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文言文《口技》必备公开课教案三篇
文言文《口技》必备公开课教案三篇文言文《口技》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原文,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口技艺人用声响描描摹的几种生活场景。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重点)3、理解和积累文言实词。
(重点)4、积累古汉语中表示时间的副词,并了解它们的区别。
(难点)二、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练习法。
三、教学道具: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学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关于口技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表演者用口模仿各种声音,使听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民间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
表演者都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主要运用嘴、舌、喉、鼻等器官发音来模拟各种声音,比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以增强真实感。
二、作者简介林嗣环,字铁崖。
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秋声诗》。
《口技》原是《秋声诗》的序言。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
三、读准下列字词的音虞( )初新志,屏障( ),犬吠 ( ),其夫呓 ( )语,夫叱( )大儿声,夫齁( )起,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曳( )屋许许( )声,宾客意少( )舒,口中呜()声,絮絮( )不止。
明确:虞(yú)初新志,屏障(píng zhàng),犬吠(fèi),其夫呓 (yì)语,夫叱(chì)大儿声,夫齁(hōu)起,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曳(yè)屋许许(hǔ)声,宾客意少(shāo)舒,口中呜(wū)声,絮絮(xù)不止。
四、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师点拨1、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
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人大摆酒席请客,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帷幕,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帷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点拨: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语文《口技》优秀教案设计 3篇
语文《口技》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文言实词含义。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二、能力目标1、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2、有条不紊、清楚地叙事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文言实词及部分虚词的读音、含义,训练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讲解重点、难解字词,学生自译,教师给予订正、补充。
2、背诵全文,力求当堂背诵。
边译边读边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背诵。
【课时安排】2课时【学生活动设计】1、多读文章(小组读、个人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明确重点实词的读音及含义。
2、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复述3个场景的描写。
3、通过分析,能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能理解两种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听过口技吗?什么是口技?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技艺,是艺人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写这一技艺的文章。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声音来欣赏,而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来欣赏。
这,又是一种享受了。
(如有可能,可让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表演一下,以创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明确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部分文言实词。
2、直译全文(课堂上完成第一、五段,课下自译完成二、三、四段。
)三、整体感知1、结合《阅读提示》及注释①,请学生简介文学常识,教师补充。
《口技》节选自清代人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公元1649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等。
2、朗读课文。
⑴范读,请同学读准下列字音:顷(qǐng)倾(qīng)呓(yì)絮(xù)几(jī)叱(chì)间(jiàn)许许(hǔ)曳(yè)⑵学生自己小声朗读一遍。
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教案【三篇】篇二学目标:1、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感受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带领学生通读课文,找准课文节奏,并让学生翻译文章内容一、导入: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一段,引导学生:一张普通的嘴竟能将这些乐器模拟的惟妙惟肖,令人神往。
这种靠嘴模拟各种声音的艺术就是我国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口技艺术,洛桑能做的还仅仅简单的模仿,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林嗣环给我们带来的那位艺人的表演,看看他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声音世界。
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清人张潮的《虞初新志》,这是一本笔记体小说集,本文作者林嗣环,清代文学家,字铁崖,著有《铁崖文集》,《口技》是他《自序》的一部分。
三、疏通字词,朗读文章1、教师范读,学生解决字词读音顷(qǐng) 呓(yì) 絮(xù) 叱(chì) 齁(hōu) 间(jiàn) 许(hǔ) 曳(yè) 几(jī)2、学生齐读,教师在读完后指点节奏3、点一到两人来朗读,要求注意节奏,语气。
四、翻译文段1、齐读第一段,教师带领翻译疏通第一自然段。
善:擅长,善于。
会:恰逢,正赶上。
宴:摆宴席。
于:在。
施:摆。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座”。
寂然:安静无声。
2、请学生再读第一、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自己梳理第二自然段,教师从旁指点字词。
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既而:不久。
乳:喂奶。
毕:全。
绝:极点,最。
4全班齐读,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尝试翻译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教师请学生汇报情况。
意:心情。
舒:伸展,放松。
中间:中间夹杂。
曳:拉。
虽:即使。
名:说出。
奋:卷起。
股:大腿。
公开课《口技》教案设计
公开课《口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口技》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文学常识。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运用口技表演技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口技艺术的兴趣。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口技》选自《红楼梦》贾宝玉表演口技的一段描写。
课文主要介绍了口技的基本技巧和表演方式,以及口技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口技的基本技巧和表演方式。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刻含义,对口技艺术进行评价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口技表演的视频或音频,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口技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刻含义。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4 口技表演学生分组进行口技表演,展示对口技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步。
4.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资源教师使用教材中的课文《口技》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2 网络资源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关于口技的资料和视频,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深入了解口技艺术。
5.3 实物资源教师准备口技表演的工具和道具,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口技》教案2(3课时)
《口技》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1段。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口技》。
(板题:口技)(过渡语)我们将如何学习这篇课文呢?请看:二、投影显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文章。
2.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1段。
(过渡语)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好,下面开展自学竞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一)师: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
XX你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二)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
请其他同学更正。
(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
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三)师:下面,我们把这几个生字齐读两遍。
(四)学生齐读生字两遍。
可能读错的字有:少顷(qǐnɡ) 絮絮(xù xù) 中间(jiàn)曳(yè) 许许(hǔ hǔ)声几(jī)欲先走(五)学生听录音,可跟着录音小声读。
(过渡语:下面我们听录音,注意听语气、语速以及停顿。
)(六)学生自由读一遍课文。
(过渡语:下面大家把课文自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七)学生齐读一遍课文。
(过渡语:下面大家把课文齐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译讲课文。
(一)先学。
1.师:大家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准备译讲课文第1段。
请看:2.投影出示: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并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 (如有不会的地方,可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最后连起来翻译整个句子。
3.学生自学,准备译讲;师巡视,了解学情。
(教师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无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机。
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四背诵课文教学设想:一教学重点是教学目的一、二。
二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复述课文,以了解本文层次清楚的记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预习、解题、介绍作者、扫除语言障碍、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复述课文。
讲读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国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板书课题后,解题、简介作者: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二指导预习 1.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写出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声责骂) 倾(斜) 顷(短时间) 2.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口译课文。
3.思考“思考一、二题”。
三研习新课。
1.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含义。
3.齐读课文。
4.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
可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难词语,然后分组讨论。
应重点理解的词语是:“厅事”、“欠伸”、“呓语”、“屏障”、“侧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战战”、“施”、“毕”、“绝”、“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词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
初中文言文《口技》教学设计精品3篇
初中文言文《口技》教学设计篇3【教学目标】1、掌握“会”“凑”“乳”“舒”“名”等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培养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区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小黑板、问题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
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嘴,竟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的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叹为“听”止。
我们把这种艺术叫做口技,它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
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以及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二、了解作者及作品《口技》作者林嗣环,字铁崖。
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一部笔记小说集,由清代人张潮所编,共20卷,所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并附评语,编者意在“表彰轶事,传布奇闻”。
三、揭示目标(出示小黑板)四、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林嗣环sì呓语yì狺狺yín叱chì伸颈jǐng嘿叹mò齁hōu中间jiàn意少舒shū曳屋许许声yèhǔhǔ几欲先走jī1、教师领读2、学生齐读3、学生领读(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五、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串讲课文(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并了解课文大意)1、第一段:⑴学生齐读。
⑵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翻译本段。
⑶指名翻译。
⑷教师点拔:①善:善于。
②会:适逢,正赶上。
③于厅事:在客厅。
④施:设置。
⑤闻:听见。
⑥寂然:静悄悄的样子。
总结:介绍口技表演者和演出的场合、设施、道具、以及开演之时的气氛。
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教案(优秀3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口技教案,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继续研习课文三部分,并处理课后及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讲读第三部分(第5段) (见课件)1、指名学生朗读第5段。
2、学生翻译第5段,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见课件)“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响,各种声响完全没有了。
撤掉围幕一看,(里边)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毕:完全。
绝:断,停止。
之:代指围幕里边。
3、提问:为什么作者在本文结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结台完成深后“练习二”)。
这样既与第一段呼应,写出表演者凭借进行表演的道具极为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张嘴,衬托了“善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4、提问: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精神和动作?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
有以下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和动作:(1)写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
(2)写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进入梦乡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衬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听众的情绪。
(3)写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紧张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表现出听众已完全被带进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紧张场面中去,忘却了自己在听众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场,惊骇恐惧。
这是口技者卓越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应,作者紧密结合口技表演,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口技者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
另外写听众的反应也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二、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自选场景背诵(课后背诵全文)。
3、解决重点字词(古今异义、通假、数量、一词多义等)(见课件)三、板书设计:口技正面描写口技人表演反面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口技》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温故知新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乳(
)众妙毕备()
儿含乳啼()以为妙绝()以为妙绝()满坐寂然()群响毕绝()稍稍正坐()2、翻译句子,注意掌握加粗词语。
1、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4、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其表现作用。
3、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三、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一:口技者表演了哪几个场景?每个场景中声音表演有何特点?
预设问题二:开头和结尾反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预设问题三: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哪一个?表现了什么主题?四、精讲点拨
预设问题: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找出文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并说说其作用。
2、具体品析听众反应:
一是“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此时,听众已经进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
“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说明听众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难以自持。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仿佛置身于火场,不禁以假为真,完全进入口技表演所营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3、两次交代极简单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构上首尾呼应,起落分明;道具的简单,反衬其口技技艺的高超,突出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4、文中四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知识链接: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它是最主要的描写手段,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或直接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般说来,正面描写常受事物定势框架的限制,而侧面描写天地广阔,无所束缚。
所以尽管正面描写是描写的主要手段,但有时还必须进行侧面描写。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法。
侧面描写的方法①以人衬人
②以物衬人
③以物衬物
五、延伸拓展
(一)分析下面几段文字,判断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
1、“嗨,你这小鬼。
”将军爱抚地把手搭在他的肩上,顺手轻轻地推了他一把,说道“快,快掌好舵,我这火车头要开啦!”说罢,他一弯腰抄起扁担,搁在肩上。
(正面描写)
2、…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侧面描写)
3、神学院里有一个可恶的神父尽找我麻烦。
他有一头平滑而油亮的黑发,面包颜色的面孔,水牛般的声音,猫头鹰似的眼睛,胡须好像野猪鬃,微笑中带有恶意的讽刺,四肢一动好像木偶人。
(正面描写)
4、他那讨厌的名字我忘记了;但是他那可怕又令人肉麻的面貌却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我一想到就不寒而栗。
(侧面描写)
(二)场景片段训练
模仿《口技》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描述今年“五四”文艺汇演中你认为最精彩的一个的节目,并用直线划出正面描写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侧面描写的句子。
(想想可以从哪些正面或侧面来描写?200字左右)
六、总结全文
主旨: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艺,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写作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七、布置预习及完成相关导学案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