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获奖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获奖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获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全文,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追求真实的自我和自然的生活。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陶渊明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1.2.2 诗歌解析:分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诗意、诗境和艺术特色。

1.2.3 诗歌实践: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创作练习。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歌的字词句理解和背诵。

2.1.2 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深入理解。

2.2 教学难点2.2.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2.2.2 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抽象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1.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1.3 分析法:通过逐句分析,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字词句和特殊句式。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背景和解析。

3.2.2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诗歌阅读和创作材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4.1.1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1.2 介绍诗歌背景:简述诗人陶渊明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4.2 诗歌解析4.2.1 逐句分析:分析诗歌的字词句和特殊句式。

4.2.2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3 诗歌实践4.3.1 诗歌朗诵: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3.2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提高创作能力。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全文。

分析并把握住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情感分析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理解其对世俗生活的不屑和逃避。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内心的真实和宁静。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全文的背诵和理解。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分析和把握。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和领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田园生活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兴趣。

简单介绍作者陶渊明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3.2 朗读与背诵:带领学生朗读《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可设置一些奖励机制。

3.3 字词解析:对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3.4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桃花源”、“瓦尔登湖”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3.5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从情感的角度去理解诗歌,如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生活的厌恶等。

第四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4.1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

4.2 作业布置:完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背诵。

写一篇关于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短文。

第五章: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内容:学生对《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背诵情况。

学生对诗歌意象和意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2 评估方法:课堂问答、讨论参与度。

课后作业完成质量。

归园田居教案8篇

归园田居教案8篇

归园田居教案8篇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把握形象,欣赏诗歌结构美、画面美。

3、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情感,把握形象,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解题,明确层次思路,把握结构美;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

教学辅助:多媒体、诵读录音、背景音乐。

教学设想:学习《归园田居(其一)》,思考到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才半个学期,刚刚学完的必修一仅涉及一单元的现代新诗,结合必修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故确立学习本文目标定位——继续激发兴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潜力。

拟打算透过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到达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理念: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

)初中时咱们学过了他的《桃花源记》。

这天,咱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一首五言诗《归园田居(其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简介作者、背景:师:咱们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陶渊明呢?1、学生自己介绍,教师相机补充。

那个同学主动来回答?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陶少年时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

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

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

《归园田居》教案(最新5篇)

《归园田居》教案(最新5篇)

《归园田居》教案(最新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归园田居》教案(最新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获奖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获奖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获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全诗,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田园诗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追求自然、宁静生活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陶渊明的生活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2.2 诗歌解析:分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诗意、诗境、诗法,解读关键词句。

1.2.3 诗歌鉴赏:指导学生从题材、形象、情感等方面鉴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2.1.1 导入:以图片、音频等形式展示田园风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1.2 讲解:分阶段讲解诗歌的背景、意境、情感等。

2.1.3 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组织小组讨论。

2.1.4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布置作业。

2.2 教学方法2.2.1 对比分析法:将《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突出其独特之处。

2.2.2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直观手段,营造有利于诗歌鉴赏的情境。

2.2.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目标3.1.1 知识与技能: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背诵情况。

3.1.2 过程与方法: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互动环节的表现,检验鉴赏能力。

3.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讨论中的观点,了解价值观的树立情况。

3.2 评价方法3.2.1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诗歌的知识点,检查理解程度。

3.2.2 小组评价: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合作、交流、创新等方面。

3.2.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诗歌背诵、鉴赏文章等。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获奖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获奖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全文。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了解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理解诗人追求自由、淡泊名利的思想。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诗意和诗境。

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和对田园生活的追求。

教学难点:诗中使用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诗的背景和意境。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使用朗读法增强学生对诗歌的语感。

实施创意写作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译文、诗人画像和生平介绍。

准备相关的研究资料和参考文献。

准备纸和笔,供学生书写和绘画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陶渊明的画像和简介,引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归园田居’?”让学生发表观点。

2. 朗读诗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分析诗的韵律和节奏,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文,讲解生僻词汇和句式。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讨论与思考提问:“诗中的‘少无适俗韵’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5. 创意写作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意象,创作自己的田园诗。

学生可以绘画或书写自己的创意作品,与同学分享。

6. 总结与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创意写作的作品,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成果。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表现了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1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陶渊明其人及诗文。

2、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3、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2学情分析学生对陶渊明比较熟悉,也能比较轻松地把握陶渊明诗歌的主题。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难点】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练习】《归园田居》组诗学习鉴赏学习《归园田居》组诗中的另外四首诗,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课前印发诗歌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学习)1、出示四首诗歌内容(多媒体)2、学生分组研读四首诗歌,准备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

(研读重点由学生自己确定,或内容情感、或艺术特色)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③。

时复墟曲中,披草12下一页《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课前印发诗歌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学习)1、出示四首诗歌内容(多媒体)2、学生分组研读四首诗歌,准备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

(研读重点由学生自己确定,或内容情感、或艺术特色)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③。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④。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⑤。

常恐霜霰至⑥,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野外:这里指农村。

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

②轮鞅(yāng):鞅是拉车的皮带,这里指车马。

③尘想:入世做官的想法。

④墟曲:即指村落。

披草:拨开野草。

⑤我土日巳广:我开垦的田地一天天在扩大。

⑥霰(xiàn)小雪珠。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①,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设计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设计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设计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是组诗中的第一首,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

下面是yjbys小编分享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设计,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文学网。

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归”为线索,通过诗中的意象来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2.理解作者不满现实,反抗黑暗,不与当时黑暗的上流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他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意象,欣赏诗歌的意境,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句话里面含有一位诗人的名字,大家注意听,猜猜他是谁?“田园趣,山水情,潜心修意堪陶醉。

”(陶渊明)好,那我们在初中的时候都学过陶渊明哪些课文?有诗歌《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还有学过《桃花源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风淳朴,与世隔绝,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国。

这美好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吗?那么,在现实生活中,陶渊明向往的居住地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记得板书标题和作者)二、知人论世,诗人简介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会赏诗,还要学会品人。

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知人论文。

对于诗人陶渊明,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人。

自称为“五柳先生”,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到他幼年时,家世已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是他到了29岁才出仕,出仕后他看到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官场黑暗,政治腐败,不久他又归隐。

后又几次时隐时仕。

到了41岁那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太守派一名督邮来彭泽督察,陶渊明因不愿为见督邮而穿官服束腰带等繁文缛节,他再也忍不下去了,长叹一声:“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经典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经典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经典教案教学目标:3. 学习鉴赏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4. 正确评价陶渊明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道路选择,培养学生的修身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

教学手段和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自我探究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在这篇文章中,他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风俗淳朴、鸡犬之声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谐安宁的“世外桃源”,描绘了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理想的生活场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所写的《归园田居》这首诗,去诗人所生活的田园看一看,共同感受他所追求的和谐安宁、闲适自在的田园生活。

(幻灯片:题目)(板书)二、了解作者在研读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

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生答)陶渊明,又叫陶潜,东晋末年伟大诗人。

曾几次做官,又几次辞官,最后一任官职是彭泽县令,但他只做了81天就辞官,直到63岁去世再未出仕做官,彻底归隐田园。

三、学习朗诵了解了诗人的生平情况,现在我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怎样。

这首诗中有几个生字仍需要强调。

(幻灯片:羁(jī)鸟恋旧林守拙(zhuō)归园田暧(ài)暧远人村久在樊(fán)笼里)羁:马笼头,羁鸟,笼中鸟。

拙:笨拙,守拙,在这首诗中,是爱丘山,固守住节操,不随波逐流的意思。

暧,它的偏旁是什么(日字),日旁的字一般表示光线明亮或暗淡的意义。

暧暧,就是昏暗,模糊,光线暗淡的意思,那么,大家猜猜这时时间大概是什么时候呢?(生:傍晚,黄昏,夕阳西下时)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来听听名家又是如何来朗诵这首诗的?(播放录音)听,朗读得多么富有节奏感和韵味呀,所以今后大家朗诵诗歌时需要注意节奏的停顿变化,读出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感,做到声情并茂。

现在请一位同学试着模仿名家的朗读,再来诵读这首诗。

(生读)刚才他读的怎么样?是不是读出了情感呢?(生答)四、疏通诗意好,下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合作,解决疑难字词,疏通这首诗的大意。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3)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田园诗派的文学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感;(2)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 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3. 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2. 诗歌手法的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派;(2)引导学生回顾《归园田居》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解析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文的主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鉴赏方法。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2. 分析诗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如田园、农耕等;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田园风光,让学生置身于诗意的环境中,激发学习兴趣;2. 对比分析:将《归园田居》与其它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认识田园诗的特点;3. 实践演练:鼓励学生创作田园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创作的田园诗,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精神。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2)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

(3)分析诗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意。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归隐田园的决心和追求自然、纯真生活的信念。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的意象和手法。

2. 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2. 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诗人陶渊明,引导学生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和押韵。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生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

(2)分析诗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讲解诗的意义、背景和诗人的情感态度。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诗句,巩固理解。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中“归园田居”主题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2. 结合课内学习,自行挑选一首陶渊明的诗歌进行深入学习,下周分享成果。

3. 思考:如何将陶渊明的归隐田园思想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意象和手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为例,对比分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艺术特色。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思维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思维敏捷性、团队协作能力等。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课后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建议,以了解教学效果。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

一、教案简介《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

本教案将通过对该诗的解析,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领会诗中所表现的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领略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诗歌的基本内容,意象和意境的把握。

2. 教学难点: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深层次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分析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描绘。

4. 讲解与分析: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深入剖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课后拓展任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理解诗歌《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2. 深入了解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分析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理想的田园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诗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拓展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后拓展任务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深入研究情况。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获奖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获奖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获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欣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这首诗。

分析并理解诗中的主题、情感和意境。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诗歌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

创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特色。

诗中的自然意象和情感表达。

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个性化解读。

2.2 教学难点诗中深层含义的解读和理解。

学生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意象解析等理论知识。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感受和理解。

创作练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文本、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

朗读录音:提供诗歌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写作工具:提供纸笔或电子设备,用于学生创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5分钟)。

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10分钟)。

诗歌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15分钟)。

创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诗歌创作练习(20分钟)。

4.2 时间安排每节课时:40分钟。

总共4节课。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创作练习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学生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内容、语言表达和创意发挥。

学生理解与解读:评估学生对诗歌主题、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和解读。

5.2 教学反馈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建议。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全文;(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领会诗中表达的自然和谐、淡泊名利的价值观;(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诗意和韵味;2. 诗中运用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3. 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对诗中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3. 领悟诗文所表达的深刻哲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全文、注释、译文及分析;2. 相关资料:陶渊明的生平介绍、田园诗的发展历程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归园田居”,提问学生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期待。

2. 朗读诗文(1)学生齐读诗文,感受节奏和韵律;(2)教师范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3)学生个别朗读,互相评价。

3. 翻译诗文(1)学生自行翻译,理解诗意;(2)教师讲解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3)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翻译心得。

4. 分析诗文(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等;(2)分析诗中的典故,如“守拙归园田”“种豆南山下”等;(3)讲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5. 感悟诗文(1)学生谈谈对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感受;(2)引导学生思考诗中所表达的价值观;(3)教师总结,强调诗中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精神。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提醒学生课后加强背诵,提高文学素养;(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培养审美情趣。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2)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字词释义、句子翻译等。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合作探究等。

3. 欣赏法:感受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1. 导入新课:简介诗人陶渊明及其作品《归园田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字词释义。

3. 讲解分析: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5. 诗歌欣赏:感受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背诵《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2. 写一篇关于《归园田居》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诗歌和写读后感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与其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进行对比,如《江南春》、《渔家傲》等。

2. 文化探究:深入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事迹,探讨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 文本资料:提供《归园田居》的原文及其注释、译文等。

2. 多媒体资源:利用课件、视频等展示诗歌的意境和分析。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学评论等资料。

九、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1课时(45分钟)完成。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与赏析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与赏析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与赏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与赏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以欣欣之笔,咏唱居所一带的风光。

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

下面是《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与赏析,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⑵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⑵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⑵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期中考作文以“学会放弃”为话题,通过这次作文,我们懂得,取与舍贯穿于人的一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弃,又不断地得到。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地与官场彻底决裂,选择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的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二、简介陶渊明,并解题《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歌咏田园生活之乐。

写于辞官归隐的次年。

此诗为第一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公开课教案吧。

【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感受作者笔下的田园风光,分析本诗中作者蕴藏的情感2.通过本诗,初步了解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语言特点【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探究法、对比例证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表现田园风光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课堂情境二、诵读诗歌1.读对字音2.读准节奏3.读出韵味三、初识特点1.学生找出诗中描写田园生活场景的句子2.总体感知这些诗句所体现出来的语言特点:平淡3.古人评价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宋)苏轼《与苏辙书》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朱熹四、细品平淡(一)平淡中见美1.先看一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的诗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辋川别业》)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田园乐》)小结:诗中有画2.改写《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田园生活场景的诗句:南山方宅十余亩,东篱草屋八九间榆青柳碧荫后檐,桃红李白罗堂前暮垂暧暧远人村,日落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3.鉴赏诗句4.列举作者其他诗歌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二)(节录)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总结:陶渊明的诗的语言很少设色,很少炼字,意象寻常,多用白描,且多写田间农事,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了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了真朴淳厚的美质,在随心随性,质朴无华中体现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二)平淡中见情1.引导学生分析本诗中蕴藏的作者情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2.平淡中如何体现上述情感(三)平淡中见人1.“文如其人”,具有平淡特点的陶渊明诗歌如何体现他的为人2.古人评价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苏轼《书李简夫诗集后》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钟嵘《诗品·宋征士陶潜》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沈德潜《说诗睟语》3.宋代的苏轼对陶渊明及其田园生活极其推崇,在其晚年贬官期间曾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但体现其为人的仍然是他的豪放词和陶归园田居(其一)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周公与管蔡,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四)平淡中见理1.理趣:“熟悉的地方也有美”2.如何发掘我们周围的美五、小结六、布置作业1.作文:选择日常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场景,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2.阅读:推荐阅读《风流去》(鲍鹏山著)中写陶渊明的文章《种豆南山》拓展阅读:课文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案例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案例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案例《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案例(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A、做大官,有名有利。

B、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东晋着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第二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三)朗读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1.教师范读(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

),学生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四)合作探究1.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2.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五)分析鉴赏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1.为何而归?明确: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课文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课文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课文优质教案(2)(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课文优质教案(2)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课文优质教案思考:如何理解“守拙”言外之意是什么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4、归去如何?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播放“走进田园”flash提问: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参考:在方圆十几亩的'宅基上,有八、九间简陋的茅舍,枝高叶密的榆树柳树,阴影遮住了房子的后檐;桃红李白的果树,排列在屋子的前边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村落里缭绕着一缕缕轻柔的炊烟深巷里传来了阵阵的狗叫声,树顶上公鸡正在啼鸣)追问:有何特点?抓住几组意象分析明确:恬静幽雅空阔朦胧近处:宅院、林木——亲切可即远处:村落、炊烟——给人以悠长的遐思色彩:桃红、柳绿——环境幽雅美丽声音:狗吠、鸡鸣——以动衬静,更显宁静和平追问: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追问: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欣喜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五)自主探究:1、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你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参考: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向往田园、淡泊名利2、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洁的,那么你怎么看?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评析:☆“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在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单只“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教师提供专家的看法:(幻灯片显示)☆“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张铨锡《陶渊明的悲剧及其诗的思想和风格》教师小结:这些专家的看法仅仅是提供大家参考,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是: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他选择归隐田园,远离污浊官场、独善其身,始终保持自身纯洁,是他人生中最勇敢最高尚最痛苦也是最无悔的选择因为当时的陶渊明面对的是腐败透顶的官场、物欲横流的世俗,我相信如果在政治清明的时代,陶渊明一定会坚持他少年时“大济苍生”的理想,造福一方吧三:艺术特点:1、情景交融,富有意境美方宅草屋厌恶官场榆柳桃李向往田园傍晚的村落情景追求自由墟里的炊烟交融保持高洁深巷中的狗吠淡泊恬静桑树颠的鸡鸣返朴归真(评析:优美的抒情诗,一般都能使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通过想象觉得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意境美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则是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厌恶官场、向往田园、追求自由、保持高洁、返朴归真、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2、语言质朴真淳,音节铿锵,元气淋漓,得自然之美四、课外拓展:名句欣赏(幻灯片显示)陶渊明还写了很多诗歌,其中的一些名句,我们一起来朗读背诵一下: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归园田居》其五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五、课堂总结:陶渊明视权位官俸如粪土,怀着“抱朴守静”、“洁己清操”的想法躬耕田园,以琴书为乐,以菊花为友,为我们树起了一块人格的丰碑,让后人永世传颂让我们把敬意献给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因为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六、布置作业:1、背诵《归园田居》2、请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关于陶渊明的评价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写在小作文本上,明天课堂上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目标:把握人品、人格,培养探究能力
一.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曾三次辞职。

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

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

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

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

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

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使他早期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

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

他的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

二.学生诵读
三.诗句疏通
四.内容分析
1.用8个字从正反两方面概括本诗表达的作者的性情.志趣。

厌恶官场(非世俗)崇尚(热爱)自然
2.诗中哪几句中哪几个词从形状和程度上表达了以上性情.志趣
厌恶官场(非世俗):
误.一.久--误、本照应,良知发现,尔虞我诈;一.久照应,追悔莫及。

崇尚(热爱)自然:
少.本.复--少,正常下班,原本;本,性情中,根本;复,失误中,务本,求放心。

3.陶渊明弃官厌仕可能出于什么方面的原因?
时代社会性情性格
4.他的理想社会.生活美好.合理吧?在现实社会中是否找到?
5.我们的时代还可不可以有他的这些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在手结构.表意上有何特点和作用?
过渡比兴.象征
五、探究
1.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气质,品性。

性:禀性,本性。

丘山:指大自然。

此两句意谓从小没有迎合世俗的兴趣,天性本来只爱山川自然。

2、尘网:世俗的罗网,尘世,比喻仕途,官场。

三十年:疑当为“十三年”。

陶渊明从 29岁出仕江州祭酒,至词彭泽令归田,前后恰好十三年。

此两句意谓偶尔失足误落仕途俗网,光阴虚度一去便是十三年。

3.羁鸟:被束缚在笼中的鸟儿。

池鱼:养在池塘中的鱼。

以羁鸟、池鱼比喻自己过去在仕途生活中的不自由,以旧林、故渊比喻田园。

此两句意谓笼中的鸟儿思恋昔日的丛林,池里的鱼儿向往旧时的清泉。

4守拙:保持拙朴、愚直的本性。

是说自己不肯投机逢迎,不善与做官。

此两句意味在南郊野外垦辟出一块荒地,自守愚拙重回故乡田园。

5.方宅:住宅方圆四周。

此两句意谓在方圆十多亩的宅地上,盖起草屋陋居八九间。

6.荫:覆盖、遮盖。

罗:排列。

此两句意谓浓绿的榆柳覆盖着后檐,香艳的桃李罗列在堂前。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树木与地域的不适宜还有许多说法,例如过去许多地方农村都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门前千万别鬼拍手”的说法,这些说法主要来自树木名称的谐音。

(门)前不载桑(谐音丧),(房)后不栽柳(挽杖用的),门前千万别鬼拍手(大叶杨树,风一吹,叶子哗哗响,似鬼拍手)。

中国汉字是形音的有机结合,读音的作用不容忽视,故而谐音之说也是有些道理的。

有趣的是,就在上述俗语流传很广的河南济原市,有一座始建于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的奉仙观,却使用了世界建筑史上榜上无名的荆(谐音惊)、枣(谐音遭),柿(谐音死)、桑(谐音丧)等四种木料:左柱枣木,梁为荆木;右柱桑木,梁为柿木。

据说是有以毒攻毒、以正气压邪气的意思。

这些梁柱,1300多年来虽历经劫难,履遭天灾兵祸,但仍巍然屹立,令人叹为观止。

7.嗳嗳:昏暗不明的样子。

依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小村落。

此两句意谓暮色中的远村隐隐约约,袅袅的炊烟依稀可辨。

8.巅:顶端。

此两句化用汉乐府《鸡鸣行》“鸡鸣桑树巅,狗吠深宫中”而来,意谓深巷中传来几声狗叫,雄鸡啼鸣相唤在桑树枝间。

9.虚室:虚空闲寂的居室。

比喻心室纯净而无名利之念。

此两句意谓整洁的庭院一尘不染,空静的房室十分安闲。

10.樊笼:关鸟兽的笼子。

比喻不自由的境地。

此两句意谓我已被牢笼困的太久,如今终于重回自然。

这首诗写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趣。

诗中表现出对淳朴的田园劳动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对世俗仕宦生活的鄙弃。

六.仿写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一)是一首古老淳朴幽静祥和的田园之歌;一首蕴含人生取舍深义的智慧之歌;一首冲决尘网张扬个性的力量之歌;一首融入自然享受自由的心灵之歌;一首蔑视尘俗实现自我的生命之歌。

七.拓展(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