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管理规范
危险源管理制度(6篇)
危险源管理制度(6篇)危险源管理制度(精选6篇)危险源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1、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局面的稳定,特制定本办法。
2、本规定所指重大危险源分为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公司规定的重大危险源。
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品,且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它存在危险数量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按照《重大危险源辩识》(gb__-20__)的规定,以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协调字[20__]56号文件规定,属于申报登记范围内的特种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等。
公司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指:除国家规定的危险源以外,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公司财产损失的其他特种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等。
3、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生产单位和部门。
第二章:管理机构职责4、公司的安全管理职责1)组织全系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2)制定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3)建立健全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严格划分范围,不断完善预测、预警、预案工作;4)部署、组织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及开展演练,组织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5)组织或参加重大危险源造成事故的调查和处理;6)对直接监督管理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备案。
5、各生产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1)组织所属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2)根据公司规定,利用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督促所属车间、科室做好预测、预警、预案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的档案登记、检测评估、监控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和资金,并限期整改;3)完善本单位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开展演练,落实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4)协助或参加重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5)重大危险源管理务必职责到人,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在控。
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必备14篇)
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必备14篇)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第1篇施工现场为创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有效实施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加强事故的预警预防预控工作,降低事故率,保证经济建设的正常程序,现就我县加强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做如下规定:一、重大危险源的认定(一)施工现场有下列状况之一的,可认定为重大危险源1、违反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及强制性条文规定的;2、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01)的规定检查,分项检查中保证项目得分不足40分或保证项目中有一项得分为0分的。
(二)存在重大施工危险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包括:1、施工现场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中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基坑,沟(槽)工程;2、地下暗挖工程;3、水平混凝土构件横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或集中荷载大于15kn/m的高大模板工程以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4、30m及以上高空作业;5、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6、起重吊装工程;7、悬挑式脚手架,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篮脚手架;8、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一)施工单位应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建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公示、控制管理体系,明确具体职责,认真组织实施。
(二)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务必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有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当包括监控措施,应急预案以及紧急救护措施等资料。
(三)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安全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凡属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规定的危险性较大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论证。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
重点不安全源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规定旨在加强企业重点不安全源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资产安全,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在安全生产基础上实现连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企业内全部重点不安全源的安全管理,包含生产、储存、使用等环节。
全部员工和相关部门都必需遵守和执行本规定。
第三条定义1.重点不安全源:指具有较大不安全性和潜在危害的设备、工艺、物质或环境因素。
2.安全管理:指通过订立、实施和评估一系列安全措施,保证重点不安全源的运营和使用活动符合安全要求,防备、掌控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责任及分工1.企业总经理为安全管理的最高负责人,对重点不安全源的安全负总责。
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帮助总经理订立、实施和监督安全管理政策和措施。
3.各相关部门、岗位人员应依照职责分工,乐观参加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重点不安全源安全管理措施第五条风险评估1.企业应使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重点不安全源的风险评估,确定其不安全性和危害程度。
2.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对新引进的重点不安全源应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相应安全管理措施。
第六条管理制度1.企业应建立健全重点不安全源安全管理制度,包含但不限于应急预案、操作规程、事故报告与处理程序等。
2.安全管理制度应明确责任人、操作流程、操作要求,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资质和培训。
第七条设备设施安全防护1.企业应依照相关标准和规定,对重点不安全源设备设施进行安全防护,包含但不限于防火、防爆、防震等措施。
2.设备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第八条安全培训和教育1.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具备必需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2.新员工应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九条应急预案和演练1.企业应订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定期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本领。
2.应急预案应包含事故报告、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人员疏散和伤员救治等内容。
危险源(点)管理制度
危险源(点)管理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在各类生产和工作场所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源,如机械设备、化学品、高温等。
如果不加以管控和管理,这些危险源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制定和执行危险源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员工安全和生产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二、目的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危险源,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责任主体1. 公司领导层: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危险源管理制度,为制度执行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危险源管理制度,并监督各部门的执行情况。
3. 各部门主管: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危险源评估与管控工作,确保员工的安全。
4. 员工:应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积极配合危险源管理工作,提高安全意识。
四、危险源管理流程1. 危险源识别:各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危险源识别机制,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危险源排查,记录潜在的危险源信息。
2. 危险源评估: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确定危险源的严重性和可能性,筛选出重点管控的危险源。
3. 危险源控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例如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人防护措施等,有效降低危险源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4. 危险源监控:建立定期检查和监测制度,对危险源管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应急演练工作,保障员工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处理。
五、培训与教育1. 全员参与危险源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2. 定期组织危险源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管控措施、应急预案等内容。
3. 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确保其了解相关危险源管理制度并能有效执行。
六、评估与改进1. 定期对危险源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结合事故案例和改进意见,不断完善危险源管理制度,提高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规范
为强化危险源的管理工作,对公司范围内的危害因素实行登记建档,控制管理,防止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XXX下属直营及分包仓储物流中心(以下简称仓储物流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XXX安全生产管理手册》4.1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和其它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4.2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违反法律法规受到处罚的危险源。
5.1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现场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根据现场危险源清单进行巡查,跟进安全隐患整改。
5.2 各运营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整改;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反馈安全部,以便管控。
6.1.1 仓储物流中心结合过往事故案例,按现场作业环节、作业场所划分,从人、机、环、管各方面进行充分的危险源识别、排查、确认,识别出来的危险源填写《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
6.1.2 危害因素识别范围:应覆盖公司所有产品、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可加以影响的因素,具体应包括:1)、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包括承包商和参观者)的活动;3)、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的人的因素;4)、在工作场所附近,在公司控制范围的工作相关的活动所造成的危险;5)、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6)、作业活动、产品、设备和材料的变化。
6.1.3 在识别危险源时,应考虑危险源的三种状态、三种时态:1)、危险源的三种状态a.正常状态:大多数处于正常的状态;b.异常状态:可预见出现的非正常的状态。
c.紧急状态:不定期出现、不可预见的、可预见但出现频率低的情况(如火灾、爆炸等)。
2)、危险源的三种时态a.过去:以往发生过的,已经发生过的安全事故的危害因素;b.现在:现在存在的危害因素;c.将来:将来可能发生的潜在危害因素。
6.2.1 仓储物流单位依照危险源评价依据对已经识别的危险源,按照评价表中L*E*C=D 的方法进行逐一评分,分值高于160 分的B类以上风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危险源(点)的确定与分级1、危险源(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业区域内潜伏着较大危险性的岗位、场所,这些地方事故频率高,会导致人身伤亡、火灾爆炸或设备机械损坏等事故,是安全生产重点控制管理部位。
2、对危险源(点)要根据单位安全生产实际情况,按照危险程度对危险源(点)分等级实施重点控制管理。
①一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频率高,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险岗位、场所等。
②二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频率较高或容易导致重伤、残废、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场所等。
③三级危险源(点):不会导致重伤以上的事故、重大设备、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但事故较常发生或有较大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岗位、场所等。
④四级危险源(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岗位、场所等。
对危险源(点),单位根据生产特点、工艺流程、设备状况,分别进行定级、设标、建档、控制。
二、危险源(点)的管理1、危险源(点)的划定依据(1)有爆炸、发生火灾危险场所;(2)有灼烫危险场所;(3)有坍塌、压埋、坠落危险场所;(4)有触电伤害危险场所;(5)有腐蚀、放射、中毒、窒息危险场所;(6)有落物、崩溅伤人场所;(7)有被机具绞、碾、挂、割、压、刮、挤、撞等危险场所;(8)有被物体碰、夹场所;(9)有被绊倒危险场所;(10)其它容易致人受到伤害场所。
2、危险源(点)的控制要求(1)存在三级以上危险源(点)的单位应列出潜在危险因素和可能造成的事故,制定预防对策措施。
(2)危险源(点)具体责任人,是该点作业的操作者及班组长、班组安全员。
(3)各级危险源(点)所属班组和责任人,应按管理标准要求,进行日常检查,保障安全生产。
(4)单位对一、二级危险源(点)作业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5)各级危险源(点),由规定的检查单位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3、危险源(点)的申报危险源(点)由各有关单位确定分级、逐级落实管理。
公司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
公司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司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员工和资产的安全,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转,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及岗位,所有员工均应遵守执行。
第三条公司危险源监控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人人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协调。
第五条公司应当不断改进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提高危险源防范和控制水平。
第六条公司应当加强对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第七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第二章危险源的认定与分类第八条公司应当对危险源进行认定和分类,包括但不限于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自然因素等。
第九条公司应当根据危险源的不同性质和级别,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第十条公司应当建立危险源管理台账,对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建立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第三章危险源监控的要求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危险源监控系统,确保对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进行危险源的定期检查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整改和改进措施。
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测和记录,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公司应当加强对危险源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十六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危险源的报告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安全生产。
第四章危险源管理的责任第十七条公司领导应当加强对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并对工作的开展负总责。
第十八条各部门应当明确危险源监控管理的具体责任人和工作要求,并定期汇报工作进展。
第十九条各岗位员工应当加强对危险源的认识和防范,自觉遵守相关规定,维护公司和个人的安全。
第二十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危险源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机制,对安全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和通报。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安全监督机构所有。
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精选5篇)
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精选5篇)1.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第1篇1、目的: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消除事故隐患,规范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使用范围:公司生产区。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2分管副总协助总经理进行重大危险源管理,在总经理不在时履行总经理对重大危险源管理职责。
3.3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并组织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督、档案管理等。
3.4各生产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
4、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4.1综合管理部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评价小组,依据《重大危险源辩识》对公司生产现场和储存设施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
4.2重大危险源管理:4.2.1配备灭火器等必须的消防器材和设施,所有器材和设施要完好。
4.2.2配备监视设备,实施全天候监视。
4.2.3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半年不少于一次演练,并不断完善。
4.2.4公司、所在厂每月一次进行专项综合检查,检查要有记录。
4.2.5生产班组必须按规定进行巡检,检查要有记录。
4.2.6所在厂安全员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检查,检查要有记录。
4.2.7在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制度》、《化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作业许可证管理制度》进行,实施谁签字谁负责,谁作业谁负责。
4.2.8发现隐患,必须立即向厂和综合管理部报告,并及时进行整改。
4.2.9由综合管理部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挡案类容包括:危险物质名称、数量、特性、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评价报告、检测报告等。
2.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第2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公司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监控、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公司的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检测、评价、监控、应急救援和监督检查等管理工作。
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
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经营、储存等过程中,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设备、物质或活动。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二、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目的1. 保障人员安全: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科学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2. 保护环境:合理管理重大危险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 维护社会稳定:通过规范管理,避免重大事故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基本要求1. 风险评估: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和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
2. 安全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3. 监测与检测:建立有效的监测与检测体系,实时监测重大危险源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 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6. 审核与评估: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进行审核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具体措施1. 设备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 物料管理:对危险物料进行分类、储存和使用,严格控制物料的数量和质量。
3. 火灾防控:制定火灾防控措施,包括消防设施的设置和维护、火灾风险评估和火灾逃生演练等。
4. 环境监测: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重大危险源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5.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反应速度。
6. 事故调查与分析: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五、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构:建立专门的重大危险源管理监督机构,负责对企业的管理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危险源与危险评估管理规范
定期更新宣传内容
根据企业危险源状况和法律 法规要求,定期更新宣传内 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 效性。
建立宣传阵地
利用企业内部宣传栏、网站 、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建立 危险源知识宣传阵地,扩大 宣传覆盖面。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配备先进装备
为应急人员配备先进的应急装备,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安全性, 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维护与保养
对应急资源和装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 态,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投入使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员工需求,制定 危险源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时
03
危险源管理
管理策略
预防为主
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危险源,降低事故 发生的风险。
分类管理
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采取不同的管 理措施。
动态管理
对危险源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管理流程
危险源识别
通过调查、检测和专家评估等方法,确定 存在的危险源。
风险评估
对危险源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进 行分析和评估。
制定控制措施
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 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其发生 概率和影响程度。
评估结果的应用
01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不同等 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 组织、资源和流程。
02
改进管理流程
03
提高安全意识
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危险源管理 流程,完善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 。
通过评估结果,向员工宣传危险 源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提高员 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危险源与危险评估管理规范
CONTENTS
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5篇)
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监控,规范本公司的危险源管理,保证项目的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项目内的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
3、职责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本项目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工作。
项目部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做好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管理。
4、内容与要求4.1重大危险源辩识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临界量。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各部门及车间危险源辨识工作,按照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确定出重大危险源。
4.2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的管理4.2.1安全领导小组组织专人负责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确保重大危险源长期处于被监控状态。
4.2.2现场配有各种应急处理器材,现场灭火器材保证随时处于良好状态。
4.2.3加强对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的检查。
所属区域检察人员要做好当班的巡回检查,严格交接班制度;管理人员至少每天巡检一次;安全专管员至少每周巡检一次,每月进行一次综合检查。
查出问题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立即上报。
4.2.4严格外来人员登记制度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非本项目人员确需进入的,必须经领导批准,并由项目人员陪同,进入重大危险源单元必须严格登记,仓管员交待清楚注意事项并监护。
4.2.5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针对项目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的特点,制定的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项目部员工发现险情必须迅速启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并上报。
4.2.6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登记项目部对所有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进行了登记建档,并严格进行检查,监控,使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
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2)是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存在的危险物品和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的制度。
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
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1. 背景介绍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物质、设备、工艺和场所等因素。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稳定,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2. 目的和范围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的目的是确保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运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的影响。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企事业单位。
3. 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基本原则(1)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水平。
(2)责任分工与管理制度:明确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责任分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履行管理职责。
(3)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监督检查与改进措施: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4. 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具体要求(1)风险评估与控制- 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对物质、设备、工艺和场所等因素的评估。
-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 定期对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进行复查,及时调整和改进。
(2)责任分工与管理制度- 确定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责任人,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等。
- 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技能。
(3)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包括重大危险源的特点、安全操作规程等。
- 定期组织安全演习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重大危险源的认识和理解。
(4)监督检查与改进措施-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包括定期巡查、随机抽查等。
-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 建立事故报告和事故调查制度,总结经验教训,推动管理的不断改进。
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制度
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安全和员工身心健康,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全员参与。
第四条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履行自己的监控与管理责任,共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和员工健康。
第二章:危险源的分类与分级第五条危险源根据其特性和影响程度,分为三级:1. 一级危险源: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2. 二级危险源:可能导致一般事故的危险源,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一定威胁。
3. 三级危险源:可能导致轻微事故的危险源,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较小威胁。
第三章:危险源监控与管理责任第六条企业负责人是企业危险源监控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制度,并负责制定年度危险源监控与管理计划。
第七条各部门负责人是危险源监控与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确保危险源的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第八条所有员工都有监控与管理危险源的责任,应按照制度要求,积极参与危险源的监控和改进工作。
第四章:危险源监控与管理措施第九条危险源监控与管理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 危险源辨识:明确危险源的特性和潜在危害。
2. 危险源评估:对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3. 风险管控: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控与管理,降低风险水平。
4. 紧急响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保障危险源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
5. 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6. 培训教育: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五章:危险源监控与管理记录第十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危险源监控与管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记录:1. 危险源辨识记录:记录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和相关信息。
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管理制度(____字)一、前言危险源管理制度是指为了预防和控制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危险源对人身、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害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要求和措施。
本制度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规范企业运营,保护环境。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和访客,在企业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
二、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指的是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者疾病发生的物质、装置、活动或环境条件。
例如,化学药品,机械设备,高温、高压等都属于危险源。
三、危险源管理的原则1. 预防为主:防止事故和损害的最佳方式是在事故发生前预防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识别和管理危险源时,我们应该采取主动的预防措施。
2. 综合管理:危险源管理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管理。
包括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安全培训,事故调查等方面。
3. 风险评估: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然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风险。
4. 法律遵守:企业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确保员工遵守。
四、危险源管理的步骤1. 识别危险源:对企业内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
可以通过检查现场设施,查阅相关资料,询问员工等方式进行。
2. 风险评估:对已经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估其可能造成的风险。
可以采用风险矩阵、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评估。
3. 控制措施制定:根据危险源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措施应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装备等方面。
4. 实施和执行:将制定好的控制措施付诸实施,并确保员工执行。
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其对控制措施的理解和执行。
5. 监督和检查:定期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记录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6. 事故调查和分析: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找事故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7. 改进和完善:根据事故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对危险源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
危险源管理制度(4篇)
危险源管理制度1.目的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为了辨识公司范围内作业场所的危险源,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安全平稳运行,制定此制度。
2.范围3.引用标准3.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3.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4.管理职责4.14.24.3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工作,编制本部门应急救援预案。
5.内容及要求)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过去: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和未遂事故;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维护、改进、报废的安全状态;将来:可以预见的未来作业活动、系统、设备等即将产生的安全状态。
3)六种能量逸散类型,即。
动能、势能、电能、物理能、化学能、生物能。
14)四种事故起因,即。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
5.2危险源范围5.3危险源识别方法5.4风险评价方法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状况c--事故的可能后果1)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风险控制措施应首先考虑风险消除的原则,然后再考虑风险降低的措施(降低风险概率,降低伤害潜在的严重程度),将使用个体防护措施作为最后的手段。
1)对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各部门要分析原因,实施纠正及预防措施,建立档案,报上级管理机构备案。
2整改方案进行整改。
建立一般危险源管理台帐。
5.6危险源的控制5.6.45.6.)设备、设施、技术发生变化。
4)作业现场发生变化。
5)作业方式发生变化。
1)一、二级危险源由公司统一编号,按重要危险源进行管控。
2)三、四级危险源由各基层单位参照公司编号的原则自行排列编号。
一、二级危险源,公司要设立醒目的危险源标志及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并悬挂危险源管理制度(2)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预防和控制各种危险源所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
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或危害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因素。
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顺利进行,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并执行危险源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危险源管控,防范事故风险,实现安全生产。
第三条危险源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该单位内所有生产经营活动,所有员工都应当遵守本规章制度。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危险源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各部门和员工的危险源管理职责和任务分工。
第五条危险源管理规章制度应当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进行及时更新和调整。
第二章危险源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危险源台账,对危险源进行分类、等级评定和管控措施的制定,并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
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管控,制定危险源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演练工作。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检查制度,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查,确保危险源的有效管控。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第三章危险源管控的措施第一条对于潜在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第二条对于已经存在的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常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整改隐患,确保危险源的管控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机制,对于未能按照要求执行危险源管理规章制度和管控措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
第四章危险源管理的监督与评估第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危险源管理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禁止违规操作和违反规定的行为。
第三条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
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一、引言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经营或其他活动过程中,可能引发重大事故、严重危害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设施、设备、工艺、物质或环境因素。
为了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有效管理重大危险源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规范要求,包括管理机构、管理措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等方面。
二、管理机构1. 设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委员会,由企业高层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和推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2. 指定专门的重大危险源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3. 建立健全的人员培训制度,确保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管理措施1. 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管理流程和管理要求。
2. 建立重大危险源台账,记录重大危险源的基本信息、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预案等内容。
3. 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巡检和检修,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实施安全标识和警示标识,明确危险源的位置、性质和风险等级。
5. 建立事故报告和事故调查制度,及时报告和调查重大事故,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四、风险评估1.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2. 确定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3. 评估重大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应急预案1. 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应急措施和应急资源等内容。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
3. 定期评估和修订应急预案,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六、总结重大危险源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和风险评估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
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引言概述: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是一项重要的措施,旨在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控制,可以减少重大危险源对企业和社会的潜在风险。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性。
正文内容:1.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1.1 确定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范围1.2 分析重大危险源的潜在风险1.3 评估重大危险源对企业和员工的影响1.4 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1.5 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2. 重大危险源的预防和控制2.1 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2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2.3 加强设备和设施的维护和检修2.4 培训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2.5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3. 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报告3.1 安装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危险源的运行情况3.2 建立报告机制,及时上报危险源的异常情况3.3 对危险源的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3.4 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和扩大3.5 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危险源的运行情况4. 重大危险源的应急管理4.1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和措施4.2 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4.3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4.4 建立应急通信和报警系统4.5 及时处理事故,减少损失和影响5. 重大危险源的监督和评估5.1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规范执行5.2 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估5.3 对违规行为和事故进行处罚和整改5.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5.5 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措施总结: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和员工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识别和评估危险源、预防和控制危险源、监控和报告危险源、应急管理危险源以及监督和评估危险源,可以有效减少潜在风险和事故的发生。
企业应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的重视,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
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重大危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设备、工艺、物质和场所等。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我国制定了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
二、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目的1. 提高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2. 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和控制,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3.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重大事故的能力;4. 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安全责任意识。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基本要求1.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1) 企业应对自身的设备、工艺、物质和场所等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确定重大危险源清单;(2) 评估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潜在危害、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后果、事故发生的概率等内容;(3) 评估结果应及时更新,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和控制(1) 企业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和控制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2) 重大危险源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岗位,负责危险源的监测、检查和维护;(3) 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控制和降低重大危险源的风险;(4) 企业应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 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1) 企业应制定健全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2) 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应急资源调度和协调机制等内容;(3) 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体系,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人员,提高应急救援能力;(4)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1) 企业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2) 建立健全安全信息报告和反馈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3) 企业应建立安全奖惩制度,激励员工主动遵守安全规章制度;(4) 高层领导应树立榜样,亲自参与安全活动,强化安全责任意识。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效益1. 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 降低事故发生后的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4. 增强社会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可。
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
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经营和其他活动中,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设备、工艺、物质等因素。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行各业都需要建立和实施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标准格式。
二、管理目标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目标是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安全,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重大危险源及其辨识方法;2. 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和流程;3. 实施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4. 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5. 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监测与检测;6.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三、管理要求1. 确定重大危险源及其辨识方法根据所处行业的特点,确定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包括设备、工艺、物质等。
同时,制定辨识方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分析、评估和辨识,确保全面准确地识别出重大危险源。
2. 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
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手册,包括危险源的管理要求、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内容,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3. 实施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措施等,确保危险源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4. 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制定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应急处理程序、人员疏散方案、危险源封堵措施等。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明确各级应急救援组织的职责和协作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
5. 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监测与检测建立重大危险源的监测与检测体系,定期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风险。
确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相应的数据记录和报告机制。
6.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度
D= L*E*
C
NO:
判定 拟采取控制措施
风 不目运培应监
险直可 标 行 训 急 视
等判接 指 控
预测
级
受标制
案量
评价人:
审核:
日期:
填写说明:
1、D 表示风险值,L 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 表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 表示事故产生的后果; 2、已有控制措施列,是根据现有实际情况打“√”选取对应的控制措施; 3、评价所有危险源在现有控制措施下的风险等级:D≥320 为 1 级;160≤D<320 为 2 级; 70≤D<160 为 3 级;20≤D<70 为 4 级;D<20 为 5 级; 4、根据直判以及风险等级(风险级别为 1、2、3 级的)确定不可接受风险,针对不可接受风险结合实际勾选拟采取的控制措施。
3
调试间电源线混乱
4
库房物品堆放过高
5
办公场地地面湿滑
L
E
C
D 风险级别 采取措施
0.5 10 40 200 2 级
整改
0.5 6
40 120 3 级
整改
6
6
7
252 2 级
整改
1
6
15 90 3 级
整改
6
6
1
36 4 级
需要注意
部门(车间): 序
危险源 号
NARI/GD-160.02 H1
危险源辨识表
2/6
NARI/GD-160 H1
4 级,该风险为一般危险,需要注意观察,应酌情整改;评估 级别为 5 级,该风险稍有危险,但可以接受,不需要采取整改 措施。1~3 级应认定为单位不可接受风险重点进行控制;
(五)应制定危险源控制目标指标,并实施必要的控制措 施。控制措施可采用运行控制、教育培训、监视测量等方式进 行,必要时应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在确定控制措施或考虑变更 现有控制措施时,应按照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标志、 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的顺序考虑降低风 险;
(六)各部门、单位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危险源辨 识,范围应涵盖所有行政管辖区域;
(七)各职能部门全员参与、集中辨识,根据辨识结果填 写《危险源辨识表》及《危险源清单及其风险评价表》,经部 门负责人审批后报安质部,由安质部汇总填写《不可接受风险 清单》。
综合服务中心及各单位危险源应首先在基层班组进行辨 识,根据辨识的结果填写《危险源辨识表》;生产车间(部 门)组织对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填写《危险源清单及 其风险评价表》;各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单位的 《危险源清单及其风险评价表》进行汇总、核实,形成本单位 《不可接受风险清单》,经过各单位负责人批准后予以发布。 体系内各单位需将审批后的《不可接受风险清单》报企业安质
危险源管理规范
NARI/GD-160 H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及下属单位危险源管理,制定本规 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企业本部及所属机构、分公司、全 资及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 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安全隐患术语的定义。 (一)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根源。(《职 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ISO 45001:2018)。 危险源有时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和 “危害因素”等。重大危险源是危险源的一个种类。 (二)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 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 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14 年 12 月 1 日施行) (三)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 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体系建设实施指南》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2012 年 7 月)。安全隐患的管理按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执行。 (四)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安全隐患等术语相互重叠交
单位名称: 序
危险源 号
NARI/GD-160.04 H1
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涉及活动/设备/人 可能导致事件
员/部门
类型
风险 等级
目标 指标
管理 方案
控制措施 运行 培 控制 训
时间:
应急 监视 预案 测量
责任 部门
编制:
审核:
日期:
NARI/GD-160.05 H1
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登记表
单位名称:
领导批示:
处理结果:
签字:
日期:
签字:
日期:
经办机构负责人
经办责任人
时间
单位名称:
危险源名称 所在单位
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基本请款:
NARI/GD-160.08 H1
重大危险源销案登记表
时间:
监控时间 所属地区 危险源等级
监控单位 销案原因:
监控责任人
危险源所在单位意见:
专家评审意见:
监督单位意见:
3级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4级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5级
注:1.确定分值时应考虑现有的控制措施;
2.现有的重大隐患在采取了有效措施后,分值有可能降低。
备注 超出可允许的控制范 围,必须整改
在可允许的控制范围 内,需要注意
D=LEC 法案例:
序号 隐患名称
1
调试间灭火器过期
2
客运电梯未如期进行年检
3/6
NARI/GD-160 H1
部; (八)各部门、单位对于不可接受风险应及时制定相应的
控制措施并落实责任人,对其进行持续的监视; (九)作业活动涉及单位不可接受风险时,应在作业指导
书中明确不可接受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十)各单位应将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及相应控制措施及时
告知相关人员; (十一)当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或设备更新、产品
危险源名称 监控时间 危险源危险性分析:
监控地点 监控责任人
时间:
单位评审意见:
签字:
日期:
专家评审意见:
签字:
日期: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意见:
签字:
日期:
备注:
签字:
日期:
NARI/GD-160.06 H1
单位名称:
危险源名称
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责任登记表
时间:
所在地点
危险等级
触发条件
预测事故类型 危险源基本情况或者近况:
4/6
NARI/GD-160 H1
2. 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责任登记表; 3. 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报告登记表; 4. 重大危险源销案登记表; 5. 重大危险源监控汇总表; 6. 重大危险源岗位人员培训教育情况表; 7. 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登记表。 (四)各单位应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名称、地点、性质 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救援预案报政府有关 部门备案。每年应至少进行 1 次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演 练。 (五)各单位重大危险源的防护距离应满足国家标准或规 定。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2
每月一次暴露
7
严重,重伤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1
每年几次暴露
3
重大,致残
0.2
极不可能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
康安全要求
0.1
实际不可能
表二
风险值
危程度
风险级别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级
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2级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然后按照得分划分危险等级,确定哪些风险在可允许的控制范围内,哪些风险超出可允许的控制范
围(见表二)。
表一
分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值 频繁程度
分值 后果
10
完全可以预料
10
连续暴露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6
相当可能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40
灾难,数人死亡
3
可能,但不经常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危险源销案 资料(份) 申请人
签字:
日期:
签字:
日期:
签字: 销案时间
申请单位负责 人
日期:
NARI/GD-160.09 H1
重大危险源监控汇总表
单位名称: 序 所在地区 号
所在单位名称 危险源名称
危险源地 点
主要危害 监控措 施
监控仪器
时间: 监控部门 监控责任
人
备注
NARI/GD-160.10 H1
预测后果
主要监控管理措施要求或者建议:
班组名称 车间(部门)名称 公司名称
主要管理单位 直接监督机构 备注:
责任单位
监控检查人 部门负责人 直接监督责任人
单位名称:
报告单位
受理部门 报告内容:
NARI/GD-160.07 H1
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报告登记表
危险源名称:
报告人
报告时间
受理人
受理时间
受理部门拟办意见:
调整、生产工艺改变、原辅材料变化时,应及时组织危险源辨 识、风险评价,并制定控制措施;
(十二)危险源的控制应体现分级控制的原则,不可接受 风险应由各单位进行重点监控,一般危险源由各部门(车间) 进行监控。
第五条 重大危险源管理 (一)各单位应按 GB18218 等国家标准,开展重大危险 源辨识与评估; (二)凡依据国家和地方标准确认为重大危险源的,应建 立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和相关管理制度,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 登记建档,采取有效的技术、设备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并 做好记录; (三)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 1. 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