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散文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古代议论性散文知识点梳理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古代议论性散文知识点梳理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古代议论性散文知识点梳理教学博苑01-10 1025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古代议论性散文知识点梳理文章摘要: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关于古代议论性散文,学习这个单元,首先要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理解和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句式和常见的文化常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语感。

其次要注意学习文章立论、论证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

...【编者按】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关于古代议论性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在先秦有两个流派: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

前者以叙事为主,后者多是议论性的文章。

本单元所选的《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就属于诸子散文一派,前者属于对话体的论辩文,语言犀利,步步紧逼,气势逼人,后者为长篇论文的节选,句式整齐,善用多样化的比喻。

西汉时期,贾谊继承了先秦诸子的优良传统,总结秦代灭亡的教训,写了著名的《过秦论》。

这篇文章通篇一气贯之,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到了唐代,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继承古人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抒情达意的优良传统,主张写文章要“惟陈言之务去”,强调“文从字顺”,“词必己出”,《师说》一文体现了的这一艺术追求。

学习这个单元,首先要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理解和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句式和常见的文化常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语感。

其次要注意学习文章立论、论证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

8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简介】《寡人之于国也》是记孟子答梁惠王问所讲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

行文自然流畅,说理透辟,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和对偶,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论辩才能。

一、基础字词。

1、重点字词:数罟(gǔ)洿池(wū)鱼鳖(biē)河豚(tún)狗彘(zhì)庠序(xiáng)孝悌(tì)饿莩(â piǎo)2、一词多义凶河内凶(庄稼收成不好)凶多吉少(不吉利的事)汉初匈奴凶黠(凶恶,残暴)甫闻凶讯(不幸,多指丧事)缉拿元凶(杀人的人)加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施加)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放上)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夸大)或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天之行,或日或雨(有时)莫之或止(表示不定)云霞明灭或可睹(或许)数:①几,若干②密③数目④屡次数罟不入夸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见不鲜()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发:①打开②派遣③花开放④发射野芳发而幽香()百发百中()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直:①通“只” ②直接③价值④不弯曲⑤径直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理直气壮()随君直到夜郎西()兵:①兵器②军队③战争④士兵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穷兵黩武()草木皆兵()非我也,兵也()胜:①尽②战胜③胜利④承受⑤超过⑥优美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驴不胜怒()巴陵胜状()谷不可胜食也()3、文言虚词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寡人之于国:对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王:然而不王者:为王,动词,读wàng梁惠王曰:君王,名词,读wáng以:请以战喻:用可以无饥矣:凭借以时入山林:按申之以孝悌之义:把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第一个食,吃,动词;第二个,食物,名词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不译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五亩之宅:“的”,助词4、通假字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必修(3)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

必修(3)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2015.4.1《寡人之于国也》1、字音弃甲曳.兵( ) 洿.池()鱼鳖.()养生丧.死()鸡豚.狗彘.()庠.序( ) 孝悌.()饿殍.()2、词义①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

(贬义)【判断正误】那些骄兵惰帅,平日受了大俸大禄,畏敌如虎,以致京都失陷。

老将军算有忠心,犹能建立宋朝旗号。

然仅逍遥河上,逗留不进,坐视君父之难,只算得以五十步笑百步......。

()任建民把“中国式过马路”和“美国式过马路”所做的对比,特别是“美国式过马路”还不如中国的标题,被很多人认为是“五十步笑百.....步.”。

()②弃甲曳兵: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贬义)③不违农时:不违背适合农作物耕种、管理、收获的季节。

(褒义)3、文常①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民本思想、仁政学说)《劝学》1、字音靛.青()蓼.蓝()跂.望()跬.步()骐骥..( ) 锲.而不舍( ) 埃.土()驽.马( ) 参.省、参.透()金石可镂.( )2、词义①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褒义)【判断正误】中国的核工业起步晚,但是青出于蓝....,现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了。

()②积土成山:比喻积累少能变成多,聚集小能变成大。

③跬步千里:比喻做事只要努力不懈,总可以获得成功。

④驽马十驾:比喻能力不是很强的人,只要坚持努力,就可以同能力强的人并驾齐驱。

(褒义)⑤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必修三高一语文知识点

必修三高一语文知识点

必修三高一语文知识点【必修三高一语文知识点】一、古代文人名篇古代文人名篇是指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集中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文艺追求。

这些名篇不仅在古代广为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被广泛研读和欣赏。

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

它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儒家关于人伦道德、政治伦理和教育的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道德修养的指南。

2.《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包括了诗经的民歌和周代的雅颂,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3.《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家族的兴盛与衰落,以及人性的善恶之辩。

作品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等古代文学,形式独特,语言优美,被人们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

二、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是一种运用形象的方法来说明或夸张所要表达的意思,常用于修辞手法。

比如:“他是我的太阳”,用太阳来比喻一个人对自己的重要性,强调了该人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2.象征象征是一种通过符号或事物来代表另一种意义或思想的修辞手法。

比如:“桃花开了,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在这里,桃花作为一种花卉被用来表示春天的到来,传达了春意盎然的情感。

3.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词、短语或句子按照相同的结构和形式进行排列,以强调句子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比如:“我读书,你种地;我乘车,你赶车;我做菜,你洗碗”,通过排比的形式将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了事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4.对偶对偶是指通过重复句子中的某些词语、短语或语法结构来加强修辞效果。

比如:“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通过对偶的手法,使句子更具韵律感和表达力。

三、古代文学流派与作品1.古文流派:骈文和散文- 骈文:由两句或四句合成一组的文体,语言精练,常用于表达文人的思想和感情。

(新课标)2020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必修三单元3(古代议论散文)

(新课标)2020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必修三单元3(古代议论散文)

2020届新课口号文一轮复习(必修三单元3)《寡人之于国也》是记孟子答梁惠王问所讲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说明王道政治的。

先针对梁惠王的疑问,用比喻说明凶年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而后正面论证只有“行王道、施德政”才能使天下之民归顺。

孟子饰辞古制,提出“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的措施和要求,其实是没法实现的,但主张减少劳役、发展生产、创办教育、利民保民,仍是反应了孟子“保民而王”的踊跃思想。

行文自然流利,说理透彻,比喻鲜亮,又善用排比、对偶,更增强了文章的气概和节奏感。

本文论述“保民而王”的看法特别透彻。

首段先写梁惠王怀疑,为答问作准备。

第二段针对疑问,巧用比喻释疑,使惠王理解小恩小惠“绝望民之多于邻国”。

第三、四段正面论述行“德政”的措施和气处。

末段巧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批评人死罪岁,自然得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

全文构造谨慎、有条有理,论证严实,说服力强,使惠王信服,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论辩才能。

《劝学》节选自《荀子·劝学》。

《荀子》共二十卷,收文章 32 篇,《劝学》是第一篇。

原文分两部分,分别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这里节选的三段,在原文的第一部分中。

文章以很多生动的比喻论述了学习在增添知识、培育道德、发展才能方面的重要性,指出人生来并无什么不同,人的知识、才能、道德主要依靠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所以,任何人都应当有步骤地不中断地坚持努力学习。

荀子重申教育的功能,学习的重要,是有踊跃意义的。

在这篇文章里,说理是经过大批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进行的,这些平常生活中常有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表达得详细生动,理解易懂,从而使文章更拥有说服力。

如文章的第二段,作者论证学习的作用时,先用“吾尝整天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来说明学习的作用,而后以四个同类事物: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设喻,来说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从同一个角度,频频加以说明。

必修三第三单元之古代议论性散文

必修三第三单元之古代议论性散文

必修三第三单元之古代议论性散文一、《寡人之于国也》(1)记叙了孟子答梁惠王问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

行文自然流畅,说理透辟,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和对偶,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论辩才能。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

主张施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

但同时却主张恢复西周井田制度。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孟子的文章恣肆雄辩、感情强烈、词锋锐利。

善设譬喻。

(3)所谓“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有这样十大家:儒家,代表人物是孔丘、孟轲、荀卿;墨家,代表人物是墨翟;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韩非;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周;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陈相;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此外,还有阴阳家、小说家。

诸子的代表作品有《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

二、《劝学》(1)围绕“学不能够已”这个中心论点,使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相关学习的问题。

(2)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他认为人理解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他主张“法后王”,在政治上主张用“礼”、法和术来维持社会秩序。

他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3)《荀子》中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

语言丰富多采,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着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

(4)“人生离不开积累”荀子在论述学习离不开积累时说:“不积跬步,……功在不舍。

”聚小流而成江海,积跬步而至千里,骐骥千里,非一跃之功。

积累使人丰富,积累使人渊博。

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者、也、乎、矣、焉、哉、与、所等2. 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理解3. 特殊句式的理解- 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等4. 文言文篇章结构分析- 记叙、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的辨析二、现代文阅读与鉴赏1. 现代文文章类型及其特点-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2. 文章主旨大意的把握3.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鉴赏- 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4. 文章结构与行文逻辑三、写作技巧与方法1. 写作基本要素- 主题明确、材料充实、结构完整、语言准确2. 写作类型与技巧-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方法3. 写作常见问题及对策- 跑题、结构混乱、语言空泛等四、文学常识与作品欣赏1. 中国古典文学重要作品概述-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2. 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3. 外国文学名著简介4.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五、语言知识与运用1. 词语的正确运用- 近义词辨析、成语用法等2. 句子成分分析- 主谓宾、定状补等3.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4.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六、古诗文背诵与默写1. 必背古诗文篇目2. 背诵技巧与方法3. 默写注意事项七、阅读理解与答题技巧1. 阅读理解题型分析- 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2. 答题技巧与策略- 快速阅读、关键词定位、逻辑推理等八、课程标准与考试要求1. 教育部门对语文必修三的课程标准2. 考试大纲要求3. 备考策略与方法以上是“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大纲,您可以根据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扩展,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详细的解释和例证。

在撰写时,注意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并保持逻辑连贯性。

最终的文章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格式规范的Word文档,方便阅读者下载和编辑。

必修三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必修三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梳理】《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是记孟子答梁惠王问所讲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

行文自然流畅,说理透辟,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和对偶,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论辩才能。

1、重点字词:数罟(gǔ)洿池(wū)鱼鳖(biē)河豚(tún)狗彘(zhì)庠序(xiáng)孝悌(tì)饿莩(piăo)2、一词多义凶河内凶(庄稼收成不好)凶多吉少(不吉利的事)汉初匈奴凶黠(凶恶,残暴)甫闻凶讯(不幸,多指丧事)缉拿元凶(杀人的人)加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施加)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放上)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夸大)或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天之行,或日或雨(有时)莫之或止(表示不定)云霞明灭或可睹(或许)数:①几,若干②密③数目④屡次数罟不入夸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见不鲜()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发:①打开②派遣③花开放④发射野芳发而幽香()百发百中()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直:①通“只”②直接③价值④不弯曲⑤径直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理直气壮()随君直到夜郎西()兵:①兵器②军队③战争④士兵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穷兵黩武()草木皆兵()非我也,兵也()胜:①尽②战胜③胜利④承受⑤超过⑥优美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驴不胜怒()巴陵胜状()谷不可胜食也()3、文言虚词于:①对,对于②比③在④到⑤跟⑥向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则移其民于河东()十年不收于国()以:①拿,用②按③因为④表修饰⑤表并列⑥表顺承⑦认为请以战喻()皆以美于徐公()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斧斤以时入山林()以其无礼于晋()阙秦以利晋()敢以烦执事()之:①的②取独③代词④语气助词⑤动词⑥宾语前置标志何厌之有()五亩之宅()辍耕之垄上()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填然鼓之()何异于刺人而杀之()4、通假字直不百步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涂有饿莩而不知发()5、古今异义:弃甲曳兵而走古:()今:()养生丧死无撼古:()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今:()6、词类活用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可使足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填然鼓之()然而不王者()养生丧死无憾也()王无罪岁()7、特殊句式非我也,岁也()可以无饥矣()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劝学》《劝学》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文学常识1.文学概念与文学形式-文学的定义-文学的特点-文学形式:诗、词、赋、曲、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与分析2.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古代文学流派:汉赋、唐诗、宋词等-现代文学流派:新诗、白话小说、现代散文等-文学流派的特点及代表作品分析3.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文学批评方法:文本批评、心理批评、历史批评、社会批评、意象批评等-文学批评理论:传统文论、结构主义文论、阐释学文论、后现代文论等-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在文学解读与鉴赏中的应用4.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文学发展的历史概况、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与代表作品-世界文学史:主要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文学发展的重大事件与影响第二部分:作品分析与学习方法1.作品背景与作者介绍-作品出处及创作背景分析-作者的生平与文学特点介绍2.作品解读与意义分析-作品的主题与意境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的叙事结构与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深层含义与社会意义分析3.作品的审美特征与价值评析-作品的风格与形象描写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分析-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评析-作品的时代价值与个人价值评析4.阅读与写作方法-阅读方法:快速阅读、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的使用与技巧-写作方法: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写作方法的特点与技巧第三部分:常见文学作品分析1.古代作品分析-古代文言文作品:《论语》、《孟子》、《红楼梦》等-古代文学作品:《诗经》、《离骚》、《上邪》等-古代小说作品:《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2.现代作品分析-现代文言文作品:《圣经》、《说文解字》、《文心雕龙》等-现代白话文作品:《呐喊》、《骆驼祥子》、《围城》等-现代小说作品:《茶馆》、《骆驼祥子》、《活着》等3.外国文学作品分析-英美文学作品:《哈姆雷特》、《了不起的盖茨比》、《傲慢与偏见》等-俄罗斯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罪与罚》、《安娜·卡列尼娜》等-法国文学作品:《悲惨世界》、《三个火枪手》、《傲慢与偏见》等4.名家作品赏析-李白:《静夜思》、《将进酒》等-杜甫:《月夜忆舍弟》、《登高》等-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苏轼:《水调歌头》、《赤壁赋》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以上是____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三主要涉及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古代诗词鉴赏等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文言文阅读1. 句读:主要掌握重叠句、倒装句、比喻句、排比句等句型的理解和分析方法,注意理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辞章:包括对文言词的理解和掌握,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虚词、副词、介词等词类,在词义、用法、修辞等方面要有实际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古文篇章阅读:主要是通过阅读古文,熟悉和掌握古人的思想、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古文鉴赏能力。

4. 古文选读:主要是通过选读古代文言文短篇,包括命题作文、议论文、传记文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与写作1. 理解文章主旨:要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并能归纳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2. 理解作者意图:通过阅读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测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能对文章内容进行评论和思考。

3. 掌握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注意修辞手法与作者意图的关系。

4. 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包括提纲式作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种文体的写作。

三、古代诗词鉴赏1. 学习古代诗词基本知识: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起源、特点和流派等,能对唐宋诗人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2. 诗词鉴赏方法: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理解诗词的意象、抒情、意境等方面的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名篇欣赏:通过阅读和分析古代名篇,能够准确把握诗词的意义和特点,并能进行欣赏和评析。

4. 古代文学与当代生活的关系:通过学习古代诗词,能够对当代文学和生活有所启发和反思。

总结起来,高一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古代诗词鉴赏等几个方面。

学生要通过学习和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和诗词的意义,理解作者的态度和意图,同时也能够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欣赏。

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师说》通假字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⒉或师焉,或不焉一词多义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③吾师道也: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吾从而师之⑥则耻师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吾师道也④道相似也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六艺经传无①孰能无惑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⑦其可怪也欤之①择师而教之②郯子之徒士大夫之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③古之学者古之圣人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⑤句读之不知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⑦师道之不复⑧吾从而师之于①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乎①其皆出于此乎②生乎吾前③固先乎吾词类活用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吾从而师之3.吾师道也: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6.则耻师焉:7.小学而大遗:8.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古今异义⒈古之学者必有师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⒊吾从而师之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⒌今之众人⒍年十七,好古文特殊句式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耻学于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不拘于时《过秦论》通假字1、外连衡而斗诸侯2、合从缔交,相与为一3、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一词多义因①因遗策②因利乘便③因河为池及①非及向时之士②及至秦始皇北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②追亡逐北制①赵奢之伦制其兵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③履至尊而制六合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②收天下之兵信臣精卒陈③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④行军用兵之道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②追亡逐北③吞二周而亡诸侯利①因利乘便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而①振长策而御宇内②尊贤而重士③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词类活用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2、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外连衡而斗诸侯6、会盟而谋弱秦7、约从离衡8、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9、以弱天下之民10、序八州而朝同列11、却匈奴七百余里13、吞二周而亡诸侯1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15、履至尊而制六合16、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17、执敲扑而鞭笞天下18、将数百之众19、《过秦论》20、且夫天下非小弱也21、尊贤而重士22、追亡逐北23、秦孝公据崤函之固24、临不测之渊,以为固25、因利乘便古今异义1.以为桂林、象郡2.迁徙之徒也3.山东豪俊遂并起4.皆明智而忠信5.国家无事6.才能不及中人特殊句式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铸以为金人十二3、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4、委命下吏5、聚之咸阳6、以为桂林、象郡7、而倔起阡陌之中《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2、颁白着不负戴于道路矣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古今异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词多义之1、邻国之民不加少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填然鼓之4、未之有也于1、寡人之于国也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以1、请以战喻2、以时入山林3、申之以孝悌之义然1、河内凶亦然2、填然鼓之3、然而不王者而1、弃甲曳兵而走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特殊句式1、是亦走也2、非我也,兵也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4、树之以桑5、申之以孝悌之义6、未之有也《劝学》通假字1、輮以为轮2、虽有槁暴3、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一词多义于1、青,取之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善假于物也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吾尝终日而思矣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蟹六跪而二螯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一1、骐骥一跃2、用心一也利1、非利足也2、金就砺则利词类活用1、輮使之然也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非能水也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而绝江河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假舆马者6、蟹六跪而二鳌固定句式无以至千里。

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三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三单元

穿
③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称王
(2)动词活用作名词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
死去的人
(3)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文化常识
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 周代叫庠。
杏坛,实际是指“孔子讲学的地方”,现 在也多指教书授人的地方。指教育界。
杏林,指中医学界的代称。 以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
名词作动词,低于 意动用法,以……为耻 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名作动,学习
五、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师道也(不耻相师) 吾从而师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老师 动词,学习 意动用法,以……为师 动词,从师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名词,军队
2.道
(勉励/规劝、劝戒) (检查/参加、加入) (强、洪亮/疾病、快) (凭借、借助/不真) (因为心思/读书用功) (脚/跪下) (即使/虽然) (金属/金子) (渡/断绝) (把…做成/认为)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愿大王少假借之: 周公旦假为天子. 七年。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用来……的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无论,不论 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要学习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的人
四、词类活用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小学而大遗 吾师道也
•百有余年矣
“有”通“又”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 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的词汇特点- 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结构- 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理解2. 文言文阅读技巧- 上下文推断法- 词类活用的理解- 虚词的用法与意义3. 文言文经典篇章分析-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桃花源记》二、现代文阅读与鉴赏1. 现代文阅读技巧- 抓住文章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结构与布局- 理解作者的观点与态度2. 现代文体裁特点- 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3. 现代文经典篇章分析-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朱自清的《背影》- 老舍的《骆驼祥子》节选三、写作技巧与练习1. 写作基础知识- 作文的基本结构- 论点、论据与论证- 修辞手法的运用2. 写作类型与技巧- 记叙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 说明文写作3. 写作实践与范文分析- 记叙文范文分析- 议论文范文分析- 说明文范文分析四、文学常识与作品欣赏1. 文学基础知识- 文学体裁的分类- 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 文学流派与时期2. 中外文学作品欣赏- 中国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外国文学作品3. 文学批评与分析- 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 - 人物形象的塑造- 艺术手法的运用五、语言知识与运用1. 词汇与成语- 常用词汇的积累- 成语的意义与用法- 新词语的理解和应用2. 语法与修辞- 句子成分与句型- 修辞手法的种类与效果 -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3. 语言运用实践- 口语表达与演讲- 书面表达与书信写作 - 媒体语言的特点与运用六、综合实践活动1. 研究性学习- 选题与资料收集- 研究方法与过程- 研究报告的撰写2. 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知识的应用- 跨学科的学习项目- 社会实践与语文学习七、考试技巧与备考策略1. 考试题型分析- 选择题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答题策略- 作文写作指导2. 备考计划与方法-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知识点的系统梳理- 模拟考试与反馈调整八、附录- 常见文言文虚词表- 常用成语及解释- 经典诗词选读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编辑和格式化。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积累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积累

语言积累
答案
3古今异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的凭借. 今义: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吾从而师之 古义: 从,跟随;而,并且. 今义: 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答案
④无贵无贱 古义: 无论,不分. 今义: 没有.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 不一定. 今义: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⑥年十七,好古文 古义: 先秦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 今义: 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答案
4.语句翻译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 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文: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这样险固的地势,拥有雍州这样广大 的地区,君臣牢固防守以便伺机夺取周朝的政权,怀有席卷天下、控制 寰宇、统一四海、吞并各国的野心.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译文: 秦国趁着有利的形势,宰割天下诸侯,分割各国的土地.强国请求 投降,弱国入秦朝拜.
答案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 ,强健的筋骨,却可以向上吃泥土, 向下喝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
答案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孝公既没: 通殁,死. ②合从缔交: 通纵. ③赢粮而景从: 通影,像影子一样. ④百有余年矣: 通又. ⑤威振四海: 通震,震动.
答案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 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卒 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 4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 粮而景从. 译文:率领疲惫不堪的士卒,带着几百人的队伍,回过头来攻打秦国;他 们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 一样应和着,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

高一语文必修Ⅲ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Ⅲ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Ⅲ知识点总结本册课本分四个单元,体裁分别是小说、古代诗歌(唐诗)、古代议论散文、科学文艺作品。

其中,前两个单元侧重“品味与鉴赏”,第三单元侧重“思考与领悟”,第四单元侧重“沟通与应用”。

一、第一单元欣赏中外小说:《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

相对于初中阶段所学的小说而言,这几篇小说情节结构比较复杂,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比较广,而且风格多样。

㈠《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为该书序幕之一,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做了具体的介绍,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

㈡《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关注的是一位下层农村妇女祥林嫂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一以贯之地体现了鲁迅关注农民命运、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成就。

㈢《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成功塑造了一位“硬汉子”形象。

作品中充满象征意味的故事,简洁洗练的文风,生动的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海明威炉火纯青的叙事艺术。

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欣赏《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可以通过分析这三个要素把握小说的主旨。

而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则是重点,三篇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很成功的,像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祥林嫂、桑地亚哥,无不栩栩如生,学习时可以从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方面来把握。

另外,在单元提示中提到另外一个学习重点就是品味语言,包括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作者的叙述语言的品味。

前者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得到解决,后者则需要单独拿出来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两篇的叙述语言相对比较客观,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小说大多是这样的风格。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与海》的叙述语言,前者的有意拖沓、刻意啰唆,后者的简洁明快,都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

高一必修三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三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三文言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作为我们学习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一必修三中的文言文知识点更是需要我们掌握和理解。

本文将对该部分的文言文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诗词鉴赏高一必修三中的文言文中,有很多古代诗词需要我们进行鉴赏。

对于这些诗词,我们需要关注其意境、表达方式及诗人的感悟。

例如文中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揭示了秋夜的静谧和凉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赞美之情,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二、古代散文高一必修三中的古代散文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散文以自由灵活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具有独特的魅力。

例如《子夜四时歌》一文,通过对四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时光飞逝的思考,引发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光流转的深思。

三、典故引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了很多典故,典故的引用既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也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例如文中出现的“黄粱一梦”就是源自于《庄子·逍遥游》的典故,意味着人生短暂如梦,不可执着于名利,而应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四、修辞方法修辞方法在文言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文章更加凝练和生动。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夸张、对偶等。

例如文中的《游仙词》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使用了很多比喻和夸张手法,让人们感受到虚幻的仙境和纷繁的景色。

五、主旨和结构文言文的主旨和结构也需要我们重点关注,通过分析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思想。

例如文中的《滕王阁序》以写滕王阁为主题,通过形容滕王阁的形势变化,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壮志凌云的情怀。

通过对高一必修三中文言文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让我们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但是,要记住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文言文的学习,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2020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综合应用》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

2020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综合应用》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

“古代议论性散文”综合应用学习目标1.梳理单元知识;2.了解古代散文阅读方法;3.学会论证。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他为“荀卿”。

其政治思想主张,礼法兼治,强调尚贤使能。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贾谊的文章气势雄伟,畅达,辞赋以《吊屈原赋》为最。

政论文以《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文章脍炙人口。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字词汇总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狗彘(zhì)庠(xiáng)序饿莩(piǎo)养生丧(sàng)死中(zhòng) 绳槁暴(gǎo pù)跂(qì)而望矣跬(kuǐ) 步崤(xiáo) 函瓮牖(yǒu)召(shào滑)俯首颈系(xì)践华(huà)为城劲(jìng)弩蹑足行(háng)伍句读(dòu)官盛择近谀(yú) 郯(tán)子课文精要理清结构《寡人之于国也》第一部分提出“民不家多”的原因;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家多”的原因;第三部分阐述“民不家多”的根本措施。

《劝学》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第三段论述学习的作用;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过秦论》第一部分(1—4)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第二部分(5)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散文知识点复习教学博苑2012-03-04 17305d56b7b40102dut2高一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散文知识点复习教材篇目《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单元目标1.积累掌握本单元出现的重点文言知识。

重点实词发、加、绝、道、假、传。

重点虚词而、于、以、焉、则、所。

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学习并掌握阅读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基本方法。

4.识记本单元出现的文学常识。

重点难点目标1、2、3。

课时安排2课时一、文言实词(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只是,不过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智慧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倔—崛,崛起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影,影子名词作状语,像影子那样秦有余力而制其敝敝—弊,弊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有—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授,传授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竭力尽心弃甲曳兵而走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博地学习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报仇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以为轮把……作为师不必贤于弟子不一定养生丧死无憾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种植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读“wàng”名词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数词作动词,专一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响声一样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依次序排列,使……朝拜以愚黔首使动用法,使……愚昧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二)写出下列实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发(1)涂有饿莩而不发开启、打开(2)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开放(5)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6)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崛起(7)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作、抒发(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显露(9)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头发,读fà(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阐明加(1)邻国之民不加少更、更加(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夸大,超过(3)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加上,把一物放在另一物的上面(4)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施予、给予(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增加(6)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好处(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施加、施用(8)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胜过(9)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加以,予以绝(1)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断绝、挣断(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绝交(5)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绝命(6)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断绝、消失(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特、奇异(8)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假(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给(4)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5)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临时的,代理(6)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给予(7)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jià,假期(7)那里去辨甚么真是假虚假(9)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之一毛假如道(1)有碑仆道道路(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3)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行道里程(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道理(5)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方法、措施(6)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法令、制度(7)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谈论(8)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规律,法则(9)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疏通、引导(10)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风尚传(1)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传送(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教授(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传说(4)舍相如广成传舍驿站、客舍(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义的文字(6)孟子对曰“于传有之”书传、文字记载(7)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捎二、文言虚词而(1)弃甲曳兵而走连词,表修饰(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连词,表转折(3)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5)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6)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连词,表假设(7)而母立于兹代词,你的(8)拔剑撞而破之连词,表顺承于(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在(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3)则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介词,对于(5)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被、向(6)青,取之于蓝介词,从(7)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介词,跟以(1)请以战喻介词,用(2)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时(3)以五十步笑百步介词,凭借(4)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5)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连词,来(6)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介词,因为(7)以为轮,其曲中规介词,把(8)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连词,表目的“来”焉(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2)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3)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相当于“之”(4)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啊”“呢”(5)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7)于其身,则耻师焉语气助词所(1)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名词,处所,地方(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存在地方(3)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其中“所”相当于“所字结构”的“所”(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所以”表示原因。

相当于“……的原因(缘故)”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连词,表承接关系,“就”“便”(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连词,假设关系,那么……就(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连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连词,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5)非死则徙尔连词,表选择关系,就(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7)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副词,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

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三、翻译句子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四、素材集成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适用话题“看问题抓事物本质,不能仅停留表面”“对人与对己”“谦虚”精彩运用其实“五十步笑百步”是一般人的通病,他们往往只看到別人的缺点和短处,却不明白自己也犯了相同的错误和毛病,还一味批评別人,而不会检讨自己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实在是标准的“五十步笑百步”。

朋友,当你想取笑别人的错误时,先要扪心自问,这样的错误,我犯了吗?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时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今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寡人之于国也》)适用话题“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人与自然的和谐”精彩运用近百年来,不和谐的场景一幕幕在加速上演着。

当蒸汽机代替了手工作业,当电能、核能代替了煤炭石油时,人们逐渐破坏了自然的和谐。

不知道多少黑烟毒气排入了原本湛蓝的天空,不知多少农药灰尘在大地肆意飞舞。

而一次性餐具、不可降解的塑料袋、电池等产品也正在不断地破坏着生态的和谐,破坏着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和谐。

或许几十年、几百年后我们将没有了赖以生存的淡水,也许石油等一次性能源也将很快被用尽,届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生态的和谐是多么的重要啊!听听孟子的呼声吧!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适用话题“学习”“超越”“进步”精彩运用这句话的原意是指靛青染料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用在此处其意是强调学习的功效。

是的,学习者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知识,每个人都要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人只有不断学习,改造自己,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

后世一般把“青出于蓝胜于蓝”用来形容学生胜过老师,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相似。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适用话题“学习与思考”“反思与进步”精彩运用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染上一些灰尘——诸如懒惰、自卑等等。

而这些灰尘虽然用肉眼不能看清,却会让我们的大脑运转不灵,直接影响我们的前程。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时时反省,就像曾子那样每日多次反省“为人家办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适用话题“坚持积累”“量变与质变”精彩运用“泰山不择细壤故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成其深”,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应加强积累,注重积累的重要性。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生活是由无数个烦恼组成的念珠,你必须微笑着数完它”。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只有在积累中走完人生这个过程,才能体会生活的真谛。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适用话题“持之以恒”“执著”精彩运用执著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执著是坚守,在纷至沓来的诱惑面前,如锚碇般坚强稳定,稳住左顾右盼,游离不定的心思;执著是忘情是专注,是一心一意的全神贯注的追寻、探索,是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探求;执著是热情的投入,是一份深深的眷恋;执著也是给予是付出,是全副身心的追求。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适用话题“恒心”“浮躁”“毅力”精彩运用蚯蚓的体内是没有骨头的,可偏偏就是这么一种无骨的动物,身上却具有比那些有骨者更多的坚强与韧性。

一辈子锲而不舍地躬行,用柔弱的躯体,在漆黑的无路的地下,开辟出一条生之路来。

8.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师说》)适用话题“各有所长”“自信”精彩运用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

古人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作为师长,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着“礼贤下士”的原则,真诚地、虚心地向每一个孩子们请教,哪怕是一个很不起眼的问题,孩子们也耐心地、认真地、幸福地告诉我《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主要内容,《哈里·波特》怎么怎么好玩,他们还会告诉我新建的儿童公园在哪……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