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Chap4 教学心理
教育心理学课件完整版
情绪的概念与分类
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 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 反应。
情绪的分类
根据性质不同,情绪可分为积极情绪 和消极情绪;根据持续时间不同,可 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1 2
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
积极情绪可以促进认知灵活性、创造性和问题解 决能力,而消极情绪可能导致认知狭窄、思维僵 化和学习困难。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生、教 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 等教育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以及这些 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萌芽阶段
在古代,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教 育心理学理论,但一些哲学家和 教育家已经开始关注人的心理发
展与教育问题。
形成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 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 心理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社会性发展的定义
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在与他人关系中的社会 化过程,包括个体对社会的认知、情感和行 为等方面的发展。
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人际 关系的发展,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 、社会规范的内化和社会技能的学习等方面
。
社会性发展的教育策略
亲子关系的教育策略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培养孩子的 自主性和独立性。
学习动机的激发
教育心理学提供了多种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设置合理的 奖励和惩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利用学生的兴趣等。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通过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策略,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育心理学在学生评价中的应用
评价标准的制定
教育心理学(完整无删减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开山鼻祖)1903年编写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2、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科学。
3、教育心理学的实质:4、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5、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跨文化研究法。
6、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初创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成熟与完善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7、我国心理学:1942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8、科学的心理发展观:毕生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动态发展观9、心理发展的规律(10):连续性、阶段性、方向性、顺序性、共同性、差异性、互补性、关联性、不平衡性、关键期10、关键期:指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在某个年龄阶段对某种环境刺激最敏感,所取得的效果最好的时期。
11、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指个体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本质特征。
12、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13、父母的家养方式:民主宽容型、权威独断型、放纵溺爱型1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为4个阶段:感觉——运动期(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特点)15、最近发展区: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其他人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16、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主张教学应当先了解而它的实际发展水平,以确定而他的最近发展区,并提出了“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观点,即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
17、认知发展的教育启示:①教育应按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应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
教育心理学课件
品德培养的实践案例分析
09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 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了解学生心理特 点:根据学生的 年龄、性别、认 知等特点,采用 不同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提高教 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通过创设情 境、游戏、实验 等方式,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 动力,提高学习 效果。
培养学生思维能 力:通过引导学 生思考、讨论、 实践等方式,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 力、创新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
06
技能的学习
技能的分类与特点
动作技能:通过身体动作表现,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智慧技能:通过思维活动表现,需要理解和运用概念、规则等知识
认知策略:通过认知活动表现,需要运用元认知策略来调控自己的学 习过程 态度与情感:通过情感和态度表现,需要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 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对象:探讨教育过 程中学生的心理活 动和行为表现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为教育实践提供理 论指导,促进教育 改革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 实践中的应用:帮 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和成长,提高教育 质量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趋势:不断拓展研 究领域,推动教育 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的创新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
了解学生心理特 点:教师需要掌 握学生的年龄特 点、认知发展规 律等,以便更好 地指导学生的学
习和成长。
有效沟通:教师 需要与学生建立 良好的沟通关系, 了解学生的需求 和问题,并及时 给予帮助和支持。
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根据学 生的兴趣和特点, 采用多样化的教 学方法,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教学育心理概述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知识点梳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①学生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重点难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教学心理学(莫雷著)各章节重点
-.教学心理学重点第一单元〔1~5章〕一、选择题1、真正使教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桑代克,他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国际教育心理学开展呈现的趋势:内容趋于集中、各派的分析日趋缩小、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开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展有效的教育。
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教育心理学的根本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
5、教学心理学的核心是学习过程。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1968年提出个人化教学系统的是凯勒。
6、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包括:认知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社会因素7、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中的模仿有〔1〕直接模仿〔2〕综合模仿〔3〕象征模仿〔4〕抽象模仿8、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9、反响结果具有: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强化功能。
10、根本的有意义学习包括: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2〕较高级的发现学习,包括知识运用、问题解决和创造。
11、托尔曼的学习理论曾被称为“符号-格式塔学说〞或“期待说〞,现一般称为“符号学习理论〞或“信号学习理论〞,托尔曼的学习理论属于学习的认知派,托尔曼被称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鼻祖之一。
12、学习的实质是组织或完形的作用。
苛勒的学习理论又称为顿悟说13、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14、示范教学:“示范〞是观察所学习的对象。
包括:真实的示范、象征性示范、创造性示范。
15、培养自我效能感的途径:行为的成败经历、替代性经历、语言说服、情绪和生理状态。
16、学习情境中的刺激:名义刺激和功能刺激17、班杜拉认为人后天学习有两类:直接经历学习和间接经历学习〔观察学习〕18、心里开展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19、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教育心理实验,〔2〕观察法:是最根本、最普遍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4章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与应用
总结词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参与度
详细描述
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 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化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与应用
总结词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应注重实效性
详细描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应注重其实效性,即是否能有效 达成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根据实际 的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评价与反馈
总结词
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详细描述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调 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反馈还应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 进步的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通过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增加信 息的意义和可理解性。
组织策略
将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和整理, 形成有结构的整体。
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
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
监控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监控和调 整。
调节策略
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和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02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强调环境刺激对学习的影响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环 境刺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通过 奖励和惩罚来强化或修正行为。
总结词
重视学习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理论主张学习应该被观察和测量,强调学习的明
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
直觉型与逻辑型
教师可能更倾向于直觉或逻辑思考,这会影 响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和评估方式。
0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师的情感心理
教师的情感过程
认知过程
教师通过感知、记忆、思 维等方式对教育对象、教 育内容、教育环境等进行 认知加工。
情感过程
教师的动机结构
内在动机
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以及自我实现和成长 的需要。
外在动机
教师受到外部因素的激励,如社会认可、职业发展、 经济利益等。
混合动机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结合,是教师动机的常见形式 。
教师的动机调节
01
认知调节
教师通过认知过程调节自己的动 机,包括对教育工作的认知重构 、对教学情境的理解和分析等。
人际关系紧张
教师与同事、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人际 关系问题也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个人问题
个人问题如家庭矛盾、经济困难等也 可能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持工 作与生活的平衡,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需要与同事、学生和家长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
同理心
教师能够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站在学生 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的情感调节
自我认知
教师能够清晰地认识自 己的情感状态,了解自 己的情感需求和特点。
情绪调节
教师能够通过认知重构 、情绪转移、放松训练 等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
状态。
情感表达
教师能够通过积极的语 言、表情和动作表达自 己的情感,传递积极的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四讲ppt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学生心理辅导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服 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理学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 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心理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支持学生个性化 发展,促进潜能发挥。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
教育评价标准
01
教育心理学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标准,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
另一种学习的干扰作用。
02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
移是指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03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或态度迁移到另一种
学习中去,具体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
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知识的应用
概念辨析
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 本质属性,掌握概念的内 涵和外延,能够正确地使 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
问题解决
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能力
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 造性活动,具备创新精神 和创新能力。
认知建构主义
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 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习者在 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实现,认为学习是 人的潜能的发挥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和需要,通过发挥个 人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来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Chap教学心理
教育心理学Chap教学心理Teaching psychology is one of the cor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which mainly studies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t focuse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knowledge is acquired, how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how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regulated, and how the learners’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mechanisms are mobilized and guided.一、教学认知理论Teaching cognition theory refers to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which mainly includes three stages: encoding, storage and retrieval.1. 编码 (Encoding)Encoding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acquiring and recording new knowledge. It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new knowledge is perceived, understood, connected and assimilated. According to the cognitive theory, learners will activate their prio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to help them encode new information. Furthermore, learners need to continuously check new information against prior knowledge to ensure information accuracy.2. 存储 (Storage)Storage is the stage where knowledge is kept in the learner’s mind. This stage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learners’cognitive style. The learners’ cognitive style is determined by factors such as working memory, processing speed and metacognition.3. 检索 (Retrieval)Retrieval 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recall and use knowledgein an effective way. It mainly depends on the learners’ ability to connect new knowledge to previous learned knowledge.Retrieval is also affected by the learners’ motivation and emotional state.二、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 is mainl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ocial learning, which states that people learn throughobserving and imitating others. This theory views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 an interactive process between the learners andtheir environment. In other words, learners are motivated tolearn by what they perceive from their environment, and in turn, their learning activities will influence the environment.三、情境学习理论Situated learning theory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learning oc curs in a situation. This means that the learners’ learningwill depend on the particular context in which they are learning. In other words, learning is context-dependent and can beaffected by the learners’ prior experiences and understanding.Situated learning theory emphasizes the social and collaborative nature of learning. In this theory, learning is viewed as a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nd reconstructing knowledge with the help of others. Learners are actively engage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nd sharing knowledge through conversations, collaboration, and problem solving.四、综合教学心理For example, teacher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learners’prior knowledge and motivation in order to design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Moreover, the teacher should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learners’ cognitive style and the environment to create an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can help to optimize learning. Furthermore, the 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and collaborative nature of learning and use teaching methods to facilitate collaboration among learners.In a nutshell, teaching psych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which focuse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knowledge is acquired, how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how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regulated, and how the learners’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mechanisms are mobilized and guided. It is important to takeinto account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teaching and learning, such a s the learners’ prior knowledge, cognitivestyle, motivation, and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create an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optimize the learning process.。
7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概述
(3)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学生进行一项学习时, 三种目标同时发生。
认知目 标
情感目 标
动作技能
认知目标
布卢姆认为认知目标可分为6个等级,形成一个 由简到繁的层级系统
评价 综合 分析
运用
领会 知识
学习水平 知识
定义 事实性信息的回忆
举例
评价方式
回忆杜甫的诗“烽火 是非题、简答题、 连三月” 匹配题以及多项选 择题 用自己的话表述“烽 可采用上述方式, 火连三月” 也可采用论文的形 式 学习了加减法之后, 学生能到模拟商店自 主购物 区分新闻报道中的事 实、观点 写作或发表演说;给 定事实材料,写出一 篇报道 评定两篇有关某一事 实的报道,哪一篇较 为真实可信
水平 接受
含义 专注于特定现象或刺激
学习结果 意识到或愿意注意某 一刺激
举例 当老师阅读火烧赤壁 时,学生专心听
反应
积极参与活动,以某种方式 作出反应。
自主对某一刺激作出 反应
阅读指定教材、因为 感兴趣而查阅相关资 料等
当讨论小煤窑瓦斯爆 炸事件时,学生能积 极表达自己观点
形成价值 观念
对特定的对象、现象和行为 的价值或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心理概述
1、发端与独立
教学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出现的相对 较晚。 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和罗沃在美国《心 理学年鉴》上发表《教学心理学》一文,首次 提出“教学心理学”这一术语。 1978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格拉塞主编的《教 学心理学进展》丛书第一卷出版,标志着教学 心理成为教育心理学中的独立领域。
(2)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组织 陈述性知识—— 确定学生理解或获得知识 在教学内容的顺序性上做合理安排,注重用以同化新知 识的原有知识的巩固作用。 程序性知识—— 形成知识/概念网络 形成应用知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正确运用正 例和反例 注重迁移 策略性知识—— 传授如何思维/学习的方法,将其有机融入上两类知识 的教学中,更有针对性。
教育心理学(自己整理完整版详细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1)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
(2)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1877年,俄国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标志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德·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的诞生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思想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思想,主张因能力施教,主张从教育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并于教育具体改革结合赫尔巴特,近代第一次教学理论的研究要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上俄·乌申斯基,近代最早在教育工作中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知识点:1、学习类别加涅,按学习结果划分: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五类;奥苏贝尔,按学习活动的性质划分,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或者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不同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华生,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的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de)基本内涵[教育心理学]概念: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基本心理规律(de)科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de)交叉学科.1、教育心理学(de)研究内容.1)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2)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研究(de)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de)发展1、初期时期.20世纪20年代俄国,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de)着作. 1903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de)标志.“教育心理学之父”,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着作.2、发展时期:中国,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3、成熟时期:美国,布鲁纳第三节:教育心理学(de)研究方法和研究原则1、教育心理学(de)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又称自然实验法})4)个案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产品分析法7)测验法2、教育心理学(de)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念联系实际原则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心理发展]概念: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de)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de)一系列心理变化.对照以下为摘自教育学[个体身心发展]概念:指做为复杂整体(de)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de)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de)过程,特别指个体(de)身心发展向积极方面变化(de)过程.个体身心发展(de)动因一是: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内发论强论内在因素,如“需要”“成熟”,代表人物: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高尔顿(遗传决定论(de)鼻祖)、霍尔(1两(de)遗传胜过1吨(de)教育).二是: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强调外在因素,如环境因素、他人影响、学校教育等.代表人物:荀子、洛克(英国,白板说).影响个体身心发展(de)主要因素1遗传2环境3教育(学校教育)4个体主观能动性论述教育对人(de)身心发展(de)作用(即为什么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de)、有计划、有组织(de)培养人(de)活动2、学样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de)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de)各种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指人(de)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de)积极作用,包括能动(de)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de)社会实践活动中.是人(de)身心发展(de)内在动力,是促使个体发展从潜在(de)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de)决定性因素.个体身心发展(de)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同一人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如青少年身高在一周岁及青春期长(de)最快.4、互补性.心理与生理5、个别差异性.不同(de)人在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de)差异.如:少年得志、大器晚成.有(de)儿童,数学强绘画差,有(de)相反.根据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以上摘自教育学个体心理发展(de)一般特征1、顺序性与定向性2、阶段性与连续性3、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最大作用(de)时期)4、差异性少年期(大致为初中阶段)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心理发展(de)理论一、皮亚杰(de)认识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标志为:守恒(即使客体外形发生了变化,但属性不变)概念(de)形成.4、形式运算阶段.(11岁到成人)3-4:即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二、最近发展区.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de)水平;二是可能达到(de)发展水平.三、美国,埃里克森(de)人格发展阶段论1、基本(de)信任感对基本(de)不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3、主动感对内疚感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基本为初中阶段第二节:学生(de)个别差异一、学生智力(de)差异包括:智力类型(de)差异2)智力发展水平(de)差异3)智力表现早晚(de)差异4)智力性别(de)差异.二、认识方式(de)差异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2、冲动型与深思型(标准为反应时间与精确性)3、具体型与抽象型4、发散型与辐合型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de)行为或行为潜能(de)相对持久(de)变化.1、学习(de)分类:按学习结果(加涅):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态度、智慧技能、动作技能五大类.2、态度是对人对物对事(de)选择倾向.3、按学习内容,我国对学习分为:知识(de)学习、技能(de)学习、行为规范(de)学习.第二节一般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结派学习理论)强调外部条件对学习(de)影响,通过刺激-反应来形成,强调刺激-反应(de)联结.(一)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华生)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经典条件作用(de)规律:习得、消退、泛化、分化.(二)桑代克(de)试误说(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de)学习理论)1、学习(de)进程是一种渐进(de)、肓目(de)、尝试错误(de)过程.2、桑代克:学习应遵循(de)三条重要(de)原则1)准备律:联结(de)加强与削弱取决于学习者(de)心理准备.2)练习律:刺激与反应之间(de)联结会因练习和重复而加强,不重复不练习,联结(de)力量会减弱.3)效果律:刺激与反应之间(de)联结会因导致满意(de)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de)结果而减弱.(三)斯金纳(de)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奠定了基础,斯金纳系统(de)发展了这一理论.把人和动物(de)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解释应答性行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解释操作性行为(以人为主)(四)班杜拉(de)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动机四个子过程.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二、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获得经验(de)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de)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de)新(de)认知结构(de)活动.(一)苛勒(de)顿悟说(肯定了主体(de)能动性)学习(de)实质:内部结构完形学习(de)过程: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de).(二)托尔曼(de)符号学习理论学习(de)本质:学习是有目(de)(de)、期望(de)获得.学习(de)过程:是对完形(de)认知.(三)布鲁纳(de)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学习(de)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de)过程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四)奥苏贝尔(de)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从学习方式上: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认知结构上: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是将新知识与已有观念建立起(de)(实质性(de))(非人为(de))联系.(五)加涅(de)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de)学习观:有意义(de)自由学习观.人本主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类.人本主义(de)教学观:学生中心(de)教学观.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de)新发展,不是一个特定(de)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de)统称.核心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de)活动中建构起来(de).第四章:学习心理(重点)第一节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de)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de)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de)内在动力.1、学习动机(de)两个基本成分为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期待]: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de)目标(de)主观估计.2、奥苏贝尔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想获得相应(de)地位、威望时)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老师、家长(de)认可(de)一种需要)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de)关系(图)着名(de)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强都会影响学习效果.1)动机(de)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de)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de)任务中,学习效果随动机(de)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de)加大,动机(de)最佳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de)动机.3)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呈倒U型曲线.四、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de)需要(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求知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需要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将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de)动机、避免失败(de)动机.前者成功率为50%(de)任务是最有可能选择(de);后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de)任务.4)成败归因理论(美国,韦纳)在学习和工作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和失败,同时还会寻找成功与失败(de)原因,这就是进行归因(de)过程.因素为: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六方面,三维度为:稳定性、可控性、(内因外因)能力:内部稳定性;努力程度是内部不稳定性;工作难度是外部稳定性;运气是外部不稳定性;身心状况是内部不稳定性;外界环境是外部不稳定性.唯一可控制(de)是努力程度,其余都不可控.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联结派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行为(de)主观判断.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就会产生高度(de)“自我效能感”,并努力实施该活动.五、学习动机(de)培养和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恰当(de)目标,控制作业难度3)表达明确(de)期望,提供及时(de)反馈.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6)培养恰当(de)自我效能感.7)训练归因.第二节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有效(de)学习目(de)而采用(de)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de)综合.一、学习策略(de)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二、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画线]、精加工策略[记忆术]、组织策略[图表])1)复述策略:如画线标注.2)精加工策略:如记忆术、做笔记等.三、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指对认知(de)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de)自我意识与调节.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学习策略(de)训练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监控原则6个体效能感原则.第三节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de)影响,或习得(de)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de)影响.一、促进学习迁移(de)方法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de)编排.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3)提高知识(de)概括化水平.4)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de)训练5)加强教学方法(de)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de)转变.6)改进对学生(de)评价.第四节知识与技能1、安德森根据知识(de)不同表征形式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学习(de)过程分为获得、保持、提取三个阶段.二、知识学习(de)类型1)根据存在形式与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2)根据新知识与原认知结构(de)关系分为: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是原有观念高于新学习(de)知识,分为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两种.如哺乳动物------三、技能(de)分类分为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智力技能)1、操作技能(de)形成阶段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2、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de)具体途径.[高原现象]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对学过(de)知识感觉模糊(de)现象.3练习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呈现出(de)规律1)初期进步快2)其一时间会出现停滞3)后期变慢4)出现高原现象5)起促进作用.4、心智技能(de)形成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第五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1、问题解决(de)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其中提出假设是关键阶段.2、问题解决(de)策略为分:算法、启发法.一、影响问题解决(de)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和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de)方法)4)已有(de)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二、学生问题解决能力(de)培养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de)数量和质量2)教授和训练解决问题(de)方法和策略3)提供各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de)习惯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三、如何培养学生(de)创造性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de)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de)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de)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第六节态度与品德1、态度(de)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其中情感成分是核心部分.2、品德(de)心理结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品德(de)核心是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de)重要标志.一、品德发展(de)阶段论1、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应前:心理发展(de)理论中认知发展理论)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他律)3)可逆性阶段(自律阶段)10岁左右4)公正阶段注:初中阶段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de)阶段.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2)习俗水平3)后习俗水平第五章:教学心理第一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de)分类1、美国,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2、加涅将学生(de)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态度、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二、可供选择(de)教学策略(一)、教师中心取向(de)教学策略1、直接教学2、接受学习:奥苏贝尔倡导(de),(即讲授式教学策略)(二)学生中心取向(de)教学策略1、发现学习(布鲁纳为发现学习(de)首倡导者)2、个别学习1)程序教学:斯金纳首创,是一种个别化(de)教学形式.2)掌握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de)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de)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评定(de)过程.(来自教育学(de)概念)1、按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即按学生团体测验(de)平均成绩即常模为参照点,分析学生在团队中(de)位置.而标准参照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2、按教学评价中使用测验(de)来源分为: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3、教学评价中使用最多(de)是教师自编测验.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分为论文题和问题解决题.第二节课堂管理1、课堂管理(de)功能:维持、促进、发展功能.2、影响课堂管理(de)因素:1)教师(de)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性质4)对教师(de)期望.3、集体是群体发展(de)最高阶段.4、非正式群体: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式(de)小群体为非正式群体. 5群体动力:影响群体与个人行为发展变化(de)力量总和为群体动力.一、维持课堂纪律(de)策略1)建立有效(de)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de)自律品质.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de)、持续(de)心理状态和过程.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de)心理状态.一、心理健康(de)标准是什么1)自我意识正确2)性别角色分化3)人际关系协调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稳定积极6)人格结构完整二、现有(de)心理评估(de)两种参考架构为:疾病模式与健康模式.第二节学生(de)心理健康及其维护1、心理健康教育(de)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de)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de)健全发展.2、心理健教育(de)途径有哪些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2)学科渗透3)班主任工作4)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567)家庭教育、环境教育、社会磨砺8)其它途径(如校报、广播等)3、学校心理辅导(de)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4、考试焦虑:表现为学生考前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出现慌乱、发挥失常.第三节教师职业心理一、老师职业心理特征1、教师(de)认知特征.包含教师(de)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知识结构分为: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2、教师(de)人格特征.在教师(de)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de)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着影响,一是教师(de)热心和同情心,二是富于激励和想象(de)倾向.3、教师(de)行为特征[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革马利翁效应.即教师(de)期望或明或暗(de)传送给学生,会使用学生按照教师期望(de)方向来塑造自己(de)行为.二、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de)差异1)课前计划差异2)课堂教学过程(de)差异3)课后评价(de)差异4)其他差异(师生关系方面、人格魅力方面、职业道德方面)三、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de)成长(一)成长(de)心理历程(福勒和布朗)根据关注(de)焦点不同把教师(de)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关注生存:把大量(de)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关系上.“学生喜欢我吗”关注情境:关心(de)是如何教好每一节课,“内容是否充分”关注学生:是教师成熟(de)标志.(二)成长(de)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de)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少数学生、较短时间内(de)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3)反思教学经验解注:1、培养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de)年轻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2、微格教学(de)最重要特点是:训练单元小.3、美国,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职业倦怠]个体在长期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de)耗竭状态.四、教师心理健康(de)维护1、个体积极(de)自我调适(1)观念改变2)积极(de)应对策略和归因方法3)合理(de)饮食和锻炼,保持健康身体)2、组织有效(de)干预(改善教育评价机制、学校领导方式;为老师提供深造机会和民主决策(de)机会,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提高老师(de)待遇和社会地位;有效(de)教育培训体系等)。
教育心理学(精华)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的基本内涵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习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中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着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3、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包括: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2、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3、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捷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5、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至此,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主导地位,它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中时实验研究。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尚未形成独立学科体系。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1、20世纪60年代初,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
2、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促使美国教育心理学转向对教育过程、学生心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改进的探讨。
3、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4、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的学习条件;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这两种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二.学生心理 三.教师心理 四.学习与学习理论 五.学习心理 六.教学心理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01
02
教育心理学 的基本内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育心理 学的发展
01 教育心理学的基 本内涵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拥有独 特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Q&A
学科范畴:是心 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交叉学科。
学科性质: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 的中间科学。
学科作用:以应 用为主。
0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巩固练习
1、在宏观上,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子系统过程。下列不属于该系统过程要
素的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育机构
D.教学媒体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 A.理论性学科 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D.边缘性学科
3、【判断】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 相互作用过程展开 的,由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这两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
巩固练习
4、1898年《动物的智慧》一文公开发表,该文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其作者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之父,他是心理学家( )。
A.桑代克
B.斯滕伯格
C.卡特尔
D.华生
5、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
2024版《教育心理学》全套教学课件
根据学习性质和形式的不同,学习可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 意义学习等。
学习的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 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认 为学习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关注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认为学习 是知识获取、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心理问题的识别方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情绪变化和学习成绩 等方面,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3
心理评估工具
包括心理测验、量表和评估报告等,用于对学生 的心理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为后续的心 理辅导提供依据。
心理辅导的原则与方法
心理辅导的原则
包括尊重、理解、接纳和保密等,这些原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信任感 和安全感。
06
心理健康与教育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心理健康的定义
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健康状态,包括积极的情绪、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健全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的标准
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关系和积极心态等方面,是评价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评估
1 2
常见心理问题 包括焦虑、抑郁、自卑、攻击行为、学习困难等, 这些问题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造成 负面影响。
技能的形成通常经历认知阶段、联系 形成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在认知阶段, 个体需要了解技能的基本知识和操作 方法;在联系形成阶段,个体通过反 复练习逐渐掌握技能的各个部分;在 自动化阶段,技能已经成为个体的自 动化行为,无需过多思考即可完成。
技能的培养方法
为了有效地培养技能,可以采用多种 方法,如示范与讲解、练习与反馈、 模拟与实训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个 体逐步掌握技能的要领和技巧,提高 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四讲ppt课件
课程内容
01
02
03
04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 的应用。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评估与评价在教育中的 应用。
0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探讨了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 反应之间的联结而发生的,强调了强化和 惩罚在行为改变中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积极、互动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 求,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
3
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奖励
给予学生及时、具体的反馈,以及适当的奖励和 鼓励,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04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法
总结词
通过控制和操作某些变量来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
详细描述
实验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常是通过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施加一定的干预, 然后观察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以探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实验法具有较高的控制性和可操作性,能够较为准 确地探究因果关系。
自我决定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探讨了人类行为的推 动力和动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 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 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 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 需求按层次排列,驱动人的行 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的内在动 机是自我决定的,强调了自主 性、胜任感和关联感在动机中 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营造一个安全、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 和发现新知识。
教育心理学课件
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与促进方法
影响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社会文化等。
促进方法
提供丰富多样的环境和刺激,鼓励儿童探索和尝试;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导儿童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关注儿童的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认知发展的评估与干预
评估方法
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等,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 点。
干预措施
针对儿童的认知发展问题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如 提供个别化教育支持、进行认知训练、改善学习环境等。同 时,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环境,为儿童提供 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2023
PART 04
情感发展心理
REPORTING
情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01
02
03
04
婴儿期情感发展
建立基本信任感,表现为对熟 悉人的依恋和安全感。
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个体通过经验获得知识或 技能的过程,这些经验会导致个 体的行为、思维、情感或生理方 面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分类
根据学习性质和形式的不同,学 习可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等。
学习的过程与机制
学习的过程
学习过程包括注意、记忆、思维、想 象等心理过程,这些过程相互作用, 共同促进学习的发生和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 、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具 有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教师的专业 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提高教师 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2023
PART 02
学习心理
REPORT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
A.陈述性知识
B.事实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反省认知知识
6. 程序性知识获得的过程包括(
ACD )阶段
A.陈述性
B.接受性
C.程序化(联合)
D.自动化
5、知道如何写留言条,属于下列哪类知识?
(
C)
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 反省认知知识
6、知道云南的省会是昆明,属于下列哪类知识?
A.顺向正迁移
B)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5.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
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
的迁移成为(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D)
6.“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B)
A.纵向迁移
B.侧向迁移
C.特殊迁移
C.寻找可能的解决策略
D.预期结果与实施
13、问题解决者首先明确目标,不断分析目标状
态与当前状态之间的差距,将总目标分解为几个
子目标,而后选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去达到子 目标,缩减差距。( A.算法式 B.手段——目的分析法 C.类比思维 D.问题表征
B
)
14、在数学中常常采用验算的方法来评价解答。
B.认知技能
C.运动技能 D.开放技能
11、视觉控制占绝对优势,动觉控制作用微弱,
这是操作技能学习的哪个阶段(
A.定向阶段
B)
B.模仿阶段
C.整合阶段 D.熟练阶段
16.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
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A.迁移
A
)。
B.动机
C.策略 D.技巧
17.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
D.练习
1. 下列属于动作技能的例子是 (
B
)
A.婴幼儿叫妈妈
B.在教练的指导下缓慢地进行深呼吸运动
C.走路
D.吞咽食物
2. 连续运动技能是(
B)
A.打开收音机
B.写字
C.实弹射击
D.跳远
3. 桑代克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被试被蒙上眼睛
后练习画4英寸的线段,经过3000次的练习,毫
无进步。最适当的解释是: ( A.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C.被试不知道自己的练习结果 D.缺乏适当的指导
而不宜采用发现教学法,较恰当的理由 是
(
D
)
A学生一般不能发现新的动作技能; B学生自己尝试的动作方法往往不够准确; C通过发现而出现的错误动作难以纠正; D以上三者都是可能的解释。
2.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有(
ABCD )
A.意识控制降低(自动化)
B.由外反馈转为内反馈
C.动作稳定而灵活
D.协调化的动作模式
C.类比思维 D.行为训练
16、在一个问题中,给定的信息与情境,称为
(
A )。
A.问题的初始状态
B.问题的目标状态
C.问题的路径 D.问题的种类
17、当选择了某种解决方案后,执行计划,尝试
解答之后的问题解决步骤是(
A.明确问题与条件
D )。
B.界定目标与表征问题
C.预期结果与实施 D.回顾与监控反思
(
A
)
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反省认知知识
9、知道《静夜思》的作者是李白,属于下列哪
类知识?(
A)
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反省认知知识
10、学习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属于下列哪类知识?
(
B)
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反省认知知识
11、地理学科中知道如何阅读地图,属于下列哪
14、两个小时没休息,终于熟练掌握了一套拳法,
这属于? (
A.分解练习
D
)
B.分散练习
C.整合练习 D.集中练习
15、练习一段时间后,出现即使再努力,进步也
不明显的现象,这一现象是? (
A.高原现象
A
)
B.分散现象
C.整合现象 D.集中现象
第三节
问题的解决与创造性
1、创造性存在于哪些人身上?(
11、在一个问题中,朝向目标努力方向的操作或
活动称为(
C
)。
A.问题的初始状态
B.问题的目标状态
C.问题的路径 D.问题的种类
12、问题解决者思考分析问题的背景信息,把握
问题的实质,也就是要理解问题的意思,澄清问
题到底是什么,明确问题的结构,属于问题解决 的(
B
)。
A.明确问题与条件 B.界定目标与表征问题
2015年考题
19.下列不属于布鲁纳的三种表征系统的阶段的是
(
D)
A. 动作性表征
B. 映像性表征
C. 符号性表征 D. 概括性表征
2015年考题
4.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BCD )
A.韦特海默
B. 苛勒
C. 考夫卡
D. 托尔曼
2015年考题
简答题:
影响迁移的因素有?
第一节
知识的建构
2、下面哪类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D.学会学习
7.桑代克在迁移研究中最大的贡献是(
)
A.发现了迁移的心理机制
B.最早进行迁移实验研究
C.否定了普遍迁移的说法
D.用实验事实否认了形式训练说
8.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
C)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负迁移 D.纵向迁移
1.认为可以通过背诵古典语言(拉丁语、希腊语、
念,这属于(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类属学习
B
)。
18、学生原来认知结构中已有“爱国行为”的观
念,通过学习获得了“反击外来侵略”是一种爱
国行为的观念,现在要学习“保护历史文物”也 是爱国行为的观念,这属于( A.相关类属学习 B.派生类属学习
A )。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0、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第一步是(
A
)。
A.明确问题与条件
B.界定目标与表征问题
C.寻找可能的解决策略
D.预期结果与实施
1.创造过程的必经阶段是(
C)
A.准备阶段、酝酿阶段、启发阶段、验证阶段
B.酝酿阶段、准备阶段、启发阶段、明朗阶段
C.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C.并列结合学习 D.总括性学习
16、若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时已
形成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习“圆也是轴对称
图形”这一新知识,属于哪种概念同化方式? (
A)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总括性学习
17、学习了“虾”、“螃蟹”、“蜘蛛”、“甲
虫”、“蚱蜢”等之后,形成“节肢动物”的概
B
)
A.多数人
B.所有人
C.少数人
D.极个别人
2、选择题中的单选题是训练学生的什么思维?
(
B)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动作思维
3、随机应变是创造性的什么特征?(
A)
A.变通性
B.独创性
C.流畅性
D.综合性
6、创造性一词由谁首先提出?(
C)Aຫໍສະໝຸດ 布鲁纳B.皮亚杰C.吉尔福特
D.班杜拉
D )。
20.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D )。
A.教师指导
B.学习材料特性
C.媒体
D.认知结构
2.我国古代贤哲早就提出,学习可以“温故知
新”,在迁移的观点看,这是一种(
A.顺向正迁移
A)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3.学习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
和掌握,这属于(
类知识?(
C
)
A. 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反省认知知识
12、对自己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有清楚的了解,
这属于下面哪类知识?(
A.事实性知识
D
)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反省认知知识
3. 掌握概念的行为指标: (
D)
A.能记住概念的定义特征
B.能区分概念的正反例
C.能理解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C)
A.直观教学
B.教学形式多样化
C.使学生准确掌握概念
D.调动学生兴趣
14、对于那些并不具备定义良好特征的概念,可
以通过如下哪种方式加以学习?(
A.提供概念规则
B
)
B.建立原型
C.提供概念属性 D.提供概念
15、奥苏贝尔把概念同化分为三种基本形式:上
位学习、下位学习和(
A.派生类属学习
C
)。
B.相关类属学习
古汉语)和解答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难题来提高
大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观点属于( A.相同要素说 B.形式训练说 C.经验泛化说 D.关系转换说
B)
22、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
CD )。
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4. 学生学会了加法有助于理解乘法属于(
AC)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前三个都对
4.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
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特征,这是适当地
运用了(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