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艺术歌曲中等音转调和声手法的色彩运用

合集下载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李斯特是十九世纪欧洲古典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钢琴独奏曲、室内乐、管弦乐和合唱曲等。

他的音乐作品融合了浪漫主义风格和创新的技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技术难度。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以其独特的声音效果和技巧而闻名。

他充分利用钢琴的音色和特点,运用丰富的音乐元素,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响效果。

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狂想曲-许尔维娜》。

这首曲子充分展现了李斯特的音乐创新和技巧,包括使用八度音程、飞指、十二度音程、跨手和弹力技巧等。

李斯特的创作技法非常出色,他运用丰富多样的技法和尖锐的音乐观点,使其钢琴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他常常使用多聚音技法,将钢琴演奏得像是一支乐队,产生出极强的音乐效果。

他还善于使用装饰音、连续音、跳音和增值音等技巧,以增加音乐的艺术效果。

李斯特的创作还表现出其对于音乐形式和结构的独到见解。

他创新了传统的奏鸣曲和幻想曲形式,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

例如在他的作品《演奏会狂想曲-帕格尼尼主题》中,他以帕格尼尼的主题为基础,将其结合起来,并以先锋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种创新的形式结构不仅挑战了传统的音乐规范,也展示了他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

李斯特的作品也表现出对于各种音乐题材和风格的兴趣和研究。

他的音乐作品涵盖了传统的古典乐曲、民间音乐、民族音乐和世俗音乐等不同的音乐风格。

他在创作中常常将各种音乐元素进行融合,使其作品的音乐风格富有变化和多样性。

例如在《法国大序曲》中,他将巴黎市民的歌曲与传统的古典乐曲进行交融,创造出音乐随想的形式。

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声音效果和卓越的创作技巧而闻名。

他的作品不仅在音乐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影响,也极大地推动了钢琴音乐的发展和演奏技巧的创新。

通过研究和演奏他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创造的音乐世界。

浅谈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征与戏剧因素

浅谈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征与戏剧因素

浅谈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征与戏剧因素李斯特是19世纪最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之一,他的钢琴改编曲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戏剧因素而闻名。

本文将对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征与戏剧因素进行探讨。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极高的技巧要求和复杂的演奏技巧。

他运用了丰富多样的钢琴技法,如快速的音阶、琶音、颤音、和声和半音阶等,使得演奏者需要快速和准确地执行这些技巧要求。

李斯特的改编曲还注重音色的运用,他通过不同的音色变化和强弱对比来表达曲目的情感和意境,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李斯特的改编曲通常富有激情和戏剧性,具有较强的情绪冲击力。

他巧妙地运用和声和变奏等技巧来增强音乐的戏剧性,使得曲目具有更加生动和丰富的表现力。

李斯特常常在改编曲中加入自由而个性化的演奏要求,以突出演奏者的个人风格,从而使演奏更加个性化和感人。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对原曲的细致分析和创造性改编使得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李斯特在改编曲中注重保持原曲的基本结构和主题,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创造性想法和技巧。

他常常对原曲进行和声和旋律的扩展和变化,以及对音乐形式和节奏的重新安排,使得改编曲更加富有变化和个性化。

李斯特的改编曲既是对原曲的致敬,又是对作品的再创作,使得这些改编曲成为了具有独特风格和独特艺术性的作品。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还具有较强的戏剧因素。

他运用了音乐性的表现手法来刻画情节和角色的变化,使得改编曲具有戏剧性的效果。

他巧妙地运用变奏、对位和模仿等手法来表达人物的不同情绪和性格特点,使得改编曲具有故事性和戏剧性的效果。

他的改编曲通常富有激情和冲突,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情感的共鸣,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体验。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极高的技巧要求和复杂的演奏技巧,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对原曲进行了细致分析和创造性改编,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戏剧因素。

这些艺术特征和戏剧因素使得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成为了具有独特风格和独特艺术性的作品,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音乐体验和情感享受。

李斯特艺术歌曲和声技法研究

李斯特艺术歌曲和声技法研究

李斯特艺术歌曲和声技法研究作者:王薛瑶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1期【摘要】李斯特作为西方音乐史上一位重量级的大师,他的钢琴演奏、现代钢琴创造使他闻名于世界,同时他的创作方面也颇具建树。

本文主要介绍了李斯特艺术歌曲对和声材料的运用以及李斯特歌曲对和声进行的运用。

【关键词】李斯特;西方音乐;艺术歌曲;和声;运用一、李斯特艺术歌曲和声材料运用在西方音乐史上,李斯特以天才的钢琴演奏家、现代钢琴艺术的创造者而闻名,然而掩盖于其华丽演奏技艺之下的创作方面的贡献却一直被人们忽视。

他一生创作了将近一千多首音乐作品,不仅作有各种体裁的钢琴作品和交响音乐,也是创作艺术歌曲的重要作曲家。

在和声材料的运用上,李斯特并没有运用音响调色板添加过多的元素,基本上和声的素材还是从传统三度叠置结构上选取。

当然,对于三度叠置结构的选取使用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在和声材料方面,李斯特重点追求统一纬度的纵向和弦色彩组合形式。

(一)结构和弦李斯特的结构和弦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三和弦的范畴,九和弦、分裂音等形式也在其歌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这些形态表现上虽然司空见惯,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却承载着诸多功能。

尽管一些和弦确实体现着一种常态功能,但是另外一些和弦的功能意义开始发生变化。

例如在《找不到和平》这首歌曲中,最终虽然结束在升F小调的属功能和声上,但是这里的属功能却已经超越来传统的“不稳定”特性,起到了稳定作品的效果。

(二)和弦音级艺术歌曲中除了广泛运用自然音,同样,变音和弦在其中也起到了诸多作用。

李斯特一改过去的主要以附属和弦性与和弦外音性的外围,加强对主音的大小调交替变换使用,增强了这些和弦的属变功能以及增六合弦的应用。

这些属变功能的使用,有效地加强了和声的紧张感,为歌曲增添了和声的色彩,提升了歌曲的紧张度,在意境和情绪塑造方面,突出了一定的表现作用。

二、李斯特艺术歌曲对和声进行的运用和弦作为和声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想要把和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需要有和声进行。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摘要】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以其独特性和丰富的表现力而闻名,演奏风格对于演绎这些作品至关重要。

在演奏李斯特的钢琴作品时,演奏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巧和表现力,以表达作品中所含的情感和内涵。

除了要求技巧娴熟外,演奏者还需要掌握好速度和节奏的变化,灵活处理动态的变化,以及准确运用转变和装饰音。

李斯特的作品风格多样独特,演奏者需要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掌握来真正诠释出作品的魅力。

演奏李斯特的钢琴作品需要全面的技巧和表现力,只有掌握好这些要素,才能展现出作品的美妙与魅力。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作品,演奏风格,技巧要求,表现力,情感表达,速度,节奏,动态,转变,装饰音,独特,多样,高超,内涵,魅力.1. 引言1.1 李斯特与其钢琴作品的独特性李斯特(Franz Liszt) 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同时也是钢琴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

他的钢琴作品被认为是对钢琴技巧和表现力的极大挑战,因此在钢琴演奏领域有着极高的地位。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独特之处在于其兼具技术挑战性和音乐性。

他善于运用各种技巧手法和音乐元素,如音阶、琶音、三连音、跳音等,使得演奏起来极为复杂和具有挑战性。

他还创造了许多独特的音乐形式,如《超现实主义练习曲》和《匈牙利狂想曲》等,展现出他作为音乐创作者的独特风格。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要求演奏者能够将这些情感真实地表现出来。

他注重表现力和情感的表达,强调音乐的诗意和戏剧性。

演奏李斯特的作品需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才能真正传达出作品的内在意义和情感。

1.2 钢琴演奏风格的重要性钢琴演奏风格的重要性在演奏李斯特钢琴作品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李斯特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的技巧要求而闻名于世,而钢琴演奏风格则是将这些要素真正传达给观众的关键。

演奏风格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表现,更是演奏者对作品音乐内涵的理解和诠释。

在演奏中,不同的风格可以带给听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影响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李斯特艺术歌曲中风格化转调手法的展现

李斯特艺术歌曲中风格化转调手法的展现

变换手法能够真切地表达歌 曲情感 的起伏 跌宕 , 也为乐 曲主
题的发展提供 了更 为广 阔的空 间。远 关 系转 调手 法在李 斯 特的歌曲作 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也为 此后 诸多浪 漫主义
作 曲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
彩。他运用多样化的和声手法丰富伴奏织体, 使钢琴伴奏中
的音乐形象栩栩如生。而诸 多Biblioteka 声手法 中 , 其个性化 的和声
在 歌曲《 迷娘之哥 Mg ns e) , ( io’ u d中 其首段主题第二次 n
出现 时, 便在 b 调背景下展 现出 了远 关系转 调手 法 的表 B大 现意义 。作者利用 b :=D:V将主题 的调性转 至 D大 调 , BI bI 开始了新 的陈述 。这种富于色彩变化 的转调形 式 , 结合半 音 化的和声进行 , 充分地表现 出了歌曲 中春意盎 然的景象 以及 女主人公激动 的心情 。利用变 音和 弦进 行远关 系转 调 的和
伟 大的匈牙利音乐家李斯 特可谓 1世纪 最负盛 名的钢 9 琴家和最 富创意的作曲家之 一 , 其作品具有 浓郁 的抒 情性和
深刻的思想性 。他 的艺术 创造 不仅为 匈牙利 音乐 文化 的发 展开拓 了广阔的道路 , 为世 界文化宝 库奉献 了珍品。其创 也 作领域广泛且体裁多样 , 不仅包括大量的钢琴作 品和交响乐 , 还作有大量 的艺术歌 曲。他毕生作 有德语 、 法语 、 英语 、 意大 利语 和匈牙利语五种语 言的歌曲 , 其中为 当时著名诗 人 的诗 歌所谱写 的德语歌 曲就有 6 首之 多。这 些格调 颇高 的歌 曲 o 作品在 l 世纪艺术歌曲的创作领域 独树一 帜 , 有很高 的艺 9 具
层次变化 , 从而避免和声 的单调与静止 , 使乐曲各部分 间相互 平衡。李斯特热衷于使 用转 调手法而带来 调性 色彩 的变 化 , 以 现音乐 中的戏剧性矛盾 冲突。 展 其歌 曲作 品 中的转调手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和钢琴家,被誉为"钢琴王子"。

他的音乐作品丰富多样,包括钢琴独奏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曲等。

他的创作技法也极其独特,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以其技术难度高、表现力强和富有戏剧性闻名。

他在创作中大量运用了练习曲、狂想曲和变奏曲等形式,这些形式为他在作曲过程中的技巧挑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他的练习曲《浪漫之夜》以其迅猛的技术要求和表现力强烈的音乐形象,成为了钢琴学习者的经典作品之一。

他还创作了许多具有戏剧性的曲目,如《鬼魂圆舞曲》和《驱魔师》等,这些曲目通过音乐的形式和结构,以及弦乐和管乐的配器,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和创作能力。

李斯特的创作技法在当时可以说是颇具革命性的。

他引入了很多新颖的技巧,如大幅度的手指位移、频繁的音程跳跃和强有力的和弦奏法等,这些技巧不仅增加了曲目的难度,也让钢琴的音色和效果更为丰富多样。

他还开创了"交错手"技巧,即在演奏时将两只手交叉进行,以模仿管弦乐的效果。

这种技巧在他的作品中频繁出现,给听众带来了全新的音乐体验。

李斯特还大胆地探索了和声和曲式的新领域。

他常常将多个主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复杂而富有变化的音乐形式。

他的变奏曲《赎罪者之歌》即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以一个简单的主题为基础,通过变奏的手法不断改变旋律和和声,展示了李斯特的构思和创作才华。

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极富创新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音乐作品表现力强烈,充满激情和戏剧性,受到了广大听众和钢琴学者的一致好评。

他的创作技法也为后来的作曲家开辟了新的道路,对钢琴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浅谈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征与戏剧因素

浅谈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征与戏剧因素

浅谈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征与戏剧因素李斯特是19世纪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以其独特的演奏风格和创新的作曲手法成为了当时受欢迎的音乐家之一。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他通过对各种音乐形式的改编,将其融入到钢琴演奏中,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征和戏剧因素。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极高的技巧要求。

他在改编曲中,运用了丰富的钢琴技巧和手法,包括双手和声、和声对位、跳音、急速的音阶等等。

这些技巧的运用使得李斯特的改编曲具有极高的演奏难度,需要钢琴家具备出色的手部灵活性和指力,才能完美地演奏出改编曲中的各种音乐元素。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注重音乐的表现力。

他通过改编原曲中的旋律和和声,将其中的情感表达和画面描绘加以加强和丰富。

他运用了丰富的音乐技巧和手法,通过变化音乐的节奏、音量和音色,使得改编曲中的音乐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在音乐表达方面具有独特的色彩,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戏剧性的因素。

他通过对原曲的改编和重新演绎,使得改编曲具有戏剧性的张力和冲突。

他巧妙地运用了音乐的结构、变化和情感表达,将音乐中的情节、人物和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他的钢琴改编曲往往像是一场戏剧的演绎,给人以剧情的展开和高潮的迭起。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一定程度的虚构性。

他往往根据自己的想象和音乐理解来进行改编,有时会在音乐中添加一些自己的创意和变化。

这种虚构性的改编使得他的钢琴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独创性,使得改编曲在艺术上更具有吸引力和创新性。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高度的技巧要求、音乐表现力、戏剧因素和虚构性等艺术特征。

他的改编曲不仅仅是对原曲的简单转化,更是通过对音乐元素的重新组合和重塑,创造出了独特而有趣的艺术作品。

李斯特在钢琴改编曲的创作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对后世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
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是19世纪著名的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和教育家,被誉为“钢琴诗人”和“钢琴技术的魔术师”。

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风格多变,技法高超,被誉为钢琴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创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涵盖了各种类型的音乐,但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他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的创作技法和音乐思想。

李斯特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技巧而著称,尤其是他的钢琴作品。

他的创作技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李斯特擅长运用华丽的技巧和变化多端的音乐语言来展现作品的情感,使得作品既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热情和激情,又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他的《浮士德之玺》和《孤独者》等作品中的技巧性与音乐性的结合,使得听众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曲家对人生、爱情和命运的思索和表达。

李斯特擅长运用各种传统和创新的音乐元素,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传统的音乐语言,又具有新颖的音乐构思。

他的《匈牙利狂想曲》和《十二首《年度馈赠》》等作品中充满了匈牙利民间音乐的风情,同时又融入了新的创作技巧和音乐元素,使得这些作品至今仍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李斯特在创作中还大胆地运用了各种技术上的革新,使得他的作品在音乐形式和结构上表现出了新的特色和风格。

他的《匈牙利狂想曲》和《葬礼安魂曲》等作品中,他大胆运用了视觉效果的音乐语言和踏板的运用,使得这些作品在音乐风格和手法上都做出了新的探索和突破。

浅谈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三首之3《叹息》

浅谈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三首之3《叹息》

浅谈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三首之3《叹息》作者:唐庆来源:《北方音乐·上半月》2014年第01期摘要: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尤其对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章以李斯特创作的音乐会练习曲《叹息》为研究对象,重点从曲式结构、调式调性、音乐表现三个方面对乐曲进行分析,希望对其练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弗朗兹·李斯特(Ferenc Liszt,1811~1886),浪漫主义音乐大师,以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等多重身份活跃于19世纪的欧洲乐坛,是匈牙利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

他的创作思想与实践具有原创性与预见性,首创“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对标题音乐的发展可谓居功厥伟。

同样,作为一位技术高超的钢琴演奏家,李斯特通过大胆尝试,创作了许多独具个人艺术风格的钢琴作品,并在演奏中将钢琴的演奏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极大拓宽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因而获得“钢琴之王”的美誉。

练习曲是作曲家们专为练习某一乐器演奏技巧而创作的乐曲,这种形式在19世纪中叶随着李斯特、肖邦等大师的出现,创作达到空前繁荣。

李斯特的钢琴练习曲主要包括12首超级技巧练习曲、19首匈牙利狂想曲、3首音乐会练习曲、两首高级音乐会练习曲、6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

大量的“华彩乐段”,高超的演奏技巧,变化多样的调式调性,优美的旋律等特点都可以在李斯特的练习曲中体现出来。

可以说,他的创作将练习曲的艺术价值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创作于1848至1850年间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悲歌》、《轻盈》、《叹息》(又译《大海》)深受作曲家和钢琴家们的热爱。

明确的练习目的,高难度的演奏技巧,鲜明的音乐形象,优美的旋律是音乐会练习曲的特点。

热衷于炫技的李斯特所创作的音乐会练习曲,以绚丽的技巧,创新的音乐织体,多变的和声效果,优美的音乐旋律给人们一种强烈的震撼效果。

其中第三首《叹息》又名《大海》,是这组练习曲中最著名的一首,深受钢琴演奏者及爱好者所喜爱。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和钢琴家,被誉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之一。

他的钢琴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被誉为“终极的钢琴音乐”。

他在创作上融合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创新精神,并且在音乐的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革新,对后世音乐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浅谈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及他的创作技法所体现出来的独特魅力。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先驱之一,他深受当时的诗人、文学家以及绘画家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将这些艺术形式的表现方式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

在他的音乐作品中,经常表现出绚丽多彩、极具情感的特点,明显地呈现出对于情感和想象力的追求。

他的音乐中经常融入大量的音乐效果和技巧,使得他的作品极具挑战性,也因此成为了众多钢琴家的争相演奏的对象。

在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他所创作的《匈牙利狂想曲》系列,这一系列作品充分展现了他对于匈牙利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于钢琴技巧的挑战性要求。

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匈牙利民族风格,包括了丰富的旋律、节奏和和弦,极具动感和情感的表现。

同时在演奏技巧上也给钢琴家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全面展现了李斯特作为钢琴家的卓越水平。

除了《匈牙利狂想曲》系列之外,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还有一系列被称为《十二首华尔兹》,这些华尔兹作品中同样融入了匈牙利的民族风格,并且在华尔兹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和多样化的表现,使得这些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舞曲,更多地展现出情感的表达和钢琴技巧的挑战性。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还有许多铺陈庞大的作品,比如著名的《浪漫圆舞曲》、《捣碎圆舞曲》等,这些作品在音乐形式上体现了李斯特对于音乐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他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和对于音乐细腻的把握。

对于李斯特的创作技法,可以说是他音乐作品魅力的源泉之一。

他在钢琴作品中经常运用了大量的音乐效果,比如颤音、琶音、颤音和琶音的组合等等,这些音乐效果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同时也给钢琴家们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浅析《梅菲斯特圆舞曲》的创作特征

浅析《梅菲斯特圆舞曲》的创作特征

浅析《梅菲斯特圆舞曲》的创作特征作为同肖邦齐名的钢琴音乐演奏家,李斯特一生创作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钢琴名曲,诸如《音乐会练习曲》《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匈牙利狂想曲》《帕格尼尼练习曲》《西班牙狂想曲》及《b小调奏鸣曲》等。

这些作品为世人呈现了钢琴音乐辉煌的艺术效果,使浪漫主义风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

《梅菲斯特圆舞曲》作为李斯特炫技性钢琴曲的突出代表,全面挖掘了钢琴的潜力,实现了“交响化”思想同钢琴曲编创的有机结合,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梅菲斯特圆舞曲》取材于李斯特最欣赏的一部文学巨著——《浮士德》。

其创作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即管弦乐—交响乐、交响乐—钢琴曲。

具体来讲,李斯特在歌德文学巨著《浮士德》和瓦格纳管弦乐曲《浮士德序曲》的影响下,于1857 年编创完成了《浮士德交响乐》;而后,随着自身钢琴技艺的进一步纯熟,《浮士德交响乐》于1881 年被改编为钢琴独奏曲和钢琴二重奏。

本文所论述的《梅菲斯特圆舞曲》就是钢琴独奏版中的第一首。

在李斯特众多优秀的钢琴作品中,《梅菲斯特圆舞曲》是极为独特的一部作品,这一方面是由于乐曲的编创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其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原著当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性。

一、严谨复杂的曲式结构针对《梅菲斯特圆舞曲》庞大的篇幅,李斯特选择了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套嵌复三部曲式的形式对音乐语言进行组织,这使得作品结构的逻辑性更强,更能清晰、完整、流畅地表达音乐的思想内涵。

下面笔者就分别从呈示部、再现部、尾声等三部分来详细分析这部作品的曲式结构。

首先来看呈示部。

这部作品前110小节为引子,呈示部从111小节开始。

整个呈示部包含主部和副部两个部分。

其中,主部为包含3个主题A的复三部曲式,副部则由三个变化出现的大型乐段B和两段简洁明快的插部C组成。

这样的曲式安排突出了各部分之间的对比效果,使乐曲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又统一的不稳定感。

其次来看再现部。

由于李斯特省略了展开部,再现部紧接呈示部于第651小节开始。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轻盈》演奏要点分析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轻盈》演奏要点分析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轻盈》演奏要点分析李斯特的钢琴演奏是多样化的:既有雷鸣般的辉煌响亮,又有喷泉般的玲珑剔透、轻盈敏感;既有完全属于钢琴化的音响展示,又有管弦乐队多层次的交响性效果。

音乐会练习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作品,而《轻盈》又是音乐会练习曲的典型之作。

因此,要弹好这首作品,首先要掌握好其精湛的演奏技巧。

1.引子引子部分的演奏風格为A capriccio随想的,由六句单音旋律半音的形式上行进入,犹如随风飞舞的落叶,带有摇曳的感觉,富有想象力。

开头要演奏出上行疑问式的音调,既要注意乐句内部的渐强,也要处理好每一句之间的渐强,表现出摇曳的感觉,仿佛一浪接着一浪,并随着左手的进入,慢慢加快语气的重复。

到第8小节,变为徘徊式半音下行,由强到弱,逐渐平静下来,落在自由延长记号上。

演奏的时候,要把握好指尖的控制力,既要奏出优美静谧的音色,也要同时注意远近距离感的变化,等待主题的出现。

2.变奏一三连音以接近小快板的速度,很弱的力度下飘出,逐渐打破引子的静谧。

在这一段,从第11小节开始,三连音要有四三拍的律动,柔和而均匀地演奏,左手每一小节的音头,力度可稍果断一些,不可每一组三连音都强调音头,以表现出乐句的连续与持续感。

16至17小节的四个小连线,在每一句中,单音进入力度稍弱,作小渐强落到双音,仿佛一浪推着一浪。

胳膊的力量要随着手腕移动,演奏出方向感和层次感。

同时注意左手的两组音程,也可采用此方法,奏出方向感交替,层次递进的感觉。

3.变奏二由f小调转为A大调,主题由单音变为六度音程。

调性和织体发生了变化,丰富的和声色彩更加丰富,和声力量得到加强。

旋律也更加明朗饱满。

这一段是整首作品的难点之一。

27和28小节六度音程的连续演奏对手指的要求较高,不仅要下键整齐,还要连贯,富有表现力。

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从慢练做起,手掌和三关节要撑住,手指要有张力。

同时突出外声部。

要注意右手大指的控制,不要太强,避免影响旋律的律动和表现力。

论李斯特《降E大调狂想曲》作品与技巧研究

论李斯特《降E大调狂想曲》作品与技巧研究

论李斯特《降E大调狂想曲》作品与技巧研究
李斯特的《降E大调狂想曲》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中的重
要作品之一,技巧和表现力都非常出色。

本文将从作品的结构、和声和钢琴技巧三个方面探讨这首狂想曲的特点。

一、结构特点
李斯特在这首狂想曲中运用了自己创立的"变奏主题"的音乐形式,即首先引入一个主题,然后在其基础上展开一系列变奏,最后以主题的再现作为结尾。

整个狂想曲采用了ABA-CABA
的结构,即前两个部分都是A段,中间是B段,后两个部分
则先后回到了A段和C段。

在这种形式的基础上,李斯特增
加了大量的自由演奏部分,使得整个作品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展现性。

二、和声特点
李斯特在和声上运用了许多创新手法。

首先,他在和声上强调了音乐的色彩和情感表达。

例如,在C段中,他使用了变化
多端的和声,能够十分生动地表现出雨声和风声。

其次,他采用了复杂的和声技巧,如自由卡农、层叠和声等,使得整个作品的和声变化十分丰富。

三、钢琴技巧特点
李斯特在这首狂想曲中运用了许多先进的钢琴技巧,展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手指功夫。

例如,在A段中,他使用了"连续音"
技巧,以极快的速度反复演奏同一个音符,使得音乐具有极高的张力和冲击力。

此外,他还使用了大量的三连音、八度奏法和踏板技巧,保证了整个作品的流畅和连贯。

综合以上分析,李斯特的《降E大调狂想曲》以其优美的旋律、丰富多彩的和声和复杂的钢琴技巧,被认为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之一,并享有盛誉。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李斯特是19世纪欧洲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和技巧上的创新而著名。

他的改编曲《水上吟》(S.560)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改编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

《水上吟》是李斯特根据弗朗茨·舒伯特的同名原曲进行的改编。

在改编过程中,李斯特在保留原曲的基础上添加了自己的音乐思想和技巧,使得改编曲具有了浓郁的李斯特风格和个性。

李斯特在改编曲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和声技巧。

他使用了大量的和弦变化和和声配合,使得改编曲的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尤其是在悲伤的主题部分,他使用了复杂的和弦变化和模糊的和声关系,使得音乐表达更为深刻和感人。

李斯特的改编曲还体现了他对钢琴技巧的追求和创新。

他在改编曲中运用了大量的琴键技巧和表现手法,使得曲子的演奏难度大大增加,同时也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

特别是在改编曲的高潮部分,他运用了快速轮指和大跨度的音阶技巧,给听众带来了极大的视听冲击力。

李斯特的改编曲还体现了他对音乐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他通过改编曲中的音乐表现手法和和声配合,将原曲中的情感表达得更为丰富多元。

尤其是在改编曲的高潮部分,他通过音乐的高度紧张和音乐的表现手法,将原曲中的悲伤和绝望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具有浓郁的李斯特风格和个性。

他通过丰富多样的和声技巧、琴键技巧和表现手法,使得改编曲具有了更为丰富的音乐特色和表现力。

他也通过对原曲情感的深入理解和表达,将悲伤和绝望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这使得这首改编曲成为了李斯特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也是钢琴演奏家们经常演奏的经典曲目之一。

李斯特钢琴作品《牧歌》的和声技法研究

李斯特钢琴作品《牧歌》的和声技法研究

三、《牧歌》的主题发展手法分析结构引子AB A1句子ab a1b1cd c1b2a2小节数148481612202813功能TD7DD7SD7D T T 调性♭A♭D♭G G♭D♭A如上图所示(1-3小节)A 段主题改编自传播在瑞士山野山间的“牧牛之歌”,引子部分以单音形式开始,属音♭E 在一拍后,轻柔地变为八度平稳引进中声部,犹如黎明的曙光照耀大地,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通过主♭A 音的长音与属♭E 的长音进入A 段(如箭头所示),主题在中音声部(如方框内所示),为陈述性乐句,带有几分活泼与顽皮。

主要素材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向上平稳级进分解和弦,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节奏的逐步加快。

如上图框内所示,第六小节进入b 句,旋律在高音声部,多加入了附点音型,是由a 句发展而来,围绕着F 音的八分音符跑动为乐曲增加活泼的气息,其他三个声部则构成了和弦来充当和声背景来衬托高音旋律。

a1与b1均为a 与b 的变化发展,在此不做赘述。

26小节进入B 段,c 句低音有♭A 的主持续音,二度的以F 音为主的环绕辅助音跑动式的背景,高音声部以之前b 句的附点为素材以及柱式和弦来加厚声部,在这里新加入了跳音,使音乐更加具有动力。

(如下图框内所示)35小节出现强烈的强与弱的力度对比并出现了复附点的节奏、重音记号,左手声部新出现了三十二分音符,这里的节奏大幅度变化与和声的变化脱离不了关系,在文章的第四部分加以详细分析。

43小节进入d 句,在这里出现了新素材:三连音的由上向下的分解和弦式跑动,47小节三连音的单音变为双音(如下图框内所示)。

43小节高音声部重复♭D-C 的下二度进行,47小节变为♭B-♭A 的下二度进行与双音的三连音相结合使得音乐紧张起来。

小节进入c1句,为c句的变化重复。

小节开始主旋律放在了左手声部,右手声部则为高八度的三连音分解和弦,使得乐曲听觉上更加朦胧,也给我们留出了想象空间。

小节进入A段的变化再现,为A1段,77-104小句,105-117小节为a2句。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可以被视为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经典之一,其音乐特色在于李斯特独特的改编手法和表现和弦、和声和旋律的方式。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入手,对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进行浅析。

首先,李斯特在改编《水上吟》这首曲子时,大胆创新地将音乐中的旋律素材重新组合排列,从而创造出全新的音乐表现形式。

在其改编版本中,李斯特将原曲的主题和转化为钢琴演奏的穿插曲,将原曲中的高潮部分通过旋律的再创作加以强化,使整首曲子更加丰富多彩,情感更加深刻。

此外,在改编移调时,李斯特还加入了更多的乐器和声部,使曲子的音色更加丰富,含蓄动人。

通过这些音乐手段的应用,李斯特成功地将原曲中洋溢的西班牙风情和普遍的浪漫情感深刻地描绘出来。

其次,李斯特的改编曲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和弦和和声变化,这一点在《水上吟》中同样得以充分体现。

在这首曲子中,李斯特通过修辞手法,在和弦、和声上不断地增加张力和变化,使曲子情感更为强烈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例如,在曲子开头,李斯特就通过一系列跳跃而富有个性的和弦,为整首曲子建立了独特的氛围。

此外,他还通过对和声和旋律的处理,实现了曲子中多层次、多角度的表达,充分表现了其作曲家的艺术水准和创作才华。

最后,李斯特在改编曲中的卓越才华和音乐触觉也体现在他对旋律进行的处理方式上。

在《水上吟》中,李斯特通过削弱原曲中的“吟”部分,使曲子更加舒缓优美,并运用旋律改编技巧,巧妙地将各个音符合理排列组合,创造出更为丰富的音乐效果。

李斯特巧妙地利用了琶音与颤音等技巧,增加了曲子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总之,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体现在其对旋律、和声和和弦的处理方式上,展现了作曲家丰富的音乐触觉和他的创新精神。

这首浪漫主义钢琴作品,充分体现了李斯特作为音乐领域里具有卓越才华和创意的巨匠。

谈李斯特的“炫技性”演奏风格及演奏技巧

谈李斯特的“炫技性”演奏风格及演奏技巧

谈李斯特的“炫技性”演奏风格及演奏技巧李斯特(Franz Liszt)是十九世纪最杰出的钢琴演奏家之一,他以其炫技性的演奏风格和出色的演奏技巧享誉钢琴界。

他的演奏风格被认为是富有激情、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而他的演奏技巧则被称为惊人的、最为卓越的。

我们来谈谈李斯特的炫技性演奏风格。

李斯特的演奏风格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激情著称。

他擅长演奏奔放的练习曲和华丽的独奏曲,如《匈牙利狂想曲》、《松树林》等。

他的演奏风格充满了浓烈的情感和深厚的内在修养,他能够将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听众仿佛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之中。

而这种炫技性的演奏风格也使他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钢琴演奏家之一。

我们来探讨一下李斯特的演奏技巧。

李斯特的演奏技巧无疑是令人惊叹的。

他在演奏时表现得极为自如、丝丝入扣,他能够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和表现力十足的节奏感,将乐曲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的手指技巧极为熟练,他能够轻松地应对各种高难度的琴键技巧,如快速的琶音、扫弹、跳音等。

李斯特还可以利用各种技巧来模仿不同的乐器声音,比如敲击琴盖、使用指甲弹奏等,使得他的演奏更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李斯特还有独到的演绎音乐的技巧。

他在演奏时往往能够将乐曲的内在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他注重音乐的细节处理和情感表达,能够将音乐中的悲欢离合、人生百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演奏中充满了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情感的把握,使得他的演奏异常地感人。

正是因为他的独特演绎技巧,使得他的演奏成为无法逾越的经典。

我们也可以看到,李斯特的炫技性演奏风格和高超的演奏技巧对后世的钢琴演奏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演奏风格赋予了钢琴音乐更为丰富的表现力,激发了后世钢琴演奏家对音乐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索。

他的演奏技巧更是成为了模仿和学习的典范,无数的钢琴学习者追随着李斯特的足迹,努力模仿他的演奏风格和技巧,并成功地将其传承下来。

李斯特的炫技性演奏风格和高超的演奏技巧无疑使他成为了钢琴演奏界中的传奇人物。

李斯特作品中民间特殊调式的运用及发展

李斯特作品中民间特殊调式的运用及发展

李斯特作品中民间特殊调式的运用及发展李斯特在其音乐创作中,除居于主体地位的大小调式,还运用了某些民间特殊调式,如匈牙利大音阶、匈牙利小音阶(吉普赛小音阶),以及吉普赛大音阶等.如同李斯特的音乐语言,上述各种民间特殊调式的运用同样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早期基本上是对民歌旋律的简单引用,往往与简单的功能和声相结合,一些和声语语言往往具有双重性特征,即体现了调性和声与民间调式的共同特征;中期以后有了明显的发展,将民间特殊调式与浪漫主义时期的各种半音化和声技法相结合,如音级转换半音化的移位操作等,使其从最初仅被用于自然音调性空间而逐渐发展至被用于更大规模的半音化音高空间。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处理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处理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处理一、李斯特与《奥伯曼山谷》(一)李斯特生平弗朗兹·李斯特,著名钢琴演奏家,作曲家。

在车尔尼、萨列里诸位老师的影响下,独创多种钢琴演奏技巧,开启十九世纪炫技风格。

他在作曲方面也有杰出表现。

他是标题音乐的首创人,并且将诗歌与交响音乐完美融合到开创交响诗,同时还有许多钢琴作品。

(二)《奥伯曼山谷》的创作背景李斯特曾在浪漫之都巴黎与诸多艺术家有着接触,如雨果、帕格尼尼、巴尔扎克、肖邦、德拉克洛瓦等,在诸多艺术家好友的影响熏陶下,他的浪漫主义风格逐渐成形。

后来李斯特在此次瑞士旅行中创作《旅行岁月》并于1855年出版,《奥伯曼山谷》便是其中一章。

二、《奥伯曼山谷》的创作特征分析(一)“起、承、转、合”式的组合方式《奥伯曼山谷》的曲式结构比较特殊,相对于其他作品来说,它的曲式结构更加自由以及多功能化。

为了方便从多个角度描述音乐形象,或者在同一个音乐作品中描述多个音乐形象,因此标题音乐通常都需要运用创新的结构来达到这个目的。

通常来说,《奥伯曼山谷》的曲式结构应该算为“起、承、转、合”的复合四段式,但是“起、承、转、合”作为音乐陈述的一个功能,并不能作为曲式结构使用。

不过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奥伯曼山谷》的结构理解成复合性再现四部曲式。

因此依据“起承转合”的形式我们可以分为四块内容:第一部分为“起”,前两个乐句运用了非常多的休止符号和延长记号,而且速度也不是很快,使乐曲中出现很多空白和短暂停顿,给人一种要结束的感觉。

其实这是奥伯曼自我内心的一种陈述表达,说明了主人公奥伯曼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不知未来该如何的迷茫无奈心理,让听众们跟着奥伯曼一起开始对自己人生进行总结和思考。

第二部分为“承”,这一部分的音乐素材延续了主题的材料,也就是主题当中一开始出现的切分节奏。

但是它不是对主题材料的全然模仿,而是通过变化将旋律进行发展。

因此我们这部分归为“承”,因为在这一部分的旋律里,整段音乐的发展从始至终都是围绕着主题材料进行的,通过“承”之后,作品的主体形象也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李斯特创作手法

李斯特创作手法

音乐创作之美——李斯特的手法一、简介李斯特(1811-1886)是19世纪德国音乐家,尤其在浪漫主义团体中卓有成就。

他的作品在技术、成就和活力上均有高度超越,令人惊叹。

他深受莫扎特、施特劳斯和贝多芬影响,并继承了他们的作曲技巧,同时拥抱新的元素来构建一种令人激动的音乐语言。

观察李斯特的作曲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精髓。

二、构图李斯特的作曲技巧非常多样,他的主要技巧包括乐曲的构图、旋律线、和声填充、和声曲式、调性变化、运笔技法等。

从构图上讲,李斯特善于利用对比,以及运用突变、变奏、转调等技法。

他创造出极其多样化的间奏,令空间得以充分发挥,赋予乐曲更大的可读性。

例如,李斯特善用大调和小调强调部分乐曲,或者使用旋律逻辑线索回溯乐曲,使曲调更生动形象。

三、旋律线李斯特的旋律线融入多种乐曲形式,既有乐曲的特色,又不违反浪漫主义的情感。

他创造出多处变奏,让旋律变得更加复杂,变得更加难以把握,这种变化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同时又细腻而绝妙地表现出旋律的变换。

他善于通过插入一些音符,让旋律有更多变化,更有力地表达出乐曲情感。

四、和声填充李斯特在和声填充上有完全不同的作曲技巧。

他善用和声曲式,加强乐曲的激情和抒情,使乐曲更具说服力。

他考虑到和弦的变化,也考虑到和弦的组合,以及更多的乐器修饰,让乐曲更加完美。

例如,他在《四季中的第三季》中,利用各种音色的乐器,使乐曲更加优美动人。

五、调性变化李斯特在将乐曲从一种调性转移到另一种调性上也有独特的技巧,他多次采用大调或小调轴心来改变乐曲调性。

他会在曲子中利用主客调张力,使乐曲充满活力;他还会强调琶音,运用升降以及跨调式,从而极大地增加乐曲的变奏;他更能够在乐曲中使用异调,为乐曲增添更多变化。

六、运笔技法李斯特的运笔技法也很完备。

他善于使用简短的旋律来构建乐曲的主轴,并使用高低音层的融合;他还擅长通过表达技巧,在乐曲中增添音乐熊皮;他也善用对唱、对比,使乐曲更加活泼多变,让乐曲更加富有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斯特这位19 世 纪 最 富 创 造 性 的 匈 牙 利 作 曲 家在其创作成熟期 贡 献 了 大 量 的 艺 术 歌 曲,歌 词 多 选自同时期的著名 诗 歌,其 旋 律 优 美 且 具 有 浓 郁 的 民族风情。作品注 重 词 曲 的 结 合,钢 琴 伴 奏 具 有 第 二音乐主题的特征。伴奏声部的乐队化设计在塑造 音乐形象方面起到 了 重 要 的 作 用,而 其 中 风 格 鲜 明 的等音转调手法更为淳朴的歌唱旋律增添了诸多戏 剧性因素,优美的 主 题 旋 律 在 其 映 衬 下 显 得 更 加 生 动 、形 象 。
谱 例 1:《一 株 孤 松 》片 段 (2029 小 节 )
(二 )减 七 和 弦 的 等 音 转 调 利用减七和弦进行等音转调的手法是李斯特发
李斯特在歌曲的伴奏声部中非常注重和声的线 条化设计,常利用 声 部 中 的 变 音 和 弦 所 产 生 的 远 关 系转调为 乐 曲 增 色,使 音 乐 整 体 更 具 色 彩 化 效 果。 等音转调作为较远 关 系 调 性 转 换 的 重 要 手 段,可 使 调性色彩与音乐形 象 得 到 进 一 步 丰 满,形 成 结 构 与 层次的对比以推动 主 题 的 发 展,从 而 更 好 地 表 达 歌 词内涵、塑造音 乐 形 象。 色 彩 斑 斓 的 等 音 转 调 手 法 在 推 动 音 乐 发 展 的 同 时 ,使 音 乐 情 绪 产 生 起 伏 ,以 避 免调性的单一,使 歌 曲 内 部 段 落 间 产 生 对 比 并 相 互 平 衡 ,在 特 定 情 境 下 展 现 音 乐 中 的 戏 剧 性 矛 盾 冲 突 。
浪漫主义音乐注重于情感的表达与形象的刻 画,这种内在的审 美 要 求 促 使 李 斯 特 改 良 并 进 一 步 扩展与丰富和声手法。李斯特试图在调性框架内极
力发挥色彩性和声 的 表 现 作 用,这 使 得 变 音 和 弦 与 各种调性转换手法在其歌曲作品中大放异彩。在其 诸多转调手法的运 用 过 程 中,运 用 变 音 和 弦 所 产 生 的等音转调手法大量出现。这一手法可使音乐情绪 的转换更为生动,使 歌 曲 意 境 与 思 想 内 涵 的 表 达 更 加 形 象 ,为 作 品 整 体 增 添 了 诸 多 戏 剧 性 因 素 。
Sonne)的中 段 主 题 出 现 了 运 用 大 三 和 弦 进 行 等 音 转调的和声手法,在 景 色 描 绘 与 场 景 变 化 等 方 面 起
到了重要的衬托作 用。 主 题 起 始 于bC大 调,在 主 和 声的铺垫下,利用bC:Ⅰ =A:Ⅴ/Ⅴ 等音和弦的 关 系 将调性逐步过 渡 至 关系较远 的 A 大 调,以游 离般的 调 性 色 彩 变 化 造 成 听 觉 的 冲 击 ,以 展 现 歌 词 所 描 写 的 “梦境中的棕榈树缥缈虚无”的奇幻景象(见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二 、等 音 转 调 手 法 在 作 品 中 的 体 现
等音转调这种调性转换手法在其歌曲作品中出 现的数量较多,属 于 其 个 性 化 和 声 风 格 之 一。 同 音 异名的等音和弦在调性的转换过程中能够产生各种 不 同 的 效 能 ,从 而 改 变 原 有 的 和 声 进 行 方 式 ,产 生 对 比鲜明的色 彩 效 果[1]。 以 和 弦 音 转 换 为 变 音、变 音 转换为变音以及升、降 半 音 的 曲 调 互 换 形 式 来 完 成 调性转换是李斯特突出作品音乐情绪与情境戏剧性
一 、作 品 的 创 作 背 景 与 和 声 风 格
这些 歌 曲 作 品 诞 生 于 浪 漫 主 义 中 期,这 是 个 寻 求情感宣泄与音乐形式变革的时代。所处时代的社 会背景在文化心理与情感因素两方面深深地影响着 李斯特的创作,其 歌 曲 作 品 中 更 多 地 体 现 出 了 西 方 传统音乐与匈牙利 民 族 风 格 的 融 合,极 富 表 现 意 义 的歌唱旋律与色彩 化 和 声 手 法 的 相 濡 以 沫,体 现 出 了他为表 达 音 乐 内 涵 所 展 现 出 的 创 造 性 思 维 与 理 念。作为欧洲浪漫 主 义 中 期 作 曲 家 代 表,李 斯 特 在 继承古典乐派和声 风 格 的 基 础 上,创 新 性 地 拓 展 了 各类转调手法,展 现 出 了 他 为 表 达 音 乐 内 涵 而 进 行 的创造以及对至高艺术境界的不懈追求。
收 稿 日 期 :20180627 作 者 简 介 :孙 伟 亮 (1981),男 ,河 北 沧 州 人 ,齐 鲁 师 范 学 院 音 乐 学 院 理 论 教 研 室 主 任 ,副 教 授 。
·86 ·
变化的重要手段。 (一 )三 和 弦 的 等 音 转 调 歌曲《一 株 孤 松 》(EinFichtenbaum Strahlder
第 34 卷 第 3 期 2018 年 9 月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CangzhouNormalUniversity
Vol.34,No.3 Sep.2018
李斯特艺术歌曲中等音转调和声手法的色彩运用
孙伟亮 (齐鲁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
摘 要: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作品中朗诵化的主题旋律与具有第二 主 题 特 征的钢琴伴奏彰显了其独特的浪漫 主 义 气 质,而 特 色 鲜 明 的 和 声 风 格 更 是 具 有 时 代 意 义,有 待 深 度 挖 掘。选取李斯特部分典型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从其诸多和声技法中的转调手法入手,将等音转调 这 一 特 色 调 性 转 换 手 段 进 行 分 析 与 总 结 ,以 期 获 得 部 分 理 论 依 据 服 务 于 当 代 艺 术 歌 曲 创 作 。 关 键 词 :艺 术 歌 曲 ;等 音 转 调 ;和 声 手 法 ;调 性 色 彩 中 图 分 类 号 :J60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20952910(2018)030086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