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_固定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1)

合集下载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课件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课件
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 • 避免营养不良,增加抵抗力
学习交流PPT
24
动静脉内瘘的冷敷和热敷的指导
冷敷
正常情况时无需冷敷,在穿刺失败后防止出血, 可适当冷敷。对AVF功能差的患者不宜使用。
方法:先用保鲜膜覆盖患处,在保鲜膜上平铺 一小毛巾,再将冰袋置于毛巾上,20~30min,防 止冻伤。
学习交流PPT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
学习交流PPT
1
引言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的 逐年增多,动静脉内瘘是 血透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 路,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因此保护并有效利用动静 脉内瘘提高透析充分性, 防止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则 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交流PPT
2
定义
动静脉内瘘是用手术的方法在患者肢端皮下建 立的一种安全并能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 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和移植血管内瘘。
学习交流PPT
15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
学习交流PPT
16
穿刺特殊情况处理
AVF穿刺后发生肿胀的处理方法
• 新内瘘穿刺失败出现血肿应立即拔针压迫止血, 另建血管通路进行透析,血肿用冰袋适当冷敷, 血肿消退后再行穿刺。
• 成熟内瘘穿刺出现小血肿,考虑是血管内压力大, 如针在血管内,应立即松止血带,开泵引血降低 血管内压力,引血后出血不再增大可继续治疗, 并在穿刺针两侧放置棉球适当加压,防止继续出 血。如血肿继续加大,应立即拔针止血,防止影 响内瘘功能。
所谓成熟是指静脉明显扩张,动脉化的血管 壁增厚。成熟早晚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和术后锻 炼有关。
学习交流PPT
5
穿刺前评估
视诊
触诊
听诊
血管情况, 局部皮肤情

内瘘震颤, 血管走向, 弹性,深浅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发表时间:2016-04-19T14:28:20.5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作者:孔华萍[导读] 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室 225300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有效透析的基础,也是目前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长期使用的稳定的血管通路[1]。

孔华萍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室 225300【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

方法:收集血液透析患者共56例,患者均行动静脉内瘘穿刺,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穿刺技巧和护理要点。

结果:56例患者经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54例血流量充足,能顺利完成透析,2例发生内瘘闭塞,其发生率为3.6%(2/56)。

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和临床护理要点,并指导患者学习正确的护理和监测方法,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内瘘闭塞等并发症的出现率,并延长内瘘使用的寿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字】血液透析穿刺技巧动静脉内瘘护理要点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有效透析的基础,也是目前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长期使用的稳定的血管通路[1]。

而在建立动静脉内瘘时,如果穿刺技术不成熟,那么将可能造成血管狭窄、内瘘血流量不足、出血或渗血、形成血栓、出现动脉瘤、穿刺困难等并发症,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痛苦[2]。

动静脉内瘘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证[3]。

在本次研究中,对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穿刺技巧和护理要点。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在18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10.5)岁;内瘘使用时间为4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4±0.7)年。

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展望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留置针不仅减轻了长期输液病人每天穿刺带来的痛苦,保护穿刺静脉,而且可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1]。

因此,有效的固定方法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尤为重要,现就静脉留置针不同固定方法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静脉留置针固定的临床意义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而输液针及导管的妥善固定是保证输液通畅的关键。

近年来对留置针留置时间进行了研究,蔡艳玲等[2]研究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通过分析非正常原因终止留置原因中,因固定不牢针体滑出占18%。

谢艳等[3]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按常规应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患儿静脉留置针发现针体滑出的发生率更高,占37%。

按常规应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除了易发生针体滑出外还易发生药液外渗、疼痛、肿胀、静脉炎等。

因此开展对留置针固定方法的研究势在必行,到目前为止从新生儿到老年人经采用新的固定方法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由此可见,有效的固定方法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尤为重要,对临床工作也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2 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2.1 3M透明敷贴固定法2.1.1 传统3M透明固定法王小梅[4]等在临床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研究后,每次穿刺成功确定无误后用3L无菌透明贴常规作封闭式固定,固定延长管,在固定延长管输液贴上注明操作执行人和日期时间,输液毕按常规用稀释的肝素盐水125U/ml正压或脉冲式封管。

此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易于观察。

2.1.2 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使用浅静脉留置的病人,穿刺成功后采用四贴固定法。

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缘近端皮肤上,固定于透明敷贴上。

敬碧珍等[5]优化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研究结果得采用四贴固定法效果更佳。

2.1.3 密闭Y型静脉留置针固定法曹菊梅等等提出用密闭Y型静脉留置针固定法留置针局部无反应的情况下,可延长至病人液体治疗的完成,避免了反复穿刺的痛苦。

血透中如何固定动静脉内瘘穿刺针

血透中如何固定动静脉内瘘穿刺针
血透中如何固定动静脉内瘘穿刺针
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后首先用长、宽胶 布固定穿刺针叶片处
并敷贴固定好穿刺针皮肤进针点
最重要固定穿刺针的第二条胶布应蝶形 固定
穿刺中如因某些特殊情况不能完全把 针头进入血管内的,应双重蝶形固定穿刺 针,以免针头滑出。
+ -
上好机后将动静脉两根穿刺针一起再 次蝶形固定
并将动静脉端管路一起用长、宽胶布 蝶形固定在病人身上
动静脉穿刺针滑出血管,轻者引起局 部肿胀、疼痛、渗血、回流不畅等,重者 空气进入中空管路或造成患者血液大量流 失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在血透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 内瘘穿刺针的固定情况是很重要的。
血液透析穿刺針固定方法之改善專案
摘要:穿刺针的固定方法对一位接受血液透析个案而言是很重 要的,只要有些许的不牢固都可能导致失血的危险。依据本单 位2001年至2004年不良事件统计发现每年皆有1-2件穿刺针滑 脱事件;其滑脱原因除自拔者外皆与固定方法不良有关,经由 要因分析整理出主要原因为:固定方法之标准作业不理想、病 人之个别性问题(需额外增强固定方法)。本项目将传统直式 固定法改为U型固定法并增加固定纸胶的长度;对于需要额外加 强固定者则使用弹性止血带辅助。于一年后统计穿刺针滑脱件 數则已降到零发生率且于执行后病患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亦明 显提升。本项目实施结果,达到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穿刺针滑脱 之目的及提升病人透析护理之安全质量;希望藉此项目与其它 同僚分享,并寻找出更佳之透析针固定法以减少个案之伤害。
导管固定钳
该导管固定钳,其设有两个由钳柄、钳 头组成的钳体,钳体通过销轴交叉连接, 钳柄后端设有指环孔和齿扣,其特点是钳 头内侧设有凹弧形钳口。本实用新型手术 时,可安全有效地夹紧固定各种引流管、 灌注管等导管,不会出现滑脱。其结构简 单,使用方便、灵活,安全可靠。

“三点一线”固定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

“三点一线”固定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
线” 的固定方法 , 用 6条 3 M 2 c m 宽的胶布来对 穿刺针进行 固定 。结果 改 良后的固定 方法使 针头牢固固定, 患者从穿刺针到肩部增加缓冲力量, 这样 的缓冲 固定 , 有效 的防止 了穿 刺针 的意外滑脱 , 患者感觉舒适 , 安全感增加 , - g 减 小了血流 的阻力。结论 “ 三点一线“ 固定法增加 了肩部的固定, 管路顺成 一条直线 , 也减 小 了 血 流的阻力。
[ J ] . 医学影像学杂志, 2 0 1 2( 7 ) : 4 6 4 8 . [ 2 ] 肖宗林 , 安红俭 : 武宝华, 急性胰腺炎 c T诊断及其 临床 预后分析 [ J ] . 基层 医学论
坛. 2 0 1 0 ( 0 2 ): 4 9—5 0 .
[ 3 ] 梁秀梅.胰腺癌 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 的临床及 C T鉴别诊断 [ J ] . 重庆 医学 , 2 0 1 1
l 5年 第 5期
应用 M S C T技 术, 对诊断胰腺疾病起到 了巨大 的推动作用 [ 。由于 M S C T具有 较快 的 扫描速度和较高 的分辨率 , 并且 能够在动脉期 、 门脉期和 延迟期动 态增强扫 描 , 因此在 诊断胰腺炎 中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 , c T在胰腺炎 临床诊断 中能够正确 诊 断 出胰 腺 炎 及 并 发 症 发 生 情 况 , 并 对 患 者 的预 后 进 行 有 效 的 判 断 , 具有较高 的应用价 值, 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参考文献 [ 1 ] 孙 高峰, 邵成伟 , 左 长京 , 等 .局 限 性 自身 免 疫 性 胰 腺 炎 的 C T 影 像 学 特 征 分 析
【 关键词 】 血液净化 治疗 ; 穿刺针; 固定 方法 【 : , l a I l l l  ̄类号 】 R 5 4 3 【 文献标识码】 B

缓解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的方法与技巧

缓解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的方法与技巧

缓解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的方法与技巧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血液透析最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在长期的使用穿刺中,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体验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

因此如何减轻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使其操作更加完善,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总结和反复实践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减轻疼痛技术不仅客观上减轻病人的痛苦,取得病人的信任,而且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穿刺技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增加透析效果。

缓解疼痛情感上能降低患者不愉快的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透析治疗的依从性。

本文就我院减轻动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的经验及方法介绍如下:1穿刺前准备透析工作者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加上与患者的良性沟通能很大程度上取得病人的信任,对减轻穿刺带来的疼痛有不可乎视的作用。

1.1分散注意力疼痛感觉的严重程度与注意力的集中方向和程度有关,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疼痛部位,疼痛会更加剧烈。

如果你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疼痛就会减轻。

目前我们已经应用许多方法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如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近期的身体状况、饮食等,可以针对个体性格特点聊感兴趣的话题、开玩笑、看电视等等。

这种交流同时也能放松情绪,增加病人的安全感,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1.2心理支持人的情绪状态能明显影响痛觉,负性情绪常常和疼痛形成恶性循环,比如存在的患者对疾病的潜在恐惧,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对疼痛体验的预期焦虑等情绪是疼痛的强化剂,能使疼痛的感觉明显增强。

而凡是能够减轻以上情绪反应的心理措施都能有效的减轻疼痛。

为此我们通过有效的心理支持,如同情、尊重、理解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倾听病人的倾述,对病人一视同仁,护理操作过程中贯穿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

能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加病人的安全感,调动积极的情绪,增加病人面对恐惧的勇气。

以及工作人员自信、沉着、冷静的神情也能反馈给患者,使病人身心放松,最大程度地减轻动静脉穿刺带来的疼痛乃至无痛。

2动静脉穿刺技术的方法2.1血管准备由于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和功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年老体弱、糖尿病病人、明显肥胖的、自身静脉细而深的等造成血管通路条件不好,因此不管如何,血管准备的中心目的是使血管暴露充分,选择粗而直,弹性好的静脉回路,尽量避开关节及受活动影响的位置,有利于穿刺操作的进行和提高穿刺成功率。

动静脉内瘘的扣眼穿刺方法及护理

动静脉内瘘的扣眼穿刺方法及护理

动静脉内瘘的扣眼穿刺方法及护理作者:李树琴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104-01【关键词】内瘘血管;扣眼穿刺;内瘘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体重要器官肾脏的替代疗法技术越来越成熟,尿毒症终末期患者依靠血液透析存活的时间越来越长。

内瘘是维持性透析患者的重要生命线,怎样保护好内瘘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自身血管条件的问题,既往动静脉瘘的穿刺有区域法和绳梯法。

区域法,就是选择动、静脉穿刺区域,呈蜂窝状穿刺,易形成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100%,病人皮肤损伤大、痛苦多,因皮肤上巨大的血管瘤倍加烦恼;而绳梯法要求在短短的前臂上每次呈绳梯状更换穿刺点,虽然并发症较区域法少,但对内瘘血管长度要求高,具有限制性,临床上也很难操作。

而扣眼穿刺法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采用扣眼穿刺不但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还减少了出血,还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1 穿刺点选择动脉穿刺点应至少离开吻合口2 cm[1](最好5 cm)以上,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8 cm~10 cm以上,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动脉穿刺针应逆血流方向穿刺,静脉穿刺针顺血流方向,目的是减少再循环.2 穿刺的技巧2.1 所谓扣眼法,即每次穿刺都是同样的进针点、进针角度、进针深度,反复穿刺10次左右形成皮下隧道。

扣眼形成前,每次穿刺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直至皮下隧道形成,然后采用钝针穿刺,可减少出血和痛苦。

此法对血管长度要求不高,任何术式的动静脉瘘都可以选用,同时还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症几乎没有.2.2 进针方法作一般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为20°,但内瘘血管管壁较厚,进针角度应在30°~40°。

绳梯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绳梯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绳梯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绳梯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100例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扣眼穿刺法)和研究组(绳梯穿刺法)。

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血管通路功能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及VAS评分更低(P<0.05)。

结论:绳梯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绳梯穿刺法;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AVF)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血流量大、并发症少等优点。

然而,AVF的建立和维持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中之一就是穿刺技术[1]。

其不仅影响透析效果,还关系到血管通路的功能和寿命。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AVF穿刺方法有:区域法、绳梯法和扣眼法。

扣眼法是指在一个固定的点上进行穿刺,形成皮下隧道和血管入口,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穿刺疼痛和出血,但需要专业的培训和操作,而且存在感染、假隧道等风险[2]。

而绳梯法在每次穿刺时更换穿刺点,由下而上、由上而下按序轮换进行,可充分利用血管资源,避免局部损伤和并发症[2]。

据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绳梯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100例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

对照组男女人数分别为32、18,年龄26~75(55.23±6.21)岁;研究组男女人数分别为34、16,年龄27~75(54.75±6.14)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血液透析的指征,经医师评估后建立AVF;②AVF成熟后开始透析,且透析时间不少于6个月;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心、肝、肺等器官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等合并症;②有出血倾向或使用抗凝药物;③有感染性或免疫性疾病;④有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

动静脉内瘘穿刺术-扣眼穿刺

动静脉内瘘穿刺术-扣眼穿刺

角度
此后每次都以相同的穿刺点、相同的角度、相同的深度进行穿刺,这是隧道形成的关键
一般6-9次穿刺(2-3周)即可形成隧道,糖尿病病人所需时间较长,一般12次(约1个月)
01
第1步是隧道的形成
02
第2步隧道形成后改用钝针穿刺
扣眼穿刺法
A
如果没有形成隧道,钝针就无法到达血管腔,而隧道形成后还用锐针,则容易出现穿刺点出血
动静脉内瘘穿刺术 ---扣眼穿刺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1
扣眼法 Buttonhole Technique: same site, same depth, same angle
2
绳梯法 Rope Ladder :2 inches apart, 2 inches from the anastomosis,
01
学者研究示,使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针翼后的针管轻轻地旋转,使针体自然地沿着隧道滑行而进入血管腔
这种穿刺法有利于提高护士在穿刺时对阻力的感觉,最大程度减少对隧道的损伤并提高穿刺成功
02
钝针穿刺的手法
01
02
03
导致穿刺失败
可能破坏隧道、导致假隧道的形成
增加感染的机会和以后穿刺的难度
错误的穿刺手法
疼痛
疼痛程度可能与穿刺技巧有关,钝针穿刺的速度要相对慢 但如果穿刺不顺利,在假隧道内穿刺将明显增加患者的疼痛
05
04
02
03
01
如果你的病人住院或旅行,而护士不知如何进行扣眼穿刺,告知其避开扣眼穿刺隧道前四分之三英寸处穿刺
度量衡换算
1英寸=2.54厘米
1厘米=0.39370078740157英寸

“V”形固定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

“V”形固定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

“V”形固定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穿刺后的固定方法,保证穿刺针固定更牢固,防范穿刺针的滑脱,保障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

方法采用“V”形固定法对穿刺针进行固定。

结果改良后的固定方法使针头固定更牢靠,有效地防止了穿刺针滑脱意外,患者安全感增加。

结论“V”形固定法是一种简便、牢固、易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液透析;穿刺针;固定方法[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134-01 动静脉内瘘和静脉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血管通路[1]。

维持性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和静脉渗血、滑针、血肿等并发症,是护理工作中经常面对的问题,若不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会给患者带来血液的丢失,增加感染的机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远高于普通人群[2]。

动静脉内瘘穿刺后的固定方法是穿刺后确保穿刺针在血管里,维持血管通路的一个关键环节,固定不当会引起针头滑动、滑脱等,为提高固定效果,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对原有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良。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原穿刺后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V”形固定方法。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无差别。

1.2 研究方法1.2.1 原穿刺后固定方法1.2.1.1 固定材料:五条宽为1.2cm,长为12cm的3M胶布;创口贴1片。

1.2.1.2 固定方法:根据患者年龄,皮肤弹性,血管弹性及血管走向等评价后,消毒皮肤,穿刺者持内瘘针双针翼,以不同的进针方式成功穿刺后,固定好针头,先用第一条胶布固定针柄,再用创口贴敷盖针头,再用第二条胶带固定创口贴,第三、第四条均固定穿刺针,第五条固定在患者腕部。

1.2.2 改良后的“V”形固定方法1.2.2.1 固定材料:三条宽为1.2cm,长为12cm的3M胶布;一条宽为0.8cm,长为12cm的3M胶布;创口贴1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探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探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探讨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的效果。

方法:选择94例内瘘形成术后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小角度进针穿刺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大角度进针穿刺法,对比两种穿刺方法的成功率、患者发生血肿几率以及穿刺时患者的疼痛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9.29%,血肿发生率为0.35%,8.6%患者为I级疼痛;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0.69%,血肿发生率为1.42%,19.95%为I级疼痛,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I级疼痛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6号穿刺针采用大角度快速进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血肿几率,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满足血液透析对血流量要求。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061-02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可将有效血流量维持在200mL/min以上。

同时动静脉内瘘还具有可重复穿刺,血栓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机率低的优点,能够满足患者对有效、透析充分、长期存活的要求。

但是,动静脉内瘘也有缺点。

长期反复动静脉内瘘穿刺,对患者血管影响较大,长期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血管内膜疤痕形成,加上患者疾病原因,患者血管硬化情况加重等,动静脉内瘘易形成非血栓性狭窄,导致内瘘失功。

因此,本研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的效果进行探讨,以提高穿刺效果,减少穿刺对患者的不良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94例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后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均已成熟。

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45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42.57±9.64)岁;原发病类型:慢性肾炎44例,高血压肾病20例,糖尿病肾病15例,多囊肾2例,其它13例。

2.2.1_固定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1)

2.2.1_固定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1)
·200·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年8月第7卷第15期 China J Mod Drug May, Aug 2013, Vol. 7, No. 15
和护理指导的患者 77 例 , 所入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活动障碍 , 采用气垫圈保护受压躯体部位 , 每隔 4 h 按摩患者骨突或皮
但无意识障碍 , 其中男 42 例 , 女 35 例 ;患者年龄范围为 65~83 肤发红部位 , 并每日一次用烤灯照射受损皮肤 , 保证皮肤干
2(5.71) 7(21.88)
94.29 78.12*
注 :* 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结合 , 取得较好疗效 , 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
褥疮是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 , 是一些疾病临床治疗后的 此可说明综合护理在褥疮的治疗中作用积极和效果确定 ;本
护理及治疗主要问题之一 , 其发病机制是组织局部受压时间 临床护理及药物应用 , 对褥疮治疗起到提示作用 , 但就褥疮
展和渐进的病理过程 , 就褥疮病情而言 , Ⅱ°炎症侵润期和 Ⅲ°浅度溃疡期的患者占据多数 , 褥疮好发部位往往以患的患者往往并发其他病情 , 必 [1] 张于梅 . 浅谈褥疮护理研究新进展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须注意结合原发疾患及其他整体情况综合考虑病情及治疗方
3. 2. 2 准备 穿刺前准备 5 条长约 10 cm 的胶布 3. 2. 3 穿刺方法 采用费森尤斯 16 号专用内瘘穿刺针 , 先 在内瘘近心端顺血液方向穿刺静脉 , 后在内瘘远心端顺心穿 刺动脉 , 进针时针斜面向上 , 与皮肤成 20~30°角 , 进入血管 见回血后放低角度 , 平行推入血管 , 覆盖无菌敷贴 , 胶布固 定穿刺针[2]。 3. 2. 4 固定方法 两条胶布交叉固定一根针柄 , 另两条胶 布交叉固定第二根针柄 , 把近穿刺点动静脉管路理顺 , 并排 , 用最后一条胶布固定在患者腕部。 3. 3 效果 患者在透析过程中 , 当出现有穿刺侧手臂的上 下左右移动时 , 首先牵拉到腕部皮肤 , 对于清醒的患者来说 , 腕部皮肤比较敏感 , 能起到提醒患者制动的效果。同时 , 腕 部固定点距离穿刺针相对较远 , 起到有效预防穿刺针因牵拉 而滑脱。此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 节省材料 , 有效减少了 穿刺针的滑落 , 减轻了患者痛苦。患者使用期间没有出现皮 肤过敏 , 针头滑脱现象。 4 讨论

动静脉内瘘穿刺术扣眼穿刺

动静脉内瘘穿刺术扣眼穿刺

选择适当穿刺部位和方向

每次穿刺前往除覆盖在穿刺点上
针尖朝上,针体与皮肤成20-25度
进入血管后平行轻捻入
动静脉内瘘穿刺术扣眼穿刺
第12页
角度
并不是每个内瘘角度均是25度
角度是基于血管深度
惯用止血带评定决定并感觉血管在皮下深度
穿刺内瘘前必须已确认进入角度
扎止血带
止血带: 在上臂腋窝处轻轻地
动静脉内瘘穿刺术扣眼穿刺
第9页
扣眼穿刺法
第1步是隧道形成 第2步隧道形成后改用钝针穿刺
动静脉内瘘穿刺术扣眼穿刺
第10页
隧道形成方法
内瘘锐针穿刺法 隧道器放置法 套管针留置法
动静脉内瘘穿刺术扣眼穿刺
第11页
内瘘锐针穿刺法
内瘘锐针穿刺法是形成隧道方法之一,也是使 用最早、最惯用方法
要求: 固定1名经验丰富护士进行操作
应手持钝针边捻边进针, 从穿刺点往里轻轻推 送, 速度要慢, 如有阻力, 可同时慢慢捻转针头, 即可顺着皮下固定隧道滑入血管
钝针穿刺和锐针穿刺显著不一样是没有进血管 突破感
动静脉内瘘穿刺术扣眼穿刺
第27页
钝针穿刺手法
学者研究示, 使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针翼后针管 轻轻地旋转, 使针体自然地沿着隧道滑行而进 入血管腔
调查已经表明有以下原因: 更少发生渗血(即血液从针眼处渗出)。 更低误穿率。 穿刺疼痛度低。 已经有病人在同一条内瘘上使用扣眼穿刺术行
透析超出20年。
动静脉内瘘穿刺术扣眼穿刺
第8页
请使用扣眼穿刺技术
什么是扣眼穿刺术? 扣眼法 (1)每次治疗定点重复使用 (2)使用钝针 (3)穿刺前往痂 (4)必须沿最初穿刺轨迹 (5)只适合用于自体动静脉内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 :137000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
骨科卧床患者 , 由于突然运动量大幅度的减少 , 致使肠道蠕动 减少 , 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 , 水分吸收过多 , 导致便秘。 1. 2 排便的不适应 卧床患者床上排便较为害羞 , 出现尽 量抑制排便反射之现象 , 久之降低了直肠粪便的压力敏感性 , 提高了其阈值 ; 同时在大肠内滞留过久的粪便 , 被过量吸收 水分使之干燥 , 便秘自然发生。便秘与排便姿势改变导亦有 一定的关系。 1. 3 精神因素 骨科患者一般考虑自己能否复原亦或意外 伤害惊吓 , 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变化 , 导致 便秘。 1. 4 饮食结构不合理 便秘的发生与纤维素和水分摄入量 过少有关。
“2.2.1”固定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
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华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穿刺后的固定方法 , 保证穿刺针固定牢固 , 防范穿刺针 的滑脱 , 保障透析治疗顺利进行 , 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方法 采用“2.2.1”五根 3M2.4 cm 宽的胶布 固定方法 , 对穿刺针进行固定。结果 改良后的固定方法使针头牢固固定 , 患者手腕部增加缓冲固定 , 有效地防止了穿刺针滑脱意外 , 患者感觉舒适 , 安全感增加。结论 “2.2.1”固定法增加了腕部的固定 , 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2011, 9(1):228.
案 , 目前各种报道对褥疮的防治方法较多 , 各有特色和差异 , [2] 姜安丽 . 新编护理学基础 . 第 1 版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但临床疗效不一 , 往往不甚理想[3]。
2007:278.
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其体现的抗菌谱较广泛、 [3] 吴 颖 , 刘 洁 . 褥 疮 护 理 的 新 进 展 . 中 国 医 学 创 新 , 2010,
[2] 姜新云 不同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远期 并发症的影响 , 当代护士 ( 专科版 ), 2010, 5:163-164.
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预防和临床护理
王云霞
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 以排便次数减少 , 大便排出因难 , 排便间隔时间延长 , 或大便干燥 , 或排便不 尽感 , 或下坠感 , 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同时由于粪便干结 , 排便不畅 , 从而引起排便不尽感 , 肛门 坠胀疼痛 , 其发病率一般为 50%~70%。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 对卧床患者采取便秘预防性护理和便秘发生后的临床护理 , 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便秘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性和临床护 理措施总结如下。 1 便秘的发生原因 1. 1 卧床时间长 患者卧床时间长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 ,
选患者 77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35 例和对照组 32 例 ;其中观 察组中男 22 例 , 女 17 例 , 平均年龄 (77.5±8.1) 岁 ;对照组
1. 4 疗效评价指标 结合文献方法拟定本临床观察的疗效 评价标准[2], 包括如下 , 治愈 :疮面渗出液消失 , 疮口已经
中男 20 例 , 女 18 例 , 平均年龄 (74.1±9.1) 岁 ;所有患者均 愈合 , 疮口处结痂脱落 ;有效 :疮面渗出液减少 , 疮面局部
较长、血液循环障碍、组织局部缺血和缺氧时间较长、导致 疮口面积、原发病情、褥疮病情程度等因素 , 如何更好综合
营养不良而形成的局部软组织溃烂、变性、甚至坏死 , 形成 护理内容 , 以及外用药物合用的用药量、规范方法等方面 ,
疮面 ;褥疮的产生、发展、扩大及愈合等过程 , 是一逐步发 还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临床观察和总结。
岁 , 年龄平均为 (75.3±8.9) 岁 ;入选患者的原发病为脑梗塞者 燥 ;第三 , 按时监督外用药外敷使用和恰当的用药方法监督。
37 例 , 脑出血者 21 例 , 骨科手术后患者 16 例 , 其他疾患 3 例。 对照组患者只做常规护理指导 , 叮嘱定时翻身。两组患者分
1. 2 病例分组 按患者人院顺序采用随机分组法 , 上述入 别治疗 2 周后观察疗效。
【关键词】 透析治疗 ;穿刺针 ;固定方法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命质 量的一种方法。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是每个血液净化专科护士
作者单位 :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血液净化 中心
必须掌握的护理技能之一。动静脉内瘘穿刺后的固定方法是 穿刺后确保穿刺针在位 , 维持血管通路的一个关键环节 , 固 定不当会引起针头滚动 , 滑脱 , 针尖刺痛等 , 为提高固定效 果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对原有固 定方法进行了改良。
3. 2. 2 准备 穿刺前准备 5 条长约 10 cm 的胶布 3. 2. 3 穿刺方法 采用费森尤斯 16 号专用内瘘穿刺针 , 先 在内瘘近心端顺血液方向穿刺静脉 , 后在内瘘远心端顺心穿 刺动脉 , 进针时针斜面向上 , 与皮肤成 20~30°角 , 进入血管 见回血后放低角度 , 平行推入血管 , 覆盖无菌敷贴 , 胶布固 定穿刺针[2]。 3. 2. 4 固定方法 两条胶布交叉固定一根针柄 , 另两条胶 布交叉固定第二根针柄 , 把近穿刺点动静脉管路理顺 , 并排 , 用最后一条胶布固定在患者腕部。 3. 3 效果 患者在透析过程中 , 当出现有穿刺侧手臂的上 下左右移动时 , 首先牵拉到腕部皮肤 , 对于清醒的患者来说 , 腕部皮肤比较敏感 , 能起到提醒患者制动的效果。同时 , 腕 部固定点距离穿刺针相对较远 , 起到有效预防穿刺针因牵拉 而滑脱。此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 节省材料 , 有效减少了 穿刺针的滑落 , 减轻了患者痛苦。患者使用期间没有出现皮 肤过敏 , 针头滑脱现象。 4 讨论
2(5.71) 7(21.88)
94.29 78.12*
注 :* 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结合 , 取得较好疗效 , 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
褥疮是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 , 是一些疾病临床治疗后的 此可说明综合护理在褥疮的治疗中作用积极和效果确定 ;本
护理及治疗主要问题之一 , 其发病机制是组织局部受压时间 临床护理及药物应用 , 对褥疮治疗起到提示作用 , 但就褥疮
·200·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年8月第7卷第15期 China J Mod Drug May, Aug 2013, Vol. 7, No. 15
和护理指导的患者 77 例 , 所入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活动障碍 , 采用气垫圈保护受压躯体部位 , 每隔 4 h 按摩患者骨突或皮
但无意识障碍 , 其中男 42 例 , 女 35 例 ;患者年龄范围为 65~83 肤发红部位 , 并每日一次用烤灯照射受损皮肤 , 保证皮肤干
万方数据
药效作用较强 , 对大多数革兰阳性杆菌、某些革兰阴性菌均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在临床上常规指导患者或家属往往不 能很好控制褥疮发生 , 因此作者采用综合护理结合药物外敷
7(2):125-126. [4] 赵秀艳 , 柳莹 . 红霉素临床应用新进展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
教育 . 2011, 8(12):263.
褥疮为Ⅱ~Ⅲ°,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压疮部位 有肉芽组织新生 , 疮面基本愈合 , 疮口缩小 ;无效 :上述情
等几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 具有可比性 (P>0.05)。
况无明显变化。
1. 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首先消毒褥疮创面 , 取红霉素软 2 结果
膏均匀外敷褥疮面 , 每间隔 12 h 一次 ;观察组患者给予褥
两组患者分别经过给药外敷和护理治疗后 , 观察组患者
疮综合护理指导 , 包括 :首先 , 对家属做健康教育 , 对褥疮 无效者 2 例 , 总有效率为 94.29% ;对照组患者无效者 7 例 ,
病情介绍 , 如何配合医护治疗 ;其次 , 对患者采用间歇性 3 h 总有效率为 78.1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
肾衰患者在长期的血液透析过程中 , 每次的透彻时间都 要维持近四个小时。临床为肾衰患者进行透析时 , 会遇到内 瘘穿刺成功而由于固定不牢 , 患者移动手臂时而导致针头滑 脱 , 引起局部肿胀 , 疼痛 , 甚至导致大量出血 , 这样既增加了 患者的痛苦又易引起护理纠纷。良好的固定方法是保证患者 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关键环节 , 同时也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 的发生。既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又保护了护士的安全。 5 结论
万方数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年8月第7卷第15期 China J Mod Drug May, Aug 2013, Vol. 7, No. 15
·201·
1 科室介绍 本科现有 54 个透析单元 , 乙肝、丙肝、肾衰患者均有
单独的透析区 , 现有长期血液透析患者 152 名 , 配有护士 18 名 , 专职技师 1 名 , 平均每天对 76 名患者分两批进行透析治 疗 , 实行无陪护管理 , 家属有独立的休息活动室。 2 原穿刺后固定方法介绍 2. 1 固定材料。准备六条宽度约为 0.8 cm, 长度为 10 cm 的 3M 纸质胶带或老式的橡皮膏。 2. 2 进针方法及固定方法。一般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为 20°, 但内瘘血管管壁较厚 , 进针角度应在 30~40°。穿刺前 先用食指指腹仔细探明血管走向、深浅、管壁的厚薄及弹性 , 常规消毒皮肤 , 不扎止血带 , 左手拇指压住内瘘血管 , 并向 后绷皮肤 , 使其固定 , 皮肤松弛者 , 同时用左手食指和右手 中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皮肤 , 使血管不易滚动。一般穿刺针 从血管右侧进入 , 血管壁硬者 , 从血管上方进针 , 且角度宜 大 , 针头斜面进入血管后再平行进针少许。固定好针头 , 先 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 , 皮肤松弛者要用胶布做“Y”字固定 , 以防针头滑脱[1]。 2. 3 固定效果 2. 3. 1 患者舒适度。部分患者对老式橡皮膏过敏 , 改用纸 质胶布后 , 过敏症状消失。 2. 3. 2 针头滑脱比例。胶布固定力较差 , 患者手臂稍有牵拉 或左右移动 , 会出现断裂和脱落现象 , 导致针头滑脱。2009 年 9 月至 2010 年 12 月期间在本科室血透患者中选择 70 例 , 共出现三例针头滑脱现象。 2. 4 护理人员的操作方面。操作时往往为了增加固定的牢 固度 , 就要增加胶布的用量 , 造成材料的损失 , 也给护士的 工作增添麻烦 , 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3 改良后的固定方法 3. 1 一般资料 从 2011 年 3 月至 2012 年 6 月在本科使用 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选择 70 例 , 每周透析 2~3 次 , 透析时间为 1~10 年 , 采用“2.2.1”胶布固定方法 , 期间未发生针头滑脱、出血现象。 3. 2 方法 3. 2. 1 材料 胶布为 3M 公司生产的纸质胶布 , 宽度 2.4 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