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6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6

《南方低山丘陵土地退化的防治》组件教学设计一、考纲要求以区域为背景,以主题为切入点,综合分析区域自然、人文环境及经济发展状况二、学习内容(1)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许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案例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体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它们的分布、特征、成因、变化等,都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和“说明”。

而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验证。

因此,区域地理自然成为地理高考知识和能力的最好载体,并以案例的形式,对初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整合,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

(2)综观近三年的全国高考题,对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有这些特点:①以一个小范围区域为载体,围绕某一个主题向纵深方向展开。

②考查内容不回避主干知识,如气候、资源与环境问题、农业生产条件、工业区位选择、交通布局等。

③考查方式以问答题形式出现,问法以“原因”类,“理由”类、“影响”类和“评价”类为主。

由此可见,区域地理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机械记忆自然环境五大要素和人文环境各要素的特点,而是理清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的区域地理教学一般采用范围较大的区域,这与在考试中采用小范围区域的考查相冲突,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学习区域地理,使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和地理素养,本课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教学实现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模式的目标。

三、学习起点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在初二和高二前段学习中已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概况相关的知识,对中国大范围的自然地理区域背景知识比较熟悉,对自然地理要素特征的影响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中国自然地理分区的背景知识比较陌生和不够深入,并且未能理清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未能形成区域地理的知识架构和思维模式,对于应对全国卷高考的能力有待提高四、课堂学习目标五、设计思路基于以上教学内容与学情的分析,笔者认为以水土流失状况的直观性视频引入,以土地退化作为本节学习主题,课堂上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区域地理学习思维方式。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优质课件 (共46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优质课件 (共46页)

原因有哪些?
答案 土壤侵蚀。 地处南方丘陵山区地形破碎,降水
丰富、人口密集、过度垦殖。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14
反思归纳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主
要是人为因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现状及生态恶化的原因。
2.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差异。
3.能够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1 课堂讲义
逐点探究,逐级掌握
2 课堂小结
提纲挈领,巧妙记忆
3 课堂检测
随堂训练,体验成功
17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 属半干旱、干旱 退牧还草、封育
宁夏、新疆 草原区 草场、舍饲养畜
属湿润低平原、 建立湿地自然保 三江低地、湖滨、 湿地萎缩 湖泊、海洋边缘 护区、停止围垦、 海滨 地区 退田还湖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18
生物多样 林区、草原、 物种资源
11
护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3)③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坡度较大;夏季降水
多且多暴雨;过度开垦,地表破坏严重。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12
(4)西南地区出现的生态问题有哪些?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森林破坏、土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共45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共45张)
F
第二十八页,共46页。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草地退 化、土壤侵蚀,生态环境十分 脆弱(cuìruò ) 原因?
G
自然原因:高寒(gāohán)地区,受气候 变化影响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
第二十九页,共46页。
序 地区名称 生态环境问题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类型
A 大兴安岭西 森林破坏 土 半干旱地区 过垦,过
第三十三页,共46页。
四、中国生态问题的防治(fángzhì)措施
阅读课本P71思考:我国生态环境 恶化的原因(yuányīn)及防治措施有 哪些?
1、 (1)人口压力
根本原因

化 (2)人 (è 类不合理 hu 的开发活 à) 动 原 因
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 用
②环保意识弱
主要原因
③管理力度不够
(shīrùn) 半湿润 (shīrùn) 黄淮海 平原区
南方亚热带 丘陵区
第十一页,共46页。
思考:上述(shàngshù)各个地区主 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 因?
第十二页,共46页。
A
第十三页,共46页。
第十四页,共46页。
第十五页,共46页。
第十六页,共46页。
主要生态环境(shēnɡ tài
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稳步发展
环保法 制建设
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第三十五页,共46页。
3、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wèntí)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草原退化
东北、西南、华 中温带、亚热带边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
南林区
远山区
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5

授课题目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三维目标1.了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2.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了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重点1.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2.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3.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难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因材施教新课导入:先引入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谈谈你们眼中的美丽中国是什么样的?进而深入引导绿水青山但贫穷落后是不是美丽中国?经济富裕了但是污染严重是不是美丽中国?设置情境:让学生勾勒心目中美丽中国形象,然后通过习总书记的话,然学生认真思考,了解中国环境现状。

由此引出: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思想提问:习总书记是基于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引入今天要上的内容。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形成原因1.现状2.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0页第一自然段,然后提问学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形成的自然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2)人为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指导学生举出生活中例子,回答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

思考:试分析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小组合作探究(1)2.分析图中生态环境脆弱区A-G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小组合作探究(一)通过班班通展示教材图 4.16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然后叫学生上讲台分别分析各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小组合作探究(二)通过习总书记这种方法目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重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所学解决身边生态环境问题结合紫云县石漠化图片和贵州省安顺市石漠化数据资料提问:紫云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应用所学知识,为政府部门提出解决措施?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的措施,同学们通过举出生活中实际例子,分析产生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2.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重点生态措施 植树造林、水__土__保__持__、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
重点防治工程 长江、黄河上中游水__土__保__持__工程
重点保护区建 设
重点地区天__然__林__资__源 __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建立不同类型的自__然__保__护__区__、风景名胜区和森林 公园
贵高原
土壤侵蚀,森林 破坏严重,物种 灭绝和多样性
锐减
亚热带丘陵、山 区、高原,地质
条件复杂
人民生活贫 穷,过垦、过
伐严重
青藏高原
土壤侵蚀,草地 退化
高寒地区,生态 十分脆弱
受气候变化和 人类活动的影

2.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主要 是人为因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2)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生态 问题
主要分 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封山育林、计划砍
森林 东北、西南、华南 中温带、亚热带边 伐、采育结合、退
破坏
林区
远山区
耕还林、改变林区
经济结构
草原 内蒙古、青海、宁 半干旱、干旱草原 退牧还草、封育草
退化
夏、新疆

场、舍饲养畜
湿地 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 海滨
A.缺乏分解者
B.缺少枯枝落叶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解析:除草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下游地区、泥沙淤 积,河床升高易引起洪涝灾害。这种现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季最 显著。
答案:(1)A (2)C (3)D
2.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 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4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4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知道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2.运用“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分析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3.通过阅读文本以及相关资料,深刻认识到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紧迫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难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等以图片的展示引出本节内容,再现学习目标。

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阅读障碍问题 1.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的区别? 答:由于人为原因而引起的盐渍化是次生盐渍化。

2.天然林相对于人工林的优越性是什么? 答:天然林经过较长时间形成,生态系统稳定且生物多样性丰富。

3.我国主要有哪些防护林体系? 答: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等。

4.P71:水资源破坏引起的水库淤积贮水能力损失该怎样理答: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1)直接影响:如水体富营养化(2)间接影响:造成植被的破坏引起水土流失。

5.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答:气候: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等灾害。

地形:多山地、丘陵,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1.为什么生物多样性锐减西南地区比东北地区严重? 学生展示:西南地区森林破坏比东北地区严重。

老师点拨:生物多样性是否丰富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评价学生预习提问状况。

课程延伸问题看其水热条件状况,一般水热条件越好,生物多样性越丰富。

2.东北地区为何会发生土壤侵蚀? 学生展示:东北地区降水多,森林破坏严重。

老师补充:人口增加,过垦严重。

3.D、E 发生土壤侵蚀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展示:丘陵地区,降水变率大。

老师补充:人口密集,过垦严重。

4.D、E 间的区域为何没有发生土壤侵蚀? 学生展示:地形为平原,不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老师点拨:同学们可以总结什么地方容易出现土壤侵蚀,发生土壤侵蚀的条件是什么?。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13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13

第4课时生态危机及防治措施探究一、森林及保护1、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全世界消失森林比重最小的洲及该洲现存的主要天然林分别是( )(2)图乙中A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给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现有天然林正逐步减少。

请你谈一谈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

2、(2015•海南卷)(10分)环境保护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

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滩;但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

下面左图示意某区植物分布,右图为灌丛沙堆景观。

简述绿洲边缘的灌丛沙堆在其不同发育时期对绿洲的影响,并提出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

3.(2013山东卷)(10分)【地理——环境保护】图11为我国华北平原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

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6分)(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4分)探究二、草地退化的原因、危害及保护1、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黑河流域示意图材料二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三额济纳旗草原生态极度脆弱,草本植物由20世纪80年代的130余种减少到30种;草场植被覆盖30年间降低了50%至80%;亩均生物量不足20千克;草场载畜量下降了46%。

材料四灌溉“草库伦”的主要做法是:牧民在自己承包的草场内,选择水土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和经营管理能力,围建1~2公顷的围栏,在其中兴修水利,进行灌溉、精耕细作,以种植优质高产的饲料、草料为主,发展种菜、种草等多种经营。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1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11

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以渭南地区玫瑰种植业为例一、教学目标1、通过解读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掌握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2、通过大马士革玫瑰产业为例,分析地理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二、教学思路为更好的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地理学习的思维方法,本节课将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引入课堂,并用典型的高考题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在题目解析过程中具体阐释。

三、教学过程1、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典型例题1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才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

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6分)(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

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8分)(3)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

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

(6分)(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4分)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典型例题2材料一:大马士革玫瑰(RoaDamacna),是世界公认的优质玫瑰品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途径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途径 (共16张PPT)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1.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重开发 掠夺式 超过生
资 源 的 不 合
环境保护 意识不强
监管薄弱
轻保护 重建设 轻维护
粗放型 开发利 用方式
态环境 承载能

生态环境
加剧生

执法不严
破坏现象
态环境
开 发
管理不力
屡禁不止
恶化
利 用
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不足
2.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举措
土壤侵蚀
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 在夏季,且多暴雨;过度垦殖等
【知识总结】 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及生态问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土壤侵蚀
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 夏季,且多暴雨;过度垦殖等
处于亚热带的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
森林破坏、 地质条件复杂,降水丰富;人民生
土壤侵蚀、 生物多样性 锐减
活贫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导致 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致使物
⑵对下列各地区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西北草原退化
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解析 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显著,西北地区过度垦殖、放
牧导致草原退化;华北平原旱涝、盐渍化和风沙危害严重;南
方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仅次于黄
土高原;东北平原由于过度开发,黑土流失,草原退化,湿地
【思维建模】 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成因及其应对措施的思路
⑵人为原因 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
导向等。分析原因并不需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 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⑶针对成因,提出应对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1

荒漠化的防治一、教学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实质,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和治理措施。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通过对荒漠化成因和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运用图文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为荒漠化的治理为本节的重点。

2. 荒漠化的成因分析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材的处理荒漠化的成因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图入手,推理分析。

在自然因素方面,引导学生从地理空间位置和气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人为因素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人为因素是影响荒漠化的决定因素,分析理解人类因素影响的不同表现,帮助学生认识通过调整人类活动方式,采取正确的措施,荒漠化是完全可以逆转的,为荒漠化的治理讲述作好准备。

荒漠化的防治,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

这部分是本节,也是本单元知识的重点。

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在于协调人地关系,要针对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施科学的管理,以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他们之间的知识关系:由于气候因素和人类生产活动→土地荒漠化→制约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防治荒漠化→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四、教学方法1.图像分析法:分析图2.1揭示西北地区具有干旱的环境特征;分析图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得出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原因造成的;分析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植物固沙成果显著图;分析此类植物的根、叶的特点,分析此类植物与环境的适应。

2.案例分析论证法:本课选取了沙坡头建带状沙障保护包兰铁路一例,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总结:①治沙的关键性措施是什么?②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实现?五、教学过程【导入:】结合数据说明世界及我国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学生阅读本节序言找出荒漠化的定义、表现:】荒漠化概念:(1)产生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2)产生原因:气候变异、过度经济活动(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4)土地类型: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提问:】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为何如此严重?指出有其自然原因,也有其人为因素一.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两个知识点,一是西北干旱的原因,二是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1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12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2.运用中国的生态1环境脆弱区图,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3.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性,逐步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难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教学用具:自制图表、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等新课导入:展示美丽的生态环境图片,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为特征的生态破环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二、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结合课本、PPT内容独立思考作答)1.巨大的人口压力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说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为了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分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发言,其他人员补充,答案展示,学生识记。

)中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地势有明显差别,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见图4、16。

2.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性?点拨: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四、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阅读课本71页同位交流思考)1.恶化原因: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②管理不力③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2.防治措施:3.重点生态工程:长江、黄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表4、2)五、学以致用,巩固提高(抢答的形式来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六、链接高考1、读下图“我国部分地区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近年来,图示地区甲、乙河流域“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共27张ppt)

2、读山东省地形简图,回答问题。
(1)说出甲、乙两地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及其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6分) (2)请你针对其中一种环境问题,提出 解决对策。(4分)
参考答案:
(1)甲地:平原地区不合理灌溉(1分),造成 土壤盐碱化(2分); 乙地:低山丘陵地区植被破坏(1分),产生水土 流失(2分)
积身极子参,拿加出各九项牛比爬赛坡,获的得干海劲淀,确区保朗定诵了比干赛,干三就等干奖好;海,干淀就区干航成模一比流赛。三要等始奖; 海 淀 区 德 育 数字平 台教育 作文比 赛一等 奖。 课 余 ,通 过 大 量阅读 课外书 籍,

分析图中生态环境脆弱区A—G主要生态 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
分 组 讨 论
A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
退化 原因?
A
自然原因:半干旱地区降水少 人为原因:过垦,过伐,过牧
B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草场退化严重、土壤侵蚀 原因?
B
自然原因:降水少,气候干旱 人为原因:过垦,过伐,过牧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土壤侵蚀严重、次生盐碱化 原因?
C
自然原因: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人为原因:人口密集,过垦、不合理 灌溉
(2)土壤盐碱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 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喷灌、滴灌);增施有 机肥,改良土壤;推广耐盐耐旱优良品种。(答 出2点即可得4分) 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 禁止滥垦乱伐;发展经济林,提高经济效益等 (答出2点即可得4分)
谢谢! 欢迎指导 !
员 要 设 岗大定限责度,通的过展合示理自设己岗。、我党会员以领此岗为、动公力示,锻明岗炼、和提组织高履自己岗的,农能村力党。员突出带头 致 富 、 带 领我共有富一、定促的进和组织谐能等责力,任对,工社作区认党真员负突责出、遵对守学居习规一民丝约不、苟服。务居民 、示范 引 领 等 责 任我,的流学动党习员成突绩出在服班务里他名乡列、前服茅务,并老在乡同、学服之务中家有乡较等高责的任威,促信进。无职党员发 连挥 续 作 几 用 年 。 获 在 得 职校 党级 员 三要好 明学 岗 生 强、 责“,机英关语党小员状突”出、担“当鼓奉号献队、优公秀道队正员派”、、服“务学基习层模等范责 任 ,学 校 党 员 突出师 德小建标设兵、”规、范“办故学事、大服王务”改等革光等荣责称任号,医。院 党员突出医德医风建 我设对、自构己建的和工谐作医认患真关负系责等,责有任着,一“两股新执”著组的织热党情员,作突为出班爱长岗,敬我 业不、仅诚自 信己服学务习 、成创绩新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ppt课件

阅读材料,完成(1)~(5)题。 材料 2006年7月1日,人类铁路建设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青藏铁路通车运 营!这是一条创造了无数奇迹的铁路:自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以来,十 万大军,五年时间,在地球之巅成功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造就了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为了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青藏铁路建设仅环保总投资就达20多亿 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0
thank
you!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1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下图中字母所在地区是我国环境脆弱区,四种不同图 例分别表示森林破坏、草地退化、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 减四大生态环境问题。读图,完成(1)~(4)题。
(1)图中A、F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________。 (2)图中D、E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形成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图中各地区共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外,B、G两地区共同 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 (4)图中F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该地区这一 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现状及生态恶化的原因。

2.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差异。

3.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1.类型多样⎩⎪⎨⎪⎧ 森林面积缩小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湿地干涸2.形成原因(1)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各地气候和地势的差别明显,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

(2)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1)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掠夺式、粗放型开发。

(2)执法不严、管理不力。

(3)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2.保护措施(1)重点生态工程: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国土整治等。

(2)重点防治工程: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

(3)重点保护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

(4)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非常严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

(√)2.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东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较轻。

(×)3.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所以生态环境问题没有直接必然的关联性。

(×)4.土壤侵蚀多发生在黄土高原、东南丘陵等东部季风区内,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等。

(√)5.草地退化多发生在我国西部非季风区内,森林破坏的主要分布区是我国的三大林区。

(√)6.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应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南方山地和丘陵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寒区分别发展( A )A.畜牧业、林业、种植业、畜牧业B.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林业C.畜牧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林业D.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7.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B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读教材P70图4.16,探究下列问题(1)图中A地区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土壤侵蚀、________。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4.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名师课件【集体备课】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4.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名师课件【集体备课】
黄淮海平原
第 这里是我国原始森林的集中分布区之一; 二 题 地势陡峭,山区面积广阔;
长期以来,人类无节制的开发森林,过度开 垦,导致大量植被破坏;
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石 质荒漠化严重。
云贵高原
第 三
草场面积广阔,是我国的四大牧场之一;
题 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长期以来,由于人口贫困、过度放牧,草场退 化明显;
导入新课
中国的“区域生态环境 问题”是怎样的?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 全球面临的严峻课题,对 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 资源相对不足、环境脆弱 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严 峻的挑战。目前,生态环 境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 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 发展的重大问题。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 其防治途径
这里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分布区,气候高 寒是当地的显著特点。
青藏高原地区
地区名称
主要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自然背景
人为原因
A
大兴安岭两侧
森林破坏、土壤侵 蚀、草场退化严重
半干旱草原地区
过垦、过伐、过牧严 重。
B
西北干旱半干 旱地区
草场退化严重
降水较少、气候 较干
过牧严重。
C 黄淮海平原区
DE
南方亚热带丘 陵地区
恶 人口压力 化
原 因 人类不合
理的开发 活动
根本原因 ①资源的不合理开 发利用 ②环保意识弱
主要原因
③管理力度不够
④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的投入不足
2. 防治措施
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

治 措
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共25张PPT)

B
西北干旱半干 旱地区
土壤侵蚀 草场退化
降水较少气候较干
C 黄淮海平原区 土壤侵蚀严重 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度放牧 人口稠密 过度开垦
D 南方亚热带丘 E 陵地区
土壤侵蚀严重 降水丰富,且集中
土壤侵蚀,森
亚热带的横断 林破坏严重, 地质条件复杂,地形
F
山区、云贵高 原
生物多样性减 崎岖,降水集中 少。
改 清除河底淤泥、改良水质、恢复生物种群等
法 宣传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保护环境意识
展望伯渎港湿地未来发展
打造伯渎港生态轴,与长江路生态轴呼应 投入吴文化建设,生态文化并重 打造健身步道等,方便居民生活
总结: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草原退化
伯渎港现状
目前伯渎港是五类水质,水草、鱼虾也比较少,河水本身 的自净能力很差。
河两岸种菜的面积就几乎达到百分之六七十。除了挖掘机 正在施工的两三个地方没有菜地的踪影,旁处几乎无一幸 免,就连公园临河草坪都被铲掉种菜。
伯渎港水利枢纽也是市防汛八大枢纽之一。但由于市里面 河道狭窄、淤塞严重,所以来水不足,而伯渎港河道积淤、 水系萎缩又造成泵站排水不畅,所以严重影响防汛功能。
当前伯渎港湿地破坏有哪些表现?
①水质恶化 ②湿地面积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淤泥淤积严重,蓄洪能力下降
伯渎港湿地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①工业废水排放 ②农业废水排放 ③生活废水排放 ④围湿造田,破坏植被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伯渎港湿地环境?
退 改造伯渎港边的菜地,退田还湿、退耕还林、还草

伯渎港边特定区段打造生态公园(如泰伯广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同学们,通过观看实验视频,我们总结出哪些自然因素会影响水土流失?
生:降水强度越大,土质越疏松,地形坡度越大,植被覆盖率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探究活动1:
主题:同学们结合实验结论和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地图资料,分小组讨论黄土高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学生分小组展示讨论结果(略)
教师总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1)黄土的特性:粉沙,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2)降水集中,多暴雨;(3)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强烈;(4)植被覆盖率低。
生:流失侵蚀,水土流失严重
师: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长期的流水侵蚀,使得这一地区地表支离破碎,据统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有27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11万平方千米。
过渡:请大家思考,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为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呢?
2、水土流失的成因
(播放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实验视频)
4、水土流失的治理
探究活动3:
多媒体展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相关资料,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学生分小组展示讨论结果(略)
教师总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生物措施(恢复植被)——种树种草,发展经济林果;(2)工程措施:平整土地、修建梯田、打坝建库——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3)农业技术措施:轮作套种、深耕改土、选育良种等。
分析区域水土流失的一般思路是:①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②分析水土流失问题造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③根据原因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
【板书设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黄土高原概况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学反思
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可以让学生们充分的融入到课堂中,同时小组之间有对比,有竞争,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和竞争的能力。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识图能力较低,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探究活动2:
通过观看视屏,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水土流失的危害。
学生分小组展示讨论结果(略)
教师总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1)对农业的危害——土壤肥力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减产;(2)对下游的危害——淤积江河湖库,形成地上河,加剧洪涝灾害;(3)造成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繁。
过渡:水土流失带来严重的后果,当地人们说如果不想想办法,将无法生存下去,同学们,大家替当地居民出谋划策,看看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曾经是水草肥美的地区。而现在的千沟万壑的样子,除了自然原因,更主要是人为原因加剧了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1)开垦陡坡(2)毁坏树木(3)过度放牧和樵采(4)滥用土地
过渡:我们分析的水土流失的原因,那水土流失又会带来怎么的危害呢?
3、水土流失的危害
(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危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土流水的危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对黄土高原有大致了解,因此教师可以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高考对本模块能力的考查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为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措施
教师:那我们跟着视频一起到黄土高原看一看吧!
多媒体展示:播放“黄土高原简介”视频
教师点拔:好,视频我们看完了,你们在视频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内容】
1.黄土高原的概况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和范围图)
师:大家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生: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
范围——一般泛指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
师:大家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概括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及地貌类型。
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典型的地貌类型有塬、墚、峁
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地貌景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读图分析法,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各种形式的资料中提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通过案例的分析和媒体演示,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过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
课程类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是了解黄土高原概况,对于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治理措施知道甚少,本节课立足于初中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使学生对水土流失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我们班有没有同学去过黄土高原呢,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呢?
学生回答:没有!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明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解决措施,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探讨的思路,层层深入,加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能够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同时通过分组讨论,点评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充分的融入到课堂中,同时小组之间有对比,有竞争,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和竞争的能力。
②通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的案例分析,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环境保护观念。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的措施
教学方法
视频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问题探究法、案例教学法
课时
1课时Biblioteka 教具多媒体电脑、课本插图、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