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人才杰出繁盛探秘
这座小县共出19位状元,首位状元是宋朝人,揭秘一个特现实的真理
科举制度,自隋朝605年开始,到清朝1905年废除,在这1300年的科举历史上,一共有800多位文武状元,然而有一个小县城就独占了19个名额,被誉为是“中国第一状元县”,到底是哪座小县城呢?今天就让小编给您揭秘出来,然后再告诉你一个真实而又残酷的道理。
[MISSING IMAGE: , ][MISSING IMAGE: ,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这座小县城就是地处古徽州的休宁县,如今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
据当地县志记载,休宁县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到现在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可谓是千年古城。
如今的休宁县常驻人口在27万人左右,而在古代也不过万人有余,但是这里却出了19位状元,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那么到底是哪19位呢?小编给您一一列举:[MISSING IMAGE: , ]第一位:程若川,自幼胆气过人,南宋武状元,任监丞,太守等职位;第二位:吴潜,他自幼聪慧过人,尤善诗文,嘉定十年(1217)状元,任左丞。
第三位:任亨泰,自幼聪慧过人。
洪武二十一年(1388)状元。
第四位:沈坤,自幼聪明,学业突出,诸子百家,倒背如流。
嘉靖二十年(1541)状元,抗倭名将。
第五位:黄赓,自幼天生神力,善使铁鞭,明崇祯十六年(1643)武科状元。
第六位:戴有祺,自幼善于辞赋,精于书法,康熙三十年(1691)状元。
第七位:汪绎,自幼才思敏捷,精通诗词,康熙三十九年(1700)状元。
第八位:汪应铨,自幼出生书香世家,学习刻苦,康熙五十七年(1718)状元,。
第九位:金德瑛,自幼工书法,文采高,爱听戏,乾隆元年(1736)状元,官至一品左都御史。
第十位:王以衔,自幼聪明好学,乾隆六十年(1759)状元。
第十一位:毕沅,自幼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乾隆二十五年(1760)状元,官至湖广总督。
第十二位:黄轩,自幼成绩优秀,乾隆三十六年(1771)状元,掌修国史。
清代徽州才媛数量及其原因分析
密切相关 。 北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 自唐末 以来更是战火不 断, 社会经济秩序遭到极大的破坏 , 饿殍遍野 , 千里无人烟 , 在
更不要谈文学创作了。 大批 中原 士 从 表 1 知 ,清 代徽 州才 媛 的 分 布 具有 以下 地 域 特征 : 可 其 温饱得不到保证 的情况下 , 族 为 避 战乱 而南 迁 , 州 由 于处 于群 山 之 中 , 理 环 境 较 为 闭 徽 地 中以歙县为最 , 占全徽 州名媛 总数 的5 %, 约 9 歙县在 清代为徽
徽卅I 文化 的传播与发展 , 产生 了积极 的影 响。明清两朝 “ 天下
无 江 关 徽 首先 , 清代徽州地区的才媛大量出现 , 得益于南宋 以后 中 书 院最 盛 者 , 过 东 林 、 右 、 中 、 州 。 ” 众 多 书 院 的 出 现 对徽州文化的发展无 疑有 重要 的促进作 用 ,使得徽州 女子好 国政治经济 中心的南移及清代徽商发展的鼎盛 。
爱其 山水清 淑, 遂久居之 , 以长子孙焉 。 H 些南迁 ”哒 其 地 域 分 布特 点 的形 成 , 朝 夕 之 事 , 有着 复杂 的社 会 经 济 官于此土 , 非 它 的土族与徽州当地的山越 人融合 , 使徽州成为 “ 民之乡” 对 移 , 背 景 及其 他 原 因 。
二 、 代 徽 州 才媛 大 量 出现 的 原 因 清
F b. 01 e ,2 0
清代徽州才媛数量及其原因分析
潘蓓 蓓
( 安徽 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 , 安徽 芜湖 2 10 ) 4 0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
要: 在妇学极 盛的清代 , 徽州 出现大量才媛 , 其数量 之多, 为他郡所不及 , 这是徽 州地区一个突 出的人文现象。徽州如此众
浅析徽州教育发达的原因
浅析徽州教育发达的原因作者:张静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3年第09期摘要:徽州历史上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府县学、书院、社学、私塾、文会极为昌盛。
近代的徽州教育在明清发达的徽州教育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的转型,仍然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众所周知,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支持。
徽州发达的教育也要归根于其稳定的政治社会、发达的经济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尤其是一批学术大家,如朱熹、陶行知等。
关键词:徽州教育;徽州政治;徽州经济;徽州文化中图分类号:K29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38-002徽州位于现今安徽省南部,地处皖、浙、赣三省结合部。
西周以前,据地方志记载,属《禹贡》所说的扬州之域。
唐初改新安郡为歙州,属江南西道。
唐代宗年间,新置祁门县、绩溪县,从此奠定了徽州“一府六县”的行政格局。
宋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属江南东路。
元代属江浙行省,明代直隶南京。
徽州处万山之中,崇山峻岭,环峙而立,形成自然的地理屏障。
千米以上的山峦分布在徽州的四境。
主要有黄山山脉、天目白际山脉、九华山脉和五龙山脉等,且群峰突兀,如莲花峰、天都峰、清凉峰、五龙山、六股尖、牯牛降。
徽州境内又由低山和丘陵围合成大小不一、为数众多、山环水绕的谷地、小盆地,同样具有山岭环峙的特征,成为各县的境域、镇域和村域。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对徽州地理形势的高度概括。
徽州最大的水系是新安江,新安江是钱塘江的上游,顺新安江东下可达杭州。
康熙《休宁县志·汪伟奏疏》中有“溪流一线,小舟如叶,鱼贯尾衔,昼夜不息。
一日米船不至,民有饥色,三日不至有饿莩,五日不至有昼夺。
”的叙述。
另外,由北部绩溪境内的徽溪、乳溪顺流而下可至芜湖,西部祁门则由阊江入鄱阳湖。
[1]一、发达的徽州教育1.发达的古代徽州教育徽州历史上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府县学、书院、社学、私塾、文会极为昌盛。
如书院,据有人统计,自宋至清,徽州六县共建书院、精舍、书屋、书堂等共260多所,其中,宋代11所,元代21所,其余皆明清;社学,明洪武八年正月诏书天下立社学“,延师儒,教民间子弟。
《天下徽商》纪录片第七集:徽州女人
《天下徽商》纪录片第七集:徽州女人这是一份相当有趣的徽州家书,从中我们仿佛看到,寒夜孤灯之下,一位商人妇正拈管展笺,书写心头恨事:“所闻你在外娶妾,如何大胆胡行?年纪有了四十,也须灭了火性,思前我待你恩情,如果有了此事,星夜赶到店中,骂一声‘狐狸精贱人’,看你如何做人?”听说男人在外面又纳了一房小妾,家中荆妻不由得怒火中烧,醋意大发,以至口诛笔伐,兴师问罪。
一番穷追猛打之后,妇人下了最后通牒,要丈夫限期返归故里,“来家杭州经过,多带几把金银,头脚鞋面多要,头油也要几斤,大女儿胭脂花粉,二女儿要丝带头绳,细儿无有暖帽,衣裳多不合身,我也不要别物,只是虚亏,要吃人参。
”平素节俭持家的主妇,看来此番是动了狠念,不惜狠狠斩上一刀,让自己的男人出点血,以便长些记性。
如此泼辣、强悍的形象与人们心目中传统的徽州女人显然有着天壤之别。
千百年来,徽州女人素以勤劳、坚贞、隐忍而闻名于世,那凄风冷雪中至今犹存的座座贞节牌坊,似乎仍在无声地诉说着一段段辛酸而沉重的往事。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解读历史上的徽州女人呢?这是一场传统的婚俗表演,徽州的传统婚嫁喜庆而又繁琐,迎亲传“袋”、祠堂认祖、拜堂成亲,对于这些年轻的徽州夫妻来说,婚后相聚的日子注定不会太长,因为在徽州,新婚离别,视为故常。
明清以来,地处万山丛中的徽州是个高移民输出的地区,根据当地俗例,男子年满十六就要出门做生意。
安徽歙县南乡更是流传“歙南太荒唐、十三爹来十四娘”的俗谚,说的就是徽州人的早婚现象,不少人年满十二、三岁就得完婚,然后外出经商,有时需要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才能返乡省亲。
对此,胡适先生解释说,“离乡撇井,四出经商,对我们徽州人来说,实是经济上的必需,家人、父子、夫妇数年不见也是常事。
”徽州向有“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之说,“一对夫妇的婚后生活至多不过三十六年或四十二年,但是,他们在一起同居的时间实际上不过三十六个月或四十二个月,也就是三年或三年半了。
探秘汪曾祺笔下的古城徽州
探秘汪曾祺笔下的古城徽州徽州,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瑰宝的古城之一。
徽州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而作为文学巨匠汪曾祺的故乡,徽州在他的笔下更是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探秘汪曾祺笔下的古城徽州,了解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一、峰影古都徽州地处大别山南麓,山峦起伏,江河纵横,自然风光独具魅力。
在汪曾祺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徽州的自然景观经常出现在人物描述中,如「那座古城上面,雾里青青的山峦」、「这山||||||||||西地上突兀着几片大包公的草帽」等等。
汪曾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将徽州的山水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合同格式文章不适合此部分,以下为正文内容。
二、古街石巷徽州古城的街道布局古朴而有序,充满浓郁的历史氛围。
汪曾祺在他的小说中经常提及徽州的古街石巷,如《蛮村记事》中的「徽州地方小吃还真不少,有青草,“全套”,草鱼,徽宽饼,笋干烧肉和杨家烤子薄饼」等等。
这些古街石巷是徽州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游客寻访历史的重要场所。
三、徽派建筑徽州作为中国四大古民居之一徽派建筑的发源地,其建筑风格独特、精美绝伦。
汪曾祺的作品中经常描绘了徽派建筑的美妙,例如《汪曾祺写徽州》中提到的「东盛堂依山而建,坐拥池塘,静谧雅致;玉兰轩的白墙红瓦,精致古朴」等等。
通过对徽派建筑的描绘,汪曾祺将徽州的建筑艺术独特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徽州民风徽州的民风淳朴、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汪曾祺在他的小说中经常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展现出徽州人的典型特点和风情,如《家》中的「三观和坐位,只有他们家不急躁」、「洪七公和许三观家没有五个女逃」等等。
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徽州人的特殊性格和情感,也为读者带来了徽州独特的文化体验。
五、黟县的传承黟县作为徽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徽派文化的重要承载者。
汪曾祺的小说中经常描绘黟县的景象,如《河》中的「黟县民风淳朴,人们为了生计而艰苦奋斗着」「黟县的文化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等等。
《徽州杰出历史人物调查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徽州杰出历史人物调查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作者:程鸣王俐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1年第05期《徽州杰出历史人物调查与研究》是黄山市教育教科科研规划办2009年3月批准立项的基础教育重点课题,是2008年12月结题的安徽省基础教育重点课题《徽州文化乡土资源课程化开发研究》的延伸课题。
该课题的研究有很好的人脉基础和素材资源基础。
本课题从2009年立项开始,我们就认真做好开题工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
现将课题总结如下:一、课题的提出,基于下列认识:(一)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国家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对“教材就等于唯一教学资源”的传统教学思想、传统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领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讲求各种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地域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校本课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弘扬传承徽州文化的需要国内外学者早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对徽州历史文化进行了研究。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或“徽州学”)概念广为传播,研究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徽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原徽州地区及国内不少城市甚至美、日、朝、新加坡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或机构。
撇开国外和外省市的暂且不说,但就安徽来说,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黄山学院和黄山市国家行政学院等高校与学术科研机构,乃至徽州师范学校,甚至黟县中学都先后成立了“徽州文化研究中心”和“徽州文化研究所”。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徽州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我们黄山市民间相继成立了徽州文化研究院、徽州学研究会、程朱理学研究会、程氏文化委员会、汪华文化研究会、戴震研究会、徽剧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出版了《徽州文化知识读本》、《徽州学概论》、《徽州社会科学》(月刊)、《徽州五千村》、《歙县民间艺术》、《徽菜》等一批普及读物。
徽州有哪些名人?
理学大师朱熹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宋代人。
祖籍为原属徽州的婺源,他出生于福建尤溪。
徽州曾称新安,汉代又属于丹阳郡,朱熹因而常自署“新安朱熹”或“丹阳朱仲晦”。
他仕途不顺,只担任过五六个小官职,时间仅有七年。
但他的学问之深与著作之多都超过很多前人。
他在经学、史学、文学及自然科学等都有独特贡献,在哲学与教育两个方面更有卓越成就。
特别是他对萌芽于中唐韩愈、李翱、柳宗元,发展于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等人的新儒学,也即和合儒、释、道之精华的理学,做了集大成的工作,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理学体系。
他一生从事教育四十多年,修复了二十多所书院。
从之受业的门徒与私淑的弟子加上慕名求教的人,数以千计。
其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他的教育事业和他的学术成就也大大丰富了徽州文化。
医学名家汪机徽州从北宋到清末,著名医学家有五百多人,著刻医书四百多部。
明清时期,全国医学鼎盛,徽州医学尤享盛名。
其中汪机可称代表人物。
汪机(1463—1539年),明代祁门人,字省之,号石山居士。
一生深研《黄帝内经》及金、元四大医家,取各家之长,完成自己的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
他的著作有《医学原理》、《石山医案》、《外科理例》、《本草会编》、《脉诀刊误集解》、《痘治理辨》、《针灸问对》、《伤寒选录》、《运气易览》、《医谈》等近80卷。
其中《石山医案》乃其弟子陈桷所辑,此书影响最大,并曾流传海外,为日本医学界所重视。
《医学原理》则体现了汪机的医学思想,《外科理例》在《明史》内有记载。
他一生治愈病人无数,治病常能出奇取胜。
他与当时吴县的张颐、杞县的李可大、常熟的缪希雍被称为全国四大名医,并为新安医学的奠基人。
数学家程大位明清之际,徽州的程大位、戴震、汪莱等人对传承中国传统数学和为清末中西数学的交融发挥了很大作用,而成就最大的是程大位。
程大位(1533—1606年),明代休宁人,字汝思,号宾渠。
出生于徽商家庭。
游四方 闯天下——明清时期徽州人才产生的第二条道路
人 “弃儒服 贾”,农 民成帮 “弃农经商”。他们 “走四 方”,“闯天 下”,不但在异 地他 乡经商业 贾,而且还在
异地他 乡培 育人 才。 因而 ,徽 州除 了在本地培 育人 才-e.,t-,在异地他 乡产生 了第二条 育才道路 。 明清 时
期 ,徽 州不仅绝 大多数 富商大 贾都是在第二条 育才道路 培育成长 ,而且还 有大批 进士和官 宦产生 于异 地
明代 中期 ,徽州 商人 “走 于 四方 ”,“足 迹几 半 宇 内”⑨,“安 土重 迁 ”的历 史传 统 和历史 观念 发生 重 大 变 化 。徽 州 人 口纷 纷 向 全 国各 地 迁 徙 ,他们 侨居 全 国各地 ,成 为异 地他 乡 的寄籍 百 姓。《重编歙 邑棠樾 鲍 氏三族宗谱 》卷 四《原 姓 》说 :“盖 吾 新 安 多无 田 以治 生 ,故 人 往 往 弃 本 就末 ,糊 口四方 ,久 则 聚庐 而处 。或 祖 、父 初 出 ,子孙 遂忘 所 由来 ;或 身 居 富 贵 ,置 先 人 于 不 顾 ,比 比也 。”徽 州 人 向全 国各 地 迁 徙 ,大 都 由 农 村 迁居 城 镇 ,这 是 徽 州人 向外 地 移 民 的一 个
他 乡。
徽州最牛家族绩溪四胡出了多少贤士名流
徽州最牛家族绩溪四胡出了多少贤士名流-历史论文徽州最牛家族绩溪四胡出了多少贤士名流本刊记者蒋波“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旧时流传于徽州府的一段民谣。
盖因徽州地区山多地少、人口稠密,迫于生计,许多徽州人不得不沿新安江一路而下,去富庶的苏杭谋生。
这一“丢”可不轻,“丢”出了徽州人称雄中国商界三百年的光辉历史。
鼎盛时期,徽商坐拥的财富占到全国总资产的比例近六成。
他们利用徽州地区丰富的山林资源,加工木材、茶叶、油漆、纸张,又在外地经营盐、铁、布匹、粮食、典当等生意。
东达江南淮左,西至云贵关陇,北到幽燕辽东,南在东南亚各国,处处可见徽州人的足迹。
徽商“贾而好儒”,他们不仅善于创造物质财富,在精神财富上更有高人一等的追求。
徽州人尤为推崇程朱理学,“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是为写照。
物质财富的丰富,带来文化的昌盛。
“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徽州社会文化风气浓郁,人才辈出。
又因徽州人看重家庭,宗族观念极为强烈,往往会出现“父子丞相,兄弟翰林”的佳事。
且不说偌大的徽州府遍地挤满了多少名门望族,单单一个绩溪县,就为天下的胡氏宗亲们贡献了值得一数的贤士名流。
胡姓是绩溪的大族,在绩溪乡间随处可见胡氏祠堂家庙。
然而追根溯源,人们就会发现,绩溪的胡氏虽人丁兴旺,却并非一家。
按照祖源,绩溪胡氏可以分为四支,分别是龙川胡、明经胡、金紫胡和遵义胡。
“四胡”不属一族,各有来源,但都有着悠久的家史、贤才济济、相映生辉。
“四胡”又因宗脉纷繁牵扯,以致很多外族人也分不清其中的原原本本。
教育家蔡元培在为胡适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作序时,就曾把他误当作“三胡礼学”(金紫胡)的苗裔了。
龙川胡:藏龙卧虎2013年9月18日,绩溪县大坑口村的进村道路被当地群众挤得水泄不通,他们纷纷来瞻仰一位回乡祭祖的老者。
100多年前,这位老人的太祖为生活所追,远走他乡,去江苏泰州经营茶叶生意;100多年后,这位“锦”字辈的老者荣归故里、祭拜祖先,以示恭谦。
乾嘉时期宫廷里的徽州人
第 35 卷 第 3 期 2021 年 6 月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
Vol.35 No.3 Jun. 2021
乾嘉时期宫廷里的徽州人
徐道彬
(安徽大学 徽学研究中心,合肥 230039)
摘要:清代乾嘉时期,“贾而好儒”的徽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由山野而驰骋于商海,也为庙堂输送股肱之臣、饱学之士和宫廷御医。这些徽州人杰, 胸怀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为国家和民族鞠躬尽瘁,青史留名,也为今天的故宫学和徽 学研究提供了切实而丰富的研究史料。
汪由敦为人老诚敏慎,虑事周全,办事敏练, 在朝三十余年罕有过错,实属难能。因办事甚合 圣意,曾得赐御书“松泉”二字,故此后即以此自 号,以示皇恩浩荡,永世不忘。其学问渊深,文辞 雅正,既是朝廷重臣,又兼内阁书家,为清代馆阁 体的代表书家。后值平定金川用兵,羽书频传,战 事紧急,乾隆帝亲自坐镇指挥,以汪由敦与湖南陈 文肃草拟谕旨,皆合圣意。乾隆十七年(1752)初 冬 ,乾 隆 帝 垂 问 由 敦 家 世 ,并 赐 御 临《快 雪 时 晴 帖》,因跋文中有“时晴快雪对时晴”之句,汪氏随 即自命斋名为“时晴斋”。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 月随驾抵扬州,获御赐“六典持衡”匾额,可谓荣耀 一时,如此也尽显汪氏“经邦华国、表正百僚”的名 臣风范。从《松泉诗文集》所载唱和诗文来看,恭 和御制诗文居多,与乾隆朝的重要人物都有密切 交往,如张廷玉、钱陈群、刘统勋、赵翼、刘纶、纪昀 等皆为超群之辈。汪氏屡做乡试、会试主考官,一 生提携选拔人才众多,但他洞悉世态,从不妄交, 淡泊名利,严格自律。钱陈群称其在朝为官之风 范时,称其“为人沉静寡言笑,喜愠不少见于色,遇 事有识,默定于中,不以议论捷给相尚。当群言纷
古徽州演讲稿
古徽州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主题是《古徽州》。
徽州,位于江南之滨,是江淮之间的一个古老城市。
徽州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她以独特的建筑、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闻名于世。
首先,我们来看看徽州的建筑。
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派建筑以富丽精美、雕刻精细、结构严谨而著称。
徽州的宏大古建筑有宏伟壮丽的黄山,简洁精美的西递、宏村等古村落。
这些古建筑代表着徽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独特文化的传承。
其次,徽州的技艺非常出色。
徽州工艺品以木雕、石雕、铜器等为代表,工艺精湛,形象逼真。
徽派木雕被誉为中国造型技艺的顶峰之一,风靡一时。
无论是神圣的寺庙,还是精美的家具,徽州的工艺品都体现了徽州人民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最后,徽州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震撼。
徽州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指挥学校之一,许多将领都在这里接受过培训。
徽州还培养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文学家李清照、
徽派画家徐悲鸿等。
这些文化名人为徽州增光添彩,也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古徽州是独特的、美丽的,她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要珍惜并传承好徽州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徽州,为中华文化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徽州名人知多少
徽州名人知多少分类:社会民生 >> 其他社会话题解析:徽州历史上人才辈出,很多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出自徽州这块风水宝地,如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大名鼎鼎的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等,清光绪年间著名的“公车上书”,百名举人中就有四位出自徽州!方腊(?-1121):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歙县人。
出身贫苦,为反抗压迫,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后迅速移师睦州,举行“漆园誓师”,痛斥 ... 朝政,改元“永乐”,自号“圣公”,建立农民政权。
义军战火曾袭卷江浙皖赣六州52县,影响很大,1121年夏被俘遇害。
《宋史》有传。
朱熹(1130-1200):南宋大学者,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
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 ... 。
婺源县人。
1148年考中进士,曾任秘书修撰,定文阁待制等职。
死后谥赠大师,封徽国公。
仕途多坎坷,潜心治学。
研究领域甚广,在哲学、经学、教育、音韵、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伟大贡献,其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著称。
与程颢、程颐等共创的理学史称“程朱理学”,为继孔子之后在中国思想界影响七、八百年之久的正统官方哲学,远涉海外,影响世界;重视教育,创办书院,所撰《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后代教育事业影响深远;著述巨丰,其中《四书集注》58卷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圣典”;常以“新安朱熹”署名著述,讲学于徽州,从其弟子者众,“朱子之学”也就构成了“新安理学”的开山之学,并进而构成徽州文化的理性内核。
《朱史》有传。
程大位:(1533-1606):明代著名数学家,珠算大师。
字汝思。
屯溪区人。
少年经商,中年弃商归里,专心着书。
有感于商务往来中珠算的传统筹码计数法的不便,1592年著成《算法统宗》17卷及1598年的简明本《算法纂要》4卷,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难题并记载了解题 ... ,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
一座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古村落,徽州最雄村歙县
一座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古村落,徽州最雄村歙县雄村地属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是一座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古村落。
位于安徽歙县城郊,被誉为“新安第一岛,徽州最雄村”。
走进雄村就是走进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
我没有考证过曹雪芹祖籍是否就与这里一脉相承,但是雄村的曹家确实与曹雪芹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青山绿水之间,悠然如神仙”,隐居,是许多人向往的,脱离都市喧嚣最好的方式。
过惯了朝九晚五的日子,我们总会在某些时候,突然开始厌倦繁华都市的生活,厌倦这个复杂的社会。
有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边因为山地居多,耕织难度比较大,所以选择复合性种植,多样的农作物种类,成片的油菜花、茶园,映射出我们徽州人的勤劳。
雄村的竹山书院是留存较好的一座徽州书院,由曹文埴的父亲创办,清代名人沈德潜、袁玫、金榜、邓石如等曾来此讲学,培养出了一大批青年才俊,曹文埴的儿子曹振墉也是从这里走出的,被誉为江南第一古书院。
我们享受白日里马头墙下的人潮汹涌,也迷恋黄昏后窄巷内的寂静无声。
我喜欢看年老的村民叼着烟斗,和游人述说当年的故事;也期待年幼的稚童,幸福的自远方奔向家门。
雄村风景区紧挨着桃花渡口,桃花渡里溪水清澈,对面即是青山,我陶醉在这美景里不能自拔,趟水进入了两遭。
1号站平台在徽州里,一条条蔓草蛰伏的青石板小巷,墨色的马头墙,古朴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的粉墙黛瓦,都历经了几百年至上千年的世事变迁。
浮生若梦,物转星移,历史在每一道墙上留下了痕迹,仿佛这里的一砖一瓦皆有故事和言语。
徽州人文,融儒道于一体,出则从儒,入则归道;或者说,身在儒,心在道。
这种统一自宋时起,历经数百年,深深影响了徽州人乃至安徽人的思想和行为。
在历史上则直接形成了目前仍散落徽州各处众多曾经辉煌而今破败的书院建筑,留下了埋葬财富,寓意归隐的精美徽派民居。
古徽州建筑与人才涵养(10哲学徐灵慧)
古徽州建筑与人才涵养徽州位于皖浙赣三省的交界处,是一个古老的历史地理区域。
春秋时期属吴,吴亡属越,战国时期属楚,秦设黟、歙二县,晋设新安郡,宋设徽州府,下辖歙县、黟县、祁门、休宁、绩溪与婺源,到明清时期基本保持了“一府六县“的格局。
徽州,是一方具有魅力的土地,自然环境独特,文化灿烂辉煌。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孕育和造就了以朱熹、戴震、王茂荫、黄宾虹、胡适、陶行知等为代表的大批杰出人物,形成了明清雄踞中国商界五百余年的徽州商帮,有”无徽不成镇“的历史奇迹。
古代徽州,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各类人才集聚成团,蜂拥而出。
古徽州特殊的自然环境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独特的徽州文化为造就大批人才提供了优越的人文环境,古徽州的建筑风格对人才品性的涵养也潜移默化。
徽州建筑的三大代表形态是牌坊、祠堂、民宅。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一般为石质或木质。
牌坊的树立激励了子孙后代潜心学问,用功读书,状元及第,光耀门楣。
牌坊有军功章的作用,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认可和激励的作用。
“皇祖有太庙,百姓有祠堂”,祠堂是族人供奉祖先先贤的场所,体现了深刻的家族观念,也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徽州境内有一座代表性的祠堂,绩溪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朝。
古人有乡土之恋,修建祠堂为了把浪迹天涯的游子联系起来。
胡氏宗祠占地面积大,有1564平方米,祠堂内的木雕技艺精湛,门板上的甁与花无一雷同,被誉为木雕艺术的天堂,也有木雕博物馆之称。
从这里走出了不少名人,如胡适,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其父亲与爷爷都供奉在这里。
祠堂内的祖先先贤大部分为祖上的高官厚禄之人或者是有学有术之士,供奉祖先、祭祀活动对子孙后代起到了激励鞭策的作用。
民宅就是徽州人居住的场所,徽州建筑多以精雕细刻的三雕艺术加以修饰,有“无处不雕,无雕不精”的特色。
屋内陈设,中间一幅山水画,两边是治家格言,八仙桌,太师椅,中间一口长鸣钟寓意长命百岁。
徽州府24位状元名录
徽州府24位状元名录【最新版】目录1.徽州府的历史背景2.徽州府 24 位状元的由来3.徽州府 24 位状元的姓名及简介4.徽州府 24 位状元的历史影响5.对今人的启示正文徽州府,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
自唐代以来,徽州就是文化繁荣之地,人才辈出。
尤其是明清两代,徽州府涌现出了 24 位状元,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徽州府 24 位状元的由来,与当地的教育制度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徽州地区自唐代起就重视教育,设有书院、学堂等教育机构,为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徽州地区的家庭也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因此,这里的学子们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教育,为科举考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徽州府 24 位状元的姓名及简介如下:1.张孝祥: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状元,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子中允等职。
2.汪应辰:南宋淳熙二年(1175 年)状元,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子中允等职。
3.吕祖谦:南宋淳熙五年(1178 年)状元,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子中允等职。
......24.姚文燮: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 年)状元,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兵部尚书等职。
这 24 位状元在历史上的影响深远。
他们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在担任官员期间,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们的事迹,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继续努力,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作出贡献。
今天,我们回顾徽州府 24 位状元的历史,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的事迹,更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严谨治学、勤奋好学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明清两代徽州的举人、进士、状元
明清两代徽州的举人、进士、状元
佚名
【期刊名称】《黄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10)6
【摘要】明清时期,徽州人才辈出,科第连绵。
根据地方志记载统计,明代徽州
有举人1100多人,清代有1536人。
明代徽州进士452人,居全国第13位;清代徽州进士684人,居全国第4位。
明代徽州状元为3人。
而清代112科112名状元中,徽州本籍状元4人,寄籍状元15名,共19人,占全国的17%,居全国第一位(原被认为状元数最多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人,但其中有6人为徽州人)。
此外,歙县明清两代共取进士623人,居安徽省诸县首位。
【总页数】1页(P66-66)
【关键词】明清时期;徽州;状元;地方志;明代;清代;安徽省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8;K29
【相关文献】
1.明清两代定西市各区县书院建置与进士人数考释 [J], 汪海峰
2.中国出版界面向世界的创新之举人民文学出版社评选出"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策划图书有创新接力社"状元"书拒打"状元牌" [J],
3.徽州藏书与徽州进士数量之关系研究 [J], 张守卫
4.《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所见徽州科举人物 [J], 何彬彬; 丁修真
5.明清两代山西进士知多少 [J], 王伯华;赵汝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徽州研学典故
徽州研学典故徽州,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徽州研学典故是指徽州地区的一些历史事件或传说,通过对这些典故的研究和学习,可以了解徽州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进一步丰富我们的知识。
一、徽商兴起的典故徽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商贸繁荣的地方,尤以徽商闻名。
徽商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商业集团之一,他们在明清时期掌握了中国经济命脉,对中国的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徽商的兴起与徽州地理环境有关。
徽州地处山区,地形险要,交通不便,但却拥有丰富的资源,如茶叶、铜矿等。
徽商们利用这些资源,发展了茶叶、铜器等产业,并通过自己的商业网络将这些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从而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二、徽州建筑的典故徽州的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徽州建筑以“四进三开间”为典型形式,以其精美的木雕、石雕和彩画而著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徽派古民居,这些民居建筑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徽派建筑以其雄奇壮丽的气势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研究者。
三、徽州文化的典故徽州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徽州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徽州文化的典故可以从徽州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来展开。
例如,徽州的清明节踏青活动是当地民众传承已久的传统,每年清明节,人们会到山中采摘野菜、赏花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此外,徽州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如木版年画、徽州剪纸等,这些艺术形式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备受瞩目。
四、徽州名人的典故徽州出产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杰出的成就为徽州增光添彩。
例如,明代文学家杨慎修,他是徽派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以其高妙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
另外,清代的徽州画派也是徽州名人的杰作之一,这些画家们以其独特的笔墨和绘画风格独树一帜,为中国绘画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徽州传说的典故徽州地区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不仅丰富了徽州的文化内涵,也给人们带来了乐趣和启示。
徽商徽州学霸力挽狂澜,成就瓷都大业
徽商徽州学霸力挽狂澜,成就瓷都大业全文共1786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自古以来,中国瓷器熔工艺、书法、绘画、雕塑、诗词于一炉,景德镇瓷器更是集典雅、秀丽于一体。
如今更是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瓷国之瑰宝”。
然而,在清末民初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景德镇瓷器产业曾一蹶不振。
好在一位具有新时代学识的学霸出现,拯救其于水火,他就是出生于徽州祁门的瓷商康特璋。
徽州学霸结缘瓷器康特璋字达,出生在清末徽州祁门县,自幼聪颖过人,很小就成了祁门礼屋村远近闻名的神童。
四五岁就会背诵经史的他深得当地村民的宠爱,纷纷嘱咐康达要立大志,长大后精忠报国,并在康达丧父后给予他经济上的资助。
康特璋字达,出生于徽州祁门礼屋村说他是学霸,一点都不假。
康达12 岁到县城应童子试,并一举得捷中了秀才进入县学读书。
16岁,康达考入安庆书院深造,在接受了当时洋务运动的新兴思想后,他的世界观开始发生变化,救国图存、复兴中华的思想在他的脑中萌芽。
安庆敬敷书院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割地赔款,激起了爱国人士的极大愤慨。
康达回到家乡,言辞激烈地把民族的危亡告诉乡邻,却被思想封建的族人诬陷触犯族法,并扬言要将他处死。
好在经同乡资助,康达仓皇离乡北上。
几经周折,康达到了北平,转读于北平通艺学堂。
这一年,他18岁。
三年后,努力刻苦的康达中拔贡第一名入学国子监,后因潜心康有为新学而得到正在筹谋改良的光绪帝赏识,破格被任命为内阁中书,成为推行新政的一员。
1898年戍戌变法,康达作为改良派与光绪皇帝进行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但遭到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最终导致变法失败。
康达因参与其事,被贬到景德镇御窑监制御瓷。
于是,徽州学霸康达和景德镇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突破困难大兴改革之风刚到景德镇的几年,康达常立于昌江岸边,凝视远方。
虽因变法之事,心情惆怅,但他也逐渐了解了当时景德镇瓷业的现状,清楚传统的制瓷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 、工 艺 、建 筑 、雕 刻 、印刷 、绘 画 、餐饮 等 各
个领 域 。从此 可 见 徽 州 人 才 的 广 泛 性 和 多样 性 ,
断 发达 起来 。 “ 户 之 村 ,不 废 诵 读 ” 十 ,读 书 科 举 ,蔚 然成 风 。 自宋 代 始 ,“ 士不 问家 世” 取 ,官 员 选拔 制度 发生 了大转 变 。由 于唐末 五代 旷 日持
不拔 、奋 发 取 的精 神状 态 。崇文 重教 与 “ 徽骆
驼 ”精神 ,这两个 徽 州人 的文 化基 因 ,形成 于宋
代 ,也在 宋代 开始 结 出硕 果 。
等 ;宏 政 治之才 者 有唐 相 、吴浞 等 ;擅文 章之 誉
者 有 汪道 昆 、郑 桓 等 ;副 师 武 之 用 者 有 汪宏 宗 、
宝 ,不仅 不 离不弃 ,且 日益珍 惜重 视 。 元代 休 宁学者 赵 涝 曾指 出 :
自井 邑 田野 , 以 至 远 山深 谷 、 居 民 之 处 , 莫
不有 学、有 师 、有 书 史之 藏 。其 学所本 ,则一 以
郡先 师 朱子 为 归。 凡 六 经传 注、诸 子 百 氏之 书 ,
会 上 出现 了崇文 重教 的风 尚 ,从 读书求 出路 ,追
求 高文 化素 质 ,就是 这样 慢慢 培养 起来 的 。徽 州
风俗 也从 “ 愿而 朴” 向 “ 文雅 ”转 化 。原先 越人
的 风俗 日渐 泯 灭 ,也 无 人 称 土 著 居 民 为 山越 了 。
这 意味着 中原文 化与 山越 文化 互相 激荡 并趋 于融 合 。尔后 的 历 史 证 明 ,徽 州 人 视 崇 文 重 教 为 法
人 做 出专论 ,或 提 出 明晰 的概念 。如果要 在 明清 时期评 选 中 国 的文 化 中 心 地 ,徽 州 当属 考 虑 之 列 。在 此 ,我 仅 就 徽 州 人 才 繁 盛 的历 史 文 化 渊
徽 州士 族所 坚持 的崇 文 重教 ,使其 在宋 代 科举 中 占到优 势 ,赢得 “ 兴则 名 臣辈 出” 的胜 景 。社 宋
升 、唐 仲 实 等 ;兴 经 济 之 业 者 有 唐 文 风 、杨 宁
发 了尔后 一 系列 的胜 境 。其 源来 自崇文 重 教 的传 统 ,以及 对 文化 传承 危机 感 的反 省和身 处 逆境 中 铸 就刚 毅不 屈 的奋发 进取 的精 神 即后人 所称 的徽
骆驼 精神 。“ 文 重教 ” 意 味 着徽 州 人 重 视 文化 崇 知识 的含 量 ,“ 骆驼 ” 精 神 指 的是 徽 州 人 坚韧 徽
源 ,及 其培 育人 才 的机制 ,发表 一些 浅见 。
非 经朱 子 论 定 者 父 兄 不 以 为 教 , 子 弟 不 以为 学
一
、
崇 文 重 教 和 “ 骆 驼 ” 精 神 是 徽 徽 州 英 才 繁 盛 的 两 个 文 化 基 因
也 。是 以朱 子 之 学 虽行 天 下 , 而 耕 之 熟 ,说 之
第 5 期
叶娃 恩 : 州 人 才 杰 出繁 盛 探 秘 徽
十里 四翰 林 ” 兄 弟 九进 士 ,四 尚书者 ,一 榜 十 ,“ 九进 士者 ”等 佳话 频传 。明清 两朝 ,文 科进 士有 11 6名 ;状元 2 3 3名 ( 明代 4名 ,清代 1 9名 ) , 其 中休 宁 便 占 1 6名 ( 代 2名 ,清 代 1 明 4名 ) , 成为 中 国第 一 状元 县 。又 如 歙 县 ,居 科 名 之 先 , 中状元 者 有唐 皋 、金榜 、洪 莹 、洪钧 等 ;立相 国 之隆 者 有 许 国 、程 国祥 等 ; 阐理 学 之 微 者 有 朱
久 的动 乱 ,士 族 官 僚 “ 亡且 尽 ” 丧 ,劫 后 幸 存 的
不拘 一格 降人 才 。 宋代 以降 ,由 于中 国经济 中心 逐渐 南移 ,文 化 中心也 随之 移 往东 南一 带 。明清 时期 ,在 一般 人 的心 目中多 以苏 、杭 为 中 国文化 中心 地 。但 实 际上 ,苏 、杭 等 长三 角地 区不 少杰 出人 才是 徽州 人寄籍 的 。如 ,清代 1 2 1 2名 状元 中 ,得状 1科 1 元 最 多 的苏州府 计 有 2 4名 ( 包括 太仓 州 ) 未 ,其 中含徽 州 寄籍状 元 6名 ,实 为 1 8名 ,较 之 得 1 9 名状元 的徽州 还少 1 。就 徽州 人 才总 体结 构 即 名 人 才 的多 样性 和广 泛性 ,及 其结 构 的相对 平 衡而 言 ,似 尚无别 的地 方可 以 出其右 。 ① 至 于 文化 中心 地 的内涵 及其 标 准 , 目下 尚乏
详 , 守之 固 ,则 惟 新 安 之 士 为 然 。 ] 志 商 [ E . 书 记
治 、经 济 、经学 、哲 学 、文学 、艺 术 、医学 、科
罗愿在 此 将微 州历 史性 的转 变 和成果 都说 出 来 了。移 住 徽 州 的衣 冠 大 族 ,本 有 治 儒 学 的 家 风 ,有深厚 的家学 渊 源 。他 们 注 重教 育 , “ 以诗
书训 子弟 ” 。在 他们 的带 动影 响下 ,文 化 教 育 不
于 此可 见 。据方 利 山和万 正 中合 著 的 《 州人 物 徽
志》 ,历 史 上 有 文 献 可 征 而 为 之 作 传 者 就 已 达 53 9 。其 中有 名 臣 能吏 、 富商 巨 贾 、学 者 名 9 人 儒 、文 坛 才 俊 、艺 苑 名 流 、科 技 群 彦 、能 工 巧 匠 、隐 士名 僧 、名嫒 闺 秀 ,等等 。其 专长 涉及 政
学人 几 乎都乐 于 引用宋 代 罗愿 在 《 新安 名族
志 》卷一 “ 风俗 ” 中所说 的一 段话 :
黄 巢 之 乱 , 中原 衣 冠 避 地 保 于 此 , 后 或 去 或 留 , 俗 益 向 文 雅 。 宋 兴 则 名 臣辈 出 。
王 应桢 等 ,因商 致 富而上 交 天子 者如 得乾 隆帝 欢 心 的盐 商 江春 、鲍廷 博 等 。徽 州人 才 之杰 出超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