朴语言和浪漫主义手法,以田舍园林风光和农村耕作生活为题材来描写自然,抒发崇拜自然、亲近自然和讴歌自然的主题。

而细观其诗,我们会发现,两位诗人的山水田园诗的主题有同有异。

首先,他们都通过描写自然山水来抒发崇拜自然、亲近自然和讴歌自然的主题。

如华兹华斯曾宜称“大自然对我就是一切。

我就是长期崇拜大自然的人”,他欣赏和赞美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井把她视为社会的良师益友,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对生活的信心.甚至可以改变人的存在意志和价值。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是他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他的诗歌中,自然常常被赋予了神秘而又美丽的意义,成为他追求心灵平静和美好生活的象征。

在他的诗作《咏水仙》中,更是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从《咏水仙》这首诗中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以期更好地理解他在浪漫主义时代对自然的独到见解。

《咏水仙》是华兹华斯的一首著名诗作,其中他描绘了水仙的生长和美丽,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在诗中,华兹华斯首先以描写水仙的方式开篇,正如他在诗中写道:“孤光一点入秋深,卓绝无双海之心,羞影结花眠碧洁,芳馨惹忆映幽砧”。

这些文字营造了一种清新的氛围,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自然美景的环境中。

华兹华斯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感悟,深刻地描绘了水仙的美丽和生命力。

在他的诗中,水仙不仅仅是一种花朵,更是自然的化身,是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的表达。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可以从他对水仙的描写中得到体现。

他在诗中写道:“奇光冰沁绮户中,犹映栈影残秋屋,素雾凝云玉串妆,鸳鸯梦断变声聚”。

这些文字凸显了水仙的娇媚和妩媚之美,以及她们在清秀和纯洁自然中的形象。

华兹华斯通过对水仙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对生命的热爱。

他将自然描绘得如此细腻而又真实,使读者在阅读诗作时仿佛可以感受到水仙所散发出的那种清新和纯洁之美,进而被自然所感染,从而引起读者对自然的共鸣和感悟。

在华兹华斯的诗作中,自然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和情感体验。

他在诗中写到:“幽怨竞宜拂面记,凝红双凤别梦娇,露泪沉烟妆微月,澄圆飞凤合裙轻”。

这些文字饱含深情,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自然之美和华兹华斯内心的激动。

华兹华斯将自然视作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表达,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体验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使人们不仅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还领悟到了自然对人类精神的洗涤和力量的激励。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咏水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一首著名诗歌作品,诗中描绘了水仙花的美丽和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色。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探究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体现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

诗中的水仙花被描绘成“孤零零”的花朵,高矗在湖水之上,它们是一种高洁纯净的存在,犹如天使降临人间。

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的景仰之情。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强调了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

诗中的水仙花在春天绽放,它们是自然界中最美的花朵之一,而且它们生长在湖中,与水融为一体。

作者通过描绘水仙花与湖水的亲密关系,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在华兹华斯看来,人类与自然应该保持一种亲密的连接,而不是与自然对立或征服。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强调了自然的神性。

诗中的水仙花被描绘为“耐寒的植物”,它们在严寒的冬季中依然可以顽强地生长和开花。

这种神奇的生命力被赋予了一种超凡的力量,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界的伟大和神性。

水仙花在冬天中独自盛放的景象也被视为一种奇迹,显示了自然界的奇妙和美好。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强调了自然的恢宏和宽广。

诗中的湖水如镜面一般平静,周围山脉环绕,形成一幅壮丽的画卷。

在这里,自然界的元素与人类和谐共处,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景。

作者通过描绘自然的恢弘和壮丽,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界的无限广阔和宏伟。

华兹华斯的《咏水仙》呈现了他独特的自然观。

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对自然的神性的认知以及对自然的恢弘和宽广的感受,都成为他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通过诗歌将自然之美描绘得如此细腻而深刻,呼吁人们要保护和珍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浪漫的基调 象征的手法——华兹华斯《咏水仙》赏析

浪漫的基调 象征的手法——华兹华斯《咏水仙》赏析

浪漫的基调象征的手法——华兹华斯《咏水仙》赏析加缪曾经说过:“浪漫的美学无处不在,它活跃在文学作品之中,但是这种美学被人们忽视了。

”华兹华斯的《咏水仙》则恰恰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浪漫时期作品,其中充满了强烈的基调和丰富而优雅的象征手法。

《咏水仙》是华兹华斯晚期最著名的一首诗歌,也是他最优秀的代表作。

它带着浪漫主义的基调,表达了柔和而温暖的情感。

诗歌的主题是友情和爱情的和谐,在这首诗中,华兹华斯用他精湛的语言将这一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

《咏水仙》第一行便反映出华兹华斯强烈的抒情色彩:“当夏夜伴着月光水仙,金色洁白如蛋白。

”月光照耀在水仙花中,金色和洁白交相映衬,呈现出一个宁静而浪漫的画面。

随后,华兹华斯用他浪漫而柔美的韵律继续叙述,十分有层次。

象征手法也是诗歌中被广泛使用的手段。

他将水仙花象征为一种友情和爱情的和谐,说“洁白的花朵交融成一片,令人激荡的感情温暖如此”,这句话充满了浪漫的情愫。

另外,华兹华斯还将月光、水仙花和鸽子象征为友情和爱情,他将友情和爱情比作月光,这表达了他对友情和爱情的无限仰望和热爱。

同样,水仙花、鸽子的象征也表达了他对友情和爱情的赞美和爱护。

诗歌中丰富的象征手法表达出华兹华斯对友情和爱情的不懈追求和热爱。

月光、水仙花、鸽子,以及月光照耀下的美丽水仙花,象征着华兹华斯内心深处真挚的友情和爱情。

诗歌中浓郁的抒情色彩,以及强烈的浪漫基调,向人们传递着柔和而温暖的情感。

华兹华斯的《咏水仙》充满了强烈的抒情色彩和丰富的象征手法。

它把柔和而温暖的情感传递给人们,为人们带来了美好而宁静的氛围。

这首诗歌可以说是一部浪漫时期最经典的作品,它表达了华兹华斯对友情和爱情的不懈追求和热爱。

华兹华斯与王维诗歌的中西文化异同

华兹华斯与王维诗歌的中西文化异同

华兹华斯与王维诗歌的中西文化异同华兹华斯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的文化差异较为明显,可从诗歌主题、诗歌特点和所阐述的哲理中反映出来。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两位作家的作品各具特色。

在中国,“儒、道”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而西方文化却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基督教的发展。

1、华兹华斯——上帝创造人在基督教、泛神论和卢梭的影响下,华兹华斯把人和自然看成是上帝的创造,认为人类以及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神性。

他把人的个性、人类社会、自然界都看作是上帝意志的体现。

华兹华斯认为农民和儿童都是上帝的使者,因此,他同情农民,赞扬儿童。

他认为,人的善良会被时间和世界磨灭,而我们最需要找回童年时期的美好、天真。

他的那句“儿童是成人的典范”便成了名言佳句流传世间。

华兹华斯的笔下,吟咏大自然寄寓于赞扬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人,《孤独的割麦女》恰好体现出这样的特点。

诗人把割麦少女的形象置身于广阔的田野上—一位充满活力的姑娘“独自在那又割又捆”,“举着镰刀弯腰下去”。

在这个场景中,人与大自然和谐地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华兹华斯认为,像割麦女这样的人的本性,幸好没有被资本主义自私、虚伪、反自然的城市生活所异化,也只有返这样的真,受这样的朴,方可同自然界的美达成一致。

受西方人文精神影响。

在华兹华斯《黄色的水仙》中,读者可以体会出作者的心情及其人生哲理。

湖边一片金灿灿的水仙,在微风中起舞,此景令诗人着迷,且这种欢乐的精神感染了诗人。

此时,黄水仙可看作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处世态度。

因此,在诗人情绪低落,感到空虚时,这些水仙花会突然映入诗人眼帘,使得诗人眼前一亮,撩拨起思绪的活力,并烙在诗人内心的最深处,此时的作者积极乐观,与大自然一同呼吸。

2、王维——友谊和禅机王维写了很多送别诗来倾诉自己对朋友间难分难舍的情谊,可是仕途道路上的挫折令他在之后的生活中去更多地描写了大自然的风光,从而体现出他的不得志与压抑。

王维深谙道教和佛教。

道教认为妨碍“天人合一”的是人的欲望、情感、理性等主观感情,这是区分人与自然的特征。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咏水仙》是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自然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诗歌中对自然表现出了深厚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咏水仙》通过对水仙花的描写,展现了华兹华斯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体验。

本文将从《咏水仙》中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探讨他对自然的独特认识和深刻感悟。

《咏水仙》通过对水仙花的描绘,展现了华兹华斯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在诗中,水仙花被描绘成“孤芳自赏”、“绽放在深山之中”的形象,整个画面充满着宁静、清幽的气息。

华兹华斯通过对水仙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对自然的深沉感情。

他不再将自然视为人类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作超越生命的存在,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和思想。

华兹华斯在诗中直言:“也有那种人,心灵洁净,因此他们在世间到处走走看看,就如在飘渺的天际遨游。

”这句话充分展现了华兹华斯对自然的尊重和赞美之情,他认为只有心灵纯洁的人才能真正领会自然的美好和魅力,而这种心灵纯洁正是华兹华斯一直追求和倡导的。

《咏水仙》中展现了华兹华斯对自然的认知和感悟。

他在诗中写道:“山谷里的清澈水流就像一个独立而又复杂的宇宙,就如同天上的星辰一样,它们表现出丰富的生命力。

”这种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感悟,让华兹华斯对自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他不再把自然简单地看作是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而是将其视作有机的生命体系,生机勃勃,充满着生命的力量。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强调自然界的整体性和生命力,认为自然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有机体,是存在着自身规律和内在秩序的生命体系。

他在诗中写道:“每一缕阳光、每一滴清澈的泉水,都是自然万物间无声的语言,都在述说自然界的宏大和奥秘。

”这种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感悟,让华兹华斯对自然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展现了他独特的自然观念。

通过《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我们能够看到他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

王维与华兹华斯诗歌共性中的异性赏析

王维与华兹华斯诗歌共性中的异性赏析

王维与华兹华斯诗歌共性中的异性举例摘要:本文对华兹华斯和王维的诗歌和写作背景进行了比较,并从对比技巧,人与自然关系的写作构架,自然恬静的主题几个方面举例分析,总结出两人诗歌共性特点中存在的几点不同。

关键词:王维、华兹华斯、诗歌正文:在中国诗歌文学中,王维(701-761)无疑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集大成者。

他的山水诗“常能揭示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也表现山水的雄伟体魄”1,又因为潜心钻研禅宗,其诗歌始终常常有弄弄的禅意,他又被称为“诗佛”。

无独有偶,在英美诗坛,也有这样一位善写自然风光的诗人,他就是湖畔派的代表人物,“桂冠诗人”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

两位伟大的诗人“生活经历相似,所写文章题材趋同,意象选择均十分鲜明,语言又都提倡简洁洗练”,因而常常被人归为同一类作家2。

然而,由于个人因素,时空背景和文化设定的不同,两人在共性之下也有许多不同,值得读者仔细品读与分析。

一、技巧的不同:以对比为例从写作技巧来看,王维的诗和华兹华斯的诗有很多共同之处。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价王维诗作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其实华兹华斯也是一样,他们都善于在诗中添加很多属于自然的意象,并运用对比手法,来构建一幅幅自然风景图。

只不过,王维多在“画作”之中运用意象之间个体与个体、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的差异进行不露声色的对比,而华兹华斯则多进行超脱“画作”自身时空局限的直接对比,可谓各具特色。

比如华兹华斯在The Daffodils 的第二诗节开头写道“Continuous as the stars 1李卓芪:《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2期2此处关于王维与华兹华斯的共性特点,参考了张国胜《王维与华兹华斯诗歌的共性研究》,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7卷第4期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在这里,华兹华斯运用奇幻的想象,直接将怒放的水仙比作银河上闪闪发光的星星,突出了水仙这一意象“漫山遍野、鲜亮明快”的特点,点亮了华兹华斯的内心;同是写花,王维却在《辛夷坞》中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开红萼。

浅析中英田园诗人的比较——以华兹华斯为例

浅析中英田园诗人的比较——以华兹华斯为例

浅析中英田园诗人的比较——以华兹华斯为例摘要: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是英国乃至欧洲浪漫主义诗风的开创者,也是19世纪最杰出的田园诗人。

华兹华斯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风格质朴,意境悠远,表达出大自然是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源泉这一主旨。

从华兹华斯的自然诗和中国自然诗比较中可以看出,同一类型的田园诗华诗基调轻快,中诗低沉;不同意象的选择上华兹华斯偏柔美,中诗偏刚。

关键词:田园诗人;比较;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不仅擅长描写自然景色,更赋予自然灵魂。

通过讴歌大自然的美丽,传递出自然给人类的福祉和启迪,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共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

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

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湖畔派”三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为华兹华斯。

他于1798年和柯勒律治合作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从拥护法国革命变成反对,于是前者寄情山水,在大自然里寻找慰藉,后者神游异域和古代,以梦境为归宿。

两人的诗歌合集题名为《抒情歌谣集》。

中国和西方田园诗人的比较由以下三位中国诗人与华兹华斯的诗歌进行比较体现出来。

(一)华兹华斯与陶渊明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的诗歌浑然天成,仿佛鬼斧神工,看起来不仅是大自然赋予两位诗人以灵感和源泉,还替他们把诗句也一并作了,在风格清新的自然诗句中融入了两位诗人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思考。

读者不仅能够欣赏其笔下大自然的芬芳幽静,还能随着诗人的思想飘向远方,反省自己的人生。

诗歌欣赏犹如一次心灵旅行,读者旅行在诗人描绘的意象中,结合自己已有的意象解读和经验,想象着可能遇到的情境或同等遭遇。

华兹华斯和王维自然诗歌的意象和主题对比

华兹华斯和王维自然诗歌的意象和主题对比

华兹华斯和王维自然诗歌的意象和主题对比作者:黄芳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8期黄芳(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张家界 427000)摘要:王维和威廉.华兹华斯是中西方两位重要的自然诗人,他们优美细腻的自然诗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两位诗人的自然诗歌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试从意象和主题两个方面对两位诗人的自然诗歌进行对比。

关键词:王维华兹华斯自然诗意象/主题对比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255-021 华兹华斯和王维自然诗的意象对比尽管华兹华斯的自然诗语言简单,却不俗。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华兹华斯善于塑造生动鲜活的自然意象。

比如,在Lines Written in Early Spring这首诗中,诗人写道:“The budding twigs spread out their fan/To catch the breezy air;/And I must think, do all Ican,/That there was pleasure there”这里的“清风”就是一个自然意象,喻指对人的鼓舞和指导,自然界中的风类似人的呼吸,渗进人的心灵,把人的灵魂和自然的精神合二为一。

此外,风还能帮助人摒弃傲慢自大麻木不仁,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云也是华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自然意象。

在Daffodils(《水仙花》)中,诗人写道:“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在这里,云指代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正如我们所见,云在天空没有固定的位置,飘无定所。

华兹华斯直到晚年才安定下来,云这个意象极好地表现了他在现实世界里毫无目的的游荡状态。

除了风,云,山谷,华诗中还有许多自然意象,比如暴风雨,洪水,河流等等。

浅谈华兹华斯和王维自然诗中的云、山谷意象

浅谈华兹华斯和王维自然诗中的云、山谷意象

浅谈华兹华斯和王维自然诗中的云、山谷意象作者:汪洁玉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11期摘要: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桂冠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清新动人,细腻优美,诗歌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中国盛唐时期的自然诗人王维受道教和佛教影响,创作时将自然与人的情感合二为一。

本文主要通过两位诗人生活的不同时代背景,比较华兹华斯和王维诗歌中“云”意象和“山谷”意象,并分析二者的创作诗风。

关键词:华兹华斯;王维;自然诗;“云”意象;“山谷”意象;诗风华兹华斯受卢梭倡导的“回归自然”的影响,华兹华斯认为“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主张诗人“选用人们真正用的语言”来写“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

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自然意象主要从侧面表达诗人的个人情感,而不是直接展示给读者,表现出“天人相分”、人与自然各自独立的“自然观”。

中国派佛教徒诗人王维的诗歌中所传达的情感与道、佛教两家教义有巨大的联系。

王维自然诗中的意象众多,意在传递诗人的真实情感,又结合了佛、道两家教义中“天人合一”的价值观,故王维的自然诗也隐隐传达出诗人的“禅意观”。

一、华兹华斯和王维自然诗中的“云”意象比较据逯阳在《云水禅心:华兹华斯与王维诗歌里的云意象比较》一文中统计到,在王维现存的376首诗歌中,含有云意象的有80多首,而华兹华斯现存的232首诗歌中,含云的也有四十多首。

可见,“云”意象在华兹华斯与王维诗歌中的出现率较高,二位诗人都喜欢借云来表达自己内心对悠闲舒适的追求以及孤独心境的象征。

《咏水仙》一诗中,华兹华斯开篇写到“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时,身边有家人相伴,但在他的诗中,用“孤独”、“漫游”、“飘荡”等詞来形容自己此时的动作,借“云”来比喻自己。

“云”漫无目的飘于山谷之间,正如自己居无定所游于俗世。

“云”没有固定的位置,没有固定的形状,这指代了作者晚年感悟的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华兹华斯《咏水仙》赏析

华兹华斯《咏水仙》赏析

华兹华斯《咏水仙》赏析摘要: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本文从格律,语言,意境等方面分析了其代表作《咏水仙》。

关键词:华兹华斯;《咏水仙》;格律华兹华斯(1770--1850)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

华兹华斯生性敏感孤独,十分热爱自然。

他思想进步,厌恶浮华冷酷的工业社会,积极主张社会变革,希望建立公平,合理,有序的民主社会。

然而法国大革命的失败给他的政治理想以沉重打击。

加之感情生活的受挫,诗人最终决定隐居英国北部的湖畔地区,寄情山水。

静谧的林间,柔美的花朵,秀丽的湖泊——置身纯朴自然之中的华兹华斯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欢乐。

以他为代表的湖畔诗人也开创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咏水仙》就是一首极具华兹华斯自然风格的浪漫主义诗作。

诗人用淳朴自然,简洁易懂的语言描绘了水仙的轻盈柔美,以及其给予人心灵上的愉悦。

从格律上来讲,《咏水仙》属于四段六行诗体(sixtain stanza)。

整首诗韵脚平整:ababcc,efefgg,hihikk,lmlmnn.每段前四行换行押韵,后两行为一个对句,同韵。

每行诗文轻重音相间,基本按照四步抑扬(iambic tetrameter)的韵律进行,读之极具美感。

我们先来看第一节: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我好像一朵孤独的流云,在山峦峡谷之上高高飘荡)诗人自比孤云,游荡与山谷之间。

“lonely”,“floats”形象地展示出诗人飘然尘上,孤洁无依的内心。

这两行双元音,软元音的杂糅运用显示出一种柔和,悠远的意境。

轻重相间的音节抑扬顿挫,宛然浮云的缓缓飘动。

而后两行场景蓦地一转:When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忽然我看到一大片金黄的水仙花迎风开放) “all at once”三个单音节的词使前两行的悠远意境一转,突出了诗人初见水仙时的惊喜欢愉。

咏水仙诗歌华兹华斯

咏水仙诗歌华兹华斯

咏水仙诗歌华兹华斯
嘿,你知道华兹华斯的那首咏水仙诗歌吗?哇哦,那可真是太绝了!
想象一下,在那宁静的湖边,一大片水仙花就那么肆意地绽放着,
微风轻轻拂过,它们就像是一群欢快跳舞的小精灵。

华兹华斯看到这
一幕的时候,该是多么惊喜呀!“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他这样
形容自己,可不是嘛,就像一朵云一样自由自在地飘荡在那美丽的景
色之中。

“在山丘和谷地上高高飘浮”,他的描述让我感觉自己仿佛也飘起来了,跟着他一起去邂逅那片水仙花。

“忽然我看见一群,一大片金黄色
的水仙花”,哇,那得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呀!就好像是上天特意为他准
备的一场盛宴。

“它们在树荫下,在湖水边,迎着微风起舞翩翩”,我的天呐,这画
面感也太强了吧!我都能想象到那些水仙花轻盈舞动的样子,它们是
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无忧无虑。

华兹华斯看到这一切,内心该是多么
愉悦呀!
他说“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这比喻简
直绝了!把水仙花比作银河的星星,这是多么浪漫而又奇妙的想象呀!
我就一直在想,如果我也能看到这样的景色,那该多好啊!那肯定
会让我开心得不得了。

华兹华斯的这首咏水仙诗歌,真的是太有魅力了!它让我们看到了
大自然的美好,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它就像
是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也对那美好的自然充满了向往。

所以呀,我们真的应该多去亲近自然,去感受它的美丽和神奇!。

一样花开两种情怀--华兹华斯《咏水仙》与王维《辛夷坞》之比较

一样花开两种情怀--华兹华斯《咏水仙》与王维《辛夷坞》之比较

一样花开两种情怀--华兹华斯《咏水仙》与王维《辛夷坞》之
比较
王改娣
【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5)002
【摘要】华兹华斯的<咏水仙>和王维的<辛夷坞>都是自然诗中的咏花名篇.在意象上,它们表达了不同的情怀;在禅意上,两诗也各有深浅;在境界上,<咏水仙>是"有我之境",而<辛夷坞>则属"无我之境".
【总页数】4页(P112-115)
【作者】王改娣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2
【相关文献】
1.华兹华斯《咏水仙》和赫里克《致黄水仙》的分析与比较 [J], 沈洁瑕
2.孤独的流云和忧愁的涧水——华兹华斯《咏水仙》与徐志摩《云游》之比较 [J], 邱新娃;兰奎
3.康河边迎风起舞的水仙——徐志摩《再别康桥》与华兹华斯《咏水仙》之比较[J], 王强
4.一样的浪漫,不一样的情怀--华兹华斯《咏水仙》和李白《望庐山瀑布》比较研
究 [J], 黄青青
5.华兹华斯的《咏水仙》汉译比较研究 [J], 杨君君;申晓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威廉·华兹华斯《咏水仙》与杨万里《水仙花四首》的比较分析

威廉·华兹华斯《咏水仙》与杨万里《水仙花四首》的比较分析

威廉·华兹华斯《咏水仙》与杨万里《水仙花四首》的比较分析一、题材——“水仙花”威廉·华兹华斯的《咏水仙》和杨万里的《水仙花四首》都是典型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咏物诗。

在题材上,中英两位诗人均选取水仙花作为谋篇描写的意象,向读者呈现出水仙花的轻盈与美丽。

而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水仙花的形象内涵却有着不同的文化起源。

在西方文化里,水仙花源于古希腊神话中拿斯索斯(Narcissus)的故事。

拿斯索斯出生时伴随着一条神谕:他长大后会样貌超群,但也会沉溺于自己俊美的容颜。

为了冲破神谕的诅咒,拿斯索斯的母亲便在山林中抚养他,刻意回避溪水、湖泊和海洋,防止他看到自己的水中倒影。

在母亲的谨慎庇护下,拿斯索斯平安地长大成人,同时也印证了神谕的内容,他果真眉目清秀、俊朗迷人,见过他的少女无一不为之心动。

可拿斯索斯性格傲慢,拒绝重伤了他的追求者们,也招来了报应女神娜米西斯(Nemesis)的报复。

一日天气暑热,他被阵阵清凉的微风吸引到一潭湖水边,看到了自己水中的模样。

他深深迷恋上水中完美的面孔,却不知水中的人就是自己。

为了守护心爱的“湖中人”,他心甘情愿、不眠不休地待在湖边,最终如神谕所言,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拿斯索斯死后被爱神化作一丛花,因为清冷脱俗,而且生长在有水的地方,所以被人们取名“水仙花”,也称“恋影花”,引申义便是对爱情的真挚。

威廉·华兹华斯的《咏水仙》在起源和引申的基础上,摆脱了水仙花的顾影自怜,拓宽了水仙花美好的形象和意境。

歌舞翩翩,凌波嬉戏,水仙花成为诗人最佳的伙伴,二者在无拘无束的自然中尽情共舞。

在我国的思想文化里,水仙文学始于宋代。

唐朝时期的水仙花仅是宫廷赏玩之物,它的栽培技术在北宋时才逐渐得到推广,后因靖康之变,宋人南迁,水仙花得以被更多文人雅士所熟识。

古籍《天隐子·神解八》记载道:“在人谓之人之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

”水中生长,清幽高雅,水仙花因此而得名,同时在人们心中也建立起水仙花与水中仙人的紧密关系。

试论华兹华斯与王维山水田园诗作之异同

试论华兹华斯与王维山水田园诗作之异同

试论华兹华斯与王维山水田园诗作之异同
白民军
【期刊名称】《商洛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19)003
【摘要】威廉·华兹华斯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语言、浪漫主义手法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具有相同相似之处;同时,在主题、哲学思想等方面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并且,两位诗人田园诗作之间的相同与相异相互贯穿、包涵,体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征.
【总页数】5页(P51-55)
【作者】白民军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外语系,陕西,西安,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2
【相关文献】
1.试论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精神追求的异同 [J], 张杰
2.王维山水田园诗作的审美特征及其禅宗境界 [J], 张静;吴正鑫;赵伯飞
3.王维山水田园诗作之画意 [J], 崔益红
4.王维山水田园诗作中的禅境审美观照 [J], 邓徐宜
5.浅谈王维与华兹华斯山水田园诗的异同———以《鸟鸣涧》和《丁登寺》为例[J], 冯珊珊[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卷,第2期,2004年5月Journal of Jiaozu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 ocial Science),Vol.5,No.2,May2004一样花开 两种情怀———华兹华斯《咏水仙》与王维《辛夷坞》之比较王改娣(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02)Ξ摘要:华兹华斯的《咏水仙》和王维的《辛夷坞》都是自然诗中的咏花名篇。

在意象上,它们表达了不同的情怀;在禅意上,两诗也各有深浅;在境界上,《咏水仙》是“有我之境”,而《辛夷坞》则属“无我之境”。

关键词:《咏水仙》;《辛夷坞》;比较;意象;禅意;境界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Ο3893(2004)02Ο0112Ο04 作为英中两国自然诗人的杰出代表,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与王维(701~761年)都有大量歌咏自然的名篇佳作。

其中,华兹华斯的《咏水仙》(“The Daf2 fodils”)与王维的《辛夷坞》就是咏花诗中的精品。

《咏水仙》为华兹华斯在英国湖区居住后所作,是他作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的重要代表诗作[1]: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高高地漂游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

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通往远方仿佛无穷无尽; 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却不如这水仙舞得轻俏; 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又怎能不感到欣喜雀跃; 我久久凝视———却未领悟,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 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 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 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辛夷坞》则是王维隐居辋川别业时所创作的《辋川集》中的一首: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两诗禅意盎然,清新美丽,读来犹如空谷余音,飘渺悠长。

诗人在此借景抒情、以花传意,表达了各自的人生感悟和精神境界。

同时,水仙和辛夷不同的文化含义,也使两位诗人的情感表达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1 “拈花微笑”表情怀在华兹华斯的《咏水仙》和王维的《辛夷坞》中,花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因此对诗中的主要意象———花的解读是了解诗人思想的关键。

在英国文学中,水仙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而且还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英语中,水仙花有两个名字:“daffodil”和“narcissus”。

后者源于一个古希腊神话:青年那西休司(Narcissus)相貌出众,英俊非凡。

他的母亲被告知那西休司寿命不长,除非他永远看不到自己的样子。

然而,由于那西休司拒绝了女神厄科(Echo)的爱情,致使女神憔悴消损。

他的行径引来了众神的报复,使他爱上了自己在清泉中的倒影。

由于他忍不住伏身去抓水中自己的影子,结果被淹死了,化身为花。

这种花就命名为Narcissus,从此水仙也就成了自恋的代名词[2]。

华兹华斯幼时丧母,很少享受到真正的家庭温Ξ收稿日期:2003Ο12Ο17作者简介:王改娣(1973Ο),女,河南荥阳人,副教授,博士,从事英国诗歌和英汉诗歌比较研究。

暖,直到和妹妹多萝西(Dorothy Wordsworth, 1771~1855年)共同生活。

前期的华兹华斯确实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好友、同样也是浪漫派重要代表诗人的塞谬尔・泰勒・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年),曾对他的才华赞叹不已。

他称华兹华斯是一个很伟大的人,在任何时候和各种才能上都是让他惟一自愧不如的人。

而当时的柯尔律治,其名声远远超过华兹华斯,并被英国年轻的知识分子看作是18世纪最有才华、最富独创性的思想家[3]。

在法国革命的感召下,华兹华斯对民主和自由有了比较坚定的信念,但法国革命的结果使华兹华斯对革命深感失望,并使他逐渐从一个赞许革命的忠实的共和主义者转变成一个保守主义者。

在此境况下,华兹华斯难免不郁郁寡欢,孤芳自赏,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他最后的40年间,华兹华斯渐渐失去了以往的艺术天才,在很多时候,他只是在费力地模仿自己的早期作品,崇拜着自己曾经有的才华和成就[4],自恋的水仙花仿佛预示了华兹华斯的后期形象。

在英国文学史上,华兹华斯被称为“沉沦的领袖”[5],“文学史上有记载的最令人沮丧的突降”[3]。

后半生的华兹华斯就像沉入水中丧命的那西休司,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王维的《辛夷坞》中的辛夷花则传达了与水仙花截然不同的含义。

在寂静无人的山谷中,辛夷花自开自落,花儿自身蓬勃的生机并没有因为山涧的寂寞和空幽而受到丝毫的影响。

第一行中的“木末”二字尤为生动。

美丽的辛夷开在枝端木末,鲜艳的花萼和“木”瘦劲朗然的形象相映衬,一种孤芳高绝的气质便呼之欲出[5]。

诗如其人,此处的辛夷花同样也是诗人王维人格的象征。

在文学史上,能在艺术的真实和人生的现实中始终保持一致的诗人并不多见,王维就是其中之一。

不论从诗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诗人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宁静、淡泊而又不失其清白正直的本性。

在中国诗歌中,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的传统由来以久,并为历代诗人所推崇。

屈原(前345~前286年)就在《离骚》中高歌“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诗人用木兰的高雅、秋菊的劲节、菱叶的清香、荷花的纯洁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馥郁芳柔和不同于流俗的高洁。

菊花更是从东晋陶渊明开始成了高风亮节的象征。

在清代著名小说《红楼梦》里,孤傲如秋菊的林黛玉就夺了菊花诗的头名,两行“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唱尽了她心底的寂寞,同时也再一次揭示了菊花的隐士风范。

当我们吟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的时候,王安石冲破重重障碍坚持变法革新的坚毅、林逋甘于隐居的淡泊、陆游时时翘首以望“王师北定中原日”(《示儿》)的爱国情怀都一一展露在我们面前。

通过这些不朽的诗篇,诗人们既讴歌了梅花不畏严寒、不恃娇争宠的高贵品质,同时也用梅花为他们心中的风骨气节作了详尽的注释。

《辛夷坞》中的辛夷花与那些芳名久播的梅兰竹菊又有不同。

在人迹罕至的山谷,辛夷花的美丽并不为世人所知,这一切也正是诗人自己的真实写照。

王维乃少年才俊,十几岁就诗名远播,21岁中进士第一名,与孟郊46岁始登进士第,白发苍苍才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居》)的境况非常不同。

虽然为官不久就因“黄狮子舞”而遭贬谪,但大体上说,他的仕途还算顺利。

杜甫就有诗羡慕王维的诗才、官运:“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漫寒藤。

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解闷十二首》)。

可是,即使官做得再大,王维也始终保持着一颗平静淡然的心。

诗人即辛夷,辛夷也正是诗人自己。

在没有名利争斗的无人山坞,自己欣赏着自己的美丽,“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

这种境界和华兹华斯看到水仙花时亦喜亦悲的情感波动是截然不同的。

《辛夷坞》中,辛夷花代表的是一种“繁华事散”(杜牧《金谷园》)后的平静和安详,诗人自己更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秋月春风安闲度。

2 诗中禅意显深浅“对于参禅的人来说,空的体验……并不会引起任何沮丧的感觉。

相反,参禅者在心中对万物,包括对其自身都会感到一种彻底的自由……”[6]。

华兹华斯的《咏水仙》就缺少此种境界。

首先,诗人抑郁不得的情怀时时闪现在诗行字间。

诗的一开头,诗人就在不知不觉中泄露了自己孤独而落寞的(lonely)心情:“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高高地漂游在山谷之上”。

因此,蓦然间看311第2期 王改娣:一样花开 两种情怀———华兹华斯《咏水仙》与王维《辛夷坞》之比较到一大片在湖边微风中摇曳起舞的水仙花时,华兹华斯不禁欣喜不已:“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又怎能不感到欣喜雀跃”,似乎水仙也有了人的情致。

虽然在革命的风浪中诗人已经身心俱疲而选择退隐湖区,可华兹华斯的内心并没有真正地摆脱人世间名利场上的争夺。

在他的眼中,自然界的水仙花也不能免除尘世间名利高低的争夺,而与湖波(waves)在舞姿上一争高下:“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却不如这水仙舞得轻俏”,也不管水仙花“累累本是无情物,却(谁)把闲愁付与他”(王国维《红豆词》)。

除了这种难以超脱的名利思想外,华兹华斯在诗中更是展示了自己落落寡欢的心情。

想他也曾风光无限地处在革命的风头浪尖之上,一腔热情地为法国革命呐喊,为英国的民主共和奋斗,可是到头来,却对曾经的轰轰烈烈满心失望。

在心理极度波澜起伏后,诗人不禁感到“魂欲断,情难绝。

都来些子事,更与何人说”(欧阳修《千秋岁》)。

在不经意间,这种落寞就无声无息地闪现在诗人的眼中心间:“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

此时此刻,除了水仙“这快乐的旅伴”能给他带来片刻的愉悦之外,“无人会得此时意”(元稹《使东川・嘉陵驿二首》)。

在《咏水仙》的汉语译文中,郭沫若曾用“禅悦”[7]来翻译“the bliss of solitude”,颇能传达诗人试图在自然中寻求宁静安详的心态。

不过这种“禅悦”的境界对红尘未了的华兹华斯来说还是有点不可得,最多他只能在水仙花的轻舞嫣笑中获得片刻的愉悦:“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至于真正的禅意,读者还得到王维的《辛夷坞》中去体会。

明代徐增(1612~1671年)在《而庵诗话》中说“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

”[5]对王维的《辛夷坞》,前人曾认为“其意不欲着一字,渐可悟禅”。

辛夷是一种落叶乔木,花开似莲花,莲花也叫水芙蓉,即王维所说“木末芙蓉花”。

裴迪(716~?)《辋川集》和诗也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辛夷坞》)的句子。

莲花是佛花,它的纯洁美丽、超然出尘一直都为佛家、禅宗推崇备至。

禅宗最早起源于佛祖释迦牟尼(前565~前485年)“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

是时众皆默然,惟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般木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五灯会元》第1卷)。

“拈花”即是说法,“微笑”就是悟理,是对“拈花”大彻后的豁达与宽容,这就是悟禅。

也许佛祖当时拈起的花瓣就是莲花。

但无论如何,读王维的《辛夷坞》,我们似乎真的感受到了一种“拈花”的会心微笑。

18世纪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1716~1771年)的“墓园挽歌”[8]中也有相似的句子:“多少鲜花朵,开在荒原上,娇艳无人见,空自扬芬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