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学课件 教用课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学课件 教用课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学课件 教用课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学课件 教用课件
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分布
来自人们生活中的事件与现象 ①举办金婚庆祝活动的夫妇很多 ②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大城市生活 ③一个母亲在她第六个孩子的墓前哭泣,孩子死于伤寒 ④城市里建起了越来越多的房子 ⑤很少的孩子有祖父母 ⑥孩子们有多个兄弟姐妹,他们挤在一个卧室里睡觉 ⑦父母们在家庭规划中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 ⑧政府计划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医疗条件
出 生 率 ( ‰ )
33.31 13.86 41.39 31.65 18.34 14.04 9.48 14.93 9.84
9.63 10.19 7.71
死 亡 率 ( ‰ )
15.13 40.06 10.00 6.54
6.34
6.75
6.22
6.71
6.82
7.56
6.39
9.34
自 率 然 ( 增 ‰ 长 )18.38 -26.21 31.39 25.1 12.00 7.29 3.27 8.22 3.02 2.07 3.81 -1.63
一、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
探究活动1:阅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说出世 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读图思考: 1. 世 界 人 口 增 长 的 总 体趋势是什么? 2. 人 类 历 史 时 期 以 来 , 人口增长大约可分为 哪几个阶段? 3. 每 个 阶 段 分 别 呈 现 什么特点? 4. 影 响 人 口 增 长 的 主 要因素是什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学课件 教用课件
课堂评估
E原理应用
探究活动5:根据扬州人口统计数据,绘制人口增长 曲线图,并据图说出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其特点。

(鲁教版)2018版高考总复习课件:必修2 1.人口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鲁教版)2018版高考总复习课件:必修2 1.人口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目录 目录
归纳总结
3、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属自发流动。从流动方向上看: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 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原因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同时,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 移人数也逐步增多。 在这一时期变化较大的还有一点:原先有些人口迁移的净迁出 地区,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市。
目录
3.
典例 感悟
目录
(2014·海南地理,14~15)下图表示我国某 1、提取信息:“与2000 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 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 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完成(1)~(2)题。 农业生产的农民”;
“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
2、提取信息:“图中 2010年与2000年相比,外 出半年以上总人口,跨省 外出人口”;
目录
2. 考 点 精 讲
目录
1、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 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 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人口迁移的的特征
①时间较长 ②居住地改变 ③空间位移
目录
3、人口迁移的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 国外。图中箭头分别表示涵义:
由A1到B1,B2到C1,C1 到A1都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由A1到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由B1到B2不属于人口迁移, 属于人口流动。
目录
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 自然灾害、生态环境 的变化有时也会引发人口的迁移。 (2) 经济因素:
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其中 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18讲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18讲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鲁教版

①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 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 1%以 下。 ②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 3%左右,死亡率在 1%以上,自然增 长率在 2%左右。 ③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 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 在 1%以下,接近 0,甚至是负值。
分布 落后的原始 多发展中国 和地区
如德国、英
群体
家和地区
国和法国
(3)转变过程: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先从__死__亡__率__下降开始,然后 _出__生__率___开始下降,最终导致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从而完成从“高
-高-低”型向“低-低-低”型模式的转变。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__极__不__平__衡__。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 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可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世界人口增长总体上表现出持续性、增长性、阶段性和地区 不平衡性的特征。 (2)影响人口数量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 平是最重要的因素,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 进而影响死亡率和平均寿命。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①影响因素: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生产力水平、 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 中_生__产__力__水__平___是决定性因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改 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
变社会的储蓄和投资行为; 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 影响
③劳动力不足;④青壮年负 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
担过重等
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6单元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鲁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6单元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鲁教版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点一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核心知识再现]1.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①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带。

②人口密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大部分、美国东北部。

(2)我国人口分布①分布不平衡东部多,西部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区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少;汉族集中地区多,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少。

②人口分布界线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影响力逐渐减小,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__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高 分 素 养 提 升][2012·江苏地理,28(4),5分]下图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__。

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加拿大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国土的东南部,然后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和加拿大东南部的地理特征,作出符合实情的具体分析。

答案 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 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真 题 考 向 探 究]考向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2012·上海地理,19~20)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

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A.人口密度低 B.开发了新资源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广阔解析 第(1)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西伯利亚南部地区相对纬度低,气温较高,适宜人类的生活,且开发的历史较长,经济较发达,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地理鲁教版二: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案含解析

地理鲁教版二: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案含解析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春燕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设计思路】关于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初中地理课中曾经学习过,但仅限于了解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多少、人口增长快慢等事实性知识,对人口增长原理几乎没有涉及。

本课的内容要求将初中阶段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其认知过程应该利用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利用统计图表组织学习成为本课的特色,统计图表也就成为学习的工具。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本课可结合地理统计图表的学习,共用2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知识构建】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

二是需要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每种模式的特点.三是需要知道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从教材的知识内容看,各个版本教材对本“标准"的阐释既基于其基本要求,又各有不同的理解与拓展,因此不同版本教材在文字表述、案例选用、图表设计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的心理品质,淡化差异,并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本课有关人口问题的内容,不是课标的内容要求,在初中地理中曾作为重要知识点学习,在此应作为拓展性知识加以复习。

【教学目标】1.利用世界人口增长图与人口增长模式图,讨论、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列表加以比较。

2.利用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统计图表,说出世界不同地区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利用文献资料或统计局网站资料,调查本地区不同年份人口统计数据,绘制人口统计图,分析本地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鲁教版地理必修《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word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word教案

第一单兀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概念,运用不同时期的世界人口迁移图,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原因。

联系实际并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人口流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因素,对比学习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变化,并养成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身边熟悉的实例,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养成求真求实、积极参与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人口移动有两种基本形式: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课程标准只提到人口迁移,为了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概念,教材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分开讲述。

第一目“人口迁移”主要讲述了人口迁移的概念以及世界人口迁移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人口迁移的历史过程,并在知识窗中列举人口迁移的特殊形式: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

第二目“人口流动”在正文中主要是针对我国近年来出现的“民工流”现象。

用知识窗介绍了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外籍劳工”现象。

民工流、国际难民、环境移民、外籍劳工等,都极具现实意义,体现出教材的时代性。

本课时的活动设计注重贴近高中生的生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观察、了解社会以及深入社区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2 :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难点: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的人口迁移资料,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复习人口的增长,依据学案预习本节内容,并记录难点、疑点,搜集一些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心课)利用教师或学生搜集的资料,创设问题情景:我们把人口从一个地区移动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称为什么?(学生思考)什么是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学生回答)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流动: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高一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1鲁教版

高一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1鲁教版

高一地理《人口散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1 鲁教版本资料为woRD 文档,请地点下载全文下载地点标准活动建议l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l经过读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密度图及有关资料,掌握世界与我国的人口散布特色。

l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设计思路】对于人口散布主要影响要素的知识,与前一篇课文,人口迁徙的主要影响要素相像,所以,人口散布部分,以读图剖析为主,尔后从中提炼出人口散布的主要影响要素。

而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对照,则经过事例剖析实现。

从教课方法看,本课能够灵巧运用事例剖析法、合作议论法、对照剖析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课活动,使学生在充满活力的研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建立】课程标准对于本课的“标准”是“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

其详细要求应当包含三个方面:一是需要读图剖析世界人口散布的一般规律和我国人口散布的明显特色。

二是需要概括影响人口散布的主要要素。

三是需要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依据“标准”的实质特色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构造构造如图 1 所示。

资源库资源库资源库【教课目的】.利用世界人口密度图和世界政区图,剖析世界人口散布的一般规律。

2.利用中国人口散布图,总结我国人口散布的明显特点。

3.经过世界和中国人口的散布,概括影响人口散布的主要要素。

4.经过借助详细的事例,剖析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影响要素,培养剖析能力,建立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

【重难点剖析】.教课要点差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要素2.教课难点联合实例,详细剖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差别。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世界人口密度图” 、“世界政区图” 、“中国人口散布图” 等图,设计“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要素”等表格,以及“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事例等。

【讲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教课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有关调研检查:本市的人口密度并与我国西部人口密度对照。

最新-2018高考地理一轮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案

最新-2018高考地理一轮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案

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人口迁移的判别与影响因素属于人口迁移的人口流动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

我国曾以户口是否发生变迁作为人口迁移的判别标准,这将随着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发生变化。

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

例如,旅游、探亲等短期人口流动就不属于人口迁移。

三是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有时候常常把这作为判断是否发生人口迁移的重要标准。

人口迁移按地理范围可分为国际迁移及国内迁移,按迁移方向可分为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城市到城市的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1.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2.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3.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例1(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下图表示2000-2018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回答⑴-⑵题。

⑴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⑵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C.净迁移率打于10%的省(市、区)少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解析:⑴读图,可看出A省(市、区)迁出率远远大于迁入率,人口迁出多,造成该省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落后。

⑵根据图中信息,迁入率最大值为18%,迁出率最大值为6.5%,迁入率最大值大于迁出率最大值,选项A错误;根据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结合图可看出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只有2个,选项B错误;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只有3个,选项C正确;图示省区既有净迁入省区,也有净迁出省区,选项D 错误。

答案:⑴D ⑵C探究点二人口迁移及其分布1.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和原因。

高一地理教案:《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历史资料、地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物理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高一地理教案:《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教案:《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学案 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学案 鲁教版

学案23 人口的数量变化[目标定位] 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了解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

能够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理解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性因素:①________和死亡率。

2.总体趋势:②__________。

3.人口增长的时间分布(1)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③______。

(2)农业革命后:人口增长较快。

(3)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速度④______。

4.人口增长的空间分布(1)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⑤__________________,甚至出现⑥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⑦________、⑧________、⑨____________三项指标构成的。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特征(1)原始型:⑩____出生率、⑪____死亡率、⑫____自然增长率。

(2)传统型:⑬____出生率、⑭____死亡率、⑮____自然增长率。

(3)现代型:⑯____出生率、⑰____死亡率、⑱____自然增长率。

21______型。

3.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⑲______型→⑳______型→○【问题思考】1.为什么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带来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4年我国人口的平均自然增长率仅为5.78‰,比2003年下降0.14‰。

鲁 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教案

鲁 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教案
探究活动二:出示《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路线图》、《我国建国后的人口迁移路线图》,分析国内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变化。通过过表格归纳国内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和特点。,
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国际国内范围内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影响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
课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2:分析国际人口迁移及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重点
人口迁移的概念.
难点
不同历史时期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变化.
资源
地理必修2教参,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法
读图法、探究法


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
2、人口迁移的类型
1、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二战后
国内人口迁移——发生在一国领土范围之内的人口迁移
迁移方向
(国内人口迁移)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主要类型);
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部分发达国家的新趋势)
迁移方式
自发性迁移与计划迁移,有组织的迁移与无组织的迁移,自愿性迁移与强迫性迁移,个人迁移与集体迁移等。
探究活动一:出示《历史上的国际人口迁移路线图》、《现代国际人口迁移路线图》。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通过表格归纳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意义、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变化。
2、国内人口迁移:古代、建国后到80年代中期、80年代以来
评课
组长签字
年月日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PPT图片解析:图片展示的内容是建设时期的深圳国贸大厦,深圳国贸大厦曾经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在1994年前是中国第一高楼,有过三天盖一层楼的速度,深圳速度由此而来。实际上,深圳速度,不仅代表深圳盖楼速度很快,经济特区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也代表的深圳市人口增长之快。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由人口35万的小县城转变成人口千万的大都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一部分是的人口自然增长的结果,更多的是有人口迁入引起的。人口迁移会引起地区间人口数量的相对变化,在不同时空范围内,人口迁移表现出不同的原因特点。

河北衡水高中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六单元 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河北衡水高中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六单元 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河北衡水高中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六单元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1.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2.地域文明对人口的影响常与工业分散、产业转移和疆土开发等资料相联络,考察人口迁移的要素及影响;近几年考察频度较高,考察方式主要为选择题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寓居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作改动。

2.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动住所到达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①19世纪以前:由欧洲迁移到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从开展中国度流向兴旺国度。

3.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移居的现象。

(2)现代:受软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祸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深度思索1】人口迁移与人口活动有什么区别?提示经过两方面来区分:第一,人们总是不时地停止空间移动,但不是一切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只要那些寓居地发作〝永世性〞和〝临时〞变化的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

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

在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时,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任务地与寓居地之间的通勤往复、外出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

第二,人口迁移必需以寓居地的改动为条件,即迁移发作前后,人们的寓居地不相反,而寓居地的改动包括人口迁移必需超越〝一定距离〞,即行政区。

这就是人口迁移的空间性。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要素【深度思索2】人口迁移的决议性要素一定是经济要素吗?提示人口迁移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无看法的行为。

经济要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要素都有能够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议性要素。

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要素影响人口迁移的要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两个变化〞〝三个要素〞。

1.〝两个变化〞(1)团体动机的变化:团体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生态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2.〝三个要素〞普通以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要素的综合反映。

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鲁教版 必修二.doc

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鲁教版 必修二.doc

国际人口迁移2.3 . 国内人口迁影响从口迁移微观因素咼一地理必修二学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各阶段的特点、原因和地理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与方法。

4.联系实际分析某个地区某个时期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

【学习重点与难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知识要点梳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迁移的概念:是指人的在国际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⑥概念:是指人口_______ 并__ 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___ )迁移活动「特点:以____ 性、_______ 的移民为主%119世纪前y流向:欧洲到 ____ 和____ 为主「特点:从___ 国家流向______ 国家%1二战后1 ____ 移民减少,短期_______________ 增加。

[流向: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的_______ ,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的 _______ ,从境外招募外籍工人的和石油输出国。

%1指在 ___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1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因素:______ 和 _______ 力量束缚及_______ 经济的脆弱、频繁的_________ 和_______ 等。

f 特点: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______ 进行。

f 20世纪80年代前1 流向:由 _____ 向____ 和______ o.③新中国Y20世纪80年代后』特点:流量_______ ,流向也明显变化。

•流向:由中、西部迁往_____ 部。

〜_______ 环境和 __________ 环境的变化宏观因素[个人对_____ 或_______ 需求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 (起重要作用)【自主学习】2.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读课本P8和图1.8填表】C.日本人去美国定D.中国人去欧洲旅3、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合作探究】1、如何判断是否是人口迁移?A2:-4Al.• Bl^C-------------------►C2-團1【读图思考】下图中A 、B 、C 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 代表国外,请说出各箭头的含 义。

高二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精品教案

高二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精品教案

高二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精品教案一、课标解读:新郑三中左广超新课标:〔1〕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2〕举例说明地域文明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其中第一条是本节的中心〔第二条那么贯串整个第1、2章各节,本小节主要是要协助先生了解为什么在不同宗教、文明的地域,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斥力是不同的,地域文明在其中起的什么作用等〕。

课标表述的行为动词看,掌握本条规范的重点在〝举例〞两个字上,特别留意课标在活动建议说法:运用本地的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求本地人口的迁移特点。

假设只是由教员讲述几条缘由,是无法使先生真正了解这些缘由的。

更无法完成课标所要到达的才干和情感目的。

假设先生能举出恰当的实例停止说明,那么可说明先生是真正了解了。

二、教材剖析:本节是第一节«人口的数质变化»的姊妹篇。

就体例而言,与第一节有相似之处——即用案例剖析的方法,经过举例来透过现象剖析实质。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表述我国和世界人口迁移的〝理想〞,并剖析影响人口迁移的要素。

依据高中天文新课标关于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学中不只要注重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地文迷信思想和国情、国策教育以及人文肉体的培育与熏陶。

让先生经过学习取得正确的人地观,逐渐构成从情感、肉体、文明的层面了解和处置事物的人文肉体。

在教学中可尝试经过调查、搜集身边的人口数据,增强数据搜集、处置和剖析的才干、方法,构成天文原理和规律。

三、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要素。

2、才干目的:应用资料或图表,就详细的世界或地域人口迁移特点剖析说明某地域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

3、情感目的:运用辨证唯心主义的运动与开展的观念,片面看法人口的开展实际,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四、知识结构:概念、意义类型国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影响要素 五、 重点难点:重点: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流向。

精编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容量鲁教版必修2.docx

精编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容量鲁教版必修2.docx

安宜高中地理导学案活页纸课题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容量 总课时安排 1学习时间撰写人 陈晓玲 学习目标 1. 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3.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4.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重、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前置性补偿】读A 、B 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图1-1-4),回答下列问题:(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 国;如该国人口继续保持这样 的增长速度,20年后,该国面临的资源、 环境及社会等问题主要有(2)B 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 型, 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发展中国家:如尼日利亚、印度等国阶段 原始低增长阶 阶段阶段 低速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 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过渡”模式 “低低低”模 式 特点出生率较高开始下降,较低 进一步下降, 低死亡率 高迅速下降,较低 继续下降,低自然增 长率低,波动大 提高,高逐渐低人口增 长 相对静止或低速 增长急剧增长 开始减缓 零增长或负增 长社会发展阶 段 农业社会 (产业革命前) 工业化初期 (产业革命后) 发达国家20世 纪50年代前后, 发展中国家目前欧洲发达国家 现在 典型地区 热带原始森林深 处的土著居民非洲东部的坦桑 尼亚、肯尼亚等 国 大多数发展中国 家 德国、英国、 法国等国 考点2:结合号 E 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图1【考点诠解]考点;':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 段的主要特点。

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 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不同,如图1 所示,可分为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人口 增长特点如下表。

图 1-1-4①人口增长的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②人口问题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③人口问题的影响: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人口增长惯性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知道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区域认知)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效应,学会分析某时期或某地区的人口迁移案例。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探讨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影响,趋利避害,促进人口迁移与社会协调发展。

(人地协调观)常与工业扩散、产业转移和国土开发等资料相联系,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影响;近几年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1.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①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带。

②人口密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大部分、美国东北部。

(2)我国人口分布①分布不平衡东部多,西部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区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少;汉族集中地区多,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少。

②人口分布界线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影响力逐渐减小,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__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二、人口的迁移及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①19世纪以前: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4)国内人口迁移①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易错提示】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共同点都是人口的空间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易错提示】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考点一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例1】[2012·江苏地理,28(4),5分]下图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__。

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尝试自解][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 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分布区原因区域性人口密集区亚洲东部与南部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西欧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人口稀疏区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地带性纬度分布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海陆分布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垂直分布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自然地形世界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200米以人类的生产生活多集中于平原地区环境下的平原气候气温:8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温带;降水:较丰富地区气候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人口分布水资源干旱地区人口依水源呈点状、线状、片状分布人口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土壤土壤肥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矿产资源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引起人口的聚集矿产开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影响最为显著:农业社会居民点比较分散;工业社会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文化教育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宗教、文化、科技发展水平、政策、历史因素目前,全球70多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

下图显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A.10°S~20°SB.20°N~30°NC.30°N~40°ND.40°N~50°N(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A.气候酷寒B.山地多,平原少C.陆地面积小D.干旱区面积大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20°N~30°N占全球人口比重为23.2%,是最大值。

第(2)题,40°S~50°S之间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狭小,故人口稀少。

答案(1)B (2)C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口分布规律及原因1.(2012·上海地理,19~20)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

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新资源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广阔解析第(1)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西伯利亚南部地区相对纬度低,气温较高,适宜人类的生活,且开发的历史较长,经济较发达,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第(2)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结合图例可以分析判断,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是由于新资源的开发,经济的发展造成的。

答案(1)C (2)B2.[2012·四川文综,36(4),6分]下图为南亚部分地区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M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

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题干要求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需从气候、地形、水源等方面分析。

解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影响上述因素的信息,如该岛地处纬度较低的热带;该岛位置决定其为热带季风气候,降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季节变化;结合该岛等高线地形图分析该岛的地形特点;另一方面还要分析南部与北部相比在自然条件方面的优越性。

答案原因:M岛位于北印度洋,南部由西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淡水资源丰富;南部地势较高地区,气候凉爽,适宜人居;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农业发展。

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例2】(2013·全国卷Ⅰ,7~8)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①图示表示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人口年变化情况的对比。

②该城市人口规模□1大,属于□2特大城市。

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D (2)A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两个变化”“三个因素”。

1.“两个变化”(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生态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2.“三个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如图所示:[技法点拨]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2)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C.③D.④(2)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和刚果地区出现数以百万计的难民大迁移,其产生的原因是( )A.①B.②C.④D.⑤解析第(1)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故吸引了大量民工迁入,属于经济因素的影响。

第(2)题,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和刚果地区由于内战严重,导致了大量的难民大迁移,这属于战争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

答案(1)C (2)D素养一区域认知:人口变化状况分析1.(2018·全国卷Ⅰ,4~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当地有一部分户籍人口外出打工,且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错误;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额缩小,常住人口增长快于户籍人口,说明当地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吸引了外来务工人口在本地就业,C正确;根据图示信息,不能判断当地老年人口比例变化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B、D错误。

故选C。

第(2)题,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当地有一部分户籍人口外出打工,北京、天津、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人口迁入地区,重庆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是人口迁出地区,D正确。

故选D。

答案(1)C (2)D2.(2018·海南地理,10~11)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