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政策之保护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的措施
国际贸易政策的措施1.贸易自由化:这是指国家降低或取消对国际贸易的限制和壁垒,以促进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
贸易自由化的措施包括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减少出口补贴、放松外汇管制等。
通过贸易自由化,国家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和技术,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
2.贸易保护主义:这是指国家通过加强对外贸易的限制和保护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际竞争的冲击。
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包括提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加强贸易补贴、实施配额限制等。
贸易保护主义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但它可能导致贸易摩擦和贸易战。
3.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指国家之间达成的双边或多边协议,旨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
自由贸易协定通常包括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简化贸易程序、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等。
常见的自由贸易协定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欧盟和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等。
4.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这是指国家采取的防止其他国家以低价倾销和补贴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措施。
反倾销措施包括对倾销产品加征关税、设立最低进口价等;反补贴措施包括对补贴产品加征关税、设立反补贴税等。
这些措施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冲击。
5.争端解决机制:这是指国际贸易领域的争端解决机构和程序。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设立了争端解决机构,为成员国在贸易纠纷中提供争端解决的平台。
争端解决机制的目的是促进贸易和投资的稳定发展,维护国际贸易规则的公正和可预测性。
6.主动开展国际贸易促进活动:这是指国家主动开展贸易推广、投资促进和贸易便利化的活动。
例如,国家可以组织参加国际贸易展览会、举办贸易洽谈会、招商引资等,以吸引外国投资和拓展贸易伙伴。
此外,国家还可以通过简化贸易手续、优化贸易环境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便利和支持。
总之,国际贸易政策措施是国家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外贸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手段。
这些措施既包括贸易自由化和开放,也包括贸易保护和反倾销等措施。
不同国家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发展目标,可能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措施。
分析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分析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国际贸易中的分析国际贸易自古以来一直扮演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的重要角色。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出现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
本文将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定义、原因以及其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展开分析,并探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定义与原因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限制或者禁止国际贸易。
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利益保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往往是国家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就业和经济利益而采取的手段。
例如,高关税可以使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从而增加国内商品的竞争力。
2. 安全考虑:某些国家可能出于国家安全考虑,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贸易。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涉及国防、国家重要产业和高技术领域的情况下。
3. 不公平贸易行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可能是对其他国家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作出的回应,例如知识产权侵权、补贴和倾销等。
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伤害,可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与国际贸易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贸易限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通常采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形式,限制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关税的提高使得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了进口商品的需求。
2. 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容易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
当一个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另一个国家的出口时,后者往往会以相应的贸易措施进行回应,导致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
3. 经济失衡: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导致全球贸易失衡,造成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稳定。
各国之间的贸易限制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进而影响全球产业链的正常运转,打乱全球经济的发展格局。
4. 降低效率: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往往会导致资源的非最优配置,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政策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政策国际贸易作为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贸易挑战和争议。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许多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政策的定义、类型以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贸易保护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免受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和贸易威胁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限制进口商品、提高关税、实施配额限制、非关税壁垒等方法。
贸易保护政策可分为两大类别:贸易壁垒和贸易补贴。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关税是对进口货物征收的税费,它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降低其竞争力。
贸易伙伴国往往会对关税实施报复性措施,导致双方贸易关系紧张。
非关税壁垒则包括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技术壁垒等。
这些措施会限制特定商品的进口数量、提高进口手续难度,从而保护本国产业。
贸易补贴是指国家给予本国产品相关经济支持的政策措施。
这种政策可以以直接或间接补贴的形式出现。
直接补贴可以是为了降低本国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竞争力,例如提供资金或补贴给企业。
间接补贴则是通过减免税收、提供优惠贷款、购买本国产品或出口补贴等形式提供的支持。
贸易保护政策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贸易保护政策带来的贸易壁垒使得国际贸易受阻,限制了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这可能导致价格上升、商品供应减少,对消费者和企业都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贸易争端和贸易战的加剧导致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威胁到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贸易保护政策也会阻碍跨国投资和技术转移,限制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国际间的经济合作。
然而,贸易保护政策也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一方面,贸易保护政策可以帮助本国产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地位和优势。
这种政策为本国的发展和经济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贸易保护政策也可以保护消费者利益,防止低质量或安全风险的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这种措施可以确保本国公众的权益和安全。
国际贸易政策之保护贸易政策PPT课件( 37页)
(三)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五阶段
原始未开化时期 畜牧时期 农业时期
实行自由贸易, 以加速农业发展 并培育工业化基 础
农工业时期 农工商时期
需要采取保护政策, 以避免与先进国家的 竞争
实行自由贸易, 保护优惠地位
李斯特提出的保护对象的条件 :
1. 农业不需保护
2. 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在没有强有力的竞 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
3. 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的外国 竞争者的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
(四)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评价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是积极的,其保护 的对象以将来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为限, 他主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时期,而以自 由贸易为最后目的
保护的时间:李斯特提出的保护时间以 30年为最高期限。在此期限内被保护的 工业还扶植不起来时,不再予以保护, 任其自行垮台。
保护的措施:李斯特认为,保护国内工 业的重要手段是关税,通过禁止输入与 征收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 税或征收轻微进口税方式鼓励复杂机器 进口。
三、二次大战期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超保护贸易政策不但保
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国内高度发展或 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2.保护的目的变了。超保护贸易不再是培养自 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 的垄断。 3.保护转入进攻性。以前贸易保护主义是防御 性地限制进口,超保护贸易主义是要在垄断国 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 张。
早期重商主义阶段
(约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
货币差额论
英 威廉斯塔福
(即重金主义) 《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
措施: 1.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所有的货币交易。
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二)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20世纪50-70年代) 原因2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有力地 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二)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20世纪50-70年代) 原因3 ◇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出现加快了贸易自由化的 进程。
(二)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20世纪50-70年代) 原因 (4)跨过公司的大量出现和迅速发展促进是资 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加强了生产的国际化。 (5)国际分工的广泛和深入发展,分工形式的 多样化。 (6)西欧和日本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是他们也愿意通过减少贸易壁垒来扩大出口。
保护贸易政策
传统贸易保护阶段
Step 5
•新贸易保护阶段
Step 4 Step 3 Step 2 • 19世纪70年代至一战 Step 1
•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 80年代末
•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前的保护贸易政策
• 16-18世纪的重商主义 的保护贸易政策
新贸易保护阶段
起源
20世纪90 年代以来 的新贸易 保护主义
实施的手段和方式
动机和目的
根源
关注的焦点
影响
1、起源
发展中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加剧
利用发达国家在 技术方面的优势
限制发展中国 家的出口
利用发展中国家在环境 保护和劳动方面的弱势
2、动机和目的
发达国家——保护战 略性产业
发展中国家——保护 幼稚产业
3、实施的手段和方式
1、以公平交易为由,滥用WTO反倾销、反 补贴等政策。
一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全
的自由,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也并不是完全 封闭的。所谓的自由、保护都是相对而言 的。
一国实行什么样的贸易政策取决于本国的
贸易政策的种类
贸易政策的种类
贸易政策的种类主要有以下三种:
1. 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外贸活动不加任何干预,即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
国家给予的优惠和特权只限于国内的生产者,而不给予国外的生产者和出口商品,国内外商品和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对进出口活动不加干预和限制,任凭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实行此政策的理论依据是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
2. 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以保护其本国市场免受外来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和津贴以鼓励其出口。
保护贸易政策下,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生产,使之免受国外商品竞争;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和补贴,鼓励扩大出口。
保护贸易政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其所保护的对象、目的和手段不同,可以分为重商主义、保护幼稚工业论、超保护贸易政策和新贸易保护主义。
3. 管理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政策是一种协调和管理兼顾的国际贸易体制,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的方向。
管理贸易政策介于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之间,既有自由贸易的成分,又有保护贸易的成分。
这种政策主要适用于那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竞争力较强、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国。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贸易政策都有其优缺点,选择哪种贸易政策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以及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等因素。
自由贸易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的对比评析
自由贸易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的对比评析自由贸易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国际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市场的开放和自由竞争,促进各国间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贸易保护政策则主张通过各种手段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本文将对两种政策进行对比评析,并探讨其优劣势。
首先,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市场开放。
自由贸易政策鼓励国际间的贸易自由化,减少或取消关税、配额等贸易壁垒,使各国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贸易活动。
自由贸易政策的优势在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通过自由贸易,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提高全球生产效率和国家经济效益。
另外,自由贸易政策也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福利,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相反,贸易保护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增加贸易壁垒和保护国内产业。
贸易保护政策包括关税、配额、补贴等手段,旨在限制进口和保护国内企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压力。
贸易保护政策的优势在于保护国内产业发展,保护就业和国家安全。
通过限制进口,贸易保护政策可以保护国内企业免受低成本外国竞争的冲击,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此外,贸易保护政策还可以保护国家的就业市场和国家安全,确保国内劳动力和国家财富不受外来竞争的威胁。
然而,自由贸易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也存在各自的劣势。
自由贸易政策可能导致国内产业的失业和衰退。
由于全球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企业可能无法与低成本外国产品竞争,导致工厂关闭和大量的失业。
此外,自由贸易政策可能会导致贸易逆差,影响国内经济平衡和稳定。
贸易保护政策则容易导致保护主义和贸易战。
当多个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时,可能出现贸易战和各种经济摩擦,导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并影响国际合作和关系的稳定。
就综合效果而言,自由贸易政策往往更具优势。
自由贸易政策有助于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国内产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自由贸易政策还有助于拓展市场规模,增加消费者选择和福利水平,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贸易保护政策
贸易保护政策贸易保护政策是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政策。
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手段,国家试图限制进口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以保障本国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然而,贸易保护政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贸易保护政策的意义、类型和影响,并对其进行客观分析。
一、贸易保护政策的意义1. 保护本国产业:贸易保护政策可以帮助本国产业抵御外国竞争,促进发展机会。
尤其对于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来说,贸易保护政策有助于减少竞争压力,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和时间。
2. 保障国家安全:一些关乎国家安全的产业,如国防、能源等领域,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可以确保本国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外部因素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3. 调整贸易不平衡:对于出现贸易逆差的国家来说,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可以通过限制进口和提高关税等措施,以减少贸易赤字,调整贸易平衡。
二、贸易保护政策的类型1. 关税壁垒:国家通过提高关税的方式,使得进口产品价格上涨,增加进口成本,从而减少进口量,保护本国产业。
2. 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技术壁垒等措施,国家以非关税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3. 补贴政策:国家对本国产业提供财政补贴,降低其生产成本和价格,增强竞争力,以应对国际市场竞争。
4. 反倾销措施:国家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反倾销税等手段,限制低价倾销的进口产品,保护本国企业免受不公平竞争。
三、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1. 本国产业受益:贸易保护政策对于受保护的本国产业来说,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增强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2. 国际贸易扭曲:贸易保护政策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进程,导致贸易壁垒增加,使各国的贸易关系变得紧张,加剧国际贸易扭曲。
3. 消费者权益受损:贸易保护政策使得进口产品价格上涨,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性和购买力,对消费者权益造成负面影响。
4. 贸易战危机: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容易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战争,不利于国际间的合作发展,给全球经济稳定带来风险。
贸易保护政策解读
贸易保护政策解读贸易保护政策一直是国际贸易中的热点议题。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各国政府往往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手段。
本文将对贸易保护政策进行解读,探讨其影响和局限性。
一、贸易保护政策的定义和目的贸易保护政策是国家为了保护国内产业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其目的在于限制进口商品流入本国市场,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贸易保护政策通常包括关税障碍、非关税障碍和补贴措施。
二、贸易保护政策的类型1. 关税障碍关税是贸易保护最常见的手段之一。
各国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来减少进口,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优势。
关税障碍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较为直接,但也可能引起贸易战等负面后果。
2. 非关税障碍非关税障碍是指除了关税以外的其他措施,如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质量标准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提高本国产业的市场份额。
然而,非关税障碍也容易导致贸易争端和不公平竞争。
3. 补贴措施补贴措施是国家支持本国产业的一种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直接补贴、减免税收或提供特殊待遇等方式,降低本国产业的成本,增强其竞争力。
然而,过度的补贴可能扭曲市场,导致全球贸易不均衡。
三、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1. 保护国内产业贸易保护政策可以有效地保护本国产业,让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通过限制进口,本国产业可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提高就业和经济增长。
2. 引发贸易争端贸易保护政策往往会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和报复性贸易措施。
各国之间可能会形成贸易战,导致全球贸易秩序混乱,损害各方利益。
3. 提高消费者价格贸易保护政策限制了进口商品的流入,减少了竞争,导致价格上升。
这对消费者来说可能意味着更高的消费成本,降低了消费者福利。
四、贸易保护政策的局限性1. 经济效应有限贸易保护政策虽然可以暂时保护本国产业,但长期来看,却可能导致经济效益下降。
限制进口会导致本国产业缺乏竞争压力,创新能力和效率水平可能受到影响。
2. 增加成本贸易保护政策往往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对消费者和企业不利。
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
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引言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是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保护贸易是指通过采取措施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保护贸易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和孤立论,并且各个国家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也会参考这些理论。
本文将对保护贸易理论进行介绍,并讨论保护贸易政策的利弊。
保护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保护贸易的经典理论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该理论认为,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应该按照其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专业化生产和贸易,并依靠贸易来获取缺少的资源和商品。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贸易自由化能够提高全球资源配置的效率,使得各国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新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是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该理论强调的是贸易的规模效应和差异化产品的贸易。
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可以带来规模效应,使得生产规模扩大,成本降低,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另外,新古典贸易理论还关注产品差异化对贸易的影响,即不同国家生产的商品差异化程度决定了贸易的方向和规模。
孤立论孤立论是保护贸易的一种负面观点,认为国家应该采取贸易封闭政策来保护本国产业。
孤立论认为,贸易自由化会导致本国产业被淘汰,就业岗位流失,并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孤立论的支持者主张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和限制进口数量的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保护贸易政策的利弊利益1.保护本国产业:保护贸易政策可以有效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外竞争的冲击。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保护可以为本国产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经济的增长。
2.维护国家安全:通过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可以减少对关键技术和资源的依赖,确保国家的安全和自主性。
3.政策灵活性:保护贸易政策可以根据本国产业的需求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需求。
弊端1.贸易壁垒:保护贸易政策往往伴随着贸易壁垒的设置,如关税和配额限制,这些措施会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并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贸易部门的贸易保护政策
贸易部门的贸易保护政策贸易保护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限制进口商品、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以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增长。
贸易保护政策通常涉及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对国际贸易格局和全球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1. 背景介绍贸易保护政策的出现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息息相关。
自古以来,贸易就是国家之间的重要经济往来,但贸易也带来了竞争压力以及一些不利因素。
因此,贸易保护政策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
2. 贸易保护政策的类型及措施2.1 关税措施关税是指对进口货物征收的税费,在贸易保护政策中被广泛使用。
常见的关税措施包括进口关税、出口关税、进口环节税等。
通过提高关税水平,国家可以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减少进口数量,保护本国产业利益。
2.2 配额限制配额是指对特定商品的进口数量设定限制,超出限额的进口会受到限制或征收额外费用。
配额限制可以有效控制进口商品的数量,保护本国产业免受进口冲击。
2.3 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包含了各种非关税形式的措施,常见的有技术壁垒、质量标准、进口许可证等。
这些措施可以限制进口商品的市场准入,为本国产业提供更大的竞争优势。
3. 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3.1 影响国际贸易格局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通常导致各国之间贸易关系的紧张。
各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可能会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如实施报复性关税等。
这将导致全球贸易形势紧张,贸易摩擦加剧,甚至可能引发贸易战。
3.2 冲击国内经济贸易保护政策在短期内可以保护本国产业,但长期来看可能对本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限制进口将导致本国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同时,其他国家也可能采取相同的保护措施,进一步削弱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
3.3 激化国际合作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为各国的合作带来挑战。
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等致力于维护自由贸易体系,但各国之间的分歧依然存在。
促进贸易保护政策与国际合作的平衡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保护贸易政策
普惠制税率 这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优惠税率。它在最惠国税率的基础上实行减税或免税,通常按最惠国税率的一定百分比征收,并且不是互惠的,而是单向的。因此,享受普惠制待遇往往能促进出口。
特惠税(Preferential Duty)又称优惠税,是对来自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目的是为了增进与受惠国之间的友好贸易往来。特惠税有的是互惠的,有的是非互惠的。特惠税最早开始于宗主国与其殖民地及附属国之间的贸易。目前仍在起作用且最有影响的是洛美协定国家之间的特惠税。
过 境 税
过境税(Transit Duty)又称通过税或转口税,是一国海关对通过其关境再转运第三国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征税目的: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进口附加税(Import Surtax)是指进口国海关对进口的外国商品在征收进口正税之外,出于某种特定目的而额外加征的关税。又称特别关税,是一种临时性的特定措施。征税目的:应付国际收支危机,维持进出口平衡;防止外国产品低价倾销;对某个国家实行歧视或报复等。
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更有助于限制一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进口配额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绝对配额; 二、关税配额。
通过关税来增加政府收入,实际上是一种利益行为,是政府实行贸易保护的动力之一。但是,以增加收入为目的的关税往往导致资源配置严重扭曲,所以,以健全的税制来促进经济增长,才是政府收入的长期可靠来源。
五 公平贸易论
公平贸易论(Fair-trade Argument)认为,国际贸易中倾销、补贴等做法破坏了公平贸易这一国际贸易规则,因而必须以反倾销税、反贴补税等保护手段来抵制,以维护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该论点在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及许多国家的贸易立法中被采用。当贸易对手国对出口产品进行补贴,或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行倾销,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进行不公平竞争,而使一国遭受不利影响时,采取征收反倾销税或反贴补税等措施来抵消不公平贸易的影响是正当的。但在实践中,维护公平贸易论常常被滥用。
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李斯特是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 的著名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是 德国关税政策的首创者,他的理论 是在反对自由贸易政策基础上受汉 密尔顿启发而形成的,但比汉密尔 顿的理论深刻、系统,其主要代表 作是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 国民体系》。
国际贸易政策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B 英国 30年 C 日本 D 美国
国际贸易概述
1. 李斯特保护贸易学说有什么特点?
国际贸易政策
在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美国与 德国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代表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的汉密尔 顿和德国的李斯特。
国际贸易政策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亚历山大· 汉密尔顿是美国独立 运动时期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美国 独立后的首任财政部长。他于1791年 发表了《关于制造业问题报告》和 《奖励和保护工业报告》,这些报告 被视为保护贸易理论的经典文献。
国际贸易政策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 (1)以高关税禁止和限制国内幼稚产业 部门产品的进口。 (2)以低关税和免税鼓励复杂机器设备、 原材料等国内无法生产但急需的商品进口。 (3)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津 贴、奖金等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
国际贸易政策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李斯特提出的保护对象的条件如下 : (1)农业不需保护 。只有那些刚从农业阶段跃 进的国家,距离工业成熟期尚远,才适宜于保护。 (2)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在没有强有力的竞争 者时,也不需要保护。 (3)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的外国竞争者 的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是积极的,其保护的对象以 将来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为限,他主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 时期,而以自由贸易为最后目的。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与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关系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然而,在国际贸易中,各个国家都会采取各种不同的政策措施,以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利益。
因此,对于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分析和研究,对于了解全球贸易体系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贸易自由化政策贸易自由化政策是指国家取消或大幅减少对进出口产品的限制和限额,以开放市场的形式促进自由贸易的政策。
这种政策又称为“自由贸易政策”,旨在加强国际贸易自由化和促进全球贸易便利化。
自贸区协定是实施这种政策的一个重要平台,而且自贸区也为实行贸易自由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贸易保护政策贸易保护政策是指国家为维护本国产业和企业利益而采取措施限制外国产品进口的政策。
这种政策包括关税壁垒、配额限制、反倾销措施、补贴政策等。
这种政策虽然增加了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但同时也会增加消费者的负担,降低贸易的便利性和效率。
三、贸易平衡政策贸易平衡政策是指国家为保持贸易平衡而采取的措施。
贸易平衡政策包括积极实施贸易逆差限制措施,以保持贸易平衡,防止贸易亏损。
另外,运用外汇政策手段平衡进出口贸易的收支,保持货币汇率的稳定也是贸易平衡政策的重要内容。
四、贸易发展政策贸易发展政策是指国家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扩大出口,推动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而采取的政策。
贸易发展政策包括扶持本国产业、提高产品质量、改进技术创新、拓展出口市场、加强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
贸易发展政策有利于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政策措施是国际贸易中非常重要的问题,类别和措施都有很多,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贸易政策措施的支持或挑战形成巨大的差异。
为此,在国际经贸合作中,各国需加强沟通和协调,以促进全球化贸易的平衡和发展。
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Protective trade policy)[编辑]什么是是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
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竞争。
[编辑]保护贸易政策的种类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积极加以干预,利用各种措施限制商品进口,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生产,使之免受国外商品竞争;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鼓励扩大出口。
保护贸易政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其所保护的对象、目的和手段不同,可以分为:(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16~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欧洲各国普遍实行的保护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代表商业资本的利益,追求的目标是把金银财富集中在国内,实现资本积累。
早期重商主义注重货币差额,主张扩大出口、减少进口或根本不进口,因为出口可以增加货币收入,而进口必须支出货币。
规定本国商人外出贸易必须保证有一部分金银或外国货币带回国内;外国商人来本国贸易必须把销售所得全部用于购买本国商品。
禁止货币和贵金属出口,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
晚期重商主义注重贸易差额,从管制货币进出口转为管制商品进出口。
主张通过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保证出超,以达到金银货币流入的目的。
(2)幼稚工业保护政策。
幼稚工业保护政策是18~19 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美国、德国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保护贸易政策。
当时,这些国家的工业处于刚刚起步的幼稚阶段,缺乏竞争力,没有力量与英国的工业品竞争,这些国家的政府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为发展本国工业,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的方法主要是建立严格的保护关税制度,通过高关税削弱外国商品的竞争能力;同时也采取一些鼓励出口的措施,提高国内商品的竞争力,以达到保护民族幼稚工业发展的目的。
(3)超保护贸易政策。
超保护贸易政策是19 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垄断时期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保护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自由贸易、保护主义和市场准入。
自由贸易是指各国不设限制地进行贸易活动,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市场的自由开放。
保护主义是指各国通过关税、配额和其他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市场准入是指各国在贸易谈判中为国内产业争取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以便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在国际贸易政策的内容方面,主要包括贸易谈判、关税政策、贸易补贴、贸易壁垒和贸易争端解决等。
贸易谈判是各国在国际组织或双边谈判中就贸易政策进行协商和沟通,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准入。
关税政策是各国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和税则,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贸易补贴是各国对出口商品的补贴政策,旨在提高国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贸易壁垒是指各国通过法规、标准和检验等手段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和管控,以保护国内产业。
贸易争端解决是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争端时,通过国际组织或双边协商解决纠纷。
国际贸易政策对各国经济和产业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政策直接影响贸易的规模和结构。
自由贸易政策有助于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增加贸易额和贸易活动,实现经济的全球化。
保护主义政策则会减少国际贸易规模,限制贸易活动和市场准入,对国际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国际贸易政策也影响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
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全球分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产业的扩展。
保护主义政策则会导致产业结构僵化,影响国际分工和产业发展。
再次,国际贸易政策也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和就业。
自由贸易政策有助于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扩大就业机会和创造更多贸易机会。
保护主义政策则会导致国内产业的保守和僵化,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状况。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国际贸易政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
首先,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国际贸易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依存度,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开放化。
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政策与保护主义
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政策与保护主义国际贸易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利益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保护主义则是指国家通过限制进口、提高关税以及实施其他非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在经济学领域,国际贸易政策与保护主义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政策与保护主义的关系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主义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鼓励开放市场,促进国际贸易,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高贸易自由度。
保护主义政策则试图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本国产业,提高关税水平,对进口商品征收反倾销税等手段来抵制外国竞争。
二、保护主义的背景和动机保护主义的背景和动机多样化,其中包括国内产业利益保护、就业保护、贸易逆差和国家安全等。
国内产业利益保护是指国内产业希望能够通过保护主义手段来获得竞争的优势。
就业保护是指国家试图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就业机会。
贸易逆差是指某些国家或地区希望通过保护主义手段减少进口以减轻贸易逆差。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担心依赖进口可能会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三、保护主义的影响保护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方面,保护主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本国产业,维护就业和国家安全,避免过度依赖进口。
另一方面,过度保护主义可能导致贸易壁垒增加、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也可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害。
此外,保护主义还可能引起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技术创新乏力等问题。
四、经济学中对保护主义的评估经济学界对保护主义进行了广泛研究和评估。
大部分研究认为自由贸易政策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包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等。
然而,保护主义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时,需要平衡各方利益,考虑到长期经济发展和全球合作的利益。
五、国际贸易政策与保护主义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政策与保护主义的关系,我们可以分析一些案例。
保护性贸易政策的影响
保护性贸易政策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贸易日益紧密的联系,贸易政策的变化备受关注。
保护性贸易政策作为一种贸易政策,不仅可以在短期内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对本国经济及其国际经济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保护性贸易政策的影响,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经济影响保护性贸易政策包括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补贴和配额等措施,这些政策对本国经济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首先,保护性贸易政策可以提升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
这是因为保护性贸易政策可以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让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本国产品,这一过程可以提高本国企业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从而增加其利润。
其次,保护性贸易政策还可以带来就业机会。
当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可以使本国制造业所需的工人数增加,即创造了就业机会,从而提高了本国的就业率。
最后,但并非无名次,保护性贸易政策会导致外国对本国商品的报复性措施。
当一个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时,其他国家可能会担心本国的政策和做法会损害到自身的利益,因此这些国家将可能采取反制措施,如加强本国出口产品的品质和价格等,或者将针对本国商品另行规定关税或进行非关税壁垒措施,这将使得本国商品在这个国家的市场份额缩小。
二、政治影响保护性贸易政策既与国内政治有关,也与国际政治有关。
它可以对本国政府和政治稳定性产生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本国外交政策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产生影响。
首先,保护性贸易政策可能会造成本国政府的内部政治分化。
对于保护性贸易政策,不同派别往往具有不同的看法和立场,更多的国家、公民和利益集团因此将支持一派而反对另一派,政治冲突和危机也随之产生。
其次,保护性贸易政策可能导致国际紧张局势,损害国际关系。
如果一个国家的保护性贸易政策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利益,可能会导致其他国家对该国失去信任。
最后,一些政治学家认为,保护性贸易政策在民众间的支持程度存在一定的关联。
当国内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时,民众往往会支持政府制定保护性贸易政策来保护本国经济。
国际保护贸易政策
史和经济上的特点。 ❖ 提出保护幼稚工业的学说。
24
保护幼稚工业学说
把国家按发展阶段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 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时期、农工商业时 期”。
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应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 农工业阶段的国家:保护关税制度; 农工商业阶段的国家:自由贸易政策。
2
美国贸易保护政策措施
❖ 海关关税,特殊估价征税,进口配额制,竞 争性强,最高进口配额,绝对配额限制,进
口销。许,可反证补制贴,,技不术公壁平垒贸,易贸做易法报"复等,限反制倾。
3
阅读:美国贸易政策 简介
❖ 总体情况: ❖ 美国倡议进行长期的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特
别是要求削减关税、增加关税配额,消除出 口补贴并减少扭曲贸易的国内措施。 ❖ 在服务贸易谈判中,美国倡议在GATS下的 11个服务部门实现进一步的自由化。美国支 持建立一个免除关税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 并正与贸易伙伴们就这些服务的国内税收问 题进行谈判。
闭”“最不公平”的贸易伙伴和贸易领域。在接下来
的18个月时间内,美国政府将同这些贸易对手进行
谈判,如果贸易纠纷仍无法解决,美国就可以对这些
贸易对手实施单方面贸易制裁,主要是对其进口的某
些产品实行高关税,关税最高达100%。
14
其它影响贸易的政策
❖
美国基于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方面的原因而采取的贸易限制
法》规定只有被许可人承诺主要在美国境内制造专利产品,联邦
机构才能许可其使用属于联邦政府的专利。2000年美国还就调
整扩大卫星电视传送广播的强制许可范围进行了立法。
15
影响美国贸易政策的政体
❖ 以总统为中心的行政体系和以国会为中心的立法体系是 美国在国际贸易政策领域的两个决策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1.自由贸易理论“充分就业”的前提条件已不存 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大批失业是因社会有效 需求不足引起的,只有保持一定时期内的社 会总投资总需求达到基本平衡,便可避免经 济危机和失业等现象的发生 。
2.主张贸易顺差 贸易顺差有益而逆差有害,顺差可为一国带 来黄金,扩大支付手段,降低利率,刺激物 价上涨,扩大投资,这有利于缓和国内危机 和增加就业,而贸易逆差则造成黄金外流, 物价下降,导致国内经济趋于萧条,失业人 数增加 。
2. 以低关税和免税鼓励复杂机器设备、 原材料等国内无法生产但急需的商品 进口。
3. 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津贴、 奖金等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
知识窗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美国独立运动时期的政治 家经济学家,美国独立后首任财政部长。他于 1791年发表了《关于制造业问题报告》和《奖励 和保护工业报告》,这些报告被视为保护贸易理 论的经典文献。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一)保护贸易政策特点
1. 保护的阶段性 2. 保护的有选择性 3. 贸易保护政策的执行与整个国民经济、
工 业发展目标相结合 4. 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
在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美国与德 国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代表是美国的汉密尔 顿和德国的李斯特。
1. 以高关税和禁止进口限制国内幼稚产 业部门产品的进口。
(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4.保护的阶级利益从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 利益转向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5.保护的措施多样化。保护的措施不仅有 关税,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奖出限入的 措施。
6.组成货币集团,瓜分世界市场。
(二)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
英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
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2.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二节 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从重商主义时期开始, 完成于19世纪美国的汉密尔顿与德国李斯特 的保护幼稚工业论。
一、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 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 系。
早期重商主义阶段
重商主义发展 的两个阶段
晚期重商主义阶段
李斯特是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著名经济学家和 社会活动家,是德国关税政策的首创者,他的理 论是在反对自由贸易政策基础上受汉密尔顿启发 而形成的,但比汉密尔顿的理论深刻、系统,其 主要代表作是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 体系》。
(二)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理论
强调发展工业的重要性,主张必须实行保护政 策,推行保护关税,把关税作为保护工业发展 的重要手段,这一主张对美国工业进一步发展 产生了重大影响。
早期重商主义阶段
(约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
货币差额论
英 威廉斯塔福
(即重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所有的货币交易。
2.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其销售 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
晚期重商主义阶段 (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 )
贸易差额论
托马斯•孟
措施 :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1. 以补贴和出口退税等措施鼓励出口。 2. 禁止重要原料的出口,但许可自由输入原料
加工后再出口。 3. 减低和免除出口税。 4. 设立特权贸易公司,实行独占性的殖民地贸
易政策。 5. 与外国签订贸易条约。
知识窗
托马斯•孟是一个大商人,做过东印度公 司的董事。由于英国运输黄金的船舶在 海中发生损失,遭到重金主义者对出口 黄金的攻击,托马斯•孟为东印度公司的 特殊利益辩护,发表了他的代表作《论 英国于东印度的贸易》,后经改写,于 1664年以《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书名出版。
4.奖励人口繁殖,以扩大劳工来源,降低劳动成本。
知识窗
西欧各国为限制进口,则采取了: 1.直接禁止若干外国商品,尤其是奢侈 品的输入。 2.课征保护关税,即以高关税来限制国 外商品的进口。
知识窗
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产生背景:
正当英国为首的欧洲先进工业国完成工业革 命,开始逐步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向世界进 行扩张时,美国刚刚取得独立和统一,德国 也结束了其封建割据的局面,开始其工业化 进程。为赶上和超过先进工业国,美国和德 国于19世纪先后实行严厉的保护贸易政策, 使本国工业在英国等欧洲先进工业国的强大 压力之下得以生存并获得发展。
知识窗
英国除采取以上的措施之外,还采取以下的做法 达到贸易出超和金银进口:
1.颁布谷物法,限制谷物进口。
2.颁布职工法,禁止技术工人离境,鼓励外国技工 引入,以促进国内工厂手工业的发展。
3.颁布航海法,规定一切输往英国的货物必须利用 英国船载运或原出口国的船只载运,一切输送到 亚洲、非洲、北美洲的货物必须使用英国和殖民 地的船只,由此来限制英国对外贸易中外国运输 业与英国运输业的竞争。
(三)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五阶段
原始未开化时期 畜牧时期 农业时期
实行自由贸易, 以加速农业发展 并培育工业化基 础
农工业时期 农工商时期
需要采取保护政策, 以避免与先进国家的 竞争
实行自由贸易, 保护优惠地位
李斯特提出的保护对象的条件 :
1. 农业不需保护
2. 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在没有强有力的竞 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
3. 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的外国 竞争者的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
(四)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评价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是积极的,其保护 的对象以将来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为限, 他主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时期,而以自 由贸易为最后目的
保护的时间:李斯特提出的保护时间以 30年为最高期限。在此期限内被保护的 工业还扶植不起来时,不再予以保护, 任其自行垮台。
保护的措施:李斯特认为,保护国内工 业的重要手段是关税,通过禁止输入与 征收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 税或征收轻微进口税方式鼓励复杂机器 进口。
三、二次大战期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超保护贸易政策不但保
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国内高度发展或 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2.保护的目的变了。超保护贸易不再是培养自 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 的垄断。 3.保护转入进攻性。以前贸易保护主义是防御 性地限制进口,超保护贸易主义是要在垄断国 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