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文言文阅读 03 一蹴而就的虚词学案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虚词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含答案
第03课解题锦囊【解题锦囊】一、语境推断法。
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
用“焉”作例子来说明。
诸如,“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这句中的“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蒲松龄《促织》)其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
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
“伏焉”即“伏在那里”。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
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
“得焉”即“能够看到它”。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句中的“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
二、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
比如“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再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助词,如“其李广将军之谓乎”;在句中,用在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用在名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助词,如“尔其(语气助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
三、对称分析法。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
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例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
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贾谊《过秦论》) ”中“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
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
四、语法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
比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其”不作句子成份,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助词。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学案:文言虚词
课案二文言虚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名称速记:之乎者也,因为所以,何则而与焉,于其乃且若)。
考查形式主要是客观题,而主观考查主要是将虚词的考查糅合到翻译题中。
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考查并重,翻译题中对虚词的考查更侧重的是综合运用。
考查的高频虚词均为课内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虚词。
如“而”“以”“乃”“之”“其”等。
【真题试做】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岁凶.,横道伤杀 凶:凶险。
B.闾里未尝让. 让:责备。
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讽:背诵。
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苟:草率,随便。
『解析』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B.⎩⎪⎨⎪⎧或以.书丑得鞭勉以.行操为基 C.⎩⎪⎨⎪⎧处逸乐而.欲不放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俗材因其.微过其.孰能讥之乎 『解析』 A 项,兼词,“在那里”/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B 项,介词,“因为”/介词,“拿,用”。
C 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却。
D 项,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的意思。
『答案』 C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3分)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⑥行苟离俗A.①②④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⑤⑥『解析』 ③句是说王充写文章也是与众不同。
⑤句是说王充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
⑥句说的是他结交朋友对象的品行不同于世俗。
这三句都不能体现王充的“美好品德”。
『答案』A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解析』要理解大意:王充才能虽高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
高三一轮复习之虚词 学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虚词总结一.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蟹六跪而二螯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7.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8.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9.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10.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1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12.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13.赂秦而力亏 14.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15.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8.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19.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0。
觉今是而昨非21.吾尝跂而望矣 22.时矫首而遐观23.风飘飘而吹衣 24.泉涓涓而始流25.鸟倦飞而知还 26.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①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②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③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④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⑤思也。
三思而⑥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⑦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⑧。
二.何1.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客何为者?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大王来何操?”5.豫州今欲何至?6.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7.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8.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9.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10.何由知吾可也?”11.牛何之? 12.‘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13.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14.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16.王笑曰:“是诚何心哉?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三.乃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良乃入,具告沛公。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综合 04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虚词的积累之一学案(无答案)(2021年整理)
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综合04 文言文阅读第3讲文言虚词的积累之一学案(无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综合04 文言文阅读第3讲文言虚词的积累之一学案(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综合04 文言文阅读第3讲文言虚词的积累之一学案(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文言文阅读第3讲文言虚词的积累之一学习内容:一、文言实词回顾&总结:1.“常见实词"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①依据实词在运用中出现的频率;②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③中学教材文言实词多次出现的;④其他名篇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
2.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同时谨记“文中的含义”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这是判断的重要依据.二、注重文言虚词的积累。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说明一:“在文中”,即要求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语境,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不要求凭空历数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说明二:“常见用法”,一因阅读浅易古代诗文遇到的文言虚词多为常见用法;二因文言虚词的特殊用法多较难理解,使用范围也小.★对应练习[例1·而·1]下列对“而”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蟹六跪而二螯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⑤吾尝终日而思矣⑥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⑦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⑧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A。
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综合03常见虚词用法学案(无答案)
常见虚词用法一、而1.代词:你的,你们的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2.连词并列关系蟹六跪而二螯《劝学》递进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承接关系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转折关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假设关系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修饰关系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二、之1.代词:代人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物輮使之然也《劝学》代事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2.助词定语的标志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补语的标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宾语前置的标志宋何罪之有《公输》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音节助词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3.动词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三、其1.代词第三人称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第一人称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指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2.助词表测度大概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反诘难道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婉伤还是汝其勿悲《与妻书》表期望一定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3.连词假设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选择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四、以1.介词因、由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在……时候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用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凭……身份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凭、凭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2.连词并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修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目的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因果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复音虚词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五、于介词在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到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从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对、对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向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在……方面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比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被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六、为1.介词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为了、为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货殖列传序》因为、由于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助词反问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七、因1.介词凭借、依靠高帝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趁着、趁此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通过、经由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2.连词因为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木取材方有人见之《雁荡山》因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于是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八、若代词你若入前为寿《鸿门宴》你的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如果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1.副词才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仅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反而、却、竟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2.代词你你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是、就是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于是陈胜吴广乃谋曰《陈涉世家》十、所1.代词……的人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事物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的情况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名活用为动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2.复音虚词“所以”因为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用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十一、者1.助词表示提顿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代词用在“今”“昔”等时间词的后面,译“……时候”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用在数词后,译为“个”“样”“项”等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1.副词暂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将要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2.连词假设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并列一边……一边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十三、焉1.兼词于此、于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2.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它(他)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3.助词语气助词,用于句末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语气助词,句中停顿,无义或师焉,或否焉《师说》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十四、虽1.连词即使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虽然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之战》2.复音虚词:虽然即使这样,虽然这样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五、回忆整理你的收获,你的课堂感受,你的思考与疑惑……(欢迎发布到互帮互学或作文天地栏目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虚词 教案精品版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介词,根据,按照)
6、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介词,把)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
8、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表目的。来)
一.课前反馈
二、知识点探究
教师进行知识点讲解,并进行习题分析
学生分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分析,其余小组进行补充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介词,根据,按照)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连词,因此)
3、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副词,于是,就)
六)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与”的意义和用法。
1、东风不与周郎便(动词,给予,给)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连词,和)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介词,跟,同)
7、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动词,以为,认为)8、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动词,当,担任)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为”的用法和意义。
1、公输盘为楚为云梯之械(介词,给,替)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向,对)
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介词,为了)
4、为之怡然称快(介词,为了……)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介词,向,对)
文言虚词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古汉语语言现象——虚词》学案课后题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借助文言虚词来理解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
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虚词的理解来了解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重难点
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灵活运用。
教
学
新课标高考复习突破 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第21讲南京一中孙芳铭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古代文阅读中每年必考的两个考点。
“常见”,这是规定的考查范围,实词规定为120个,虚词规定为18个;“在文中”,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其含义或用法。
一、理解常见实词(一)理解常见实词的方法1.根据语句间比照、映衬关系来理解例1: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宏者,虽然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在这段文字中,“顽鲁者亦当矜怜”与“贤俟者自可赏爱”两句构成反义相对关系,“顽鲁者”与“贤俊者”也是反义相对关系,“贤俊”是同义复词,意为“贤良聪明”,与之相反的“顽鲁”也当是同义复词,应该解释为“愚昧而蠢笨”,不能解释为“愚笨而鲁莽”或“顽皮而愚蠢”。
“自可赏爱”与“亦当矜怜”表述的是对两者应有的态度。
它们之间不是相反的关系,“赏爱”是两个词,意为“赞扬宠爱”,“矜悯”也是两个词,意为“同情怜悯”。
最后两句“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一是说主观愿望,一是意想不到的后果,“厚”,厚待,看重,作动词用,“祸”也应是动词,即造成灾祸。
2.借助语法结构作推断例2: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②视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本例四句皆来之课本,怎样理解其中的四个“意”呢?句①的“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语,为名词,句④的“意”用法与此相同,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句③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3.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例:①又以去,意不自得②(郭)永以书抵幕府句①的“”是什么意思,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同“谪”,“又以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文言文阅读 03
高考专题讲第三讲一蹴而就的虚词以、之、其、而、焉一、以1. 动词①任用、使用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②认为例:(众人)皆以美于徐公2. 介词,与其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谓语动词的状语①引介动作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相当于“用”、“拿”、“凭”例: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②引介动作发生的时间,译为“在”例: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③引介动作发生的原因,译为“由于”、“因为”例:吾以捕蛇独存④引介动作依凭的标准,译为“按照”例: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⑤引介所用的名义或资格,译为“用”例: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3.连词,一般放在两个动词之间,无宾语例: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拥火以入)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④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⑤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二、之1. 动词,往例:吾欲之南海,何如?2. 代词①指代第三人称例: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②指代第一人称“我”例:君将哀而生之乎?③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种”、“这些”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助词①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②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③宾语、定语前置的标志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蚓无爪牙之利三、其1.代词①第三人称代词,代人代事代物例:其妻献疑曰②个别时指代第一人称,译为“我”例: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③表远指的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些”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④其中的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2. 副词表示测度、反问、要求、期望等语气,可译为“大概”、“难道”、“一定要”例:①其孰能讥之乎?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连词用于句首,表示假设、选择关系,译为“是……,还是……”例:其信然也?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⑴陈述句,委婉的推测语气,相当于“大概”、“恐怕”①微管子,吾其披发左衽矣!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③其我之谓也。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文言文阅读学案42微案1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
微案1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虚“虚”实“实”复习任务 1.梳理并总结五类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重点掌握高频虚词的意义。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翻译)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虚词:以①虚词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
②不考用法,只考虚词的意义。
③虚词考查重点放在高频虚词及副词上。
新高考Ⅱ卷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虚词:数、鲜全国甲卷①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②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虚词:①其;②乃。
2021全国甲卷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虚词:每、小、辄2019全国Ⅰ卷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虚词:数、或、稍2018全国Ⅰ卷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②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虚词:①以、以为;②以、素知识图要活动一 梳理总结五类虚词(一)代词代词可分为三类:(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如吾、余、予;第二人称代词,如女、汝、尔、而、乃、若;第三人称代词,如之、其、厥、彼。
(2)指示代词。
近指的,如此、斯、之、是、兹。
远指的,如彼、夫、其。
虚指的,如某、或、莫。
(3)疑问代词。
如孰、何、奚、胡、恶、安、焉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善刀而藏之.杳不知其所之.也 B.⎩⎪⎨⎪⎧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 焉.用亡郑以陪邻犹且从师而问焉.D.⎩⎪⎨⎪⎧或.取诸怀抱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有的、有人”。
A 项它/到、去。
B 项它/那些。
C 项哪里、怎么/他、他们。
(二)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的词。
1.副词的种类(1)表程度。
表示“稍微”的副词有:少、稍、略等。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2讲:文言虚词》教学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第2讲: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是指意义较虚,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主要指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
虚词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从意义上看,虚词表示实词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及语气,有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有的不能;二从语法功能上看,有的虚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词短语,能充当状语、补语,有的起连接词语或句子的作用(如连词、结构助词),有的起标志性作用(如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
高考对文言虚词一般不单独考查,通常融合到断句题和翻译题中,隐性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对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上。
鉴于虚词在理解文意中的重要作用,考生需要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断技法,学会辨析易错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一、文言虚词推断6大技法1.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
如用“者”“也”“乃”“为”表判断,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宾语前置。
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和“何陋之.有”。
另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中“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一句,若判断“为”“所”的意思,可联系“为……所”在文言文中是表被动的特殊句式,所以此处译为“被”。
2.对称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
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以”和“而”处于对称位置,句中的“以”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由此可推断“而”也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中“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趁着”的意思。
高考语文冲刺密档文言文虚词用法教案
高考语文冲刺密档文言文虚词用法教案第一篇:高考语文冲刺密档文言文虚词用法教案文言文之虚词的用法教学要点:1.了解《考试说明》中列出的18个常见虚词及课本中系统介绍的其它虚词的用法。
2.了解虚实多类的现象。
3.了解虚词的一词多用现象。
4.了解虚词的同类异词现象。
5.区别句末虚词的用法。
6.了解关联虚词的用法。
7.教学内容:一.文言词语的分类:1.实词,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2.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
3.二.仔细阅读常见虚词用法列表,体会要求的20个虚词的用法。
然后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例句: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A.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你,你的)E.吾恂恂而起(表修饰关系)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表并列)F.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这样)C.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承接)G.D.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好象)2.下列各句中“乃”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例句: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E.屠乃奔倚其下(于是)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竟然)F.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是)D.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可是)3.下列各句中的“于”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 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到)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对于)C.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比)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被)E.贫者语于富者曰(对)F.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在)三.虚实兼类现象:所谓虚实兼类,就是指一些文言词,它既可以用作实词,又可以用作虚词。
如:“之”的用法,既可以作代词(如“作《师说》以贻之”),又可以作助词(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可以作动词(如“佯狂不知所之者”)。
专题03文言文虚词(导学案)-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导学案班级:姓名:【真题演练】(2022新高考卷Ⅰ)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翻译:(2022新高考卷Ⅱ)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
翻译:【知识讲解】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一般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
例如:从、自从、在、当、由、除了等。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
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或、虽然、如果”等。
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
例如:的、地、得、着、了、吧、呢、吗一、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3文言虚词
学案3:文言虚词知识清单六 18个文言虚词(一)而(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 )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 (二)何(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三)乎(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2)郁乎.苍苍(《赤壁赋》)()(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四)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3)夫我乃.行也,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7)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五)其(1)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3)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4)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8)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9)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 ) (10)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 (11)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 (12)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 (六)且(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 (2)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并序》)( ) (3)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 )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 (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 (7)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 ) (七)若(1)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 )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 ) (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 (八)所(1)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汉书》)( )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 (6)燕王,吾所.立(《伶官传序》)( ) (九)为(1)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 (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史记·货殖列传序》)( ) (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 (十)焉(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 ) (2)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 (3)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 (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并序》)( ) (7)吴之民方痛心焉.(《五人墓碑记》)( ) (十一)也(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 (十二)以(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 (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 ) (3)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 (4)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 (5)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 (6)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 ) (7)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 (8)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 (9)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 ) (10)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11)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 (12)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 (十三)因(1)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 (2)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 (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 ) (4)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 (5)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张衡传》)( )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 (7)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 (十四)于(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 (2)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 (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 (4)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 (5)不拘于.时(《师说》)( )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 (十五)与(1)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2)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3)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4)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5)与.前世而皆然兮(《涉江》)()(十六)则(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4)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十七)者(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2)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3)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报任安书》)()(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十八)之(1)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2)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3)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5)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6)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7)作《师说》以贻之.(《师说》)()(8)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自主核对】(一)(1)—②(2)—⑤(3)—⑦(4)—⑨(5)—⑧(6)—④(7)—①(8)—③(9)—⑥(二)(1)—③(2)—①(3)—④(4)—②(5)—⑤(三)(1)—①(2)—⑥(3)—④(4)—②(5)—③(6)—⑦(7)—⑤(四)(1)—②(2)—①(3)—⑦(4)—③(5)—⑤(6)—⑥(7)—④(五)(1)—①(2)—⑫(3)—⑩(4)—②(5)—⑪(6)—⑨(7)—④(8)—⑧(9)—⑤(10)—⑦(11)—⑥(12)—③(六)(1)—③(2)—⑥(3)—①(4)—⑤(5)—②(6)—⑦(7)—④(七)(1)—③(2)—②(3)—①(八)(1)—⑥(2)—⑤(3)—②(4)—③(5)—④(6)—①(九)(1)—⑤(2)—③(3)—④(4)—②(5)—①(十)(1)—⑦(2)—⑥(3)—⑤(4)—③(5)—④(6)—②(7)—①(十一)(1)—②(2)—⑤(3)—①(4)—③(5)—④(十二)(1)—④(2)—③(3)—⑥(4)—②(5)—①(6)—⑤(7)—⑩(8)—⑨(9)—⑪(10)—⑫(11)—⑦(12)—⑧(十三)(1)—⑤(2)—⑦(3)—④(4)—②(5)—③(6)—①(7)—⑥(十四)(1)—②(2)—③(3)—①(4)—⑥(5)—④(6)—⑤(十五)(1)—⑤(2)—④(3)—②(4)—①(5)—③(十六)(1)—④(2)—①(3)—②(4)—③(十七)(1)—②(2)—⑤(3)—①(4)—③(5)—④(十八)(1)—⑤(2)—②(3)—④(4)—③(5)—⑦(6)—⑧(7)—①(8)—⑥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挖空答案及译文一、而兵者,危道也。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2讲:文言虚词》教学案
202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教案《文言文阅读第 2 讲: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是指意义较虚,没有实在乎义的词语。
主要指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
虚词有两个方面的特色:一从意义上看,虚词表示实词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构造关系以及语气,有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有的不可以;二从语法功能上看,有的虚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介词短语,能充任状语、补语,有的起连结词语或句子的作用如连词、构造助词,有的起标记性作用如宾语前置的标记、定语后置的标记。
高考对文言虚词一般不独自考察,往常交融到断句题和翻译题中,隐性考察常有文言虚词在详细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对虚词的考察主要集中在18 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上。
基于虚词在理解文意中的重要作用,考生需要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测技法,学会辨析易错虚词的不赞同义和用法。
一、文言虚词推测 6 大技法1.标记辨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别文言句式的标记词,其用法是固定的。
如用“者”“ 也”“ 乃”“ 为”表判断,用“见”“ 于”“ 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宾语前置。
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和“何陋之有”。
另如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中“咸言平时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一句,若判断“为”“所”的意思,..可联系“为所”在文言文中是表被动的特别句式,所以此处译为“被”。
2.对称剖析法依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测。
语言构造同样或相像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地点上的词语的用法常常同样或相像。
由此可从句中熟习的虚词的用法推测对应地点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回去来兮辞并序》)中“以”和“而”处于对称地点,句中的“以”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由此可推测“而”也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过秦论》 )中“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测“因”也是“趁着”的意思。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第十七讲 文言文阅读之虚词 精品学案 (新高考)
第十七讲文言文阅读之虚词导学案【导学目标】理解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导学引入】《考试大纲》要求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在文中”规定了考查的方向: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意义和用法”规定了考查内容:“意义”指相对应的现代汉语翻译,“用法”指文言虚词的词性及语法功能。
高考中,文言虚词已经多年没有单独设题考查,主要是在断句和翻译题中渗透了对虚词的考查。
虚词的考查范围主要是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除了这18个常见文言虚词外,高考也还有对其他文言虚词、兼词和复音虚词等进行考查的情况。
【自主学习】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最根本的是要辨识语境,因为虚词的意义并不固定,用法也很灵活,只有结合语境,才能准确把握。
除了辨识语境,考场中,还要掌握以下方法以帮助判断:十八个必考文言虚词用法介绍: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为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与16·则17·者18·之一、而★★★★★1.作连词(1)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③惑而不从师(表转折关系。
然而、可是、却。
)(2)①吾尝跂而望矣②弃甲曳兵而走(《寡人》)③项王按剑而跽曰……(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谓语,译为“着、地”或不译。
)(3)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表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4)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②蟹六跪而二螯。
③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表示并列关系。
“而且”、“又”、“和”或不译。
)(5)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精练3 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精练:3文言文阅读1、记稻鼠【唐】陆龟蒙乾符己亥岁,震泽之东曰吴兴,自三月不雨,至於七月。
当时污坳沮洳者埃壒尘勃①,棹楫支派者入,屝屦②无所污。
农民转远流渐稻本,昼夜如乳赤子,欠欠然救渴不暇,仅得葩坼穗结,十无一二焉。
无何,群鼠夜出,啮而僵之,信宿食殆尽。
虽庐守版击,殴而骇之,不能胜。
若官督尸责,不食者有刑,当是而赋索愈急,棘械束榜箠木肌体者无壮老。
吾闻之於《礼》曰:“迎猫为食田鼠也”,是《礼》缺而不行久矣。
田鼠知之后欤?物有时而暴欤?政有贪而废欤?《国语》曰:“吴稻蟹不遗种”,岂吴之土,鼠与蟹更伺其事而效其力,歼其民欤?且《魏风》以硕鼠刺重敛,硕鼠斥其君也。
有鼠之名,无鼠之实。
诗人犹曰“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况乎上捃其财,下啗其食,率一民而当二鼠,不流浪转徙聚而为盗何哉?《春秋》虫蝝生大有年皆书,是圣人於丰凶不隐之验也。
余学《春秋》,又亲蒙其灾,于是乎记。
注:①污坳沮洳者埃壒尘勃:水泽或低湿的地方也变得尘土飞扬。
②屝、屦:两种鞋子。
③二鼠,指田鼠和家鼠。
2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民转远流渐稻本浸渍,灌溉B.昼夜如乳赤子喂养C.逝将去汝离开D.率一民而当二鼠一律,一概2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昼夜如乳赤子,欠欠然救渴不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B.仅得葩坼穗结,十无一二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C.且《魏风》以硕鼠刺重敛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D.又亲蒙其灾,于是乎记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9.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无何,群鼠夜出,啮而僵之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襟三江而带五湖C.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臣请完璧归赵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语言华丽,用语精工,效法《春秋》,尽管行文将主观感情融注于对事件的描述之中,然而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苛政的斥责,仍然力透纸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蹴而就的虚词
以、之、其、而、焉
一、以
1. 动词
①任用、使用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②认为例:(众人)皆以美于徐公
2. 介词,与其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谓语动词的状语
①引介动作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相当于“用”、“拿”、“凭”
例: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②引介动作发生的时间,译为“在”
例: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③引介动作发生的原因,译为“由于”、“因为”
例:吾以捕蛇独存
④引介动作依凭的标准,译为“按照”
例: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
⑤引介所用的名义或资格,译为“用”
例: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3.连词,一般放在两个动词之间,无宾语
例: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拥火以入)
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④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⑤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二、之
1. 动词,往
例:吾欲之南海,何如?
2. 代词
①指代第三人称
例: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②指代第一人称“我”
例:君将哀而生之乎?
③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种”、“这些”
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助词
①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②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③宾语、定语前置的标志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蚓无爪牙之利
三、其
1.代词
①第三人称代词,代人代事代物
例:其妻献疑曰
②个别时指代第一人称,译为“我”
例: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表远指的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些”
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④其中的
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2. 副词
表示测度、反问、要求、期望等语气,可译为
“大概”、“难道”、“一定要”
例:①其孰能讥之乎?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连词
用于句首,表示假设、选择关系,译为
“是……,还是……”
例:其信然也?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
⑴陈述句,委婉的推测语气,相当于“大概”、“恐怕”
①微管子,吾其披发左衽矣!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③其我之谓也。
⑵祈使句,“请”、“可”、“还是”
①吾其还也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⑶反问句,加强反问语气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②一谓之甚,其可再乎?
③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④鲁人徙越,“以子之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四、而
1.用作连词,表多种关系。
①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②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③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
④表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⑤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⑥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2. 代词
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 )
3.语气词
组成“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五、焉
兼词
于此
去村四里有森林,荫翳蔽日,伏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于何
且焉置土石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代词
此
微波入焉
谨食之,时而献焉
何
割鸡焉用牛刀
未知生焉知死
语气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今若是焉,悲夫!
夫佳目得一足矣,奚以多焉?
形容词词尾
硿硿焉,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