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分层突破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和国成立后
现代化交通业的出现
(1)轮船运输: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萎缩
(2)公路交通:发展较快,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3)铁路交通:铁路建设加快,建成宝成、兰新铁路;改进机车,火车由蒸汽机车发展到今天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速度越来越快
(4)航空运输: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大众传媒的进一步发展
(1)报刊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与其他类型报刊并存,种类多,内容丰富;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2)电影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电影题材主要是工农和革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3)电视业: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改革开放后,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辛亥革命前后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带有民Hale Waihona Puke 平等色彩的服饰、称呼、婚丧仪式逐渐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以后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落后现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有保障,但农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改革开放以后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4)互联网:1994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据统计,到2006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23亿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近现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发展
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必修2
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必修2一、学习目标本单元学习目标在于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掌握这一变迁的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并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这一变迁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概念及原因:通过历史文献的解读和相关学术研究,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定义、分类和主要影响因素。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程:通过对于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的学习,掌握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大致历程和主要事件。
3、社会生活变迁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通过对于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的学习,理解社会生活变迁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影响。
三、学习方法本单元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阅读:通过阅读历史文献,了解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具体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
2、案例分析:通过对于具体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具体过程和影响。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加深对于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提高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四、学习成果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影响因素,掌握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分类。
2、了解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大致历程和主要事件,理解了这些事件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
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了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加深了对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
五、学习计划本单元的学习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继续深入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加深对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
2、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收集更多关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资料。
第五单元健康地生活单元测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健康生活。
本单元将重点介绍健康生活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实现健康生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掌握维护健康的方法,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巨变。从材料信息看,“艾罗补脑汁”广告宣 称“一国之进步”“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 “善谋卫生”,结果“产品 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说明追求爱国、进步、精神、卫生等成为 社会时尚,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故A项错误;仅仅一 个产品畅销,不能说明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可排除C项;材 料信息不能说明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故排除D项。 答案B
试题回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话题归纳
2.(2017课标全国Ⅲ,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 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 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 时上海(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单元整合
近现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迁 1.时空再现 鸦片战争后,社会生活开始发生变迁。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又 进一步发生重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 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核心知识 (1)物质生活:在旧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匮乏;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衣、食、住、行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2)社会习俗:在旧中国,落后的社会习俗虽然在某些地区发生一 些变化,但封建迷信、保守的习俗仍根深蒂固;在新中国,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正在形成。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喜字纱灯”和“蓝袍黑褂” 等体现出中国传统的习俗,“钢琴曲”和“白纱”等反映出西方习俗,由 此可见,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故B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 并没有完全实现婚姻自主,故A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仍存 在门当户对观念,不可能被颠覆,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仅仅反映了 20世纪30年代上海婚姻习俗的变化,D项说法是对题意的错误理解。 答案B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总结5
第1页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第2页
网络构建
第3页
专题归纳
一、近当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社会生活改变
பைடு நூலகம்
•
改 变
时间
历史背景
• 改变表现
• 在被迫开放沿海沿江地
鸦片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域,“洋
第一 战争 地半封建社会;外国 次 以后 资本主义入侵
• 货”大量涌入,西装和西 餐开始出现,上海等近代
化大城市崛起
第6页
第7页
•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 幅提升,衣食住行发生 了翻天覆地改变,中国
正在全方面建设小第康5页
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普通规律 1.从变革趋势看,由以往闭关自守转为面向世界,由过去封建一统变为向近 代化演进。 2.从演变过程看,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收到主动向西方学习过程,而且伴随 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改变而不停加深。 3.从变迁空间看,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不平衡,沿海改变快、内地改变慢, 城市改变快、农村改变慢。 4.从改变实质看,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步结合,且保 留了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5.从产生作用看,有利于封建原因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第4页心,
• 物质生活得到改进,社
第 中华人民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三 共和国成 会结束;社会主义
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 变。勤俭节约,无私贡
次 立以后 政治经济制度建立 献,是中国社会风尚主
流
• 改革开放
后经济发
展快速;切
第 改革开放 四 以后 次
实关注民 生;中国与 世界接轨,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优化总结课件人教版必修2
近代以来,中国不断出现轮船、电车、火车、 汽车和飞机等新式工具,大大缩短了与世界的 距离; 邮政、电报和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发展, 大大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
单元优化总结
通史时空坐标 核心 要点归纳 单元达标检测卷
[通史时空坐标]
一、比较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化
近代
现代
穿西装,“断发易服”,中山装、 着装从灰蓝色调走向五彩缤纷,
衣
百姓用洋布,穿洋装现象增多
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 1987年解决了温饱问题,随后 进一步提高饮食水平,注重吃
(1)19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诞生。 (1)铁路里程亚洲第一、世界
铁路 (2)辛亥革命前夕形成近代铁路 第四。
行
网的基本格局
(2)机车制造有新突破
公路 (1)20世纪初出现汽车。 (2)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
建立密集的公路交通网
冯如制成飞机,标志着中国航 航线、航班不断增加,中国
航空 空事业的开始
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食 西餐成为时尚,西式糖、烟、酒、 好,政府还实施了“菜篮子工
饮料为百姓所接受 程”
西式住宅增加,官员和商人建造洋 住房状况得到空前改善,政府 住
近代
现代
(1)列强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发展较快,但20世纪90年代,
船轮 (2)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 因其他交通工具的发展,轮
破列强垄断局面
船运输业开始萎缩
二、运用新史观看待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史观
结论
史实论证
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活的变迁表 近代化
明中国社会生活的 史观
近代化过程
服饰从“长袍马褂”发展到西装和五彩缤纷的 休闲服装;饮食从传统饮食发展到引进西餐; 居住从传统平房发展到宽敞楼房;交通工具由 人力、畜力牵引发展到机械动力牵引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梳理(答案).doc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梳理阳谷三中高一历史教研组 .5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物质文化生活多沿袭传统。
从当朝皇帝到达官贵人,穿长袍马褂,平民百姓则着布衣,无论服饰是否华丽,都以中国自产棉布、丝绸缝制。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开店、办银行,还舶来一些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洋布”“洋装”渐渐进人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到了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还有人穿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
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50—70年代,人们衣着朴素。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2.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从当朝皇帝到达官贵人,吃满汉美食,平民百姓则粗食,无论食物是否精美,都为各地自产之物。
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各地城镇中多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习惯,如南方人喜吃米饭、海鲜;北方人喜欢面食、肉类。
各地还有一些风味点心或菜肴。
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从50—70年代,食物比较简单,那时候,由于物资比较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梳理 7-1匮乏,许多生活必需晶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生产力,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
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
3.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从当朝皇帝到达官贵人,住深宅大院;普通学生住普通民居。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高效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单元高效整合
知识纵横·全方位通览
专题归纳·多视角解读
归纳一 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1.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 略的同时,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涌进中国,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2.政府政策的影响 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不断推行 各种改革,这些改革使中国社会进一步主动发生变化。 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
归纳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衣
旗袍、西服、中山装
物质生 近代 食
传统饮食与西餐并存
活与习 生活 住
西方建筑引人注目
俗的变
习俗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迁 现代
20 世纪 50—70 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生活
改革开放后:环保、卫生等新风尚形成
交通 和通 讯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交通 工具
具的 进步
4.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近代先进中国人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城市近代 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
5.新中国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的影响 现代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把实现小康社会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更是 把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
通讯 工具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电报 电话
唐胥铁路、青藏铁路、磁悬浮列车 汽车和公路修筑技术的进步 轮船招商局
1909 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有线电报→无线电报
19 世纪 80 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大众 报刊业 传媒 的变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整合
文明 史观
习俗和大众传 媒的发展都促 进了中国文明
的发展
先进和文明;精神上逐渐改变陈规陋习、推 广文明礼俗;报刊、电影和电视等大众传媒 的发展,推动着人们文化修养的提高和视 野的不断开阔
第二 次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
辛亥革 ◆ 全书推优质翻试题了随意封编辑建◆ 帝课堂教制学流,建程完美展风示 俗◆ 独习家研惯发错受题组到卷系统极大的冲击,人
命以后 立了中华民国
们的精神生活也相应地发生
了变化
中华人 第三 民共和 次 国成立
以来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 动,一些社会丑恶现 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 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人们的生 活水平普遍不高,城市生活有 保障,农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知识网络
综核合心归纳
变化 时间 历史背景
表现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
第四 次
改革开 放以来
的转移,实施改革开 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 放的伟大决策,切实 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了 关注民生,调动了各 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正在全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交通和通讯工 近代以来,中国不断出现轮船、电车、火车、
全球 史观
具的变迁促使 汽车和飞机等新式工具,大大缩短了与世 近现代中◆ 全书国优质更试题随意编界辑 的◆ 课距堂教离学流;程邮完美政展示、电◆ 独家报研发和错题电组卷话系统等通讯工具的 快地融入全球 发展,大大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
物质生活、社会 物质上的衣食住行在近代以来不断地走向
单元整合
知识网络
综核合心归纳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探究题1、影响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
反之亦然,这种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具体表现为:(1)外界因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商店、银行等,租界里的西方人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过来。
(2)政治:为适应变化,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困难;改革开放后,把实现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3)经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为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4)内在动因;人们的愿望与追求2、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一方面,西方的一切是伴随着大炮和殖民主义野蛮侵略强行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的,它破坏了中国长期安定、宁静的社会环境,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去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承受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阵痛。
另一方面,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器具、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又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这些东西一旦进入中国,就对传统的落后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起了强大的破坏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引发了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新变革。
最新整理高二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最新整理高二历史教案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
活的变迁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一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1、废止缠足:①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首先主张“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②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
③广大农村缠足陋习未止。
考点二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
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如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
考点三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1、19 《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2、1931年,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3、《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是第一部获国际荣誉的影片。
4.《风云儿女》插曲,田汉词聂耳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成国歌。
5.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考点四认识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1、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介一样,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019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单元学习总结
内容索引
网络构建 知识总结
整体架构 归纳整合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
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
线索梳理
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重点阐释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特点、影响及认识
1.趋势: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
并且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
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特点 (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因此,受西方的影响明显。 (2) 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为代价的,因此,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3) 从空间上看发展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是在城市和沿 海地区,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 (4) 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 越来越明显。
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
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大公报》专门提供法律帮助
D.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
解析
答案
2.(2018· 保定模拟)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 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 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 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 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 √ C.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
【精品】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学习总结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阶段历史背景表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城市变化尤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其明显中华民国成立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不高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特点、影响及认识1.趋势: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并且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特点(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因此,受西方的影响明显。
(2)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因此,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3)从空间上看发展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是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
(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3.影响(1)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4.认识(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典例分析(2016·江苏高考,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分层突破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答案】 C
巩
固
层
·
知
识
整
合
单
单元分层突破(五)
元 综
合
提
测
升
评
层
·
主
题
强
化
[自我校对] A._通__讯_ B.报__刊__业__ C.互__联__网__ D.思__想__观__念__
主题 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核心整合]
项目
历史背景
表现
特点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
第一次(鸦片 半封建社会,“洋货”等 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 中西合璧、
面的积极性
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即时演练] 《大公报》载:1906 年 1 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 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 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改革 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战争以后) 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 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中的 土洋并存
化大都市崛起
衣、食、住、行变化尤其明显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
第二次(辛亥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
俗习惯受到极大冲击,人们
—
革命以后) 立了中华民国
的精神生活相应地发生变化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
第三次(新中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易混易错+高考体验)等级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五单元易混易错+高考体验[易混易错]1.1872年,中国留美幼童深感穿着长袍马褂和青缎瓜皮帽的“国服”大为不便,对头上拖着的发辫尤觉尴尬,他们于是鼓起勇气和“学监”斗争,终于改服西装,有的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毅然剪掉辫子,揭开了“剪辫易服”运动的序幕。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祟洋媚外败坏了社会风气B.传统生活习俗受到西方文明冲击C.社会生活已经完全西方化D.中西方文明发生激烈碰撞与冲突答案 B解析材料没有体现祟洋媚外败坏了社会风气,排除A项;中国留美幼童揭开了“剪辫易服”运动的序幕,这说明当时传统生活习俗受到西方文明冲击,B项正确;“完全西方化”表述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传统生活习俗受到西方文明冲击,不能表明中西方文明发生激烈碰撞和冲突,排除D项。
2.据徐珂《可言》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
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
上述剪辫与留辫之争说明( ) A.树立社会新风尚的曲折性B.政府的变革意识普遍不强C.辛亥革命的影响十分有限D.社会习俗与政治变革无关答案 A解析材料中的剪辫与留辫之争反映了辛亥革命后,革除旧俗树立新风尚并没有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说明具有曲折性,故A项正确。
政府主张剪辫,说明政府具有变革意识,B项错误;“辛亥革命的影响十分有限”的说法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排除C项;社会习俗与政治变革无关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项。
3.1905年,《时报》报道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婚礼程序:“一、来宾入场;二、新人入场;三、新人行结婚礼,相对三揖;四、唱歌奏乐;五、证人宣读证书;六、来宾祝词;七、来宾演说;八、唱歌散会。
”这一报道,主要反映了( )A.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规矩改变B.青年男女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C.婚礼的形式趋于简单,所费俭朴D.恋爱自由、婚姻自主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答案 C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体现不出是否改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婚礼仪式的特征,体现不出是否反对包办婚姻,排除B项;从材料内容明显可以看出婚礼的仪式是比较简单朴实的,C项正确;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分层突破(五)
(教师用书独具
)
[自我校对]
通讯.A 报刊业.B 互联网.C 思想观念
.D
主题 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核心整合]
[即时演练]
《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
此后,各省纷纷效法。
这说明(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改革
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限制,可排除A项;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和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说法不符
合史实,故B、D两项错误;晚清时期曾进行过社会习俗改革既与史实相符,又与材料的叙述相吻合,故选C
项。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