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2)(新版)湘教版
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影响气候的因素(第二课时)教案 湘教版 教案
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延续和补充,是从宏观角度到微观角度对同纬度地区气候差异的深入分析。
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弱,但求知欲强。
课堂教学应结合学生特点,广泛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
四、教学目标:1.能简单分析海陆分布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2.能举例说明地形地势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3.通过学习,增强对生活中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举例说明并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的基本理念。
教师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通过实验、视频动画、图片等,调动学生的感官,层层推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在探索、思考中学。
在情境创设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形式, 经过“观察、类比、发现、归纳”的过程, 实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
七、教学过程:过程“探究同纬度地区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1】结合所给地理图像分析安第斯山脉两侧差异的原因【2】设问:除了背风坡迎风坡降水的不同,同一座山脉的阳坡和阴坡气温有没有差异?【3】设问:家中南北卧室的温度有没有差异?【纵向比较】引出生活实例:青岛崂顶迎来今年首场雪【规律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整体影响【挑战自我,学以致用】设问:海拔为6000米的山脉,山顶会有积雪么?继续设问:假如该山脉在赤道附近呢?(过渡)这座山不仅仅有积雪,随着海拔的升高,在垂直角度上,同一座山地的景观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出示乞力马扎罗山的植被垂直变化图,引发学生思考原因(本节内容总结)本节课我们在同纬度地区分析了影响气候的两个客观因素,实际上主观上我们人类的结合所给图像明确阳坡阴坡的气温差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读图得出结论分析得出崂顶海拔高,气温低及时回顾,适时归纳总结组内讨论,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学生观察并思考,加深理解加深地形地势对气候以及植被的影响知识深化,类比归纳解决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层层递进,锻炼学生运用地理图表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提炼知识引发课后思考和探究,为后面知识做铺垫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过程【知识梳理及板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二)海陆分布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同纬度地区地形地势导致气温、降水及植被的差异二、读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教案新版湘教版
课题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纬度因素
主 备人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纬度位置)如何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从而影
响气候;
2.分析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
教学目标1、2
难点
教学目标1、2
预设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8——81页的内容及地图,完成:
1.阅读课本78页的内容,找出: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地球形状与气候
阅读课本79页的内容,找出:
2.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线是怎样的位置关系?
地球表面是什么形状?什么是太阳高度?
3.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是多少?
4.太阳直射赤道时,随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强度
发生怎样的变化?
◆地球运动与气候
5.阅读课本80页的内容 ,找出:地球五带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
②哪一天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
③在你所居住的地区,每年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④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这与太阳高度有什么 关系?
专题二:
完成课本82页“活动”的④~⑦题。
三、展示提升
四、总结 归纳
五、训练巩固
■完成《地理基础训练 》第47——48页。
教学反思
二、合作探究
专题一:
1.地球自转产生了现象。自转的方向 是,所以在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与位置偏西的地方相比,先看到日出的位置,即东边时间早。
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一天中,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气温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①分别说出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的日期。
初中地理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82-86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与气候、地形地势与气候、人类活动与气候。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采用地图、情境和活动题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然后再通过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采取合作探究、讨论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难点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对气候的影响教学突破结合初一学生的思维特征,设置生活情境,贴近生活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学好这节课的关键。
借助微课的方式突破难点,探索新知。
教学步骤板书设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地理学习情况:经历了近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培养起初步的地理学习能力,如对于地理知识的获取和归纳、对地图中信息的判同纬度气温降水 海陆分布地形地势 人类活动冬暖夏凉沿海多,内陆少海拔高,气温低 迎风坡降水多读、对比各地的气候资料图得出初步推断等。
本节课设计的新知识较多,但课标中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
因此,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图片、录像、阅读材料等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生活经验:本课涉及到的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海拔高,气温低”、“海洋夏季气温较陆地低”等,学生在生活中有体验,但未形成系统、理性的知识。
因此,教学中应从实际出发,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加以引导和适时的讲授,规范为地理语言。
生理心理特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正由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转入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教案标题: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2. 掌握不同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3. 能够分析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
教学重点:1. 影响气候的因素;2. 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2. PPT或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候会有差异?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形成的因素。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教学素材,向学生介绍影响气候的因素,如纬度、海洋流、地形、海拔高度等。
2. 详细解释每个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例如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洋流会影响气候的湿度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选择几个不同地区的气候数据,向学生展示并分析其气候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区的气候差异可能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
2.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拓展练习(10分钟)1. 提供一些与气候因素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如“为什么赤道地区气温高?”、“为什么山区气温低?”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地区,调查并分析该地区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2. 鼓励学生使用图表、数据等方式呈现调查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影响气候的因素,并能分析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教学设计
7.创设互动式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教师在课堂上适时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共同探讨问题。
8.定期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气候影响因素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教师运用实例,解释我国及世界各地气候差异的原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影响因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气候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分析所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形成研究报告。
3.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教材,讲解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貌、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介绍纬度对太阳辐射的接收程度,影响气温和气候类型。
-海陆分布:讲述陆地和海洋在吸收和释放热量上的差异,影响气候特点。
-地形地貌:分析山脉、高原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
-洋流:解释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如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气候的影响。
-示例:连续一周记录学校所在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数据,分析这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4.分组进行课堂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气候影响因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要求:每组制作一份PPT,展示分析过程和结论,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5.阅读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科普文章,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对气候影响因素的新认识。
4.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专题复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内容安排上,条理清楚,基本上是按照这样一条主线进行的:从影响全球气候的础因素太阳辐射人手,总结出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之后分析得出同纬度海陆气候差异的原因,又分析了在陆地上地形地势因素造成的局部气候差异,在分析了客观原因造成的气候差异之后,又分析了主观原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
教材中“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对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就会造成太阳高度的不同,太阳辐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总体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由于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特意安排了2个“活动”,通过模拟实验和直观图像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原理。
“地球运动与气候”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材的难点,是教材特别处理之处,对应的“标准”有两个,一是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二是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部分内容)。
教材之所以做这样的处理,一方面是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将难点适当下移;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地球运动对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变化影响深刻,可以作间接影响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来对待。
在具体内容的处理上,凸现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特别是公转造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太阳辐射的分布差异,决定了地球上不同热量带的形成和气候特征的季节变化。
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告诉学生可以用“气候现象来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教学目标1、根据图文资料,能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和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结合图文资料,了解地球表面不同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差异,并能分析原因。
二、重点难点分析地球表面不同地区气温和降水分布差异的原因三、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疑惑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并利用动画直观演示太阳高度的概念和影长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考点知识。
地理: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响结果:昼夜交替气自转影响:一天早中晚天气的变化候地球运动特征:________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0C的固定夹角因中纬度季节的变化素公转赤道以外地区_________变化结果:极圈内的_____、______现象回归线之间的阳光直射现象五带的划分【达标检测】1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A 昼夜交替B 东边的地点先看到太阳C 白天天气气温高 D 四季更替2 下列各地中,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A(30°N ,120°E)B(70°S ,115°E)C (65°N,120°E )D (20°S,115°W )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右面地球公转示意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当地球公转到A点时,我们这儿的昼夜情况是。
山东处于四季中的⑶当地球公转到C点冬至日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B北半球昼长夜短C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D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课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二)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备课教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学会根据安第斯山东西两侧景观差异示意图,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点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影近海地区温差小,降水______响海陆分布内陆地区温差大,降水______气气温:山上_____、山下______;阴坡_____、阳坡_____ 候地形地势降水:阴风坡多地形雨,降水____ ;背风坡降水_____因影响局部气候素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反常城市热岛效应【达标检测】1、小青从北京到新疆旅游,火车上看到沿途有草原、沙漠的景观变化,这是()A.海陆位置差异的结果B.河流差异的结果C.地形差异的结果D.纬度差异的结果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明气温的分布深受的影响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势影响D.季风的影响3、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A.600米B.3666米C.200米D.2000米4、夏季可以作为避暑胜地的一组是()A武汉、哈尔滨、昆明 B.黄山、北戴河、武夷山C.庐山、广州、九寨沟D.北京、海南岛、重庆5、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6、将下列气候现象与其相应的影响因素连起来:气候现象影响因素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纬度位置海南岛是我国南方旅游避寒胜地:海陆位置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地形地势安第斯山南段西侧降水多于东侧:人类活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2.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形分布等图片和视频,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软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通过操作软件,观察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素质层面:学生的探究精神、自信心的缺乏,可能导致学习兴趣减弱,影响课程学习效果。
4.行为习惯方面: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自主探究能力不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课程质量。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应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2.加强地图、气候资料分析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第4课时
4.教学时数:45分钟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发学生对气候影响因素的好奇心。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信息检索能力。
具体应用如下:
1.引入阶段: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引发学生对气候影响因素的好奇心。
2.新课导入阶段: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候影响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1)(新版)湘教版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1、板书课题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海陆分布与气候
1、自主学习:
生阅读71页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课文内容,并自主完成活动题1、2题。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教学札记
(2)、纬度相同而且都靠近海洋,为什么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会出现不同的景观?
(3)、你爬山的过程中周围的气候有什么变化?自主学习来自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自主学习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精讲点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探究问题】: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精讲点拨】:
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探究结论: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学习任务(二):地形地势与气候
1、自主学习:
根据教材及图4—23,4—24解决以下问题:
(1)、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有什么差异?
影响气候的因素(一)
课题
影响气候的因素(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
2、能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对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进行简要的描述.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4.4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案(1)(新版)湘教版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分小组收集各个气候类型的气候景观图,办一期手抄报进行展览。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
终年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两侧
干湿两季
(2)、为什么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3)、出示教材P75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让学生自己将景观图与四地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对照,做教材P75活动第2题。
(4)、热带四种气候类型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2、小组交流,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
探究结论: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更明显,降水总量大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一)
课题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
2、能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对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进行简要的描述.
3、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知识如何指导生活实践。
重点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
难点
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有干湿两季,降水总量小
(2)怎样利用降水气温图判断热带气候类型。
探究结论:共同特征是平均气温在15度以上。不同点在降水方面:热带雨林气候各月降水量都较多,总量很大;热带沙漠气候各月降水都很少,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2)(新版)湘教版
难点
1、太阳高度的变化对气温的影响。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对气候的影响。
3、地球公转与四季的形成。
教法及教具
自主合作、活动探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1、板书课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这一框题,解决以下问题。)什么是太阳高度角?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题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明确地球的形状对太阳辐射分布的影响,进而对气温的影响;
2、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对日气温变化的的影响;
3、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对年气温变化的影响。
重点
1、太阳高度的变化对气温的影响。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对气候的影响。
有无太阳直射
有无极昼极夜
气候特征
热带
温带
寒带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教学札记
(1)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一天当中,太阳的高度角是否相同,一年当中,正午太阳的高度角是否相同,有什么变化规律?
(2)世界不同纬度的地区,正午太阳的高度角是否相同,有什么变化规律。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Leabharlann :【探究问题】探究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探究结论】
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强气温越高
04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因素第1课时纬度位置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太阳直射与斜射的演示实验,得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大小,导致地面获得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而地球具有球状的表面,在同一天,南北方不同纬度的地方,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不同,地面获得太阳光热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气温降低。
结合地球的公转、五带的划分,不同纬度带,气候差异明显。
通过海陆温度变化差异的演示实验,得出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冬夏气温不同。
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通过回顾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可以得出结论。
学习目标1.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地面所获光热”,说出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重点难点重点: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演示实验法、问题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师:分组完成教材第94页“发现”中的实验,检查每个小组实验的结果。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结论:同等条件下,直射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斜射获得的太阳光热少。
教师:用手电筒按照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
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的明亮程度。
学生:墙面上光照明亮程度不同。
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
教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学生:手电筒照射墙壁的角度不同。
太阳距离地球十分遥远,而且体积非常巨大,因而它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线,可以看成几乎是平行的。
教师:如果地球表面不是球面,而是一个平面,A、B、C三地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会有不同吗?学生:不会。
教师: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A、B两处中哪一处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大?哪一处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学生:A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大,A处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七年级地理上册43《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湘教版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第一课时地球的形状与气候[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不同纬度太阳辐射热量的分布规律,了解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2、通过观察、分析、演示‘培养学生探求规律的能力3、通过了解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使学生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难点:不同纬度太阳辐射热量的差异[教学设想]先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特点和太阳光线的特点,再对比观察高、低纬度太阳辐射的热量差异,然后得出不同纬度气温的一般分布规律,最后得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教具准备]地球仪、电筒[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欣赏地图册P29图片,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有如此大的差异呢?(世界各地的气候不同),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各地的气候呢?(出示投影)让学生整体感知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学生朗读该段文字,从整体上感知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2、联系实际提问:从早上到中午到晚上,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什么时候气温最低?为什么?(因为太阳照射地面的角度不同)(过渡)由此可见,太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角度越大,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多,地表的气温就越高。
3、讲述太阳高度角的含义,而后板画两副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图,判断:哪副图的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4、板画:同一速太阳光线照射的地平面的三点,判断三点获得的太阳光线是否相同?为什么?(因为太阳光线是平行的,三地的太阳高度角相同)(过渡)同样的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上,地球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相同吗?6、教师可用手电筒照射地球的低、中、高纬度,由学生观察得出结论:纬度越高,光斑越小,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纬度越低,光斑越大,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多。
1、设问:为什么同样的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上,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呢?(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2、设问:由此可见,同一束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其形成的太阳高度角与纬度的分布有怎样的关系呢?与全球气温的分布有怎样的关系呢?3、小结:同一束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的表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越低,气温越低;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4、举例判断:下列四地中,气温最高的是(),其影响因素是()A15SB66NC85ND5N12、联系实际提问:居民楼顶上的太阳能装置,怎样才能使太阳能装置在冬、夏季节获得最佳的太阳能量?[小结]教师小结第二课时地球的运动与气候[教学目的]1、掌握地球自转对天气的影响,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2、通过学习地球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对地球自转和公转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析图视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自转对天气的影响,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难点: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疑点:地球公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地球的形状对气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但地球的形状影响气候,而且地球的运动也影响着气候?1、整体感知:地球的运动包括两种方式:自转和公转2、展示表格,学生回顾旧知,复习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有关知识3、教师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以北京为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地球自转使北京产生了怎样的地理现象?4、设问:北京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每时每刻的气温相同吗?什么时候气温最高?5、小结:正是因为地球自转,使全球各地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问题】探究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探究结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强气温越高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弱气温越低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二)学习任务(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这一框题,解决以下问题。)
(1)填表:
3、地球公转与四 季的形成。
难点
1、太阳高度的变化对气温的影响。
2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对气候的影响。
3、地球公转与四季的形成。
教法及教具
自主合作、活动探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1、板书课题影响气候的主 要因素1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自转
公转
概念
方向
周期
(2)填表: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北 半球)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填表:
温度带
范围
有无太阳直射
有无极昼极夜
气候特征
热带
温带
寒带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 ,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对气候的 影响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教学札记
影 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题
影 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明确地球的形状对太阳辐射分布的影响,进而对气温的影响;
2、知道地球自转的 方向、周期以及对日气温变化的的影响;
3、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对年气温变化的影响。
重点
1、太阳高度的变化对气温的影响。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对气候的影响。
1、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这一框题,解决以下问题。)什么是太阳高度角?
(1)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一天当中,太阳的高度角是否相同,一年当中,正午太阳的高度角是否相同,有什么变化规律?
(2)世界不同纬度的地区,正午太阳的高度角是否相同,有什么变化规律。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