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_1
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当今中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高质量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则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设施落后等问题。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
二、应试教育压力过重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更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应试压力。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需要频繁参加各类考试,每个年级都有重要的升学考试。
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没有足够时间去锻炼其他方面的能力和兴趣爱好,缺乏全面发展。
三、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在专业知识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造成了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支持力度,但还是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师资需求。
同时,一些学校对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导致了教师队伍流失速度快。
四、课程内容缺乏实际价值中国的教育体系偏向于应试与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许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面临着与社会实际需要不符合的情况,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将课程内容与实际价值相结合。
五、人文关怀不足过分追求高分数和升学率常常使孩子们背上沉重的负担。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弱势群体往往被忽略或轻视。
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培养他们成为有品格、有社会责任感并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时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
六、教育改革难以落地教育改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育改革难以得到有效推进。
机制不健全、利益格局复杂、观念转变等方面都成为阻碍教育改革成功的因素。
政府部门和学校应共同努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并逐步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七、缺少职业教育支持近年来,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然而,现行的教育体系还主要围绕升学模式展开,并没有足够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加强职业教育,提供多元化的培训项目和机会,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并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
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一、教育的问题1. 教育质量下降在当代社会,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现实中出现了许多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
学校数量增加、招生数量增加以及师资队伍不断补充都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
有些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教师培训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学生的知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 教育资源不公平分布我国教育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一方面,城市地区享受着优质师资、丰富课程和完善设施;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则面临师资短缺、基础设施落后等困境。
这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扩大,并进一步影响到了农村学生发展。
3. 标准化评价方式制约个体发展过度强调标准化评价方式使得学校在追求升学率和成绩的同时,忽视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种评价方式对于那些在课堂之外有兴趣和天赋的学生不公平,并且给教师带来巨大压力,导致他们只注重应试训练,而不愿意开展更多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活动。
二、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1. 政策制度问题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往往过分关注教育产业化和经济发展,却忽视了教育质量和公平。
现行制度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是主导,而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准确地衡量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此外,政府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的进一步加大。
2. 教育观念问题许多家长过分看重子女应试成绩,在追求高分数的同时忽视了孩子个体发展的需求。
这种功利主义的观念使得孩子缺乏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在一些地区,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
3.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城市地区聚集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优秀的师资和丰富多样的课程。
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少量的师资力量和落后的教育设施。
这种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城乡之间教育差距日益拉大。
4. 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实际中,我们看到不少地方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培养短板专业人才低效等问题。
新时代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时代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时代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育实践中,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些问题存在。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面临着各种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缺乏专业知识和方法,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教学资源不足、教材陈旧、课程设置过于僵化等问题也制约了新时代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研究新时代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新时代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时代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全面提升。
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新时代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可行的改革路径,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新时代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更好的保障。
本研究还将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推动学科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2. 正文2.1 新时代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材内容单一、老旧。
现有的思政教材内容相对陈旧,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思想需求。
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深度,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教学方法单一、生动性不足。
教师在思政教育中往往采用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缺乏实践性和体验性教学。
新时代小学生活丰富多彩,但思政教育中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缺乏体验性教学活动,难以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苏姆霍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1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2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3 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4 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5 "两套教学大纲",发展6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7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8 关于获取知识9 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10 第一次学习新教材11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12怎样查家庭课业段13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14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15怎样检查练习本16教学中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17教给学生观察18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19智育的重要手段20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21兴趣的秘密何在22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23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 -24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体25克服负担过重现象26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30谈谈直观性问题3 2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33给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31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思维34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35怎样培养记忆力36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37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38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39教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40动手和智慧41智育的真谛42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43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44给复式教学的学校教师的45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建议46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47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48要思考,不要死记!纪律49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50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51要使知识"活起来"里52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53学习愿望是学习的重要动54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因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吆啊57 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55创造性脑力劳动起来.59识字教学跟图画紧密结合起60必须教会少年阅读58 "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来62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63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61 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里65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66劳动和智力发展64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动57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爱好68 一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69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70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71教学方法问题72少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74学生应当掌握的技能和技75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73青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巧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77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 79教育和自我教育80要保持"水源的清洁”8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82关心儿童的健康83 "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84我们的"家长学校"室85农村学校的特殊使命86致未来的教师87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88教师们的教育观点的-致89怎样听课和分析课90我怎样写教育日记91我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92我的简单经历93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劳动94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95提倡教师做些科学研究96我怎样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97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99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100 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体会与收获
61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62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63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 64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65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 66劳动和智力发展 67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 68一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 69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70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71教学方法问题 72少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73青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74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 75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77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 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 79教育和自我教育 80要保持"水源的清洁"
41智育的真谛 42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43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 44给复式教学的学校教师的建议 45教师应当写哪此计划 46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47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 48要思考,不要死记! 49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 50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 51要使知识"活起来" 52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 53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54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 55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57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 58"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 59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60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鲁迅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 总还是会有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 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 内省,既不惧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 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 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 《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 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 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给教师100条建议》读书交流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目录 (4)
61、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62、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63、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 中心 64、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65、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 性学习法 66、劳动和智力发展 67、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 68、—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 69、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70、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51、要使知识“活起来” 52、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 53、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54、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 55、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 劳动的习惯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57、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 58、“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 59、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60、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91、我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
92、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 学的一些成绩
93、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
94、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
95、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 研究
96、我怎样研究和教பைடு நூலகம்学习最差的学生
97、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99、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 致
制定计划 教育日记
教学反思
片 段 导 读(1)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 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 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 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目录 (3)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课件
61 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62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63 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 64 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65 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 66 劳动和智力发展 67 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 68 一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 69 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70 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71 教学方法问题 72 少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73 青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74 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 75 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76 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77 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 78 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 79 教育和自我教育 80 要保持“水源的清洁”
12.思考知识时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完成家 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就越少,下一节课上检查功课 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而可用来讲解新教材的时 间就越多。 13.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 数,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 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62.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 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
21 兴趣的秘密何在 22 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23 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 24 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 25 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26 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27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28 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29 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30 谈谈直观性问题 31 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 32 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 33 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 34 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35 怎样培养记忆力 36 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 37 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 38 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 39 教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 40 动手和智慧
形势政策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文章对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教育;投入;不平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制度创新一、教育改革成果1978 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
教育,这系乎国运、关乎中华民族当代和后代的千秋大业,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一宏阔奇伟的交响乐剧中,也展开了它绚丽多彩的雄浑乐章。
三十年来,中国教育事业,历经改革、创新和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教育问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盲率的大幅度降低、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等都清楚地反映出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素质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目前,中国学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7%以上,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从1985年的%上升到2005年的%,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1985年的%上升到2005年的%,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促使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上升更快。
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也从1985年的%上升到2005年的%(见下图)。
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年各级学校升学率图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二、中国教育事业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近年来我国教育的大发展、大改革, 使新旧矛盾相对集中,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成绩背后存在着一些隐患。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教育发展基础较差,人力资源总体水平较低。
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较差,学校教育存在高中和高校教师总量不足、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素质偏低、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等突出问题。
农村的义务教育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农民的子女不能接受优质教育,学习的内容严重与社会实际脱离,教师的水平比较低,教育的基本实施也不能得到保证,人才培养规模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
教育思想大讨论整改措施
教育思想大讨论整改措施标题:教育思想大讨论整改措施引言概述:教育思想大讨论是指通过广泛的讨论和交流,对教育领域的思想观念进行审视和整改。
在当前教育领域,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整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整改措施,希望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明确教育目标和价值观1.1 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品德等方面。
1.2 建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1.3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二、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2.1 创新教学内容教育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2.2 多元化教学方法教育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3 强化跨学科教学教育应该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和交叉,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互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3.1 提高教师素质教育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
3.2 建立激励机制教育应该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3 加强团队合作教育应该倡导团队合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教学问题,提升教学水平。
四、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4.1 完善评估体系教育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4.2 强化监督机制教育应该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4.3 鼓励评估结果的公开教育应该鼓励评估结果的公开和透明,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五、促进家校合作5.1 加强家长教育教育应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和参与度。
苏霍姆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4、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7、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8、关于获取知识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10、第一次学习新教材11、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12、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13、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14、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15、怎样检查练习本16、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17、教给学生观察18、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19、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20、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21、兴趣的秘密何在22、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23、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24、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25、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30、谈谈直观性问题31、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32、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33、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34、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35、怎样培养记忆力36、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37、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38、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39、教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40、动手和智慧41、智育的真谛42、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43、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44、给复式教学的学校教师的建议45、教师应当写哪此计划46、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47、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48、要思考,不要死记!49、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50、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51、要使知识"活起来"52、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53、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54、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55、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57、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58、"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59、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60、必须教会少年阅读61、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62、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63、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64、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65、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66、劳动和智力发展67、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68、一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69、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70、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71、教学方法问题72、少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73、青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74、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75、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77、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79、教育和自我教育80、要保持"水源的清洁"8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82、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83、"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84、我们的"家长学校"85、农村学校的特殊使命86、致未来的教师87、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88、教师们的教育观点的一致89、怎样听课和分析课90、我怎样写教育日记91、我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92、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学的一些成绩93、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94、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95、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96、我怎么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97、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99、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100、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论毛泽东“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中共中央党校硕士学位论文论毛泽东“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教师:***20040517内容提要毛泽东立足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继承发展马克思全面发展的教育学说,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毛泽东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主要散见于他的各类著作和谈话中。
这些思想和观点可以集中归结为三个方面:使受教育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充分发展。
毛泽东认为教育应当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全力培养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完全新型的革命者与建设者。
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部得到发展”。
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是毛泽东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大创造。
他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为此,他创造性地提出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个性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毛泽东不仅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而且在长期的革命和教育实践找到了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有效途径: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政治大方向不动摇: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关键在教师。
从根本上来说,“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个政治大方向,就是通过传播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提高人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把年轻一代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基于此,毛泽东提出了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学校要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最早由马克思提出,毛泽东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这一“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毛泽东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主张规定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已经成为我们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指针;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指明了社会主义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已经成为经过实践证明了的造就全面发展的现代高素质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促使受教育者个性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专家谈思想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思想教育始终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专家,我对思想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以下是我对思想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思想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 提高国民素质思想教育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使人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做到知行合一。
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品德、情感、意志等方面,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二、思想教育的实践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做到学以致用。
2. 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情感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道德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
3. 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学校、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要充分发挥三者的协同育人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共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4. 创新教育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也要不断创新。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三、思想教育的心得体会1. 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同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思想教育中得到充分发展。
正确理解全面发展与教育方针
正确理解全面发展与教育方针(作者:四川省古蔺县教研室王永奇)“全面发展”一词,对我们老师来说,并不陌生,我们经常都会说,我们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但是,什么是全面发展呢?它与我国的教育方针有何联系呢?如何判定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全面发展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往往让我们感到困惑,甚至导致我们的正常教育行为出现偏差。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作为教育行为主体的我们,没有真正理解全面发展的含义,没有真正领会全面发展思想对于教育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从教育史上看,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虽然,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人就提出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们和以后的一些资产阶级的进步教育家们也相继提出过,诸如“多方面地、和谐地发展”等等。
但是,这些关于全面发展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观有本质的不同。
“前者是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后者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第434页,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4。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入手,针对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条件和全面发展社会途径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
这一系列的论述就是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个体的体力与智力的充分统一发展;同时还包括人的思想品德、志趣和意向的发展。
概括地讲,人的全面发展是包括德、智、体几方面的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一致。
人的片面发展是社会分工造成的;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条件。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思想认识不到位方面的存在问题
思想认识不到位方面的存在问题当前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1、思想认识缺乏高度,重视程度不够高。
个别领导班子认为思想政治建设是软任务、虚工作,见效慢,成果显现不明显,存在抓不抓无所谓思想,没有摆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位置,往往出现会议布置多,文件强调多,而实际执行却认真分析少,只重形式不重实效,人为弱化了思想政治建设工作。
2、理论学习缺乏刚性要求,学习机制不健全。
在干部理论学习培训考核上,对于理论学习和政治思想提高情况的检查和监督缺乏定量和定性的规定和标准,使理论学习难以量化把握。
很多单位在对领导干部考核过程中,缺少理论学习内容的考核项目和标准,理论学习情况、水平和干部提拔任用脱节现象普遍存在。
3、思想政治建设缺乏有效手段,建设过程缺乏活力。
一些领导班子不能花费精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规律和办法,长期沿用多年的老办法、老套路,手段单一,方法陈旧,形式古板,工作没有特色,使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是缺乏生机和活力。
4、思想政治建设缺乏考核机制,考核工作缺乏规范性。
在传统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中,尚未形成比较系统、具体、可量化的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素质评价标准,从而导致在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届中、届末和年度考核时,往往出现对经济工作考核的指标偏多,对思想政治建设考核偏少,这也是部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热衷搞经济建设而轻视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原因。
1.存在抓思想不如抓工作具体、抓修养不如抓行动直接的主观思维,没有把强化理想信念贯穿到日常工作中。
2.政治敏锐性不强,对网络、社会上流传的一些言论不愿反驳,不愿抨击,认为自己不传不信就得了,没必要争论。
3.对坚定理想信念的重大意义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理想信念缺失的危害认识还不足。
4.有时候存在理想信念缺失问题,对单位未来发展感到担忧、感到迷茫。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习惯于过得去、差不多,放松了对工作的要求。
主题教育思想政治方面问题
主题教育思想政治方面问题主题教育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旨在推动全体党员深入思考和学习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准则。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直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本文将就主题教育中涉及到的思想政治方面问题展开探讨。
一、加强理论武装,坚定信仰道路一级标题:深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二级标题:回顾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演变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应该重新回顾并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
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原理的梳理和消化。
只有通过对这些基础性原理的深入领悟,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级标题: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也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和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及它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级标题: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作为党的第一大任务,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其中包括明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核心内容。
二、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修身建德做合格共产党员一级标题:坚定理想信念二级标题:通过反躬自省增进对不正确行为的认识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通过反躬自省来增进对不正确观念和行为的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共产党员明确自己应有的道德底线并严守之。
二级标题:树立崇高志向和“四个意识”同时,在修身建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树立崇高志向和“四个意识”。
只有有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才能在党内外展现出共产党员应有的思想政治境界。
三、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防线一级标题:严明党内纪律二级标题:严守政治规矩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首先要严守政治规矩。
这包括但不限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行为,在工作中始终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并保持与基层联系紧密。
当今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当今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当今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它对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今社会,教育系统存在一些主要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也制约着整个教育体系的进步。
首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教育理论的研究通常是基于教育思想和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它们提供了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然而,实际教学中往往与理论脱节,教师往往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这导致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使得教育的效果受到了限制。
其次,评价体系不合理是当前教育存在的又一个主要问题。
评价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然而,目前的评价体系往往偏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个人发展的全面评价。
这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下降,学习兴趣减弱,同时也限制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再者,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
一方面,一些教师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导致了他们无法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使得教育效果受到了影响。
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缺乏积极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对学生缺乏关心,忽视了他们的个体差异,这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
此外,现行的教育过于应试化,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注和培养。
在大多数国家,教育系统更加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成就的唯一标准。
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生们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过度依赖他人的指导,无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最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是当前教育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许多国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孩子享有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孩子则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一)列宁在《哲学笔记》里为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一书所做的摘要里写道:“人是需要理想的,但需要符合于自然界的人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接着引用了费尔巴哈的话:“我们的理想不应当是被阉割的、失去肉体的、抽象的东西,而应当是完整的、实在的、全面的、完善的、有教养的人。
”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去达到这个理想,善于在活生生的人的具体表现中看出这种理想,——这可不是一件像初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事。
决定教育工作的技巧、完善的条件之一,就是教师要善于以活生生的理想为目标,要善于在一个人的身上看出、珍惜和爱护主要的、有决定性的东西。
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
在一个全面发展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满与和谐,教育者在这种和谐里看到这样一些方面,诸如道德的、思想的、公民的、智力的、创造的、劳动的、审美的、情绪的、身体的完善等。
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
学校是知识、教养、智力文明和劳动的策源地;教师年复一年地领着自己的学生沿着知识的小道向人类智慧的顶峰攀登;智力财富和脑力劳动——这是我们手中借以造就人的最重要的工具。
但是,人的心灵的本性就是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从孩提时期进入学校的受教育者,在走出校门跨进生活中去的时候,都是同样地精神丰富的,都是在同样的程度上对于吸取智力财富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训练有素的。
对一些学生来说,中等教育只是通往进一步的智力丰富、认识和臻于完善的第一步,而另一些学生就连中学的教学大纲也是十分艰难而勉强地掌握的;但是这并不是说这样的人就是不幸的、没有前途的。
对智力才能的不平等,早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学生自己也渐渐看清了,他们把这种不平等理解为注定的、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达到同样智力发展限度的原因,——这种情况正是今天实现全面发展思想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和一系列极其重要的、微妙而复杂的问题的根源。
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不要让某些受教育者感到这种不平等是一种不幸。
遗憾的是,在某些学校的教育工作实践中,某些儿童知道了自己在智力发展上有限,正是这一点成了他们不想学习的原因。
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就感到自己似乎是一个不够格的人,这种状况不应当出现!每一个人,早在童年时期、特别是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应当获得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完满的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
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过程中一个非常细致的、也可以说非常微妙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实际解决,恰恰在于不要把学校和学生的精神生活仅仅局限在掌握教学大纲所取得的成绩上。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这个领域就是道德发展。
在这里,通往顶点的道路对任何人都没有封锁,这里有真正的毫无限制的平等,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伟大的、独一无二的人。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即共产主义道德贯穿于人的个性的各个方面,在每一个人的面前打开了通往公民的、思想的、创造的、劳动的、审美的和智力的财富的道路时,全面发展的思想才可能得到充分实现。
学校应当成为一个道德丰富的——即在每一个人的行为中,在人们的相互关系中,都有共产主义的道德、有向往和有激情的——炽烈地燃烧着的策源地。
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某个活动领域中获得幸福和欢乐,这个活动领域的顶峰是道德的美和道德的完善。
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中有几个女孩子,曾经在掌握知识方面感到极其困难。
从少年早期,我们就让这几个四、五年级的女生当小朋友(学前儿童、一年级学生)的教养员。
她们从这项充满着高度道德意义的高尚活动中得到了体验自己的人格尊严感的幸福。
否则,早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她们就会感到自己是不幸的人。
后来,这项劳动成了她们寄托生活的意义和生活的目的的事业。
作为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个性是和谐的,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可能达到和谐的发展。
学习、上课、完成作业、经常得到分数,——这一切绝不应当成为用来衡量、评价一个人的唯一的、概括一切的尺度。
学生是年龄尚小的人,他对这种日常的衡量的体会和感受,特别敏锐和极其脆弱。
应当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信人们是用许多尺度衡量他,是从各个方面来看待他的。
一个人,他还只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到我们这里来上学,我们就不应当用对“学生”这个词的狭义的理解来看待他。
如果在教师看来,他只是一种头脑里被填塞知识的生物,他就不会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如果一个人不能宣告自己的存在,不能在人类心灵的某一个领域里成为主宰者,不能在活动中和成就中(这一点尤为重要)确立自己的地位,如果他没有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创造者的自尊感,如果他不能自豪地抬起头来走路,那么,所谓个性就是不可思议的。
和谐的教育就在于,要使我们所教育的人的多方面活动的道德丰富性在学校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中得到表现。
总的说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即在正在形成的个性对待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多种多样的现实态度的体系中贯穿着道德丰富性这一条主导的红线时,学校的精神生活才能成为现实的教育力量。
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这是一条如此广泛而多方面的规律性,以至可以写成一本论述它的专著——供教师读的理论参考书。
有那么一部分(即使是不大的一部分)青少年不愿意积极而刻苦地学习,在掌握知识上怠惰消极,以致在这种情况下令人痛惜地不得不采取强制而并非鼓励的办法,——这些正是我们可以称之为“非和谐”(缺乏和谐)的教育这种不良现象的后果。
(二)在实现全面发展思想及解决由此而来的一切复杂而困难的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到,进入这样一座宫殿——它的名字就是知识和教养,以及获取人类文化的宝藏,这是我们的制度、我们的社会的一项最大的福利;青年一代应当把这项福利作为我们革命的最宝贵的成果加以珍惜。
然而看来有一种反常的、简直令人莫解的事实是:一部分青少年却把这种伟大的福利当成一种苦事,把学习看成沉重的负担,而教师在许多情况下不得不无休止地跟这些懒汉和二流子进行斗争。
那些世世代代以来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东西,那些人类多少优秀儿女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的东西,在一部分青少年有时还包括一些儿童的眼里,好像都失去了意义。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种现象再也不应当继续下去了!把学习当成一种苦事和沉重的负担——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
这是缺乏和谐的教育的直接后果。
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即把责任感变成学校精神生活的核心,把我们所谈到的个性对环境的态度的丰富多彩和多方面性集中于一点,才有可能克服这种现象。
我们的时代在这个极其重要的道德问题(它同时也就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问题)上开辟了新的境界。
这就是社会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相结合,就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取得和谐。
使个人服从社会义务,应当符合人的个人愿望。
这就是责任感的含义。
道德依赖心理是一种严重的恶习,它在我们国家里有时浸入到童年、少年和青年早期的世界里去;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由于年长的人对待年轻的人采取了不正确的(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采取了缺乏理智的)态度,以致在年轻人身上形成了一种歪曲的观念,不懂得年长的人应当如何对待他们年轻人,以及他们——年轻人应当怎样对待年长的人和社会。
个性的和谐发展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即从幼小的年纪开始,就应当使一个人从亲身经验中得到一种信念:生活中有一个叫做“困难”的概念,有许多事要付出极大的体力和脑力,有允许做的事和不允许做的事,有值得赞扬的事和应受谴责的事,有道德高尚的事和卑鄙可耻的事。
遭遇困难才能给人打开通往幸福之路——这一点正是以责任感教育学生的技巧和艺术之所在。
在个性全面发展这件复杂的事物中,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以致要想理解结果的由来,就非得深入地钻研我们可以称之为各种原因的接触点不可。
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要使自己的学生遭遇困难;正是在遭遇困难中萌发出能力——一种具有深刻道德性的能力,即珍惜年长一代所给予他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
遭遇困难是个人幸福和欢乐的泉源,它只有在一个人从社会得到什么和他对社会贡献什么这两者之间达到高度和谐的地方才得以展开。
(三)现在我们谈谈个性全面发展的第三个问题——需要的教育。
任务还不仅在于应当培养多方面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需要——这不是什么很难的事。
复杂得多的事是达到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和谐发展,特别是达到使一个人的生活中有一种积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形成和满足高级的需要——精神上的需要。
在我们的时代,物质福利源源不断地涌进童年、少年和青年早期的世界,以致出现了这样一种危险: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丧失关于这些福利是由劳动创造的观念,甚至完全不知道它们是从哪儿得来的。
现在的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教育学问题,就是要在儿童、少年和青年身上培养一种对待物质福利的可以说是严肃的态度。
我们看到,在培养这种态度方面,许多教育者——父亲,母亲和教师们表现出高度的智慧和道德的丰富性。
这里特别重要的是,要使学校生活具有鲜明地表现出来的道德意义。
我们要在年轻公民的意识里发展这样的思想和认识:这样的东西我有权利希望得到它,那样的东西我没有权利希望得到它,而企望别样的东西对我来说是不体面的、不能允许的、可耻的。
培养愿望的文明——这是我们称之为学校生活的道德意义的那一复杂事物的最鲜明的特色之一。
只有学会合乎情理地提出愿望的人,才能懂得和感到:什么是困难的,什么是可以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
愿望的文明是责任感的另一个方面。
我们培养有高度道德意义的、高尚的愿望,劝止不能允许的和不可容忍的愿望,就能预防大的祸害——不加遏制地满足欲望的那种腐蚀性的、使人堕落的影响。
(四)培养愿望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人的生活中,满足物质需要与形成、发展、满足精神需要之间,能否建立起明智的和谐。
这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第四个问题,是相当复杂而且艰巨的问题。
学校作为高尚的道德和文明的策源地,如果没有集体的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那是不可思议的;而个性——要是我们的理想是像卢那察尔斯基所说的那种鲜明表现的个性的话(我们正是应当这样来设想教育的理想),如果没有丰富的精神生活,那也是不可思议的。
遗憾的是,我们有时候不得不碰上这样一种乖谬的事实:学生在学习,在掌握知识,然而在实质上却没有精神生活。
现在,当我们正在实现普及中等教育的时候,学校集体和个人的精神生活问题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如果一个学生的智力兴趣的世界仅仅局限于准备功课,如果除了必修课的知识以外,什么别的东西都没有,如果智力生活只局限在学习的圈子里而缺乏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学校对一个人来说就会变成毫无吸引力的,阴郁沉闷的地方,而学习就会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