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流动对当前村民自治的影响及对策
农村人口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农村人口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与应对策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流动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或进城落户,给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村人口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农村人口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1.1 人力资源流失农村人口流动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减少,特别是年轻劳动力的丧失对新农村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缺乏劳动力的农村地区无法充分利用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导致农产品供给不足。
1.2 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农村人口流动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和劳动力较强的群体,这导致了农村老龄化的加剧。
农村缺乏年轻人的参与,对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产生了不利影响。
老龄化问题还导致了农村社会支持系统的瓦解,社会安全稳定性受到影响。
1.3 乡村资源浪费农村人口流动导致一些农村地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
由于流出人口的减少,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失去了使用价值,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农村人口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应对策略2.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农村人口流动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吸引流动人口回流并留在当地。
2.2 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为了解决农村人口流动导致的人力资源流失问题,应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并针对农民工提供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本地找到稳定的就业机会,减少流动的动力。
2.3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针对农村老龄化问题,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完善农村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增强农村吸引力,防止人口的持续流失。
2.4 鼓励农村创业创新为了吸引农村流动人口回流或留在当地,应鼓励农村创业创新。
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村创业者开展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选择。
人口流动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挑战
人口流动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挑战以人口流动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挑战作为主题,本文将从以下十个方面展开回答,并给出对应的结论。
这些方面包括:人口流动的背景、人口流动对乡村社会结构的冲击、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文化传统的变迁、社会信任的重构、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配套的压力、教育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治安问题的出现、人才流失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政策与应对措施。
一、人口流动的背景当前,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主要有农民工流动、留守儿童、退休人员流动等。
这些现象反映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以及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
二、人口流动对乡村社会结构的冲击人口流动不可避免地对乡村社会结构造成了冲击。
大量的劳动力离开农村,导致乡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
同时,带来的城市人口涌入也使得乡村社会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
三、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人口流动带来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
乡村地区原本有限的资源面临更大的消耗,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乡村社会治理增加了难度。
四、文化传统的变迁随着人口流动,乡村社会的文化传统面临着削弱和变迁的风险。
年轻人的离去、教育机会的丧失以及城市化的冲击,都会导致传统文化逐渐丧失,影响着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社会认同感。
五、社会信任的重构人口流动对乡村社会的信任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农村的许多信任关系是基于长期相处的邻里互助和共同利益,但人口流动带来了相对陌生的社会关系,加剧了社会的“疏解”现象,令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遭受挑战。
六、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配套的压力城市人口流入乡村,会对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配套提出更高要求。
例如,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需要改造和提升,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也需跟上城市化进程。
七、教育医疗资源的不均衡由于城市教育、医疗资源的相对集中,人口流动使得乡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这不仅影响了乡村地区居民的受教育和健康水平,也加剧了城乡差距,不利于乡村的持续发展。
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人口流动不仅对城市有影响,同样对农村社会经济造成了各种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探讨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劳动力流失人口流动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外流,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
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导致农田撂荒、农作物减产等问题的出现。
对策: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同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吸引农民返乡务农。
二、农村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导致农村中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儿童,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老龄化问题不仅给农村社会带来经济负担,同时也带来饮食、医疗、护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对策: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水平。
建立农村医疗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提供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社区服务。
同时加大农村医疗资源的配置力度,提高农村医疗水平。
三、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人口流动使得农村经济结构发生转变,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经济重心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
这给农村社会经济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对策: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业服务等行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村创业者提供融资支持。
四、农村社会稳定性下降人口流动加剧了农村社会的空心化和断层化,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突出,社会治安问题也随之增加。
对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组织,提供儿童关爱服务。
同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农村社会稳定性。
五、农村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人口流动使得农村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给农村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与对策:探讨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与对策:探讨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引言农村人口流动是指农村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离开原居住地,前往其他地区寻找就业机会、学习、以及生活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推动,我国农村人口流动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农村人口流动对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
影响因素一:就业机会H1 就业机会的分布不均农村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
许多年轻人为了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选择外出打工或到城市就业。
而农村地区缺乏吸引人才回流的政策和措施,加剧了农村人口流出的现象。
H2 城市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城市地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一线和二线城市。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H3 就业机会差异造成的流动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之间就业机会的差异,导致了农村人口流动的产生。
农村劳动力通过流出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而城市地区则通过吸引农村人口,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影响因素二:教育资源H1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教育设施的不完善、教师素质的不高以及教学条件的落后,限制了农村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许多农村家庭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选择把他们送到城市读书,导致农村人口流动的进一步加剧。
H2 城市地区教育资源的优势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
高质量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以及更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吸引了大量农村家庭把孩子送到城市接受教育。
H3 教育资源差距导致的流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以及城市地区教育资源的相对优势,导致了农村人口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而流向城市。
这种流动不仅仅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也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问题。
影响因素三:社会保障H1 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
农村人口外流对乡村发展有何影响
农村人口外流对乡村发展有何影响在当今社会,农村人口外流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众多的农村劳动力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更高的收入以及更优质的生活条件,纷纷离开农村,涌入城市。
这一现象对乡村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农村人口外流为农村家庭带来了经济上的改善。
外出务工的人员能够将在城市中赚取的收入寄回农村老家,这增加了农村家庭的经济来源,有助于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
一些家庭因此能够翻盖新房、购买家电等,改善了生活的物质条件。
同时,外出的农村人口在城市中接触到了新的观念、技术和管理经验。
当他们在节假日等时间返回农村时,会将这些新的知识和理念带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比如,他们可能会带来关于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或者关于乡村治理的新方法,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农村人口外流也给乡村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减少。
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导致农村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许多农田无人耕种,或者耕种质量下降,农业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其次,农村人口外流使得农村的人才匮乏。
有知识、有技能、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离开了农村,乡村发展缺乏足够的智力支持和创新动力。
农村的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一些农村创业项目也因为人才短缺而难以开展。
再者,农村人口外流对农村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产生了冲击。
传统的农村社会是以家族、邻里关系为纽带的紧密型社会,人口外流导致这种社会结构逐渐松散。
一些农村的传统文化、习俗也因为缺乏传承和弘扬的主体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此外,农村人口外流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教育和医疗事业。
由于学生数量减少,一些农村学校被迫合并或者关闭,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条件变得更加困难。
农村医疗方面,医生的缺乏使得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为了应对农村人口外流对乡村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农村人口流动与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
农村人口流动与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农村人口流动是指农村居民离开原居住地,向城市或其他农村地区流动的行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人口流动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种流动对于新农村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对农村人口流动与新农村建设的影响进行分析。
1. 经济影响农村人口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农村人口流动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大量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工作,减轻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同时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支持。
这有利于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中的人力资源问题。
其次,农村人口流动带来了城乡经济的互动。
农村人口在城市工作并且获取收入后,通过购买农产品或者投资兴业,带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最后,农村人口流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农民通过打工赚取的收入,可以用于家乡的投资,修建新的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2. 社会影响农村人口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变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农村人口流动促进了知识和文化的传播。
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多地离开农村,他们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文化,拥有了更多的教育机会。
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中,为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和理念。
其次,农村人口流动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多元化。
流动人口的回流以及文化的交流,使得农村社会形态趋于多样化。
这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农村社会更加开放和包容。
3. 环境影响农村人口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环境影响需要引起关注。
一方面,农村人口流动导致了农村的人口减少,使得农田利用率下降。
这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另一方面,流动人口的返乡和家乡改造,可能导致农村环境的破坏。
一些农民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没有对环境保护产生足够的意识,导致了土地的过度开发和水资源的浪费。
因此,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控制人口流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人口流动对乡村治理体系与机制的影响与改革
人口流动对乡村治理体系与机制的影响与改革人口流动是指人们根据生活、工作、学习等需要而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现象。
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且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人口流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人口流动对乡村治理体系与机制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和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对乡村治理体系与机制进行改革,以适应人口流动的新形势。
一、人口流动给乡村经济带来发展机遇人口流动使得乡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变得更加充裕。
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乡村地区的劳动力供给得到了极大的增加,这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特别是一些靠农业为主的地区,由于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劳动力的增加使得农业生产得以更加高效地进行,从而提高了乡村地区的农业产出。
此外,外来人口也带来了新的商机与消费需求,促进了乡村地区的农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等产业的发展,为乡村经济增加了新的动力。
二、人口流动加大了乡村社会治理的压力然而,人口流动也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使得乡村社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治理问题。
一方面,外来人口的文化、宗教、习俗等与本地居民存在差异,导致了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冲突和矛盾;另一方面,外来人口对于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和规范的了解程度有限,容易存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乡村社会治理需要加强,建立更加有效的机制来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
三、人口流动改变了乡村土地利用格局人口流动还导致了乡村的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
通过工作、居住等需要,外来人口往往将目光投向乡村地区,从而使得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些农用地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居住用地,导致乡村的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同时,外来人口的到来也加剧了乡村土地的流转与交易,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更加复杂和敏感。
因此,需要通过改革乡村土地制度,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人口流动加速了乡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乡村地区的人口流动从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乡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人口流动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人口流动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与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流动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
人口流动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话题,人们需要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来应对这一挑战。
小节1:人口流动对乡村振兴的影响首先,人口流动对乡村振兴带来了劳动力的缺失问题。
大量的年轻人涌向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荒。
农村的老年人和儿童往往成为无法劳动的群体,这使得农田的开垦和农产品的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人口流动对农村经济结构带来了改变。
随着年轻人的离开,农村留下了老年人和弱势群体,不少农田荒芜,农产品供给不足。
同时,人口流动还带来了农村消费水平的下降,农村市场规模趋小。
乡村经济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发展乡村振兴面临着重要的挑战。
小节2:应对人口流动的农村振兴策略为了应对人口流动对乡村振兴带来的挑战,需要制定合适的政策和策略。
首先,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
政府可以提供优惠的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鼓励年轻人回到家乡创办企业,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农村需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生活条件。
这不仅包括修建好的道路网络、供水系统和电力设施,还包括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
这些都能够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吸引他们回到农村发展。
小节3: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为了解决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需要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
同时,可以鼓励城市高校和乡村学校进行合作,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减少城乡教育差距。
小节4:拓宽农村就业渠道为了解决农村就业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种植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
同时,可以引导农民参与农村旅游、乡村电商等新兴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小节5: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振兴的关键。
政府可以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村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活条件,为乡村振兴创造更好的环境。
人口流动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人口流动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与对策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口流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而人口流动对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农村发展的角度,分析人口流动对农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人口稳定带来的问题当人口稳定在农村时,会出现用工短缺、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
由于农村劳动力匮乏,农田人口减少,农业产量下降,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
二、人口外流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的外流。
农村的人口外流导致了农村的留守儿童增多,农村社会结构的不稳定等问题。
三、农村经济的变化随着人口外流,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由于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农村经济逐渐从农业依赖型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变。
这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力人口外流带来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随着城市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农村开始发展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农民收入也得到了提高。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随着人口流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吸引人口流动,农村需要升级自己的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六、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农村教育体系的建设对农村流动人口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教师素质,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吸引人口回流。
七、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人口流动对农村医疗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
农村应该加强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保障农村流动人口的健康。
八、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人口流动也带来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
农村应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政策,保障农村流动人口的权益和生活质量。
九、加强农村治理能力建设农村治理能力的提升对于解决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起到关键作用。
农村应该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的参与,增强农村治理的有效性。
论农民流动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及对策
( ) 选 举 主 体 缺 位 一
民主 选举是村 民 自治 的前提和 基础 ,村委会是 否 由村
民 民 主选 举 产 生 是村 民 自治 的 重 要 标 志 。 民主 选 举 也 是 一 个 竞 争 、 择 优 的 过 程 ,村 民希 望 通 过 选 举 选 出 思 想 好 、 素
带来 新的变数, 而影响村 民 自治的运作和 绩效 。 从
正 因为 如 此 ,有研 究者 指 出 ,没有 “ 英 ”广泛 参 与 的选 举 精
流 动 农 民 在 外 经 商 、打 工 、 从 事 服 务 的 过 程 中 不 仅 学 是不完整 的,缺乏广大精英参 与的村 民 自治 ,也体现不 出 自 会 了 技 术 、 管 理 , 提 高 了 自身 的 经 济 收 入 , 改 变 了 自身 治与 民主 改 革 的 意 义 。 的 经 济 地 位 , 而 且 , 强 化 了 商 品 观 念 、 市 场 意 识 , 增 强 ( )选 举 成 本 太 高 二 了政 治参 与 意 识 。这 不 仅 提 高 了 流 动 农 民 的 整 体 素 质 ,而 从 现 阶 段 中国 农 村 村 民 自治 的实 际运 作 来 看 ,村 民 公共
设尚不完善 ,加上 农 民 自身 的缺陷 ,流 动农 民在对 村 民 自
治发生 积极影 响 的同时 ,也产 生 了一些 消极 的影 响 。
民 , 由于 高额 的选 举 费 用 而 望 而 却 步 。 因此 , 对 选 举 成 本 在 和 收益 进 行 比 较 后 , 民 工 往 往 选 择 弃 选 或 者 通 过 委 托 参 与 农
民 自治 中 。 由于 村 民 自治 的 主 体 是 亿 万 农 民, 民 自治 的地 家 人 ”的权 利 ,致 使 留在 村 中 的农 民,很 难 选 出 大家 满 意 的 村 域范 围是村庄, 在此背景下 ,农民的流动显然会给村 民自治 带头 人 , 接 影 响 了 村级 组 织 建 设 , 低 了 民 主选 举 的意 义 。 直 降
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评价及对策建议
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评价及对策建议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流动在中国日益增多。
大量的农民工和青年学子涌往城市,使得农村人口流失严重。
这种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角度评价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经济影响人口流动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城市,他们在城市参与生产、创造价值,为农村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其次,农民工的回流资金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他们用所挣的钱投资农村经济,开办小店铺、农业合作社,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然而,也要看到,在亲力亲为的地理距离下,农民工难以远程管理和监管,可能导致资金流失,甚至带来经济风险。
二、社会影响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首先,人口流动导致了农村老龄化的加剧。
很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工作生活,老人和孩子成为留守人口,农村社会缺乏活力,社会问题增加。
其次,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受到影响。
由于男性离乡工作,农村妇女被迫留守家园,承担了家庭和农业生产的双重负担,其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此外,人口流动还导致了乡村文化传统的衰退,乡村精神生活的匮乏等问题。
三、文化影响人口流动对乡村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和青年学子更多地接触和融入到城市文化中。
另一方面,农民工流入城市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虽然他们在城市工作生活中获得经济收入,但长期的流动也使得他们的家乡文化逐渐丧失,丧失了一种文化认同感。
四、生态影响人口流动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农田减少,土地被破坏,农村生态受到破坏。
此外,城市化进程带来了更多的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农村人口外流对乡村发展有何影响
农村人口外流对乡村发展有何影响在当今社会,农村人口外流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一现象对于乡村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令人担忧的问题。
农村人口外流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够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
他们在城市中从事各种工作,将所得的收入寄回农村,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条件。
家里可以盖起新的房屋,购买现代化的家电,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家人的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提升。
其次,农村人口外流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外出的农民在城市中接触到了新的观念、技术和管理经验。
当他们回到家乡时,会将这些新的元素带回农村,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活力。
比如,有人学会了电商运营,回到家乡后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网络销售;有人掌握了新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了家乡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再者,农村人口的外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的资源压力。
农村的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外流使得人均耕地面积相对增加,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
然而,农村人口外流也给乡村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人口的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
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使得农村的农业生产面临困境。
许多农田无人耕种,或者耕种效率低下,影响了农业的稳定发展。
一些传统的农业技艺也因为缺乏传承者而面临失传的危险。
农村人口外流还削弱了农村的消费市场。
消费人群减少,导致农村的商业活动不够活跃,许多店铺经营困难甚至倒闭。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便利,也制约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
乡村文化的传承也受到了冲击。
在人口外流的过程中,许多年轻人离开了农村,他们对家乡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了解不深,缺乏传承的意愿和能力。
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民间技艺逐渐式微,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逐渐消失。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因为人口外流而面临困难。
由于人口减少,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相对降低,同时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也不足。
这导致农村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人口流动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人口流动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问题引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们的流动一直是社会发展中的一大特点。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农村地区面临着人口流出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人口流动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二、人口流动对农村发展的影响1. 人力资源流失许多年轻有能力的劳动力选择离开农村地区,寻求更好的薪资和就业机会,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流失。
这将直接影响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2. 经济发展瓶颈随着人口流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受限。
缺乏劳动力导致农业生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加之缺乏技术和资源投入,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难以升级。
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受到重重阻碍。
3. 农村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年轻人婚后选择在城市定居,老人留守农村地区。
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老化,养老和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
三、解决人口流动问题的对策1. 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文化和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人口流动的动力。
2. 建立产业链合作农村地区需要与城市建立产业链合作,通过招商引资、合作社等方式,吸引外部企业和资本进入农村地区,推动农村经济升级。
这将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减少人口流动。
3. 发展农村新兴产业农村地区可以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比如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回流。
同时,政府可以提供相关支持政策和资金,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
4. 加强人才培养农村地区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通过设置专业课程和培训机构,提高农村居民的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
同时,通过引进优秀的人才,提高农村地区的专业化程度和创新能力。
5.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留守老人提供养老和医疗保障,提高农村居民的福利待遇和生活质量。
这将减少农村人口流出的意愿,促进人口留在农村。
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影响引言:人口流动是指人口由一地移居到另一地的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现象日益普遍。
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其具体影响。
一、经济影响:人口流动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机遇。
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农村市场需求扩大,农村人员结构得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也发生调整。
农村商贸、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二、文化影响:人口流动促进了农村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随着流动人口的涌入,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创新发展。
农村的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同时吸收了外部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三、社会影响:人口流动带来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动。
流动人口的到来,增加了农村社会成员的多样性。
农村的社会分工逐渐细化,人们的社会交往更加广泛。
然而,流动人口也给农村带来了犯罪率上升、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四、生态环境影响:人口流动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农村人口流动频繁,过度的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开发,给农村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同时,流动人口的居住习惯和生活方式不同,对农村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有所欠缺,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五、社会治理体系影响:人口流动推动了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
流动人口的增加使得农村社会治理形势更加复杂,农村社会管理部门需要加大管理力度。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投入和改善,加强了农村社会管理能力的培养。
六、教育影响:人口流动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流动人口的增多使得农村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水平逐步提高。
通过建设学校和提供教育资源,流动人口的子女也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医疗影响:人口流动推动了农村医疗事业的进步。
流动人口的到来提高了农村医疗服务的需求,促使农村医疗水平的提升。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医疗资源的投入,改善了农村医疗设施和人员配置,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农村人口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农村人口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机会。
这种农村人口流动给农村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
一、农村人口稀缺的问题随着年轻人的离去,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幅减少,这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
农村缺少劳动力,导致耕地荒芜、农产品减产,给农村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限制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人才输入与技术创新但是农村人口流动也带来了新的人才输入机会。
许多年轻人在城市受到良好的教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有能力回到农村推动新农村建设。
他们带来了新的想法和技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三、农村社会资源的流失农村人口的流动也导致了农村社会资源的流失。
乡村地区失去了年轻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人们纷纷追求城市的发展机会,导致了农村社会资源的枯竭。
这也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四、人口流动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农村人口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了影响。
很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流入的人口需求。
水电供应、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限制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五、城市化带来的产业转型农村人口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还表现在振兴农村产业方面。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些传统农业产业不再具备竞争力。
农村人口的流动,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发展新产业的机遇,推动了农业的产业转型,有助于新农村建设。
六、农村市场发展的机遇农村人口流动也带来了传统农村市场的发展机遇。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农村人口流动后,他们在城市的需求也是直接拉动了农村地区的市场需求,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七、农村文化的传承与流失农村人口流动对农村文化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年轻人的离去,很多农村的传统文化逐渐流失。
但是一些年轻人也会将城市的新思潮带回农村,推动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交流。
因此,农村人口流动对于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两面性的影响。
农村地区人口流动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农村地区人口流动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农村地区人口流动的问题仍然存在。
人口流动对于农村地区的振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角度探讨农村地区人口流动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流动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流入的人口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口外流导致了农村地区劳动力的短缺,加剧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对农村社会的影响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
一方面,流入的人口为农村带来了新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推动了社会风气的积极变化。
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口外流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使得农村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趋于疏离,增加了农村地区的社会空心化问题。
三、对农村文化的影响人口流动对农村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方面,流入的人口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和生活方式,丰富了农村文化内涵,推动了农村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口外流导致了农村地区传统文化的衰败,农村地区文化的濒临失传,加剧了农村地区文化多样性的丧失。
四、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人口流动对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流入的人口对农村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空气污染等,加剧了农村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口外流减轻了农村地区的环境压力,对于改善农村环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人口流动对乡村振兴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保护文化传承、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人口流动都起到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引导和合理调控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人口流动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分析
人口流动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分析近年来,中国的农村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人口流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之一,它与农村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从以下十个方面展开,以分析人口流动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流动现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目前人口流动的现状。
据统计数据显示,大量农村人口选择离开农村并流入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这种人口流动主要是由于农村就业机会的相对不足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的不平衡所导致的。
二、人口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人口流动对农村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流出的劳动力减少了农村的劳动力资源,导致农业生产的减速以及农村经济的不稳定。
其次,农村失去了较高素质的劳动力。
这些人才的流失不仅影响了农村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也制约了农村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三、人口流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影响人口流动还对农村基础设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随着人口的流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电力、自来水等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进一步加剧了人口流动的趋势。
四、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影响农村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保障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时,他们的社保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老年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这使得农村居民在人口流动中面临着不确定的风险和困境,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的社会不稳定。
五、人口流动与农村土地利用的关系人口流动对农村土地利用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农村人口流出的情况下,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将面临挑战。
农村的荒地和闲置土地增多,但同时也有部分农村土地被拆迁,用于城市扩张和大规模建设,这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六、人口流动对农村教育的影响人口流动不仅给农村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变化,对农村教育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流失严重,学校规模缩小,教育资源不足。
同时,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也成为了一个热点,流动人口的子女往往面临着就学条件不理想、适应能力差等问题,这给农村教育带来了挑战。
人口流动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挑战与创新
人口流动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挑战与创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而乡村社会作为城市与农村交界的地区,其社会治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围绕人口流动对乡村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并探讨面对挑战时乡村社会所采取的创新措施来展开回答写作。
一、乡村资源失衡与建设困难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入乡村地区,乡村面临着资源失衡的问题。
资源的不足导致了基础设施的匮乏和建设困难。
比如,乡村道路狭窄、交通不便,给居民出行带来了不便利。
针对这一问题,乡村社会创新地引入新技术和资金,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
二、乡村社会矛盾加剧人口流入乡村地区,给乡村社会带来了新的矛盾与冲突。
在乡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一些乡村地区面临着土地承载力、就业机会、社会资源等方面的短缺问题,引发了社会矛盾的加剧。
乡村社会在治理上采取了多种创新措施,比如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增加就业机会,调节社会矛盾。
三、乡村社会面临的环境压力人口流动使得乡村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压力。
人口的增多带来了乡村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匮乏。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乡村社会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如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农村环境监管等,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四、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亟待完善在人口流动的过程中,乡村社会治理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许多乡村地区的社会治理机构较为薄弱,无法有效地管理乡村社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乡村社会开始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乡村社会的自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乡村文化传承受到威胁人口流动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人口的流入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乡村传统文化的衰退成为一种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乡村社会开始创新方式,推动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比如举办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开展文化教育课程等。
六、人才流失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困境在人口流动中,乡村地区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
优秀的人才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城市发展,导致乡村缺乏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思维。
乡村振兴的乡村人口流动管理
乡村振兴的乡村人口流动管理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乡村人口流动管理则是乡村振兴中的一项关键问题。
乡村人口流动管理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成效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乡村人口流动管理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之道。
一、人口流动对乡村振兴的意义人口流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流入的人口可以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和资源,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流出的人口也能够减轻乡村的用地压力,降低农村人口负担。
因此,科学合理的人口流动管理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口流动管理的挑战人口流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首先,人口流动使得乡村劳动力流失,进而影响到乡村农田生产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其次,乡村人口流动也容易带来社会剩余劳动力的集中,造成就业难题和社会问题。
最后,乡村人口流动还带来了乡村基础设施的不平衡发展,加大了乡村发展的不均衡。
三、加强乡村人口流动管理的必要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加强乡村人口流动管理刻不容缓。
首先,加强管理能够防止人口流动过程中的非法行为和乱象,维护社会秩序。
其次,良好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农民群体的稳定。
最后,乡村人口流动管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改进乡村人口流动管理机制为了更好地管理乡村人口流动,需要改进现有的管理机制。
一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乡村人口流动的准入条件和流动的权利义务。
另一方面,加强乡村社会管理,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增强农村社会的稳定性和管理能力。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及时掌握乡村人口流动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加大对流动人口的保障力度乡村人口流动管理应该关注流动人口的权益和利益。
政府应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保障流动农民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权益。
同时,鼓励流动农民参与乡村经济建设,提供创业扶持和就业机会,增加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
六、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为了吸引流入人口,乡村经济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人口流动对当前村民自治的影响及对策邱辉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制度创新,是广大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农村人民公社解体以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
自全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出现以来,村民自治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这对于推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促进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
然而,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社会变革深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大量流动对广大农村村民自治产生了深刻影响,使许多地方的村民自治陷入困境,有的地方甚至难以为继。
一、农村人口大量流动使村民自治陷入困境1.农村人口大量流动给民主选举带来的挑战(1)农村人口大量流出使村委会选举难以达到法定人数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以来,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施,以及村民自治和政社分开的兴起,农村自治组织和自治力量开始形成,村民自治逐渐成为我国农村生活中的主要政治模式。
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的变迁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一农村社会的治理模式也随着这些变迁而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由于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而导致村民自治的选举合法性受到严重挑战,选举人数远远达不到法定人数的要求。
许多进城务工的村民的户籍虽在农村,而本人却长期生活在城市,因而缺乏参与农村政治生活的意愿。
由于大量具有法定资格的村民未能参与农村的村委会选举,从而使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合法性难以得到保证。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六个中西部省份的常住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按负增长的幅度排序分别是:重庆(-6.6%)、湖北(-5.0%)、四川(-3.4%)、贵州(-1.4%)、安徽(-0.6%)和甘肃(-0.2%)。
这六个省份,无一例外都在中西部地区,而且相连成片。
如此规模的省域人口负增长,是中国人口发展和变化的新现象。
可以预期,随着人口外流、低生育率持续,中西部地区人口将继续向东部扩散,中部人口“空心化”会日益加剧。
[1]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中西部地区主要是以农民为主的省份,其人数的大量流出,必然致使村委会选举中出现法定人数不够以及村民自治难以为继的问题。
以四川省平昌县为例:平昌有83 万农民,其中30 万学生儿童,31 万外出务工。
因而有位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基层领导者认为,要靠剩下这部分村民来进行村民自治,显然是自欺欺人。
[2]这些新情况的出现,使目前的村民自治更多成为一种形式化的村民自治,实际上广大村民对于村级事务逐渐缺乏兴趣,还不如进城务工赚取经济来的实惠,加之村民返乡参加选举又有诸多不便等客观原因,造成广大村民难以参与农村政治生活,最终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实效性。
(2)农村社会精英流出使村委会选举难以选出合适人选再进一步分析,即便村民委员会选举可以正常进行下去,然而村民的民主选举也只能选出精英来进行治理,但却不能培养和造就农村精英。
由于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其中更多的是有文化、有才干的农村精英,这些农村精英来到城市发展,给城市带来活力并且推动了城市的发展,然而在一些中西部农村甚至选不出合适的“当家人”。
在农村有文化素质的农民本身就不多,而现在留在农村的主要是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从而造成村委会选举难以选出合适人选。
据调查统计, 在外出务工人员中,18~ 45岁的青壮年占92%,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占70%,男性比例高达79.2%。
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没有文化或文化程度很低的妇女、年幼的儿童和年长的老人,其文化程度、政治素质相对较低。
从而,村委会选举参选人数较少、村委会成员选择面较窄,村民选择合适的人选就越来越困难。
[3]2.农村人口流动致使民主管理机制难以维持(1)村干部弃职流失现象严重致使民主管理举步维艰还须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有些村干部虽然当选了,但是由于经济原因却还是想出去务工。
有人说现在的村官“似官非官,非农实农”,不少中西部地区村官待遇很低,“说出来都寒碜人”,一年下来收入还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
据了解,河南偃师在外打工的村干部占干部总数的70%以上。
[4]由于村干部的家庭生活缺乏可靠的经济保障,无法依靠通过政府补贴和农业收入来维持自身的经济需求,所以许多村干部不愿继续留任参与村务工作,而更情愿去进城务工。
不少村干部认为:“树挪死、人挪活”,“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进城务工至少可以维持自己的经济需求,甚至还可以让自己在城市中寻得自己的发展空间,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于是在中西部农村,有的地方村干部弃职流失现象严重,而村干部后备人选更是难以找寻。
如果连村干部都留不住而弃职外出,那么就很难谈得上什么“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2)村务公开流于形式致使民主管理难以落实农村民主管理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村务公开,村务公开就是让村民了解村务,参与民主决策,对村干部行为进行监督,保证村民能够更好的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实现民主管理。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而如今大量农村人口外流导致村民会议难以召开,许多地方甚至连村民代表会也难以召开,从而给村级民主管理带来严重影响,造成村务公开往往流于形式,民主管理很难具体落实。
伴随农村人口大量流出,许多村民长期不在村庄而是外出务工,村民逐渐漠视村庄事务而留心于城市的发展,致使村民缺乏参与村庄事务的动力,缺乏对村务公开的有效监督,导致村务公开这种民主管理往往流于形式。
许多村庄出现“空壳村”的现象,村民自治出现生存困境,并且一些村庄还出现恶势力造成的社会稳定性差等问题,加大了农村治理的难度。
二、农村人口流动使村民自治的社会条件发生深刻变化著名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从人口统计学角度来看,现代化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水平和平均寿命的明显提高、职业化和地域性流动的增长,以及个人升降沉浮速度的加快,特别是和农村相比,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
[5]E. G. Ravenstein(1885, 1889)也认为:人们进行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并对人口迁移的机制、结构、空间特征规律分别进行了总结,提出著名的人口迁移七大定律(表1)。
[6]表1 拉文斯坦“迁移定律”研究领域具体定律定律内涵迁移机制经济律为了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而进行迁移城乡律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迁移可能性要大迁移结构性别律女性迁移以短距离为主,且相对于男性迁移倾向更强年龄律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的倾向是不同的,青年人是人口迁移的主体空间特征距离律移民的数量分布随着距迁入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减少递进律中心城市吸纳乡镇人口所造成的空缺,将由乡镇周边更远地区的居民所填补,直到中心城市的吸引力波及到最偏远的角落双向律迁移的流向不是单向的,每一股主流都伴随相应逆流存在如表所示:通过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这一事实,我们不仅仅看到人口流动的表面现象,而应当从这个表面现象中发掘出更深刻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农民来到城市后,其生活方式的改变、价值观的变化、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政治参与态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上正在影响着农村社会的治理方式。
由于大量村民离开导致乡村发展的“空心化”,支撑乡村可持续发展和文明转型的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和需求等资源大量流失,乡村治理可利用的手段严重匮乏,从而陷入乡村发展的困境。
[7]更重要的是,人口的大量流失也导致村民自治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1.农村人口流动使农民与农村的利益关系淡化原先农民热衷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村民自治的推行,因为能使农民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
于是才会有安徽小岗村那十几户按下血印进行的改革,才会有广西宜州第一个村民委员会的诞生,这都是由农民自发的思变过程,来自于农民自己的实践创造。
古语云:“穷则思变”,其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8]我国向来是“弱社会——强国家”的政治格局,村庄事务更多是由国家的主导与引导,民主意识被禁锢,民主的土壤未能生成。
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伴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与村民自治的政治模式的兴起,农村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开始发生改变,农村社会政治权力结构的运作方向也开始了由过去的“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转变。
在村民自治实践中,民主意识逐渐深入到每个村民心中,民主的土壤逐渐形成。
如今农民的身份已经发生了转变,由过去的“臣民”、“草民”,逐步成为自己的“当家人”。
农民通过村民自治这合法化的途径寻求自身的合法利益,并且通过村民自治的途径获得政治参与的权利,从而可以表达自身利益的需求,其需求得到满足和利益得到展现,充分调动和激发了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村小农经济与集体经济的意识逐渐被现代的市场经济意识所取代,并且随着经济利益需求的变化出现了农村人口大量流动,农村人口流动改变了农村原有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许多农民“似农非农”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农民不再固作于土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更多的是转入非农业生产的第二、三产业。
农民脱离土地的束缚后在农村社会中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性,进城的农民已经渐渐地不再思考农村事务如何去参与和解决,取而代之的是如何在城市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正是伴随着农民停留村庄的时间长短与空间距离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于是他们对于村庄事务的社会关联度逐渐下降,并且利益的相关性也在逐渐淡化,从而造成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随之下降。
而且随着农村无税费时代的来临,农民与农村的利益相关性更加淡化,对于村庄事务的参与也就越来越缺乏动力。
2.农村人口流动使村民政治参与态度发生变化现如今许多流动的农民在职业身份上也发生了很多改变,由原先统一的农民转变为现在的工人、服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民营企业家等多样化的改变。
农民在经济上已经不再依附于土地,而是享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权。
农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现代农民的需求,所以更多农民流向城市流动寻求自身的发展。
进入城市后农民的视野更为开阔,文化水平明显得到提高,民主素养也跟着得到提升,市场经济意识与竞争意识也不断得到增强。
这就加剧了农民政治参与的态度的变化。
这主要是基于政治参与成本的考量。
因为村民需要从这种政治参与中获得参与的政治利益,从而在经济上获得更大的利益。
但村庄的政治参与不再给进城的农民带来什么实际利益,而参与的成本反而由于空间距离的加大而大大增加。
大量进城的农民已经事实上脱离了村庄这个共同体组织,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参与也罢,不参与也罢,政治参与的态度归根到底是因为利益关系的存在而存在,利益关系不存在了即便参与也就是一种形式而已。
这就最终导致他们对于村民自治的参与态度必然从积极逐渐转为冷漠,他们对于村民自治的热情早已时过境迁。
3.农村人口流动使传统的乡村文化逐渐衰落传统农村社会是以亲缘关系为基本纽带和宗法关系联系为基础的村落,致使农村是以“人情”为纽带编织而成的一个熟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