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挑战杯校级实施方案

挑战杯校级实施方案

挑战杯校级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挑战杯是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赛事,挑战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参与,对于促进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

1.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3. 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力。

三、实施步骤。

1. 宣传动员阶段。

(1)学校宣传推广,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挑战杯竞赛,通过学校官方网站、校园电视台、校报等媒体宣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学院宣传推广,各学院成立挑战杯宣传推广团队,开展系列宣讲活动,宣传竞赛政策、征集作品要求等信息,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赛。

2. 指导培训阶段。

(1)导师指导,各学院组织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对报名参赛的学生进行项目指导和技术支持。

(2)专业培训,学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3. 作品征集阶段。

(1)征集范围,鼓励学生以科研课题、科技创新成果、创业项目等形式参赛,征集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2)作品评选,学校设立评审专家团队,对提交的作品进行评审,选拔出优秀作品参加校级赛事。

4. 答辩展示阶段。

(1)校级答辩,选拔出的优秀作品进行校级答辩展示,由评审专家进行现场评审,并进行现场提问。

(2)成果展示,学校组织成果展示活动,让更多师生了解和认可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

5. 奖励激励阶段。

(1)奖项设置,设立一、二、三等奖,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创新潜能。

(2)奖励措施,对获奖学生进行表彰,并给予奖金、证书等奖励,激励学生持续深入科技创新研究。

四、实施保障。

1. 组织领导,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挑战杯竞赛,成立组织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资金支持,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挑战杯竞赛的宣传推广、项目指导、奖项设置等方面。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评审规则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评审规则

附件2竞赛章程(经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省级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1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

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若干名。

获得3次“挑战杯”的高校将获得持续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成员的资格。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1. 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

2. 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3. 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4. 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副秘书长若干名,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

第九条竞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组成。

东北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管理办法

东北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管理办法

东北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环节,是展示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的窗口。

为了鼓励广大师生参加竞赛工作,提高我校学生的科技竞赛水平,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结合学校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是指具有东北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参加由权威机构组织的、经我校认定有参加价值且有必要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国际级、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学术科技竞赛。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三条学校学生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的规划、领导、组织、协调。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创新中心,负责制定竞赛实施细则、组织各类赛事、筹措竞赛经费落实奖励、工作量核算等。

第四条学生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竞赛指导委员会。

竞赛指导委员会委员原则上由各专业学有专长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负责新增竞赛项目的认定及校级(含校级以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的评审和指导等工作。

第五条各学院成立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工作小组,由学院领导担任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成员。

学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工作小组负责配合学生创新中心的工作,组织学生和选配指导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科技竞赛活动;负责指导教师工作量及奖励政策具体落实工作;负责承办相应赛事提交申报书工作,赛后负责汇总竞赛活动的相关材料、数据,上报学生创新中心。

第三章经费来源及管理第六条竞赛经费以学校行政划拨为主,社会资助为辅。

学校设立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专项经费,由学生创新中心管理,专款专用。

第七条竞赛经费分为竞赛组织经费和竞赛奖励经费。

组织经费主要包括竞赛报名费、异地差旅费、作品制作材料费、竞赛所涉及的设备、指导教师课酬等费用。

组织经费购置的设备、材料、作品等资产所有权归学校。

竞赛奖励经费主要用于对获奖学生及指导教师的表彰奖励。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方案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方案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方案一、竞赛背景为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决定举办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通过竞赛,选拔优秀作品和人才,为我校在国内外各类科技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二、竞赛目的1.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2. 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科研能力。

3. 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三、竞赛内容1. 竞赛项目分为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

2. 竞赛范围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管理科学等领域。

3. 竞赛作品需为原创,且未在其他竞赛中获奖。

四、竞赛流程1. 宣传报名阶段: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竞赛,吸引学生报名。

2. 初赛阶段:选手提交作品方案,评委组对作品进行评审,筛选出优秀作品进入复赛。

3. 复赛阶段:选手对作品进行改进和完善,提交终稿,评委组对作品进行评审,选出决赛作品。

4. 决赛阶段:选手进行现场展示和答辩,评委组现场评分,公布获奖名单。

五、评审标准1. 创新性: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思路和独特视角。

2. 实用性:作品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3. 科学性:作品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数据是否准确。

4. 可行性:作品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且具有实施可能性。

5. 表达能力:选手是否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作品思路和实施方案。

六、奖励措施1. 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分别给予相应奖金和荣誉证书。

2. 对获奖选手给予推荐实习、就业等优惠政策。

3. 优秀组织奖:对积极参与竞赛的学院和指导老师给予表彰。

七、组织机构1. 主办单位:校团委、教务处、科研处2. 承办单位:各学院3. 评委组:由校内外专家组成八、竞赛时间与地点1. 竞赛时间:即日起至XX年XX月XX日2. 竞赛地点:待定九、报名方式1. 个人项目:选手自行报名,填写《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报名表》。

第十二届_挑战杯_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第十二届_挑战杯_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附件1: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选拔工作实施方案一、组织机构1、由校领导和教务处、科技处、团委、学生处、研究生院、常州校区、学院以及校科协、研究生科协、大学生科协等负责人组成河海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选拔工作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负责组织协调相关工作,组委会设秘书处(设在校团委,联系电话:83786263)。

组委会主任:王济干组委会副主任:鞠平朱跃龙组委会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王泽王建群冯卫兵任旭华刘兴平刘爱莲华祖林安如朱正东朱永忠许峰阮怀宁宋瑞平张海军李硕娇汪群陈菁陈广华周建方郑源姚纬明封学军曹平周惠军绪缪子梅秘书长:刘兴平2、设立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主要由学校有关专家、学科带头人组成,负责参赛作品的初赛、复赛和决赛的评审工作。

二、活动内容1、竞赛内容(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2)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限哲学、经济、管理、社会、法律、教育专业;(3)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限哲学、经济、管理、社会、法律、教育专业;(4)科技制作发明。

2、竞赛方式(1)“挑战杯”参赛作品通过校内选拔赛选拔确定,选拔工作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复赛和决赛将组织答辩和作品现场展示。

(2)各学院组织学生准备参赛作品,按要求认真填写作品申报书。

各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对本院学生申报作品审核确认并进行初步评定,择优排序后上报组委会。

三、参赛资格及作品申报1、参赛资格凡我校2011年7月1日前在册的全日制在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

2、作品申报凡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我校学生在2009年7月后完成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工作。

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作者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本校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管理办法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管理办法

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校园的学术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保证有限资金的合理使用,激励大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规范竞赛活动的管理和组织,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一)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由学生处负责管理,相关学院(或基地)具体组织实施,学校鼓励各院所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参与、组织开展更多种类的学科竞赛。

(二)学生处职责1. 负责制定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以下简称竞赛活动)管理办法;2. 负责竞赛活动的宏观管理;3. 认定各类竞赛活动及其等级;4. 对各项竞赛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奖励;5. 负责竞赛活动经费的预决算和执行。

(三)竞赛承办学院职责1. 负责竞赛活动的前期报名以及组织宣传;2. 选聘竞赛负责人和指导教师,核算竞赛负责人、指导教师及辅助人员的工作量;3. 提供竞赛和培训场地、仪器与设备,以及其它必要条件;4. 经承办学院领导批准盖章后,将竞赛活动的前期申报表(具体形式详见附表一)交至学生处,其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该竞赛活动基本信息和领域形势分析,近几年我校获奖情况以及所处位置评估等;②该年竞赛活动组织实施计划,包括赛前准备阶段及竞赛期间工作安排(时间、人员、场馆、设备设施等);③参加比赛人员的基本情况应在上报材料中说明;④申请经费额度,各开支项目及金额,计算依据或方法;⑤下一年参加本竞赛的预期目标。

5.每年11月办理立项申报,上交申报表至学生处,由学生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给予活动经费支持,由于上报迟滞而造成的后果由学院自行承担。

(四)竞赛负责人职责1. 负责竞赛活动的各项具体工作,组织指导教师认真研究竞赛要求,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选拔参赛学生,组织与开展竞赛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2. 竞赛工作结束后,竞赛负责人要根据竞赛工作,填写竞赛活动结算报告书(具体形式详见附表二)进行活动总结(结算资料的上报情况将与学院的各项评优挂钩),其中结算报告书应包括下列内容:①该竞赛基本信息,参赛情况与成绩介绍;②该材料中应包含参赛人员基本情况,申请经费的开支情况说明;③总结我校组织工作的经验及不足。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附件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一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

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

获得三次“挑战杯”的高校将获得持续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成员的资格。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和评审规则;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由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设副秘书长若干名。

挑战杯主题活动方案策划

挑战杯主题活动方案策划

一、活动背景“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是中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的重要品牌,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举办本次“挑战杯”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2. 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 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4. 为优秀学生科技作品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三、活动主题创新驱动,梦想启航四、活动时间2023年3月至2023年11月五、活动对象我校全体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六、活动内容(一)宣传阶段(3月)1. 组织校内宣传:通过校内海报、广播、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活动宣传,提高活动知名度。

2. 举办动员大会:邀请校领导、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做主题演讲,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二)报名阶段(4月)1. 设立报名点:在校园内设立报名点,方便学生咨询和报名。

2. 发布报名通知: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报名通知,明确报名条件、作品要求等。

(三)作品征集阶段(5月至7月)1. 作品征集:组织学生团队进行作品创作,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

2. 作品评审:成立评审委员会,对报名作品进行初步筛选和评审,确定入围作品。

(四)培训辅导阶段(8月至9月)1. 组织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团队进行讲座,提供专业指导。

2. 开展团队培训:邀请优秀团队分享经验,提高学生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五)作品完善阶段(10月)1. 学生团队根据专家意见,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2. 组织作品答辩:邀请评审专家对学生团队进行答辩,选拔优秀作品。

(六)成果展示阶段(11月)1. 举办成果展览:在校内设立成果展览区,展示优秀作品和成果。

2. 举办颁奖典礼:对获奖作品进行表彰,颁发证书和奖金。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方案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方案

滨州学院第四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方案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成功举办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将于今年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

按照团省委《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二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预备通知》要求,为推荐选拔优秀作品参赛,更为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推动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浓厚校园科技学术氛围,发现和培养一批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自2011年4月至5月继续举行我校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竞赛实施方案如下:一、竞赛时间2011年4月—5月二、竞赛组织单位主办单位:共青团滨州学院委员会承办单位:物理与电子科学系团总支飞行学院团总支三、竞赛宗旨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

滨州学院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旨在激励全校青年学生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新世纪科技进步的要求,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勇于实践、发愤成才、迎接挑战,不断提高我校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培育团队协作意识,浓厚校园科技学术氛围,努力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与创造力,塑造健全发展的个性与人格。

四、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一)参赛资格凡在2011年1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二)参赛作品要求(1)以学生为主完成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为A、B两类。

A类: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等)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份社会调查报告应在15000字以内,每篇学术论文应在8000字以内。

第十六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细则

第十六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细则

附件7:第十六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实施细则为进一步激发我校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迎接挑战的热情,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助力卓越人才培养,决定举办第十六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参赛对象凡在2016年6月以前正式注册的我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每人限报一件作品。

二、申报作品要求1、申报作品需为学生完成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作品进行评审,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1/2,其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1件。

2、各学院通过组织院级选拔赛,择优推荐不超过6件作品参加校级比赛,申报作品按照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经济管理、社会科学进行分类。

三、参赛作品要求参赛作品要求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制作完成的。

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论文)、学位论文、团中央和教育部牵头举办的各类竞赛、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在此列。

参赛作品分科技发明制作、学术论文类、社会调查报告类三类。

l、科技发明制作类参赛作品须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注重其科学性、创新性以及实际效应,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共分A、B两类:A类是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是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实际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2、学术论文类学术论文类作品限本科生,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含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和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含经济管理、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应当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及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

3、第十四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实施细则

3、第十四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实施细则

第十四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实施细则(拟定稿)一、评审委员会组成1、评审委员会由团市委、市委教育工委、市科委、市教委、市科协、市学联聘请的专家组成。

2、评审委员会设几个专业组,由主办单位决定人选。

各组设组长一名主持评审组的工作,并可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裁定。

3、评审委员会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组成秘书处,负责程序组织服务、技术保障服务工作。

二、奖励比例和评审原则1、参赛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和科技制作(A、B两类)按特、一、二、三等奖进行奖励。

评审委员会对各高校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预审,评出50% 左右的参赛作品入围获奖作品,其中40% 获得三等奖,其余60% 进入终审决赛,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特、一、二、三等奖分别占获奖作品总数的10%、20%、30%、40%。

2、评审注意本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上的差异。

因此,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专科生各等奖的奖数,与三类作品进入终审决赛作品数间的比例,应基本一致。

3、评审过程中综合考察评审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和综合权重四方面因素。

各奖励等级之间的标准是相对的。

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4、参赛作品涉及下述内容时,必须由申报单位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文件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文件
第 四 章 迎接挑战……………………………………………………………… 60
迎接挑战一伟资德(WISDOM)IE有限责任公司…………………………… 60
第三部分 附录——历届挑战杯竞赛获奖作品总览与相关材料……………63
附录 1-1 石河子大学历届挑战杯获奖作品总览表之一(分届陈列表)………64
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学院现有师生1515人,其中教工89人,硕士生导师21人,教授11人,副教授28人,博士9人,硕士60人,省部级教学名师1人,校“263”骨干教师18人。在校本科生1375人,研究生53人。
学院自建院以来,始终坚持以培养基础扎实、作风严谨、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为目的,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教改、人才培养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获科研项目95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部级16项,自治区及兵团项目20项,校级项目近5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奖励多项。此外,学院还不断优化办学资源,以学院实验中心为平台,拓展区域型高水平工科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先后与国内外高校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目前学院正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依据大学“新跨越发展计划”的要求,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力争建成一个特色鲜明、西北一流、学科特色鲜明的区域型高水平工科学院。
回眸历史七 SMS—1500秸秆粉碎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38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策划书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策划书

中南民族大学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策划书一、活动的总体解读“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每两年举办一届。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项竞赛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93年,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鹏、岚清、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竞赛题词;步青、钱三强等许多著名科学家纷纷寄语竞赛活动。

自1989年第一届“挑战杯”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规模发展到包括港、澳、台地区在的全国1000多所高校,高校参与面达70%以上,已成为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领域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参赛围最广的群众性赛事,是当代大学生展现课外学术科技成果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是国各个大学展示教学科研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

该比赛现已形成国家、省、学校三级赛制。

在我校的具体举办情况是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在校园形成了良好的反响,为我校的学生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校每二年举办一次该项比赛在我校的预选赛,由学校主办,专家指导,各院(部)负责组织。

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竞赛体系,每年代表我校的作品学术研究价值大,科技含量质量高,得到广泛赞誉。

二、活动目的与意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促进我校科研创新深入发展,为建设一流民族大学和创新型国家提高智力支持。

三、参赛办法(参照往届成功举办经验总结):1.参赛对象:全日制在校学生(包括博士生、研究生和本科生)。

2.组队:由学生自主组成优势互补的团队参加,人数不限,鼓励跨学院、跨学历层次组队。

3.参赛作品要求:参赛作品是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一个把技术、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书。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通知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通知

共青团西华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举办西华师范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各学院团总支:为迎接第十三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引导和激励我校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校团委拟组织开展西华师范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西华师范大学承办:共青团西华师范大学委员会二、参赛要求1、正式注册在本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在职的高等院校专科生、本科生或研究生。

2、各学院组织大学生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本类参赛对象仅限本科生、专科生)、科技发明制作、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等三类课外作品申报参赛。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参赛对象仅限本科生、专科生)。

作品分类如下: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五个类别。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作品所属领域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3)科技发明制作类。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获得的专利等。

作品分类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A—E类。

三、奖项设臵本届西华师范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三个奖项。

根据专家评审,择优推荐优秀项目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获奖的同学将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有关政策支持和奖励。

四、时间安排1、4月12日前,各学院确定参赛作品,组织成立初评委员会,对学生参赛事宜进行指导和咨询。

按照章程规定对申报作品及作者进行资格审查,并补充相关证明材料,对学生申报作品进行评估,邀请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修改,选拔推荐参加校级比赛的作品。

2、4月19日前,各参赛学院将推荐参赛作品的《作品申报书》及正文(作品必须为打印稿)一式三份报送至团委办公室(一期食堂三楼307办公室),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校团委邮箱(xhsd2013@)。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中山大学第十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手册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中山大学青年科技协会二零零八年六月目录第一部分挑战杯历史-------------------------------------2第二部分组织机构---------------------------------------4第三部分参赛须知---------------------------------------5?第四部分作品要求---------------------------------------6第五部分评审流程---------------------------------------11第六部分评审模式---------------------------------------14第七部分相关活动 --------------------------------------17第八部分联系我们---------------------------------------17附录1“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18附录2全国挑战杯参赛作品参考选题------------------------22附录3论文文稿格式建议----------------------------------27附录4报名表--------------------------------------------28一“挑战杯”发展历史科技挑战当代青年,青年主宰未来科技。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地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内着名高校和新闻媒体单位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

竞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其目的是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发掘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一)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一)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办的学术科技赛事,旨在发掘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推动创新创意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以下是该竞赛的章程:一、竞赛类型和报名要求1.竞赛类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分为普通组和创新创业组两种类型,普通组面向所有注册在全国各高等院校的普通本科生、专升本学生、专科生、高职生等,创新创业组面向在校大学生(聚焦在校生),同时结合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就业等活动推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报名要求普通组报名:符合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政策和毕业要求,以及参赛主题相关的大学生,已获得全日制普通本、专科、专升本学历,年龄在30周岁以下。

创新创业组报名:在校大学生,年龄在30周岁以下。

二、竞赛项目竞赛项目为学术科技类作品,注重综合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1.基础研究类2.应用研究类3.技术创新类4.人文社会科学类三、参赛作品要求1.参赛作品原创或拥有完整知识产权,没有侵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2.参赛作品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与国家法律法规不符和不符合社会公德的内容;3.参赛作品必须完成,能够在开放展示时进行现场展示和演示;4.参赛作品须经过自行设计、编写和实现,不能抄袭或复制他人作品的内容。

四、赛事流程1.初赛初赛分为院级初赛和省级初赛,进入省级初赛晋级的参赛者将得到校方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颁发的获奖证书(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和特等奖等),获奖者将获得适当的获奖奖金,前三名机会进入总决赛;2.复赛复赛分为分赛区复赛和全国总决赛,其中总决赛前三甲的参赛者将获得金、银、铜奖和一定的奖金,有机会参加国际全球技术创新大赛等国际性科技赛事。

五、奖项设置1.特等奖:1个,奖金10万元人民币2.一等奖:3个,奖金各8万元人民币3.二等奖:6个,奖金各5万元人民币4.三等奖:10个,奖金各3万元人民币5.优秀奖:15个,奖金各1万元人民币六、总结“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的舞台,激发了他们在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等领域中的潜力和才华。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细则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细则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细则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一、本规则依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制定。

全国评审委员会依据本规则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二、全国评审委员会的组成1.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非高校的具有高级职称的40名左右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和20名左右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组成;2.全国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2名,副主任若干名,秘书长一名。

下设若干专业组,各组设组长一至二名;3.全国评审委员会下设由秘书长领导的秘书处,负责对参赛作品分类、统计、送阅和评审的组织服务工作;4.全国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正、副主任、秘书长除外)在终审完毕之前实行保密,在终审结束后可以公布;5.全国评审委员会在向全国组织委员会报告终审结果后解散。

三、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1.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专科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

3.全国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分预审、终审两阶段进行。

预审要评选出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发起高校报送作品的80%左右的作品进入终审。

终审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按照3%、8%、24%、65%的比例评出特、一、二、三等奖。

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

各奖励等级之间的标准是相对的。

4.评审注意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异,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各等奖的获奖比例与其进入终审的比例基本一致。

5.涉及需由有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的参赛作品,须按章程第三章第十八条的规定严格把关。

6.评审实行回避制度和保密制度。

大学科技竞赛活动策划方案(通用7篇)

大学科技竞赛活动策划方案(通用7篇)

大学科技竞赛活动策划方案(通用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实施方案、应急预案、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mplementation plans, emergency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mpilation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学科技竞赛活动策划方案(通用7篇)大学科技竞赛活动策划方案篇1一、活动主题:“寻科学真理,探学术前沿”二、活动对象:全校学生三、活动时间:征文时间:10月22日---11月15日学术交流会时间:11月25日晚6:30四、活动地点:学术交流会;2栋209五、活动内容(一)征文部分(附征文启事)参赛者可自行选择学术论文研究方向,撰写并提交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理工大学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浓厚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氛围,定于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举办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竞赛实施方案如下: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竞赛目的
引导和激励我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同时挖掘、选拔出优秀作品参加全省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三、参赛对象
凡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含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均可参加。

四、参赛作品类别及形式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仅限专科生、本科生参加);
2、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此类作品分A、B两类:A类指科
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3、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五、参赛方式
1、凡在2013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含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团队负责人必须由2013年7月以前仍在校的学生担任。

2、作品申报。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 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3、本届大赛于2012年6月正式启动并进行宣传。

复赛作品的提交时间为:10月8日至10月18日。

凡复赛立项的作品,评委老师给与必要的指导,经修改,符合参赛要求后可直接参加决赛。

未参加作品申报但水平较高的作品亦可经评委会评审通过,参加决赛。

4、申报参赛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
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的其它全国性竞赛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参赛作品涉及下述内容时,必须由申报单位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上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5、作品申报以学院为单位进行,各学院按有关要求组织初赛,接收、审核本单位的各类参赛作品,并组织学院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评审、选拔,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校级复赛。

参加校级复赛的作品需提交申报书和参赛作品(各1式5份),参赛作品附在申报书后,不要进行任何装祯。

各学院负责填写《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作品汇总表》。

所有申报资料均需电子文档。

6、参赛者要利用暑期进行前期的资料准备、项目选择及进行
适当调研,或利用暑假的时间对项目做进一步充实、完善。

复赛阶段入围决赛的作品均要求于2013年3月上旬完成详细、完整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参加决赛。

7、每项作品须确定指导教师1名,注意区分指导老师和技术持有人的身份。

指导老师需了解课外学术竞赛的有关规则,熟悉课外学术作品的各项内容,具有全面指导课外学术作品创作的能力,而技术持有人一般作为团队的一员,技术入股。

若技术持有人具有指导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的条件,亦可兼任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须填写《指导教师情况表》。

8、大赛组织单位将定期在网上公布有关比赛的内容,请关注竞赛专题网站/kjcx。

六、评审方法
1、初评与申报:各学院组织初赛,成立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专家评审小组,认真评审本单位的参赛作品,选拔优秀作品参加校级复赛。

2、预审:组织单位对复赛申报作品及作者进行资格和形式审查,并对申报作品进行分类、录入、归档、建库,评审委员会分成若干学科专业评审组
3、复赛评审
学校评审委员会负责复赛评审工作,讨论确定终审决赛入围作品建议名单。

入围决赛项目经过指导、整理、充实、完善,参加终审决赛。

4、终审决赛
学校评审委员会对决赛作品进行书面评审、观看实物演示及现场问辩,确定决赛建议奖励名单,由组织单位最终确定决赛奖励名单及代表我校参加全省竞赛作品名单。

七、组织实施计划
1、启动阶段(2012年6月—2012年9月):
(1)制定竞赛方案(2)广泛宣传发动(3)暑期调研、准备
2、竞赛阶段(2012年9月—2013年3月)
(1)2012年9月20日—10月8日,各学院举行初赛、初评(2)2012年10月8日—10月18日,各学院提交复赛的作品;
(3)2012年10月20日—11月5日,举行校级复赛;
(4)2012年11月10日—2023年3月10日,进一步完善作品;
(5)2013年3月12日—3月17日,提交决赛作品
(6)2013年3月19日—3月30日,举行终审决赛并举办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

八、奖励办法
1、本次比赛设一、二、三等奖及鼓励奖若干。

获得团体总分最高的文、理工科学院为“挑战杯”奖杯的得主。

根据具体情况评出优秀组织奖若干。

2、根据终审决赛的结果,将选出部分优秀获奖作品代表我校参加全省及全国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

3、对于参加山东省及全国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的作品、作者和指导老师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
2012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