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思考

合集下载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思考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思考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思考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转型,大学生在个人修养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更加宽广深厚的人文素养。

这不仅仅是获得学术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关乎整个社会文化变革和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首先,大学生需要了解本国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

作为传承者和发展者,大学生应该深刻意识到文化传统是整个文化体系的基石,是民族和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因此,在学习和追求国外文化模式和价值观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国内的文化精髓和发展潜力。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史书、文学作品、艺术品等方式,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文物古迹的原始面貌和独特之处。

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认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文脉,并在自己的生活和学术研究中体现出来。

其次,大学生需要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大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而要积极思辨、质疑和创新。

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真正成为思想家和文化人,为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学习和实际应用中,不断习得新知识、拓展认识和观点,同时也要敢于提出质疑和反思。

要克服封闭的思维和思想僵化,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最后,大学生需要具备面向全球和多元文化的开放性思维。

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学生不仅要了解本国文化传统,也要学习和接触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多元化的视角和方法也成为必要。

通过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和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文化智慧和国际视野。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人生中,适应全球化、多元化和开放型的社会环境,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

在现代社会面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修养,是影响民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当社会出现诸多问题和挑战时,更需要大学生拥有丰富的文化功底、独立思考与开放性思维。

因此,大学生需要在学习、实践和生活中,注重自身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提升,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为社会和人类的美好未来默默耕耘。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我们师德修养的重要方面。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应该采取的具体方法。

本文将分享一些个人心得和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文观。

人文精神是指人以人为本,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思想理念和道德准则。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起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只有我们自己拥有了人文精神,才能用心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是一个社会小型化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们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与人相处。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这需要我们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鼓励他们以正确的方式与他人交流,从而培养出他们的人文精神。

第三,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文精神不仅仅是关注个体,更要关注社会整体。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公益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年轻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关心社会、关心弱势群体,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只有具备了社会责任感,学生才能真正具备人文精神。

此外,我们还需要通过学科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不同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与人文精神相关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力量。

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进行思辨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有情怀、有格局的人。

最后,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

家庭是培养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在家庭中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和家长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家长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从而形成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的良好教育氛围。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大学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重要阶段,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外,人文精神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论述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包括多元文化教育、社会责任教育以及道德伦理培养。

第一,多元文化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

大学作为一个知识的殿堂,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开设多元文化课程以及引入国际交流项目,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多元文化活动,如国际文化节,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社会责任教育也是大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之材,应该具备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教授学生关于社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大学教育还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伦理培养。

大学生正值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学校应该通过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倡导诚信、守法、公正等道德规范,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包括多元文化教育、社会责任教育以及道德伦理培养。

通过这些教育手段,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成长,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论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论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加积极主动 的态度去面对大学生活。
【 关键词】 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 ; 现状分析; 有效途径
人文精 神一词源于 西方 , 它是指 以人为核心 , 对于人 的本 化典籍 , 至在写东西时也会 出现诸多错别字 。这 说明当代大 甚
性、 平等 、 自由以及精神 的尊重与追求。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文精 学生人文科 学知识 的匮乏 已经不容忽视 。
职业教育
论 高校大 学生人 文 精神 的培 养
褚 云鹤
( 郑州铁路职业技 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 0 5 ) 50 2
【 摘
要】 当前时期 下, 在 随着 高等教育 日 益脱 离精英化, 业压 力 日 凸显 , 就 渐 原本 高校教育 中所致 力于的人 文精神教育也 日
渐淡化 。本文针对 高 大学生人文精神缺 失等现象进行分析 , 校 寻找建立 当代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有 效途 径, 高校 大学生以更 使
与合 作的一个平 台,人文精神是 人类精神 世界的一个 巨大财 拜金主义深 恶痛绝 , 但又 随波逐 流 , 成大 学生人文精神 的失 造
富。当前 , 大学生整 体呈 现出积极向上, 乐观进取 的精神状态 。 落与迷茫。() 2 高校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高 在 但受各方面 因素 的影响 , 目前 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仍 出 校 的办 学理念是 以实用 性为主 , 重理轻文 , 至在老师和学 生 甚 现 了一些不和谐 的音符 , 具体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失 中都流 行一句话“ () 学好数理 化, 遍天下都 不怕 ”而忽视 了对 走 , 范大学生缺乏诚信 已经成为一个不争 的事实 , 无论是名校还是 学生人文精神 的培养 ,过分强调政治教育而弱化 了道德教育 。 普 通学校 , 无论是成绩 好的还是成 绩差 的, 这种现象 都普遍存 目前公共课 中涉及到人文教育的课程多数是理论课 , 与 以陶 这 在 。学习上有抄袭作业 , 考试作弊, 论文造假等现象 ; 生活中则 冶情 操、 开阔视野 、 传承文化 为宗 旨的广博 的人文精神教育 相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探讨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探索自然、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品质,它包括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等方面。

而人文精神则是指人类在追求自我完善、关注人类命运、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品质,它包括了人文关怀、道德修养、文化传承等方面。

这两种精神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涵。

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往往存在着重科技轻人文、重知识轻素质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有效的培养路径和方法,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和未来的社会栋梁,他们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容忽视。

他们是科技进步的推动者,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力军,更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

当代大学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他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着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他们将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无论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还是新材料等领域,都活跃着当代大学生的身影,他们的创新成果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当代大学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

他们不仅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更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中,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思考

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思考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期。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进步也促进着人们思想观念的革新,曾经的社会环境已被如今信息渠道多元化、个人高度自由、社会管理却不够健全的状态所取代,追逐物质利益、追求个性自由、展现自我价值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为现代人所熟悉。

而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是社会中受到新生活方式影响最深的一个群体。

社会意识形态中一些不好的因素,如市场经济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使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巩固阶段的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部分大学生缺乏鉴别是非良莠的能力,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和侵袭,导致其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迷失。

大学生身上的这些人文精神问题不仅阻碍了自身发展,也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个国民的素质。

一、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是社会新一代高素质人才的储备军,群体的人文素养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针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方法及提升对策进行研究,探索大学生人文精神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大学生人文素养切实可行的建议,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国民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此外,普及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也有助于我国高校创新教学方法,更好的为国为民培育高素质人才。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受中国特有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的影响,过于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大学内部形成了一种重技术轻人性、重知识轻道德、重实用轻人文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

一个合格的大学不仅是技术人员培养基地,更应该是文化的传播中心;新一代的大学生,也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建设者,还应该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精神生活,成为富有鲜明个性的社会人。

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 21 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极有现实普及意义。

二、影响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因素推行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要对症下药,当前影响大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关键因素有:1.市场经济繁荣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塑造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塑造

标题: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塑造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塑造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践。

我们首先明确了人文精神的定义,接着讨论了它在大学教育中的角色,最后分析了在塑造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学生、教师和学校各自的角色和责任。

一、人文精神的定义和重要性人文精神是一种重视人性、情感、文化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它关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在大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塑造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以及提升其批判性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实践1.课程设置:大学教育应注重人文学科的设置,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这些学科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这些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多元性,培养他们的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

2.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文精神。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讲座、研讨会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魅力。

3.师生关系: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4.实践环节:大学教育不应只停留在理论学习上,还应注重实践环节,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实习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实践能力。

三、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角色和责任1.学生:学生应积极参与到人文精神的培养中来,通过学习人文学科,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实践环节等方式,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2.教师: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应注重自身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校: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优化课程设置,组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实践机会,为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创造条件。

四、结论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塑造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提供实践机会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却 忽 视 了 提 高 人 的 素 质 的 人 文 教 育 , 学 校 园 中 的 大
人 文 气 息 日益 淡 薄 。
在 专 注 于 科 学 技 术 传 授 与 习 得 的 背 景 下 , 文 人
精 神 的 培 育 、 善 人 格 的 塑 造 被 逐 渐 淡 化 。 爱 因 斯 完 坦 曾 说 过 , 技 和 人 文 分 离 的 结 果 , 两 个 极 端 而 科 就
中 图 分 类 号 : 4 G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9 1 (0 2O —0 1 一O 1 7 — 7 9 2 1 )5 0 1 4
作者简介 : 张友 琴 (17 一 ) 女 。 苏 常 州 人 , 学硕 士 , 理 研 究 员 。 究 方 向 : 技 哲 学 , 92 , 江 哲 助 研 科 高教 研 究 。
相 成 , 一 不 可 。 然 而 , 着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 学 缺 随 科
主 义 色 彩 极 浓 的 实 证 教 育 使 大 学 人 文 教 育 受 到 了 很 大 冲 击 , 文 科 学 被 视 为 “ 用 之 术 ” 人 文 教 育 在 高 人 无 , 等 教 育 中 日益 受 到 轻 视 。 同 时 , 于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由 长 期 实 行 文 、 、 分 家 的 基 本 模 式 , 致 人 文 教 育 理 工 导 与科 学教 育相 割裂 , 终 造成 学生 思维 方式 单 一 , 最 知 识 面 狭 窄 , 文 素 质 较 低 。从 大 学 教 育 理 念 分 析 , 人 虽
高 教论 坛 21 0 2年 5月 第 5期
Hi e gh r Edu a i n Fo um c to r

M a 01 . o y 2 2 N .5

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探讨

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探讨

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探讨摘要:大学人文精神是一特定区域或群体的人文精神,是由民族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大学教育的使命决定的。

它体现在个体、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四个方面。

现代大学生存在着人文知识贫乏,吝化底蕴浅薄;人文价值迷失,精神萎靡、颓废,缺乏社会责任感;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人格不健全等现象,为大学教育提出了新课题。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培育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人文精神是人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思,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

我国古代人文精神来自儒家《老子》的“为道”以及《庄子》的“体道”,主要是从人的道德属性来诠释人文精神,体现为通过格物致知、修身养性以达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古代的大学人文精神理念,为《大学》之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即大学的人文精神在于发扬人性之善,培养健全人格,改良社会风气。

近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在20世纪初积淀为一种传统,那就是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意识对主体自身的尊重和反思,对真善美和自由的追求精神。

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体现为:刚柔相济、穷本探源的求索精神;厚德载物、互助谦恭、奋发不屈的道德精神;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无私奉献的责任精神。

“大学人文精神”是一种特定区域或群体的人文精神。

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大学教育的使命,决定了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和内容。

在个体层面上表现为:珍爱生命、积极向上、豁达开朗;求真务实、勤奋学习;自强、自立、自主;有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追求精神。

在人与人层面上表现为: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善解人意、知情达礼、与他人友善相处、人际和谐;从观念到行动都能做到“由于我的生存而使他人生活得更美好”。

在人与社会层面上表现为:遵守社会规范;关心社会、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有奉献精神和行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对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

对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

对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本文从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出发,阐明了人文精神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标签]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教育怎样才能将理论上的认识落实到实践的操作上?我们认为对大学生的培养应加强人文精神教育。

一、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人文的内容,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人文知识是《庄子》说的“知道”,人文精神则是《庄子》说的“体道”(见《知北游》)。

“体道”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生活,归根到底就是用自己的行,把自己的“道”体现出来。

“道”便是自己的所行。

中国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的“灵魂”。

人文精神是人们对民族文化兴衰存亡的理性认识,是对生命价值意义的追求与探索,是对人类、民族和他人的自觉奉献。

应该看到,近百年来,中国老一辈科学大师在专修科学之前,已经有很高的人文修养,人文修养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造就灵魂。

一旦造就灵魂,则任何外力对灵魂的冲击,他都会无动于衷。

灵魂主导着他的一生,包括他的成就。

作为科学大师,他的成就就是科学成就。

如墨子、张衡、李时珍等。

纵观古今中外,没有强大的人文精神所支持,就难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就难有开拓进取的成就,就难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业绩。

中华民族“杀身成仁、合生取义”的人文精神,时刻激励着他的儿女献身国家、献身民族、献身人民。

为此,我们认为,对大学生的教育,应该紧紧围绕“人文精神”这一纲领来设置人文教育课程,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

人文精神教育,主要是通过把人类特别是本民族积累的有形和无形的精神财富传授给学生,以期使学生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通过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对民族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且有奉献精神。

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对促使当代大学生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事业而献身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现代化不仅仅是物的现代化,也是人的现代化,作为人,要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便是人文精神的高扬。

大学教育方法:培养人文精神

大学教育方法:培养人文精神

大学教育方法:培养人文精神大学教育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是一个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场所。

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类文化、文明、价值、尊严和权利的尊重和追求,它强调人的精神、情感、文化、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大学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文精神的培养方法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环境。

大学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讲座、论坛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同时,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让学生从艺术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开展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大学应该注重课程的多样化设置,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应该开设一些人文社科类课程,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大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环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

大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情感交流、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和社会。

同时,大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让他们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二、培养人文精神的实践意义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人文精神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多样性,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2.推动社会进步培养人文精神还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

对高校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

对高校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

噬当型坠刿对高校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李英军(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青海西宁810012)摘要:主要针对我国高校人文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加强大学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关键词:大学教育人文精神大学生人才培养大学人文精神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但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学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两翼。

遗憾的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

我国传统教育中重视人义关怀的特点被大大削弱了,以致于现在的年轻一代人文精神普遍低落甚至缺失。

造成这样的局面.其中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

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是值得特别注意的:1.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的矛盾。

由于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人义因素的影响却不总是表现得那么直接。

使得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大学教育在处理这两者之间关系时。

有较强的实用、功利的倾向。

尽管学校教育一般都会包含人文素质教育,但无论从办学理念还是课程没置方面,人们都能够明显地看出其巾的轻重。

大学培养的理念和课程设置的倾向是有引导作用的,它自然会左右学生的具体选择。

如今大部分高校的选修课程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个人选择.选课的科目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侧重人格塑造和文化传播的人文类课程;二是偏向现实功用和知识传播的应用类课程。

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多数学生比较偏爱选择应用型的科技类的课程,就算选择少数人文通识类课程.也常常是为J,“混”够学分,理念E并不重视后者。

2.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不高。

,教育的畸轻畸重最终会影响及受教育者,并通过他们十分具体地外化表现出来。

当前大学生的人文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知识面狭窄,阅读兴趣不强,写作水平存在不同层度的困难。

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就会发现文理不通,语言贫乏,逻辑混乱,别字太多等许多幼稚的错误。

网络等信息平台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可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积极的引导,小少学生并没有因此掌握更好的自我学习、自我充实的能力。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思考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思考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思考[摘要]人文精神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是大学教育的灵魂,因此,提升人文素养,铸就人文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特殊的至关重要性。

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作为一个实践问题,在一般构想的同时,还应注重探索实践层面的基本问题。

基于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提出一种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各类专业人才的办学目标,建立有效的人文教育机制,对于切实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更有其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思考人文知识是人类改造自身和社会的经验总结,而人文精神则是人文知识化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它蕴含于人的内心世界,见之于人的行为动作及其结果。

人文知识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媒体,获取人文知识可凭借试听,可以从课堂上、媒体中获取,而人文精神的载体在人自身,人文精神的获得必须经过人文知识的内化、整合而变成主体意识、思想、情感等生命体验和善行。

人文知识的呈现可以在口头上、试卷中,而人文精神的表现却只能在人的情感里、实践中、行动上,所以,人文知识不同于也不等于人文精神,有了人文知识并不一定具有人文精神。

大学生学的是书本上的人文知识,如果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意识、思想和情感,没有转化为良好品德和善行,那只是口头上的知识而已,人文精神是一种意识、观念、态度、主张或宗旨,它强调人的价值的重要性,强调人的精神追求或心灵追求及人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宝贵财富,是社会和科学不断进步的源泉,是教育的灵魂和目标。

人文精神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内容和发展方向,也是高校大学生所体现出来的对文化的尊崇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是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确立人文精神,她是作为贯穿和支配人们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完善人自身的活动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征,它是历史长河中长期积淀的产物。

大学生爱国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大学生爱国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大学生爱国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其爱国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作为年轻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承担着培养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国家建设者和传承者的重任。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爱国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

一、爱国教育的重要性爱国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基本任务之一。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能够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塑造他们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爱国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奋发向前的动力,推动他们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是指热爱人类,尊重人类的内在价值,关注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追求。

大学生要具备人文精神,注重人的个体价值,关心社会问题,培养人情味和人道主义精神。

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爱心和担当的人才。

三、大学生爱国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的实施措施1. 加强课堂教育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人文修养,可以在各类课堂中加入相关的教学内容。

比如在历史、政治、文化等课程中,通过讲授先进的爱国人物事迹和优秀的人文作品,引导学生提高思想境界和情感认同。

2. 组织实践活动大学可以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文化艺术活动等。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祖国的美好,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3. 建设学生组织学校可以建设各类学生组织,如学生社团、学生会等,让学生在组织中学习理论知识,并参与志愿者服务、文化活动等实践项目。

通过参与组织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和领导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4. 加强师生交流为了促进大学生爱国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学校应加强师生交流。

老师可以开展讲座、座谈会等形式的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和人文意识。

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培养

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培养

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培养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教育的目标也在逐渐拓展,除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大学教育应该不仅是知识的渊海,更应该是人才的文化高地,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园中不断地汲取精神养分和道德滋润,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眼界和精神世界,使其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也具备更高的生命力。

一、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人文修养和自我修养,常指具备较高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财富素质、审美等方面的修养。

在高校中,人文素养也包括了对科技和自然科学的认识和理解,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知识面和开阔的视野,使得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之外,更具备更全面的思维能力和人生理解力。

二、高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1.多元的教育方式高校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专业课程授课之外,增加学生的选修课程,包括哲学、人文学科、文学、艺术等等,让学生得以更加深入地领悟人类文明的精华。

2.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可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人文讲座、文艺展示等,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来获取更多的人文素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校园中获得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不断学习沟通、协作和组织能力。

3.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应该教育学生愿意接纳社会责任,关心社会,参与公益活动,并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以及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重要性。

三、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科学研究等方面追求理性、真实、善良、美好等人性价值的精神追求,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立志和指向。

在高校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真理、贡献社会的热情和信心,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有更高的追求。

四、高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1.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培养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关心他人,尊重生命,促进人际交往,发扬人性之光。

高等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

高等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

高等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浪潮中,高等教育扮演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角色。

人文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培养人文精神的几种途径。

一、高等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高等教育既要培养人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人文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文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入的思考能力。

其次,人文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包括人文关怀、公民意识、道德观念等,使其具备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能力和素质。

最后,人文教育能够传承和弘扬人类的文化遗产,使学生具备文化自信,为文化的多样性作出贡献。

二、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目的,高等教育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设计出一套完善的人文教育体系,将人文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例如,在一些理工科专业中也应该注入人文教育元素,如开设人文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以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辩论赛、写作比赛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和逻辑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和参与,了解社会问题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人文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然而,在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就业导向的教育观念影响了人文教育的发展。

一些学生、家长和学校过分追求实用性专业,而忽视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是高校的评价体系存在问题,过分注重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对人文教育的评价和支持不足。

还有就是一些学生对人文教育的认识存在问题,他们认为人文教育与就业无关,缺乏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等教育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对人文教育的宣传和引导,让学生和家长意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长远影响。

高等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大学生精神成长探究

高等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大学生精神成长探究

高等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大学生精神成长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高等教育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人们对于大学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然而,只要我们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出发,就会发现高等教育不止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品德和精神世界,这是高等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那么,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如何注重人文关怀与大学生精神成长呢?一、高等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教育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教师对学生应有的态度和行为,更是大学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高等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高等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解读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和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借助课堂和互动平台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指引学生正确接受教育和实践。

2. 建设人文化课程。

人文化课程是高等教育中提供人文关怀的重要平台。

通过选修人文化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哲学思想、道德伦理等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人文底蕴,这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德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人文化课程的开设,也需要教师深入思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课程设计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情感认知,做到知行合一。

3. 营造人文关怀的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塑造大学生精神世界影响深远,高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化、多元化、开放式的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统筹宣传教育、艺术实践和活动组织,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感受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高校生精神成长高校生精神成长即指学生在大学校园中的自我发展,个性塑造,成长和发展过程。

高校生精神成长与学生的生命诉求息息相关,只有通过营造科学、健康、全面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成为有自我、有自信的人。

高校教育的人文精神与价值观

高校教育的人文精神与价值观

高校教育的人文精神与价值观高校教育是培养青年一代的重要途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涵养人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

高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将围绕高校教育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和课程设置角度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高校教育对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作用。

1. 教师角度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教师是学生人生导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

教师应该具备人文关怀的精神,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困惑和疑问,积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他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友善的人。

只有教师在言传身教中注重培养人文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学生角度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他们是未来的社会栋梁。

高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学校里,学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理解和宽容。

只有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培养人文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3. 课程设置角度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高校课程设置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应该注重人文素养和道德伦理的培养。

要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重,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

同时,还要注重专业课程与人文精神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人文精神和价值观,高校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总之,高校教育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努力和课程的设置,高校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 必 须是 一 个 不 断 进 取 、自我 提 升 、 自我 成 长 的人 , 同时 要 有 一 种执 着 的 精 神 , 于迎 敢 本 而 实 践 , 理 工 而 轻 社 科 , 实 用 而 轻 理 接 挑 战 , 样 才 能 富 有 创 造 性 地 适 应 社 会 重 重 这 论 等 现 象 明 显 , 文 学 科 与 专 业 学 科 相 互 的 各 种 变 化 和 学 生 的 各 种 需 求 , 能 在 更 人 才 割 裂 , 学 科 计 划 很 难 形 成 , 生 也 很 难 在 高 层 面 上 对 学 生 进 行 人 文 精 神 培 育 , 自 跨 学 用 专 业 学 习 中 持 续 获 得 人 文 知 识 的 滋 养 。 己的 人 文 精 神 修 养 去影 响学 生 人 文 精 神 修 加 之 外 部 环 境 的 功 利 性 导 向 , 些 学 生 只 为 养 , 力做 到 “ 教 万 教 , 人 做 人 ; 学 万 一 努 千 教 千 拿 文 凭 、 职 业 而 学 习 , 分 教 师 仅 为 评职 学 , 做 真 人 。 求 部 学 称 、 待 遇 而 搞 科 研 , 些学 校 则 忙 着 上 规 3. 营造 良好 的校 园人 文环 境 求 一 3 模 、 硬 件 、 效 益 。 急 功 近 利 的 思 想 影 抓 求 在 人文 精 神 的培 育 不 是 一 朝 一 夕就 能 完 响 下 , 程 设 置过 分 强 调 专 业 教 育 , 向过 成 的 , 不 是 简 单 的 说 教就 能 够 见效 的 。 课 定 更 因 早 、 向过 窄 ; 文 课 程 只 强 调 学 分 , 面 人 不论 此 , 文精 神 的 培 育 应 该是 立 体 的 、 方位 人 全 质量 , 成 大 学 生 人 文 素 质 普遍 下 降 。 生 的 过 程 , 该建 立 一 个 人 文 学 科 承 担 人 文 造 学 应 在 专 业课 学 习之 余 纷 纷 踏 上 各 种 “ 证 ” 考 之 知 识 的 教 育 体 系 , 其 他 课 程 知 识 寓 人 文 将 途 , 别是 对 英 语 和 计 算 机 的 关 注 程 度 尤 精 神 教 育教 学 各 环 节 之 中 。 过 教 师 在 课 特 通 为 突 出 , 实 用 技 能 的 学 习热 情 远 远 胜 于 堂 上 的 讲 授 、 发 、 对 启 引导 , 他 们 领 悟 到 人 让 对 人 文知 识 的 学 习 , 视 自身修 养 的 提 升 。 文 精 神 的 培 育 不是 简 单 的 知 识 传 授 , 是 轻 而 这样 , 校成 为社 会 的 “ 务 站 ”, 学 生 变 生 命 的 对 话 、 灵 的 沟 通 、 情 的 交 流 , 高 服 大 心 感 使 成 只 是 受 过 良好 训 练 的 “ 匠 ” 已 。 多 他们 对 如 何 做 人 、 工 而 许 如何 实 现 人 生价 值 、 何 如 大 学 生 在 自己 的 专 业 领 域 以 外 知 之 甚 少 , 处理 各 种 关 系 等 问题 真 正 有 所 思 、 所 悟 , 有 更 谈 不 上 有 良好 人 修 养 、 尚 的 品 格 。 高 并 将 外 在 的 各 种 道 德规 范 和 行 为 准 则 内化 为 自己 的 做 人 准 则 , 立 自 己的 道 德 信 仰 建 3新时期高等教育加强人文精神培养的措 体 系 , 而 奠 定 自我 价 值 实 现 的 基 础 。 从 当 施 然 , 造 良好 的 人 文 环 境 需 要 国 家 、 会 、 创 社 3. 树 立 “ 1 以人 为本 ” 的教 育理念 学 校 几 方 面 的 共 同努 力 , 学校 来 说 , 就 内容 高等 教 育 的 核 心 宗 旨及 精 神 实 质 与 人 丰 富 而 又 让学 生 喜 闻 乐 见 的课 程 、 座 、 讲 报 文 精 神 具 有 深 刻 的 内 在 一 致 性 。 校 可 以 告 、 文社 团 、 文 活动 等 都 是 大 学 生 难得 高 人 人 有 不 同 的 办 学 理 念 和 目标 , 其 共 性 的 内 但 的学 习机 会 ; 学 生 积极 参 加 社 会 实 践 , 大 到 容 是 不 容 否 认 的 。 方 面 , 校 担 负 着 文化 社 会 和 大 自然 中去 学 习 。 华 民 族 是 一 个 一 高 中 传 承 与 文化 积 累 的责 任 , 过 研 究 与 教育 , 有 着 优 秀 文 化 遗 产 和 光 荣 传 统 的 伟 大 民 通 促 使 人 类文 明与 文化 的传 承 、 弃 和 发展 ; 族 , 淀 的 传 统 伦 理道 德源 远 流 长 , 代相 扬 积 代 另 一 方 面 , 校 担 负 为社 会 培 养 合 格 建 设 传 , 深 扎 根 于人 们 的思 想 之 中。 何赋 予 高 深 如 者的重任, 即培 养 出大 批 有 知 识 , 创新 精 其 时 代 特 点 , 它 和 新 时 期 主 流思 想 意 识 有 把 神 、 高 尚道 德 人 格 及 自我 完 善 能 力 的 个 有机 结 合 起 来 , 要 社 会 、 有 需 学校 构 建 总体 文 体 。 教 育 过 程 中 , 求广 大 教 育工 作 者 要 化 氛 围 , 家 应 为 此 而 努 力 。 在 要 大 重 视 学 生 的 内 在 需 要 , 注 学 生 的 切 身 利 关 胡 锦 涛 主 席 明 确 提 出 : 校 教 育 , 人 学 育 益 , 动 学 生 的 情 感 , 发 学 生 的动 机 , 调 激 逐 为 本 ; 智 体 美 , 育 为 先 。 们 要 在 遵 循 德 德 我 步 引导 他 们 走 向更 高 的境 界 。 �
1人文精神 内涵剖析
在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中 , 人 文 ” 词 最 早 “ 一 见 于 《周 易 》: 刚 柔 交 错 , 文 也 ; 明 以 “ 天 文 上 , 文也 。 平 天文 , 查时 变 , 人 关 以 关乎 人 文 , 化成天下” “ 以 。 天文 ” 的 是 自然 界 的 指 运 行 法 则 , 人 文 则 是 指 人 类 社 会 的 运 行 “ 法 则 。 体 的 说 , 人 文 ” 主要 内 涵是 指 以 具 “ 的 礼 乐 为 教 化 天 下 之 本 , 及 由 此 建 立 起 来 以 的 一个 人 伦 有 序 的 理 想 、 明社 会 。 文 中国 传 统 人 文 精 神 有 着 许 多 值 得 肯 定 的 宝 贵 成 分 , 自强 不 息 、 德 载 物 、 实 守 信 、 求 如 厚 诚 追 人 与 自然 的 和 谐 、 求 君 子 理 想 人 格 等 。 追 现 代 意 义 上 说 , 人 文 精 神 是 整 个 人 类 “ 文化所 体现的最根 本的精神 或内在灵魂 。 它 以 追 求 真 善 美 等 崇 高 的 价 值 理 想 为 核 心 , 人 自身 的全 面 发 展 为 终 极 目的 , 以 它是 人 类 对 理 想价 值 追求 和 行 为 规 范 的 集 中表 征 , 人 类 对 人 世 探 求 活 动 及 其 成 果 在 精 是 神 上 的 沉 积 与 升 华 。 代 社 会 所 要 求 的 人 现 文精神 , 旨在 高 扬 人 的 主 体 性 , 使人 在 现 实 生 活 中保 持 一 种 独 立 自主 、 拓进 取 、 康 开 健 向 上 的 积 极 心 态 和 能 力 , 在 改 造 现 实 世 并 界 中不 断 追 求 自我 价 值 的 实 现 , 而 实 现 从 自身 的 全 面 发 展 。
2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现象分析
大 学 的 人 文 精 神 蕴 含 在 大 学 校 园 文 化 之 中 , 广 大 师 生 世 界 观 、 生 观 、 值 观 是 人 价 等 方 面 的 集 中 反映 , 它可 通 过 学 校 的 氛 围 、 风 气、 品位 、 调 等 表 现 出来 , 有 潜 移 默 格 具 化 的 影 响 力 量 。 文 素 质 是 大 学 人 文 精 神 人 构 成 不 可或 缺 的 重 要 元 素 , 的 含 量 多少 , 它 直 接 决 定 着 大 学 精 神 的 优 劣 。 于 自然 科 由 学与社会科 学存在着辩证 统一的 关系 , 因 而 国外 各种 类 型 大 学 都 非 常 重 视 人 文 学 科 的 建 设 , 将 人 文 素 质 的 培 养 直 接 纳 入 教 并 学 领 地 , 教 师 和 学 生 能 够 在 浓 厚 的 人 文 使 环境 中生 活 和 学 习 , 以培 养 敏 锐 的 思 维 、 开 阔 的视 野 、 类 旁 通 的 认 知 能 力 。 触
随 着 全 球 化 进 程 的 不 断 推 进 , 学 生 大 们 产 生 许 多新 的 认 识 问题 和 思 想 困惑 , 面 临 许 多 价 值 观 转 型 方 面 的 挑 战 。 , 求 如 追 个 性 化 容 易 导 致 对 全 局 性 的 忽 视 , 会 对 社
实 用 技 能 的 重 视 容 易 导 致 对 人 文 精 神 的 忽视 , 等 。 些 价 值 取 向 上 的 不 平 衡 性 , 等 这 既 增 加 了高 等 教 育 的 难 度 , 向广 大 教 育 也 工作 者 提 出 了新 问 题 与 新 要 求 。 何 在 新 如 形 势 下 将 高 等 教 育 与 培 育 大 学 生 人 文 精 神 有 机 地 结 合 起 来 , 社 会 培 养 德 才 兼 备 为 的建 设 者 , 是 广 大 教 育 工 作 者 义 不 容 辞 应 的责 任 。
2 1 N0. 6 0 O 3
Sce c n T c n lg n o e in e a d e h o o y I
关于 高 等教 育 与 大 学 生 人 文 精 神 培 育 的 思考
李 霞 ( 宁 经 济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辽 宁 沈 阳 1 1 2 辽 0 ) 1 2
摘 要: 在全球化进程 中 , 明的整合 与知识 的全球化传播 在让人 领略 到文化 多元化 , 值取 向多样化 等方 面的同时 , 文 价 也让 大学生们产生 许 多认 识 问题 . 想 困 惑 ,面临 许 多价 值 观 转 型 方 面 的挑 战 , 向 高等 教 育提 出 了新 的 要 求 。 此 , 大教 育 工 作 者 座 贵 无 旁 贷 地 承 担 起 思 曼 为 广 大 学 生 人 文 素 质教 育 和 人 文 精 神 培 育 的 使 命 , 应 新 形 势 , 究 新 对 策 。 适 研 关 键 词 : 等教 育 大 学 生 人 文 精 神 思 考 高 中图分 类号 : l G7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4 0 8 ( 0 o 1 () 0 —0 1 7 - 9 X 2 1)2c 17 1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