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新课程标准论文范文3篇

新课程标准论文范文3篇

新课程标准论文范文3篇新课程标准管理论文一、吃不透新课标理念小学语文教材上有这样一个要求学生续写的作文练习:一天早晨,我穿着新衬衣去上学,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小女孩拿到教师批改完的作文后哭了,成绩不好。

因为她写的是她的同桌不小心在她的新衬衣上蹭上了圆珠笔油。

老师的评语是:选材没有积极意义,故事太平淡。

班上的高分作文中一个写的是在公共汽车上与小偷搏斗,结果新衬衣被撕坏了;一个是扶老奶奶过街时,老奶奶吐在她的新衬衣上了。

其实小女孩写的作文才应该是高分的,因为它才是最真实的。

也许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按照新课标要求,学生的作文立意要高,但是老师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真实。

于是这样的一个作文题目在老师的引导下变成了一个叫人说谎的题目。

教师吃不透新课标理念而把理论强加到学生头上的行为是很危险的。

二、机械套用理论模式新课标的评价体系要求评价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历程,及时给予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于是有一些人就把赞扬变成教育评价鼓励的惟一方法,毫无原则地在课堂进行“批发式”的表扬。

这就有违赞扬的初衷,不但不会有鼓励引导的作用,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曾经有一个老师说过:“陶行知对犯错误的学生还奖以糖果呢,我美言学生几句有什么不该?”其实,那个带有一定正义感的同学打人后认识了错误,陶行知对依嘱前来的学生奖以糖果,是以严肃的要求为前提,且奖中带有引导的,不是毫无原则和目标的滥奖励。

教师只是形而上地模仿,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三、缺乏对社会环境的关注营造一个让孩子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很重要。

传统的中国父母忽视了孩子作为社会人的成长过程和孩子独立人格魅力的培养,因此我们的素质教育还应该加强整个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的建设和发掘,继而充分发挥这一巨大资源的作用。

四、无充足的优秀师资支持决定新课标能够很好执行的必要因素就是优秀的教师队伍,而一个学校能够具备这一点又是很不容易的。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任课老师更新思想观念,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技能。

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实现创新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角色扮演法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注重提高知识应用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但一些任课老师没有严格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制约教学效果提升,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从而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1.合理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初中历史教学包含大量的历史史实,面对复杂的史实,重视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为此,必须创新教学内容设计,改变历史知识繁、难、偏的现象,通过基本知识的讲述,剖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让学生有效获取知识,加深印象。

例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学习时,对于这种抽象的内容,任课老师可以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的参战国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分析“一战”后的世界格局,让学生思考其成因和结果,体会“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国家的多极格局。

并拿出地图让学生圈出帝国主义,从而对当时的世界格局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并对历史事件重现,让学生加深印象,深刻感悟到历史的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

2.注重角色扮演法的应用新课程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任课老师则扮演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角色扮演法由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和事件,由任课老师提供素材或话题,或者由学生编写历史话剧,然后搬上讲台。

例如,“美国南北战争”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北方资产阶级和男方种植园奴隶主,从自身利益出发,就关税、劳动力、市场、原料等进行课堂表演,阐述自己的观点。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论文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学生座位巧安排学生座位安排最容易使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产生矛盾,处理不好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要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调查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兴趣、爱好、性格,各科学习情况与同学关系等。

可以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对学生进行基础分类,也可按学生相对成绩进行分类或者依据学生个性分类,将学生分配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安排好座位,这些学生位置相对保持稳定。

这样的编排方式,便于形成“你帮我扶”的良好班风。

由组长帮助小组内差生,协助老师检查、督促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促使其不断进步。

以此形成结对帮扶关系。

二、建立有效的帮扶制度低年级学困生相对较多,这是既定事实。

老师要是一一对他们进行补缺补差是不现实的,要是放手不管,这些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差,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要求。

结学习帮扶对子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有效办法。

这样做比家长为孩子请家教,比老师隔三差五地辅导一下效果好。

具体做法是,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帮扶一个学习差的学生,并把他们安排在同桌,同一个小组,这样便于检查作业,发现问题能及时给予辅导。

这样做既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好的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好学生的个人成就感油然而生。

同时建立“帮扶成效”考核奖励机制。

这种机制,主要是用来提高帮扶双方的兴趣,让他们保持一颗强烈的好胜心和永久的责任心。

对于帮扶效果好的同学,教师除了精神上的鼓励外,还可加分或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帮扶效果好的在班上评先选优时可适当加分或倾斜。

这样,既培养了帮扶者的能力,又检验了帮扶者掌握知识的情况,还为教师挤出更多时间。

三、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纪律是上好课的保证,没有好的课堂纪律,老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乱哄哄的课堂上就是想学习的学生也没法学好。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研究论文:核心素养课程构建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研究论文:核心素养课程构建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研究论文:核心素养课程构建一、核心素养与双基关系:核心素养是人类为迎接21世纪信息文明的挑战而确立的观念。

信息文明具有全球化、知识本位、创新驱动等特点。

在信息文明日益严峻的挑战面前,我国主要按照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要求而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的缺陷日益突出,因此我国提出核心素养这一观念,试图实现我国教育与信息文明时代的转型。

知识本位与创新驱动的特点,要求人必须具有批判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全球化的特点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复杂交往能力。

核心素养即人们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确定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

张华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有三个显著特点:首先,它是一种高级能力,以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附带交往能力为核心;其次,它具有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负责任的创新创造与批判;第三、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应对信息文明的召唤。

那么,教学中如何超越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特征的“双基”教育,走向素养教育。

作者给出了三条建议:第一、转变课程知识观。

知识其本质在于探索,揭示世界。

课程知识本质上是帮助学生探索揭示世界,以持续产生并发展自己的思想或理解。

那么,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重建课程知识。

首先,课程内容是由核心观念构成的,而不是由零散的知识点或孤立的事实构成的。

每一门学科都要基于“少而精”的原则选择最有价值的学科知识,都要从零散的知识点走向拥有内在联系的学科核心观念。

其次,学科探究与实践是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

将学科探究与实践基于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征化进行转化,由此成为具有发展连续性和进阶性的课程内容。

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亲身探究与实践学科核心观念,由此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第三、教师与学生个人的知识是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

教师需要将学科内容转化为适合教学的学科知识,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科观念,培养核心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之间进行着对话和互动,共同构建了丰富的课程内容。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浅谈新课程论文篇一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

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

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

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

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我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认识论文

我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认识论文

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教师的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找到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法。

幽默、富有情趣、诱导的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优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正确的选取教学方法,差生学习主动性差、基础差,教师要考虑差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尽可能为差生提供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调动他们自我建构的积极性。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教学过程中要恰当的设问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恰当的提问往往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思维发展,通过提问来激发、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由于差生不注意复习和对知识的巩固,不注意知识的再现,对所拥有的知识不能透彻理解,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所以,教师课堂提问既要考虑新知,又要通过提问来巩固和回忆旧有的知识,以进行多次建构和分散复习。

思维水平的提高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学困生遇到问题不积极主动思考,现代学习中提倡以问题为线索的教学,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激活差生思维。

要允许学生失败,让学生充分思维,课堂提问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按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或则回答问题错误,教师就会让学生终止回答,这样会使学生不知所措,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所以,要让学生充分思维,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错误和思维的缺陷。

2、提倡合作学习与学生自主探索在生物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学习尖子也不是课堂的焦点,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充当主角。

这样,学困生既有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又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讨论的群体活动。

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通过学生思维接触,教学系统的优化组合,实现思维发展。

由于教师和学生不在一个思维水平上,学生之间的交流能让其更了解自己思维的不足,调节自己的学习。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第一篇:新课程下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新课程教育改革是教育进入到21世纪后,传统教学体制与教学观念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所必须做出的变革。

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和观念下,教育思想陈旧,其与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育模式无法相互适应。

特别是美术教学,在传统应试教育的体系中,其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推进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传统美术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分析1、美术教学的边缘化与美育的目的无法适应新课改的目的在于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增长,使得其各个能力全面提升。

而素质教育是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而美育教育的中心环节及是美术教育。

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改革的同时,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却与美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无法适应。

首先,在学科定位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偏见影响,美术学科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副科环节。

这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无论是课时还是授课内容,美术教育往往容易被广大教师所忽视。

本来就显得偏少的学时安排,往往面临着其他学科的挤占。

而在教学效果评估及学习成绩的考核上,美术教育往往不能有所体现。

其次,目前的美术教学呈现出弱化趋势,就师资力量而言,其往往相当薄弱。

在教学水准和教学方式上,无法与其他学科一样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涌入。

并且,由于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美术教师队伍还呈现出人才流失的现象。

这更加大了传统美术教育教学的困境。

2、美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无法与学生兴趣形成共振受到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美术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上,显得非常陈旧和落后。

当前,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教育基础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其在美术教育教学上,仍然呈现出教学方式简单、教育内容弱化、教学手段单一的现象。

美术教育在一些地区的课堂上,被简单地等同于画画,而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仍然处于临摹阶段。

对模型的简单模仿和对画面的单一呈现,是当前最主要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新课程论文篇一课程改革不仅是一项教育事业内部的改革,而且是一项社会化的一项工程,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的在改进和完善。

作为一名教育者,应重视课改的重要性,积极思考切实有效的模式,主动参与课改实践,发挥课改的优越性,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从而优化我们的教育。

纵观各种关于课改的学习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这次课改的几大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在课程实施方式的改革、课程教材的改革等等,在学分制和课程管理上都有了改变,职业学校还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师的培养上也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在传统的课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所以同级别的学习,同级别学生都是用的一样的教材,和一样的课程,这就是所谓的“统考”,这种传统的课程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教育也必须要顺应时代,这也是根据社会发展来决定的。

在学科课程实施中,作为专业课,我们在新新课程中加强了对学生实验、实践、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如计算机专业就开设几个板块的课程,有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数据编程等,这些课程贯穿于各个学期中完成,这样就能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开学生的空间思维。

新课程体系注重多样化、多层次、多实践,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发展空间。

二、新时期课改的评价体系课堂评价体系一直都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技巧,有研究表示,有效的课堂教学与评价体系分割不开的。

因此,新时期课堂教学必须要优化评价体系,打破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评价体系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气氛,其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评、评什么等笼统不明确,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评价观点以教师为主,这样就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评价体系,一定要把重心转移到学生的素质上来,把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组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让同学们真正的快乐的学习。

因此,新时期的教学评价一定要做到整体性、全面性,既要对学生学习成绩做出评定,又要正对学生的各种特征做出评定从而充分的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的衡量和评价,才能充分的创新课堂。

语文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优化对策

语文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优化对策

语文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优化对策一、创新语文阅读教学形式阅读教学形式,主要是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阅读任务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

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方式的创新,能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运用多样性的阅读教学手段,彻底改变教师单向讲解的教学模式,紧紧围绕阅读教学目标,为学生选择针对性的阅读教学形式,构建高质量的阅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理解文章的主旨与思想情感,由此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与文章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

比如,在人教版五四制《陶罐与铁罐》一课中,需要学生在阅读中掌握陶罐与铁罐的对话,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的谦和友善,能够理解陶罐与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其长处与短处,促使学生正确地看待人与事物。

为此,教师便可以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演绎出陶罐与铁罐的不同形象与神态,由此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这样一来,角色扮演的阅读方式,不仅契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还有利于学生热情饱满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之中,从而更为透彻地体会文中的真谛,真正意义上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果。

又或者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但是大多数学生并非去过西沙群岛,单纯地通过课文阅读,无法让学生真实地感悟其美景,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出西沙群岛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给予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之感,直观地看到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与丰富的物产,由此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大自然的热爱,从而实现学生的高效率阅读。

二、科学制订阅读教学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订是保障阅读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促使阅读教学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之下,语文教师要明确每节课的阅读教学目标,既要符合新课程的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入手,又要保证各个阅读目标之间互相融合、渗透,以此来为科学地制订阅读教学目标、为高质量的阅读教学提供保障。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论文:读写共栖,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论文:读写共栖,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论文:读写共栖,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对于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颁布,提出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加强课程内容整合”“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等课程理念。

在这些课程理念的观照下,读写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亟须更新和发展。

笔者认为,“读写共栖”是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一、读写结合与读写共栖1. 读写结合的发展与主要问题读写关系的研究历来是语文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我国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对读写关系的朴素认识。

20世纪20年代,国内便开始了对“读写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1924年,现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在其第一部语文教学法专著《新著国语教学法》中提出“缀法与读法的联络教学法”,这被认为是“读写结合”概念的开端。

之后,许多语文教育家都对“读写结合”有过论述。

石民镛在《小学课外作文指导法》中写道:“我以为看书同作文应当打成一片。

看书有了感想和意见,就作文;作文要取材料,就看书。

如此看书,看书有了目的;如此作文,作文不至枯燥。

”叶圣陶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分析了阅读对写作的意义:“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

”“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地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

”张志公在论及写作教学原则时,提出:“主要的原则应该是密切地结合阅读教学,因为只有把语言的运用(写作)建筑在语言的吸收(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读写结合的教学实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徐开质“‘三步十二式’读写结合”教学法,王运遂“读、写、改整体”教学法,许祖云“多读多写,读写结合”实验,阳仁杰、曾齐圣“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实验等。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论文范文5篇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论文范文5篇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论文范文5篇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与实践中去掌握、去理解,而不是单一地听教师讲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论文范文5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论文范文一摘要:现如今的高中数学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已经失去了对于学习的热情,大部分学生似乎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而且高中生处于升学考试的最重要阶段,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了,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游戏教学是个不错的方法,数学游戏表面浅显,实际上对于数学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通过较浅显的数学游戏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这对于日后习题难度的增加及知识的拓展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教师要明白数学游戏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数学态度。

关键词:数学游戏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要想学好一门科目,兴趣是始源。

要想改变现在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就需要转变枯燥的教学方式,以及落后的教学理念,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为枯燥的高中课堂增添一丝活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由此看来,数学游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

所以要想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教师必须想办法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而数学游戏教学的方法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便利。

一、师生积极参与,营造和谐氛围数学游戏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智力游戏,虽考验学生的动脑能力,但实质上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求并不高,更不需要对于学生进行分别辅导,这样一来就保证了学生的自尊心。

数学游戏就是让学生在游戏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数学规律及数学思想,自己通过动脑思考出的问题总是印象深刻,这就是数学游戏教学受到欢迎的原因了。

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才得以展开,教师要想营造出和谐的氛围,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设计出诙谐有趣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精选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共5篇)【教学论文】

精选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共5篇)【教学论文】

第1篇:关于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思考实施小学语文新课改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目标,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应当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启发学生积极学习和自主学习,实现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是,一些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时候,常常存在一些困惑。

下面,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师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新课改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师体现自身的教学主导性以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以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语文这门学科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借助自身的语文实践。

并且,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个性化,不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学习实践。

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充足的看书、写字、交流、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以及注重班级所有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具备条件,这就需要教师体现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主动性,充当引导者、组织者。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

在学生具备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方法后,可以有效地贯彻实施自主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体现自身的主导性,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和沟通交流;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组织全班沟通,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得以发展和提升,进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最根本的是在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放弃教师的引导。

这是因为教师的引导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引导,一方面要应当具备清楚的和真正能够实施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教学目标与学生自主学习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针对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较为重要的知识,教师需要加以引导。

二、在灵活应用教材文本的同时适当地引用其他教学资源在之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视教材为经典,仅仅是照本宣科,不能调整教材内容和增删教材知识。

新课程有效教学论文

新课程有效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摘要:新课程的有效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学习能力的养成以及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高中化学苏教版教材的内容与特点,浅谈如何更好的促进新课程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苏教版新课程的实施是为了改变传统课程过于侧重学科知识记忆,而忽视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新课程的有效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学习能力的养成以及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认真思索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及是否符合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标准。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其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认真研读教材,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前提就是对教材内容的充分了解与教学活动的充分准备,所以在教师的备课环节,教师应充分熟悉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的目标,把握教学内容从而分析如何达成教学任务。

这个钻研教材的过程是很重要的,任何教材的使用都应适应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比如说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的不同做出适当的教学调整。

并在设置课堂环节的时候,对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寻找最佳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教材只有一本,而学生群体却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再完美的编排也不可能符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而任何忽略教材的教学或是忽略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都是失败的。

苏教版新教材注重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新教材很重视新旧知识的衔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寻找初高中教材的最佳结合点与时间,注意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根据对旧知识的复习并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引入新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并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二,新教材强调分散教学难点,相同的概念却设置在不同的模块中,这对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三,问题情境的设置很多,分别来自于生活体验、生产实际、学生的已有经验及科学史中。

新课程教学中困惑与对策论文

新课程教学中困惑与对策论文

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新课程改革如同一缕春风,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孩子们创设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以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理念吸引了所有教师的目光,大家纷纷尝试,可以说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但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遇到很多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如何实施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中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使用。

课堂上,学生们人人参与,互动合作,这样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启迪和享受。

但实施合作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很多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往往成了摆设合作学习要取得实效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一是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恰当,是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也就是说,目标必须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二是小组已经形成合作的机制,小组内的学生熟悉合作的规则,明确自己的分工,学习要在民主、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三是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孩子有机会充分地讨论、交流、整合。

四是合作目的是“双赢”,要让学生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学习的效益和快乐,凡是个体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最好不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

总之,组织合作学习,必须全盘考虑学习的目的、时机、机制、指导方式等因素,不能只追求形式。

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何不浓厚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

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的。

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太浓厚,学习的热情不高。

优化新课程课堂教学几点思考[论文]

优化新课程课堂教学几点思考[论文]

优化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优化新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

这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授课方式,要改变教师独霸课堂的做法,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更要求教师把生活融进课堂,注重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堂教学优化学习方式自主探索新课程改革,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更加突出素质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注重道德、价值观的教育,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考查学生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课堂教学是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全面和谐发展的主渠道,优化新课程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如何优化新课程课堂教学,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呢?一、改“教为主体”为“学为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事先规定和设计好的,有板有眼,井井有条,甚至每个教学环节需要几分钟,也要分配得准确无误,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旁征博引,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机械记录;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

一堂课结束,教师讲得累,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累,头昏脑胀,效果很是不好。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唤醒学生”这一教育本质的要求被忽视了,学生的潜能不仅没有被唤醒,反而被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也随之被束缚了。

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的新思想,就是要把课堂的主体让位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要从尊重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教育发展趋势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趋势,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1. 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由教学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的激励者。

3.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情境教学: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体验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探究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多元评价: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1. 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师应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

2.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 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英语新课标下的新教学实践论文: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英语新课标下的新教学实践论文: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英语新课标下的新教学实践论文: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核心生长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语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教学上要提升信息技术使用效益。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积极探索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功能,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习能力,达成学习目标。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要义早期,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结合就是指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运用。

具体而言,就是指录音、录像等技术及教学设备在英语课程中的运用,其显著特征表现为英语课程某一要素与某一现代教育技术简单的“外部相加”。

之后,余胜泉等进一步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它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与结合、整合相比,“融合”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无缝连接,其内涵是相互交融与一体化,是彼此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不分离。

程晓堂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程度分成较低、偏低、较高三类,提出深度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活动;二是基于智能化网络英语学习平台的英语教学。

《课标》明确提出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要求,以此实现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并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初步的信息素养的学习能力目标。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实现深度融合的核心要义有如下三点:第一,提供更加公平和多样化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和终身化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其过程就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需要,借助信息化教育资源,灵活设计教学环节,丰富和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实现自主高效学习,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从而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第二,打破英语课堂教学惯有模式,在遵循英语学科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变革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结构,选择适切的信息技术,创建“以学为中心”的智慧课堂,从学与教两个视角来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最大化交融,实现教学创新,从而促进“人”的发展。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篇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篇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篇第一篇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具有开放性开放性是指教师引导课堂主体发散思维,调节愉悦的心态;善于发问,敢于向课本提出质疑。

从而激发潜在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发散思维,愉悦心态教育心理学认为:现代学生心理提前成熟,相伴而来的还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这需要任课教师锤炼生动、幽默的语言艺术,深入了解学生年龄段特点与喜好。

在语文阅读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幽默的语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用语严谨规范的前提下,可适当加入学生喜欢、当下流行的文明词语或者方言,这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学生印象中原本古板的教师变得生活化,降低排斥心理,与教师产生亲切感。

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语言方式进行朗读,回答问题尽量举出例子,无论是自己经历的还是最近关注的事件都允许。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乐于分享的心理。

课堂轻松、愉悦的心态,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才是学生真正想要的。

2.善于发问,敢于向课本质疑小学生天性好奇,语文教育不应该禁锢学生的奇思妙想。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第6课《小摄影师》中描写到“:十岁左右的小男孩,通过窗户将纸团扔到了高尔基的办公桌上。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想象,高尔基当时所在的是几楼?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有没有足够力气将纸团扔进去?并带领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用实践来证实猜想;不仅要分析高尔基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小男孩的性格特点具有哪些现实社会意义。

最后再将学生带回课文所宣扬的精神主旨上。

现代语文阅读侧重培养学生精神感悟,却忽略了事件的逻辑性。

因此,可以通过细节与实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应该多样性1.灵活自由的自学课堂小学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重要养成阶段,自学能力的养成直接影响今后学习能力。

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团队协作能力相对较差。

灵活自由的分组自学模式能有效调节学生在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产生的厌烦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略谈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 科学的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 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 在科学这门课程中原有的基础教育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

因此, 只有进行课程改革, 才能满足社会对科学教育的需求。

对广大的科学教师来说必须摆脱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去思考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

把握总体方向, 借鉴国内外在科学这门课程中成功的教育经验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特色。

因此,科学课程改革能否成功, 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新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中心地位, 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 只是将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 学生很少动脑、动手去发现知识, 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要适应新课程教学, 必须对科学新课本充分理解, 诚心接受, 热情投入, 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之中进一步转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观念, 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 认真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实质;以真正实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 真正把以前的以考试为唯一目的的应试教育学习向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转变。

可见, 在科学教学中, 我们应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才会有他们积极地、主动地、有效地参与和全员, 全程的参与。

这样, 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才能落实到实处, 才会外显为他们听课专注, 发言踊跃, 才会体现师生之间信息广为传递, 情感互为交融, 在科学的课堂教学中才会生动活泼, 从而收到理想的效果。

科学这门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 学生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 而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 从而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思想。

在科学这门课程中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 甚至被迫学习, 根本体会不到在科学中学习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教学论文
摘要:资料的搜集、筛选、整理、展示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我们要用心呵护学生搜集资料的热情、精心培养学生搜集、展示资料的能力,真心欣赏学生闪光的思想与行为。

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是上好品德课的前提条件。

受现实条件的影响,我们的课和教学不一定能做到“心有多大,课堂就有多大”,但也不会仅仅局限于“三尺讲台,五口教室“。

只要我们多动一点心思,善于独辟蹊径,整个社会就能成为品德教学的大舞台。

新课程教学,让儿童平等地和老师站上了探索的舞台,作为共同的参与者,师生都应该在活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课前准备,掌握第一手资料,丰富感性材料,将能更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生的准备活动可采用以下方式:
一、资料收集:
1、明确要求,指明途径
孩子们在教师或家长的组织与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网络等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交流,建立多维认知表象,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但学生往往陷入信息的海洋而不知如何取舍,也不能合理选用搜集资料的途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当地的环境条件,有目的有技巧地去搜集有效资料。

如《红绿灯,在站岗》一课,我布置学生开展课前调查时,根据教学目标提示学生,搜集的内容可以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法规,
也可以是有关交通事故的图文资料,交通标志图片等;资料采集的方式可以是采访,也可以是照片拍摄、图片剪贴等。

班内有的学生家长在考驾驶证时买的书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资源。

2、小组合作,优化团队
对于课前的资料搜集活动来说,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调查,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协商多了,从合作伙伴身上获得的友谊多了,同时合作还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

二、参观访问
新教材倡导学生走出教室、了解社会,并为此设计了许多校外调查、参观、访问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带学生出去活动,人数多,不安全;不出去活动吧,学生缺乏对生活的切身感受,我们的教学就成无本之木。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时请家长配合,利用周末带着孩子到镇上、县内的几处旅游景点游玩,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收集有关的传说故事,了解当地的土特产、民间工艺等,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摄像、拍照、买土特产和小工艺品,然后让孩子带到学校来展览。

因为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尽量多方面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所以这一个阶段没有分组,教师只是提出了具体的活动要求和活动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

除此之外,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品生课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例如《遇到危险怎么办》、《敬礼,人民英雄》、《爱惜资源》等课就涉及这些内
容。

为了让学生直接体验、记忆深刻,我们也可以发动各行各业的家长,在他们的协助下,带学生实地考察或者请相关专业人士来校做报告。

三、合作交流
其实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就像一块璞玉,只有经过整理、分析,才能放射出美玉般的光彩。

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目标、主题,选择最有意义的内容,同时还要学会对手中资料的筛选、提炼。

1、筛选提炼,深化思考
以《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为例,这一课内容很多,而且都是涉及校外信息,为避免学生在搜集资料时浪费时间,我请家长也来当一回“老师”。

因为每位家长都有不同的工作经历,社会经验,这是我们宝贵的教学资源。

在了解家长的基本情况后,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第一小组跟着会唱民歌和地方戏的家长学唱家乡的歌;第二小组跟着会剪纸、编织等有手工特长的家长学习;第三小组的同学向能干的妈妈、奶奶们学做一种特色食品;第四小组通过家长了解家乡的有趣故事、历史沿革和美丽传说;第五小组向家长请教家乡民居方面的知识——这样课上交流时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使每个孩子都能动起来。

2、尽显风采,我行我秀
读资料式的汇报往往使学生抓不住重点,显得十分乏味。

因此教师不仅要对资料收集的方法进行指导,更应培养学生整理汇报资料的能力。

如执教《说说家乡的特产》一课时,在课前调查之后,便以轻
松的谈话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形式活泼的资料汇报方式。

于是,编童谣、自制幻灯片、改编歌曲、猜谜语等形式便应运而生了。

有了成功的第一次,学生尝到了其中的乐趣,在今后的品生学习中便会不断的运用和创新多种汇报形式。

四、交流、共享、保存
学生费尽苦心搜集交流完的资料是一套很有保存、再利用价值的校内外信息教材,很多老师注重了搜集、交流的过程,而忽视了它的保存、再利用价值,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对待这本“教材”的:
1、成立资料角,建立资料库
每个学生都要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根据特长、兴趣爱好选择形式,可以做成一本精致的“信息采集本”,相关内容的图片配上恰当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再加上漂亮的封面,孩子会把它和“日记本”、“好词好句积累本”一起用心收藏好;可以以语文课本中“宽带网”的形式把搜集的文字资料认真书写下来张贴在墙报上;还可以根据资料的内容确定主题把相关的图片、文字说明以手抄报的形式保存下来。

2、开展班际、校际交流
我们学校学生人数超千,孩子们可以把自己搜集到整理好的资料在班级之间以活动课的形式或比赛的形式交流,达到共享,不但扩大了信息的宽度,还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利用品生与品社教材内容的重复螺旋性,这些资料有时还可以在年级之间交流。

如二年级品生《我生活的地方》和三年级品社《家乡的山山水水》两个
主题内容相关,所以前面搜集的资料就可以保存到三年级。

在交流中学生对这一主题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认识到了保存资料的用处,同时提高了这方面的能力。

资料的搜集、筛选、整理、展示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我们要用心呵护学生搜集资料的热情、精心培养学生搜集、展示资料的能力,真心欣赏学生闪光的思想与行为。

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是上好品德课的前提条件。

受现实条件的影响,我们的课和教学不一定能做到“心有多大,课堂就有多大”,但也不会仅仅局限于“三尺讲台,五口教室“。

只要我们多动一点心思,善于独辟蹊径,整个社会就能成为品德教学的大舞台。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德育》2013年第7期《长效品德课功夫在课外》李枝芳
[2]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2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